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名言

时间:2024.4.13

墨子名言

1.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译文】兴天下的利益,除天下的祸害。

2.兼爱。

【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墨子》

3.非攻。

【译文】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

4.尚贤。

【译文】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5.尚同。

【译文】政令、思想、言语、行动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

6.节用。

【译文】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7.节葬。

【译文】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8.非乐。

【译文】反对奢靡的音乐活动,提倡节约人财物力。

9.非命。

【译文】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

10.天志。

【译文】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天的意志是兴利除害。

11.明鬼。

【译文】辨明鬼神的存在,鬼神能扬善惩恶。

12.兼相爱,交相利。

【译文】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

13.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译文】假如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和爱自己一样,还能有不孝的人吗?

14.今重不为不义攻国。

【译文】如今(您)重于攻伐别国,这样的行为是不义的。

15.备者,国之重也。

【译文】防备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

16.无不让也,不可,说在殆。

【译文】什么都忍让,是不可以的,譬如说自己受到伤害的时候不能忍让。

17.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译文】不正直的言行自然不会得到别人的信认,没有恩德

自然不会有回报,你送给我桃子,我回报你李子。

18.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译文】君子不用水为镜子来照自己,而用别人为镜子来照自己。

19.万事莫贵于义。

【译文】天下万事中,没有什么比道义更可贵的了。

20.以攻战亡者,可胜数。

【译文】由于攻战而灭亡的,多得难以数清楚。

21.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译文】好名声不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荣誉不能以巧诈树立,君子的荣誉是靠身体力行地得到的。

22.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译文】节俭的就昌盛,淫佚的就灭亡。

23.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译文】尊重贤才,是为政的根本。

24.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译文】要以品德安排官位,要以官职大小授予相应的权力,要按付出的劳动定其奖赏,要按功劳大小分发俸禄。所以官吏没有永远富贵的,贫民百姓也不是终身卑贱的。有才能的就选拔,没有才能的就撤掉。选拔大家公认有“义”的人,消除私怨成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5.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是以天下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

【译文】大的国家不攻打小的国家,强大的不欺凌弱小的,势众的不伤害力单的,狡诈的不欺骗愚笨的,高贵的不傲视卑贱的,富有的不鄙视贫穷的,年轻的不侵犯年老的。如果这样,天下所有的百姓、诸侯国,就没有用水火、毒药、兵器来互相杀害的了。


第二篇:墨子


墨子的生平的介绍

有关他的出生地,史学界一直都有疑问,有人说他是宋国人、楚国人,。《史记》说他是宋国大夫,《吕氏春秋》说他是鲁国人。相对来说,墨子更有可能是鲁国人。但清梁启超提出了反驳。而鲁国人这一说法是晚清学者孙诒让提出来的,学术界普遍认同了这一说法。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有位叫胡怀琛的学者从不同的方面论证得出了一个结论:说墨子是印度人。其实有关名人的出身地之类的争执,这几年很是热们的话题。前一段时间有自称曹操第70代孙的人说根据DNA检测证明曹雪芹是曹操的后人,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弄来的DNA,其实这些名人到底出身在哪里,是谁的后人和他的思想贡献没有太大的关系,有关系的是现在人的经济效益、商业利益。不管怎么说,人都去世两千多年了,还有那么多的人为他争论不休,也可见其的成功之处。墨子的生活年代正是春秋向战国跨越的特殊时期,历史上对他的生卒年份并没有明确记载。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仅说:“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意思是说墨子是与孔子同时代的人,也可能是孔子稍晚一些的人。根据对历史上相关材料的研究和分析,今人大致可以推算出墨子的活动时间在战国初年,在孔子和孟子之间。

墨子的真实姓名史学界至今无法完全确定,各家各派也没有达成一致看法。比较为人接受的看法,墨子姓墨名翟。但也有人认为墨子其实并不墨,而姓翟,叫翟乌。

其实将“墨”作为姓氏非常罕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证明历史上出现国“墨”这一姓氏。但是“翟”姓却是存在的。主张墨子名叫翟乌的这一派学者认为:“墨子”这种称呼仅仅是因为他创立了墨家一派。 到了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钱穆又提出了一种颇为新颖的观点。他认为,墨翟的“墨”一字其实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墨刑。

墨刑也称黥刑,是中国古代“五刑”之一,是一种极为残酷并且带有羞辱性的刑罚。这种酷刑一般针对那些罪不至死的犯人,先在罪犯的脸上或额头上刺上字,再在刺字处涂墨,让受刑人终身留下耻辱的标记,然后罚为奴隶。西汉初年的淮南王英布就是一例,他早年因为犯罪而遭到黯刑,所以也被人称为黥布。

钱穆先生认为,墨子和他的门徒生活菲薄,以自苦为极,而“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这些特点都与刑徒奴隶极为相似。墨子这一称呼的由来是因为他曾经遭受了“墨”这一酷刑。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可见做事在精,不在多。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到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团体,最高领袖被称为“矩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矩子”的指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火,至死也不旋转脚跟后退。墨者多来自社会下层,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按墨家的规定﹐被派往各

国做官的墨者,必须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辞职。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当首领的要以身作则。

腹朜杀子

有个很有名望的墨家叫腹<黄享>,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说:“先生的年岁大了,也没有别的儿子,我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他了。先生在这件事情上要听我的。腹<黄享>回答说:“墨家的法规规定:?杀人的人要处死,伤害人的人要受刑。?这是用来禁绝杀人伤人,是天下的大义。君王虽然为这事加以照顾,让官吏不杀他,我不能不行施墨家的法规。腹<黄享>没有答应秦惠王,就杀掉了自已的儿子。儿子,是人们所偏爱的;忍心割去自已所偏爱的而推行大义,腹<黄享>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墨子多才多艺,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在当时的声望与孔子差不多。由于墨子倡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等主张,基本反映了广大劳动阶层的呼声,因此,墨子又被誉为劳动人民的哲学家.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班(俗称 鲁班)相比,墨子擅长防守城池,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

墨子还是一个科学家,墨家也是一个科学家集团。他们在数学、物理学、医学、逻辑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墨子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给出了不少物理学概念的定义,并有不少重大的发现,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定理。

既然墨子这么厉害,他到底从是从何处

墨子学说的来源与儒家有很大的关系

墨子与儒学的关系

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繁琐礼乐感到厌烦,于是便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因此他们之间存在想承相悖的关系。孔子维护周礼,而墨子反对繁文缛节。孔子重“天命论”,他认为人生下来是什么就是什么,贵族就是贵族,平民就是平民,无法改变,而墨子强调人可以在后天的环境中改变。这涉及到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我们一会再讲。他是第一个批判儒家的思想家,而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儒墨之争堪称百家争鸣的第一乐章,并几乎贯穿于整个战国时代。就两家相争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所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

在儒墨显学之争的大背景下,两家因为对一系列的问题理解各不相同、观念各不相同,形成了各执一端,彼此争论不休的局面。双方都各自著书立说,专门攻击挖苦对方。比如《墨子》一书就有《非儒》

一篇,专门对儒家展开批驳。而儒家一派也不甘势弱,频频回敬。其中,尤以孟子最为激烈。

孟子是墨子稍晚一些的一代名儒,后世称其为亚圣,将他与孔子并论。孟子曾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将杨氏和墨氏骂作禽兽。这里所提到的杨氏指杨朱,是当时魏国的一位思想家,主张贵生、重己,反对儒墨两家学说。孟子认为杨生极端利己,目无君主,所以骂他为禽兽。可是墨子的利他思想与杨朱的利己是完全对利的,却同样遭到孟子的痛骂

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是显学?

显学的概念

“显学”之名始见于《韩非子》,《韩非子·显学》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它说的不仅指盛行于世而影响较大的学术派别,更是指文化内涵丰富、学术价值较高的学问。按照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指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问。而与他相反的就是隐学,,隐学则是离现实较远,不那么为世人瞩目的学问。显学更接近于现在的科学物理研究,被称为实践学派。

中国三大显学分别为:甲骨学、敦煌学和红学

三大显学研究成果集中推出

为揭示和介绍20世纪中国文化这一奇特景观的文化底蕴及重大意义,长江文艺出版社新近推出了《甲骨文解谜》、《敦煌沧桑》和《红学风雨》三本书,分别对三大显学的百年历程及其取得的辉煌成就,作了初步的梳理和描述。

从某方面来说,墨家的产生就是为了批判儒学。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墨子这本书

《墨子》一书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在逻辑史上被称为后期墨家逻辑或墨辩逻辑(古代世界有三大逻辑体系之 ,墨辩逻辑便是其中之一,另两个为古希腊的逻辑体系和佛教中的因明学);

但是,墨子和《墨子》历来不受重视,历来很少有人研究,这是因为:第一,墨家讲平等,封建统治者不接受;第二,墨文缺乏文采,封建文人不欣赏。 司马迁将墨子传附于《孟子荀卿列传》末尾,只有二十四字。在西汉时刘向整理成七十一篇,但六朝以后逐渐流失,清代孙诒让作始作系统解读。现在所传的本共五十三篇,原来都写墨翟著,但其中也有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的著述资料,这是现在研究墨家学派的主要史籍。

墨子的名言 1、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译文】不正直的言行自然不会得到别人的信认,没有恩德自然不会有回报,你送给我桃子,我回报你李子。

2、万事莫贵于义。

【译文】天下万事中,没有什么比道义更可贵的了。

3、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译文】钓鱼人躬着身子,不是对鱼恭恭敬敬;用虫子作为诱饵捕鼠,不是喜爱老鼠。

4、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译文】节俭的就昌盛,淫佚的就灭亡。

5、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译文】兴天下的利益,除天下的祸害

有关墨子的成语

? 以卵投石: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 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途中遇见一个叫“曰”的人, 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啊,今天天帝在北边杀黑龙,你的皮肤很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 墨子说:“我不相信你的话!” 说完,他继续朝北走去。但不久,他又回来了,因为北边的淄水泛滥,无法渡过河去; 名叫“曰”的那人得意地对墨子说:“怎么样?我说你不能往北走嘛!遇到麻烦了吧?” 墨子微微一笑,说:“淄水泛滥,南北两方的行人全都受阻隔。行人中有皮肤黑的,也有皮肤白的,怎么都过不去呀?” “曰”听后支吾着说不出话来。墨子又说:“假如天帝在东方杀了青龙,在南方杀了赤龙,在西方杀了白龙,再在中央杀了黄龙,岂不是

让天下的人都动弹不得了吗?所以,你的谎言是抵挡不过我的道理的,就像拿鸡蛋去碰石头,把普天下的鸡蛋全碰光了,石头还是毁 坏不了。”

“曰”听了羞愧地走了。” ? 功成名遂:功绩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 高不可攀: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 快马加鞭:用来形容:快上加快,疾弛飞奔,或用以比喻不断努力,继续前进。 ? 墨守成规:指思想固执保守,守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木匠出身的墨翟主张兼爱与非攻,到处推广他的学说。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起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

墨子说:“那好,咱们就当场试试吧。”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为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鲁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挡住了。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

鲁班不肯认输,说道:“我有办法对付你,但是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要怎样对付我,但是我也不说。”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墨子说:“公输子是想杀害我。他以为杀了我,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他哪里知道我的门徒约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你们去进攻。”楚王眼看没有把握取胜,便说:“好了,我决定不攻打宋国了。”

因为墨子善守,后来就把牢守称为“墨守”。但这个“守”一般都已不指守城,而多指守旧,成了贬义词了。[

? 墨子泣丝:比喻人变好变坏,环境的影响关系很大。

? 孔席墨突:形容忙于世事,各处奔走。

原意是孔子、墨子四处周游,每到一处,坐席没有坐暖,灶突没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别处去了。孔子为了鼓吹他的治国之道,经常到处游说。墨翟反对恃强欺弱的战争,呼吁平等互爱,经常奔走各个诸侯国,到处宣传他的“非战”主张。他四处奔走,从来没有一个固定长住的住处。汉朝班固评价他们为:“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因为时间的关系就不一一解释了,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下去查一查。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后期墨学。墨子开创了墨学,虽然成就很大,门人很多,但人不免一死,他死后弟子就坐不住了,被分裂成为三派。互相都攻击对方是"别墨"。在今存的《墨子》中,每篇都有上、中、下三篇,大约就是墨家分裂为三派的证据。其中一派著有《墨辩》,发展了墨子的逻辑思想,是后期墨家的主要派别。另一些墨家后学则推行墨子的宗教思想,演变成为游侠。据郭沫若研究,墨者集团到秦惠王时,有集中于秦的趋势。因此,从第四代"矩子"时起,墨学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秦国。此后还有记载,东方的墨者谢子,不远千里入秦而见秦惠王。这时墨学还是兴盛的。战国末期开始衰微,汉代以后后继无人,销声匿迹。

有关游侠的记载

司马迁说:“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说明自古以来侠不为人重视,所以也无人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了几位游侠。后来的历史表明,侠仍没有人记述,只能寻之于野史、小说、志异、笔记、杂谈之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武侠小说?

游侠也是武侠小说人物的最初来源。武侠小说历经各朝各代的发展,有不同的分期:

一、古典武侠时期

1、第一期,成型期。 以唐传奇中的武侠篇章为高峰

2、第二时期,形成期

首先是宋元话本武侠,然后是明代章回小说中的武侠内容,如《水浒传》

《封神演义》是一种幻想型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明代)

二、民国武侠时期

即所谓的“旧武侠”时期,开端于二十年代,三十年代进入高潮,四十年代走向衰落。 辛亥革命后,人们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武侠小说也异军突起,它以独特的武侠们的侠义精神传统深得人们喜爱。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首先有被称为“南向北赵”的等一批开风气的武侠小说作家,平江不肖生更是被誉为“民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其代表作有《江湖奇侠装》等;

在三十年代后,最有名的武侠小说家便有北派五大家:还珠楼主、白羽等。其中还珠楼主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其著名小说有《蜀山剑侠传》

三、传统武侠时期

(一)、港台武侠时期

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造就了不少金庸迷。

70年代初,金庸封笔后,香港武侠小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其中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并称“台湾三剑客。”

真正让台湾武侠走向世界华人圈的人是古龙。一个可以在台湾武侠小说界大书特书的名字。是台湾武侠小说界唯一可以与金、梁比肩的人。

(二)、大陆武侠时期

1、第一时期,20世纪80年代大陆“武林小说

在80年代,由电影《少林寺》触发的武侠小说浪潮在国内掀起,

2、第二时期,20世纪90年代大陆武侠

即是大陆“新派武侠”,是大陆作家对港台武侠的模仿

四、现代武侠时期

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诛仙》萧鼎

所以一般网络文学将仙侠修真划归武侠小说是不太正确的

墨学堙没的原因

? 儒墨争鸣:先秦时期,儒墨为世之显血,两家争论非常厉害

? 独尊儒术:汉武帝时期,引发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

? 难以实行:墨家讲究“兼爱”,是一种无差等的爱,显得更理想化 ? 文风质朴:一定意义上阻碍墨学的传播

墨子的主要思想

兼爱、非攻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大国欺凌小国,小国丧土失民;诸侯架空天子,大族辖制国君。乱世之中,人民永远是遭受苦难最为深重的。在经历了数百年的战争和混乱的折磨之余,富有思想的人们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摆脱战乱之苦的出路在哪里?

于是,诸子百家纷纷献计献策:儒家提倡“礼”,也就是恢复西周时期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道家提出无为而治,倡导不以自己发展规格为主, 强调应对的智慧;而墨家的治世药方是兼爱。拿今天的话来说,墨家的主张就是博爱。

“兼”是全、是总的意思,即合而不别的意思。兼爱就是对所有人毫无等差的爱。而“博”是普遍的意思,博爱同样是普遍的无差别的爱。

墨子曾经说过:“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戒。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相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众必劫寡,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墨子认为,当时世间的所有祸乱,都因人与人之间缺乏爱而产生。若要化间世间的种种乱象,则必须兼爱,做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诸候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贱。……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贪,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而在那个战乱凭仍的年代里,“兼爱”必然与“非攻”紧密相连。只有天下非攻,互不相欺,停止征伐,人民才能得到安定的生活,才会有兼爱。

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动荡岁月里,墨子的思想是标新立异的。当天下豪强都在为了取得更多的财富和权利而你争我夺,拼的头破血流的时候,墨子的理论赢得了社会底层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吕氏春秋.当染》说,当时墨子“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他和他的门徒四处奔走游说,穷尽心力,不懈努力,只为阻止天下兵戈。而在所有有关墨子止战的故事当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止楚攻宋”。

尚贤、尚同

“尚贤”即任人唯贤,以反对贵族世袭制度。“尚同”是对“尚贤”的发展,倡导国家政治和道德标准的统一。这两大主张与儒家、法家基本相同。

墨翟提出尚贤思想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春秋末战国初,社会急剧变革,奴隶制将要被封建制所取代,诸侯间的攻伐、家族间的斗争、大夫间的残杀,达到白炽化的程度,各诸侯国虽拥有重兵和大量社会财富,但他们并不满足,对邻国虎视眈眈,不断发动战争。连年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统治者靠搜刮民财来维持局面。社会财富的高度集中,小生产者深受其害,不少人失去家园和财产。墨翟就是一个小生产者,他做过工匠,长期生活在底层,生活在劳动者之间,战争使他们的生产生活得不到保障。墨家主张社会各成员的利益应得到保护,保护好各阶层的利益,国家的统治才能稳定,天下才能振兴。靠什么来实现这种理想的局面,墨翟认为,尚贤是最为根本的。

墨翟认为,国家施政的根本大计就在于用人,用什么样的人,有他自身的标准,“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墨子· 尚贤上》)就是人要富有好的品行,做事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兴利除害,要有很高的思想水平,能辨析事理,通晓治国的道理和方法。

墨翟提倡选拔人才,各个阶层、士农工商不分亲疏贵贱,以贤能为标准。以贤能为标准用人,能使富贵人规范自己的行为,贫贱的人立大志,整个社会就会贤人多,不贤人少。在腐败的官场,有志之士多隐蔽。贤人在政治上没靠山,经济上没资源,虽有移山填海的本事,报效国家的大志,却往往得不到重用。墨翟希望小生产者能参与政治,改善自己的处境。“

尚同是与尚贤相辅而行的行政管理原则.墨子认为,政令不一,只能导致社会纷乱.尚同与尚贤一样,是"为政之本".墨子的尚同思想是高度的集权主义,实施自上而下的控制与有效管理.它要求一切统一于上级,从组织系统的领导关系到思想意识,都要绝对地统一于上级,服从于上级,绝对不许反其道而行之.墨子认为的上下级关系要贯彻最高层意志的组织系统与组织原则,用这样的组织关系,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绝对领导与有效的逐级管理.人的行为受思想意识支配,没有思想的统一,便不能有行动的一致,墨子主张"一同天下之义",把天下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墨子认为尚同是行政管理之根本,只要为政者对人民"疾爱而使之,致信而持之,富贵以导其前,明罚以率其后",举措适宜,就一定能统一全国上下的思想,实现民富国治.

节用、节葬

“节用”是指节约活人的生活用度,“节葬”是指节约死人的丧葬费用。

人类社会出现埋葬现象后,在其发展的早期,埋葬都是简陋的 。这是因为,原始人类的生存艰难,物质生活简单而贫乏。后来,随着奴隶制的建立,物质财富有所增加,社会不平等现象随之产生。一些人占有了社会的大量财富,成为奴隶主、王公贵族,他们活得豪华,死后也实行厚葬,想生生死死永享富贵 。这种厚葬现象在春秋战国时代发展到十分严重的程度。

当时的厚葬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一是对死者衣、棺、椁、墓追求铺张豪华,死者要穿华丽的衣服,穿的数量也非常多。长沙 马王堆那个小诸候夫人的贵妇人妇好的身上,就穿了18层丝绸绫罗做的衣服,还有由丝穿成、玉片围身的金缕玉衣,真是极尽豪华。死者的棺、椁要几重,要用很厚、很华贵的树木做成。还要放上许多殉葬的财物,如珠玉宝器。有的则要杀人殉葬。其二是对生者

要求苛刻,丧期长、要求高。父母丧,要服丧三年 ,要结庐墓地,长期守墓。服丧期间,夫妻不能同房,更不能结婚办喜事,一切日常生活要让路。红楼梦中的贾琏在服丧期 间娶了尤二姐,就成了大过失;慈禧太后发动辛酉宫庭政变, 杀了顾命大臣肃顺,其中的一个罪名是他在咸丰皇帝丧期里娶了小妾。这些都是古代厚葬的遗风。春秋时代的社会习俗,对丧家子孙的要求很高,为了表示孝顺,要“久丧”,丧期很长 ,要长久地表示极大的悲痛。

墨子对此却不以为然。主张节葬薄葬。他认为,厚葬有弊无利。第一,厚葬是一种财富的浪费。大量财宝埋之于地下,使人们辛辛苦苦生产的财富不见天日,这样“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必乱”,造成“出战不克,入守不固”。第二,厚葬牵制了大量的人力,造成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厚葬既有害于国,也有害于民,王公大人,厚葬久丧会导致“政荒国贫”,“匹夫贱人”久丧则会“ 身瘦家困”。总之,厚葬损国害民,害莫大焉。

厚葬有弊,那么怎么实行薄葬呢?墨子主张,葬物从简,棺木可以薄一点,“棺三寸以掩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就是说 ,棺木不用太厚,三寸就足够了,死者穿的衣服多了也是烂掉 ,三件就够了。生者不必为丧事长久操心,“应疾而从事”, 尽快地了结掉,以免影响生产和生活。 司马迁概括墨子的思想,只说“善守御,为节用”,认为墨家过份崇尚节俭,但强本节用乃是人给家足之道,值得重视。

另一位春秋时代的思想家庄子也主张薄葬节葬。他是从自然之道提出薄葬理论的。他认为,人死之后,归于无形,还于自然 。再好的珠玉,再华丽的衣服,对他都是无用的。他认为死是一种正常现象,人生源于自然,人死回归自然,应该赤条条来 ,赤条条去。一切身外之物,都是多余的。

天志与明鬼

墨子天志 明鬼的思想是兼爱非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到兼爱非攻的外在力量,是他推动学说的工具。天志和明鬼思想反映了下层被压迫人民的正义要求,是民志的曲折表现,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力量。

1、“墨子在天志中写道: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在墨子看来,天志,即天志之意志,是人世间的最高标准。以此“天志”为标准,就可以度量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以及百姓之仁与不仁,顺天之义则仁,逆天之义为不仁。 天志的具体内容就是“义”,“天欲义而恶不义”。顺天之“义”,天亦可以满足人的求福避或之心。在这里天是一个有意志的人格神,它主宰人间的一切。“义”的具体含义就是“政”,即“纠正”。就是由在上者纠正在下者的所为。天纠正百姓之所为以“天子”为中介,即“天”为政于“天子”以明说天下之百姓。对百姓而言,顺天子之意,即是顺天之意,“天子”是天下最富最贵之人。“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天志上》)

2、明鬼:在墨子看来,鬼神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天”的职能,它无所不在,监督着世人,替天赏善罚恶:故鬼神之明, 不可为幽间广泽, 山林深谷, 鬼神之明必知之。鬼神之罚, 不可为富贵众强, 勇力强武, 坚甲利兵, 鬼神之罚必胜之。若以为不然,昔者夏王桀, 贵为天子, 富有天下, 上诟天侮鬼,下殃傲天下之万民, 祥上帝伐元山帝行, 故于此乎, 天乃使汤明罚焉。……此吾所谓鬼神之罚, 不可为富贵众强、勇力强武、坚甲利兵者, 此也(《墨子·明鬼下》)。也就是说,墨子认为,即使有人躲在没有人烟的深山老林中为非作歹,无所不在的鬼神也能明察秋毫。就连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的夏桀,由于他们侮辱上天和鬼神,残杀百姓,都受到上天派来的商汤的惩罚,因此,墨子认为应该尊鬼、事鬼,这是圣王

之道。由此可见,在墨子的思想中,鬼神的存在是保持社会稳定,扬善惩恶,以一种外在的力量约束人们的道德行为的一种强大力量。

非乐、非命

“非乐”即反对儒家的礼乐制度,是“节用节葬”主张的延伸。

“非命”与儒家所谓“死生由命,富贵在天”相对立,认为人为的努力可以改变天命的安排。儒家的“天命”按照孟子的说法是“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天命是与人的意志无关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命中注定的东西。人生在世似乎没有一个主宰者在发号施令,但又确实存在着一种令人无奈的力量,它作用于每个人身上,使人表现出不同的人生际遇,这种力量来自天,落实到个人就是命。也就是所谓的命中注定,不管你做

不做,结果都是一样的。墨子承认有天志,但是否定有预定的不可改变的命,力倡“非命”。 “三表法”: ,《墨子·非命上》:“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所谓“本之”,主要是根据圣人的经验教训,其依据是求之于古代的典籍;所谓“原之”,是“诉诸百姓耳目之实”,也就是从普通百姓的感觉经验中寻求立论的根据。“本之”是间接经验,“原之”是直接经验,都是属于归纳法的范围。所谓“用之”,是将言论应用于实际政治,看其是否符合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来判断真假和决定取舍。

墨学的缺陷与遗憾

墨子和墨家的政治观点和思想理念是从小生产者立场出发的,具有反抗剥削压迫的意义。但墨子并不主张废除等级制度,只不过认为不同等级的人之间是“兼相爱,交相利”的关系,而且需要通过“尚贤”和“尚同”达到和谐。这显然是一种具有调和色彩的政治主张。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罢了。

墨子学说的核心是“兼爱”。希望提高对别人的亲爱和有利,得到别人对自己同等的看待,然后别人也回报我以爱和利,这样人与人之间就平等了。这种愿望也仅仅是墨子的一种理想,事实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墨子提倡“非攻”的主张。在他看来,兼并战争是违背“兼爱”原则的,这种战争在春天进行就使农民不能耕种庄稼,在秋天进行就使农民不能在田间收获。所以他反对“攻伐无罪之国”的侵略战争,支持防御性战争。但墨子并没有认识到战争除了带有破坏性的一面,还有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一面。所以“非攻”也是不切实际的。

墨子和墨家思想存在的这些局限性其实并不难理解,因为墨子和墨家门徒大多来自社会下层。小生产者是当时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并没有力量来实现对社会现状的改革,而只希望维持一种相对

安定的现状,希望各方面势力相安无事,调和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人身安全不受侵害。它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缺乏面对历史变革的信心和准备。 而墨子的主张,大多流于空想,而且自相矛盾,是比较肤浅的,没有像儒家那样的一以贯之的理论体系。墨者往往陷入难以适从的境地。《孟子》说:“逃墨必归于杨。”可见一些墨者常常背叛墨家而逃入儒家、道家或杨朱学派。这说明墨家很难像儒家那样独立的存在下去。

墨子的历史地位:

1、墨子所创立的墨家学派在战国同儒家并列,同为显学。代表了当时小生产者的思想要求,并且对社会上的种种矛盾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受到了小生产者的欢迎,而且引起许多小国的注意,在战国结束之前,墨家在思想界一直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2、墨子以非儒走上当时的社会舞台,其实质是对西周礼乐文明的否定性总结。墨子对旧制度的批判和抗议,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

3、墨子开战国百家争鸣的先河

4、墨子的非命和天志,是以新的天命观打倒旧的天命观,并且用宗教来表现小生产者的政治要求,这在战国时代是个创。

更多相关推荐:
墨子名言

名言1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译文兴天下的利益除天下的祸害2兼爱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3非攻译文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4尚贤译文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5尚同译文政令思想言语行动等...

墨子名言23篇

墨子名言23篇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译文兴天下的利益除天下的祸害兼爱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非攻译文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尚贤译文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尚同译文政令思想言语行动等...

墨子名言

墨子名言1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译文兴天下的利益除天下的祸害2兼爱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3非攻译文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4尚贤译文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5尚同译文政令思想言语行...

墨子名言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2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3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4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5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6节俭则昌...

墨子名言

墨子名言1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译文兴天下的利益除天下的祸害2兼爱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3非攻译文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4尚贤译文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5节用译文反对奢侈浪费主...

墨子名言

墨子作文素材1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译文兴天下的利益除天下的祸害2兼爱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3非攻译文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4尚贤译文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5尚同译文政令思想言...

诸子百家名言名句选20xx

墨子名言选粹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节俭则昌...

孟子名言

孟子名言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

诸子百家名言名句

诸子百家名言名句墨子名言选粹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染于苍则苍染...

名言名句200句【..

名言名句200条三小学生常用名言名句200条名言名句是人类智慧的精华是先辈对后人的真诚告诫名言名句大多言简意骸却又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或发人深省启人睿智或砺人志节催人奋进是人们的精神食粮一句名言往往使人受益终生我们...

“名言名句欣赏”(全集)

好多人想要的名言名句欣赏全集一哲理诗句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名言名句欣赏

名言名句欣赏一哲理诗句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问渠哪得...

墨子名言(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