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文化论文《论天龙八部的悲剧》西南大学汉语言08级二班焦瑞更

时间:2024.3.31

从《天龙八部》看武侠的悲剧性

焦瑞更

汉语言文学 2班 222008308011139

内容摘要:

《天龙八部》是金庸写的极好的一部作品。它以宋哲宗时代为大背景,表现了宋、辽、西夏、大理、吐蕃等国之间的民族矛盾和武林纠纷,从哲学的高度对侠客的人生和社会生活进行审视和叙述,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古代社会生活图卷。《天龙八部》带有十分深刻的悲天悯人情怀,它不但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表现的真实感人,还道出了解脱人生羁绊,回归真实生命之法。从《天龙八部》中,我们可以看到侠客们人生的悲剧性。

关键词: 天龙八部 武侠 金庸 悲剧 萧峰

正文:

无风波不成江湖,无恩怨不出豪杰。惺惺英雄两相惜,烈酒一碗酬知己。侠客的世界就是一个爱恨情仇,恩怨纷争的世界。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真实的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侠客们往往出于各种矛盾和冲突之中,无论是名门正派,还是旁门左派,无论是正面的英雄人物,还是反面的枭雄,江湖中人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从他们的人生经历来看,快意恩仇的侠客们的真实生活并不那么潇洒,他们的命运是无法自己掌握的。生存的法则和自己信奉的侠义精神,以及感情恩怨的纠葛,构成了他们的一生。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时代的悲剧,人生的悲剧。

在金庸小说中也是如此,他后期的小说创作倾向于对武侠精神的批判和反思。“他站在现代文化的高度,同时也对传统文化进行甄别和批判。金庸每一次对传统文化形态的转换,都是一次否定性和超越性的提升”。[1]在金庸60年代的创作中,出现了一种“反文化”进而“反武侠”的倾向。以《天龙八部》而言,他写出了人性的弱点,和人在现实世界里无可奈何的状态,侠义精神面对真实的复杂的世界,往往无所适从。在人性的刻画方面,这部书可以算最金庸伟大的作品。 金庸在社会与时代的大背景下以人物的情感发展为前提成功的塑造了一系列的悲剧形象。

《天龙八部》有三条主要线索,主人公有三位:乔峰(后来的萧峰)、段誉和虚竹。全书以北宋哲宗年间辽、宋、西夏、吐蕃、大理五国割据并立为背景,故事也以三条主线展开,比如萧峰的身世之谜,少林方丈的怨情,逍遥派三代的恩怨,大理王爷段正淳的爱情孽债,萧远山报复中原武林,慕容博父子试图复国等等,最终,除了扫地憎化解了萧远山和慕容氏的恩怨以外,其他人物都以悲剧收场。正如陈世襄所说,《天龙八部》的主题是:“无人不冤,有情皆孽”。总之,金庸先生描述了武侠的归宿:悲剧抑或超脱。也就是说,除了退出江湖,皈依佛门以外,侠客们都写上了悲惨的一笔,最终被历史遗忘。他们轰轰烈烈的事迹,转眼成空。那么,侠客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或许,用叔本华的话来说,“人在各种欲望不得满足时处于痛苦的一端,得到满足时便处于无聊的一端。人的一生就像钟摆一样不停地在这两端之间摆动。”

在众多人物中,无论是主角三兄弟,还是一些次要的配角,甚至是为丁春秋摇旗呐喊的

小人物,他们都无一列外的体现了悲剧。段誉、虚竹的悲剧来源于身世的无奈,而乔峰不仅身世凄惨,更表现了民族与社会矛盾的悲剧。阿朱和阿紫以及天山童姥和李秋水则是爱情的悲剧。段王爷与五个他深爱的女人也是为情所困,她们为了情蹉跎了人生岁月。康敏即马夫人则是由于人性的变态,是一种为世俗功利,为欲望所累的悲剧,欲望毁了她的一切。而玄慈与叶二娘的悲剧也是情的悲剧,是爱情和名誉地位产生的矛盾以后的产物。慕容复则执着于“复国”。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大燕根本没有任何经济政治条件可以复国。他只是为了父辈的使命而来到世上,他的存在就他个人而言没有任何的意义。最后他只有在幻想中实现自己的所谓抱负。而鸠摩智是想取得“武功天下第一”,成为武林霸主,以致走火入魔。“四大恶人”之首的“恶贯满盈”段延庆,本是地位显赫的太子,因为宫廷的政治斗争,成了遭人唾骂的恶人。可以说,在《天龙八部》中,几乎每个人的背后都有着不堪回首的往事与经历。 在本书中,乔峰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乔峰的一生是悲壮的一生。他所处的复杂历史环境、扑朔迷离的身世、他的狭义精神,以及他的情感经历左右了他的一生。我们来看萧峰,他身怀绝世武功,一出场便大展身手,神勇无敌。“我乔峰有流不完的血,使不完的劲!” 所有的奸诈阴险之辈比如慕容复,丁春秋到了他这里,都会被他打败。而所谓的名门正派里的怀着不同目的的一群小人,在他这里不值一提。他的光辉掩盖了所有的黑暗。而他是侠义精神的代表。“聪明秀出为英,胆气过人为雄” 这是融合了一切侠客的优点的化身。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武林英雄, 是金庸笔下最具人格魅力的一位人物。

然而,乔峰本是契丹人,却在中原长大成人,这就注定了他一生的矛盾和挣扎。在两国冲突严重、战乱频起的年代,他无可避免的成为了民族矛盾的牺牲品。乔峰自幼受到汉族文化教育,父母以及少林的大师教会了他武功,也教会了他怎么做人。他对教导自己的父母和师长感情很深,他身上充满了汉人的侠义精神,但身世一被揭露,他的人生就不得不在坎坷中度过。在杏子林中丐帮集体发难,有人揭露乔峰是契丹人,即使他在自己身上插了三刀,也不能挽回大家的信任。于是乔峰开始了追寻身世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乔峰本来是是名震江湖的丐帮帮主,但随着身世逐渐被揭开,墙倒众人推,他成了中原武林群起而攻之的契丹狗,无恶不作的大恶人。他们的逻辑是既然是契丹人,肯定不是好人。难道他们自己是真心的爱国吗?故事的结尾是乔峰救了宋国,对这些假仁假义的人来说,是莫大的讽刺。

乔峰的契丹血统已是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他已经不是乔峰,而是萧峰;丐帮帮主也变成了蛮族;原来的亲人原来是当年误杀他亲生父母的仇人。是非颠倒之下,谁能保证他怎么做才是对的呢?他无法继续在中原呆下去,即使他仍然把这里当成他的家乡。面对昔日的兄弟兵戎相见,萧峰说,喝过这杯酒,大家恩怨一笔勾销,放手来吧。一碗又一碗的烈酒下了肚,就似割袍断义,萧峰在情义上痛快的做了个了断。为了自卫和报父母之仇,他不得已又杀了更多的人。仇怨没完没了,越积越多。天大地大,竟无萧峰的容身之地。萧峰是无辜的。他是契丹人,但这绝对不是他的罪过,而是尖锐的民族矛盾和父辈的仇恨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昔日的大英雄英雄乔峰最后只好自杀。他所维护的侠义精神并没有得到中原和辽国任何一个地方的认可,最终只能走向毁灭。乔峰作为一代大侠, “义”字当头。然而,他对丐帮仁至义尽,丐帮中人却记恨他的契丹人身份,与他势不两立。他与耶律洪基是兄弟加君臣的亲密关系,最后却被其用计擒住。他是多么的孤独与悲哀。为了救阿朱,萧峰明知凶险,仍然义无反顾的前往聚贤庄。聚贤庄一战,一群小人,一群伪君子,一群好事之徒,围住了这个孤独的英雄,群雄打不过萧峰,竟然欺侮奄奄一息的阿朱,“萧峰立时冲过去,左手抱起阿朱,以单手对敌,以至三处负伤。最后擒住少林玄寂大师,将他高高举起,却不忍心杀他。‘我一身武功,最初出自少林,饮水思源,岂可杀戮少林高僧?’当即将玄寂放下,悲愤的说道:你们动手罢!”[3]在这群所谓的武林豪杰面前,萧峰才是一位真正的顶天立地的英雄。又一次,当武林各门各派,四面围攻欲杀乔峰而后快时,他却在最危险的时刻与段誉和虚竹拜为兄弟。兄弟三人痛饮烈酒,在众多英雄的围攻面前毫不畏惧。乔峰在宋、辽民

族残杀中目睹了宋、辽双方的无辜百姓都遭到掳掠和杀戮,终于认识到,战争都是非正义的,遭殃的都是黎民百姓。 当辽王让他进兵时,他说,“你可曾见过边关之上,宋辽相互仇杀的惨状?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铁骑侵入南朝,你可知将有多少宋人惨遭横死?多少辽人死于非命?”??我对大辽尽忠报国,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因而杀人取地、建立功业。”[3]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萧峰经过无数变故,他的侠义精神由传统的民族,国家上升到了整个人类的高度。而作为南院大王,他一直在实践着自己的价值观。正如少林寺无名老僧所说“宅心仁善,如此以天下苍生为念,当真是菩萨心肠。”

当耶律洪基率大军压境,将要征宋时,乔峰擒住他,逼他发誓在有生之年,不许一兵一卒越过宋辽疆界。耶律洪基讥刺乔峰是为了向宋朝皇帝邀功,“萧峰大声道:‘陛下,萧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于是自杀。中原无数英雄目睹乔峰之死,为此落泪,连辽王也怅然若失。“耶律洪基见萧峰自尽,心下一片茫然,寻思:‘他到底于我大辽是有功还是有过???今日自尽于雁门关前,自然决不是贪图南朝的功名富贵,那??那却又为了什么?’一旁的吴长风说,“乔帮主,你虽是契丹人,却比我们这些不成器的汉人英雄万倍!”[3]以政治利益为行事准则的辽王,自然不会懂的侠客的精神。他认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看不懂萧峰的行事原则与目的。他只代表了辽国统治者的利益,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而且是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他只能理解少数民族人民的豪爽,无法理解中原英雄的侠义精神。而中原武林到此方认识到萧峰的苦衷,而且还念念不忘他的契丹人身份。也就是说,如果他不自杀,大家还是不会接纳他这个契丹英雄。萧峰虽死,却维护了自己侠义精神的尊严。他用极端的方式向两国表现了自己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尖锐的宋辽矛盾和父辈的罪孽注定了乔峰的悲剧命运。人虽然最终敌不过命运,但是人性的尊严,却在奋斗的过程中得到肯定。[7] “悲剧往往比喜剧更容易震撼人们的心灵。”他的自我毁灭成就了崇高之美,从而完成了悲剧英雄价值的自我实现。

爱情是侠客的信仰之一,乔峰一生中也有几个女子有缘,但是都化为了无尽的遗憾。阿朱是乔峰一生的红颜知己,他们之间没有太多的幸福时光,但是他们一起走过了艰难的岁月。所谓患难见真情,萧峰对阿朱的感情是经过考验的。阿朱则对乔峰一片痴心,“这世上至少有一个人敬重你、钦佩你、感激你、愿意永永远远、生生世世、陪在你身边,和你一同抵受患难屈辱、艰险困苦。”[3]然而由于康敏故意欺骗乔峰,说大理段正淳就是当年率领中原豪杰在雁门关杀害乔峰父母的“带头大哥”,以致阿朱为此易容代父,最爱的人竟然死在乔峰的手下。他痛彻心扉,在风雨中痛苦咆哮,他想起了和阿朱的约定,“一起到关外骑马打猎,牧牛放羊”,多么美好的事情!可惜再也不能实现了,“塞上牧羊空许约”。于是他不再找什么带头大哥,而是去了关外。后来阿朱的妹妹阿紫也爱上了乔峰。在那个雨夜,阿紫躲在桥后面,见证了乔峰和阿朱姐姐的感情,她为如此真挚的感情而感动。她觉得阿朱是那么的幸福,她希望自己也能获得姐萧峰的真挚感情。但是乔峰答应阿朱去照顾阿紫只是为了赎罪。他心里只有一个阿朱,无法再容下其他人。阿紫是一个泼辣的女子,她对萧峰的爱是无比热烈的,而憨厚的萧峰却不知如何应对。调皮的阿朱给萧峰带来很多麻烦,他们之间不免有磕磕碰碰,但是萧峰还是一直在关心她,即使阿紫误把毒药下在萧峰酒里,他也没有怪阿紫,但是游坦之即庄聚贤却喜欢阿紫,甚至把眼睛给了她,憨厚的萧峰劝阿紫照顾游坦之。这让阿紫十分气愤。在小说结尾,乔峰自杀后,阿紫悲愤异常,竟然自挖双眼,还给了游坦之,抱着萧峰的尸体跳下了悬崖。乔峰是英雄,他不会甘心做一个平凡的人,也不能做。他不会像平凡人一样追求平凡的幸福与爱情。在这样的处境下,自己的感情也没有什么好的结果。 《天龙八部》告诉读者,人世的苦恼,是因为人们受种种感情缚束,为了一个无法达到的目的,一个没有结果的故事而存在。他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活着。人很难分清什么事情是自己自愿的,什么事情是被无形的力量不断逼着自己去做的。在雁门关上,乔峰说:“我爹爹痛不欲生,就在那边的岩石之旁,跃入深谷。他人在深谷,不舍得我陪他丧生,又将我抛了

上来,乔峰方有今日。”[3]他咬牙切齿,要把“带头大哥”全家杀死,“自老至少,鸡犬不留”。为了复仇,他失去了自己唯一值得信赖的阿朱。其实,到关外自由自在的生活,与阿朱骑马打猎,牧牛放羊,岂不是很好吗?即便报仇成功,他又能得到什么呢?报仇这个虚幻的目标,毁了他的幸福。李秋水和天山童姥为争夺无崖子而争斗了几十年,但是她们连无崖子在哪里,是死是活都不知道。最后她们看了画像,知道了无崖子喜欢的是小师妹,他们先是高兴,因为无涯子喜欢的不是对手,而后又喜极而泣,最后终于意识到她们的一生,就这样到了尽头了,不能再来一次了。她们两个为了爱而争斗,最终却化成了恨,他们想得到无崖子,无崖子却被徒弟陷害而没人搭救。

冤冤相报何时了。报仇不能解决仇恨,爱才可以赢得新的人生。叶二娘被情人遗弃,而他的情人却成为所谓的少林高憎。从此她竟然以吃小孩的办法发泄自己的怨恨。而最后真相揭露,母子团圆,她的爱战胜了恨,我们看到她其实是一个善良的母亲。段延庆失去皇位,但得知段誉就是自己的儿子,他对段正淳的仇恨,全部消失了,自己的儿子段誉要当皇帝,也不用夺回王位了。段誉与王语嫣,虚竹与西夏公主有情人终成眷属,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再来看悲剧根源的关键人物,慕容博与萧远山。慕容博为了复国不计一切,骗中原英雄杀害萧远山,妄图挑拨宋辽关系,时刻想让天下大乱,借机渔利,结果害了萧峰父子。萧远山则在心里怀了深深的仇恨,为了报仇躲在少林寺,学了大半辈子的武功,最后将当年参与雁门关之役的中原豪杰一个个地暗杀。可以说,他们俩是书中众多人物悲剧的最大根源之一。

在他们正准备顶级对决的时候,突然冒出一个无名的老和尚,他不费吹灰之力化解了两人引以为豪的绝世武功。真是一位世外高人。这似乎告诉我们,武功最厉害的,不是那些叱咤风云的江湖英雄,比如乔峰,也不是那些处心积虑,勤学苦练,不惜抛弃一切的变态人士,比如鸠摩智,东方不败之流,而往往是置身事外的世外高人。而所谓的江湖与武林,又算得了什么呢? 鸠摩智,萧远山和慕容博,他们的武功可以算登峰造极,而丁春秋甚至用毒药作为工具,以求武功的无敌。在扫地老憎看来,佛法才是最精深的,一切武功到了他这里都是“空”。侠客们倚仗的武力,被扫地和尚化解的无影无踪,他们的威风也没了。这也许就是金庸对“绝世武功”的一种消解吧。那些追求武功的侠客,包括少林武憎,有谁真正参透过佛经的内涵呢?

扫地老憎一掌把慕容博打死时,萧远山毕生的理想倏忽间消失了。报仇是他生命的唯一目标,而现在这个支柱倒塌了。他内心不知不觉的充满了寂寞和凄凉,觉得在这世上再也没什么事情是有意义的,他也没有必要活下去了。”“仇人都死光了,我的仇全报了,我却到哪里去?为了什么?”在世界上,事物不断的在消逝,而时间在分崩离析中。他们为着各自的目标忙碌了一生,而当实现了以后,却感觉到目的的无聊与虚妄。在自己暮年的时候,更是倍感凄凉。当彼此被老僧救活时,他们开始了重生。萧远山开始为杀了太多的人而忏悔,淡薄了仇恨。 “弟子生平杀人,无虑百数,倘若被我所杀之人的眷属皆来向我复仇索命,弟子虽死百次,亦自不足。”慕容博感觉到了复国理想的虚妄。“庶民如尘土,帝王亦如尘土。大燕不复国是空,复国亦空。”不知死,焉知生。武侠们大多是亡命之徒,看惯了血雨腥风,无惧生死,但他们未必真的了解生的含义。萧远山和慕容博经过了人生的悲欢离合,经历了死后重生,终于明白了一切皆空的道理。作为许多悲剧根源的关键人物,两人最终剃度出家。

然而佛法再高深,也是有局限的。金庸安排萧远山和慕容博获得了新生。但年轻的萧峰与慕容复却没有什么改变。 扫地老僧用佛法化解了仇恨,拯救了两个老人的灵魂。却拯救不了每个人,超度不了每个人。有的人注定是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不可能人人都当和尚,人人都能想得开。金庸想借着这部书宣扬佛的精神,但是很多具体的问题,用佛法无法解决的。“悲剧之所以为悲剧,就在于它无法被阻止。”《天龙八部》一悲天悯人的情怀让我们看透了了人生。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爱恨情仇。人生犹如一部武侠小说,红尘之中,尘缘难断,悲喜交错。有些事情不能被阻止,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即使不能达到目的,即使我

们不情愿做,我们也必须去做。人是不可能彻底的超脱的

《天龙八部》告诉我们,要以超脱的境界对待生活,一切的悲欢离合到头来都是“空”而已。这也是佛教的精神。佛家视一切为虚幻,这是常人难以达到的。但它还告诉我们爱比恨更重要。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是普世的价值,是值得追求与坚持的。这也许就是武侠最好的出路,也是武侠情节与世俗生活的融合。

参考文献:

[1] 韩云波老师.文化发展史[EB/OL]新浪博客(.cn/hanyunbo)

2008-07-07.

[2] 韩云波老师.《侠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模式》[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2)

[3] 金庸:《天龙八部》[M],三联书店19xx年。

[4] 孔庆东.《笑书神侠》[M]中国海关出版社 20xx年1月

[5] 夏丽莉.长歌当哭论英雄—简析金庸小说侠义精神的悲剧性[J].语文学

刊,2004(2):74-76.

[6] 唐峻山.生命的寂然—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的文化解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

报,2006(11):55-57.

[7] 徐从辉.《天龙八部》中的萧峰悲剧形象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2):58-61.


第二篇:大学汉语言文学论文题目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 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

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 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 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

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

6 柳永词的雅和俗

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

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

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

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

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

14 《水浒传》主题辨析

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

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

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

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

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

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

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

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

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

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

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 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

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

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

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

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

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

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

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

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

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

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

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

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

42 论二晏词

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

44 论陆游晚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 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 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

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

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

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

50 贾谊论

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 52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 53 汉乐府诗分析

54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

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 56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

57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

58 魏晋隐士与魏晋文学

59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

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

62 《西厢记》的传播

63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

64 元刊本杂剧中的角色问题

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

66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

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68 牡丹亭》的传播

6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

70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

7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

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

73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

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 75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

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77 论辛词的英雄情节

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 82 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

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85 元散曲的艺术风格

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

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

91 论归有光的散文

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

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 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

97 《金瓶梅》人物论

98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

99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100 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101 论纳兰性德词

102 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103 《桃花扇》人物论

104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105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106 《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107 论易安体

108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109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110 论晴雯形象的人性内涵 111 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

112 关汉卿性格浅析

113 王维诗中的禅趣

114 浅析王熙凤的理家才能 115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116 试析《红楼梦》人物——惜春 117 浅谈《莺莺传》的写情艺术 118 论《窦娥冤》的艺术特色 119 论苏轼元佑时期的创作特点 120 浅论范进中举

121 浅论林黛玉的性格

122 苏轼词浅析

123 浅析古人交友之道及现实意义 124 浅析陶渊明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125 论陶渊明的矛盾思想

126 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

127 浅议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128 浅谈王维诗中的禅趣

129 杜甫诗浅论

130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

131 论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 132 论苏轼的“以诗为词”

133 论晴雯

134 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变化 135 薛宝钗形象塑造浅析

136 论李白的山水诗

137 《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 138 陶渊明与鸟(酒、自然等) 139 王熙凤形象浅论

140 浅析辛弃疾词中的豪壮之气 141 论稼轩词的爱国主义精神

142 浅析唐代诗人笔下的闺怨诗 143 浅谈《金瓶梅》的讽刺艺术 144 浅论李贺的诗风及成因

145 浅谈陶渊明的人生价值观念

146 浅析薛宝钗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147 浅论王维诗中的禅趣

148 浅析鲁智深形象

149 论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

150 浅论苏轼诗中的自然美

151 浅论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

152 平儿形象分析

153 浅析大历诗风

154 浅论魏延的性格悲剧

155 浅论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思想 156 论范成大的田园诗

157 论陆游作品中爱国思想的一贯性 158 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

159 《诗经》燕飨诗的场面描写

160 《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161 《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 162 《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 163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164 《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

165 《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

166 《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

167 宋玉赋试论

168 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

169 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 170 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 171 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

172 论蔡邕的碑体文

173 曹植诗风的衍变

174 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

175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176 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 177 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

178 《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 179 《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 180 邺下文人的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 181 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

182 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

183 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 184 宫体诗的女性描写

185 论《文选》对诗的分类

186 论南宋雅词

187 《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

188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 189 王维诗中的禅趣

190 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的诗歌创作 191 论盛唐时期绝句的特色

192 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193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194 岑参边塞诗初探

195 论李白的梦诗

196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

197 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

198 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 199 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

200 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

201 论欧阳修记体文的创作特色 202 论苏轼诗

203 论陆游的爱国诗

204 论辛弃疾词对清词的影响 205 李清照词的艺术个性

206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

207 苏轼对词境的开拓

208 贺铸词的艺术个性

209 论诚斋体

210 宋末逸民诗初探

211 王安石散文的写作风格 212 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

213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

214 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 215 《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 216 《水浒传》的忠义观

217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218 猪八戒形象分析

219 论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冲突 220 公安派的小品文创作

221 《金瓶梅》的家庭生活描写 222 《西厢记》的继承与创新 223 《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

224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 225 论词在元明时期的衰落 226 宋江形象分析

227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228 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 229 “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 230 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 231 论《西游记》的成书

232 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

233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 234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235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236 大观园的文化意义

237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 238 《长生殿》的爱情观

239 《桃花扇》的结构艺术 240 《儒林外史》的批判意识 241 论贾宝玉的人生悲剧

242 论清诗的宗唐宗宋之争 243 论桐城义法

244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 245 花间词的艺术成就

246 《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 247 论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 248 论归有光的散文创作

249 论清词中兴

250 论晚唐的怀古咏史诗

251 论常州词派的词学思想

252 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 253 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

254 论明清小说题材的嬗变

255 《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 256 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 257 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

更多相关推荐: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孔子人生的形象摘要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谓深远儒家文化为何一直能获得这么多中国人的芳心当然与儒家的文化在不同的时期焕发出不同的生命力有关其中也不与孔子的诗意的人生形象息息相关关...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正文

学科代码0101学号040101010072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独善其身的人生追求浅论陶渊明的自由精神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xx级姓名XXX指导教师XXX教授完成时间20xx年4月5日独善其身...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题目浅析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环境描写姓名****教育层次本科学号***分校保定电大专业汉语言文学教学点**电大指导教师日期(以上各项目请学员按照样式自己填写)学生毕业设计(…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学生姓名所在院系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论文题目一曲启蒙主义者的生命悲歌魏连殳形象及其文化价值探析课题研究意义通过对孤独者中主人公魏连殳形象及其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范文)

附件四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一统一使用A4纸打印装订毕业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正文小标题为四号黑体字正文为五号宋体字学生应当将毕业论文制作成WORD电子文档要求提供电子稿二毕业论文形式要完整应当包括封面目录...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一统一使用A4纸打印装订毕业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正文小标题为四号黑体字正文为五号宋体字学生应当将毕业论文制作成WORD电子文档要求提供电子稿二毕业论文形式要完整应当包括封面目录论...

函授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二)

函授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二标题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

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及格式

件四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格式一毕业论文项目构成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学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实施意见中的有关部分二对所引用的中外文参考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模板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姓名李君彩学号070309413170003学习中心邢台学习中心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翟艳二九年9月毕业论文承诺书提示根据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论文写作的规定如发现论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浅谈余秋雨散文的艺术与美学特色内容摘要余秋雨散文问世之后在海内外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得到许多作家的好评构成了本世纪末期中国文坛一大景观其散文美学型态迥异于前一切散文文本他的散文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的束缚...

汉语言文学论文(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