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读后感

时间:2024.4.5

警世、警人、警言

——读《常识》有感

中国有多大?真正的社会是怎样的?全世界的信息无时无刻地发生着变化,却只能通过我的一双眼睛来粗略地浏览,只能主观地产生出一种片面的想法。而我们正是需要像梁文道一样的时事评论家、半个文人墨客,去全面地共享资料、观点,去弥补我们稀缺的一个角度。就如这本书《常识》扉页上注明的:

“如若觉得这些奇怪,可谓这是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前言

梁文道,时事评论知识分子者是也。其所著的《常识》,一针见血地谈及中国社会种种弊端现象,看完他的资料后,又成了心中不可替代的一位文人。通读全文,不可否认,梁文道是一位用思维贯穿文字的作家,精辟的措辞用得恰当;他充分运用了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高质量知识,去权衡这个社会的各种现象,大到地震,小到一句话。他认为,一名有良心的时事评论家所写的文字,不应该具有现实意义——因为,批评和怀疑才是一位时事评论者的天性。

在字里行间,他没有回避当下热点的问题,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实事求是是他给我最大的印象,从事情的开始到结束,甚至之前的征兆,社会流行说法未及提到的、很能说明问题本质的一条一条透彻得分析,没有避讳,也没有故弄玄虚,反映最真的思考。尽管如此,这毕竟是一个叫作梁文道的人的世界观,是他的常识,可是起码反映了一些见解,借用作者的话说,“世界的梦想并不是人人都能会说英语,而是人人拥有普遍的共识”。

对“常识”的解读

这本称为“常识”的文集来之不易,仅这两个字的立意,不只是向美国作家托马斯佩恩致意,归宗于知识分子的传统,而且“常识”寓意丰富,在梁文道的笔下,就蕴涵有三种层面:第一种意思就是我们日常生活所谓的常识,在生活中基本存在却有不可缺失;还有一种就是作者所谓的,“被埋在底下,或者跟我们另一些常识相互矛盾,被我们扔到一边去了,可谓缺失的常识”,比如说“潜规则”;另外一种常识,可以说是人际关系,或者是公共情怀。

在梁文道看来,我们社会通用的所有常识之间是断裂的,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点与点之间存在很大的空袭,导致了不同轻重缓急的矛盾。的确,政治课本上教育的,要为老幼病残孕妇让座,可是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这么去做,处世较深的人会意味深长地道,这就是社会。所以,未经人事的年轻人往往会怀着一种自卑、毫无底气的态度登上自立的舞台。可是,常识又不能被期待系统化,否则称之为制度、规范,只能期待我们所共识的常识提升其质量、素质。

梁文道力图能用“本地人”的眼光去看、去思考眼前问题,目的是更好地

批判大陆的常识;所幸,他是以一种略近港台思维方式的角度来观察大陆社会氛围,否则我们还真跳不出常识的圈子。

内地共识的略见

中国国情庞杂繁芜,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人物,一举一动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多种争论。时事评论人,则把握住争端、事件的核心,层层透析,有所防也有所不防——防本质、官方套话,不防批评、建议言语。作者将近七十个主题如人体的关键切片一般,面面分析出来,“虽犹如管中窥豹,亦可检视全体经络的气脉动向”。

谈及国耻这一敏感话题,梁认为中国人到现在还没有勇气放下以前的悲痛、仍旧怀着一代代留下的盲目的悲痛把怨恨撒向如今的他国,是一种自虐的心理状态。从旧时代残留的阿Q精神——把自己国家的可怜软弱转换成神圣慈悲荣光,到如今盲目的自我肯定,其间伴随着中国的成长发展史,现在中国成了大国,历史向我们抛来了难题,我们是否准备好心态去当一名大国?

当今社会漫延的是一种浮躁不安的情绪,听说“中国威胁论”就立马上升到民族尊严的程度,与某位人士难以沟通就动手打人,学者发表的论文被人批评其根本论点就破口开骂等等,这些都被我们长期地忍受、冷漠地对待、以至于事不关己地默认。再比如,作为大国的中国,如若仍放不下百年来受欺负的自卑情绪,总是被这样的梦魇折磨,犹如受伤的童年记忆阴影般得缠绕终身,怎么会有平和得心态?若是一辈辈警醒着,怎么会有健康的未来和下一代?

再谈及教育,也是另作为一名学生的笔者为自身的未来担忧。中国不少的高等学府,颁布各种管理学生的禁令,不准做这、不准做那,试问,已经成人、标志着有独立生活学习能力的大学生为何还需要来自学校的督促呢?大学生“幼童化”是中国发展的悲哀:从“五四运动”、示威游行,逐渐沦落到“啃老族”。社会一直以一种“未来的主人翁”、孩子的态度对待学生,又凭什么抱怨现在的年轻人不成熟呢?

当我发现大学与政府有越来越多的交集,知晓现代大学生要么沉溺、要么乖僻的风格后,曾经深深吸引我的大学生活一下子失去了色彩。从字面分析,“university(大学)”中包含“universe(宇宙)”,表明的应该是“宇宙性”和“普适性”的包容天下,让各种声音都有一席之地,让各种学风都能博得掌声。可悲的是,这些高等学府成了新一轮的压力狂潮。

还有一点,在于阅读习惯。有人说,芬兰的义务教育是个奇迹,几乎一半的学生最常做的休闲活动就是阅读,他们的教育还闻名于具有国际视野——而创造这个奇迹的原因就是,芬兰教师,其地位之高难于人想象。而在这里,偏远地区的老师待遇不好希望被调去城镇,那么就没有多少老是愿意在深山里教书,更何况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诸如此类,梁在方方面面都观察细腻,这些只是其中的两点。他冷

静、理性的观点可以温和地带领我们省视自身,让我们多多思考并决定一下以后言行的方式——毕竟,这些并不是一种标榜。

知识分子的情怀

知识分子,体现的是一种责任,怀的是一份责任感。鲁迅时代的知识分子,是最惊心动魄的——光是笔名就换了好几个——不惜命地去倡导民主,去揭发穷苦人民好与不好的心理素质等等;总而言之,他们是赋予了自己时代进步的责任,作为民族一分子的责任。如今的知识分子普遍地让人打心里尊重,但有时却无端生了一股神秘感隐藏在无知之中。我们没法简单地定义知识分子就是学富五车,但是可以说他们是有一群责任敢说话、建立在自己知识上的言论的人。

比如梁文道。他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除了他敏锐地对社会提出的种种质疑、各种贡献,还能够不断地检视自己。从事于媒体这个行业,需要的是一种急性、活跃、果断的思维速度和方式,这恰恰与“知识分子必须在自己的知识面上长期地思考”相违。

所以,有时候,我们可以拥有一种知识分子的情怀,但是难以转身成为知识分子。

现在的中国经历了世博、北京奥运会,在今年暑假的伦敦奥运会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既是经济强国,又是体育强国,而且马上要从政治大国走向强国——也许“保钓”事件过后就可以证明,但是我们国民的心理素质达到了吗?这三十年是瞄准经济目标、世界地位赶上来的,现在的时代就是需要这些知识分子提出社会弊病,若是一味地“和谐”到底,则人人都是阿Q,颠倒的自我满足。

有几次,我会这样以为,从某个角度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理智不断战胜情感的结果。但是,如今又是一个异常浮躁的时代,想要完成世界的梦想,人人达到普遍的共识,光是独立地搞“中国特色”,可能会“邯郸学步”,把自己原来的也忘了。

又或许,我们应该想得更为简单些,各个部门、各个岗位都尽职尽责,每一条产业链、社会链都关关把住,再多多投入国民的信任——即使被伤得死去活来还要相信的信任,那么“毒奶粉”、“毒大米”、贪污受贿的现象会少很多。这就要依赖我们的国民情怀了——就像是一场情绪和理性的斗争。


第二篇:读后感


读《我们要活得有尊严》有感

上了大学,在思想品德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一本书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并且也建议我们读一读,读过之后很是激动一番,批评了中国人的吵、脏、乱、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的丑陋,统一为“酱缸文化”。后来在读书馆又发现了一本柏杨的《我们要活的有尊严》。

《我们要活得有尊严》由柏杨先生的两部著作《我们要活得有尊严》和《天真是一种动力》合编而成,收录了柏杨先生近十来年的最新作。在这些文章里柏杨先生依然幽默,充满智慧,不断继续挖掘中华文化的劣根性,而且还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当代人的的亲情、婚姻和衣食住行上,从中可以看到柏杨先生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民族性的不懈探索和最新成果。

我个人非常喜欢柏杨先生在写代序时设计了一套结婚证书,要求新郎新娘坚持八项誓言,在此我很希望很多人知道这八项誓言,因为它能使每个家庭成为“有充分尊重,有充分包容”的家庭,这八项是:

一、从结婚那天起,新郎新娘不仅是夫妇,也是朋友。

二、无论丈夫对妻子、妻子对丈夫,父母对孩子,绝不使用肢体语言和暴力语言。

三、夫妻的收入,完全等值,不是谁养谁,而是两个人共同养着这个家

四、夫妻绝不把孩子当做实现自己希望的工具或炫耀的工具。

五、新郎新娘誓言用事实和行动,维持一夫一妻制度。

六、夫妻一定要保持适度的度假,绝不无尽期地工作、工作、工作??而不稍作休息。

七、夫妻要把对方的父母,当做自己的父母一样孝敬。

八、新郎新娘从结婚那天起,就要为自己、为配偶、为孩子,尽量购买适当的基金或必

要的保险。并且培养专业之外的其他艺术兴趣,使生命更为充实。这套“人权结婚证书”可供夫妻之间互相检查之用,还可供孩子们鉴定父母履行的程度。

这本书给出了“丑陋”的答案,痛心中国的“酱缸文化”,反省中国人的丑陋,要中国人活的有尊严。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叫做《中国人,活得好没有尊严》,我们社会的传统,等级尊严,有长有幼,有富有贫,有贵有贱。而贵和贱两个阶层—贵中有贱,贱中有贵,层层分明,威力无边。贵的一层,永远乐意于虐待贱的一层,所以市井小民,虽然可以虐待妻子、女儿‘但在广大的男人社会中’自己却永远是蚂蚁一样卑微的族群。

我们中国人就是缺少尊重这是酱缸文化培养出来的另一特色,自己的尊严,永远建立在伤害别人的尊严上—伤害别人的人格尊严、身体尊严、生命尊严。我觉得柏杨先生写的“人权结婚证书”正是为这本《我们要活得有尊严》和彻底摆脱“丑陋”给出了具体的做法,我们要有所改变就应该从每一个家庭成员开始以身作则,从小教育孩子,树立尊严,自尊且尊重他人,要活得好且有尊严。

如果你从外太空降落到地球上的一家餐厅上,发现客人喧哗震天,用不着算卦,准可以肯定它是一家中华料理。不但餐厅,即令是一场正式大会,主席在台上穷吼他的,台下听众,三人一群,五人一堆,分别交头接耳“讲悄悄话”,那可是华人地盘。这就是中国人的吵,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吵,就是缺少“尊严” ,中国人什么能力都有(尤其是窝里斗的能力),就是没有“尊重别人的能力”。然而中国人却有“吵律”,柏杨先生在这本书中列了一个草案,共八条,这些草案真是名副其实的草案,这正反映出中国人的不文明,不自重,今天我在公交车上还听到一位穿着优雅美丽、身材高挑的中年女子电话响了,然后她接听了,可是她刚说了第一个字吓了我一跳,她在车上接听电话时声音太大了,真的有点像在打雷。俗话说“声音盖过别人就是理大”,所以中国人对于“吵”是不会感到羞耻的,反而更自信,或许吧!对于中国人“理”是“吵”(大声喊)出来的,不是“讲”(沟通)出来的。

此书中柏杨先生还提到“ 如果不能够用理性检查我们的思维,我们就会永远陷于说谎与暴力”,所以要提高中国人的文明,那就是学会用理性的思维去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

是用吵的,这样也能减少暴力的冲突,社会才能安稳,从而共同创造财富。

柏杨的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好多道理,《狮子与绵羊》这一节让我明白我们应该常照镜子,看出自己的本来面目,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这样我们才不会被迷惑,才有可能成大事;《妈妈,请牵我的小手》让我明白作为人父人母你既然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上,你就应该担负起保护孩子的责任与义务,而不是动不动就对他们打骂,这样中国人永远不会文明起来,尊重不会永传下一代;《总裁狮子心》让我明白我们要充分利用别人的优点来为自己做事或者倒过来;《驴碑法则》:“这里安葬的是一位伟大的驴子,它曾踢过一个上尉、一个上校、一个上将,和一个不起眼的地雷”。驴子的膨胀,以达到临界点,权力的傲慢,将变成权利痴呆,她将不再可爱,过去所有的优点将逐渐消失;??

读完这本书之后,心情很是激动愤慨啊,对于社会政府的腐败和人们的迂腐,作为我们贫民百姓能做什么?只恨自己不好好读书,但是做个文明人还是好的,也是可以的,希望大家努力活得好且有尊严。

更多相关推荐:
托马斯《常识》读后感

启蒙的力量读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社会源自我们的需求而政府源于我们的罪恶前者汇集我们的仁爱从正面提升我们的幸福而后者约束我们的罪恶从反面提升我们的幸福一个推动交流一个制造差别前者是守护者后者是惩罚者在任何状态下社会都...

常识读后感

在本书自序江山不幸诗家幸里对书名特地说明了一番表示绝非有自大之意他说一是向前人致意美国人托马斯潘恩1776年写了传世之作常识是美利坚合众国独立的奠基文本二是他认为自己所言皆在常识范围之内没有故作深刻如作者所言本...

梁文道-常识读后感

常识读后感真正的社会是怎样的全世界的信息无时无刻地发生着变化我们却只能通过一双眼睛来粗略地浏览只能主观地产生出一种片面的想法而我们正是需要像梁文道一样的时事评论家去全面地共享资料观点去弥补我们稀缺的一个角度就如...

《常识》读后感

常识读后感托玛斯潘恩这个名字我最早是在高中的历史书上见到的以前对他写的常识这本书也只是从历史书上了解个大概意思当时的我对常识这本书的理解就只有美国人在这本书的激励下向英国发起独立的宣言至于书本上的内容就一点都不...

《教育常识》读后感

读教育常识心得体会拿到厚厚的一本教育常识这本书先是简单翻了下目录看见上面诸多对老师的要求给老师的建议教育的经验因此对此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了一下开篇教育常识是人性的常识教育常识的原点就是人性常识也就是对人的天性...

《中国历史常识》读后感

中国历史常识读后感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源远流长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文明这一系没有中断地延续了下来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

读《教育常识》有感

读教育常识有感这个寒假我拜读了李政涛教授的教育常识一书感触良多作者在序中这样说我期待的读者是能够在思考质疑实践中完成自我建构的读者理想的阅读不是六经注我而是我注六经阅读中我始终在反思自己近年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遭...

《缺的不是大道理,而是小常识》读后感

《缺的不是大道理,而是小常识》读后感肖荣前段时间,在《教师博览》中看到了湖南晏建怀的《缺的不是大道理,而是小常识》一文。让我想到:对于教育来讲,有时就是把一些小常识做好。现在的校园内,“反常识”的情况俯拾皆是。…

《商业的常识》读后感

ltlt商业的常识gtgt观后感ltlt商业的常识gtgt一书由申音老师几年来的思考随笔采访组成看后受益颇多申音的文笔很犀利眼光也很敏锐读起来也非常有趣引发了我的很多思考继小肥羊卖给开封菜母公司后徐福记也要卖给...

科普知识读后感

科普知识读后感四5班李妍我读了科普读物了解了许多科学知识我觉得科学是值得被保护因为没有科学就等于没有人类的想象没有人类的正能量比如了解大海脾气的朋友都有体会大海有时会迅速上涨这是波涛汹涌浪高可达几米有时候每天会...

《教育常识》读后感

读教育常识有感最初拿起李政道的这本教育常识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读书笔记可是当我为了摘抄在书里搜索扫描一页一页地翻看下来却越来越觉得这是一本值得看的好书开始一看到书的名字以为这又是本介绍教育工作的理论性专业...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在总公司的三天培训过程中我只是粗略的把陈春花教授管理的常识通读了一下回家的10多个小时的路上我又重新的读了一次心中的感慨又深了一步陈教授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管理总结的就像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样就像数学中...

常识读后感(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