蒙特梭利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系列文章

时间:2024.3.27

蒙台梭利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系列文章

蒙特梭利(1870--1952)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也是国际公认的“幼儿园的改革家”。她毕生致力于儿童研究和教育实验,在理论上建立了一套独特的学说,其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近百年来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从19xx年蒙特梭利教育走进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至今,十年间,蒙特梭利教学法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迅速遍及全国各级各类幼儿园。我自19xx年幸运的接受了蒙特梭利教育,在不断的学习研究和实践中,逐渐加深了对蒙特梭利教育原理、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及其学具的理解。我坚信,蒙特梭利教学法是以“儿童为本”的适合儿童发展需要的,符合现代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科学的幼儿教育法。而且我认为,蒙特梭利对儿童的关心、爱心、信任和尊重,她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不畏艰险曲折,表现出的真情和惊人的意志,人格魅力与责任感、使命感,正是今天我们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发扬光大的职业精神。

21世纪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我们要适应生存,在大力倡导提高国民素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为了让更多的幼教同仁和家长正确认识蒙特梭利教育法,了解其真谛,我想很有必要就蒙特梭利教育思想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作些比较。蒙特梭利曾说“除非成人的态度改变,否则教育改革不可能有真正的进展。”祈望我们共同努力,为幼儿教育开创科学的新天地。谨请各教育专家予以指正。

一、从新《纲要》的基本精神来看

1.新《纲要》的核心是指导幼儿园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以面向全体儿童,注重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儿童德智体各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点的教育。面对今日和明天的挑战,素质教育最迫切的任务是培养儿童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与创新。而这也正是蒙特梭利教育所追求的目标。蒙特梭利说:“我们的教育目的,一般是双重的,即生物的和社会的。从生物学角度讲,我们希望帮助个人自然地发展,从社会学角度讲,我们的目的是使个体对环境作好准备。”蒙特梭利强调,要在充分挖掘儿童潜能的基础上帮助儿童形成自主、自信、独立、创造的精神,使儿童经过0—18岁不同阶段的努力,在自信的基础上具有各方面的适应能力。蒙特梭利的教育方法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促进人的自然发展,使儿童正常化,进而使成人正常化,最终达到社会的正常化。

2.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它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蒙特梭利在二十世纪初期就已经提出三岁前教育的重要原因,甚至强调两岁以前更重要。因为人类成长的“敏感力”,特别是影响聪明与否的感官敏感力,都在两岁以前出现的,而且百分之五十的智力定于两岁,因此蒙特梭利提出:“生命的开始既是始自受孕的那天,幼儿教育也该从那一天就开始(胎教)。”她还在《吸收性的心智》一书中写道:“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念书的阶段,而是人

生的最早期—从出生到六岁。因为它是智力形成的最重要时期,而且不只是智力,还有其他所有的心智潜能?..。在这个阶段里,小孩较需要知能方面的帮助,而且任何会阻碍其创造性活动的障碍,都会降低他达到成熟的可能性。”她说:“成人的幸福是与他儿童时期所过的那种生活紧密相连,我们的错误会落到儿童身上,给他们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痕迹,我们会死去,但我们的儿童将承受因我们的错误而酿成的后果,对儿童的任何影响都会影响到人类??”这些观点深刻阐述了早期教育在人的成长和终身发展中的作用。

3.新《纲要》提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共育机制。蒙特梭利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她认为:“在父母手中确实掌握着人类生命的前途,但我们的社会中许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职责”,我们不能只依靠幼儿园三岁以后的教育,而让一生当中最具决定性的宝贵时间虚扔了,父母亲正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更是孩子生活最久的场所,对孩子影响也最大。因此,父母必须透过有效的引导把握这奠基的时期,使用科学的教法,来促进孩子的智力和品格。蒙特梭利对父母教育孩子提出了6条原则是:尊重的态度;科学的观察方法;智力启发方法;尽可能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给孩子时间;配合学校培养合理思维的能力和良好的性格。并特别说明,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之后,是不是父母亲就没有事了呢?绝对不是!如果父母不能全力和学校配合,不但孩子在学校所学的会前功尽弃,而且对孩子内心的发展也易形成矛盾、冲突等无所适从的情绪。至于父母应如何去配合学校,蒙特梭利提出:①可以利用每天接送孩子的时间,询问老师孩子一天的状况,并和孩子谈谈一天的学习心得。②一定要出席家长会,听取老师的报告。并借此机会和老师讨论孩子的问题。③经由书籍和传播煤体,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情况,多和老师交流,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不断地促进自我成长。蒙特梭利认为,欲使幼儿成长为一个和谐健全人格的人,最重要的是为幼儿提供其成长所需要的良好环境,这不仅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的责任,也是全社会整体的责任。

4.新《纲要》规定幼儿园应该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强调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蒙特梭利教育法的根本精神也是如此,为了建立幼儿的自尊和独立的人格,蒙特梭利教育要求老师对孩子永远是尊重、信任的态度,即没有奖惩也不说孩子“笨”“你不如他”等不带鼓励性的语言,强调“依照人类成长的自然法则,用科学的方法了解孩子各阶段的心理生理成长变化情形及其需要,而给予适当的帮助,以启发诱导其心智与体能的有效活动,让他们从活动中得到智慧,而发展成未来最有用、最有效率和最幸福的人!”即让孩子“更聪明、有出息、常快乐”。她强调:“所有幼儿教育都必须依据这样的原则—协助幼子自然的心理和生理发展。”

二、从新《纲要》的教育内容来看

《纲要》规定:“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蒙特梭利教育也涵盖五大领域的内容,主要是:

1.日常生活教育,包括基本动作、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生活礼仪等。①培养幼儿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②培养幼儿独立性、自主性、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自信心和初步的自控能力。③引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④培养幼儿大小肌肉的灵活性。⑤培养幼儿交往、合作意识和健康的情绪、情感。⑥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感,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的发展。⑦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2.感官教育,训练幼儿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①培养敏锐的感知觉。②训练幼儿辨别力及手眼协调能力。③训练幼儿观察、比较、分类和注意力。④建立几何图形意识,自由拼组。⑤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

3.数学教育,通过操作活动,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理解。①培养幼儿初步的数量概念。②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③进行加、减、乘、除运算。④学习空间、时间概念。⑤学习守恒。

4.语言教育,蒙特梭利发现语言的敏感期在六岁以前,因此不仅强调母语学习,同时强调多语教学。让孩子通过语言教具的操作,①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习惯和认读能力。②培养幼儿书写能力。③培养幼儿听、说能力和欣赏文学能力。

5.科学文化教育,蒙特梭利教室备有动物、植物、天文、地理、历史、地质等方面的教具,让幼儿学习照顾动植物,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大环境,对宇宙万物感兴趣。①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和好奇心、求知欲。②培养幼儿掌握认识事物的方法。③引导幼儿接触周围世界,增强环保意识,获得科学经验。④学习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从新《纲要》的组织与实施来看

1.新《纲要》提出:“应从本地、本园、本班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可靠的计划并灵活地执行;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蒙特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因材施教的科学幼教法,强调要因人的不同而用不同的个别教育方法,由日常生活训练入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内容,让幼儿自由选择工作,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蒙特梭利强调说,必须在孩子的生活中和工作中,自然的观察孩子并立即做出记录和分析,要用观察来了解每一个孩子内心的需要,按每人个别的差异,和其所能够接受的能力而给予得当的指导。

2.

蒙特梭利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系列文章

体发展”一个供给儿童身心发展所需要活动练习的环境;一个充满爱、营养、快乐与便利的环境,儿童惟有透过如此的环境,才能达成工作能力,形成真正自己建构自己成为人。所以教育要紧密结合儿

童成长的法则,设计出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蒙特梭利教室的布置和教具要求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3.《纲要》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蒙特梭利认为教师是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她认为我们要培养的不是机械的教育匠,而是教师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对幼儿的兴趣,主要表现在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友好的关系;第二,这种精神同时也是一种善于把每一个儿童当作独特个体来看待的能力??教育必须针对个体进行观察并加以指导;第三,教师必须发展自己对儿童观察的意念与能力,教师的工作是观察儿童内心的需要,为他们设计环境,示范教具,做学习的准备工作,还要根据儿童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适时的启发和引导,因此,蒙特梭利称教师为启导者、协助者、管理者。她认为教师只有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当的协助与指导,这种协助、启发和指导的角色,能使师生关系和谐,使儿童自然愉快的学习。

综上所述,蒙特梭利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方法与新《纲要》精神总体上是相吻合的,与我们当今所追求的素质教育要求是一致的。我们在贯彻落实《纲要》的时候,把蒙特梭利教育思想的精髓与现代素质教育思想进一步融合起来,取之精华,为我们幼儿园课程改革服务,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园课程模式向现代化和园本化发展。

内容提要: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的颁布,为幼儿教育再上新台阶,拓展新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它的指引下我们对幼儿园环境创设与教育进行了全新的设计与创造,力求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摘 要: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得以迅速提高,教师应当在幼儿自身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环境的影响,着力培养和加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创设活动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幼儿园 创设活动区 目标

创造力: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敏锐的观察力、高效的记忆力和丰富的想象力。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创造的儿童教育”主张认为,儿童有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创造力。持续不断的实践活动是儿童创造力的源泉。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得以迅速提高,教师应当在幼儿现有基础之上,充分运用环境的影响,着力培养和加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区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什么是创设活动区?

活动区或者活动角,活动中心等教育形式创始于欧洲学前教育机构,70年代流行于美国幼教界。被看作是“开放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它打破了传统教育中课桌椅排列小学化的模式,充分考虑学前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的情景,提供多样化的材料。满足儿童操作的不同兴趣。使通过游戏活动获得认知,情感,身体等方面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幼教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国外先进幼教经验的传入活动区这一新生事物正在被各个幼儿园普遍接受并使用。

幼儿的发展是其个体因素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互动的结果。在创设活动区时,其特点之一就是重视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在各类教育活动区域里,尤其强调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有机结合,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相应的发展。

一. 活动区教学要注重为幼儿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

幼儿最初的创造意识是在操作实物时萌发的,也是在不断地操作实物活动中得到强化和发展。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所投放的活动材料是经过严格选择的,这确保了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但是,由于集体教学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空间供幼儿自由操作和探索,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和发挥。与集体教学活动相比,活动区教学所用的材料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操作时间更充裕,这就为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保障。因为幼儿可以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和大胆,从而也变得更加聪明、能干。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班里设置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区域,如语言区、美工区、动手区、音乐区、建筑区等等,在每个活动区里放置了丰富的活动材料,供

幼儿动手操作。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不断诱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和“怎么样去做”,引导幼儿从各个角度,用不同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幼儿有了一个宽松的精神环境,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在摆弄这些材料的过程中,促进幼儿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索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活动区教学为促进幼儿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活动区教学要注重活动材料的选择与积累。

幼儿的兴趣来自于对材料的操作,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也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在活动区教学中,替代材料越丰富,选择余地越大,幼儿的想象空间也就越大,越有利于创造力的发挥。活动材料不一定要精致、豪华,一些原始的、自然的、简朴的材料,如图片、橡皮泥、树叶、水果、豆类、绳子等,甚至一些废旧物品,如:宣传画,各类广告纸等,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活动材料。为此,我们在班里专门设立了一个材料区,在注意收集一些自然物质的同时,还发动小朋友把家中旧的玩具收集起来分类摆放。幼儿在做游戏时可以自主地从材料区中选取所需的替代品进行加工、组合,尝试多种玩法。比如,在语言区中,我们投放了各类图片、剪纸、手工艺品等,幼儿可以自由地用材料模仿大人劳动的场面。然后老师引导幼儿想象这是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继而编讲故事。正是这些看似简单甚至“没什么用”的东西,激发了幼儿无穷的乐趣,提高了幼儿的创造力。

三、活动区教学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设计意图:3岁至6岁的幼儿思维活跃,模仿力强,想象大胆,是个体创造力发展的良好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的观察力在飞速发展。他们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感兴趣的东西通过绘画、手工等美术活动表现出来,使不具生命的事物生命化、动物人格化。所以,教师就应根据幼儿这一特点,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有人比喻目标就是航海中的指南针。没有它的指引必然偏离航向。因此,作为活动区的创设与组织者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设立活动区的目的是什么?是简单的环境装饰还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要掌握好这一点必须首先把握学前幼儿的学习特点: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处于感知运动阶段 运算阶段。他们是对客观事物的操作,摆弄中获得感性经验。是在和周围成人,同伴的交往和接触中得到社会 发展的。离开了操作和具体的事物,孩子是无法学习的。他强调活动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时说:“认识既不是起因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起因于业已形成的(从主体的角度看)会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之上的客体。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途。因而同时既包含主体又包含客体。”这里皮亚杰深刻揭示了幼儿是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得到发展的。环境心理学先驱库尔特·勒温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即人的行为(B)是人(P)与环境(E)相互作用的结果。优化育人环境为幼儿创设优美的活动区,可以使幼儿直接受到美的陶冶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著名解放幼儿教育家陶行知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提出培养

幼儿创造性要做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教师低估了幼儿的独创性,幼儿的想像力就会受到严重的束缚,也阻碍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所以说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要具有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意识。解放幼儿,不要一味地用成人的眼睛代替幼儿的眼睛看世界。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允许幼儿大胆想像、创新,异想天开、幻想世界。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记忆、分析,把生活中立体的、三维的物体画美术画在平面的画纸上。有了理论上的依据实践活动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将幼儿活动区创设在充满活力,洋溢着美的气息的环境中,使幼儿在活动中时刻得到美的体验。优美的活动区首先应该是幼儿化的环境。幼儿喜爱明快的色彩,强烈的反差能够刺激幼儿视神经的发展。因此,幼儿活动区必须配以多种色彩。如:色彩鲜艳的大型玩具,壁纸,悬挂物等。不同活动区域的差别既增强了幼儿的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辨别能力。

创设充满趣味性与知识性的活动区,为幼儿认知新知识,新事物创造有利条件。幼儿的认知活动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因此,在创

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其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有机结合。如: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园,童话中的城堡,动物世界中的可爱的小动物兔子,狐狸,乌鸦等。幼儿们看见他们就立即可以与故事:龟兔赛跑,狐狸与乌鸦,乌鸦喝水结合起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与联系力。

发挥多元文化的积极因素,拓展幼儿思维空间。外教的大量使用使国内的幼教可是了与外界的接触与交流。如:蒙台梭利实验活动区等,幼儿接触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与理念。大大强化了幼儿对新事物,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解放幼儿,并不是说在美术活动中完全不要教师教幼儿绘画、手工等的技能、技巧。因为,幼儿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如果让幼儿把看到的东西全部画下来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教给幼儿最基本的技能技巧,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如果忽视基本技能、技巧的学习,幼儿想象力无论有多么丰富,也会由于画不出、捏不好、折不来而丧失信心。丰富幼儿的表象创造力的发展是以想象为基础的,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表象是对过去直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的形象。幼儿没有对事物的表象认识,就没有可用来加工的记忆表象,再造想象就发展不起来,创造想象也只是一句空话。所以,教师要经常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生活。在美术活动区为

幼儿准备各种活动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在幼儿兴致勃勃地画画时,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并教幼儿学会“赏识”其他幼儿的作品。让幼儿凭自己的观察、印象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感受,结合想象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科学评价。科学评价能使幼儿对美术活动更感兴趣,能使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评价时,教师不仅要重视占少数的较好的作品与较差的作品,而且更要重视大多数一般水平的作品,不仅要重视幼儿美术作品的结果,而且还要重视幼儿美术活动的过程。少用“对、错”、“像不像”来评价幼儿作品,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鼓励幼儿独立构思,多肯定、多认同幼儿作品,充分利用美术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掌握一定的技能是幼儿创造的基础$表征活动是我们在主题探究活动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幼儿对所探究事物的认识,但在

活动区自选活动中现虽然给幼儿提供了足够的丰富的操作材料!也提供可供参考的范画范例幼儿。在进行与主题相关的活动中仍感到困难,经常有幼儿中途放弃离开或偏离内容。因为技能的欠缺使他们感觉无从下手。无法表现他们想表现的内容在进行昆虫的主题活动中,在引导幼儿概括出昆虫的基本形状和身体的几大部分后,我尝试一次次地教幼儿怎样剪贴$怎样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怎样使用橡皮泥和辅助材料进行制作。在进行类似的活动时!幼儿已经掌握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进行时便有章可循了。便有了在此基础上的创造"记得在教完幼儿剪贴昆虫的第二天!最不爱手工的小虎带来了自己的作品。剪了一只蝴蝶,还进行了添画。并且给妈妈编了一个小蝴蝶找妈妈的故事

教师指导: 活动区规则应内化成幼儿自觉的行为,才会更加有约束力。在创设好活动区之后,我没有设立进区标志和规则。而是让幼儿自己自由地玩出现问题后就组织幼儿讨论怎样解决问题。如:人多拥挤怎么办?玩具如何使用和分配?

等等。幼儿很快提出了建议如:限定人数。设立进区标志。玩具少时轮流玩等等。活动区规则的建立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无规则阶段;用脚印限定人数;根据各区特点结合主题活动设计标志阶段;在规则建立的过程中幼儿逐渐从内心认可了规则的作用,自觉地遵守规则。如:发现谁没戴进区标志就在活动区里玩,小朋友就会阻止说:没有标志不能在里面玩。幼儿同伴之间能够形

成一种评价标准,互相约束"内化了的规则才能更加有效地约束幼儿的不恰当行为。

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将幼儿合理分组。有时可以将强,中,弱幼儿各分一组,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有时需相互搭配,以充分利用同伴之间的教育影响。教师要注意充分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对每一个幼儿的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也要充分把握,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活动时能引导幼儿在相关的区域中活动。教师要注意在活动区活动的开始阶段,为了保证每个幼儿都能熟悉区中的操作方法,都能实际经历活动过程,最好给小朋友分组。采用先介绍后开放的方法,介绍一个区,开放一个区。每次每组只介绍一个区。另外要注意分组活动的计划和发展的需要,设置一定的教育环境。在设置目标时,紧密联系集体活动目标。集体性要强,可以将分好的小组活动的次序让幼儿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与材料、 身体活动的内容一起考虑,使隐性学习与实践结合。制订一个计划表,以免疏漏。如以8名小为一小组。小同伴、教师相互作用的活动得以全面发展,隐性学习与显性学习相互结合。这种结合要注意是自由和自主的。

这种特定环境中的活动是自主的,自然结合,不能勉强。这样的计划性表面上看来使活动

自由的、宽松的、充满着丰富的内容和根据集体活动目标、区域活动 少了点自由的气氛,但这短暂的不自由情趣的。幼儿可以在活动中通过做、玩、目标,在一个或多个相关区域中探索保证了日后活动区活动成熟阶段的练、演、说等,生动活泼、主动愉快地得当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真正自由。

创设理念:创造力在人的各种潜能中至关重要。创造力潜能展示越充分,对其它各方面素质发展的促进越有效,人的整体素质也就越高。学前期是个体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是对他们进行素质启蒙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认为在创设活动区指导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佳时机。创设活动区就是根据《新纲要》的内容及教育功能的不同,配置相应的材料,在活动室内为幼儿划分出若干个供他们选择学习、游戏的区域。其中包括角色游戏区、音乐表演区、积木区、美工区、自然角、科学角、图书区、认知区、手头玩具区、橡皮泥和戏水区等。它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和能力选择活动,在没有外界压力的环境中与他人交往,主动地获得各种经验。同时在活动时,幼儿还能无拘无束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认识他们周围的世界。一、在活动区内给

幼儿以充分的选择自由。幼儿在3岁以后,独立性特点有明显的表现,这是孩子什么都想自己干,表示要“我要??”。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要让幼儿自由学习、自

由想象、自由操作、自由游戏,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六大解放: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嘴、解放头脑、解放空间、解放时间。但是现在许多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由教师统一安排,幼儿在教师严格的控制下进行各项集体活动,幼儿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活动区的设置能改变这一现状,因为在活动区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幼儿不局限于座位上,可以在活动区之间自由走动、自由选择材料和伙伴。他们的手脚放开了,可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和条件,从而敢于大胆的尝试和探索。所以,教师在活动区内要善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动机,使他们产生内在的、自主的参与创造活动的要议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组织讨论。有些孩子家庭环境优越依赖性,占有欲很强自己不玩,不会玩也不让其他孩子玩。有些孩子由于家庭的变故性格偏执喜欢与人作对,自己已经占有的不玩偏偏要玩别人手上的。从而引起争执。有时甚至延伸到素质不高的家长身上,引发更大的矛盾。此时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让孩子说话,让他们探讨解决办法。让正确的解决方式从他们的口中说出,从心底认可。并成为他们人生的行为规范。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地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应冲破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区域目标

一. 利用创设活动区的活动生成新主题活动区。幼儿通过对各种不同材料的操作" 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教师要用心观察选择其中有价值的东西,生成新的相应的活动主题 。如:奇妙的变形金刚这一活 动就来自于孩子们在科学区对变形金刚的玩弄。有的孩子说:这是铁臂阿托木中的金刚;有的说:不对,应该是圣斗士里的金刚。他们的看法来自他们已有的知识,动画片或者图书。谁也说服不了谁。他们的谈话吸引了一部分孩子的注意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变形金刚问题的讨论。 在幼儿你一言我一语的畅谈中发现他们对变形金刚的种类,构造,发展史等都很感兴趣。于是我和孩子们共同设计并举行了一次变形金刚大比拼活动。孩子画出心目想象出各种各样的变形金刚。提高了其手脑协作能力。

二.制定以活动区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弹性主题活动计划。如数的加减的学习由于幼儿生活经验,认知结构的不同他们存在以下三个不同的水平。抽象数字计算水平:能直接计算几加几,几减几。数物结合水平能根据图片内容,利用数的分合关系很快得出结果。 实物计算水平:还需要借助于手指或一个个点数才能得出答案。针对不同的水平,我们在活动区设计了不同的活动。我们让第一种水平的幼儿巩固对数的认识,熟练进行加减运算。并为他们提供了图片,数字卡片等,以便于他们尝试看图编应用题。对第二种水平的幼儿我们提供卡片,图片等材料。让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数的认识,学习加减运算。而对第三种水平的儿我们则为其提供实物如:小车!棋子等帮助他们逐步建立数的概念。理解数的关系这样活动区就不再是放羊区,活动区的活动融入了整个主题且有了目的性和计划性。另

外,灵活的弹性,活动计划性也让不同水平的幼儿得到了相应的发

展。

三创设与主题相适宜的活动区。根据主题目标调整活动区,活动区的设置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主题目标和实际需要随时进行调整,更换。如孩子们参观图书馆,了解到图书馆的布局,用途。阅读的规则,借阅的手续后对图书馆的兴趣更加浓厚。于是我们便和孩子们共同商讨将班级布置成图书馆,并对活动区进重新调整把活动室划分为:图书借阅室,图书出版社,采编室,图书院等在由阳台创设成的图书借阅室孩子们用绘画的形式制定了借阅规则,和读者须知。他们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了借书证。图书出版社里孩子们用各种方式制作出字书,连环画等各种有趣的新书。采编室里孩子们忙着分类统计图书,图书医院里孩子们把破旧的图书分类,用不同的方法补书,还为中小班的弟弟妹妹把生病的图书治好这样一来活动区就成了主题活动实施的主要场所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投放多功能的材料

将主题目标物化:活动区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材料不同幼儿的操作方法也不同,在活动中获得的知识经验也就不一样。为了更好地实施主题目标我们试着让材料说话。对幼儿起到了一种暗示和间接指导的作用。

创设原则:

安全性:必须考虑幼儿的身心健康,他们对危险认知的缺乏要求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提供的设施必须是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生产的。

趣味性:必须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使每个幼儿通过游戏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系统性:

活动区必须根据幼儿身心的发展要求循序渐进,前后衔接,协调一致。随着游戏的深入幼儿的身心得到同步发展。

实践证明,人的诸多素质都是在与他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分区活动作为一种强调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优势活动形式被重新提了出来,并赋予新的使命。分区活动是一种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教育形式。它要求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创设具有良好氛围和不同特点,不同要求的教育群。它主要是通过幼儿与环境,幼儿与材料,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的良性互动来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自选,协作,互动,良性。

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一.有机的处理好分区活动与集体活动的关系:分区活动与集体活动各有优势,互有长短。分区活动见长于提高孩子的独立,动手能力;而今天活动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集体观念,合作,适应与社会性。因此,我们目前采取的是各占一半。

二.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安排活动区域:小班的孩子刚入园,年龄小,纪律观念差。适宜安排在比较平坦,色彩丰富,使用器械简单的环境中;中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活动区域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有一定技巧的

活动;大班的相对较老练活动区域以动脑,动手能力的培育与强化为主。

活动后的总结:

每次活动后的总结非常重要。儿童的持续关注力很有限,经常是活动时十分积极,踊跃,。结束时一哄而散。此时教师的引导尤其重要。实施的好,幼儿由此产生善始善终的良好习惯。一次活动快结束时恰好有一家长来接。孩子丢掉快要完成的作品转身就走。老师没有当场硬性的将其喊回来收拾玩具,而是启发都在关注次事的幼儿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这样处理。经过一番辩论孩子们有了自己的答案。当第二个来接孩子的妈妈到来时他没有马上就走,而是让妈妈等一下自己收拾好玩具再走。妈妈有点意外但很高兴,因为她看到了孩子的成长。而这一切就是在刚才的一幕后潜移默化完成的。从此之后无论那个孩子走都会将自己的东西收拾整齐然后再离开,在家长中产生良好的口碑。

蒙特梭利教育因其独特的教学法和富有成效的教育魅力,长久而广泛地受到世界幼教界的热烈关注和欢迎。通过培训学习,我了解到蒙特梭利教育法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尊重、了解儿童,遵从儿童成长的严肃的生命法则,顺应孩子各个敏感期发展的需要,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孩子在与直观教具的互动中主动学习,促进各种潜能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无疑与新《纲要》所倡导的以幼儿为主体,追随幼儿兴趣,创设课程、构建幼儿感兴趣的主题活动,以满足幼儿探索欲望的儿童观、课程观是不谋而合的。 但是,任何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只有与自己的教育实践相结合,切实有效地运用到孩子身上,才算得上是成功的教学方法。在进一步地接触与实践中,我不断地将蒙氏教育中有价值的核心思想与新《纲要》精神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将之融会到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将主题活动配合其中,力求使我们的教育更优化、幼儿的发展更全面。

一、 有准备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

一位名人曾说过:“不露痕迹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这种不露

痕迹的教育指的就是环境的影响。蒙特梭利在“儿童之家”的长期观

察和实验中,也明确列出:“幼儿的行为模式与其成长或受教的生

态环境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大

胆进行班级环境的创设工作,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

间。 1、有准备的环境与幼儿的需求一起成长。 蒙

氏所倡导的预备好的环境是指提供一个足以让幼儿自由选择、自

由活动、自主学习的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

“要为幼儿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

的机会和条件。”因此,在主题活动开展中,我有意识地吸取蒙氏教具科学、缜密、细致、程序的特点开展教学,利用环境把蒙氏与主题相结合,巧妙地渗透在蒙氏操作中进行主题内容的学习。如在开展“叶子”主题活动时,我在生活区为幼儿提供了多品种的茶叶(绿茶、苦丁茶等),让幼儿在分杯倒水的操作中观察各种茶叶的外形变化、品尝不同茶水的味道;在感官区中投放了自制的树叶标本配对操作,让幼儿接龙排序,按照形状、颜色的不同给树叶分类;在幼儿感兴趣的艺术表现区中投放了一些叶贴画的形式卡,让幼儿根据提示进行想象创造;在练习过“树叶嵌板橱”操作后,我带领幼儿拿着树叶嵌板去户外散步,在自然界中寻找相关形状的叶子……这样在确定主题目标的情况下,根据主题内容,利用蒙氏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具,为幼儿提供的适宜的环境刺激,是和当前幼儿的需求同步的,幼儿通过与环境互动,在操作探索中学习,使不同能力的孩子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平等“对话”的环境追随幼儿的发展。 环境是教育的载体,蒙特梭利阐述的和谐的环境是指整洁、能与儿童身心发展配合和令人舒适的人文与物质的环境。在这里,儿童是环境的主人。基于此,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及不同认知水平投放材料,以激发幼儿的内在需要,给予孩子独立工作和获取经验的机会,让环境材料真正发挥促进孩子自我发展的教育功能。如在“奇妙的蛋”主题活动进行中,我发现生活区“夹弹珠”操作的小碗中多了几个鹌鹑蛋;“吹气板”上站着一个熟鸭蛋,这都是原先材料中没有的。通过观察,我发现原来是孩子们已不满足操作原先的材料,而对主题活动中搜集到的新材料产生了吸引力,于是,根据幼儿出现的这一行为,我及时将操作架上的材料进行适当调整。如在生活区中用鹌鹑蛋代替黄豆、玻璃球让幼儿进行夹、舀的练习;准备

一、两个空蛋壳替换“吹气板”上的部分乒乓球,让幼儿感知两者在同样大小的吹力下滚跑速度的不同;将“神秘袋”中的物品替换成乒乓球、球形糖果、熟鸡蛋、健身球、蛋形玩具等,让幼儿通过触摸进一步感知蛋的外形质地等。这样,从孩子的视点出发,适时地调整、投放适合幼儿需要的学习材料,让环境材料与孩子平等“对话”,并追随孩子的发展历程,从而促进孩子不断地得到发展。

二、 以观察者的身份协助幼儿开展主题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儿童是活动的主人,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蒙特梭利也说过:“不要让儿童来适应教师,而是教师要努力去适应儿童,了解儿童,尊重他们的内在节奏和认识事物的顺序。并在他们的活动中做到不要判断,而要协助;不要命令,而要提供服务,创造条件。”于是,我就在不断地观察与倾听的基础上调整自己,以配合孩子迈向成熟之前的变化,进入他们有灵性的生命世界,协助他们的成长。

1、 教师要为幼儿的主题学习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蒙特梭利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小朋友养成自我完成能力的本性,教

师的职责是尽量激发幼儿的潜能,所以教师必须以观察者的角色

随时观察孩子的行为,“以不带成人偏见的眼光来看待孩子”。新

《纲要》也要求我们能够“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

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因此,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总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悄悄在一旁观察孩子,

了解他们当前最感兴趣的话题,从而选择适宜的话题创设条件与

孩子一起构建生成主题活动。如新年过后,经常有孩子将家中的

糖果带来与同伴分享,兴奋地谈论着有关糖果的包装、味道、品

种等话题,看到孩子们如此兴奋,谈论地如此热烈,我也积极参

与、适时引导,于是在新学期的第一个月里我们生成了“甜蜜的

祝福”这一主题。从品尝糖果入手,让幼儿在品尝的同时边交流,

进而欣赏美丽的糖果纸,我根据孩子的兴趣,不断地为幼儿创设

条件:引导他们在生活区中学习不同糖果的包扎方法;在美工区

中学习用糖果纸进行制作和粘贴;通过向同龄班小朋友及同伴间

相互赠送糖果的活动,学习向他人表达祝福,体验关爱别人及被

人关爱的美好心情。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面对幼儿在日常生活

中和各项活动中所反映出来的各种信息,我们要予以密切关注、

正确把握,并根据幼儿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来的兴趣、愿望创设

课程,让幼儿愉快地投身于活动之中,表现自己,发展自我。

2、 教师要为幼儿的主题学习创设良好的心理条件。

新《纲要》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成为幼儿学习

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蒙特梭利把教师的这种作用称

为协助孩子生命的成长,把教师称为启导员。启导员的使命是帮

助儿童生命的发展,因此他必须了解其要求,并设法帮助他。如

在《伞的世界》主题中,我为幼儿提供棉线和塑料袋等材料进行

降落伞的制作,不少孩子都很快做好了,兴致勃勃地拿着自己的

作品“试飞”,但不一会就没了劲,原来他们的降落伞没有张开就

掉地了。“怎么飞不起来呢?真没劲!”有孩子垂头丧气了。我于

是仔细观察了他们的作品,“这四条线都不一样长,是不是要一样

长才可以呢?你试试!”我提示他们。这样,在反复地调整实验中,

我和孩子共同探究分析,不断地扶持鼓励,终于使他们能将降落

伞缓缓落地了,孩子们由衷地发出了欢呼声,我也沉浸在喜悦中。

蒙特梭利说:“帮助是比安慰更宝贵的礼物,儿童会充满信心地寻

求解释者给予必须的援助。”的确,教师在为幼儿的学习提供良好

物质条件的同时,也要努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心理条件,应不断

鼓励、扶持他们的探究行为,留点时间、空间让幼儿做他们力所

能及的事,不包办代替,使孩子在活动中感到自己是自由的、快

乐的,体验充分的自我价值感。

三、 建立良好的学习秩序,吸收蒙氏教学形式组织开展主题活动。

1、教师要为幼儿的学习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 蒙氏教学在方法上有固定的程序,在材料的操作过程中有着固定的步骤,各种教具的学习也有明确的顺序,同时也

非常强调环境的细节、教师的举止等方面,并对此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定。从中我得到的启示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周全,不要给孩子造成混乱的感觉,否则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秩序。如在数学操作“小鞋找朋友”中,我发现很多孩子都不能操作正确,通过观察发现,原来他们不是不会,而是不会使用材料中的回行针进行夹或别的操作,这就使得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困惑和挫折。于是,我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适当更换了一些小夹子,这样孩子们都能正确操作了,同时,我也在生活区中夹的操作中增放了回行针,让幼儿用回行针练习夹的基本生活技能。

2、多种教学形式的融合促进幼儿整体协调地发展。 在主题学习中,我们重视环境和材料的利用,让环境和材料为主题学习搭建平台,做好铺垫。在蒙氏教育中,蒙特梭利一直认为,幼儿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在“吸收性心智”的作用下,不需要花费过多意志努力的学习方式。因此,蒙氏教育多采用小组展示或个别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让幼儿通过操作环境中的材料,“不费力”地吸收其中的概念和原理。在进行主题探索中,有些活动,如数学、科学等领域方面,幼儿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也是通过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使幼儿在原来水平上发展,因而也是多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辅之以个别指导。这样,我们就有可能把蒙氏教具和主题活动的操作材料相互补充,无论是蒙氏教育还是主题活动的某些领域某些内容的教育学习,都以小组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从形式讲,两者可以适当地进行融合。如在主题《和纸玩游戏》主题开展中,我就将活动《纸的另一半》、《神秘信纸》、《纸是大力士》、《卫生纸是怎么来的》等活动的材料分别投放在相应的区域内,教学时以小组教学和个别辅导的形式进行,然后让幼儿到相应区域内自选材料操作来复习巩固。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主要依靠他们本身经验的积累和建构,因而组织和创设一个让幼儿能在其中尽其所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合适的环境就显得相当重要,蒙氏工作区和主题活动中的区域活动设置是相互融合的,都是一种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能使幼儿在活动(或称工作)中,感到轻松愉快,没有心理压力,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并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速度去操作实践,在不断地选择操作过程中,促进身心的发展。 有句话说的好:“蒙氏教育不是最好的,可它是更好的。”在实践中,我不断地将蒙氏教育理论与自己的工作实践相结合,以此来指导自己更好地开展主题活动,并不断地进行思考探索,以足够的爱心、信心和耐心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表现、支持每一个孩子的努力、期待每一个孩子的进步、满足每一个孩子的内在需求、引导每一个孩子在原先水平上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像野花野草般自由成长,力求使我们的教育更优化,从而帮助幼儿整体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一个“最棒的我”。

蒙台梭利实验班小小班班务计划

来源:06abc.com 发布时间:2009-5-23 17:41:00 浏览:[729]

一.班况分析

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是蒙台梭利实验班。从幼儿特点来看。蒙氏班的幼儿比普通班略少,一共二十名。其中男生十四名,女生六名,男女生比例接近2﹕1。

年龄平均在2周岁半左右,均为独生子女。

开学前,我们到每位幼儿家中进行了入学前的家访。初步了解到了幼儿的基本生活习惯,如进餐习惯、午睡习惯、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等。通过家访,我们还了解到吴亦尘小朋友有很强的秩序感;蔡思睿小朋友开朗大方;胡逸轩小朋友热情、活泼;滕畅小朋友动作灵敏;陈垚垚小朋友喜欢表演。总之,各有特色。

本学期,我班将主要以保育为重点。首要工作是保证幼儿在身体健康上能得到很好的照顾。以此为基础,逐步训练幼儿的常规,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去做。

二.本学期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根据20xx年9月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实践目标。我们将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这五大领域中展示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纲要》明确了师生间应当建立的一种新型的和谐关系,形成一种平行的,双向的,互相支持的合作者的关系。即一种民主平等的思想。其思想以教师的亲和力为核心。亲和力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只有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亲密合作者,教师才能真正尊重孩子,才能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二)领域目标

语言领域:

1.喜欢听与生活经验相关的,熟悉的谈话、故事、儿歌等。能听懂简单的语言指令并能够按指令做出正确的行动。

2.学习普通话,乐意用动作、语言表达自己的喜好与需求。

3.喜欢看图片、图书,并随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学习跟念儿歌。

健康领域:

1.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情绪基本愉快。

2.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独立喝水、进餐、洗手、入厕、自然入睡。能配合成人穿脱衣、裤、鞋。

3.愿意接受健康检查,能听从成人有关安全和卫生的提示。

4.能随意活动身体,并愿意跟随老师参加体育活动。

科学领域:

1.在成人引导下注意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物。

2.学习用多种感官感知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尝试觉察其声响、颜色、形状等的明显特征。

3.愿意亲近花草树木和小动物,接触水、沙、石等自然物。

社会领域:

1.愿意上幼儿园,愿意亲近老师或熟悉的成人。

2.能够跟随老师参加集体活动,乐意和同伴一起游戏。尝试与喜欢的同伴分享事物和玩具,体验其中的快乐。

3.能觉察自己和他人明显的情绪表现。在成人提醒下乐意招呼他人,并进行简单的应答。

4.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班级名称。

5.学习在集体生活中遵守简单的规则。

艺术领域:

1.在成人的引导下,能逐渐注意和亲近周围环境中色彩鲜艳、造型有趣、声音悦耳的事物。喜欢听熟悉的音乐,看漂亮有趣的画面和物体。并产生愉悦的情绪。

2.喜欢摆弄简单的美术工具和材料,乐意参加涂画、撕画、搓捏等活动。

3.乐意听音乐。能用声音、动作等方式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喜欢跟老师愉快地唱歌、跳舞、敲打会发生的器具。

德育领域:

1.在集体生活中情绪愉快。

2.乐意和小朋友一同游戏,不独占玩具。

3.爱父母、爱老师,知道听他们的话,不吃?食,不任意发脾气。

4.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分享,有同情心。

5.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到自豪。

三.实施策略

工作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考虑教学措施的具体内容和幼儿学习情况,选择指定良好的工作措施至关重要: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多肯定鼓励幼儿,耐心地引导幼儿驻足于课堂,学到所学的东西。

2.根据《纲要》,从本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指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在地执行。

3.密切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同家长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4.幼儿在小小班还是创造性萌芽阶段,对此,我们也应正确对待幼儿的“标新立异”,使幼儿在同一个问题前,有各自不同的答案。

5.在坚持正面教育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注重个别教育和整体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6.教师在认真制定出教案后,须着手于寻找合适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完成预期目的为幼儿接受。

7.教师还应多翻阅有关幼儿教育的书籍,以提高对教学的认识,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使幼儿不断得到一些新的进步。

四.家长工作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具体工作如下:

1.通过开学前甲方,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健康情况,并与家长共同配合激发幼儿成为小小班幼儿的光荣感。

2.将家园立交桥中的“家教信箱”合理利用起来,摘录一些好的家教知识,或张贴老师和家长好的家教心得建议。

3.适时召开家长会,促进师长间的交流,以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让更多宝贵的意见在相互交谈中流露给教师,取长补短,更好地进行教育幼儿的工作。

4.将反馈表以每月一次的准则,准时交到家长的手中,及时反馈幼儿在园情况。

【摘 要】本课题以F市6所幼儿园为调查对象,探究了蒙台梭利课程的引入及实施对该市幼儿教育发展产生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蒙台梭利课程的引入及实施对F市幼儿教育发展的影响有下列三点:丰富了幼儿园课程;影响了教师教育观;促进了儿童的发展。

【关键词】蒙台梭利课程 幼儿园 儿童

蒙台梭利课程在众多幼儿园课程模式之中独树一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我国于19xx年在《教育杂志》上刊登了第一篇有关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文章,但是直到本世纪初蒙台梭利课程在我国幼儿教育领域才被大范围采用。本课题基于F市6所幼儿园的调查,探究了蒙台梭利课程的引入及实施对该市幼儿教育发展产生的影响。

一、蒙台梭利课程的引入及实施丰富了幼儿园课程

蒙台梭利课程的引入丰富了幼儿园课程。所调查的6所幼儿园20xx年之前的课程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使用全省统一规划的幼儿园教材。蒙台梭利课程的引入,打破了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传统五大领域单一课程模式。20xx年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组织和实施”部分第三条规定: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纲要》鼓励幼儿园根据地方特点自行设计和选择课程,打破了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统一选择课程和教材的局面,赋予各地幼儿园极大的自由。”[1]该纲要的颁布在我国幼儿课程改革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促使我国幼儿园课程走向多样化。

由于F市许多幼儿园缺乏园本课程开发的优秀师资和教育资源,不具备园本课程开发的能力,所以国外课程模式的引进备受青睐。蒙台梭利课程尊重儿童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具等特点,相比其他国外课程模式更具有可操作性,迎合了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引入之初备受部分家长的欢迎,在F市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加剧了幼儿园之间的课程竞争,从而丰富了当地的幼儿园课程。

二、蒙台梭利课程的引入及实施影响了教师的教育观

本课题采用访谈法,通过对24名蒙氏教师的深入访谈,总结了蒙台梭利课程引入及实施对教师教育观的影响。

1.影响了教师的儿童观。蒙台梭利课程被引入到幼儿园,教师在接触蒙台梭利课程时,学习了新的教育理念,其儿童观也悄然发生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

下儿童的权利和主体地位常常被忽视,儿童被认为是任意塑造的对象。儿童的思想被认为是荒唐的,自由被认为是无纪律的表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师幼的关系是不平等的,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儿童要服从老师的命令。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独立吸收印象的心理,这种吸收知识的能力,使得儿童能够自我学习。访谈的24名教师中,教龄在10年以上的有5人,余下的教龄均在10年以下。其中,认为蒙台梭利课程的实施对自己新儿童观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的有15人,这些老师表示接触蒙台梭利课程后对儿童形成了新的认识,认识到儿童不再是传统中被任意塑造摆弄的对象。教学与日常活动中教师的儿童主体意识逐渐树立。

2.影响了教师的教师角色观。蒙台梭利课程中幼儿有自由选择教具独立支配工作时间的权利,教师只是在恰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师是观测者、环境的创设者。蒙台梭利认为,对儿童来说,“成人的环境不是一种适宜的环境,而是一群障碍物。新教育的目的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2]蒙台梭利课程在幼儿园大范围开展实施后,传统“传道授业解惑”高高在上的教师角色观受到冲击。许多教师在学习蒙台梭利课程后新旧教师角色观发生冲突,24名教师中有17人表示蒙台梭利课程所体现的教师角色观与自己接触该课程前已经形成的教师角色观发生冲突,这点在教龄长的老教师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许多教师意识到教师的角色应该从知识权威者转变成幼儿学习的观察者、指导者以及环境的创设者。

三、蒙台梭利课程的引入及实施影响了儿童的发展

在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下,教师普适性的教育目标,不能针对每一个幼儿因材施教,而每个儿童在这个世界上又是独一无二的。蒙台梭利课程个别化教学弥补了集体教学的不足,在某些方面也促进了儿童的发展。

1.有利于儿童责任意识的提高。我们在幼儿园经常看到这么一幕,教师为了维持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得不三番五次呵斥儿童保持安静遵守纪律。“蒙台梭利认为一个由于人为的约束而像哑巴一样安静、像瘫痪者一样不活动的人不是一个真正有纪律的人,他是一个被扼杀个性的人。”[3]蒙台梭利认为真正的纪律应该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而不是强制性的命令和惩罚。经过一段蒙台梭利课程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儿童逐渐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自主地取放工作毯和教具,能够安静地工作,能够意识到如果自己不遵守规则会给整个集体带来不便,儿童的责任意识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

2.有利于儿童独立探索能力的增强。蒙台梭利课程的实施给儿童提供了独立探索的机会,增强儿童的独立探索能力。蒙台梭利认为,“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后代培养成为强壮的人,即我们所说的独立而自由的人”。[4]蒙台梭利这一思想在课程领域的体现为,通过创设一系列有准备的环境,让儿童积极主动地与周围的环境和事物交互作用,不断发展。传统的课程模式中,儿童缺乏独立探索的机会,往往是在教师的灌输下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育弊端是导致我国现代教育缺乏创新的重要原因之一。蒙台梭利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具,儿童对这些教具的操作,她称之为“工作”。有些儿童在工作时并没有完全按照教师的示范去操作教具,有时会变花样地探索创新。比如,把粉红塔或棕色梯当作积木变换各种形状等。儿童独立工作,自由探索能力不断增强。

3.有利于儿童运动、生活、数学等能力发展。蒙台梭利的教育内容可以分为9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主要领域:即身体运动教育、日常生活练习、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文化科学教育、历史地理教育、艺术表现教育和社会性培养。[5]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第一位医学女博士,具有丰富的生理知识和深厚的医学功底,她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儿童身体运动教育,设计了一些锻炼儿童身体的工作和

体操。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设计是“沿线行走”,所调查的6所幼儿园开设的蒙台梭利课程都具有走线这项活动。“沿线行走”的练习完善了儿童行走的基本动作,也帮助儿童获得一种平衡感。

日常生活练习是蒙台梭利课程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蒙台梭利设计了一系列日常生活工作。F市A幼儿园蒙氏小二班的一位家长曾欣喜地告诉老师,她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蒙台梭利课程的学习居然能够独立穿衣服、扣纽扣。蒙台梭利教具中有一件是衣服架和衣饰,原来这个儿童在幼儿园对这项工作很感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独自练习,慢慢学会了这项生活技能。此外,蒙台梭利还设计了许多用于数学教育的教具,比如:数棒、分解几何盘、圆形分数板等。这些教具的设计符合儿童年龄思维特点,用来培养儿童对数量、形状、空间等知识的认识。感官教育、语言教育,文化科学等,也是蒙台梭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儿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魏玉枝.蒙台梭利教育实践在中国的发展与展望[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3).

[2][3][4]单中惠等编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著作精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5]霍力岩.蒙台梭利教育法与幼儿教育改革——借鉴蒙氏教育法的两个基本思路[J].比较教育研究,1999,(5).

更多相关推荐:
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后心得体会

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后心得体会为了更好的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全园老师都认真阅读、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本纲要分总则,教育内容和要求,组织与…

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心得体会

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有感为了更好的理解幼儿教育,开展幼儿工作,了解幼儿的特点,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认真阅读、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是注重…

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心得体会

幼儿园纲要学习心得在园领导的领导下,对《幼儿园教育纲要》的内容进行了学习,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分析与理解。《幼儿园教育纲要》是一本指导我工作的教科书,也是指引我们走好幼儿教育道路的方向盘。首先,新的《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小二班教师过去的教育目标比较陈旧、狭窄,分科过细,忽略了各种教育的内在联系性、系统性。在这个环境中成长的幼儿不给他们以活动的自由、思维的自由、表达的自由,久而久之,影响了幼儿的主动…

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感想

教育者的任务和职责通过对幼儿园指导纲要的了解与学习我认识到了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要性知道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责任在对幼儿教育的认知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纲要提出了新时期幼儿教育的任务同时为我们的日常工作提供了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心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体会今天在园长的组织下我们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通过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学习我更深刻地感觉到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肩上的重任使自己在认识上更上一层楼对照纲要我认为我们作为教师应尊重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体会

教师的定位与思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体会新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倡导教师成为幼儿园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这样的定位使教师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要求我们幼儿园教师更新观念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心得体在国培中我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当晚就开始读了一遍感觉收获很大自己要学的地方太多我更深刻地感觉到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肩上的重任使自己在认识上更上一层楼纲要的理论知识是我们平时教育...

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感想

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感想今天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解读此纲要是在XX年7月颁布的时至今日已经有将近11个年头了通读纲要共由总则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还有教育评价这4个部分组成每一个组成部分的...

学习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心得体会

学习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心得体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正式颁布了这标志着我国的幼儿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全体教师在园领导的组织带动下认真学习了纲要深刻领会纲要的最新精神根据纲要要求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

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后心得体会[1]

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后心得体会它从制定本纲要的目的出发阐述了幼儿园教育在幼儿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性是一个奠基阶段从这里就让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责任之重大在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中它把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过去的教育目标比较陈旧狭窄分科过细忽略了各种教育的内在联系性系统性在这个环境中成长的幼儿不给他们以活动的自由思维的自由表达的自由久而久之影响了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的发展一建立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心得(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