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课件

时间:2024.4.8

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 不同的人,不同遭遇,不同情境,不同听雨的感受。 沾衣欲湿杏花雨(绝句 僧志安)―― 清丽喜悦 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苏轼)―― 旷达从容 夜阑卧听风吹雨(十一月二十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国恨愁苦 梧桐更兼细雨  (声声慢 李清照)――凄清悲苦 品读??思考  文中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冷雨? 作者眼中的冷雨是什么样的? 作者通过雨主要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1992年,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作者简介 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他的名字已经醒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我尝试把中国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又叠去,为了试验他的速度、密度和弹性。 ――余光中 作者简介 现代散文当然以现代人的口语为节奏的基础。但是,只要不是洋学者生涩的翻译腔,它可以斟酌采用一些欧化的句法,使句法活泼些,新颖些;只要不是国学者迂腐的语录体,它也不妨容纳一些文言的句法,使句法简洁些,浑成些。有时候,在美学的范围内,选用一些音调悦耳表情十足的方言或俚语,反衬在常用的文字背景上,只有更显得生动而突出。 同样写一双眼睛,有的作家说“她的瞳中溢出一颗哀怨”,有的作家说“她的秋波暗弹一滴珠泪”。意思差不多,但是文字的触觉有细腻和粗俗之分。对于文字特别敏感的作家,必然有他自己专用的字汇;他的衣服是定做的,不是现成的。 ――《剪掉散文的辫子》
 乡  愁(1970年左右)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 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 。 §2 作者写了现实中的雨吗?     §3 读第三段找出里面表现雨的感性的句子。  §4     其他的地方是否也给了作者同样的感觉呢?     迅速阅读第四段,台湾的山美在哪里?并思考写美国的丹佛山有什么作用?  §4  作者为什么提到米芾父子的画? §5  (1) 从听觉上来说,作者听出了什么? §5 §5 第五段是本文中写“听雨”的最精彩的段落之一,通过第五段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鉴赏意境美的方法呢? §9、10 作者写到了雨的音乐,讲到了“日式古屋里听雨”,两个日式古屋里听雨听到的是同一种雨吗? §11 怎样理解“现在只剩下一张黑白片,黑白的默片”?  §12 如何理解“前尘隔海,古屋不再”这句话? 总结 作者在文中表现了什么样感情?  这篇诗质的散文,以听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感(从美国,到台湾,到大陆)、纵的历史感(从太初有字,到亡宋之痛,到公寓时代)、和纵横交错的现实感(人到中年沧桑过后的洞明人生,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的破坏,对永恒的理想追求)交织成一个形象密集、书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境界。不管岁月的漂泊带给人们多少的沧桑,但那种家国之思却永远都不会改变。 语言特点 1.句式长短变化灵活多端。  2.大量叠音词的使用,增强了散文的 节奏和韵律,使描写十分细腻。  3.在修辞上,大量使用比喻、通感等 手法,恰当地烘托出思想情感。  4. 化用古典诗词,营造意境,增强文章 艺术底蕴      作者将原汁原味的唐宋诗歌组接在一起,引读者自然地进入古典的情境,而又从另一扇现代情感的门庭里走了出来。古典诗词的巧妙引用,既对文章的意境营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增加了文章的艺术底蕴。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思聪的跳弓拨弦?还是安东尼奥尼的镜底勒马洲的望中?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柜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          先是天黯了下来,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毛玻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复加深。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噬于千百头蚕,细细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敲,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  正如马车的时代去后,三轮车的时代也去了。曾经在雨夜,三轮车的油布篷挂起,送她回家的途中,篷里的世界小得可爱,而且躲在警察的辖区以外,雨衣的口袋越大越好,盛得下他的一只手里握一只纤纤的手。台湾的雨季这么长,该有人发明一种宽宽的双人雨衣,一人分穿一只袖子,此外的部分就不必分得太苛。而无论工业如何发达,一时似乎还废不了雨伞。只要雨不倾盆,风不横吹,撑一把伞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韵味。任雨点敲在黑布伞或是透明的塑胶伞上,将骨柄一旋,雨珠向四方喷溅,伞缘便旋成了一圈飞檐。跟女友共一把雨伞,该是一种美丽的合作吧。最好是初恋,有点兴奋,更有点不好意思,若即若离之间,雨不妨下大一点。真正初恋,恐怕是兴奋得不需要伞的,手牵手在雨中狂奔而去,把年轻的长发和肌肤交给漫天的淋淋漓漓,然后向对方的唇上颊上尝甜甜的雨水。不过那要非常年轻且激情,同时,也只能发生在法国的新潮片里吧。    大多数的雨伞想不会为约会张开。上班下班,上学放学,菜市来回的途中。现实的伞,灰色的星期三。  余光中评朱自清的散文 朱自清忠厚而拘谨的个性,在为人和教学方面固然是一个优点,但在抒情散文里,过分落实,却有碍想象之飞跃,情感之激昂,“放不开”。  朱自清的散文,有一个矛盾而有趣的现象:一面好用女性意象,另一方面又摆不脱自己拘谨而清苦的身份。 朱自清在白话文上既信奉纯粹论,他的散文便往往流于浅白、累赘,有时还有点欧化倾向,甚至文白夹杂。  课后练笔     余光中用一场冷雨向我们展示了他内心凄凉缠绵的思乡之情。他满怀的愁绪可曾勾起你的一丝感伤呢?其实,人人心中都有冷雨,比如说,“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李煜心中的冷雨,表达了深切的亡国之恨;“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苏轼心中的冷雨,表达了他对妻子深深的悼念之情;而“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辛弃疾心中的冷雨,抒发的是他心中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那么,你心中的冷雨又是什么呢?请以“我心     中的冷雨”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  *     不是,而是写了与雨有关的字。汉字已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这里作者就以对汉字的钟爱来倾注真切的赤子之情。       “空蒙而迷幻”是视觉;“薄荷的香味”、“淡淡的土腥气”是嗅觉;“冷”是触觉。讲了女性的雨,而女性又是最感性的,是一场多情的雨。      美国西部多沙漠,干旱,落基山胜在石,在雪,在红的土,白的云。虽然这里很美,但是毕竟是在异国他乡,他的心是漂泊的,是没有寄托的,只有当他的脚步站在中国的土地上心里才觉得踏实。只有那种“白云回望合,清霭入看无”的境界才属于中国,这里用美国反衬出台湾“云气氤氲,雨气迷蒙”的情调,又一次回到了我们中国。而且讲到了米芾父子的山水画,只有这种情调才更像我国的山水画,才更有古中国的情韵。这里作者又一次借传统文化表达了对大陆的眷恋。    中国风景婉约朦胧,这种情调像我国的山水画,具有古中国的情韵。作者又一次借传统文化表达了对大陆的眷恋      首先是美感,然后听了“疏雨滴梧桐”和“骤雨打荷叶”是一种凄凉、凄清、凄楚。岛上听雨则多了一层凄迷。  (2) 这两种感觉是否相同呢? 不同。凄迷更多了一种怀乡之痛在里面。  (3)作者写到了少年听雨,中年听雨和白头听雨实际上表明的是什么?      作者听雨,其实是在人生,这三个阶段给人的感觉一定是不相同的,少年时候,年幼无知,在灯下听着雨声,听着故事,给人一种温馨,中年听雨,一个“客舟”表明了那种漂泊异乡的沧桑,老年听雨在僧庐下,却想到了亡宋之痛,想到了祖国的分裂状态,心中多一种浓浓的<a name=baidusnap0></a><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伤感</B>。 (4)思考最后一句话“窗外在喊谁”?谁在喊呢? 是故乡在呼唤漂泊的游子。  (1)感知意向,把握景物的特点;(调动多种感官) (2)揣摩语言,体悟蕴藉的感情;(抓住修辞,句式等) (3)展开想像,领会文章的神韵。      不是。前一种听到的是台风台雨,雷雨,暴雨,西北雨,写到了凄凉的秋意,听到这些的时候,作者那颗平静的心再也无法宁静,只剩下了一份凄凉,惆怅,冷湿的情怀。后者从春雨绵绵,听到了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而且是回忆的音乐,于是自然地想到了江南,想到了四川。      梦总会醒的,是回忆总会回到现实的,于是他又无法不回到70年代的台北,回到那个黑白的公寓时代,瓦的音乐成了绝响,美丽的蝴蝶飞入了历史的记忆,现在真的不需要了吗?并不是的,生活富足了,可是色彩却单一了,情韵没有了,只剩下一张黑白的默片,表达了作者的一种家国之痛的遗憾以及思乡之情无从安慰,寄托回忆的依据消失的惆怅和失落。      “前尘隔海”是因远离祖国而发出的悲叹;    “古屋不再”是因时光不再而发出的叹息。     这是全文的感情基调。       因时光的流逝,连瓦屋听雨也成了历史,其中对人世沧桑的感喟不言自伤。日式古屋听雨的妙不可言,令人念起祖国江南雨声,而台北突然进入了公寓时代,提醒作者时光飞逝,雨中漫步的初恋时代已早已成为回忆。 思乡之情 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        不过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现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余光中  终南山  (唐)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点绛唇  宋(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其实,白话文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拿来朗诵或宣读用的,那当然不妨尽量口语化;另一类是拿来阅读的,那就不必担心是否能够立刻人于耳而会于心。散文创作属于第二类,实在不应受制于纯粹论。??

 * <div id="loadingAD"><div class="ad_box"><div class="waiting"><strong>文档加载中...</strong>广告还剩<em id="adtime"></em>秒


第二篇:大学语文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有感


大学语文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有感

青春飞扬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有感

随缘出版社

主 编:李文裔 20100103147

道必施之,外验此道,是为道也

术须用之,内敛其术,是为修术

——编者题记

目录

实用文书写作格式作业

作业单元一 读后感……………………………………2

作业单元二 策划书……………………………………3

作业单元三 活动总结…………………………………8 1

作业单元四 请示………………………………………10

作业单元五 通知………………………………………11

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有感

第一次接触余光中先生的文章时,朋友对我说:“读余先生的文章,最好选一个秋日的黄昏,静静的品一杯苦茶。你会慢慢步入他的文学世界,如同轻轻地踩在枯黄的落叶上。”我听不懂朋友的内涵,今晚我在这雨夜,摊开《听听那冷雨》,那丝丝雨情缠绕着我,或许,这种感觉,你不懂。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那冷雨,闻闻,那冷雨,舔舔,那冷雨。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有一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木被雨淋后发出的特有的淡淡土腥气。这就是余光中先生笔下的雨。静一点,你躺在床上轻轻的听雨点从房檐滑下来欢乐的笑声,看雨滴打在玻璃上淌下的痕迹,似乎写满漫漫人生路。嗅嗅那冷雨,你会闻到故乡泥土的清香,舔舔那冷雨,你如同回到小巷,那带着淡淡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那浅紫色的油纸伞。丝丝雨都牵动着富有感性的人类。每一点每一滴都是一份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乡思乡愁。

2

正如余先生所说:“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25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25年都断了,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不能扑进她的怀里,为她的裙边扫一扫尘土也算是安孺慰慕之情。”这正如我们在外地求学的学子,虽然隔着千山万水但却隔不断那丝丝的情,窗外的雨大了,每一滴仿佛都是相识的,都是故乡窗外的那一滴??

从春雨绵绵到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从中年听到老年。听听那冷雨任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雨打风吹。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两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底。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窜成。雨又牵连着历史从古到今。在这夜深人静的雨夜,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听雨打落叶,想到的是故土,亲人渴望的是台湾与大陆的早日统一。余先生的这种感觉又有几个人能够感受得到呢?他无言只对着雨空发自慰,罢了!雨越下越大,余先生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情,他要用笔来敲击,唤醒人类的灵魂——不要在这雨夜静静的沉睡!起来,思考一下自己肩头的重任,前途,理想吧!不要等到雨打白头时, 留下的是空空雨泪。

读余光中先生的文章,你会感到这是 心灵的一次朝圣。雨滴从你的丝发滑向心里,让你的各种干感官,感觉得到从内到外的洗礼,你会品尝到那浓浓的乡思,乡情。总忘不掉这雨,就如永远忘不掉那旧日朋友!

放下手边的杂活,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去体味余先生《听听那冷雨》,或许那种感觉,你也可以触摸得到。

作业单元二 策划书

大学语文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有感

3

2010级机电一体化技术1班

目录

一、活动背景

二、活动目的

三、主题

大学语文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有感

大学语文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有感

大学语文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有感

大学语文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有感

大学语文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有感

大学语文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有感

大学语文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有感

大学语文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有感

大学语文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有感

大学语文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有感

4

四、主办单位

五、活动时间、地点

六、参赛人员

七 、机动小组

八、参赛形式

九、活动流程

十、奖项设置

十一、经费预算

十二、活动效果评估

十三、策划人

一、 活动背景

由于普遍的同学对学习现在感觉枯燥乏味,为了提高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经过班委会讨论,决定举办一次读后感诵读比赛活动来激发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

二、 活动目的

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自己,特举办本次活动,与此同时,也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提高同学们的PPT制作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

三、 活动主题:诵读经典,传承文明

四、 主办单位:2010级机电一体化技术1班

五、 活动时间:第一阶段:20xx年5月23日 15:00~17:40

第二阶段:20xx年5月30日 15:00~17:40

5

地点:博文楼109

六、 参赛人员:2010级机电一体化技术1班全体学生

七、 机动小组

组长:莫永胜

组员:李文裔、韦雨江、陈家棕、韦飞

宣传员:赵小琳,黄晓敏

八、 参赛形式:PPT诵读(可配乐)

九、 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5月17日,由班长召集班委讨论诵读比赛的内容,并把有创意的想法写在黑板上,然后经过班委一致讨论认可。

2.由团支书担任本次诵读比赛的主持人,并事先熟悉活动流程。

3.5月18日—5月21日,由宣传委员向同学们进行宣传,可通过Q群,海报等。

4.5月20日前由学习委员以及生活委员买好活动奖品并向班委进行汇报活动经费。

5.邀请辅导员由班长在5月23日前完成

6.由学习委员打印好活动评分标准。(见附件)

7.评委:黄晓敏、罗兴林、韦飞、毛文聪、潘清健、刘建春(需计算器6个)

10.统分员:池观汉、黎鸿熙

11.拍照员:刘朝辉、冯柏杰

(二)、活动内容

1.由主持人龙腾飞致开场白

2.每个诵读者上台诵读自己的内容,诵读时间3-5分钟。

3.每轮结束后由主持人宣告比赛结果。

4.比赛结束后,由主持人宣布获奖名单并由辅导员给获奖者颁发奖品

5.比赛结束后,班委留下来清理比赛会场

(三)、活动后期

1. 语文老师对本次诵读比赛点评。

2.每位同学按老师的要求写一篇活动总结

6

十、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5名(一等奖奖励10元笔记本一本及奖状一张,二等奖奖励5元笔记本及 奖状一张,三等奖奖励3元笔记本及奖状一 张,优秀奖奖励1.5元水性笔及 奖状一张)。 (注: 奖状由辅导员书写)

十一、经费预算

奖状:10×1=10元

笔记本:10×1=10元

5× 2=10元

3 ×3=9元

水性笔:1.5×5=7.5元

费用总计:共46.5元

(注: 经费由机电一体化技术1班班费支出)

十二、活动效果评估

希望通过举办本次活动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在此也提高班委们的组织能力以及同学们的诵读演讲比赛能力,使班级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搞。

十三、策划人:李文裔

附件:评分规则(满分为10分)

1. 作品: 内容健康向上,中心明确,结构清晰。(3分)

2. 自我介绍: 自然大方、充满信心、青春活力、衣着得体、精神饱满(2分)

3. 诵读: 普通话标,真实情感,仪态大方,语言流畅、对文章内容理解到位、情感丰富,辅助性动作表达合理 (3分)

4. PPT 图文并茂,且与读后感内容相符,画面清晰(2分)

注:

7

1. 评委评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分。

作业单元三 活动总结

读后感PPT诵读比赛活动总结

20xx年5月23日通过举办读后感PPT诵读比赛,同学们制作PPT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普通话等等一系列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在此次比赛活动中同学们表现的较好的有如下几方面:第一,作为一个诵读者理应有的礼貌礼仪;第二,诵读的声音比较响亮;第三, 8

在活动比赛中有些同学用了手势;第四;同学们的PPT普遍采用了图文并茂,给人以清晰的感觉。第五,主持人龙腾飞语言幽默,组织能力较强。例如;他将每位同学诵读的内容用古诗连接在一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六,同学们都能够比较好的遵守比赛规则,比赛现场秩序好。第七,本次策划书写的比较仔细,具体落实到每个人身上。第八,还邀请了班主任参加本次活动

在诵读比赛中也有表现的不好的,主要在如下几方面。首先,有一部分人的普通话发音不是很标准,发音总是出现错误,以致台下的听众表现的不耐烦,甚至有人发出讥笑的声音。其次,诵读的没有融入自己的感情,一直照着上面的念,缺乏感情。再次,有一些诵读者诵读没有把握好时间,以致后面的活动受到了推迟。最后,活动有一部分没有按活动策划书上面的进行,例如:本应该每轮诵读结束后都应由主持人宣布诵读比赛结果。希望同学们以后多注意以上几个方面让自己以后在诵读比赛中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总的来说,这次PPT诵读比赛还是取得了圆满成功。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学们在诵读方面的能力普遍得到了提升。最后,在此祝同学们在学习上一帆风顺。

9

作业单元四

10 请示

关于开展读后感征文诵读比赛的请示

高职语文教学团队:

为了提高2010级机电一体化技术1班同学的PPT制作、语言组织能力以及普通话的强化,于5月23日博闻楼109教室举办“读后感诵读比赛”的活动。

妥否,请批示!

2010级机电一体化技术1班班委员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作业单元五 通知

11

关于举行读后感诵读比赛的通知

同学们:

为了丰富课外活动,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经班委讨论及老师同意,决定在班级内举行一次读后感诵读比赛,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1. 读后感诵读比赛于20xx年5月23日15:00-17:30在博文楼109举行;

2. 同学们自带诵读稿(PPT统一交到学习委员处);

3. 要求全班同学参加;

4. 提前十分钟入场(工作人员提前30分钟入场)。

2010机电一体化技术1班班委 20xx年5月20日

12

更多相关推荐:
听听那冷雨 读后感

君不见冷雨霏霏读听听那冷雨有感九14班潘雪晴你爱听雨吗你爱帘外芭蕉惹来的骤雨还是倾心于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你中意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还是向往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我爱听雨爱听那潇潇的冷雨闲暇之余读了听听那冷雨这是余光...

《听听那冷雨》读后感

听听那冷雨读后感合上书本听听那冷雨中的景象仿佛依然浮现在我的眼前窗外早春的小雨携着还未远去的冬意淅淅沥沥总是对雨有一种特别的感情记得上小学时每逢周五总期盼晚上能够与一场大雨相遇大概是爱上了这深沉在蒙蒙中顶着雨伞...

听听那冷雨读后感

20xx20xx年第二学期大学语文科目考查卷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班级092任课教师邓春玲姓名卢健靖学号09023240222成绩听听那冷雨读后感余光中简介余光中福建省永春县人民国十七年生于南京余氏就读大学时已在报...

20xx-15班美文鉴赏选集3(《听听那冷雨》读后感)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读后感黄子砾总觉得似乎一闭上眼便是另一个世界那里弥漫着淡淡的烟下着冰冷的雨如同山水画中的泼墨一般迷迷离离之间给人朦朦胧胧的美丽在这淡淡的雾中仿佛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遥不可及中国的传统便是这样美吧...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读后感

1听听那冷雨观后感余光中先生有一篇散文听听那冷雨仅这名字就让人喜欢引得人忍不住也想要写点什么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听窗外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心里该涌起多少回忆和感慨李后主晚年的词里总是充满了雨声绵绵的春雨沥沥的秋雨仿佛诉...

读听听那冷雨有感

我喜欢朱自清的清新婉约的美得纯洁美得成熟的荷塘月色喜欢这幅真实的景物喜欢作者内心深处真挚情感的表达杨朔的茶花赋写出自然美初看常有云遮雾罩的迷惑但峰回路转之后曲径通幽豁然展现一片崭新天地喜欢作者清新俊朗婉转蕴藉的...

大学语文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有感

青春飞扬之大学语文随缘出版社主编李文裔20xx0103147用道必施之外验此道是为道也术须用之内敛其术是为修术编者题记目录实用文书写作格式作业作业单元一读后感2作业单元二策划书3作业单元三活动总结81作业单元四...

【超级实用】等你,在雨中 读后感

雨扣读余光中等你在雨中有感张佳栎大概有很多的书都喜欢用书中的一篇来作为书的名字等你在雨中也是这样书名也就只是代号自然等你在雨中不只包括爱情诗更包括乡愁诗感情诗抒情诗人生和永恒的思考余光中对永恒的思考是有价值的思...

晨雨初听读后感

余秋雨晨雨初听读后感读了余秋雨的晨雨初听感觉读书的过程其实是一场心路的旅行随着情节的起伏我们不断走上高峰步入盆地经过湖泊穿越沙漠而这本晨雨初听是我践行的第一步只有书籍能把遥远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带来给你只有书籍能...

《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

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枣庄八中北校田家利听听那冷雨是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第一模块一花一世界中的一篇文章这一专题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走进文学作品这片激情的森林诗化的王国进行美的探寻即通过文学鉴赏来感...

《听听那冷雨》经典教学设计

听听那冷雨经典教学设计听听那冷雨因为其语言的过于复杂让人无从下手于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采取了学生找出动自己的优美语句进行品读的方式突出两点一要读出自己也就是与作者产生共鸣去品味去欣赏二要读出问题也就是去思考去研...

《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听听那冷雨》执教者:玉城中学##学习目标:1、合作探究冷雨听雨中蕴涵的丰富而深沉情感,领悟作者的乡愁情结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怀念和追思。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预习要求:1、…

听听那冷雨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