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 读后感

时间:2024.3.31

《复活》书评

托尔斯泰的这部小说诠释了“人之初,性本善”。卡秋莎 玛斯洛娃本是位纯真的少女,涅赫柳多夫最初也是善良的青年,只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太难得了,才有灵魂堕落的涅赫柳多夫。但善良的本性终使他醒悟,也打动了玛斯洛娃,两人在精神上和道德上复活了。

《复活》讲述了一个俄罗斯贵族从奢侈、腐败的生活中如何惊醒,如何下定决心背叛行尸走肉的命运,如何把正在灭亡的命运拯救回来,如何灵命更新的复活。主人公涅赫柳多夫从一个善良青年到一个思想腐朽的极物质的人,最终看到卡秋莎的悲剧才醒悟。卡秋莎从一个纯真少女到沦为妓女,然后被涅赫柳多夫的行为打动而醒悟过来。另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心灵的复活。

涅赫柳多夫有着世袭的庞大田产,守着佃农的纳粮。获得新生的他以全新的角度倾听周围的人们,观察周围的事件,他与农民交谈,体会他们对土地和家人的热爱;他与革命者交谈,了解他们对旧世界的憎恨,对新世界的期待;他与小市民交谈,感受他们小而精致的生活计划,而对他以前所生活的那个贵族阶民,他只有更多的鄙视和厌恶,尽管周围的环境还是充满了污秽,骗局的悲剧…… 尽管涅赫柳多夫的那些恶行令人憎恨,可他也算是个男人。涅赫柳多夫的负罪感浸透他的心灵。以拯救玛斯洛娃为开始,踏上一条抵抗谎言而渴慕真理的朝圣者的艰难旅程。他也开始厌恶了这个社会,尤其是这个上流社会的人,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涅赫柳多夫用自己的行动造福身边的每个人,回到家乡,耐心地说服固执而又狭隘的农民将他所有的世袭田产公平分配,然后赶到流放去西伯利亚的犯人中间,与他们同行,尽自己的能力帮助玛斯洛娃和她的同伴们,减轻她们在遥远而艰苦行程中的痛苦。

虽然涅赫柳多夫拯救卡秋莎免受流放之罪失败,但他成功地拯救卡秋莎,使卡秋莎从堕落的习惯中解脱出来。他当然更看到整个人类的真正出路,特别是他身边的人,被他的转变所感动,他们的生命也在逐渐地更新。玛斯洛娃本来已沉沦在罪恶当中不能自拔,但这位害她陷入悲惨生活的富人竟愿放弃舒适的地位用余生来拯救她,她被他圣洁的情怀和动机所感动,也开始重新认识她所憎恨的这个世界和人,后来她完全原谅了他,因为她也为自己放纵情欲深深地懊悔,也为

自己未能坚信上帝而堕落真心地认罪。

我不禁感受到有一种心灵的复活——人类罪美好的感情的复活。即使是当代,许多人也许正在悄然地埋葬自己的这美好的感情却毫不知觉。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正是《复活》这样的作品来唤醒沉睡的心吗?


第二篇:读复活有感


读《复活》有感

2008201938 余宇飞

《复活》是托尔斯泰经典的代表作之一。我在初中的时候就读过这部小说。当时由于书中反应出了大量的黑暗面,给我的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度暂停了阅读,到了高中才又重新把这本巨著读完。复活带给我的不是像《罪与罚》那般的压抑,那是一种思辨式的痛苦,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和感动。因为在《复活》中,托尔斯泰不仅对非正义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无情批判,他还探寻造成社会罪恶背后深层的人性与伦理学原因,即引导我们去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与人性所发挥的作用。

这本书的构思起源于托尔斯泰的一位法官朋友柯尼给他讲述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个妓女因为被指控偷窃一个醉酒的嫖客100卢布被判处了4个月的监禁。就在法庭上,一个年轻的陪审团成员发现这个妓女是他亲戚收养的曾经被他诱奸过的女孩。他良心发现,到法院恳求检柯尼,告诉他自己想与这个妓女结婚以赎罪。柯尼非常同情这个年轻人,但劝他不要走这一步。年轻人很执着,不肯放弃自己的想法。但没想到是婚礼前不久,那妓女竟得伤寒去世了。这名男子也不知去向了。

复活这本书耗费了托尔斯泰大量的心血,历时10年才于他71岁高龄之时完成了这部恢宏的巨作。说这部小说是托尔斯泰一生创作和思想的总结的话,一点儿也不为过。

他为了更好的写这部小说特地参观了莫斯科和外省的许多监狱,去法庭旁听审判,接触法官、狱吏、囚犯、律师等各种人物,深入农村调查农民生活,还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托尔斯泰对本书的创作充满了激情,在前六年里,他先后写出了三份草稿。可是后来他觉得写不下去,而对已经写出的草稿又感到极其不满,他十分苦恼。柯尼讲的故事经过托尔斯泰的“变形”,结局成为男女主人公捐弃前嫌,终成眷属,虽被流放西伯利亚,但男的著书立说,教育孩子,女的读书进修,帮助丈夫,依然两口子过着安宁的生活。然而托尔斯泰觉得这样描写男女主人公的命运纯属个人的愿望不能反映现实。托尔斯泰目睹亿万人民的苦难,当时步入了老年的他世界观发生很大的变化,站到了广大人民的阵线上,因此觉得光写两个人的个人命运是远远不够的,他要深刻揭示黑暗的沙皇帝国,真实反映被压迫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的命运。因此,以忏悔贵族这一男主人公作为主线的写法必须改变,而应该以平民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的生活遭遇作为主线,并通过这条主线来描绘出人民的苦难。

其实托尔斯泰到定稿时也没有放弃男女主人公最终在一起的想法。这种想法一开始就在托尔斯泰的头脑里生了根,他希望两个不幸的主人公最终能获得幸福。但这样的幸福是脱离现实的,托尔斯泰心里产生了怀疑,最后他得出结论:男主人公既不可能使女主人公在精神上复活,而精神上复活了的女主人公也不可能跟他结婚,共同生活。这才是真实的生活。托尔斯泰明确这一点时,离最初动笔已有九年了。由此可见,托尔斯泰对待创作是何等严肃认真,精益求精,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把“自己的一块肉放进墨水缸里”。

全书的依据了现实的素材定了基本的情节。在一步步展开情节的过程中,作者以深刻的文笔揭露了法庭,监狱和政府机关的黑暗,揭露了官吏的昏庸,残暴的行径。在审判卡秋莎的法庭上本该是严肃的,但一群执法者却各怀心思。一名

法官因和妻子吵架心情不佳。另一名叫玛特维伊的法官担心的是自己的疾病。副检察官还没从酒宴中清醒过来就开始宣读对卡秋莎的审判。法庭的庭长为了能准时赶去和一个姑娘幽会想要审判早点结束。在整个的审讯过程中,法官们满脑子都是自己私事,对案件完全不上心。也正因为这些官府的昏庸的执法者的随随便便将一位被诬陷的少女卡秋莎判了刑。在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上述的过程中,又进一步的暴露了沙皇政府机构从上自下都以腐败不堪。国务大臣是贪婪成性的吸血鬼,枢密官是镇压波兰人民起义的侩子手,掌管烦人的将军残忍无比,副省长以鞭打犯人为乐,狱吏也常折磨犯人。反映了当时俄罗斯的统治阶级已经无药可救了。

男主角聂赫留朵夫为解救玛丝洛娃不得不奔走于高高在上主宰平民百姓命运的大官之间,遇到的都是些假仁假义的伪君子,没有一个有良心的人。奔走于城市与乡村间的聂赫留朵夫看到的是法律的不公正和社会的底层人民是如何受到迫害的。整个社会已经没有什么真理可言了。在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上述的过程中暴露了沙皇政府机构从上自下都以腐败不堪。国务大臣是贪婪成性的吸血鬼,枢密官是镇压波兰人民起义的侩子手,掌管烦人的将军残忍无比,副省长以鞭打犯人为乐,狱吏也常折磨犯人。反映了当时俄罗斯的统治阶级已经无药可救了。

在法庭上聂赫留朵夫完成的仅仅是良心的觉醒,而在为卡秋莎奔走的过程,聂赫留朵夫才是真正在当时那个纷杂的社会中找到了他的道德的标准。他爱过,悔恨过,反思过,他下定了决心,在良心的的作用下,他复活了。在这过程中,我觉得聂赫留朵夫追求的不仅是卡秋莎,在这条精神复活,寻求从生的道路上,不断地积极改变自己。那夜,聂赫留朵夫花了一整夜读福音书,那是以前的他不会看也看不懂的教训。现在从中他看懂了圣经的教训,并发现了一些能让他觉悟,喜悦的东西。他不仅仅实现了自己的复活,同时聂赫留朵夫的一系列行为也感动了卡秋莎,使卡秋莎也觉悟了,醒悟了过来。最后男女主人公都实现了精神上的复活。

这种复活同时也代表了托尔斯泰的复活,托尔斯泰在写《复活》的时候已经抛弃了贵族阶级的传统观念,用宗法农民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当时种种不公的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芜破败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脚镣的政治犯。揭示了沙皇专制和官方教会是完全建筑在对人民的压迫和欺骗之上的。他们虐待人,折磨人,审判人,惩办人,杀害人。无辜的人民遭殃,他们无动于衷,一心要清除他们心目中的危险分子。他们不但不会宽恕他们认为有罪的人,而且不惜冤枉大量无辜的人。事实上,他们宁可惩罚千百个没有危险的人,也要除掉一个他们心目中的危险分子。这是一种多么残酷的统治方式!

身为贵族的托尔斯泰在资本主义势力的冲击下, 看到了国家机器—暴力的加强, 社会道德的沦落和农村的破败后,用作品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撕下了一切假面具,批判了整个官僚机构及各级官吏的丑恶嘴脸, 揭露了官方教会的虚伪和欺骗性, 表达了农民的抗议和革命要求。从而深刻地反映出世纪初这一时期俄国社会复杂的社会矛盾, 他是“ 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的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达者” 。它撕去了当时贵族资产阶级的一切虚假面具, 情地批判了俄国社会的虚伪本质。卢那察尔斯基也指出, 这不仅是托尔斯泰个人探索的结果, 也是从赫尔岑到民粹派走过的道路, 而托尔斯泰在这方面更是特别富于典型性。因为他客观上反映了俄国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特性。对于托尔斯泰的思想,

列宁这样剖析到“ 托尔斯泰富于独创性的全部观点, 恰恰表现了俄国革命是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他观点中的矛盾, 的确是一面反映俄国革命所处的各种矛盾状况的镜子。”暮年的托尔斯泰在日记中这样写到“ 我已归结到一个伟大的思想, 在实现这思想上, 我感到可以把我整个的生涯奉献给它。这思想, 是创立一种新宗教, 基督的宗教, 但其教义与神秘愚昧是经过澄清的,用极明白的意识来行动, 以便把宗教来结合人类。” 由信仰而达至理想,这不仅是对小说名为“复活”的点睛之笔,亦是其全部思想的制高点。这正从一个侧面显示出托尔斯泰独特的宗教哲学, 即认为是宗教导致道德。这或许也是晚年托尔斯泰的无奈,只能从宗教里获取慰藉。但这无法影响这部作品的伟大。

《复活》揭露了资本主义在俄国迅猛发展,政府的腐败,世风日下给农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深刻的剖析了时代和人性,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弘扬人性,歌颂人性都是时代的主旋律。联想到当今社会,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精神却徘徊不定。人性者更显可贵,也更为我们所重视和提倡。书中聂赫留朵夫一次又一次战胜人性的弱点,唤醒起精神的人,就是在让人性复活。而所谓精神之人就是有良知、有此文来源于文秘站、有正义感的有人性的人。

我觉得拥有人性是作为一个人最低的底线,最基本的原则。也只有做到了这点,才能“行得正,坐得直”,才能有自己的主见,谦虚的心和自我审阅、检讨的勇气。假如我们每个人在行事之前都扪心自问自己的良心,那世上许多错误和不幸都不会发生了。人人能做到这点的话,那么我们的社会离“复活”也不远了。

更多相关推荐:
《复活》读后感

读复活有感暑假里几乎是一气呵成看过了这一部巨著似乎很深奥又却读懂了什么精神的复活似乎比失去了的一切更感到有意义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世界观转变以后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思想宗教伦理和美学探索的总结性作品它是以一个真实的案...

复活读后感

复活读后感长篇小说复活18891899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情节的基础是真实的案件贵族青年聂赫留道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

复活读后感

复活读后感近期我读完了俄19世纪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又一大著作复活复活故明思意指死去的人再一次或得生命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这种事我对托尔斯泰颇有了解其并不是一个科幻作家因而我怀着兴趣翻开了这本书书中讲述了一任贵族...

复活读后感1000字

复活读后感1000字篇一复活gt读后感1000字两个人彼此灵魂的救赎复活不仅是小说的名字更为深刻的是其揭示了小说的主旨看到小说的名字时我就不由自主地去想究竟是谁的复活他因何死去又因何复活当我终于看完了这本小说所...

复活读后感

读列夫托尔斯泰之复活复活是托尔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被认为是其创作的quot最高的一峰quot它没有战争与和平史诗般的恢宏气魄没有安娜卡列尼娜波澜不安的骚动它完全是体现了一位伟人暮年心灵的稳健和悲天悯人的大...

《复活》读后感

复活读后感近期我读完了俄19世纪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又一大著作复活复活故明思意指死去的人再一次或得生命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这种事我对托尔斯泰颇有了解其并不是一个科幻作家因而我怀着兴趣翻开了这本书书中讲述了一任贵族...

复活读后感

复活读后感篇一复活gt读后感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世界观转变以后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思想宗教伦理和美学探索的总结性作品它是以一个真实的案件为基础构思而成的小说表现了主人公的39心灵净化39过程同时揭露了沙皇专制官僚制度...

《复活》读后感

复活读后感在纷繁的世界当中多少人希望有复活重生的机会现实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人们就把心灵寄托在书籍当中寻求片刻的慰藉我认为对于现代人来说阅读不仅是学习的方式阅读更是休憩的方式让书中的主人公代替我们去做那些梦想当中的...

读《复活》有感

读复活有感对于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在高中时代也曾有所耳闻但由于时间的限制未能有机会通读本书读大学后时间很充裕再者学校图书馆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读书机会我决定读复活领悟其深刻涵义初看到这本书时很是好奇复活顾名思义其...

读复活有感

读复活有感复活顾名思义指死去的人再一次获得生命当然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这种事我知道列夫托尔斯泰不是一个科幻作家那他所指的复活又是什么呢因而我怀着兴趣翻开了这本书因为我坚信答案就在这一片片白纸黑字中请紧跟我的步伐一...

《复活》读后感

几乎是一气呵成看过了这一部巨著似乎很深奥又却读懂了什么精神的复活似乎比失去了的一切更感到有意义大学时期的聂赫留朵夫热情而单纯象牙塔中不谙世事的少年脑中灌输着在当时俄罗斯算得上不切实际的及其理想主义的名主理念虽然...

《复活》读后感

复活读后感在复活一书中聂赫留朵夫忏悔贵族的形象阐述了托尔斯泰作为作者想要表达的精神与主旨在他身上精神的人和动物的人二者交替出现一方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天性一方是在作者抨击的沙俄统治阶级熏陶下腐朽靡烂的恶大学时期的聂...

复活 读后感(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