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文言整理

时间:2024.3.24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

一、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接纳)

二、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而听细说明确(古:小人的谗言;今:地讲述。)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

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 ;: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 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 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古:鱼和肉,指被欺凌) 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

1、军:公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 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 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击忽失: 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 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 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名词,碰撞。

3、内:内诸候: 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 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 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 名词,内心,心里。

4、如:苦而功高如此: 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 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 动词,及、比得上

5、倍: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 副词,愈加。

6、谢: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 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动词,感谢。 7、意:不自意: 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 名词,心意、意图。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芷阳间行(道,取道)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亡去不义(合于义)

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

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 动词,胜过、超过。

11、斗:斗一双,献与亚父: 名词,酒器。 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 名词作状语,

像斗一样??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

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动词,争斗。

12、置: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动词,放弃、丢下。

置之坐上: 动词,安放,放置。

乃置酒大会宾客: 动词,摆、设。

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名册) 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 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2、形容词用作名词: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 3、形容词用作动词:善留侯张良(善,对??友善)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名词,神态,神情。

8、坐:王、项伯东向坐: 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 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车坐爱枫林晚: 介词,因为。

9、举:人如不能举: 副词,尽。

举所佩玉 以示之者三: 动词,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动词,举行、施行。 举不胜举: 动词,列举、举出。

10、胜:公不胜: 杓 动词,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胜: 副词,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形容词,优美

拔剑撞而破之(击碎、击破)

4、名词用作状语: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晚)

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表对人的态度)

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每日每夜,

日日夜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

膀一样)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道芷阳间行

(间,从小道,表方式)

头发上指(上,向上)

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

五、特殊句式

5、使动用法: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下来)

刑人如恐不胜(处罚)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

跟随)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他为王)。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之活,救了

他的命)。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止步)

1、判断句: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亡去不义

2、倒装句: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于财货 介词结构后置)

长于臣(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 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

客何为者(何为 宾语前置) 大王来何操(何操 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安在 宾语前置)

3、被动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

4、省略句: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吾)

沛公军(于)霸上 沛公居(于)山东时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若入前为(之)寿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其”)

1、项羽: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优柔寡断、暴躁粗疏、有勇无谋、憨直坦率、不善用人、是个武夫形象。

2、刘邦:能言善辩、工于心计、善于用人、善拉拢人、虚心果断、知人善任。 3、曹无伤:是个内奸、叛徒。

4、范增:老谋深算、急躁易怒、气量狭小。 5、项伯:重私情。

6、张良:沉着冷静、谦恭多智。 7、樊哙:勇猛粗豪、胆大心细。 8、项庄:有勇无谋、缺少权变。

刘邦和项羽

项羽“自矜功伐”、“为人不忍”。“轻信项伯,许诺善遇刘邦,一不忍;听信刘邦,不应范增,二不忍;宽容樊哙,产生相惜之心,三不忍;不究逃席,安然受璧,四不忍。以上不忍皆缘自项羽自矜功伐,这一切不仅使他丧失了杀刘邦的时机,而且导致最终的“乌江自刎”。

相比之下刘邦则复杂多了:既胆怯又勇敢(闻项怒则怯,赴宴会则勇);既机智又狡诈(拉项伯,先责己是智,骂鲰生、责告密者则诈);既能屈又能伸(先破秦先道歉,居下座无怨言,出而未辞觉失礼);既知人善任又善纳忠言(以张良为佐并听从其建议)等。 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 刘邦则在劣势下能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 项羽刚愎自用,粗疏麻痹,拙于应变; 刘邦则善于采纳意见,心眼很多,能随机应变。

项羽任人惟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 刘邦则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受命。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 刘邦则有奸必肃,又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

这两个人的资料也比较多,你可以多找找。

其他人物分析:

■ 脚踏两只船的曹无伤。

曹无伤在刘邦军中官至左司马,然而,这老几可能是出于对刘邦能否取得最后胜利的怀疑,为给自己留条后路,亦或想通过打小报告的手段讨好项羽,以求得到分封,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在关键时刻,他从背后向刘邦捅出了一刀。事情是这样的,《资治通鉴》记载:“项羽至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项羽进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项羽大怒,飨士卒,期旦日击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在霸上。”

然而,可悲的是,曹无伤拜错了菩萨,高估了项羽的政治智慧。鸿门宴上项羽轻而易举就把他给卖了。刘邦到鸿门拜见项羽,宴席尚未摆开,彼此刚一交招,项羽便为自己辩解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可悲的项羽!可怜的曹无伤!结果,刘邦从鸿门宴上金蝉脱壳之后,“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曹无伤这种人是可怕的,刘邦杀的及时。然而,很多阵营内曹无伤之类的小人是防不胜防的,因为,曹无伤常有而项羽不常有。怎么办?有些领导只能采用“胸中有乾坤,不与外人言。”以免机密泄露。

■ 义薄云天的项伯。

当项羽得到曹无伤所派人的报告后,十分愤怒。加之谋士范曾的煽风点火,项羽是出离愤怒,决定立即出击刘邦。事情恰在此时有了变化,致使项羽的取消了出征刘邦的计划,否则,历史必将重写。那么,是谁改变了项羽的计划从而坏了他的大事的呢?不是别人,而是他的叔父,项伯!

项伯,是个值得称道的江湖人物,同时又是一个弱智的政治人物!《资治通鉴》中,对项羽欲出击刘邦军事机密的泄漏,有这样一段记述:“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张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与俱去,曰:“毋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良曰:“料公士卒足以当项羽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柰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之不敢叛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尝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羽;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羽许诺。”

项伯秦时与张良交好,曾经杀人犯下死罪,张良救了他一命,滴水之恩尚涌泉相报,何况活命之恩。在关键时刻,那还顾了侄儿的军事机密,报恩要紧,以免江湖人笑话。

事情不仅如此,鸿门宴上,范曾见项羽傻乎乎缺乏政治智慧,于是“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义薄云天的老项伯,爱屋及乌,活命恩人的主子也在他的保护之列。故而“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由于有了这样一位义薄云天的特殊人物,才使得刘邦有惊无险地躲过了这有可能改变历史的一劫。

■ 大智若拙,临机敢断的“粗人”——樊哙。

樊哙,这个人物在我的印象里是个“粗人”,或许源于他那屠狗卖肉的前期职业,或许是来自鸿门宴中对他“立而饮酒,拔剑啖肉”的生动描写,反正我曾感觉樊哙是个“粗人”,不过这个“粗”不是平常意味的那种。后来读到鸿门宴上项羽见到樊哙是那句夸辞才为我感觉的那个“粗”找到解释。项羽称樊哙:“真壮士呀!”

鸿门宴上,樊哙表现得既彪悍豪爽视死如归,又临机果敢睿智可爱。且看鸿门宴中描写樊哙的情节:“ 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遂入,披帷立,目视项羽,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羽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也。”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羽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其上,拔剑切而啖之。”

这一段描写了樊哙听到主人有危险时的武夫行为,他视死如归,至纯至真。刘邦一生能交樊哙这样的朋友,真是他的福气!

项羽继续问道:“壮士复能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还军霸上以待将军。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爵之赏,而听细人之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将军不取也!”项羽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当我读到上段的时候,我彻底改变了对樊哙的看法,并为以前的感觉感到汗颜,樊将军绝对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武夫,他是粗中有细的人,他也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同时,也给我一提醒,在生活中当有人自称自己是个粗人和你打交道时,你一定要提防他,这样的人他绝对不是个粗人,很可能是个精明透顶的家伙。

这段对答中处处有他睿智光芒的闪耀。这种糊弄人的假话从樊哙口中说出,其份量和真实的程度要比从刘邦口中说出要大得多。貌似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夫,为刘邦受的委屈抱不平,其情真!这种假戏真唱的功夫,表现了樊哙攻城杀敌之外的另一种外交智慧。

当刘邦从鸿门宴上以“如厕”的名义惶惶逃出,去留无计之时,是樊哙表现了他临机果敢不迂腐的可爱.且看“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柰何?”樊哙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方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 大言希声的张良。

鸿门宴中对张良描写用墨不多,但张良在鸿门宴中所扮演的角色却至关重要,他扮演的是个大角色,同时,他也是鸿门宴事件的总导演。从项伯夜驰至军,张良引之与刘邦相见,到鸿门宴上的要樊哙入席,以及后来的名为“谢羽”实为断后。都充分说明张良是退到幕后的刘邦阵营的总导演、大智者!

■ “水牛入井”的范曾。

范曾,项羽的亚父兼谋士,也是谋略大智之人。然而,在鸿门宴中,他的表现是“老水牛掉到井内-有劲使不上。”

范曾曾多次劝谏项羽:“沛公居山东时,贪财,好色;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鸿门宴上“范增数目项羽,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项羽默然不应。”

面对宴席上刘邦集团的表演,面对项羽叔侄的政治短见,年逾古稀的谋士范曾,显得是那样的无助无奈,在尴尬愤怒之后,他终于从心底发出了一声怒吼:“唉,竖子不足与谋!夺将军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孙子兵法始计一》中说“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范曾何去何从,暂且不论,但有一点是被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了的,那就是:鸿门的宴席宴散人去,项羽的悲剧刚刚上演。

总结:

拉开历史的屏幕,透过虚掩的鸿门,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让人窒息。

大碗大碗的醇酒,大块大块的香肉熏得你有点心慌。斟酒,敬酒谈笑间给人一种笑里藏刀的味儿。的把饱经沙场的利剑直刺大地,尽管“剑尖一束疲软的硬伤”,却仍要撕破大地的皮囊划向其心脏看看个究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酒肉之上---霸业之争。好一场没有硝烟斩激战,宛如风平浪静的江面却掩盖着翻滚的热浪。突然利剑像着了魔似的霹过去,一刹那所有的动作像点了穴般停住了,连空气也凝结了,只有那颗跳跃的心脏不合时宜地扑扑响个停。一个身影闪现,一切都变化了。刀光剑影,配合得让人心惊胆颤。腾腾杀气扑面而来却又奇迹般上升,飘散,一下了就了无踪影。

全首诗分为五部分,结构严谨,层层深入,诱人深思。诗国把历史人物的不同形象托附在那种萧杀凝重的气氛当中,通过简单的几个物象就把项羽的妇人之仁,优柔寡断和刘邦的奸诈狡猾表现得淋漓尽致。鸿门宴上的腾腾杀气在整首诗中凝成了乌云浓雾笼罩着整个天空,让人为之一振!


第二篇:《鸿门宴》文言整理


(可作练习用)一、通假字、

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二、成语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不足与谋 竖子不足与谋 三、古今异义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四、一词多义

1.谢 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 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故 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因此:故听之

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且 将:且为之奈何?

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1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坐─座:置之坐上。 8、不——否

5.寿 古:敬酒。 今:长寿。

6.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5.幸 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6.之 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7.去 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于 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比:长子臣。

在:复得见将军子此。

9.因 就此:不如因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10.为 任,做:使子婴为相。

替,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末语气词:何辞为?

五、词类活用 1.名词用如动词:

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沛公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于项羽曰:??

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2.形容词用如动词:

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3.意动、使动: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

2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 籍(登记,动词)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 道(取道,动词)芷阳。

百余骑来见项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动)不内。

樊哙侧(使??斜侧着)其盾以撞

4.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六、句式变换 1.数词作谓语: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宾语前置:

客何为者?(何为─ 为何) 大王来何操?(何操─ 操何) 3.介词结构后置: 具告以事 贪于财货 4.判断句: 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5.省略句:

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 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奉厄酒为(省略“之”)寿。

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被动句:

珍宝尽有之(被占有)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 七、偏义复词:

出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八、同义复词:

贪于财货、封府库、项伯许诺、沛公不胜杯杓、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立诛杀曹无伤。 九、固定句式:

奈何:奈,动词。何,疑问代词。译为“如何”、“怎样”。如“为之奈何?”

孰与:与??相比,谁???表示比较。如“孰与君少长?”

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如“所以遣将守关者”“事知所以距子也。” 为??所:被??,表被动。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无以(无??以??)没有会么东西拿来??如“军中无以为乐”

3

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 头发上(向上)指。

道芷阳间行、间至(抄小路)军中。

沛公安在?(安在─在安) 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秦时与臣游、项羽兵四十万、置之坐。

何??为:表反问。为:用在反问句尾的语气词。如“何辞为” 十、古代“座次”问题:

1、 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

2、 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 室内:西为宾、长、贵; 东为主、幼、贱。

4、 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 左为贵,右为轻。

5、 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

项羽(伯)——亚父——沛公——张良 十一、古代的礼节:

1、 坐:古人席地而坐,席小筵大,筵上铺席,人坐于席上,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于

脚跟。

2、 跪:仍象坐姿态,但臀离脚跟,伸直腰板。 3、 跽:长跪,把身体挺得很直。 4、 顿首:跪而头碰地后再抬起。

5、 稽首:较“顿首”礼节更重,头碰地时停留的时间较“顿首”长。 6、 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 7、 再拜:拜了又拜为“再拜”。 归纳实词义项:

因、如、举、谢、意、置、斗、坐、王、军、击 时间副词归类: 表过去的:

昔:昔某公欲增慰帅兵 初、始:初,君之始入京也 已: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尝:吾尝终日而思矣 既:定国是之诏既下 旋:旋乃还 向:失向来之烟霞 本:臣本布衣 素:素善留侯张良 表现在的:

今:今而知皇上真无权矣 方:余方心动欲还

4

正: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当:当是时 表将来的:

将:曹操自江陵将顺流而下

行将:臣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且:年且九十

立:沛公至军,立诛杀曹 寻:寻乃还 表最后的:

终: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 卒: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竟:胥竟不调 表恰在其时的:

会:会其怒,不敢献 适:适大病,不能行 表急速的:

急:既定策,则仆需急归营 急击勿失

疾:若皇上于阅兵时疾驰入仆营 速:今不速往,恐为曹所先 卒:(cu)百万兵难卒合 表时间长短或延续的: 顷之:顷之,烟炎张天 须臾:坐须 ,沛公起如厕 俄:俄见小虫跃起

俄倾:以俄倾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

既而:既而以吴氏之乱请于朝 已而:已而英霍山师大起 良久:感此言良久之,却

5

6


第三篇:鸿门宴文言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 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 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

(一)实词:

飨土卒(飨;犒劳)

夜驰之(之:到,往)

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从沛公(从:跟从)

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

与臣游(游:交往)

籍吏民(籍:登记)

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具言(具:详细,完备)

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

坐须臾(须臾:片刻)

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

督过之(督过:责备)

留谢(谢:辞谢)

(二)虚词

固不如也(固: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

因言曰(因:趁机)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三、词类活用

1.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 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 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 若入前为寿。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 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 头发上指。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 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 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 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 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 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 此亡秦之续耳。 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 此其志不在小 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四、文言句式

(一) 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二) 省略句:

1. 沛公军(于)霸上。

2. 沛公欲王(于)关中。

3. 为(吾)击破沛公军。

4. 具告(之)以事。

5.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之)。

6.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7. 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8. 还军(于)霸上。

9. 项王受璧,置(之)于坐上。

10. 竖子不足与(之)谋。

11.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12. 如彘肩上

(三) 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

2.晋属今为之虏矣

(四) 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

7. 何辞为?

(五) 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 沛公欲王于关中。

3. 具告之以事。

4. 良曰:“长于臣。”

5. 得复见将军于此。

五、古今异义:

1.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3.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 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5. 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6.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六、一词多义

(一)为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 动词,是,

使子婴为相 动词,做,担当, 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认为,

军中无以为乐 做

谁为大王为此计 动词,出,制定, 且为之奈何 动词,对付,

何辞为 句末语气词,呢,

为击破沛公军 介词,替,给,

(二)故

故听之 连词,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 副词,特意)

(三)辞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未辞也(告辞,辞别) 动词,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四)幸

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幸而)

七、成语集锦: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八重点翻译句

1.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 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更多相关推荐:
鸿门宴文言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毋通无不要内通纳接纳进入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积累(练习答案)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积累练习答案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7因击...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二古今异义约为婚姻古结成亲...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成五采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3距关4毋内诸侯5要项伯6沛公奉卮酒为寿7不敢倍德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9具以沛公言报项王10令将军与臣有郤11因击沛公于坐12不者1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6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7...

《鸿门宴》文言知识梳理

《鸿门宴》文言知识梳理文言知识梳理一、.注音释义1、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2、鲰生说我曰(鲰,zōu,短小,浅陋)3、戮力(戮,lù联合,一同)4、瞋目(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5、目眦尽…

鸿门宴文言总结

唐中云一、文学常识:司马迁(公元前1xx年~公元前xx年),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芝川镇)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史记》分为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答案)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内②诸侯。①距,通“拒”,把守。②内,通“纳”,接纳,进入。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归纳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积累(练习)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积累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良乃入,具告沛公3.要项伯4.不敢倍德5.不可不蚤来6.令将军与臣有郤7.因击沛公于坐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9.皆为龙虎,成五采…

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一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集)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总结(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