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复习提纲

时间:2024.4.1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 五四新文学 )对中国传统文学进行了整体的否定,西方文学便成为中国新文学借鉴和模仿的先例。

2、晚清的文学革新运动,基本都是维新派所为。他们倡导文学革新,是力图让文学成为承载( 政治革新理念、促进思想启蒙 )的利器。

3、19xx年成立春柳社,19xx年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是( 中国现代话剧 )的最初萌芽。

4、( 《新小说》 )是中国第一份小说,它的创办对于晚清小说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5、周作人的( 《人的文学》 )和( 《平民文学》 ),从理论上提出建设新文学的构想。 6、19xx年5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发表鲁迅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

7、19xx年5月,刘半农发表《卖萝卜的诗人》,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无韵诗),19xx年7月,他又发表《窗纸》、《无聊》,是中国现代最早出现的 (散文诗)。

8、19xx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对当时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9、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等通讯报道,是(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最初萌芽。

10、郭沫若与郁达夫等人创办的 ,19xx年成立于日本东京。(创造社)

11、所谓三步的阅读法,即:第一步直观感受,第二步设身处地,第三步 。而“文学史读法”往往偏重于 。(名理分析、名理分析)

12、郭沫若的名诗 以恋歌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爱,愿意为她掏出“火一样的心肠”。(《炉中煤》)

13、鲁迅在小说集 的扉页上引用了《离骚》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彷徨》)

14、郭沫若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写出了话剧 、 和《聂嫈》,即著名的 。(《卓文君》、《王昭君》、《三个叛逆的女性》)

15、鲁迅的名言“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出自他的小说 。(《伤逝》)

16、赵园的 虽不是老舍的专论,但对于作为“京派”所依托的北京文化及其在创作中的表现,有非常独到的发现。(《北京:城与人》)

17、蓝棣之在《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一书中批评 是一部抽象观念加材料堆砌而成的社会文献,认为作品中对社会生活的大规模描写,完全是服从于作家的先行主题的。(《子夜》)

18、 描写了“北京文化”的深刻影响,就连大字不识一二的车夫小崔也不例外:他敢于打一个不给车钱的日本兵,可是当女流氓大赤包打他一记耳光时,却不敢还手,因为他不能违反“好男不与女斗”的“礼”。(《四世同堂》)

19、30年代正当沈从文创作的高峰时期,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评论,其中,影响最大也最值得参考的是著名女评论家 的《沈从文论》。(苏雪林)

20、《黄昏之献》是风格与何其芳相近的散文家 的散文集。(丽尼)

21、葛薇龙是小说 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女孩子,为了能继续在香港求学,不得不向与葛家多年不相往来的姑妈梁太太求告。(《沉香屑:第一炉香》)

22、曹禺的四大名剧是:(《雷雨》 )、(《日出》 )、《原野》、《回春之曲》。表现抗战题材的剧本:合作完成《黑字二十八》、独立完成《蜕变》。

23、19xx年夏衍的(《包身工》)和宋之的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标志着中国报告文学创作走向成熟。

二、名词解释

1、“七月诗派”:是由胡风等人在抗战时期的国统区创办主持的文艺杂志《七月》而得名的文学流派,是新文学史上存在最久的诗歌流派,主要人物有胡风、绿原、牛汉等代表的“七月派”诗歌和路翎、丘东平等代表的“七月派”小说。

2、语丝社:“语丝社”是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因编辑出版《语丝》周刊得名,没有明确的组织机构,一般指刊物的编辑者及主要撰稿人。该刊于19xx年11月17日在北京创刊。由孙伏园、周作人先后主编。主要撰稿人有鲁迅、周作人、川岛、刘半农、章衣萍 、林语堂、钱玄同、江绍原等。

3、新感觉派小说: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xx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

4、现代派诗歌: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产生的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同时又承接了李金发为代表的20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追求。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特别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

5、南国社:19xx年冬成立于上海。领导人田汉。南国社成立后即开办南国艺术学院,田汉任院长,田汉、徐悲鸿、欧阳予倩分任文学、美术、戏剧等科主任,以“培植能与时代共痛痒而又有定见实学的艺术学院人才”为办学宗旨。

三、选择题。

1、鲁迅后期杂文集包括:( D )

A、《南腔北调集》、《坟》、《三闲集》

B、《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热风》

C、《且介亭杂文》、《二心集》、《华盖集》

D、《花边文学》、《准风月谈》、《伪自由书》

2、茅盾小说《子夜》中的主要人物有:( A )

A、吴荪甫、赵伯韬、屠维岳

B、吴荪甫、赵伯韬、赵惠明

C、吴荪甫、老通宝、赵伯韬

D、吴荪甫、屠维岳、王仲昭

3、问题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是:( B )

A、冰心、叶绍钧、王统照、周作人

B、冰心、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

C、冰心、郁达夫、王统照、许地山

D、冰心、叶绍钧、刘半农、许地山

4、“雨巷”诗人是:( C )

2

A、徐志摩

B、朱湘

C、戴望舒

D、李金发

5、文学史实的开端与时间搭配

(1)革命文学( B ) (2)文协( A ) (3)《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 C )(4)文学革命( D )

A、19xx年 B、19xx年 C、19xx年 D、19xx年

6、作家与所属文学社团搭配

(1)许地山( A ) (2)蒋光慈( C )(3)蒲风( B ) (4)鲁迅(B )

A 、文学研究会 B、语丝社 C、太阳社 D、中国诗歌会

7.在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是( C )。

A.郭沫若的《女神》 B.俞平伯的《冬夜》 C.胡适的《尝

试集》 D.康白情的《草儿》

8.除《狂人日记》外,鲁迅在另一篇小说中也写了一个带象征意味的“狂人”,尖锐地抨击了封建制度文化的“吃人”本质,痛快地发抒了叛逆反抗之抗之声。这篇小说是( D )。

A.《故乡》 B.《孤独者》

C.《祝福》 D.《长明灯》

9.所谓“京派”,是指30年代活跃在北京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群,其中,蒙古族出身的作家是( A )。

A.萧乾 B.废名

C.林庚 D.芦焚

10.鲁迅小说《故事新编》中的人物,大多是历史上有脸有面的大人物。其中,墨子出自小说( B )。

A.《理水》 B.《非攻》

C.《出关》 D.《铸剑》

11.“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有一条小溪,西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纯的人家。”这段文字出自( C )。

A.郁达夫的《感伤的旅行》 B.沈从文的《湘西》

C.沈从文的《边城》 D.郁达夫的《屯溪夜泊记》

12.“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 / 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将风景的描绘机智地加以变形,引入社会问题的关注,形成特殊的反讽效果。这句诗出自( D )。

A.杭约赫的《复活的土地》 B.唐祈的《时间与旗》

C.唐湜的《骚动的城》 D.辛笛的《风景》

13.朱自清曾将《谈新诗》一文称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谈新诗》一文的作者是( A )。

A.胡适 B.郭沫若

C.穆旦 D.闻一多

14.20年代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是( B )。

3

A. 戴望舒 B.李金发

C.何其芳 D.卞之琳

15.散文集《燕知草》的作者是( C )。

A.林语堂 B.周作人

C.俞平伯 D.梁实秋

16.曹禺在创作中明显受古希腊命运悲剧影响的作品是( D )。

A.《蜕变》 B.《日出》

C.《原野》 D.《雷雨》

17.郭沫若与鲁迅一样,他东渡日本的最初目的是为了( A )。

A.学习医学 B.学习考古学

C.学习文献学 D.学习文学

18.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形象出自小说( B )。

A.《孤独者》 B.《在酒楼上》

C.《肥皂》 D.《伤逝》

19.创造社的小说创作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自叙小说”和“寄托小说”。郭沫若“寄托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是( C )。

A.《喀尔美萝姑娘》 B.《残春》

C.《牧羊哀话》 D.《漂流三部曲》

20.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和“二十世纪的别林斯基”的小说大师和理论批评家是( D )。

A.鲁迅 B.胡风

C.老舍 D.茅盾

21.在二三十年代的“革命文学”论争中,将郭沫若称为“流氓+ 才子”的批评家是( A )。

A.鲁迅 B.田汉

C.茅盾 D.夏衍

22.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是( B )。

A.《野草》 B.《热风》

C.《随感录》 D.《坟》

三、多项选择题

1.对于如何为传统的民族文化寻求新的出路,鲁迅在三点明确的主张,它们是( ABC)。

A.转化 B.批判

C.继承 D.分析

2.鲁迅农民题材的主要作品有( ABC)。

A.《阿Q正传》 B.《故乡》

C.《明天》 D.《狂人日记》

3.老舍的前三部小说是在英国完成的( ABC )。

A.《老张的哲学》 B.《二马》

C.《赵子曰》 D.《离婚》

4.“京派”活跃的主要园地有( ABC )。

4

A.《文学杂志》 B.《大公报·文艺副刊》

C.《文学月刊》 D.《时事新报·学灯》

5.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 BCD )。

A.《苦夏》 B.《秋收》

C.《残冬》 D.《春蚕》

6.沈从文描写都市题材的主要有( BCD )。

A.《月下小景》 B.《绅士的太太》

C.《大小阮》 D.《八骏图》

7.穆旦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写下了具有充满强烈民族意识,歌颂人民力量的诗作,其中主要有( BCD )等。

A.《我》 B.《旗》

C.《赞美》 D.《合唱》

四、问答题

1、张天翼小说的讽刺特色与现代文学史上其他一些作家的讽刺艺术有何不同(对比鲁迅、老舍、钱钟书)?

答:(1)鲁迅的讽刺来自于思想的深刻性,来自一种逻辑的思辩的色彩。

(2)老舍的讽刺来自一种宽厚,来自一种从容,温文尔雅。

(3)钱钟书的讽刺来自一种学者式的智慧,有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

(4)张天翼的讽刺来自一种辛辣、尖刻,来自于沉重和轻松之间的对比,文学史上称为“冷面幽默”,很冷峻。

2、为什么在五四新文学初期,散文的成就最大?谈谈你的看法。

答:(1)中国有史以来的文学,以文为本,文章是正宗,文以载道,这样一种文学主张,对五四散文的发展依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无形地在思想中影响着人们。

(2)散文创作具有无形庞大的作者队伍,这是其他几种文体不能比的,诗人不一定写小说,剧作家不一定写诗,但所有人都写散文,造成了队伍无形壮大,带来作品数量的优势,成就相对来讲就高一点。

(3)五四时间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期,思想空前自由,而散文最能适应当时时代特点,可严肃、可放松,可大可小,这几个方面,决定了散文成就更大。

5、张天翼小说的讽刺特色与现代文学史上其他一些作家的讽刺艺术有何不同(对比鲁迅、老舍、钱钟书)?

答:鲁迅的讽刺来自于思想的深刻性,来自一种逻辑的思辩的色彩。老舍的讽刺来自一种宽厚,来自一种从容,温文尔雅。钱钟书的讽刺来自一种学者式的智慧,有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张天翼的讽刺来自一种辛辣、尖刻,来自于沉重和轻松之间的对比,文学史上称为“冷面幽默”,很冷峻。

6、鲁迅小说《呐喊》、《彷徨》的深刻性表现在哪里,请举具体作品论述。

答:(1)雕塑灵魂的艺术,深刻地揭示出各类人物的精神悲剧,反映中国社会的实质问题。如,通过对祥林嫂、润土、孔乙己、狂人、涓生、子君等成功形象的塑造,反映反封建、农民、知识分子、妇女、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问题。

(2)全面而犀利地剖析中国国民劣根性,表现出深邃的启蒙主义精神,具有现代性和世界性。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

5

7、简析巴金小说《家》中觉新形象的性格特征及悲剧内涵。

答:巴金小说《家》中觉新形象的性格特征:双重人格。

悲剧内涵:觉新是新旧交替时代的一个畸形的产儿,封建社会最后的牺牲品。这在当时的时代是很有代表性的。他们一方面面临着五四新思潮的冲击;一方面又因袭着几千年的封建传统的重担而无力摆脱,最后只能不自觉地做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8.从新诗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天狗》在新诗史上的意义。

答:开创性!《天狗》历来被看作是《女神》中最有特色的作品,它与《凤凰涅槃》和《炉中煤》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内容上,都是通过毁灭自我、创造新我来表现爱国精神,在表现手法上,都是借助某一形象(或天狗,或凤凰,或煤)来表现主题。《天狗》是豪放风格的代表,它的主要意义不仅在于它情绪饱满地表现了以爱国、反抗和进取为特征的五四精神,而且还在于它以形式上的“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真正做到了“诗体的大解放”,并表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让人们关于“白话能否入诗”的担心成为了多余,使白话新诗真正取代了传统旧诗在中国诗坛上的地位。作品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也很好地表现了作品预言一个新时代到来的主题。

9.请简要说明九叶诗派与20年代的象征派和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关系。

答:他们之间关系的总体特征是“继承与发展”。这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艺术追求上。比如,20年代的象征派:唯美颓废、含蓄朦胧:晦涩。30年代的现代派:不再晦涩,惆怅忧郁,个人感受。40年代的九叶诗派:历史语境的变迁和诗艺的追求:历史意识、散文美、诗艺的现代化(个人与社会历史的统一,感性与知性的统一,戏剧化与哲理化的统一)。

10.以何其芳的散文《独语》为例,简要说明“独语体”散文的主要特点。

答:对于这一题,可以先说明其最大的特点,即:封闭性与自我指涉性。然后,再列举出以下主要特点:如,内敛(指向内心);不交流(冥想型);表现孤独感(孤芳自赏)与荒凉感(自我怜悯);生命体验;幻美色彩(词藻华丽)等等,再选择其中的一点,举例说明。

六、论述题。

1、举例分析鲁迅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答:鲁迅小说的语言特点:简洁、凝炼、生动、传神。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本篇以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思想界,文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从而为整个中国新文学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篇在艺术手法上的特色,在新文化运动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者用写实主义手法描写狂人的多疑敏感、妄想,都符合迫害狂的病态特征。而且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写狂人含义双关的表述。狂人对封建势力作得象征性描绘,将写实的手法和象征的手法结合得天衣无缝。从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次是语言性格化。《狂从日记》使用的是现代文学语言。作者精心构思了一个“语言杂错无伦次”的狂人。语言似杂乱而实敏锐,即符合精神病人的特点,又道出了被压迫者的心声。性格化的语言成功的塑造了貌似狂人而实具象征意义的战士形象。

2、你怎样评价沈从文小说《边城》的审美价值,结合作品论述。

(要点):

沈从文小说的《边城》具民俗美、人性美、意境美、语言美。

6

《边城》在艺术上,典型地表现了沈从文创作的恬淡优美的艺术风格:他的写人、叙事、状物都是在自然平淡中显露神情异彩的。整个爱情故事象一首散文诗。处处洋溢着诗的意境和韵味,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特色。结尾,翠翠带着软软的、酸酸的心情,盼着傩送回来,给读者也引来淡淡的哀愁和希望。它显示了作者善于从平淡无奇中挖掘出美的艺术造诣。

3.鲁迅小说反映了“五四”思想革命的要求,请以《阿Q正传》为例,说明鲁迅小说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

答:关于对辛亥革命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是鲁迅小说的重要方面,这在《阿Q正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阿Q是我国辛亥革命时期一个受尽地主豪绅剥削、压迫和毒害,最终被杀害了的落后农民的典型。鲁迅塑造阿Q是有意通过这个形象来刻画出国民的灵魂。阿Q形象的塑造最能体现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鲁迅写了辛亥革命来到时阿Q的一场革命梦幻,阿Q对革命的理解十分愚昧,但却毕竟也包含着革命要求。“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这就是阿Q所可能提出的革命目标,他不分敌我,要杀小D,但同时毕竟也把赵太爷归入应处决的首恶。他暂时还没有想到取赵太爷而代之,只是要把赵家的宁式床搬回土谷祠,至少当时还没有忘掉自己这个生活根据地。可以想见,阿Q的革命如果成功,用不了多久他就会抛弃土谷祠住进赵府的。所以,这无非想拿点东西式的革命,带着农民自发性革命的特色。

阿Q这类农民的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给予教育和领导,大体上只能是这么个革法。对于阿Q身上有革命的要求,鲁迅是明确的。他说“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只是对阿Q式的革命并不持肯定的态度。因为这种革命正是他所批评的“盗寇式的破坏,奴才式的破坏”。还谈不上是革新的破坏。可悲的是当阿Q怀着满腔抱屈之情去投革命党时,遇到的却是“不准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党宁愿联络,依靠地主阶级反满,而鄙弃农民的力量,最后阿Q竟被当作抢犯随随便便地杀了。这是阿Q的悲剧,更是辛亥革命的悲剧。19xx年,列宁曾经批评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政党说:“这个党的弱点是什么呢?弱点就是它还没有能充分地把中国人民的广大群众吸引到革命中来。”“农民由于没有无产阶级当领袖,非常闭塞,消极被动,没有知识,对政治漠不关心。……由此也可以看出,吸引真正广大的人民群众来积极支持中华民国这件事还做得很差。而没有群众的这种支持,没有一个组织起来的坚定不屈的先进阶级,共和国是不能巩固的。”鲁迅对“不准革命”的阿Q悲剧结局的描写,同样可以从中引出辛亥革命失败的这一根本性的教训。这正是他具有伟大革命家、思想家的眼力的表现。

7

更多相关推荐:
我学习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国学,我体会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使我收获颇多。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一下两点体会:…

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通过学习国学,可以让人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

我学习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国学我体会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使我收获颇多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一下两点体会一学习国学提高了...

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1

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吴昊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通过学习国学可以让人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

国学经典学习心得体会

夏黎明通过这次国学的学习,让我深深的懂得: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

学习国学经典的一些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国学我体会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使我收获颇多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一下两点体会一学习国学提高了...

学习国学经典的感悟

学习国学经典的感悟“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折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之所以…

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体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合川区铜溪中学丁静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全体教师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养区教委号召全体教师开展国学经典学习活动组织全区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国学经典让教师们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国学经典与教育复习题

一常识1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时期先秦是萌芽期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P42进入民国经书成为普通的古文献作为历史学的资料章学诚所谓的六经皆史得到了全面的体认P303如果说中国...

国学经典导论学习心得

国学经典导论学习心得今年大一下学期应学校要求学生都要选修国学经典导论刚开始时觉得没啥意思可是后来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一定...

我学习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城关镇西街学校宋茂松通过学习国学我体会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使我收获颇多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一下两点...

国学经典学习总结(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