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读后感

时间:2024.4.8

作业二

漫漫人生路 ——论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

高秘(1)班 吕志娟 20131001136

我读了金庸的经典著作《射雕英雄传》。这本书主要叙述了主人翁郭靖初出娘胎到青年时期的经历,很是引人入胜。

看完了这本书,我有很深的感触。

所谓:“勤能补拙是良训。”主人公郭靖正是一个以勤来补拙的人。相比起冰雪聪明的女主人公黄蓉,郭靖的天资愚钝更是表露无遗了。例如郭靖所学的东西和别人一样,但是他要掌握的时间却是别人的数倍。然而,郭靖从不气馁,靠一股蛮劲,狠劲学习,最终练成了超于旁人的一身武功。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也需要这种狠劲、蛮劲,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不能一味埋头苦干,更重要的是埋头巧干。

正因为郭靖的善良、从不自视过高,成就了他。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对比起郭靖的童年、少年时期,“义弟”杨康就要风流快活的多。身为“小王爷”,有权有势,甚至对自己的母亲也玩弄权力、认贼作父;眼中只有富贵荣华和无上的权力。最终作恶多端的杨康在杀人灭口时,无意打中了黄蓉的软猬甲,而软猬甲上恰好喂有欧阳锋的剧毒。结果惨死在铁枪庙,被乌鸦吃光了尸身。而讽刺的是,杨康却正是杀死欧阳锋的私生子——欧阳克的人。所谓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即使生活中有多少多少坏人恶人逃离法网,但是他们时时要违背着良心活着,苟且的活着,也算得上是活受罪了。

功名利禄乃是身外之物,人总是难免一死的。在《射雕英雄传》中,有两个人的死令我有了这样的感觉。一个是杨康,而另一个则是成吉思汗。杨康把权力玩弄在股掌之中,他应该在死的那一刻都没想过自己身为“小王爷”竟然落到尸骨不全的田地。而成吉思汗则是一世英明,骁勇善战,却没敌得过岁月,可谓“岁月不饶人”啊!在这茫茫的草原上,人的一生就只像是弹指一挥间。但是人生岂能用长短来衡量呢?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活要活得有意义,死要死得有价值。既然不知道自己在哪一刻会离开这个世界,就让每一刻都活得有意义!

《射雕英雄传》像是一本人物传记,我喜欢看书,是因为在书里可以看到许多人的一生——尽管那只是虚构的。但是在现实世界当中,我们又岂能看到人的一生呢?即——生、老、病、死。但书可以。直到现在,我在这个花花世界中生活了二十个春夏秋冬。时间愈久,愈发现生活不容易,愈发觉自己的无知。这个社会不是真的单靠知识就能活下去的,我只是井底之蛙而已。在这社会激流面前,只在纸上谈兵学伐舟,而没有实践经验的人,若遇上这激流,只能剩下一只支离破碎的小舟,只能是这激流下的又一牺牲品而已。

我不是英雄,也不想成为英雄,只想平平淡淡的终老一生,不被功名利禄迷失了自我就好。


第二篇:基业长青读后感


评看《基业长青》

目录

1 《基业长青》简介 2

2 授之以渔 3

3 -有生于无 5

4 一阴一阳之谓道 6

5 上善若水 7

6 物以类聚 7

7 婴儿态 8

8 对称与破却 9

9 复归于无 10

10 -走出混沌 11

基业长青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可以说是人类在组织化之后的一个亘古不变的追求,一统中国的秦始皇,之所以把自己命名为始皇,就是希望强大的秦帝国可以千秋万代传下去,但强大暴虐的大秦基业仅仅在二世就灰飞烟灭,永无翻身,其后一代代的王朝,英明的开国者,无不希望借鉴前朝覆灭的教训而开万世之基,却终究难逃灭亡的宿命。改革开放被激发出创富热情的中国企业家,不要说"富不过三代",太多光亮耀眼的企业如历史长河中短暂的流星,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来时豪情万丈,去时空空行囊,但对基业长青的探索,却一直是一批

有为的中国企业家永远的追求,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以为找到了,事实却又证明那不过是一个虚假的幻象,但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试错的积累中,中国的企业家在变得成熟而深邃,这种进步也得益于对西方成功企业模式的谦虚的借鉴,这或许是《基业长青》这样一本总结西方优秀企业的特质的实证式图书在国内受到追捧的原因吧。

尽管作者在书中运用了中国二元哲学的阴阳太极图,并做为整体分析的一个基础,但在整体的思路上,还是更多的倾向于西方文化中实证分析的方法,使用比较和逻辑,从中萃取出导致"高瞻远瞩公司"基业长青的基因,这种基础坚强而有力,因为它的结论是被事实证明了。但是缺少了在一般意义上的思辨和分析,对未来的指导作用就会大大折扣,因为在一个动态变化的世界,任何过去的经验守成都可能变成对未来的制约,我想这也是作者在回答"你们的研究是过去,难道你们不担心这些发现在21世纪过时吗"的问题时显得苍白而无力的原因。那么我们能否站在事物发展的更具普遍性的规律的角度来分析作者提出的基业长

青的因子合理性或者不合理性所在呢?如果说作者总结出了"是什么"的问题,那我们就是试图用东方智慧来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1 《基业长青》简介

针对公司长久发展的秘密,斯坦佛大学商学院研究所的教授詹姆斯*柯林斯(James.

C. Colliins)和杰瑞C.波拉斯(Jerry. Porras)出版了《基业常青》(Built to Last: Successful Ha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这本书。通过对世界性大公司CEO的问卷调查和筛选,确定了18家最具有高瞻远瞩性质的公司,这些公司符合下列标准:

> 所在行业中第一流的机构

> 广受企业人士尊崇

> 对世界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 已经经历很多代的CEO

> 已经历很多次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

> 19xx年前创立

这些公司中包括大家非常熟悉的IBM、波音、通用电气、沃尔玛、索尼等行业领袖,然后对等选出18个和每一个公司有比较相同的行业特点、发展经历的对比性公司,考察两类公司能够收集到的所有资料,以及对重要人物的访谈,采用科学的分类比较方法,从中找出带来两类公司之间发展差别的关键因素。其研究结果得出了一些"令人惊异和违反直觉的发现",概括起来,他们的研究结果认为,那些基业长青的公司,之所以能够在长期的竞争中处于摇摇领先的地位,是因为它们普遍具有下面一些特点:

一、 高瞻远瞩公司的创办人通常都是制造时钟的人,而不是报时的人,他们主要致力于建立一个组织,而不只是推出一种盈利的产品。研究的结论是,高瞻远瞩公司在公司创立时往往并没有一个伟大的产品构想,创办的公司并不是基于一个完善的产品战略,但是从产品角度看,反而处于不利和弱势地位。但是,它们在公司初创,就构造了一个杰出的组织的基本程序和根本动能。和常规认识相反的还包括,魅力型的伟大领袖反而不利于一个高瞻远瞩公司的创建,至少是不占优势。

二、 它们都有指引、激励公司上下的核心理念,即核心价值和超越利润的目的感,在这样的公司里,利润变成了生存的必要条件,和达成更重要目的的手段,但是,利润不是作为最终目的而存在,它们用理念指引公司,具有利润之上的崇高追求。

三、 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高瞻远瞩公司在保存公司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的基础上,激发内部追求进步的驱动力,从而展现出自信和自我批评的强力组合。自信使高瞻远瞩公司可以设定大胆的目标,做出勇敢果断的行动,有时候勇敢反抗业界的凡俗之见和策略性的谨慎,自我批评使得在外在世界还没有要求改变和改善前,就会促使公司自我诱导出改变和改善。

四、 它们敢于在公司发展的关键时候制定既能加强本身核心理念、又能反映公司自我定位的胆大包天的目标,并激发整个公司的力量为之奋斗。

五、 它们都拥有教派般的文化,它提供的不是"温和"和"舒适"的环境,而且在绩效和对公司理念的认同上,严格挑选和要求员工,给员工灌输信仰,并要求严格符合公司的理念,从而组成精英团队。

六、 它们在公司内部建立起了一个折强汰弱的机制,鼓励员工的创新,从而引导公司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固守公司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刺激进化式的进步。

七、 它们有优越的内部人才培养机制,而且用内部晋升来保持公司核心理念的连续性。所以它们很少需要从外部来聘请经理人。

八、 它们采用多种手段在公司内部形成一种永不满足的机制,驱策员工继续前进,消除自满,从而在外部世界发出要求之前,就刺激变革和改善。

九、 它们把核心理念和追求进步的精神,转化到组织的所有层面,化为目标、战略、战术、政策、程序、文化习性、管理行为、建设蓝图等等公司的一切行为和所有员工的心中,从而形成一个协调一致的整体。

后面我们就分项用我们自己的思想和中国人特有的智慧来分析这些因素与一个组织基业长青之间的理论和逻辑上的合理性,以及可能包含或需要补足的其他因素,从而使其真正变成对中国企业建立长久基业的有用的指导。

2 授之以渔

给你足够的时间,给你足够的资源支持,给你足够的空间,不能说每个人,但至少是很多人都可以设计出精美的建筑。但事实是,你不拥有这些为所欲为的条件,而且要求在

限制的时间内去完成,如果更苛刻的是,在你试图完成你的建筑的时候,还需要抵御其他人的破坏,甚至你必须在一个暗流汹涌的江河中去完

成,是否能够进行都是问题,更不要说精美。但是,在竞争的环境下构建公司的 "建筑师"面临的就是这样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很容易变的见招拆招,疲于应付扑面而来的危机,和漂 流而下的救命稻草,理想的组织结构可能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冲击下偏离了心中 的理想变得现实却扭曲,不得不承认的是,灵活、随机应变甚至对心中的理想的 背离很多时候恰恰是对现时困境的最好的回应。这种灵活可能是来自于威胁,你 不做出反应就可能面临覆灭之祸,也可能来自于诱惑,对别人轻而易举的获得的 艳慕和对自身在黑暗中爬行看不到光明和出路的倦怠。所以一个公司在成长的过 程中,有太多的因素可能使他偏离心中的圣地而走向平凡和世俗之路,就象一个 人,有崇高的理想的人何其多,能够年复一年的实践下去却少之又少。

我不知道是艰苦的环境锻炼了一个人的毅力还是具有艰苦的毅力的人才能

穿过这种艰苦的沼泽,或许是两者之间的互相强化,但这能比较好的解释为什么 提到的基业长青的公司都反而有一个并不出色的出场,而不像是横空出世的英

雄,一露面就光芒万丈,我想可以从这几方面来解释:

一、 因为它们对心中理想的固守使它们在弱小的时候注定要在和世俗的冲

突和不协调中成长,它们朴实,正直,不趋炎附势,不损人利己,甚至

它们对理想的坚持使得它们显的笨拙和憨实,所以它们注定要历经磨

难。

二、 它们在固执中能够成长,一定是发展出了超越现实的固有的业务模式的 更有生命力的技能。在现实面前不屈服的公司很多,但大部分却只能在

头破血流之后黯然退场,但基业长青的公司在逆境中发展出的特殊能

力,一旦喷薄而出,就会产生更具震撼的威力。或许就象《射雕英雄传》

里的郭靖,因为他的朴实,他的愚鲁,所以他心无旁骛,他在固执的坚

持中脱颖而出,而因为他没有取巧,所以他基础深厚,他没有被攻击的

软肋,所以他在成长之后更不容易被打倒。或许就象海尔,不砸冰箱肯

定会给它带来现实的利益,但它坚持了公司更高的戒律,所以在它成长

之后才会有更强劲的动力。而更重要的是它不光为了坚持理想而砸,因

为更多有这样行为的公司可能因此而破产了,更主要的是它用其他的特

长弥补了由此带来的损失,这种特长形成了它核心的竞争利器。

三、 这种艰苦的环境锻炼了它们的毅力,培养出了一种谦谨,严格,不屈服 甚至在逆境中发现光明的乐观品质和内在素质。这种品质可以使它在以

后的发展中顺境时候不浮躁,逆境时候不气馁,从而能够历百年风雨而

不倒,基业长青。

要解释为什么魅力型的伟大领袖和伟大的产品为什么对高瞻远瞩公司反而

没有明显的好处,或许也可以从这几方面找到解释。

一切正象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或许就叫"大器晚成"?

3 -有生于无

一个公司为什么要生产经营一种产品,可以简单的说,因为这种产品能给公 司带来利润,同时,也可以沿着另外一个思路回溯:为什么要生产这种产品,因

为他符合公司的战略规划,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战略规划,因为这种战略规划符 合公司的宗旨,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宗旨,因为它是基于公司的核心理念。在这 里,核心理念作为公司的基因而存在,看似纷繁的产品系列,庞大的组织结构, 其实是发起于一个没有实际形态的公司理念。而且这还是从一个静态的时点来看 公司,也可以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来看,产品如何组合,进入什么领域,组织 结构如何变革,都可以最终归结到公司最核心的理念上去。

一个公司可以基于利润也可以基于理念来经营和选择产品,从短期的利润目 标考虑,也许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对于一个要基业长青的公司,则必须有一 个能够长期知道公司的主线,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甚至行业也会随着社会的变 迁而变化,因为公司的发展战略也需要随着调整,从一个百年周期来看,建立在 行业特点基础上的公司宗旨也不得不随着行业的变迁而调整。从这一点来看,华 为把自己的公司定义为"电信设备的硬件提供商"并不是一个"百年大计",不

是一个百年老店的奠基石。当公司需要考虑在大的社会变迁中调整公司的发展方 向的时候,公司理念就会变成一个指引的灯塔。因此,建立一个公司的核心理念 对一个立志要做百年老店的公司才特别具有意义,但并不尽是如此,有一个贯穿 于公司组织结构设计,战略,文化的各个层面的核心理念,还具有下面的一些意 义:

一、 保持公司内部的和谐和统一,公司当然可以通过组织结构设计来维持, 但一个单靠组织结构来维持的公司也会消耗最大的内部费用,而且,所 谓的和谐还在于,当公司需要战略转型的时候,统一和溶入到公司血液 的核心理念,会帮助公司尽快统一到同一的目标上,而不是无休止的纷 争。也许在很多时候,单是从利润角度来分析的战略优劣并不容易区分, 这时候就可以以理念的卡尺去决策公司的方向。

二、 保持公司和社会之间的和谐,核心理念可以更好的说明公司在获取利益 的同时从社会角度的存在意义,这种和谐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公司发展 过程中遭遇的阻力。

三、 保持人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判断一个人才标准当然有专业技能上的要 求,但是在核心理念的驱动下,更可以在公司的招聘,培训,升迁,任 用等人力资源的使用上,使公司变成一个有共同理念和行为特征的群体 组合而成的整体,从而减小公司内部的摩擦和斗争。同时在公司转型的 时候,也可以更方便和确定的发现公司的核心竞争所在。

四、 保持经营者心灵的平和。商场如战场,经营者特别是公司的高层经营者, 每天想的都是超越对手的竞争手段,如果没有一种利润之上的服务于社 会的平和心态,就会变得暴戾而无情,这即是个人的悲哀,也并不利于 公司正确的发展。我非常认同金庸在《天龙八部》中借一个老僧之口阐 述的武功和佛法的关系:本寺七十二绝技,每一项功夫都能伤人要害、 取人性命,凌厉狠辣,大干天和,是以每一项绝技,均须有相应的慈悲 佛法为之化解。这道理本寺僧人倒也并非人人皆知,只是一人练到四五 项绝技之后,在禅理上的领悟,自然而然的会受到障碍。在我少林派, 那便叫做‘武学障’,与别宗别派的‘知见障’道理相同。须知佛法在

求渡世,武功在于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 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才能练得越我。普通的做生意,或许就象练就普通 的武功,武功的高低和内心的修为可能无涉,但对于一个立意高迈,志 在百年的公司来说,我想这象这个老僧说的:你竞争的利器越是狠辣,

内心对社会的关爱就需要越强烈。而这点就体现在公司的理念上。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在这里体现或许仍然是一种权谋之道,却也是基业长青的一个更坚实和本质 的根基。

4 一阴一阳之谓道

哈姆雷特说: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同样,在企业界,也有一个时刻困扰 者经营者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变还是不变,纵观几百年来的企业风云史,可以看 到太多因为变革而获新生的公司,也同样有太多因为变化而加速灭亡的先例,在 一个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十倍速变化的时代,可以肯定的是:为公司经营提供土壤 的环境,每时每刻都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正如一本《谁动了你的奶酪》的小册 子寓意的,你本来以为可以托付终生取之不尽的奶酪,一觉醒来就会发现已经消 失的无影无踪,那么,做为企业经营还有什么需要固守的吗?又有那些是应该因 时而变那些应该大力夯实的呢?基业长青的公司的选择是保存核心的同时刺激 进步,并且把两者在一个公司中很好的结合起来,和平共处,彼此互相协助,补 足和强化。

●核心理念提供一贯的基础,使高瞻远瞩公司可以据以演进、试验和改 变,而获致进步,因为明确了解什么是核心(因此相当固定),公司

更容易在不属于核心的所有事情上追求变化和行动。

●追求进步的驱动力强化核心理念,因为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变化和前 进,坚持这种核心理念的公司在变化无常的世界上便会落伍,不再强 大,甚至不能再生存。

一阴一阳之谓道,强调和阴阳之间的互补和依存关系,阴和阳虽然对立,却 又不能脱离对方而独生。一个比较好理解的比喻可以看地球的生态圈,把地球的 母体看作阴,而阳光和空气看作阳,没有地球,阳光和空气就没有附着,同样没 有阳光和空气,地球就会变成死寂。同样看一个公司的生命力,没有核心理念的 凝聚,公司就会在变化的世界面前变成一盘散沙,丧失战斗力,最终不复存在, 没有刺激进步,发展变化的动力,公司也会变的死气沉沉而被历史的车轮抛弃。 同时,阴和阳之间还是可以互相转化并不断互相加强的,核心理念生发的竞争力 使得公司在需要变化的时候更趋锐利,刺激进步的动力在每一次的变化之后都使 得核心理念更加培实。公司就是在这种阴阳互动的变化得以维持和发展。

保存核心为体,刺激变化为用,体用合一,变化无穷而不失根本。二者对立 平衡,一体互化,阳胜于阴,急躁妄动,阴胜于阳,保守迟钝,运用之妙,存乎 一心。

5 上善若水

《基业长青》在开篇中提到破除的12个迷思第一个就认为伟大的公司靠伟 大的构想起家的直觉的传统观点被不被本书的研究结果所支持,甚至可能是相反 的作用,但是,在提到高瞻远瞩公司激发刺激进步的潜力时候又把设定胆大包天 的目标做为主要的方式,这是不是一种矛盾?如果这种结论是被客观征实的,我 能想到的合理的解释就是:初创的公司在核心理念为中心的核心竞争力支持下的 大跃进很容易变成压垮公司的负累。这方面的失败的例子我们在近几年国内的公 司中也可以发现很多的案例。在市场突飞猛进之后,或者表现为管理的混乱,或 者表现为市场的脱节,终归是因为公司内部管理能力的落后。

好了,既然确定了一个基业长青的公司需要的基本动力是保存核心和刺激进

步。作者并且进一步分别总结出了保存核心和刺激进步的方式,前面分析了两者 之间是不能孤立存在的,那么下面说到的(而且我想作者也是这样假定的)刺激 进步的方式是在具备了核心理念前提下的方式,同理,保存核心的方式也是在能 够刺激进步的前提下的保存核心方式。

作者提炼出的刺激进步的方式包括胆大包天的目标和择强汰弱的进化。这看 起来也是一种矛盾,不过好在本书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认为那些高瞻远瞩的公司 的特点就是不受二分法的限制,而是用兼容并蓄的方法让自己跳出来这种困境。 于是我想到其实这两种形态都反应了水的特征。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同时也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

者莫之能胜。",水有温柔的一面,也可无空不入,还可以形成无坚不摧的巨力(这 或许也可以说明为什么说女人如水?)。那么,具有高瞻远瞩特质的公司,就是 象水一样,因形而变,至柔至钢,在适合进化式发展的行业,它会如水泻地一样, 在所波及的领越,无孔不入,漫漫侵蚀和扩大自己的领地(就象3M和强生公司), 在适合胆大包天的行业,它也敢于积蓄势能,在适当的时候喷薄而出,攻城拔寨。 所以所谓的胆大包天还是进化式发展,都是一种表面的形态,本质上是反应的是 公司对环境的适应性。

我认同作者这样的认识:在高瞻远瞩公司的历史上,所谓的胆大包天更多的 是在外人眼里的认识,在内部决策者的眼里,它是被细分到一个个在公司掌控中 的步骤里面的,这和不顾实际的放卫星和求助于运气的赌博有本质的不同。它的 关键时候(就象英特尔公司前总裁格鲁夫在《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中提到的战 略转折点)的爆发正式基于其一步步的积累。它的积累可能反应在公司的技术, 工艺,管理等各个方面,(和进化式的发展的内在本质一样),然后在一个需要爆 发的时候通过一个胆大包天的目标而表现出来。

"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岂可求之于不可知的天数?

6 物以类聚

为了在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得以保存核心,作者总结高瞻远瞩公司的经验 是教派般的文化和强有力的内部卓越领袖的连续性。我的感觉,教派般的文化是 一个历史的产物,即是建立在员工的自主和个性意识还不明显的基础上的一种手 段,当然也许象作者说的,这里使用教派般的文化并不代表一种崇拜和盲从,而 只是表示了一种强烈的凝聚力、工作热情甚至甄别能力和排他性,目的上是为了 保持团队的一致性和向心力,而类似于教派的形式上的东西,比如象IBM早期 的要求员工必须主意仪容,暗色西装,则更象佛教徒手中的佛珠,而只是一种道 具,所以也只是悟道的一种法门,一种形式,一种手段。想想我们在一个仪式中 心中所升起的崇敬,就知道这种形式是在公司内部制造了这样一种场,一种氛围, 让置身于这个氛围中的异类得以更快的转化。但它也只是一种手段而已,而不是 本质。

本质上是为了达到物以类聚,通过筛选程序,强化程序,淘汰程序在公司内 部实现一个共同的文化场,即在招聘的时候就强调文化上的认同,通过灌输理念 来强化,并保持对异类的淘汰。这样一种建立在核心理念上的文化一致性,从经 济意思上,至少有两方面的作用。

> 一个心有所属,心有所乐的工作环境可增加员工的物质之外的额外享受, 从而使员工在相同的物质待遇下而更愿意留下来。

> 因为公司内部文化和思维上的一致性,可有效的降低公司内部的冲突而

降低内部的交易成本。

这些通过学习型组织心智模式,团队意识的培养也可以到达,所以我觉着是 不是需要教派般的文化不是根本,甚至说由于整个社会发展带来的自主意识的提 高,形式上的教派文化还会逐渐消失,就象IBM已经不再高唱公司歌曲。所以 公司为了建立和维持公司文化上,具体的形式要根据员工的素质现状去达到根本 的目的,而不是学来一些表面的皮毛。

在是否选择外部经理人的问题上,我想是这样:如果公司的培养机制比较健 全,而且公司的发展跟上了环境的变化,内部培养的经理人一代代延续下去几乎 是一个顺理成章的结果。而事实是,即使是一个内部程序再健全的公司,在长期 的发展过程中,也可能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而面临生死的困境,这时候,单纯依靠 公司内部的动力就很难把公司拖出泥潭,走向正规。这时候,就需要变通而选择 外部的经理人来实施着危机时刻的启动力。"嫂溺,援之以手",危机时刻总是需 要特别的手段,而不是固守礼仪,程序和规则,而这正是礼仪害人的地方。IBM 就刚刚经历了一个这样的时刻,而外部的职业经理人郭士纳不辱使命,使庞大的 IBM获得了新生。当然即使在这个事件上,也可以看出公司内部选择程序的机 制的必要性,比如在为什么选择郭士纳而不是别人上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7 婴儿态

人生不过百年,人终归要走向死亡的,因为有了生死的大限,所以我们把人 的一生

分为了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等不同的人生阶段,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阶段 的活法,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精彩。我们在青少年的时候成长和吸取,在 成年之后奉献和产出,可以说成年是一个人一生的成就的精彩,不过做为一个终 归要死去的个体,我们也不得不宿命的面对,进入了成年,也就进入了人生的转 折点,我们的目光变得坚定而深邃,却少了少年的好奇,我们开始知天命,却少 了吸收和探索,我们不得不开始面对日薄西山。

"月圆则亏"是自然的规律,"物壮则老"是生命的轮回,但是,如何来判 断一个公司是否行将走过顶峰而开始每况愈下呢?以公司的年限吗?以公司的 规模吗?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长不大的"小老头"公司,也可以看到一些高龄,庞 大的大象还在"跳舞"的公司,是什么带来了它们的区别呢?

在人,有"三十岁的年龄,六十岁的心脏",也有"六十岁的年龄,三十岁 的心脏",区别在于它们生命的活力,一个公司是否还能保持成长的彭湃动力, 区别也在于公司的血液里,是否还有永不满足的动力。

《基业长青》中发现的高瞻远瞩公司,就在于它们有一个"永不满足的机制", 因为 满足会带来自满,最后导致衰败,所以它们即使在成功之后,仍然保持纪 律和克制,谦虚和探索,它们不会因富有而享乐,不会因成功而傲慢,它们即使 在成为寂寞高手之后仍然从内部燃起的熊熊大火驱策员工继续前进,永不满足, 始终追求改进。

从某种程度上,基业长青公司的发展史,也是一个和自满做斗争的历史。要 战而胜之,一方面要创造一种竞争的机制,从而克服内部的倦怠,激发内部的活 力,另一方面要立意高远,把暂时的成功看成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所以,当一个公司面临停滞不前的困境的时候,就应该反思和检讨,是否公 司内部已经滋长了自满的情绪,是否已经失去了前进的活力,是如婴儿保持着对 外部的好奇和冲动,还是如老年一样习惯于用经验去思考?

对公司来说,是不是还能成长,不再于年龄,而在于心态。

8 对称与破却

无论企业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在企业经营者的心目中都有一个理想 的完美的状态,这种完美体现在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运行状态等表征企业特性 的各个方面。也许很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还没有完善就解体了,也许很多企业 由于各方面的资源限制而一直走在趋向完善的道路上。同时,也有一些优秀的企 业在一定的时期达到了这样的一种"完美"的状态,它具有了和谐和美感,就像 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一个完美的企业也是企业家手中的一个作品。

但是,和艺术家的作品不同的是,企业家手中的作品却需要不断的修改和进 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但保持美感而且具有战斗力。而也许最让人痛苦 的是,甚至有时候还需要打破重来,开始一个新的塑造过程。

所以,我用对称和破却来表达这样的一个过程。对称代表了圆满和无缺憾, 在这样的一个企业组织里,应该是感到一切的事务如行云流水一样的平滑流转, 没有止涩和拥堵,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样的状态是如此的完美,以至于让人 不忍去打破。

而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求的是:任何一种(无论是多么的完美)的企业组织都 不可能永远的适用于任何时期、任何形势。一个企业,即使实现了这种的组织完 善,也需要打破这种对称的状态,去开始一个新的塑造过程。而塑造的开始就是 破却

对于一个基业长青的公司来说,在企业自身的构建上,一方面没有一劳永逸 的终极组织形式,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在一个时期内, 它又同时需要以一个所谓的理想状态为目标去变,并尽力达到这样的完美状态, 在更有生命力和战斗力的企业形式出现的时候,或者是外部的环境发生了新的变 动后,又需要打破这种平衡和对称,开始一次在组织结构变革上的新的长征。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反的,从企业发展史来看,越是趋于完美的企业, 在需要向新的组织形式跃迁的时候,进行变革时候遇到的阻力越大,对过去辉煌 的留恋和原有形式的固执,成为了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了在现在的市场竞争中 获胜,就要把企业结构锤炼到超越同行的更完美的高度,为了明天的发展,又要 有勇气和能力打破这种结构,在这种循环往复中螺旋上升,正是基业长青的公司 所应具备的特质。

9 复归于无

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理念、宗旨、体系、战略等等都是组成一个企业的要 件,就以《基业长青》书中总结的高瞻远瞩公司的特质来看,核心理念、保存核 心和刺激进步的机制以及由此生发的种种企业内在的文化和制度特性和外在的 扩展方式,都是一个立志基业长青的公司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是,一个公司具有 了这些要素就可以长青了吗?撇开市场竞争带来的偶然因素不谈,这些要素的机 械组合还远不能给一个公司带来强大的生命力,还需要这些要素之间的磨合、融 化、渗透和粘接等等复杂的成长过程,由此锤炼出一个融化于企业血液和任何微 观部分的企业基因。你可以从企业的任何一部分感受到每一种特质的存在,而又 不能完全的分离出来。就像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在一次企业论坛上对企业核心竞 争力的表述――"偷不去 买不来 拆不开 带不走 溜不掉"。而不仅仅孤立的存 在和机械的组合,这种融合能力或许是一个公司创造基业长青的更重要的因素,

同时也是更大的挑战。

相比于西方文化,东方思想中并不缺少系统思考的智慧,老子《道德经》十 一章就强调了这种系统的观念:"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 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辐和毂是构成车这种运载工具的必要材料,但幅和毂并不能运载 货物,只有他们的有机组合组成的车才有运载的能力。那么用来分析企业建设说 明什么问题呢?我觉着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 构建组织要有系统的思想,你可以为它注入企业文化、结构设计以及人 才培养等要素,但是,只有这些要素有机融合、互相支撑的时候,才能 真正的充分发挥组织的效力,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 如果把这些要素看成是构成企业的多维空间,则构成的空间有多大,企 业的生命活

力就有多大的潜力可挖。这些要素本身并不提供企业的生存空间,而由要素 支撑的"无"才是企业的能力所在。

和照车、做陶、盖房这些物理产品的制造相比较,构造卓越企业的过程要复 杂的多,因为没有现成的材料可以购买和选取,而必须在企业内部生长出来,各 个部分的生长也需要有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要求,在一个时点上,某一方面的 过分强大和弱小,都会对整体的建设起到制约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基业长青公 司的特点可能并不难总结,但是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的公司却聊聊无几的原因。 10 -走出混沌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些卓越的公司天生就是带着卓越的基因而降生 吗?历史资料并不支持这样的判断,相反,即使是被《基业长青》选中的高瞻远 瞩的公司,在其成立之初,也是和市场竞争中其他公司一样,为生存而挣扎,为 利益而奋斗,在其降生之初和幼年时期,并没有表现出超脱于其他公司的优秀的 特质和市场表现,也还没有形成基业长青公司所具有的公司特质。那么,它们是 如何走出平凡而走向卓越的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基业长青》的作者又经过 了一轮新的调查和研究,以《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阐述了一个公司走向卓越应 该具有的素质和走过的历程。

作者把《从优秀到卓越》视为《基业长青》的前奏,认为一个公司的成长历 程就是首先达到卓越,然后维持卓越,《从优秀到卓越》回答的是如何如何建立 起一个卓越企业的过程,而《基业长青》回答的是一个卓越的公司如何维持持续 的辉煌从而实现基业长青的因素。

如何从优秀进化到卓越,作者大致总结出了这样一个脉络:首先是有一个能 够带领公司实现跨越的第5级经理人,然后从新构想、新策略入手,选择合适的 人组成公司的核心团队,他们直面残酷的现实,同时又不失去信念,采用刺猬理 念确定公司竞争的核心领域,在公司建立起来一种训练有素的文化,准确把握技 术脉搏,适时的采用合适的技术但有不迷信技术,他们不期望于靠一次激进的变 革或一个超人来把公司直接提升到什么高度,而是日积月累的推动公司之轮,一 圈又一圈,积蓄势能,最终把公司带上了卓越之路。

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认识一个公司如何从平凡走向优秀然后达到卓越:那 就是,这样的公司,一定是一个两条线作战的公司,一方面它通过向社会提供优 秀的产品来维持公司的运转和必须的利润,另一方面,它也不放松公司自身的塑 造,一刻不停的在打造公司这个产品本身。

或许,正在经历市场残酷竞争的公司会感觉这种说法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它们会说我们也不是没有这样的计划,只是竞争本身使得公司疲于应付,只能见 招拆招而无暇他顾,而事实上,只有完成了公司的这种实现卓越的升华,公司才 能跳出这种残酷竞争的泥潭而变得超脱。有一个励志的寓言我觉着用来说明为什 么有的公司实现了跨越而大部分公司只能在地层徘徊而不得超生。

有二个和尚住在隔壁;所谓隔壁是:隔壁那座山 。他们分别在相邻的二座 山上的庙里 。这二座山之间有一条溪 ,于是这二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 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妤朋友了 。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 中,不知不觉己经过了五年 。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 , 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 ,哪知第二天,左边 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 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受不了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 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 , 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等他到达左边这座山的庙 ,看到他的老友之后,大吃一惊 , 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 ,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 。他妤奇地 问:"你巳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 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

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 ,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 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 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 拳。"

"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为什么同时起步、拥有同样资源、同样禀赋的两

家公司会越拉越远,一个走向了卓越,而另一家却只是原地踏步甚至走向了破产, 在众多的原因之中,是不是也因为那走向卓越的一家无论市场的竞争多么残酷, 都始终坚持把一部分的精力和投资用来挖自己的"井"呢?这"井"成为了它日 后超越同类的核心竞争力。

地球的形成之初,也是一个混沌的状态,清气上扬,浊气下沉,最终形成了 这生机勃勃的地球生态圈。一个初创的公司,也就象一个新的创世纪,恶劣的环 境和羸弱的身躯,注定它会历经磨难而随时面临夭折。这是一个残酷的淘汰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真实的塑造过程,温室里不可能长出具有生命力的参天大树,立意 高迈的优秀企业,就是在这种风雨的洗礼中合理把握激情和理性、理想和现实的 矛盾,日积月累的推动公司之轮而走向卓越。

中国市场的国际化和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无疑都要求成长中的中国企业充分 借鉴国外公司多年发展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而在发展的道路上少走 弯路,而在一个更短的时间内发展壮大,所以我们在公司建设上引入西方的管理 理论,所以我们以西方的管理理论为基础培养我们的MBA经理人才。锡恩咨询 公司的姜汝祥博士在关于中国企业的持续发展战略的系列文章强调"国际化的中 国企业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规律和道路",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还是比较弱小和幼稚 的中国企业要学习西方企业的基本管理理论和制度而不是完全基于中国的市场 特点生发中国的管理理论的原因。另一方面,正如《基业长青》的作者借鉴中国 二元哲学里面的阴阳太极图融入其分析研究一样,新的管理理论,必然是在融入 了更新的文化元素基础上的新的创造,而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积累继承下来的中华 文化,正是我们的智慧之源,只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和融合的理念,把对中华文 明的纵向承接和对西方理论的横向截取有机的结合起来,结合国际化的中国市场

的特点加以研究和实践,我们应该创造出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中国特 色的管理理论,为立志于基业长青的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注入更强的基因。

更多相关推荐:
读XX本书读后感

在我拿起这本书名字叫麦田里的守望者我没有想到这么薄的一本书会产生这么大影响在我心中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一个少年形象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他是大人们眼中的坏孩子因为他所作的所想的一切都不像话他的成绩也是那样的糟糕几乎没有人...

读读后感

读小学生之友有感白马桥乡中心小学六班李诗琦指导老师江芳兰读书使人善于思考读书使人深刻使人睿智书给了人成长与精神的营养这本小学生之友也给了我很多很多的启示与感动谁说伟大的莫言童年是一阵欢笑呢他是一个生活贫困的人嗜...

阅读经典读后感

我心中的榜样读西游记有感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明朝末年吴承恩写的这部小说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在去西天的路上有很多妖魔鬼怪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挫折终于到达了西天取到了真经在他们师徒四人当中我...

教师读一本好书读后感

教师读一本好书读后感教师读一本好书读后感挤出时间读点书吧只有这样你才能偶尔遭遇好书一个人与一本书之间冥冥中有一种缘份读书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但是由于...

《怎样读书》读后感

怎样读书读后感看了胡适先生的怎样读书一书得到一些感悟胡适先生在书中提到读书可以有三种说法一要读何书这个问题不易解决因为个人的见解不同个性不同各人所选只能代表各人的嗜好没有多大的标准作用二读书的功用从前有人说书中...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

关于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

读书读后感

读书读后感篇一今天我是升旗手gt读后感升旗手也许在别人心里只是把国旗升上而已但是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种荣誉在暑假里我读了今天我是升旗手这本书我被书中的人物情节所吸引住了这本书主要写了主人公肖晓出于军人家庭崇拜英...

名师引读读后感

名师引读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谁动了我的奶酪并不仅仅只是一则寓言故事他更是某些人生活真实的写照书中主要讲述4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

论语今读读后感

论语今读读后感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周旭峰暑假期间拜读了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联系自己的教学育人工作有所触动论语的真谛是要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心灵上需要的快乐全书主要讲述了孔子的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立身之道交...

亲子阅读读后感

亲子阅读读后感自从学校开展亲子阅读后我尽量抽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与孩子一同学习根据孩子的需求或借或买有时候是孩子读我听有时候是我读孩子听有时候是我们一起阅读遇到精彩的部分孩子要求分角色朗读我们读八十天环游地球这是...

读书活动读后感

读我的可爱的日记本有感在老师给我们借了一本阳光姐姐伍美珍写的我的可爱的日记本以后我就开始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我把握的喜怒哀乐都写在里面还记得我的可爱日记本里面阳光姐姐说的一句话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而作文时写给老师看...

和家长读书读后感

我和妈妈读感悟真诚有感在假日里我和妈妈共同阅读了感悟真诚这篇文章让我们深深地感悟到了真诚这个词语感悟真诚主要讲了作者想卖掉家里一副有缺陷的琴爸爸原先有些不愿意但后来还是答应了当买家来了后爸爸拿琴给她示范声音时我...

读读后感(4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