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xx心得

时间:2024.4.25

中国制造2025心得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业4.0概念引领了全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其强调的工业化和智能化融合发展道路,已被我国一些制造业发达的地区率先借鉴。中国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当然不能在这一波全球性的产业革命中落后。

而从中国自身来看,随着劳动力价格要素的上升,人口结构的变化,过去那种低质低价的“中国制造”形态必须要向中高端转型。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国民消费能力的上升,中国国内市场对于高端消费品的需求正在不断提升。不久前,“赴日抢购马桶盖”成为热点话题,有些人从这一现象中看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还有很多短板需要补强,但这一现象背后国人消费需求层次的提升和消费意愿的增强则很容易被人忽视。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生产往往是滞后于需求的,当下国人消费需求的提升,更应看作是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的有利东风。只有市场需要高端产品,企业家才有动力将其千方百计生产出来。以此观之,当下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内外部条件,都已成熟。

那么,制造业要变,究竟怎么变?从“中国制造2025”的提法中,也可以读出一些信息。首先,制造业的提升不会是一个短期工程,将年限定在了十年之后的20xx年,提醒地方政府和企业家要对制造业转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思想准备。要实现这一罕见的“十年计划”,打一场“持久战”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强调“中国制造”,意味着不能用完完全全的“拿来主义”对待工业4.0,将外国的具体做法原封不动地复制在中国制造业上。德国是一个制造业积淀深厚、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老牌工业国家,而中国的制造业发展速度虽然冠绝全球,但论技术含量、人才数量、企业类型,都有非常大的区别。囫囵吞枣,只会落得“消化不良”。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制造2025”是一部“接地气”的规划,立足于中国制造业的具体实际,研究的是中国制造业的具体问题。

此次常务会议同时决定,推出中国制造重点领域升级方向绿皮书目录指引,动态调整、滚动推进。坚持市场主导、改革创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中小企业配套推进,务求重点突破,取得实效,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都要给予倾斜。通过不懈努力奋斗,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据此,“中国制造2025”的后续配套政策有望陆续出台,其中将包括各界关注的财税、金融、人才政策。

事实上,“中国制造2015”提出后,业界专家就提醒,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任重道远。从国家层面来看,应集中整合资源,尽早出台具体的配套措施,抓住机遇,促进制造业关键配套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制定相应金融政策,鼓励企业实施国际并购。从企业层面来看,应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将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转变为质量效益竞争优势,改变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推行绿色制造。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德工程学院副院长冯晓还表示,“中国制造2025”是实现中国版的工业4.0,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德国的人才培养经验值得学习。但在目前的数字化时代,不推荐德国在1880年工业化初期建立的“学徒”体制。而是应该根据目前技术快速更新的趋势,建立与职业并行的终身教育体系。因此可以学习德国,建立一些特殊的职业学校,或是与职业相关的大学课程,并以此形成与职业结合的终身教育。

除此之外,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还需要加快以宽带、无线互联网、云计算、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阿里研究院报告显示,公路、铁路为代表的物流网络、传统金融机构、能源设施和零售网络,是传统工业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而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宽带、云计算中心、互联网金融机构等软硬件设施,将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基础设施”,未来应给予发展支持,进而为“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提供支撑。

对此,工信部近期表示,将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宽带中国”行动计划;同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研究出台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此外,工信部还表示,将制定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机械工程系

杨曦


第二篇:德国制造学习心得


德国制造——长盛不衰的秘密

在欧债危机的大背景下,欧洲各国经济哀鸿遍野,唯有德国一家风景独好,成为欧元区屹立不倒的“定海神针”。为何“德国模式”能够胜出?究其根本,除了德国完善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和严格的金融监管外,牛气十足的制造业是其抵御欧债危机的铜墙铁壁。

无论是帐篷、钟表、桥梁,还是汽车、火车、轮船,“德国制造”大致具备了五个基本特征:耐用、务实、可靠、安全、精密。

但“德国制造”的光环并非与生俱来,从历史上看,“德国制造”经历了由弱到强、由辱到荣的“灰姑娘”式的蜕变进程。

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30年代才开始工业革命,较邻国法国晚了30年,此时英国工业革命更是接近尾声。由于世界市场几乎被列强瓜分完毕,追求强国梦的德国人在列强挤压下,以剽窃设计、复制产品、伪造商标等“卑劣”手法,不断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廉价销售冲击市场,由此遭到了工业强国的唾弃。

从那一时刻起,德国人开始清醒过来:占领全球市场靠的不是产品的廉价,而是产品的质量。于是紧紧抓住国家统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战略机遇,改革创新,锐意进取,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大力发展钢铁、化工、机械、电气等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催生了西门子、克虏伯、大众等一批全球知名企业,并推动德国在一战前跃居世界工业强国之列。

“德国制造”完成华丽的蜕变,与德意志民族的文化传承息息相关。严谨理性的民族性格形成了“德国制造”的核心文化:标准主义、完美主义、精准主义、守序主义、专注主义、实用主义和信用主义。这些文化特征深深地根植于斯,就像是德意志民族的语言,复杂而精确,语法和词汇不能出现丝毫的模糊一样,泾渭分明,从而成就了“德国制造”的传奇。

“德国制造”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并在全球化时代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德国“三位一体”的体系保障。

一是科技创新体系。“德国制造”的强大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领先的产品技术含量。德历届政府十分重视制造业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着力建立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知识传播和人力培训为一体的科研创新体系。它的最大特色是个人、企业和政府的统一:科研人员出成果、企业出资本、国家出政策并负责对企业和科技界进行沟通和协调;企业承担2/3的科研经费,剩下的1/3由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买单。为了使“制造科技”能够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可持续发展,德国政府确立了三大发展目标:“绿色制造”、“信息技术”和“高端制造”。德国人始终相信一句话:真正决定企业前途命运的是研究与开发,而不是别的不能把握的客观因素。因此,德国企业对研发投入毫不吝啬,研发经费约占国民生产总值3%,位居世界前列。据统计,欧盟企业研发投资排名中,前25位有11家德国公司,排名第一的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年度研发费高达58亿欧元。即便在欧债危机期间,尽管订单有所减少,但德国企业的研发投入不仅没有相应递减,反而逐步增加,使以先进制造业为强大支撑的德国经济受欧债危机的影响甚微,反而因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而更具生机和活力。

二是标准化和质量认证体系。德国长期以来实行严谨的工业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为德国制造业确立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是建立完善、统一的行业标准,最主要的制定机构为德国标准化学会(DIN),其制定的标准涉及建筑、采矿、冶金、化工、电工、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卫生、消防、运输和家政等几乎所有领域,每年发布上千个行业标准,其中约90%被欧洲及世界各国采用。二是建立公正、客观的质量认证和监督体系,最主要的认证和监督机构为南德技术监督公司、北德技术监督公司、莱茵技术监督公司,实行独立于政府和行业以外的自主经营,依照ISO和DIN等标准对企业产品和制造流程进行检测,并为合格者颁发认证证书。这样既有效协调了本土企业间的竞争,又确保了“德国制造”的质量,还整体提升了“德国制造”的竞争力。据统计,“德国标准”每年为德国制造业创造价值达180亿欧元。

三是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德国制造”的成功离不开富有活力和高水准的技术工人。在培养技术工人的过程中,德国注重推行双轨制职业教育,即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展开职业教育。学校负责传授理论知识,企业为学生安排到一线实习和培训。政府对数百个职业制定毕业考核标准,以确保教学和人才质量的评判水平。

德国约70%的青少年在中学毕业后会接受双轨制职业教育,每周有三至四天在企业中接受实践教育,一到两天在职业学校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为两年到三年半。职业学校教育费用由国家承担,企业实践培训费用由企业承担。这种模式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培训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效保证了制造业所需的高技能。同时,职业培训也是通往职业生涯的一条重要途径。

目前在德国可以参加的培训职业多达350多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技术工人的平均工资远高于英、法、美、日等国,与白领阶层相差无多。正是这些技术娴熟的工人把研发出来的蓝图变成精美的产品,投放市场,帮助德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始终保持强大竞争力。

今天的中国正如同19世纪晚期的德国,也是追赶型的崛起国,尽管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但距离制造业强国甚远。当前,中国制造业依靠低成本、高消耗、高排放推动增长的模式基本上已经走到了尽头,人力成本上涨、产能过剩、技术含量缺乏竞争力、品牌缺乏影响力等问题已经成为严重阻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难题。面对诸多挑战,吸取德国制造业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制造业摆脱困境、再铸辉煌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是坚持以制造业为中国经济的立国之本。金融危机前,随着全球产业转移的持续进行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产业空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工业占GDP比重逐年下降,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金融业、租赁及其它服务业占GDP比重逐年上升。而德国则始终专注于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同期德国工业占GDP比重上升了1个百分点,金融、房地产和租赁服务业占GDP比重基本保持不变。

正是对制造业的执着和专注,使得德国免受泡沫经济破灭后的痛苦。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应坚持制造业在国家实体经济中的核心和基础地位,坚决摒弃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引导各类产业均衡发展,努力营造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是坚持以“三位一体”贯穿“中国制造”的全过程。积极加强科技创新、

标准化和质量认证、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体系建设,改变“中国制造”长期以量取胜的局面,真正实现以质取胜。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鼓励自主品牌发展。在标准化和质量认证方面,以加强标准化工作为突破口,为我国工业产品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标准支撑,拉动内需、稳定出口;努力推进质量认证工作,促进形成与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质量责任意识,提高“中国制造”的国际质量形象。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对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政策引导提升“产学研”三个环节的合力,建立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的职业教育体系。

三是坚持以全面深化中德制造业合作打造制造业强国。制造业是中德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两国制造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互补性强。德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精湛的制造工艺、科学的经营管理、优良的产品质量、良好的职业操守以及较为开放的技术合作,为中德两国制造业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前两轮中德政府磋商中,双方已就在先进制造业、职业教育、标准化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达成重要共识。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祖国的制造业兴起才回充满希望。德国的历史足够我们去借鉴,他们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去学习揣摩。

更多相关推荐:
中国制造20xx心得体会

中国制造20xx心得体会20xx年7月14日工信部XX博士为我们详细解读了中国制造20xx规划现就XX博士的解读谈谈我对中国制造20xx的理解认识一总体认识近十年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规模大幅提升已成为世界制...

学习《中国制造20xx》思想汇报

学习中国制造20xx思想汇报学习中国制造20xx思想汇报尊敬的党组织国务院又印发了新的改革动向中国制造20xx成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行动纲领看到这一改革新动向我内心是无比激动的这无疑是中国经济增长和转...

中国制造20xx复习题

中国制造20xx1中国制造20xx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2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1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2产品档...

中国制造20xx解读之5

中国制造20xx解读之五准确把握实施中国制造20xx的总体要求发布时间20xx年05月19日来源工业与信息化部规划司中国制造20xx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新一代...

解读《中国制造20xx》

解读中国制造20xx20xx0521黄胜汇编本文内容汇编自网络上关于中国制造20xx信息帮助大家更好全面地理解中国制造20xx文章内容分为三部分1中国制造20xx的基本内容和重点2中国制造20xx的六大核心解读...

中国制造20xx解读之3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三: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制造业发展的内外环境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重要变化。《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xx解读之五

中国制造20xx解读之五准确把握实施中国制造20xx的总体要求发布时间20xx年05月19日来源规划司字体大中小中国制造20xx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新一代信息...

中国制造20xx解读之六

中国制造20xx解读之六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发布时间20xx年05月19日来源规划司字体大中小中国制造20xx统筹考虑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基础条件根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要求提出...

简读《中国制造20xx》

简读中国制造20xx中国制造20xx提出了九大任务十大重点领域和五项重大工程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1三个阶段20xx年中国制造业可进入世界第二方阵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xx年中国制造业将位居第...

电大之~中国法制史学后感

中国法制史学后感通过一个学期的系统学习对中国法制史有了一个新的全面认识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国法律制度的历史具体的说就是研究我国有史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啊法律制度的本质内容体系原则特...

法学本科中国法制史学后感

中国法制史学后感本人是20xx年秋季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本科专业学员按照专业规则本专业开设有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通过对全部内容的学习让我懂得中国法制史课程主要讲述的是中国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即是我国有史以来各个...

电大中国法制史学后感

中国法制史学后感法制史是法律及相关制度发展的历史相较于狭义的法律史仅着重于法律本身的演进一般法制史所包含的范围较广除法律本身之外及于其他与法律相关制度以及法律实行的情况和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学习法制史要科学地认识以...

中国制造2025学习心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