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心得

时间:2024.3.15

读书心得

专业班级:报关与国际货运

姓名学号:吴易峰

指导教师:裴淑娥

A1102班 0309110224

水浒传读书心得

《水浒传》是中国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成篇小说。《水浒传》既然是四大名著之一,就必定有他发光出彩之处。这个时候我又随各位梁山泊的英雄深刻的体会了一番他们的“忠孝义”。 《水浒传》里的人物都刻画得十分传神,性格鲜明。例如:“花和尚”鲁智深,他得知郑屠欺负金翠莲父女,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帮助他们逃跑,故意激怒郑屠,三两拳就打死了恶霸郑屠。这一系列的作为都充分的期限了他是一个粗中有细,性格暴躁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真汉子。

《水浒传》故事情节曲折有趣,事态的变化常常让人意想不到。认真品读《水浒传》,才能感受到梁山好汉的“孝忠义”。

孝:梁山英雄身上不缺乏对父母的孝。李逵思母心切,便回家背老母,没想到母亲却被老虎给吃了,李逵怒杀四虎。这是危险呀,是对母亲的孝给了他力量。还有当武松得知武大郎是被潘金莲毒害的,为了替哥哥报仇,于是就割下潘金莲的头,掏出其五脏六腑;杀了西门庆;获罪被流放孟州,也在所不惜。

忠:他们有对国家社会忠心。宋江宁愿死也不愿意让李逵造反,李逵几次想起兵造反,都被他阻止了。宁可朝廷负他,他忠心不负朝廷。这是“忠”还有林冲的妻子被高俅的儿子欺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义: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

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水浒传》让人过目不忘的就是英雄们的“忠孝义”,使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古代英雄豪迈的气概和性格。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文学名著。


第二篇: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不单以情节的生动紧张取胜,还有较丰富真实的细节描写。小说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通俗、简练、生动、富于表现力的文学语言。与内容相适应,前70回连环套式的艺术结构也独具特色。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对于这些英雄人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歌颂了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也歌颂了他们超群的武艺和高尚的品格。一些出身下层的英雄人物,如李逵、武松、石秀等,对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感受最深,因此当他们一旦造反后,他们的反抗性也最强,象李逵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他们为了起义的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作者把他们写得如此光辉动人,这显示了作者的胆识和正义感情。与此相反,作者对于统治阶级的人物,则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启发人们去爱什么人,恨什么人。金圣叹评论《水浒传》“无美不归绿林,无恶不归朝廷。”不管金圣叹主观动机如何,这句话却确实说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倾向和《水浒传》的深刻社会意义。

《水浒传》中用以组织群众和团结群众的思想基础是“忠义”。这里所说的义,它在某种程度上注入

了被压迫阶级的思想感情和道德观念,这一点,有些知识分子是有所觉察的。明人郎瑛就说过:“逆料当时非礼之礼,非义之义,江必有之。”这实际上是说《水浒传》所说的义不完全同于历来统治阶级所说的义。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下层人民也常讲义,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免受暴力的欺凌,自然产生一种团结御侮的愿望,这种愿望,在为生活所迫、流落他乡异地的一些游民身上,反映得尤为强烈,他们最讲朋友之间的义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进而至于“济困扶危”、“杀富济贫”,都是“义”的表现。因此,《水浒传》中所写的义,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反封建反压迫的性质,而不同于儒家的纲常伦理中的“义”。《水浒传》里的“忠”,有忠于梁山事业的内容,但它又有忠君思想,在许多场合里,“忠孝”这种封建伦理大节被放在首位,而把“义”置于次要地位,这就是江湖义气没有突破封建道德的表现,梁山泊一些斗争性最强的人物,最终也不免在讲义气的情况下跟着宋江接受招安,义气服从了忠君,就是《水浒传》所写的“义”本身存在严重缺陷的证明。

在《水浒传》的描写中,宋江出身于小地主家庭,“自幼曾攻经史”,养成“忠孝”观念,后来在县里作了押司,“刀笔精通,吏道纯熟”。他虽为官府中

人,却又对下层人民富有同情心,“济人贫苦,□人之急,扶人之困”,在江湖上享有“及时雨”的美名。这样的一种特殊经历,形成了他思想性格的两面性,一方面他要作个忠臣孝子;另一方面,他较多地了解下层人民的苦难和愿望,又同情劳动人民。总之,宋江在上梁山之前,他对人民的造反,只是抱着同情态度,或在某种情况下在行动上作一点有限的支持。他本是一个广有谋略的人物,决不甘心长久屈居下僚,他原本希望靠着他的才能将来能够“为国立功”, “博得个封妻荫子”,以图日后“名垂青史”。而当时朝政黑暗,一些才能之士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恰在这时宋江又犯了杀人罪,流配到江州,又因醉后题了反诗,被江州知府拿住,问成死罪,靠了梁山好汉的搭救,才得保全性命,只有这时,宋江才上了梁山。 作者写了宋江的受招安,固然是表现出严重的思想局限,但也反映了民族爱国思想,鲁迅说:“其中招安之说,乃是宋末到元初的思想,因为当时社会扰乱,官兵压制平民,民之和平者忍受之,不和平者便分离而为盗??但一到外寇进来,官兵又不能抵抗的时候,人民因为仇视外族,便想用较胜于官兵的盗来抵抗他。”这话是有根据的,水浒故事流传的时间正是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水浒传》的后半部分写宋

江等人受招安,和这一背景不无关系。而征辽部分的出现,则是这一思想的继续和发展。宋江投降之后,“水浒”英雄始终受□臣排挤、打击和陷害,最后宋江等被□臣害死。这样的悲剧结局,对于揭露统治者的罪恶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更多相关推荐: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水浒传是中国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成篇小说水浒传既然是四大名著之一就必定有他发光出彩之处之前虽然囫囵吞枣的看过一点点但完全不知其所云这个假期我再次随各位梁山泊的英雄深刻的体会了一番他们的忠孝义水浒...

水浒传读后感【免费

读《水浒传》有感对于我来说,《水浒传》承载了太多的感触和回忆。还记得是小学三年级时,我从姨姨的书柜中第一次看见那两本叠起来厚厚的《水浒传》,当时虽大部分看不懂,那些有趣的章节目录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断断续…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1021班张静云记得第一次读水浒传是初中的时候那时候是因为老师说考试的时候是一定会考到这个的所以叫我们回家要看那时候我看见这么厚的一本书的时候我感觉我都快疯了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老师还说上课的时候要检查...

水浒传读后感

20xx年大学生课外阅读读书报告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20xx年大学生课外阅读读书报告沈阳航空工业学院320xx年大学生课外阅读读书报告沈阳航空工业学院420xx年大学生课外阅读读书报告沈阳航空工业学院5

水浒传读书笔记精华版

施耐庵名子安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江苏兴化人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水浒传原名荡寇志在当时为禁书后被人改名为现在的水浒传据有关材料分析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代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2195字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与其他三本名著赫然醒目的摆在家中书架上轻抹书页一个浒字道出水泊恢宏气势一缕书香引我遍览梁山胜景洪太尉一掀石碑揭开梁山好汉传奇人生阵阵书香悄然幻化成了天罡地刹的忠义堂向我...

水浒传读后感600字

水浒传读后感600字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想必大家都读过吧水浒传里的人物有鲁达鲁智深武松宋江柴进李逵水浒传里的鲁达武艺高强粗武钢勇他的武器是两把斧子而且他十分爱吃狗肉甚至有一次鲁达要镇关西把十斤精肉和十斤肥肉剁成...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水浒传》不单以情节的生动紧张取胜,还有较丰富真实的细节描写。小说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通俗、简练、生动、富于表现力的文学语言。与内容相适应,前70回连环套式的艺术结构也独具特色。《水浒传》作…

水浒传读后感

1《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

中学生水浒传读后感

中学生水浒传读后感水浒传这本书我看过有好几年了它描述的是在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人在水泊梁山起义到发展再到失败这样一讲大事不过真正吸引我的不是整件事的发展而是那些其中引人入目的小细节那些英勇人物如及时雨宋江...

《水浒传》读后感之梁山英雄的悲剧结局

水浒传读后感之梁山英雄的悲剧结局水浒传中所描绘的108位英雄好汉虽说是曾经盛极一时可由于他们分别来自各种不同的阶层彼此上梁山的目的和动机也各有不同加上梁山的老大宋江希望能凭借梁山这股力量作为和朝廷讨价还价的资本...

水浒传小报 读水浒传有感读后感读书笔记小报 四大名著小报 A3横排 电子小报手抄报word可编辑模板

北宋末年朝政腐败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上至朝廷命官下至普通百姓甚至是鸡鸣狗盗之徒随着对官府幻想的一点点破灭连生存都难以维系最终都被逼上梁山然而当人民起义的壮举使好汉们士气日益高涨的时候宋江的接受招安改变了一切使这轰...

水浒传读后感(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