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名言名句

时间:2024.3.31

孟子

1、彼一时,此一时也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4、尽信书,不如无书5、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6、一叶蔽目,不见泰山7、以五十步笑百步8、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诸葛亮:

1、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王勃: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范仲淹: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苏轼: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饮湖上, 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6.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韩文公庙碑》)

,


第二篇:孟子的名言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曰:“天时(1)不如地利,地利(2)不如人和(3)。”三里之城(4),七里之郭(5),环(6)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21)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⑺非不深也,兵革⑻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⑼而去⑽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⑾民不以封疆⑿之界,固⒀国不以山溪⒁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⒂者多助,失道⒃者寡助;寡助之至⒄,亲戚畔⒅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⒆君子有⒇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

⑴天时:指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

⑵地利:指适宜作战的地理形势

⑶人和:得人心,上下团结

⑷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内城三里,外城七里

⑸郭:外城

⑹环:包围

⑺池:即护城河

⑻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⑼委:放弃

⑽去:离开

⑾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⑿封:划定的边疆界线

⒀固:巩固

⒁山溪:地势

⒂得道:实施仁政的君主

⒃失道: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⒄至:极点

⒅畔:通“叛”,背叛

⒆故:所以

⒇有:或,要么 (21)然而:既然这样,那么 译文 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重要),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重要)。 周围三里的城,七里高的城墙,(敌人)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敌人既然)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有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的条件;但是还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守城的)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不是不锐利,装备盔甲不是不坚固,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抛弃城池离开了它,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所以说,限制百姓的流动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界线,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要,在天下建立威信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坚固锐利。能够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能够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达到极点,(连)族内族外(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

达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服从他。凭借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被族内族外背叛的人。所以得道的君子有不去打仗就罢了,若进行战争,则必定胜利。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名轲,字子舆,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亚圣”。他提出要“与民同乐”,要“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简析

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二三两段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第2段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第3段同样选取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以上三段,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第4段的作用是在前三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到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第4段绝非多余的闲笔。

解析

我们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来表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这里,我们把“道”理解为“正义”。那么,什么叫“正义”?《现代汉语词典》中说:“正义”是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这是富于现代气息的理解,然而是和它最初的含义一脉相承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个著名论断。《孟子·公孙丑下》中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里的“畔”字通“叛”,是背叛、反对的意思。这段话是说,对得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对失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就连亲戚都会反对他;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拿全天下都顺从的力量,来攻打连亲戚都反对的人,要么不战,一战必胜。

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也是政治上的领袖。孟子通过论述战争胜负的问题,引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然而在孟子看来,“民心向背”对于战争具有根本

性的意义,对于政治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说,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所谓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帮助。所谓的“得天下”,是指通过施行仁政来“王天下”,而不是单靠武力来争夺天下。仁政,是以德服人,使人心悦诚服,自动来归附;而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之道,即是施行仁政。因为仁政,是“得其心”之政。

那么,如何“得其心”,即如何行仁政呢?孟子提出了“保民”的思想。保民,就是关爱和保护人民,它要求君主做到“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就是人民所希望的,就替他们聚积起来,人民所厌恶的,不要强加给他们。人民所希望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富裕、幸福的生活。孟子认为,这是行仁政的根本着眼点。做到了这一点,然后民心归服、天下归服,是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的。

“战必胜矣”的主要原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整体把握

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宋朱熹对这一章的注释是:“尹氏曰:言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清焦循的注释是:“民和为贵,贵于天地,故曰得乎丘民为天子也。”可见这一章不是论战争,而是讲民心向背的,是借战争论述实行“王道”(即“仁政”)的重要性。由此逐层推进,短文先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做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最后由人和推演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完成本文的论证。

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短文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本文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很有说服力。比如在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时,作者先用四个并列的双重否定句,充分铺张防守一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然后陡然一转,说出失败的结局,使得“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有了很强的说服力。又如在阐述他的“得道者多助”时,作者也是先用了三个否定的排比句,顺理成章地推导出结论;然后又把“多助”和“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史实和现代事例

1.商汤伐夏桀,夏桀失道寡助,商汤得道多助

2.周武王姬发伐商纣,商纣王失道寡助

3.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失道寡助,陈胜和吴广得道多助

4.隋末杨广无道,各地农民起义,瓦岗军得道多助

5.元顺帝无道,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得道多助

6.抗日战争中,共 产 党得道多助,日本侵略军失道寡助

7.拿破仑

【读解】

天、地、人三者的关系问题古往今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三 者到底谁最重要也就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如我们在注释中所引, 荀子曾经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论述过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但 他并没有区分谁重要谁不重要,而是三者并重,缺一不可。

孟子在这里则主要是从军事方面来分析论述天时、地利、人 和之间关系的,而且是观点鲜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地利”次 之,“天时”又次之。这是与他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贯思想分 军开的,同时,也是与他论述天时、地利、人和关系的目的分不 开的,同时,也是与他论述天时、地利、人和关系的目的分不 开的。正是从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出发,他得出了“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这就把问题从军事引向了政治,实际 上又回到了他那“老生常谈”的“仁政”话题。

按照孟子的看法,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 国家也不是靠山川就可以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所以,闭关锁国是没有出 路的。要改革,要开放,要提高自己的国力,让老百姓安居炙业。 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会“得道者多助”,多助到了极点,全天下 的老百姓都会顺从归服。那就必然会出现孔子所说的那种情况 ——“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论语·子路》各国人士 都来申请留学,申请经商,甚至携带妻子儿女前来申请移民定居 哪里还用得着“封疆之界”呢?只怕是赶也赶不走啊。

(一)关心国家大事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二)社会责任感

积小恶必成大恶,积小善必成大善。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三字经》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三)政治社会问题道德化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人无好恶是非之心,非人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四)追求真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天变不足惧,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更多相关推荐:
孟子的名言名句

孟子的名言名句1彼一时此一时也2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5尽信书不如无书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7人不可以无耻8仁人无敌于天下9仁者荣不仁者辱1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孟子名言名句

孟子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济天下孟子尽心上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齐桓晋文之事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5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孟子的名言名句

孟子的名言名句1彼一时此一时也2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5尽信书不如无书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7人不可以无耻8仁人无敌于天下9仁者荣不仁者辱1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孟子名言名句

孟子中经典名言名句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

孟子名言集锦

孟子名言集锦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

孟子的名言名句

收集的孟子的名言名句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以下是学习啦为大家总结的孟...

孟子的名言名句

孟子的名言名句1彼一时此一时也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5尽信书不如无书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7人不可以无耻8仁人无敌于天下9仁者荣不仁者辱13一叶蔽目不见泰山14以五十步笑百步1...

孟子的名言

孟子名言1五十步笑百步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

孟子名言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译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父母身上爱护自己的儿女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儿女身上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

孟子的名言

孟子的名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

孟子名言

孟子名言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

孟子的警示名言

孟子的名言警句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

孟子的名言名句(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