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秘歌_黄震寰

时间:2024.3.2

《授秘歌》中的太极拳理

黄震寰

编者:本文作者在去年第11期《武魂》上提出了“大道太极拳修炼”的概念,并简单介绍了他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其他一些大学及科研院所推广大道太极拳修炼法的教学实践。本文作者认为,相传由唐朝高人李道子所传的《授秘歌》,是太极拳的内炼秘诀和全体大用,道出了太极拳修炼的方向。原理。方法,目标和归宿。本期的《授秘歌中的太极拳理》,系节自作者《<授秘歌>与大道太极拳之修炼》一文原稿。

《授秘歌》原文:

无形无象 全身透空

应物自然 西山悬磬

虎吼猿鸣 泉清河静

翻江播海 尽性立命

当代太极大师吴图南老师生前特别珍爱《授秘歌》,并且一而再,再而三讲解它的内容,体悟它的真义,找到太极拳修炼的方法。

吴老在《太极拳历代名家造诣》一文中介绍他的老师杨少侯先生时说;“他讲究轻灵奇巧,尤长于凌空劲,就是对这个人一见手时,其离而未发,即能知其将发,彼何处欲动,即能知其将动,·在动静之间,能用很巧妙的办法,把对方的力量牵起来,然后再放下去”。这是对杨少侯先生在“全身透空”后的感而遂通,无形无象的真实写照。吴老在该文中又说:“李道子说的‘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这三句话,表面上看很好懂,实际上无论在锻炼过程中,还是的理论研究上,确实不太容易理解。就是说,我

们在练的时候和应用的时候,没有形象,对方打我一捶,他觉得打着了,其实没有,全身透空意思是全身像空的一样。第三句不好懂,也不好讲,所谓应物自然,这个物就是天下一切之物,适应物的自然,物怎么来,我就怎么办,既不勉强,也不故意跟它别扭。””西山悬磬,虎吼猿鸣、泉清河静、翻江播海、尽性立命’,讲的是内功。他立论之高,见解之宏,为历来研究太极拳者所未言,但非精于此道者,不足以言此。就是说,给人讲解,对象必须是精于此道的人,况且性命之学,非一般浅识寡见者所能理解得了的。” 《授秘歌》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其意义也是深远的。太极拳的外形运动只是太极拳锻炼的初级阶段。但外形锻炼也要达到“松、静、柔、软、圆,轻,慢”,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都可以收到健体强身的效果。这就是之所以太极拳能这样普及的原因。但是太极拳的高层次的修炼要修道悟理,要进行性命双修、形神互修,还要内外兼炼,以达到不仅身心轻安,还要修道养寿长生以及获得内功,进而能实现高层次技击的防身之效果。这就是“道驭拳”“拳合道’,最后能实现“天人合一”这一人类修真之大道。

下面将叙述根据吴老的教导我多年练太极拳实践的体会,以飨读者并抛砖引玉与同道分享。

太极拳《授秘歌》虽短短的四字八句,但内容非常丰富,它告诉我们修炼的方向是大道之修,而非小道末技之求。它告诉我们要懂得“有无相生”和“动静相因”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要进行的是“还原之修”,即要从“阴阳两仪返太极,太极返无极,。文中明确指出其目标与归宿是“尽性立命”,原理和应用是“无形无象”,身心修炼和技击实用是“全身透空”,应事接物和防身接手要“应物自然’,修炼方法是“西山悬磐、虎吼猿鸣”,其效果是

“泉清河静,翻江播海。”

(一)无形无象

“无形无象”描述的是“大道至无之修”,“太极混沌之炼。”“无形无象’即是“天地未开”的“至无至极”的“无极”状态,又是太极混沌、阴阳未判的太极状态。

太极源于道家,其理论根据是老子的五千言《道德经》。《道德经》集道家的大成,讲的是“修道养寿”的学问。总结了上古三千年,又延续了后三千年,直到现在都被引为圣经。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老子很

长寿,“以其修道而养寿也”。同时《道德经》又被称为是一部兵书。唐代王真说:“??五千之言??未常有一章不属意于兵也。”苏辙说:“??此几于国智也,与管仲,孙武何异?”王夫之说:“言兵者师之”。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传言十年前毛泽东说过,《老子》是一部兵书,前也有此议论”。可知老子五千言《道德经》既讲“修道养寿’的学问,又讲“兵”的学问,这不就是太极拳修炼和兵技的理论根据和实践吗?

1.大道之理

《道德经》第十四章讲“道”是“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其文:“视之不见名曰夷(无象),听之不闻名曰希(无声) : 搏(摸)之不得名曰微(无形)。”“迎之不见其首(无始),随之不见后(无终)”。“绳绳兮(无穷无际),不可名(无名),复归于无物(无形无象)。是谓无状之状(无形)、无物之象(无象),是谓惚恍(非非有,非非无)。”“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能知天地之始,万物之母,这就称之为大道的规律·)。”

《道德经》第十一章指出‘无’是根本的,‘道’即‘无’。其文:三十

辐(辐条)共一毂(轴承),当其无(中空),有车之用(功用)。埏埴(和泥)以为 器(器皿),当其无(中空),有器之用(功用)。凿户牖(门窗)以为室(房),当其无(中空),有空之用(有房的功用)。故有之以为利(有了物便能利民),无之以为用(有了空无才能起作用)。这些例子都证明了天下万物有了“无形”之“道”才能起作用。

《道德经》第十四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一章说明“无’是道之体,“有”是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最后“有”又归于“无’,这“无”就是道的本体。所以修道之法是“无形无象总归无”。 《道德经》第二章:“有无相生”。“无”能生“有”,“有”终须归“无”,根本。这一章说明修这就是修道的

《道德经》第四章:“道冲(虚),而用之或不盈”。这一章说大道是虚空无形无象,但它的作用是无尽的。

以上说明大道是无形无象,一切生于无,一切又归于无,有了“无”其作用是无尽的。练太极拳也只有“无形无象总归无,有无相生有归无”,才能有成就。

道家经典文献《灵宝毕法》说:“金浩曰:道本无也,以言有者非道也。道本虚也,以言实者非道也。...”

《钟吕传道集》:“大道无形、无名、无问、无应,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莫可得而知也,莫可得而行也”。《金华宗旨》:“大道以虚无为体,以隐现为用,故须不住于有,也不住于无,而气机通流”。

从这些道家经典文献中可看出大道要以“虚无为体”,所以太极拳之修炼亦要以“虚无为本”。

2.太极之理

太极与无极的关系,在《道德经》里亦说得非常

清楚。

《道德经》四十三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台湾何经伦先生说:“道指无极言。一指太极言。二指阴阳言。三指阴阳二气相交所生的第三者。只要两气能生三,则所有阴阳两性相交,都能生

三。似此生生不息,于是乎就是万物。”何注:“道生一,是无生有,也可以说是无极生太极。一生二,是由太极生阴阳。二生三是由阴阳二气相交而生第三者。三生万物,是阴阳二气相交既可生第三者,则所有阴阳二性相交,都生第三者,似此则阴阳物类生生不息,就有万物。”

程以宁先生说:“一是何物?即混混沌沌,其中有精,环之而为太极,直之而一,一即道也”。

正义云:“太极为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太初太一也”。

司马光曰:“道生一,自无而有,一生二,分阴分阳,二生三,阴阳交而生和。三生万物,和气即合而生万物。’庞明说:“一即元气,由道衍化生成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物质。二指阴阳两气,由天气衍化而来”。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中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几,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而合。无过不及”杨万里在《诚斋易传》里讲到太极:“元气浑论,阴阳未分是谓太极。太极者,一气之太初也。”

吴老在《太极拳之研究》一书中说:“无极而太极,就是在无极里面含有一个昭然不昧的本体,这个东西就是太极”。

张三丰在《归原论》中说;“道者,其无极乎?无极而太极。无极在浑然之表,太极兆将动之萌”.《乐育堂语录·卷二》中说:“由无极而忽然偶动即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大修行人将神气打成一片,于此之动,是太极之动,神与气两不相离也,于此而静,是太极之静,神与气自成一致也。’

上述诸文所共识的“道”即无极,“一”即太极,“二”即是阴阳,阴阳即神气,神气就是性命。阴阳可分,“一”不可分。因而“一”是不可见,不可说的,可见可说的不是“二”就是“三”。所以“无极者”为“无”之极,因天地末开、至无至极、无形无象是名“无极”。所以“太极”者为“太之始,终之极”。因阴阳未判,动静未分,静之始,动之极,无形无象是名太极。由知太极拳修炼者既要重视无极之修,又要重视太极之修,此乃大道之修。

3.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一章为经文的总纲总则,为修炼的总要领,是众妙之门。它既提出了道的总概念,又提出了修道的理论原理,是修道的众妙之门。《道德经》第一章内容如下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普通的道是可以阐明的,但大道是无可说的,是无形的;

普通的道是可以赋予名相的,但大道是无可名的,无可指的。

表述为宇宙的初始象;有,表述为万物的起源即无形无象,即有阴有阳。所以常常要修无、悟无,就是要修体无形,心无象,全身空,这样就能体察到太极静而生动的妙有机徵;常常要观有,悟有,就是要悟阴阳,悟阴阳相因,这样就能体察到太极动而生静的这个有和无的修炼,都可以说是奥妙的。这无生有,有归无的修炼真是奥之又奥,妙之又妙,道有妙门三十六百门,但选修无观有的妙法才是这些众妙门之门。

徼(jiao),归终之意。王弼注:“徼,归终也”。《列子·天瑞)):“死也者,德之徼也”。“德者,得也,徼者归也。”常道,指大道,是宇宙和生命的本原。《管子·内业》“(大)道也者,口之所不能言,目之所不能视也,身之所不能听也。”这是说凡大道是无形、无名,无闻的。范应元说:“夫常久自然之道,有而无形,无而有精,其大无外,故大而无不包,其小无内,故细无不入,无不通也。”

《清净经》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这样我们就可弄清楚该文的精粹了。

我们明白了上述修道的理论后,就可以在太极拳的修炼中贯彻。进而在《道德经》的第二章看到“有无相生”的论点。在第四十章中说得更明白:“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所以在修炼太极拳时,千万不要忘了“修无观有”,“炼有归无”的“有无相生”和“有生于无又归于无”的修炼原则和方法。这是真口诀,真理论,不要轻视。

《道德经》中的以下几章又提供了修炼的方法。《道德经》第十六章告诉我们:“致虚极,守静笃”,意思是说让心境达到彻底的虚静空明,让身心达到高度的清静无为。《性命圭旨》里说:“心中无物为虚,念头不起为静”。张其淦说:“虚能极,静能笃,然后悟道,既是无,可以观万物之变”。《道德经》第四十八章告诉我们修道要天天去除心识心机:“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十六章告诉我们要归根复命:“夫物芸芸(万物纷纷纭纭),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道 德经》第十章指出要精神抱一,抟气致柔和清除杂念:“戴营魄抱一,能无离手?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张三丰在《道言浅近说》中指出:“大道以修心炼性为首”。“修心者,存心也,炼性者·,养性也。”《修道真言》:“大道之妙,全在凝神处”。《金仙证论·序》“欲修大道者,理无别诀,无非神气而已。”《易外别传》“内炼之道,贵乎心虚,心虚则神凝,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兴云为雨与山泽相似”。张三丰《道言浅近说》:“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功夫”。“心止于脐下曰凝神,气归于脐下曰调息。”《韩湘宝书》“大道全凭静中得,岂在贪谋意外得”。《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

所以说要修无,归无,关键在于人静息,凝神,”调息,聚气于脐下,这是下手的初步功夫。

4.大道太极拳

太极拳修炼的上层功夫是“无形无象”。太极拳的一般练法也即初级炼法只要把套路练熟,招法练精,动作连贯,呼吸自然,进而达到拳盘得圆活,轻灵活泼。经过几年的锻炼,也能收到较好的健身效果,并有一定的功夫。

这一阶段称为养身壮精的阶段。但这时还不会推手,即使练过推手,也只是力与力,劲与劲的对抗;这时尚未进入内气的修炼阶段。太极拳的高级阶段要进入练精化气、炼气化神的修炼。那么一般的锻炼和修炼的区别在哪里?由外形形体之动带动拳式进行的,任一动作皆为锻炼。其结果是双重的,练法是后天的,由神和内气作主导带动拳式进行的,任一动作皆为锻炼。其特点是“神主行,气主动,腰主形”。表现为身不妄动,手不妄动。“动则至微”,也就是说让人觉得行拳似“静中触动动犹静”,“神凝气聚形不散”,“动则归静静归无”。这种形不妄动、心无妄象、由内气发动之动,动而归静的练拳法就是无形无象的大道之修。《孙子兵法·虚实》中说:“微乎微乎,至於无形,神乎神乎,至於无声。”所以这种以神主行,以气主动的修炼必定是元神归位,识神退位,元气流动的后天返先天之修。所炼出的功也是先天功。

5.太极推手

大家知道,太极拳运动是最好的全民健身方式,无论是男女老少,伤残病弱,或富贵贫贱者都可以参加锻炼。但进一步的修炼就必须精读老子的《道德经》和“易洛河图”。在我们的练功场中,有许多教授、博土、硕士以及众多的企业主、白领阶层和离退休干部,他们都是业余练功,但效率很高,锻炼有成。他们人人都要参加推手研究,我们称之为“养身推手”。因为他们不是以推手来比输赢,争名次,而是通过推手来体验和观察内气的运行。他们经常听到“内气沉下去”,“从督脉上”,“从任脉下’的语言,以改练拳的方向。京城已故太极名家汪永泉先生在《杨式太极拳述真》一书中说:“如果只练拳架不练推手,内气、得不到疏散,如果只练推手不练拳架,内气得不到补养、”。所以太极推手在双方沾粘连随,互相推挽的过程中达到“外练

身手腰腿步,内炼精气神意劲。”如果将内气渗透到对方体内时,就可以起到内按摩的作用,同时可以疏通经脉血液。而体内将会感到温暖舒适和惬意,这就是养生推手的效果。还有如果用内气推手时,从来不会有“顶”和“抗”的感觉。吴老还多次给我们说:“我的老师杨少侯先生说,练太极拳不只是第一会打套拳,第二会推手;还要第三会发劲,这才算是人了太极拳门’。吴老还在《太极拳打手论》一文中说:“打手(推手)者,研究懂劲之法也。’要懂劲,首先要会听劲。要做到“称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再进一步要做到“一见到手,其离而未发,即能知其将发,彼何处欲动,即能知其将动。其心之所至,无不知之。”斯时“敌欲攻而不得其逞,敌欲变而不得其变,敌欲逃而不得其脱”。同样太极推手的修炼也要达到无形无象之效果。如果太极拳推手以外形的形体变动来操作或靠形动来发动者,任一操作皆非修炼。如果太极拳推手的操作不以形动而以内气发动者,任一操作皆修炼,所以称养生推手。如果你的推手是用力或用劲来实现 的,那未,最后只能落为一介武夫。杨澄甫先生的推手约言:“动之至微,化之至顺,引之至长,发之至骤。’就是上层的推手功夫。当太极推手无形无象时,就能“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因而能“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从而可以“阶及神明”。

汪永泉先生在《杨氏太极拳述真》中说到:“无形无象,全身透空指的就是功夫高超者在推手胜人的外形看不出有多大动作,招式越化越小,以至给人的外形动作消失之感,而其自身则感到轻灵通畅即进入化境境界。” 太极推手的无形无象表现为,其身不妄动,手不妄动,静定而合己从人,无过不及。功夫有素者可以不式不招。当你伸手接他的手,想试他或问他的

劲时,他的手不伸不曲,不转不弯,腿脚不蹬不伸,似乎静定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此时只要你使劲,你就会感到功过来了。不仅如此,他的内功通过你手的接点源源不断地传过来,更奇怪的是它一定反映到你的脚底,使你感到浮气拔根而整身被弹击出去,真是“如球碰壁回”。这种功夫既不是用平送腰胯的方法把你推出,又不是用蹬腿蹬足的方法发力,更不是用肩手抖动或 用腰劲发力。其实就是静定之后,由无生有的一种内气外放的场能作用,这是通过刻苦修炼而得的。同样可以在无形无象的状态下,能很轻松的把重一百多斤的大汉平移出原站的地方,而对方在接触点并未感到有力推他,只是感到浮气拔根而被一种很整的场能移过去,这会使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此外,还可以在无形无象的状态下,将对方捋虚落空。或者让对方感到有“一揪就起”,“一摸就空’,、“一碰就出”的感觉。

(二)全身透空

不只是无形无象,还要进行全身透空的修炼。透空者是说要“身空、心空、内空、外空”,这样才能“彻外彻内,无内无外,内外一如与太虚同体。身空者,指体内无阻无塞,无僵无滞,管道通畅而无阻塞之处。所以身空乃能通气·,内功乃能外放。心空者,心内无物无念。无物才能心空,无念才能心虚。所以“外观其身,身无其身,曰身空。内观其心,心无其心,曰心空”。内空者,指身内心空体空,虚无缥缈,空空洞洞,无内无外。“外空 者,指身体之外界空间为一片虚空,“放之则弥六合”。身空心空内空外空,再加上身内之气空仍真透空也。气空者,气散即空也,气之能聚,也应气之能散。陆锦川在《气道》一书中说:“其言空者,虚无之谓

也。虚无而后生有,故道立于一。”可知空者,无也,唯无生有。空者,虚

也,唯虚乃能容实。空者,通也,唯空乃能道通。但是炼空很难,因

为我之有身是个大患。《道德经》第十三章云:“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说的是我有个浊身是个大患,心里装着很多东西,身体背上很多包袱,生活紧张,压力很大。不如老子说的“多闻数穷,不如守中”,就是说见闻愈多,想的愈多,愈是潦倒,不如保持清静,抱中守一好。抱中守一就是修炼,当你能将身心修到虚空时,就没有后患了,因为只有虚空不坏。《道德经》第七章说:“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这是说你不是有浊身吗?那只有修炼时要懂得不要想在自己的身上,也不要练在自己身上,这样才能生命常存,与太虚同体。

那么怎样修炼才能渐渐进入全身透空呢? 《道德经》中告诉我们要致虚守静,清心寡欲,清除杂念是最好的入门之路。《黄帝内经·上古天真篇》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易外别传》说:“内炼之道,贵乎心虚,心虚则神凝,神凝则气聚”。《王重阳授丹二十四诀》说:“绝名弃利,忘情去欲则心虚,心虚则气住,气住则神清,神清则德合,道 生矣!《听心斋客问》中说:“客问虚静无为?曰:心归虚静身人无为,动静两忘,到这地步,三宫自然升降,百脉自然流通,精自化气,气自化神,神自还虚”。太极拳前辈大师们者要求后学者在“空”字上下功夫,如汪永泉在《杨氏太极拳述真》中说:“进一步可以加深内功的锻炼,探索松、散、通,空的奥秘,这是练太极拳功夫的必由之路??才有可能达到全体透空的最高境界。”所以松,散,通,空,.无论对于养生或技击者都很重要。郝少如在《武式太极拳》中说:“要使身体的肌肉、骨节松开还比较容易,但要达到空的境界却很难,因此必须在‘空’字上下功夫。” ’

具体地说,你必须把身上原有的僵劲,拙力消掉,最难的要把身上长期习惯养成的浊劲浊力消去,还要把身上的刚气清除,有些人还要下决心把练在身上的内贯劲消除掉。不要内劲,要内气, 由内气外放成场。很多人练的方法不对,结果成了外力、外棍、外板、内劲、内棍、内板,成子对方可利用的棍板工具了。要把“棍子手,棒子腿、板子身”全部融化了,才能达到初级的身空效果。进一步要使脚下的根虚净了,从而感到身子有腾起的效应。这样根能虚漂,神能虚领,身能虚空,心中不装一物,清净无为,这时全身圆融无碍,内外如一了。这就是太极拳的全身透空。全身透空以后,就可以达到“五无”效果。这“五无”指的是:“无形、无象,无根、无源、无点”。无形指身形不动或微动。无象指心无象、心无作为和心无相,顺其自然,舍 己从人。无根指身上无力根。无源指身上无劲源。无点指身上无滞点。只有全身透空了才能实现“五无”。吴图南老师在《太极拳之研究》一书中说:“全身透空对自己来讲,任何——个东西都不能加在我们的身上,就叫全身透空。”进一步又说:“这样全身透空之后,我们就一目了然了”。“我们在练的时候和应用的时候,没有形象,对方打我一捶他觉得打着了,其实没有,全身透空意思是全身像空的——样”。全身透空之后,身上就像“空谷效应”那样,其内劲的外放不要通过“传导”方式,而变成“感应”的方式了,因为用的不是内劲而是内气,这就符合“同声相应,同气相感”的原理。

(三)应物自然

应物是指修炼中和日常生活中应事接物。在太极推手中指“应招接手”。不论在修炼中或在推手中应物都要舍己从人,纯任自然。《吕祖百字碑》中说:“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说的是指悟真

的人,要以平常心去应事接物,应事接物要不迷凡,不动心,、就是说要不贪、不执、不欲,这样心性就湛然而清静无为,就能凝神聚气而不受伤害。 道家称:“动处炼性”,即是说在各种纷繁的应事接物的事务中能静下心来磨炼心性。我们常听说要:“应物无心神化速”,即当应物无心时,万事万物都会返回,不化而自化,所以应物要纯任自然。《清净经》中说:“空无所空,寂无所寂,真常应物”。就是说你在修炼时,只要达到空而再空,寂而再寂,就能用平常心来应事接物了。吴老在《太极拳之研究》一书中说:“太极 拳讲的应物自然,主要是能够舍己从人,就是在对待时自己毫无主动的意思,一切都服从客观规律,不管敌人怎么来,要紧的是引导他让他合乎咱们的规律,就是敌人任其有千变万化,都不能离开咱们的太极原理,把它吸入到咱们的原理里边来才叫应物自然”。吴老又说:“要这样研究太极拳,首先你本身必须练到无形无象,全身透空的地步,然后才可以去应物自然”。“这样全身透空之后,我们就一目了然了。斯时我们去接他,就无处不可以接了。”这样:“我们练太极拳时,就是把身体可能遇到的危害,在事前练到了有应付的能力,一旦有的地方忽然报警了,我们不必用脑子去反应考虑,身体的局部或整体立刻就会应付,这就是以前我讲应物自然。”接着又说:“练到无形无象,全身透空的地步,然后才可以去应物自然。如此才是不用顾盼拟合,信手而应,纵横前后,悉逢肯綮,到达恰如其份的地步。这主要是首先对我们身体内外,表里精粗无微不至的所谓意气为君,骨肉为臣,延年益寿常在了,这是太极拳的真正目的”。但是这些都要通过长期的静定功夫后得到的,吴老又说:“苟静定之时,谨其所存则一理常明,虚灵不昧,动时自有主宰,一

切事物之来,俱可应也。故静定功夫纯熟,则有不期然而然者,自然至此无极真机之境,于是乎太极拳之妙应既明,天地万物之理悉备于我也。”所以吴老竭力倡导静定功夫之修炼,并且第一个推出定式太极拳之修炼,同样吴老又提出了太极拳的四功修炼,即松功,招功、劲功和太极拳气功的修炼,对太极拳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将在下篇论文中专门研讨“太极静 功的修炼。’

(四)西山悬磬

磬(qing),玉石制成的钵,其体虚空。西者即西方,为祖窍异名,见《性命圭旨·安神祖窍》。在道家称为上丹田,即泥丸也,为元神所守处。山者即脊背也。这就是说“西山悬磬”说的是要身正安舒,脊竖,头虚悬之意。在太极拳中称为“顶头悬”或“虚领顶劲”、“神贯顶”。在杨澄甫的《太极拳十要说》中说:“虚领顶劲,即是顶劲虚灵耳,亦即所谓顶头悬之意也。”“顶头悬者,譬如人蓄有辫子时,将其辫子系于梁上时,体亦悬空离地,此时使之全身旋转则可,若单使头部俯仰,及左右摆动,则不可得也。虚领顶劲及顶头悬之意,亦若此而已,须于练功架时,将头颈竖起,而神与气不期然而然相遇到顶焉。’但是许多练拳者理解为将头顶上的劲虚虚状地领起来。我的许多学生初到我这里时都是这样做给我看,他们把这一切都落在“劲”字上了。结果变成了两头撑,下实地,上顶劲,对拉拔长。这样非但虚领不了,反而撑成棍板了,于是头脑不清醒了,身体也板滞了,便练成双重之形了,实不可取。所以不要过于追求“虚领顶劲”,而是保持泥丸“虚领神’或“神虚灵”就够了,就不会出问题。如果你修炼过程中能把后天的意识之神去除掉,则泥丸之神由炼气化神而恢复了先天之神。所以这个头如虚悬之

磬的状态是太极拳修炼的重要口诀。你要注意不论是修炼时或平日生活和工作中都不要忘了“神虚领”这个状态,它对你养生健体和却病延年有重要的意义,很多人刚刚开始领悟到这一真理。周宗桦先生在美国出版的著作《The Tao Of Tai-Chi Chuan Way to Rejuvenation》(太极拳长生之道)一书中记载了他本人曾多次专程前往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会见了许多最孚时望的名师高手。唯独当年102岁的吴图南老先生,依旧身体健康,精神矍烁,为太极后学提供了楷模。他认为按吴老的能享高年,从形体上看,得益于虚领顶劲。他说;“因为他的虚领顶劲,如一柱擎天奇峰突起。”“从那时起,我就下决心,不仅在练功架时,无论行住坐卧,只要一发觉低头弯腰,即刻暗中警惕自己,您要延年益寿活100岁,,就学吴图南的虚领顶劲吧!”。“几年下来,体会到头为诸体之会,领一身之气,头不合则一身之气不入,要想做到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灵敏不测,变化无穷,绝不可能也。”他又提到郑曼青先生谆谆告诫他的学生:“脊为多节如串珠然,累叠而起,稍不注意,则倾斜或曲折而倒矣,不复有力支撑头部与躯干矣,要学

者竖起脊梁,弗令倾侧。”关于这一点,建议学者们好好看看吴老的练功录相和照片,真是“神领脊竖”,一派仙风道骨,真乃是太极第一人。作者这里还有许多照片,张张都似神仙再现。

“神虚领”在我们这儿是非常重视的,作为人门的第一要领。我

们的要求是“神要领、气要沉。”就是说神要在泥丸百会处虚领,气要沉到腹以下,心要收到与气相合,称为“心息相依。”如果做静坐的功夫,则要求气沉腹丹田。你如果在做静立的功夫,则要求气沉到涌泉丹田。这是不二法门,但沉气不能意重,意重就是力,’要勿忘勿助,“用之不勤,绵绵若存”。

“神虚领”在我们这里体会极深。我们这里有许多离退休的老干部,他们中很多人原先都有不同程度的驼背现象,有的练太极拳已几十年,一直按公园里教太极拳老师所说的“含胸拔背”的要求去做,胸的吞化能力的确很强,但到老年时,身体落下驼背这一毛病。

作者看到很多名师都有这种现象存在。例如我们的拳友北京理工大学的离休干部江先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离休干部韩先生等多人,有较重的驼背现象。他们都已七十多岁了。由于我们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所以作为第一要领来付诸实现。要求大家练功时和平常生活中部要实行“神虚领,背要开”这一要领。经过几年的用功,现在他们的背部已经正过来了,背一直,督脉的气也打通了,人也高了,不像老头了,人也精神而年轻了。现在这位扛先生每次都要骑几十分钟的自行车来练功,十年来风雨无阻,精神可嘉。在功夫上也有突破,他的身手透空也已达到相当高的层次了。再说我们有位张老先生已八十岁了,天天来练功,常年坚持不懈,从没听说感冒过;有时要到香山去,有几十里的路程,都是骑自行车去的,很多青年都非常钦佩。我们还有位青年教师,已是“博导”,原来常患头痛,诊断为脑瘤,开刀后,主治医生说,以后很难恢复到原来水平,而且可能??但奇迹出现了,他用我授与的太极静站功修炼后,不到一个月,就恢复了健康,医生们非常惊讶!大家知道,现在的重点大学里的工作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但这位年轻教授的工作一直非常出色,还身负重任,他这样的修炼和工作两不误是值得提倡的。只有坚持修炼太极拳,才能长久地做好工作,为社会做出持久的贡献。上面仅举一些例子,在这里修炼出好的身体,好的功夫的事例比比皆是。 特别值得提的是,那些院士、教授们,他们为国家做出过卓越贡献,是

国家的宝贵财富。但是他们中有些人积劳成疾,六十多岁甚至不到六十岁就因病去世,这是重大损失。应该提倡他们修炼太极拳,健康身体,既为国家多做贡献,又为他们自己晚年和家庭带来幸福。真是两全其美。

这要提醒常年在电脑旁工作的年轻人,他们天天要敲电脑的键盘,工作都非常投入,但一个个都耷拉着脑袋,这样长期下去到老年时必定要落下病根,驼背、脑昏、手脚麻木等,真不好治。从现在起,你赶快把脑袋领起来,时刻注意“神虚领”这一要领,这样可以放松十指和身体,不易疲劳,既可以提高效率,做好工作,又能清醒头脑,保护眼睛,何乐而不为呢。你若养成了“神虚领”的习惯,你会终身受用。

还有那些开汽车或骑自行车的人,你若时刻不忘“神虚领”这一要领,你将会避免许多难题。

(五)虎吼猿鸣

在“神虚领”或“虚领顶劲”的“西山悬磬”掌握后,你就要进入“虎吼猿鸣”、的内炼阶段了。“虎吼猿鸣”讲的是“坎离既济”、“心肾相交”、“龙虎交媾”的修炼,也就是说的是“神气相合,以神炼气”的内容了。

“虎”,道家修炼学问中指的是金虎,或有水虎、白虎之称,多为隐语。有虎必有龙,黄元吉的《乐育堂语录·卷四.》中说:“虎者,猛物也,坎中空阳之气,此气纯阳,阳则易动,有如虎之难防。此气最刚,刚则性烈,有如虎之难制,惟有龙之下降,可以伏虎也”。所以喻之以虎吼。大家知道,水在卦为坎,在五行属水,在身属肾。从坎(三)之八卦符号中可以看出,水中有真阳之气,此阳气纯阳,易动且刚如虎之性,故称之为水虎,又由于坎中一阳由乾金而来,故又称金气或称金虎,道家认为水之色为黑,金之色为

白,故又称为白虎,也称为肾金、肾阳;水中金等。黄元吉又在上文中说:“老子所谓‘知白守黑’,又所谓‘抱一’者皆是也。白者,金之色。黑者,水之色。知坎有乾金之白,故守水之黑者,正以守黑中之白也。所守者,气也。守之者,神也”。这就是“神气合一”,“以神炼气”之说。

猿者,‘心也。有心猿之说。《悟真篇》讲:“心猿方寸机,三千功夫与天齐,自然有鼎烹龙虎”,可见心猿也与龙虎相比喻,猿鸣指心气活跃,心气之活跃与肾阳之活跃,正是内炼的好时机。

心者在卦为离(三),在五行属火,在身属心。可见火中有空阳之神,在道家又称为龙。《乐育堂语录·卷三》云:oJ准能于大静之后,真阴真阳方能兆象,吾然后以离宫之元神(空阴之神)下照水(坎)府,则水府之金自蓬勃氤氲,直从下丹田鼓荡??。”惟能于大静之后,真阴真阳方能兆象,此兆象不正是指此时“虎吼猿鸣”吗?所以此时以离宫之元神下照水府之元阳而鼓荡。此之鼓荡正是静极而动是太极之动也。《易外别传》中说:“肾属水,心属火,火入水中则水火交媾??”。因为常人火在上,水在下,其火性是炎上,水性是润下,水火不相射,为未济之卦。修行人必须把神下降人气穴,使成水火既济之卦,也称心肾相交、水火相射。这样火蒸水沸,真阳之气产生,则其肾中真阳之气能逆而上行,此谓炼精化气也。《灵源大道歌》中说:“蒸融关脉变筋骨,处处光明无不通”。在《易外别传》中说得更明白:“内炼之道,至简至易,唯欲降心火人于丹田耳”。而在《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中说:“身不动,名曰炼精,炼精则虎啸,元神凝固。心不动,名曰炼气,炼气则龙吟,元气存守”。其中虎啸和虎吼比喻相同,龙吟与猿鸣比喻相似。在《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中又说:“当太极静而生动时,阳产于西南之坤,

此时,腹中如烈风之吼,如震雷之气,即复卦天根现也”。又在《炼丹秘诀》中说:“冬至一阳来复始,霹雳一声震动天,龙又叫,虎又欢??”张伯端的《悟真篇》中提示抽坎填离的概念:“取将坎位中心实,点化离宫腹内阴,从此变成乾健体,??”。这些说的都是—‘个意思,可知这种修炼是何等重要啊。再说得清楚些,这就是“后天返先天”的修炼概念,读者务必弄清其要领。我们还可以从《乐育堂语录·卷一》中看出返本还原的修炼要领:“学者先采坎中真阳,补离中真阴,复还乾坤本来面目,即返奉还原也”。吴老(图南)在修炼时也有同感,其在《宗气论》——文中说:“当太极拳初炼气功时,并无若何感觉,只觉练习后,身体略感轻快耳,炼至相当之时日,则腹内肠胃略有肠鸣,渐至龙吟虎啸之势??”。上面这些都说明太极静而生动时要以神火助之,达到火逼金行,逆上过尾闾,撞三关,直达泥丸。此日寸在泥丸要凝神片刻。真如黄元吉《乐育堂语录·卷五》中说:“世之修士,多有知下田凝神之法,而泥丸一所,能知凝神片晌者少矣。”

六 清泉河静

上节讲的是太极静而生动,动则“虎吼猿鸣”阳气升腾,此时的神气相依,透尾闾过三关直达泥丸,然而在泥丸要凝神片刻,这个过程称太极静而生动,阴极而阳,阳气上升到顶。

这节研究的是太极动而生静,静至“泉清河静”;心泉净而清,身体静而虚。这样由阳而阴,于是化成神水甘露。在《吕祖百字碑》中说“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白云指清阳之气上顶,顶即头上之泥丸。甘露为神水,洒须弥指神水洒至通身遍体。神水亦称泉水,为生命之母。人体的70%由水组成,只要一缺水,就有生命的危险,可见水是人生命的源泉。泉水通

常指津、唾、血、汗、涕、精。炼功者口中所生之津液,俗称口水,口水愈多,身体愈健康。人们常说:“口水是精神”。通常口水中含有真精,并具杀菌及免疫的能力,它可以用来修复机体和疗毒。许多动物身上的伤口,都用舌头一舔来自我疗伤。在《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中说得清楚:“太极动而生阴,化成神水甘露,内有黍米之珠,落在黄庭之中??”; “香甜美味,降下重楼,无休无息,名曰甘露洒须弥。诀曰:‘甘露满口,以目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结元气以养之。’养气到此,骨节已开。神水不住,上下周流,往来不息,时时吞咽,谓之长生酒”,真是“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流珠灌养灵根性,修行之人知不知?”陈撄宁在诠释《黄庭》其文时说:“口中之津液,譬如山中之泉水,水性本就下,而泉上能至水顶者,何也?地下之水气循土脉透石隙而上蒸也。水气何以上蒸,则以地中含热力使然。”所以“泉清”就是指人的“泉水清澈”。《黄庭经讲义》中说:“人静以后, 口中将产生一种甘津,如‘泉水之清澈’,清凉爽淡,是因身中团聚之热力,蒸发下焦之水气,循经路而上升至口中,遂为津液,此津液由炼气而生,吞人腹中,大有补益,再吞再化气,循环不休,即为古人所称的‘玉液还丹一。“河静”指的是“河海静默’。在《周易参同契发微》中说:“当其寂然不动,万虑俱泯之时,‘河海静默’,出岳藏烟,日月停景,璇玑不行,八脉归源,呼吸俱无,既深入窈冥之中”?·,。所以太极动而生静,静则“泉清河静”,所以《黄庭经讲义》“呼吸庐间人丹田,玉池清水灌灵根”: “灵根乃人身脐下之命根也,常人此根不固,易为情欲疾病所摇动,日衰一日,而人死矣。修持之道在于运用升降吐纳之功,使口中津液源源而来,汩汩而吞,如草木,得肥料之培养,则灵根自固矣。”

由此可知,太极动而生静,静则“泉清河静”神水落口,甘露洒须弥。又如长生酒,所以要珍惜这种炼功状态。

(七)翻江播海

“翻江播海”说的是元气流动。“翻扛”指炼功时,在大静之后要进行养气和沉气的修炼,这是“气宜直养而无害”,气满则沉,沉则一沉到底,在静站和行拳时,沉则沉到脚底涌泉,此时之气又将会如泉水之涌,源源不断而取之不尽,然而像翻江一样的沉下去又翻上来。如《张三丰注重阳祖师十论》中说:“百日内,见应验,坎(水)中一点(阳气)往上翻”。又说“动则裂泰山,发洪浪??”。这种“锻炼阴精,化为阳气,熏蒸上腾,河车搬运,周流不息”。《乐育堂语录·卷四》:“当神气稳定,但觉氤氲之气自涌泉穴一路上,久久温养,便觉浑身上下气欲冲天,此正:当河车时也”。所以说翻江是喻气翻上顶又降下而通小周天,也即是说气从涌泉走足三阳而过背之督脉翻上去称进阳火,到泥丸后,再从身前任脉沉下去称退阴符。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说:“任督二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水离火交媾之乡”。又说好如:“鹿运尾闾能通督脉,龟纳鼻息,能通任脉,故两物皆长寿”。这比喻着人若能常通任督脉则是长寿之修。“播海”指元气流动如簸海之鼓荡。在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中又说:“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说明任督二脉又是手足六阴六阳十二正经之汇海,所以气之能通过任督二脉之海与十二正经互为鼓荡而相通。这说明“翻江播海”使人身之大小周天全部导通了。因为子为北,午为南,好比人身之前后,所以“小周天”又称为“子午周天”。

而卯为东,酉为西,好比人体的左右,左右为四肢正是十二正经的起止点,故十二正经通称“大周天”,故又称为“卯酉周天”。此外还有奇经八脉中的其它脉道也应在大周天修炼中打通。在《奇经八脉考》中特别强调了八脉在丹功中的重要性:“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西言也,督脉主身后之阳,任脉主身前之阴,以南北言也:带脉横束诸脉,以六合言也”。所以八脉非常重要,八脉通,全身百脉皆通了。

在太极拳的修炼中还要使身内大小周天和身体外界的虚空环境相和谐,就可以逐步完成“天人合一”的修炼。这样内通又外通,出则可通出身外,入则可通人身内,也可通人身左右或身后。与人推手时,由大周天上翻经督脉和手三阳而出到身前空间,也可出到对方身上,此即拳论说的“气贴背”。如果由身前人而通过手三阴及任脉下到涌泉丹田或人地空间,也可由任脉内散到身的左右或后方,此即拳论说的“引进落空”。这样经过相当时日的修炼后,就能达到彻内彻外,无内无外,内外一如的状态。这样就可以达到很纯的无形无象和全身透空状态。当然正如吴老所说的在“当你本人准备和别人接手之前,你自己的五脏六腑却在那里翻江倒海”。也就是说元气流动,周天通畅,应用自如了。

(八)尽性立命

尽性立命是太极拳修炼的目的和归宿。正如《周易·说卦传》所提示的,修炼的目的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穷理是穷尽天地间事物之理。尽性是完善人性到和天性相同。穷理是知其理,尽性是行其德,知和行合一就可以安身立命。至命是合于天命,也就是说穷乾天之理,以尽其性,穷坤

地之理,以至于命,乃至达到“天人合一”。这就是人类修道的目的,这样就能:“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而此时“我命由我而不由天”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后天返先天,就是说让后天神气还原为先天的性命,合二为一。因为宇宙造化是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即是性命,性命即是神气。所以要性命双修,神气合一,才能使二仪返太极,太极返无极,性命合一,虚空真无。吕洞宾在《敲爻歌》里说:“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乐育堂语剥:“修命不修性,犹如鉴容无宝镜”。就是说只修性功不炼命功,则性尚未修明,而命体已坏了,此命之不存,性之焉立?。但如只炼命功,不修性功,则心不明,不能获大智慧,大自在,何能超凡人圣呢?对一个太极拳手来说,武功很好,但心不清,性不明,亦只是一介武夫而已。这就是“性无命则不立,命无性则不得明。”

明确地说修性功是指心性的修炼,以完善人的品性,目的是明心而见性,这样可以获大智慧,大自在。明心说的是明亮自己的心地,觉悟自心,去除自心的污尘。见性就是见到自己的本性,本性就是天性。所以修性是明白方向,方向不对,则离目标越远。炼命功,就是修炼自己的阳气,改善人体生命物质。命功属阳,性功属阴。只有性命双修,才能阴阳台一,复归太极。,

落实到太极拳里,要“性修神、命修气、气修形”。神是生命的本源;形是生命的依靠,神过用会耗竭,所以要养神和少费神。形过累会败坏,所以要养形。当然养形先养气。桓谭在《新论·形神》中说:“形与神犹如薪与火之关系,神居体,犹火之燃烛矣”。神形合一则生,神与形分则死。所

以要修性功以全神,炼命功以全形。胡海牙《仙学指南》中说:“性与命本来是一物,不可分为两橛。就其‘灵机’而言,便谓之‘性’。·就其‘生机’而言,则谓之‘命’。所谓一体二用也。吾人之身体,譬如一盏灯,灯中之‘油’就是‘命’,灯中之‘光’即是‘性’。假使有灯而无油,此灯必不能发光,可知,离命即不足以见性,若徒知保存灯中之油而不善于发挥其光明的应用,仍旧常常处于黑暗境界,则亦何贵有此灯乎?由知‘性命’两者,乃互相为用而不可分离也”。可知“性无命则不立,命无性则不得明”。所以张三丰《道言浅近说》:“大道以修心炼性为首”。《金仙证论·序》说:“凡学道之士,能识神气之道,即是阴阳、性命之道也。故曰,无别诀,神气而已矣”。《易外别传》:“内炼之道,以神气为本”。 。

以上引证性命双修即神气合一之修,能神气合一,即是性命合一,则返回太极了,然后就接近道了。

更多相关推荐:
公司文秘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我于20xx年x月来到公司任秘书工作,一年多以来,在公司领导以及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较好地履行了工作职责,基本完成了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情况作以下简要汇报。一、加强学习,提高了政治理论和岗位知识水平。…

扶贫办办公室文秘年度个人总结

扶贫办办公室文秘年度个人总结20xx年x月,本人从昌宁县扶贫办借调到市扶贫办综合科工作,20xx年x月,正式调入市扶贫办,在综合科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一年来,在办党组的坚强领导、班子成员的督促指导以及同事们的关…

文秘部工作计划和总结

文秘部工作总结和今年计划20xx年已经过去,我在公司也呆了快2个月,两个月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两个月的磨刀练阵,按理说,自己到底是宝刀还是锈铁,应该可以…

办公室文秘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办公室文秘管理人员工作职责一、认真执行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昊龙员工手册,自觉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对企业负责,对主任负责。二、负责各种文件的起草、装订及传递工作;及时处理上级文件的签收、传递、催办;做好文件的回收…

文秘岗位职责-0220xx

岗位职责七.文秘办公室文秘在办公室主任和行政部经理的领导下工作。主要职责:1.接收、转接电话;做好留言记录、并及时处理业务讯息。2.负责公司业务的传真件的收发和归档。3.负责公司公文、信件、邮件、包裹和报刊杂志…

文秘试题

一.单项选择1.19xx年,现代公共关系教育之父斯科特·卡特李普出版了一本具有权威性的著作。????????????????????????????()A.《公众舆论之凝结》B.《共同原则宣言》C.《公众关系学…

文秘职责

1.熟悉了解公司组织框架结构及管理运作程序,详细掌握公司各文本文档的建立结构,熟知公司各项管理规定及营运流程。2.全面负责办公区的各项卫生清洁。3.熟悉掌握公司各类文案的管理程序。4.排版打印公司各个部门的各种…

办公室文秘竞聘演讲稿范文

办公室文秘竞聘演讲稿范文大家好我叫XXX20xx年毕业于曲靖农业学校同年到三岔河镇农科站工作20xx年10月在文明办工作到今回顾这几年来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支持使我在社会工作阅历和自身综合素质方面有了很...

企业文秘

企业文秘企业文秘是领导与群众上级机关与下级机关领导与各部门之间联系的桥梁一言一行都直接间接地影响企业或领导的形象假如我是本公司文秘我会作好以下工作一强化形象提高自身素质牢固树立忠诚的思想假如我是本公司文秘我坚持...

文秘作业

姓名赵会云班级英语1201班学号120xx61037ClassmeetingrecordMeetingTitleToShowtheBeautyofOurHometownNameofCommitteeEnglis...

职业规划-文秘职业规划书范文

一确立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成为一名高级秘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人生没有目标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可想而知这种人生将会一无所获我是一个外向开朗的女孩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很强的责任心我爱好文秘方面的工作...

办公室文秘求职简历范文

办公室秘书个人简历范文本人概况姓名xxx性别女民族汉政治面目团员学历学位大专专业公关文秘联系电话12345678手机139xxxxxxxxemailaddress1234567858com联系地址邮编10002...

文秘(5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