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归纳与演绎的概念

时间:2024.3.11

阐述归纳与演绎的概念,列举归纳与演绎基本方法类型及结合自身理解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归纳演绎方法

学号:1236180105 姓名:潘琪

归纳法:是通过对一些个别或孤立经验事实和感性材料进行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一般性的结论、原理、公式或原则等;或者是根据对某一类事物或现象中得部分对象的某种本质属性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从而推论出此类事物或现象中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属性的逻辑推理方法。

类型: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求同法(一致法)、求异法(差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关系法

演绎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推理方法,它与归纳法的逻辑推理过程和方向正好相反,是从已知的一般性的科学原理、定理、公理、法则或科学概念等出发,推论出新结论。归纳法与演绎法的思维起点不同,其推理前提和结论之间联系性的质不同。归纳法与演绎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归纳法是从个别对象的特定属性和因果关系归纳推导出一般性的结论;演绎法是从一般性结论推理出个别对象具有某种本质性和发展规律,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类型:三段式推理、假言(假设)推理

举例:

归纳法:在《气候变化对野生植物的影响及保护对策》一文中,由于高山生态系统的植物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作者根据资料显示,维多利亚阿尔卑斯境内的Hotham山峰上的树线已经在近些年上升了40m;瑞士Storsnasne山的高山白桦(Betula pubescens ssp.czerepanovii)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内向上迁移了75m(Crawford,20xx).欧洲高山植物平均每xx年向高海拔推进1-4m,欧洲和新西兰树线向更高海拔上升,阿拉斯加极地灌木植被也向其他生境扩张,这些都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Walther et al. ,20xx).结合青藏高原近十几年来气候变化的趋势,结合目前世界主要大气环流模型(Global Circulation Models,GCMs)给出的二氧化碳倍增后的气候变化结果,石培礼(1999)推测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青藏高原亚高山树线分布高度变动的幅度为150-600m,树

线上升的幅度自东向西逐渐降低。作者通过前面几个数据分析,结合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得出青藏高原亚高山树线将会上升,这正是运用了科学归纳法。

演绎法:在《秦岭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及其解释》一文中,为了验证Rapoport法则(最初是物种分布的纬度位置与纬度分布宽度的假设(Steven,1989)。Steven(1992)利用8份数据(4份木本植物、1份昆虫、1份两栖爬行动物、2份鸟类)研究发现,物种的平均海拔分布宽度随海拔升高呈线性上升趋势,从而提出海拔Rapoport法则)。本文利用秦岭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的海拔分布数据,分析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格局及其形成机制;验证3种物种多样性地理格局的假设在秦岭山脉海拔梯度上的适用性;检验该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及其不同区系成分的物种种域是否支持海拔Rapoport法则。最后采用Stevens法和逐种法验证秦岭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种域的海拔梯度格局,结果表明两栖动物很难判断是否支持Rapoport法则。而爬行动物趋向于支持Rapoport法则。

参考文献:

1. 《气候变化对野生植物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黎磊 陈家宽 《生物多样性》

20xx年x月第22卷 第5期 主编:马克平

2. 《秦岭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及其解释》郑智 龚大洁

孙呈祥 李晓军 李万江 《生物多样性》 20xx年x月第22卷 第5期 主编:马克平


第二篇:关于归纳与演绎的研究目录


关于归纳与演绎的研究目录

1.

2.

3.

4.

5. 李增刚 《溯因、归纳与演绎》《山东经济》20xx年x月总120 期第1 期 郭鑫、邓丽娜 《归纳演绎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合作经济与科技》20xx年x月曹剑波《归纳与演绎的理论前提》《柳州师专学报》20xx年x月陈晓平《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特征》《逻辑与语言学习》19xx年第6期 赵哈黎、李英楠《谈认识论视角中的归纳与演绎》《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xx年x月总第24期第6期

6. 谭文华 《波普尔反归纳思想试探——兼论归纳与演绎的关系》《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第三期总第三十期

7. 许明春 《从归纳问题到演绎问题》《常州工学院学报》20xx年x月

8. 夏年喜 《为归纳再辩护—兼评波普尔的演绎观》《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xx年第2期

9. 宋伟、桂起权 《论归纳与演绎逻辑的融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第3 期

10. 王龙 《论归纳与演绎的统一模式及实效性》《河西学院学报》 第3期 20xx年x月

11. 李艳梅 王秀红《谈科学探究中的归纳与演绎》《化学教育》20xx年第4 期

12. 刘耀斌 《“归纳与演绎并用”的教学原则》《数学教育学报》第8卷第4期 19xx年x月

13. 王池富 《归纳法的若干问题研究》《数学教育学报》第2卷第2期 19xx年x月

14. 李铁强 《科学发现的逻辑:是归纳——演绎还是假说——演绎?》《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第23卷第2期 20xx年x月

15. 王雨田 《逻辑学中怎能没有归纳逻辑———评唯演绎主义的归纳观》《哲学研究》20xx年第3期

16. 黄波 《数学推理中归纳与演绎的相互作用》《数学通报》19xx年第5期

17. 熊明 《演绎系统和归纳系统一一对应》《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增刊第43卷

18. 何向东 《归纳逻辑研究述评》《自然辩证法研究》 20xx/03

19. 刘邦凡 《论古典归纳逻辑的科学认知功能》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xx/04

20. 王荣江 《归纳问题与科学研究范式》《江海学刊》 20xx/05

21. 李水龙 《归纳和演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2

22. 汪柏树 《归纳论证与演绎论证结合群的论证强度》《黄山学院学报》20xx/01

23. 王瑜晓 《从《资本论》看归纳与演绎的辩证关系》《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S1

24. 马可 《在演绎与归纳之间——比较法视野中的两大法系》《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S1

25. 陈波 《一个与归纳问题类似的演绎问题——演绎的证成》《中国社会科学》20xx/02

26. 孟晓路 《演绎归纳的二分与结合——略论西方逻辑与印度因明之差异》《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3

27. 张传新 《归纳问题与知识的增长》《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1

28. 马学红 《假说——演绎方法论在经络实质研究中的应用》《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xx/02

29. 陈波 《演绎的认识论辩护——一个批评性评论和重构》《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06

关于归纳与演绎的研究观点摘录

一、归纳

归纳法是“从个别或特殊的经验事实出发而概括得出一般性原理、原则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完全归纳法、枚举归纳法、排除归纳法以及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分析、综合、统计中选样、求平均数等收集和整理材料的方法。

李增刚,溯因、归纳与演绎,山东经济,20xx年x月总120 期

第1 期

归纳是由个别或特殊的具体知识出发推出一般结论,得到普遍原理的思维方法。归纳的前提是人类通过对个别事物和个别事例观察得到的经验材料,而归纳的结论却是一般性原理。因此,归纳是由个别或特殊上升到一般,由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重要思维方法。一般根据前提是否考察了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而把归纳分为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完全归纳是考察了一类 (集合) 中每一事物 (元素) 都有某一属性,从而推出该类全体 (整体集合) 都有此属性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郭鑫 邓丽娜,归纳演绎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合作经济与科技,

20xx年x月

二、演绎

演绎法是运用一般原理来分析和说明特殊(或个别) 对象或现象的思维或推理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包括:传统逻辑的三段论(直言推理) 、运用直言命题变形法的直接推理和依据“逻辑方阵”中命题间关系而进行的直接推理,以及各种关系推理、模态推理、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等等。

李增刚,溯因、归纳与演绎,山东经济,20xx年x月总120 期

第1 期

演绎是从一般性原理出发,得出对某思维对象的个别性结论的思维方法。演绎的前提是一般性原理,结论是对个别具体事物的判断。所以演绎是由一般引申出个别,用理论原则指导我们对具体事物认识极为重要的思维方法。演绎推理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在一类事物当中,每一个个别事物都具有这类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因而,在已知该类事物的共同属性的条件下,可以推知其中的某一个别事物具有这种属性。演绎思维方法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式。它由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部分组成。在科学研究中,必须充分满足如下两个条件:第一、前提必须真实;第二、前提和结论间有必然的联系。使用演绎思维方法,把已知确定可靠的一般原理(理论)运用于未知的具体场合,做出推论,就能提出科学假说,做出科学预见。

郭鑫 邓丽娜,归纳演绎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合作经济与科技,

20xx年x月

三、归纳与演绎的理论前提

演绎推理是前提100 %包含结论的推理方法,因而演绎推理具必然性;归纳推理是前提部分包含结论的推理方法,因而归纳推理具不确定性或非必然性。所以,演绎法是只要推理过程正确,其结论的真值为1 的推理方法;归纳推理则是结论的真值为0~1 的推理方法。演绎推理是特殊的归纳法,二者的关系为:演绎←→归纳。因为演绎推理是前提完全蕴涵结论的推理方法,所以人们常把它看作是一种同义反复的、毫无意义的思维游戏。这种见解是错误的,因为演绎推理可以把人类未知的、潜在的知识推演出来,从而增加人类现实知识库中的知识,所以演绎推理是获得新知识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有效方法。

根据前提与结论的逻辑蕴涵关系,笔者认为推理分为完全蕴涵的缩小性推理和等量推理(完全归纳法) 以及部分蕴涵的放大性推理三种。前者即是演绎推理,后两者则是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前提和根据是全息律。全息律认为,任何信息(事物的特性、属性、关系等) 都为任何事物潜在地拥有,任何事物都潜在地拥有任何信息。用全息律的观点看,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缩小性推理。因为它们前提的信息都不仅包括前提所真接蕴涵的信息,而且包括前提所间接蕴涵的信息。传统的观点因为把前提的信息仅看作前提直接蕴涵的信息,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也不能了解共性与个性、无限与有限的辩证关系在归纳和演绎这二种推理中的本体论承诺的意义,因而无法解决归纳法如何可能的问题,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曹剑波,归纳与演绎的理论前提,柳州师专学报,第16 卷第1

期,20xx年x月

四、归纳与演绎的区别特征

演绎推理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当所有前提为真时,结论必然为真.这就是说,演绎推理的前提对其结论提供了完全的支持。演绎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这种逻辑联系就是所谓的必然性联系或保真性联系。

与此不同,归纳推理的普通特征之一是:当所有前提为真时,其结论为真的可能性增大,但不能排除其结论为假的可能性,这也就是说,归纳推理的前提的真实性对其结论的真实性只提供了部分支持,归纳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这种逻辑联系就是所谓的“或然性联系”。 综上所述,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之间有三个基本的区别特征,即:(i)演绎推理具有必然性,而归纳推理具有或然性,(ii)演绎推理是非扩展性的,而归纳推理是扩展性的,(iii)所有演绎推理的前提对其结论的支持程度是相同的,而不同的归纳推理的前提对其结论的支持程度往往是不同的。

陈晓平,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特征,《逻辑与语言学习》,

19xx年第6期

在辩证法看来,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区别有六点:1 、二者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程度不同。演绎推理具有必然性,即当演绎推理的所有前提为真时,结论必然为真,因而演绎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性联系或保真性联系;归纳推理只具或然性,即当归纳推理的所有前提为真时,结论不一定为真,因而归纳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只具或然性联系。2 、二者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不同。演绎推理是非扩展性的,即演绎推理结论的内容没有超出其前提的内容,也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归纳推理是扩展性的,即归纳推理结论的内容超出其前提的内容,超出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通过归纳,可以大大地拓展人们的知识范围。3 、二者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强度不同。所有演绎推理的前提对其结论的支持强度是相同

的,即具有最高的支持强度;不同的归纳推理的前提对其结论的支持程度往往不同。4 、二者所体现的思维进程的方向相反。演绎推理主要是从一般性知识引出个别性知识,演绎推理的大前提通常是表达一般性原理的命题,它的关于个别性知识的结论是通过结合具体场合推出来的;归纳推理主要从个别性知识的前提引出一般知识的结论,归纳推理的前提通常是一些表达个别性知识的经验命题,它的结论是表达一般性知识的单称命题。5 、二者对前提的要求不同。演绎推理不要求前提必真;归纳推理要求前提必真。6 、二种推理的形式不同。

曹剑波,归纳与演绎的理论前提,柳州师专学报,第16 卷第1

期,20xx年x月

五、归纳与演绎的辨证关系

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归纳与演绎的关系。1. 归纳与演绎是辩证统一的,这种统一是以实践为基础的。2. 归纳与演绎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3. 归纳与演绎的联系和补充并非外在的。4. 归纳和演绎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相反,在人类认识的不同阶段,它们所起的作用是有主次之分的。5. 归纳与演绎的辩证统一是一个具体的历史过程。总之,归纳和演绎同其他科学方法一样,既是相互区别、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它们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避免形而上学的错误,才能充分发挥它们在认识真理和发现真理中的重要作用。

赵哈黎 李英楠,谈认识论视角中的归纳与演绎,哈尔滨市委党

校学报,20xx年x月总第 24 期 第 6 期

唯物辩证法认为,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归纳推理是演绎推理的基础和补充,演绎推理要靠归纳推理为自己提供一般原则,归纳推理的终点是演绎推理的起点,没有归纳推理就不可能有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归纳推理的前导,是归纳推理的补充,归纳推理的可靠性要演绎推理进行补充。

曹剑波,归纳与演绎的理论前提,柳州师专学报,第16 卷第1

期,20xx年x月

六、归纳问题与演绎问题

第一个正式质疑归纳推理的是英国哲学家休谟。休谟是在研究因果关系问题时引出归纳问题的,但是他并没有直接以“归纳问题”的表述提出来。休谟认为, “不可能有理证性的论证来证明,我们所没有经验过的例子类似于我们所经验过的例子”。

谭文华,波普尔反归纳思想试探——兼论归纳与演绎的关系,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二○○六年第三期总第三

十期

波普尔坚决反对归纳法。他反对归纳法的理由是:经验陈述是单称陈述,而科学定律是普遍有效的全称陈述。从概率上看,过去观察得到的证实,不论重复多少次,总是有限的,而未来则是无限的,一个有限数与无限数构成的概率永远只能是零,因而过去不能证明未来,有限不能证明无限。波普尔看到了归纳法的局限性,并由此想到没有绝对真理,且提出逼真性真理观,这是他的可取之处。但由此否认归纳法,不免过于偏激。

曹剑波,归纳与演绎的理论前提,柳州师专学报,第16 卷第1

期,20xx年x月

从认识论角度、甚至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不但归纳逻辑存在着归纳问题,而且演绎逻辑同样也存在着演绎问题,即演绎推理如同归纳推理一样,其结论也是或然的。所不同的是,归纳结论的或然性是由于推理不具有逻辑可靠性,演绎结论的或然性则来源于前提的或然性。在这里,归纳疑难逻辑地传递而来引起演绎疑难,即演绎问题是由归纳问题派生的。

许明春,从归纳问题到演绎问题,常州工学院学报,20xx年3

人们在认为归纳需要有个依据,需要有合理性的辫护的同时,都把演绎推理的有效性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仅因为归纳既不能得到演绎的证明,又不能得到归纳的证明,就认为归纳是不合理的。这对归纳推理来说,是不公平的。演绎推理也是既得不到演绎的证明,也得不到归纳的证明。既然演绎推理的合理性并不因此受到影响,那么归纳推理的有效性也不应该因此受到影响。

夏年喜,为归纳再辩护—兼评波普尔的演绎观,首都师范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19xx年第2期(总第121期)

七、归纳与演绎的融合

如果说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以来逻辑方法就已经有了归纳与演绎的区分, 那么从18xx年开始到19xx年代早期现代逻辑的发展则明显加剧了归纳与演绎逻辑之间的分化, 其中在关于归纳逻辑的争论中, 尽管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 ) 和波普尔(Karl R. Popper)在一些具体的观点上有所差异, 但他们在把归纳逻辑归结为认证理论时却是一致的, 正是认证理论所表现出的非常不同于演绎逻辑方面的内容构成了归纳与演绎逻辑之间最大的分化点。不过, 归纳与演绎逻辑之间的分化目前正在被逻辑程序设计语言的出现所改变, 即在一种逻辑= 推理+ 控制的模式下, 归纳与演绎逻辑之间出现了某种融合状态。

宋伟 桂起权,论归纳与演绎逻辑的融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xx年第3 期

(哲学系韩媺整理)


第三篇:导演阐述范例


《黄土地》导演阐述

陈凯歌

一、今年元月,我和摄影师、美术师一起为酝酿剧本修改事,到陕北体验生活,我们在佳县看到了黄河。

如果把黄河上游的涓涓细流和黄河下流的奔腾咆哮,比作它的幼年和晚年,那么,陕北的流段正是它的壮年。在那里,它是博大开阔、深沉而又舒展的。它在亚洲的内路上平铺而去:它的自由的身姿和安详的底蕴,使我们想到我们的民族的形象——充满了力量,却又是那样才沉沉的静静的流去。可是,在它的身边就是无限苍莽的群山和久旱无雨的土地。黄河空自流去。却不能解救为它的到来而闪开身去的广漠的荒野。这又使我们想到数千年历史的荒凉。

一天清晨,我们看到一位老汉,在黄河边打起了两桶水,佝偻着身躯走去——毕竟有人掬起黄河之水,黄河之水毕竟要流进干旱的土地。

我们就是在那个清晨,明白了应该写什么,怎样写。在我们的影片所要展示的那个年代,引导着整个民族去掬起黄河之水的就是共 产 党。翠巧,是觉悟到了应该掬起黄河水的人们中的一个。即使那只不过是一桶水。人们的向往和现实生活之间总是横亘着艰难的道路,但是,现实中的每一个行动又总是放射着理想热烈的光辉。

热爱黄河而去歌颂黄河,对于每一个尚未丧失激情的人来说,都不难。如果我们清醒地看到,能够孕育一切的,也能够毁灭一切,那么,对于生活于旧中国民族整体中的翠巧而言,她的命运就一定带有某种悲剧的色彩。她所选择的道路是很难的。难就难在,她所面对的不是狭义的社会恶势力,而是养育了她的人民中的平静的,甚至是温暖的愚昧。较之对抗恶势力,这种挑战需要很大的勇气。因此,我们的影片就内涵而言,是希望篇。因此从形象的历史审美价值着眼,我们的更高的期望是,翠巧就是翠巧,翠巧非翠巧。她是具体的又是升华的。

如果要我说有关影片的主题方面的话,就是这么多了。

二、作为学步者要说明影片的风格,恐怕是件难事。但是我们称之风格的东西毕竟是容纳主题的基础,那么,试着说明还是必要的。

黄河是大河不是小溪。在它的水流之上,容不得落叶或枯枝的滞留,它的水势是强大的。

走上陕北的山顶,登临送目,你又会发现,黄河的流水几乎是静止不动的,只是在流向的曲折上,才能看出它的壮阔。

我把黄河的流向比做影片的结构,又把远观的流水比做占了影片相当大比重的一部分句子。

我的意思是,就结构而言,我们的影片应该是丰满而多变化的,具有自由而又狂纵的态势,意写纵横,无拘无束,而就大部分句子而言,却温厚,平缓,取火之木,穿石之水,无风皱起,小有微谰。因而大有响入云天的腰鼓,哀吟动地的求雨声,小有入夜深谈,和边浅唱。

在总体构思的制约下,我们已经扫除了原剧作中一切公然的对抗性因素。我们不正面描写与黑暗势力的冲突,不正面铺排父女间的矛盾,不正面表现人物在接受外部世界信息后的变化,也不点明人物出走的直接动机,而代之以看似疏落,却符合时代特征和民族性格的人物关系。

我们还将在拍摄过程中扫除影调、色彩、构图、音乐音箱、表演、场面调度、服装、道具等诸多方面一切利于外而害于内的棱角,使影片成为可以向规定方向隆隆滚动的球体。我们极度重视影片的情节和所要完成的戏剧任务,我们又希望其能够潜水而行,到达彼岸。

掌握本片的要领就是一个字“藏”。

“大言无声,大象无形”影片的风格的形象概括就叫做“黄河远望”。

三、音乐和音响在我们的影片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我为此规定了若干准则。

A.本片的音乐利用力求单纯,包括构思和配器都要贯彻此原则。音乐一定要在其他音响媒介的引导下进入,音量应进行控制,务使其产生时隐时现,若有若无的效果。

B.在许多影片中,常以音乐作为情绪表现的辅助手段,一般来说,这并没有什么错。问题是,当情节进展,演员表演,视觉的强烈效果同时并举时,再加上音乐,就造成了诸手段的不必要的堆积。为使影片保持必要的客观态势,音乐在经过研究后。应稍滞后于情节的进展。这一点也应该成为音乐构思的原则。

C.我们已经确定,影片中将出现翠巧和顾青的音乐形象。音乐形象的旋律应力求简练、上口,且在影片中反复出现,只是依情况在节奏和配器上有所变化。

另则,我们拟在音乐运用上采取较强烈的对比手段,例如,翠巧歌声一直是低吟浅唱,直至送别顾青才有一泻而出之势。再加,全片音响清淡如缕,但在腰鼓阵一场却有振聋发聩之声。

D.在音乐音响的构成形式上,我主张取不完整道的态势。例如,顾青的音乐形象在前几次出现时,应只有几小节,目的是使其成为人物内心活动的外观手段。翠巧的音乐形象在各处的出现看做是一颗颗珠子,而总体中将其一一串起;这样,完整统一的核将在不完整的形势中求得位置。

让我们对音乐音响方面的设想作一个归纳,就是,单纯,简练,反复出现,对比和不完整。

我希望录音师据此意向,制定一份音乐音响的总谱交我。

四、可以说,我的总体构思是和摄影师、美术师共同完成的,因此,我对他们已没有更多的话可说。要说的只有两句:

A、构图的完整和形象上的平淡无奇,应是本片大部分镜头追求的目标之一。

B、我们不搞民俗方面的展览,又要在所有场景的细部真实上足以服人。

五、对于服装、化装、道具各部门的同志们,我也有一句话:影片的时代感和地方特色的体现完全依靠你们的努力。

我建议,当我们到达外景地时,三个部门应各有一位同志有针对性地对影片表现的年代中,与自己部门有关的种种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研究、搜集、购买等项的工作,最终体现在银幕上。

我要特别指出的是两次迎亲的场面。希望你们在五月初向我提供详尽的文字设想和所用服装、道具方面的清单。我欢迎你们对分镜头剧本中出现的服装、化装、道具方面的细节进行补充,在这些方面,你们呢将是创造者,而不单是执

行者。你们的工作是极其重要的事关影片的成败,希望同志们在美术的领导下努力工作。

六、最后我想谈一谈表演问题。

我们的影片只有四个人物,如果,分别去描绘四个人物的性格基调用不了许多篇幅,但我不打算这样做,尤其不想向你们说明你们将分别担任的角色各自是什么人。我的意思是,他们是什么人,将最终由你们呈现于银幕上的形象来完成。我的任务不过是把你们扮演的角色置于各自适当的位置。你们所应该感受、把握和再现的一切都已经存在于分镜头剧本之中。因此反复研究分镜头剧本是绝对必要的。 我希望,你们将主动找我,我们将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使角色的形象活起来。

同视觉形象相比,文字是极其乏力的。我不要求你们写出人物小传。我只要求你们在如下几个方面认真思索,并将你们的想法逐一告诉我。

A、你对人物自身性格的生成和造成这种生成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你对体现这种关系有何设想?

B、你如何理解在表面无冲突的状况下的人物关系?你是否认为自身形象的塑造,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物的关系间的消长?你将如何表现这些关系?

C、就分镜头剧本提供的内容看,大到全剧、小至每场戏、每个人物都有着不同的第二任务和远景任务,你对此作何理解?准备怎样在完成具象任务透露出来?

D、你们一定不要试图去表演人物的美或丑,无论是善良或愚昧,无论是欢乐或痛苦,在他们都是正常的生活,是不需要格外加以表现的,尤其不能够单独加以表项。你们要谨慎地使用你们的眼睛,尤其不要用眼睛去表现结果。 我的意思归纳起来就是:重内功,重联系,重变化,重整体。不以形夺人,而神夺于形外。

我们是青年摄制组,热情高,干劲大,重效率。众人拾柴火焰高,前一段工作已见成绩。希望所有的同志能对导演的工作提出建议,给予帮助。

很高兴和大家合作。谢谢大家。

19xx年4月6日

电影《黄土地》摄影阐述

张艺谋

立 意

大凡作一件事,必有立意,或称构思。

古人有语:“?? 故善画者,必意在笔先。宁可意到而笔不到,不可笔到而意不到。意到而笔不到,不到即到也;笔到而意不到,到犹未到也。”

这一带是中华祖先轩辕帝耕耘征战之地,是民族的摇篮,在这里拍片,大约总要想很多的。

我们想表现天之广袤,想表现低之沉厚;想表现黄河之水一泻千里,想表现民族精神自强不息;想表现人们原始的蒙昧中焕发而出的呐喊和力量,想表现从贫瘠的黄土中生发而出的荡气回肠的歌声;想表现人的命运,想表现人的感情——爱、恨、强悍、脆弱、愚昧和善良对光明的渴望和追求? ?

想的总是比做的好。

“取法于上,取得于中。”“取法于中故为之下。” 实际上,我们能拍摄的内容很少:土地、摇动、黄河、四个人物。

“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主 题

这部影片的主题,很难一言尽之。我以为,如果说是一个反抗买卖婚姻的故事,毋宁说是渗透了对人,对土地深深的爱和对光明的执著追求。

风 格

是拨地而起的高亢悠扬的信天游,是刀砍斧剁的沟沟壑壑,是蹬踏而来的春雷般的腰鼓,是静静流淌的叹息的黄河。 “深沉、浓郁”——这是最简单的说明。

摄影基调

色彩、光线、构图、运动四大要素构成了电影摄影的风格,我想,它们都应该统一在这样一个基调下:不求清淡而取浓郁,不求变化而取单纯。

庄子说:“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全片总体造型处理

1.色彩

“黄牛、土地和人有着一样的皮色。”勿需多讲,黄色是本片的色彩总调。

是沉稳的土黄,不是跳跃的鲜黄。

在黄色中,有黑色的粗布棉袄,有白色的羊肚毛巾,有红色的嫁衣盖头。

黄黑、白、红——黄是土地,白是衣裳,白是纯洁,红是向往。

不学中国年画的设色鲜亮,而取它的单纯浓郁。

2.光线

由于黄土高原在刺目的阳光下,呈现出接近白色的效果,考虑到充分体现泥土的沉稳本色及温暖的气氛,本片的光线处理,以“柔和”二字为主。

外景多用早晨,傍晚的光效,内景用大量的散射光和柔光照明。

在个别场景中,有意识运用明亮阳光构成大反差,加强视觉印象——这是戏的需要,内容的需要。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画面意境的产生,首先在光。

3.构图

“简练、沉稳”这是构图的宗旨。

“思赡者善敷,才核者善删。”在画面中,坚决排除可有可无之物,强调简练,强调大块面的重厚感。

同《一个和八个》不同的是:不是有力的震撼,而是静的恬美。

构图不求奇特大胆,而求朴实完整。

4.运动

为造成一种深沉,厚实的感觉,能不动尽量不动。 通过镜头内部的有机调度,通过演员的运动,与不太运动的摄影机形成一个整体,造成既有层次,又有变化的视觉印象。

电影是动的艺术,但电影摄影未必只有“动”这一种手法。

“山之厚处即深处,水之静时即动时。”

几种具体手法

根据内容的需要——这是根本。统一在导演构思之中——这是前提。

1.重复

全片中,大量运用同景别、同机位、同镜头焦距,甚至同光孔的重复镜头.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华民族就这样走过了漫长的路.日复一日中有国痛苦、欢乐、渴望、斗争。

同一画面,往往蕴含着,再现着不同的质。

2.色彩蒙太奇

黄是全片的总体色调,但在几个段落中,大量拍摄红色;红轿帘、红盖头、红衣红裤、红腰带、红腰鼓、红花、红马? ? 充满画面的红色!强化了视觉冲击力,造成了情绪上的跌宕起伏,形成节奏。

同样的红色,在不同的段落中,给人迥然不同的感受。

3.光线跳跃

全片是柔和的光线,但两处有跃:

腰鼓——刺目明亮的阳光!这是翻身农民纵情的歌唱。这是新生。

求雨——刺目明亮的阳光!这是精神扭曲农民悲怆的呐喊。这是死亡

死亡了,才会诞生。

几句题外话

80年代的年轻人,常被呼为“现代青年”。所谓“现代”,摈弃传统也。

其实,我们在对未来影片的构思中,从劳资这几句话中得益匪浅:“大方无偶,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更多相关推荐:
导演阐述范例

黄土地导演阐述陈凯歌一今年元月我和摄影师美术师一起为酝酿剧本修改事到陕北体验生活我们在佳县看到了黄河如果把黄河上游的涓涓细流和黄河下流的奔腾咆哮比作它的幼年和晚年那么陕北的流段正是它的壮年在那里它是博大开阔深沉...

导演阐述

导演阐述逆风的绽放是十六岁梦想剧本的一个片断无所谓主题但可以确定本片断以一场青春校园剧来表现以叙事风格为主讲述的是一位男生因拿错饭盒而导致了一场有趣的故事虽然剧本不长但十六岁梦想剧中的几位重要人物在这场戏中都出...

几部电影的导演阐述

导演阐述电影导演在影片拍摄前的重要案头工作用以阐明导演在电影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再创作的构思设想与要求以统一影片各创作部门对导演创作意图以及未来影片概貌的理解导演阐述没有也不要求有统一的内容与格式因导演与影片的要求...

《黄土地》导演阐述

黄土地导演阐述陈凯歌一今年元月我和摄影师美术师一起为酝酿剧本修改事到陕北体验生活我们在佳县看到了黄河如果把黄河上游的涓涓细流和黄河下流的奔腾咆哮比作它的幼年和晚年那么陕北的流段正是它的壮年在那里它是博大开阔深沉...

导演阐述

导演阐述我又我是谁导演阐述李畅故事中只有一个人关于题目是一种用语言的排列顺序不同而带来的不同的预期结果反映的是人心理中的自我迷惑自我怀疑和长期程式化生活带来的潜意识中对生活的抗争和对现实的冷酷与失望并不是一种可...

导演阐述

纪录片机情导演阐述一创作主题从19xx年世界上第一部手机的问世历经30多年的发展手机已经不再是当初为了打电话而已的单一工具手机的功能逐渐增多消费者对于手机的要求也日益增高近几年来全球移动通信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我...

导演阐述

江苏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本科毕业设计导演阐述报告系别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江苏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20xx年5月4日毕业作品基本信息高从峰导演阐述报告一拍摄初衷当今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普遍认知的是西医方面的一套...

编导专业20xx届毕业创作阐述要求

编导专业20xx届毕业生的毕业作品和毕业创作阐述的要求一毕业创作阐述的构成阐述的正文主要由岗位阐述和创作心得两大部分构成岗位阐述即学生对自己在毕业作品中承担的主要职务及其具体的工作进行说明分析评价例如承担的是编...

导演阐述

导演阐述一立意金粉世家是著名作家张恨水的惊世之作小说长达80万字恨水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社会言情小说家据此改编的电视连续剧金粉世家故事发生的背景正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北洋军阀统治中心的北京当时正值辛亥革命和五...

导演阐述

导演阐述一主题思想本故事是一个关于暗恋坚持和现实的故事每个人在年少时都有最美好纯洁的梦想这个梦想让你魂牵梦绕让你彻夜未眠心潮澎湃却又触不可及你为之不知疲倦地付出着坚守着这份坚持度过最难熬的岁月可当有一日梦想照进...

第九章.导演阐述及分镜头本的设计

第九章导演阐述及分镜头本的设计导演用导演阐述或分镜头剧本表述导演构思的当导演对剧本改动比较大的时候导演也常使用工作本的方式导演是集体创作的核心他对影片未来的银幕形象有全面的完整的设想也就是艺术上的总体构思为了使...

电影短片《锁》导演阐述

电影短片锁导演阐述一前言南艺的学生短片作品每年生产不下几十部可是大都差强人意它们都多叙事模糊虚假浮夸很难称的上是故事片作品它们在表演美术摄影方面的硬伤使其很难将观众代入剧情使得许多学生作品看起来像是一群人过家家...

导演阐述(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