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说课获奖说课稿 文档 (5)

时间:2024.3.15

《鸿门宴》是新编高中语文试用教材文言文单元的讲读篇目,由七个段落组成,节选自司马迁的文史名著《史记》,是《项羽本纪》中的精彩片段。它记载了推翻秦王朝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实而展开的第一场惊心动魄、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情节跌宕起伏,结构完整,生动地刻画了项羽和刘邦等四组不同性格的人物,展现了作者娴熟的艺术技巧,堪称史传文学的经典名篇。

为使学生真正了解《鸿门宴》所代表的《史记》集史实和传记于一身的突出特点、成就,及按照《教学大纲》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一为是分析项羽、刘邦等人物形象;又依据《教学大纲》中有关“诵读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的要求,和《考试说明》关于文言文阅读的“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规定,我将教学重点二确定为积累掌握重点实词“幸”“如”“举”“谢”等,教学难点确定为掌握文中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由于《鸿门宴》的篇幅较长,用一节课来完成以上教学任务有较大难度,所以围绕着本文的重点难点我设计了预习提纲,让学生在重点实词、活用字及特殊句式、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刻画方法等方面进行充分的、有目的的预习,以减轻课上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我导入新课的方法是播放歌曲《霸王别姬》的片断以引出项羽的结局,指出失败的原因是项羽的性格在鸿门宴中酿下的祸根,由此导入《鸿门宴》。这个设计可以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并认识到鸿门宴这一事件是历史的重要转折,加深感受。

对《鸿门宴》一文的教学,我分为提问预习、概述情节、翻译理解、分析人物、刻画方法和总结全文六个步骤进行,其中翻译理解、分析人物和刻画方法是教学重点、难点所在。下面就每个步骤具体说说我的想法。

一、提问预习部分。我设置了有关司马迁和《史记》的习题,历史背景则采用学生口述的方法,目的是检查学生对作家作品和故事背景的预习情况。

二、概述情节部分。对鸿门宴文脉的把握,我要求学生先复述故事,后概述情节,再划分层次。这可以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全面地熟悉故事,把握矛盾迭出、三起三落的情节,又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更为翻译理解和分析人物奠定基础。我的答案提示全部采用四至五字的概括,并串联成线,连贯清晰:

曹 范 项 张 刘 刘 项 范 项 樊 项 沛 张 项 沛

无 增 伯 良 项 邦 羽 增 庄 哙 王 公 良 王 公

伤→说→访→献→约→谢→设→示→舞→闯→赐→出→入→受→除

告 项 张 计 婚 罪 宴 意 剑 帐 酒 逃 谢 璧 奸

密 羽 良 策 姻 座

三、翻译理解部分。我设计的是两个环节。一是让学生粗读原文,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大意,重点完成三个内容:依据文脉推断不懂的词义,点出重点的实词,框出通假字并归纳规律;二是让学生细读原文,进一步落实字句的翻

译,主要完成两个任务:实词活用、特殊句式及其规律总结。两个环节是由简入难的过程。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浅易,并且是典范的记传性文体,因而对高一学生来说大部分内容比较易于理解和翻译。对那些不易懂的字词就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提供的语境、前后涉及的情节加以推测、判断,以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好方法。要求学生点出重点实词、框出通假字,主要是为帮助学生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异读现象、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的词语,并进一步得出规律,指导今后的文言文学习。

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文言文翻译中难度较大,也是本文教学的两大难点。要求学生标出有活用现象的字和划出句式特殊的句子,是基于两点考虑:(一)积累一定数量的第一手例句;(二)引导学生加以分类,找出每类的相同特征,并抽取出来

形成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能由学会一个到会学多个。

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养成用符号法表示重点字句的好习惯,如点、框、圈、划线等符号应约定一致,便于突出翻译中的重点、难点及复习。

我的提示着重归纳了实词“幸”“如”“举”“谢”等,名词活用、使动用法、宾语前置、被动句和省略句,全部采用表格的形式,可由学生填充相关内容,既是训练又是归纳。

四、分析人物部分,是本文的一大重点。为更好地使学生了解史传文学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准确把握人物性格,我设计了四个问题:

题1.项羽是怎样一步步地由主动走向被动的?刘邦又是怎样一步步地由 被动走向主动的?

题2.项羽、刘邦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问题1是对内容的把握,可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通过对比讨论分析,学生会看到这是一个矛盾不断转化的过程,即沿着战与不战、杀与不杀、追与不追三组连贯的矛盾,项羽由主动转向被动,刘邦由被动转向主动。而其中根本原因则在于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导入问题2对项刘性格的概括。这样,问题1成为问题2的铺垫,并可以使学生感到人物性格是在矛盾中刻画的,这也为人物刻画方法的总结埋下伏笔。

概括项羽性格时,学生可能对他“为人不忍”的性格有不同认识,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就这一点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争论,挖掘出项羽性格的弱点,及其在这场斗争中埋下的祸根,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认清项羽的悲剧绝非偶然,可以说是性格悲剧。

我将这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用表格形式进行提示,由刘项双方的转化推出人物不同的性格,既有相应的概括,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题3.如果刘邦不去鸿门向项羽谢罪,会有怎样的结局?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这是两个假设性的问题,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想象和思考,推想可能的历史,学生设想的结局可能是多样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合乎一定的逻辑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借此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刘邦、项羽的不同性格可能造成的结局,进而启迪学生多样的思维,锻炼语言表达。

题4.文中还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简略说说他们的性格。

设置这道题目的有二:一是全面把握本文中的性格鲜明的人物的需要;二是突出四组人物的对比塑造,为总结人物刻画方法作伏笔。

五、刻画方法部分。由于前一部分的铺垫,学生会比较容易地归纳出在矛盾中和对比映衬中刻画这两条,而在初中学过的《孔乙己》等小说中刻画方法也会使较多的学生联想到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是使人物栩栩如生重要方法这一条,所以学生自己就可以很快归纳出来。

六、我引用列宁的比喻——有时历史的发展就像一个人想要进入一大串房间中的一间,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另一个房间——对全文进行总结,给学生以更多的思考和借鉴。

作业布置两点:一联系情节背诵第三、四段;二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从“鸿门宴”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最后,说说板书设计。最上方两行分别横写标题“鸿门宴”和“司马迁”。板书重心是项羽、刘邦的人物分析:上半部分左边横写“项羽”,中间对应其主要性格“自矜功伐、为人不忍”,右边对应其形势的转化情况“主动”到“被动”;下半部分左边横写“刘邦”,中间对应其主要性格“能屈能伸、狡诈果断”,右边对应“被动”到“主动”,各自用线相连,上下形成鲜明对比。这个板书设计可以突出本文人物传记的特色和人物的鲜明性格及由此产生的形势逆转,是为教学重点的突出服务的。

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鸿门宴》节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既可以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学生在反复朗诵中体会古代叙事散文特有的简洁美,在抓住关键词语概括叙事脉络中,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材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要求确立三维目标:

1、 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故事发生的相关背景。

2、 了解文言实词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的一些规律,理解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知识。

3、 学习本文紧凑地安排故事情节、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写法。

4、 感受作者隐忍发愤的著述精神,树立正确的读史观,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魏晋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1.积累文言词句知识。2.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这也是本科教学的难点所在。

说教法

新课程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共享资源,创设互动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决定本文教学中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即:目标导学、自主合作、迁移创新。

“目标导学”即根据相应的学习内容设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如关于朗读、积累的教学。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分组归纳和小组讨论交流等。

“迁移创造”是将阅读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如让学生创编课本剧《鸿门宴》等。

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我设计运用录音带、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并印发课文翻译等文字资料。

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少还延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越是这样越是缺乏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着眼于文学与历史相融合,或借文释史,或者借史释文,把语文与历史两科结合起来。本文就是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现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历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作品为基础,来说说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文史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学法指导及选择的依据

新课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A、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B、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C、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翻译理解全文

我设计的是两个环节。一是让学生粗读原文,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大意,重点完成三个内容:依据文脉推断不懂的词义,点出重点的实词,框出通假字并归纳规律;二是让学生细读原文,进一步落实字句的翻译,主要完成两个任务:实词活用、特殊句式及其规律总结。两个环节是由简入难的过程。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浅易,并且是记传性文体的典范,因而对高一学生来说大部分内容比较易于理解和翻译。对那些不易懂的字词就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提供的语境、前后涉及的情节加以推测、判断,以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好方法。要求学生点出重点实词、框出通假字,主要是为帮助学生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异读现象、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的词语,并进一步得出规律,指导今后的文言文学习。

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文言文翻译中难度较大,也是本文教学的两大难点。要求学生标出有活用现象的字和划出句式特殊的句子,是基于两点考虑:1、积累一定数量的第一手例句;2、引导学生加以分类,找出每类的相同特征,并抽取出来形成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能由学会一个到会学多个。

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养成用符号法表示重点字句的好习惯,如点、框、圈、划线等符号应约定一致,便于突出翻译中的重点、难点及复习。

我的提示着重归纳了实词“幸”“如”“举”“谢”等,名词活用、使动用法、宾语前置、被动句和省略句,全部采用表格的形式,可由学生填充相关内容,既是训练又是归纳。

(二) 分析人物部分。

分析人物是本文的一大重点。为更好地使学生了解史传文学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准确把握人物性格,我设?了四个问题:

1.项羽是怎样一步步地由主动走向被动的?刘邦又是怎样一步步地由被动走向主动的?

2.项羽、刘邦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问题1是对内容的把握,可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通过对比讨论分析,学生会看到这是一个矛盾不断转化的过程,即沿着战与不战、杀与不杀、追与不追三组连贯的矛盾,项羽由主动转向被动,刘邦由被动转向主动。而其中根本原因则在于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导入问题2对项刘性格的概括。这样,问题1成为问题2的铺垫,并可以使学生感到人物性格是在矛盾中刻画的,这也为人物刻画方法的总结埋下伏笔。

概括项羽性格时,学生可能对他“为人不忍”的性格有不同认识,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就这一点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争论,挖掘出项羽性格的弱点,及其在这场斗争中埋下的祸根,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认清项羽的悲剧绝非偶然,可以说是性格悲剧。

我将这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用表格形式进行提示,由刘项双方的转化推出人物不同的性格,既有相应的概括,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如果刘邦不去鸿门向项羽谢罪,会有怎样的结局?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这是两个假设性的问题,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想象和思考,推想可能的历史,学生设想的结局可能是多样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合乎一定的逻辑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借此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刘邦、项羽的不同性格可能造成的结局,进而启迪学生多样的思维,锻炼语言表达。

4.文中还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简略说说他们的性格。

设置这道题目的有二:一是全面把握本文中的性格鲜明的人物的需要;二是突出四组人物的对比塑造,为总结人物刻画方法作伏笔。

(三)刻画方法部分。

由于前一部分的铺垫,学生会比较容易地归纳出在矛盾中和对比映衬中刻画这两条,而在初中学过的《孔乙己》等小说中刻画方法也会使较多的学生联想到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是使人物栩栩如生重要方法这一条,所以学生自己就可以很快归纳出来。

(四)课堂延伸部分

我引用列宁的比喻——有时历史的发展就像一个人想要进入一大串房间中的一间,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另一个房间——对全文进行总结,给学生以更多的思考和借鉴。

(五)作业布置

a.联系情节背诵第三、四段;b.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从“鸿门宴”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最上方两行分别横写标题“鸿门宴”和“司马迁”。板书重心是项羽、刘邦的人物分析:上半部分左边横写“项羽”,中间对应其主要性格“自矜功伐、为人不忍”,右边对应其形势的转化情况“主动”到“被动”;下半部分左边横写“刘邦”,中间对应其主要性格“能屈能伸、狡诈果断”,右边对应“被动”到“主动”,各自用线相连,上下形成鲜明对比。这个板书设

计可以突出本文人物传记的特色和人物的鲜明性格及由此产生的形势逆转,是为教学重点的突出服务的。


第二篇:《鸿门宴》说课稿 3


语文版必修二《鸿门宴》说课稿

《鸿门宴》是新编高中语文试用教材文言文单元的讲读篇目,由七个段落组成,节选自司马迁的文史名著《史记》,是《项羽本纪》中的精彩片段。它记载了推翻秦王朝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实而展开的第一场惊心动魄、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情节跌宕起伏,结构完整,生动地刻画了项羽和刘邦等四组不同性格的人物,展现了作者娴熟的艺术技巧,堪称史传文学的经典名篇。

为使学生真正了解《鸿门宴》所代表的《史记》集史实和传记于一身的突出特点、成就,及按照《教学大纲》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一为是分析项羽、刘邦等人物形象;又依据《教学大纲》中有关“诵读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的要求,和《考试说明》关于文言文阅读的“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规定,我将教学重点二确定为积累掌握重点实词“幸”“如”“举”“谢”等,教学难点确定为掌握文中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由于《鸿门宴》的篇幅较长,用一节课来完成以上教学任务有较大难度,所以围绕着本文的重点难点我设计了预习提纲,让学生在重点实词、活用字及特殊句式、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刻画方法等方面进行充分的、有目的的预习,以减轻课上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我导入新课的方法是播放歌曲《霸王别姬》的片断以引出项羽的结局,指出失败的原因是项羽的性格在鸿门宴中酿下的祸根,由此导入《鸿门宴》。这个设计可以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并认识到鸿门宴这一事件是历史的重要转折,加深感受。

对《鸿门宴》一文的教学,我分为提问预习、概述情节、翻译理解、分析人物、刻画方法和总结全文六个步骤进行,其中翻译理解、分析人物和刻画方法是教学重点、难点所在。下面就每个步骤具体说说我的想法。

一、提问预习部分。我设置了有关司马迁和《史记》的习题,历史背景则采用学生口述的方法,目的是检查学生对作家作品和故事背景的预习情况。

二、概述情节部分。对鸿门宴文脉的把握,我要求学生先复述故事,后概述情节,再划分层次。这可以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全面地熟悉故事,把握矛盾迭出、三起三落的情节,又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更为翻译理解和分析人物奠定基础。我的答案提示全部采用四至五字的概括,并串联成线,连贯清晰:

曹 范 项 张 刘 刘 项 范 项 樊 项 沛 张 项 沛

无 增 伯 良 项 邦 羽 增 庄 哙 王 公 良 王 公

伤→说→访→献→约→谢→设→示→舞→闯→赐→出→入→受→除

告 项 张 计 婚 罪 宴 意 剑 帐 酒 逃 谢 璧 奸

密 羽 良 策 姻 座

三、翻译理解部分。我设计的是两个环节。一是让学生粗读原文,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大意,重点完成三个内容:依据文脉推断不懂的词义,点出重点的实词,框出通假字并归纳规律;二是让学生细读原文,进一步落实字句的翻译,主要完成两个任务:实词活用、特殊句式及其规律总结。两个环节是由简入难的过程。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浅易,并且是典范的记传性文体,因而对高一学生来说大部分内容比较易于理解和翻译。对那些不易懂的字词就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提供的语境、前后涉及的情节加以推测、判断,以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好方法。要求学生点出重点实词、框出通假字,主要是为帮助学生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异读现象、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的词语,并进一步得出规律,指导今后的文言文学习。

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文言文翻译中难度较大,也是本文教学的两大难点。要求学生标出有活用现象的字和划出句式特殊的句子,是基于两点考虑:(一)积累一定数量的第一手例句;(二)引导学生加以分类,找出每类的相同特征,并抽取出来

形成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能由学会一个到会学多个。

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养成用符号法表示重点字句的好习惯,如点、框、圈、划线等符号应约定一致,便于突出翻译中的重点、难点及复习。

我的提示着重归纳了实词“幸”“如”“举”“谢”等,名词活用、使动用法、宾语前置、被动句和省略句,全部采用表格的形式,可由学生填充相关内容,既是训练又是归纳。

四、分析人物部分,是本文的一大重点。为更好地使学生了解史传文学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准确把握人物性格,我设计了四个问题:

题1.项羽是怎样一步步地由主动走向被动的?刘邦又是怎样一步步地由

被动走向主动的?

题2.项羽、刘邦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问题1是对内容的把握,可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通过对比讨论分析,学生会看到这是一个矛盾不断转化的过程,即沿着战与不战、杀与不杀、追与不追三组连贯的矛盾,项羽由主动转向被动,刘邦由被动转向主动。而其中根本原因则在于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导入问题2对项刘性格的概括。这样,问题1成为问题2的铺垫,并可以使学生感到人物性格是在矛盾中刻画的,这也为人物刻画方法的总结埋下伏笔。

概括项羽性格时,学生可能对他“为人不忍”的性格有不同认识,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就这一点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争论,挖掘出项羽性格的弱点,及其在这场斗争中埋下的祸根,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认清项羽的悲剧绝非偶然,可以说是性格悲剧。

我将这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用表格形式进行提示,由刘项双方的转化推出人物不同的性格,既有相应的概括,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题3.如果刘邦不去鸿门向项羽谢罪,会有怎样的结局?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这是两个假设性的问题,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想象和思考,推想可能的历史,学生设想的结局可能是多样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合乎一定的逻辑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借此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刘邦、项羽的不同性格可能造成的结局,进而启迪学生多样的思维,锻炼语言表达。

题4.文中还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简略说说他们的性格。

设置这道题目的有二:一是全面把握本文中的性格鲜明的人物的需要;二是突出四组人物的对比塑造,为总结人物刻画方法作伏笔。

五、刻画方法部分。由于前一部分的铺垫,学生会比较容易地归纳出在矛盾中和对比映衬中刻画这两条,而在初中学过的《孔乙己》等小说中刻画方法也会使较多的学生联想到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是使人物栩栩如生重要方法这一条,所以学生自己就可以很快归纳出来。

六、我引用列宁的比喻——有时历史的发展就像一个人想要进入一大串房间中的一间,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另一个房间——对全文进行总结,给学生以更多的思考和借鉴。

作业布置两点:一联系情节背诵第三、四段;二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从“鸿门宴”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最后,说说板书设计。最上方两行分别横写标题“鸿门宴”和“司马迁”。板书重心是项羽、刘邦的人物分析:上半部分左边横写“项羽”,中间对应其主要性格“自矜功伐、为人不忍”,右边对应其形势的转化情况“主动”到“被动”;下半部分左边横写“刘邦”,中间对应其主要性格“能屈能伸、狡诈果断”,右边对应“被动”到“主动”,各自用线相连,上下形成鲜明对比。这个板书设计可以突出本文人物传记的特色和人物的鲜明性格及由此产生的形势逆转,是为教学重点的突出服务的。

更多相关推荐:
大数的认识说课稿

《大数的认识说课稿》初等教育08(理)04朱晓蕾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数的认识》,我说课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说教材《大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一单元2-5页的内容。这部分的内…

小学英语教学法— 说课稿

小学英语教学法—说课稿Lesson7Let’sGoSwimming.(Part2)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为EEC小学英语课本第四册Lesson7Let’sGoSwimming.第二课时,课文主要是学习Let’…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说课稿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说课稿《逛动物园》一、说教材。(一)说设计意图:撕纸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说,在动手能力方面是一种兴趣比较浓厚的活动,虽然撕纸这过程在我们成人看来并不是有很大的作用,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却能够吸引着他们…

四年级科学上册《资料库》说课稿

四年级科学上册《资料库》说课稿20xx-20xx-1罗光成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资料库》的教学设计。一、说教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了一些分析:《资料库》是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课资料库的内容…

20xx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神圣的一票

第十一课神圣的一票[教学依据]课程标准三.3.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课程标准三..3.4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中班美术活动《快乐的小蝌蚪》说课稿

中班美术活动《快乐的小蝌蚪》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说教材内容在孩子们的眼中,美丽的图画总是充满着生命力,绘画出来的一切事物都可能是孩子们想的源泉,为了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本次活动我让孩子在他们的思想空间中遨…

分数乘法(三)说课稿

分数乘法(三)说课稿——刘永军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分数乘法(三)》,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和预设流程以及课后反思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分数乘法(三)》是北师大版教…

《相信自己_我能行》主题班会说课稿

《相信自己,我能行》主题班会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相信自己,我能行》。一、说主题活动内容本活动内容包括相信自己,我能行的案例,主要针对身边的故事和初中学生生活实际中的点滴现象进行引导教育。结合学生的…

高中数学说课稿 数列

高中数学说课稿数列本节课讲述的是人教版高一数学(上)§3.2等差数列(第一课时)的内容。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数…

高中音乐说课稿

高中音乐说课稿:音乐的发展与变化一、说课标教学目标:一、通过学习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使学生了解:1、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①主要特点②代表人物及其作品2、民族乐派3、美国音乐的发展二、学…

高中音乐欣赏课《祖国颂》说课稿

《祖国颂——走向新世纪》说课稿教学目的:结合歌曲《祖国颂》,了解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哪些声部的节奏宽松、舒展,旋律起伏、跌宕?哪些声部节奏密集、紧凑,旋律线平直,同音连续重复?让学生…

高中音乐第四单元 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课稿

高中音乐第四单元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课稿一、分析教材这一节是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的第1个课时,它对于激发、培养、学生对传统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以及初步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着重要作用。二、教…

说课稿(5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