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后感

时间:2024.3.27

读马克思经典著作后感

当我们在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著作时,各人都有一套自己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方式,而且每人对于同样的话语也有不尽相同的理解。当下有很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已经不再适宜于中国时代的发展了,中国特有的国情已经不同于马克思的时代,应该由一种更为适宜中国发展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实践,并取而代之。然而,我深感到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如此之浮浅,其思想之深邃,博大精深,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乃需要一定的“修炼”。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绝非我们一直以来被灌输并称之为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主要的问题是让人们发自内心的思考着这一“人究竟怎么活”的问题。人怎么活,不仅仅是作为动物的人所要生存的问题,而更为多的是作为人所必须思考生活的意义的精神上的问题。当一个人没有精神的时候,他只是活着,而且是仅仅活着而已,也就是一具行尸走肉的躯壳而已。只有精神可以永存于世而不朽,

在我们阅读马克思的著作时,犹如亲耳聆听他老人家对于世人的谆谆教导,他就像在昨天刚刚与我们交谈过他的思想和心得。马克思不愧为20世纪最为伟大的思想家,居于其他思想家之首。我们不能漠视正是他的思想改变了整个世界,尤其在当今之中国,影响最为深刻且深远,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的土壤,已经影响并且还将继续影响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为了自己的幸福和自由及更为美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争取。没有谁敢于否定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毫无瓜葛。这也正是马克思所愿望的那样,自己的思想能够增进人类的福祗,造福全人类。但是我们又不能否定对于马克思著作的误读误解,带着功利主义的目的去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能强行分割开来。马克思讲的是真理,是不朽的,但我们在理解马克思的思想,阅读他的著作的时候不能断章取义,生吞活剥地去读,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其思想,并标榜自己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并且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来使用。这也是我国历来在应用或解释马克思的著作时候经常犯的一种理解者自认为正确的错误,也是对于马克思的盲目崇拜而使用的一种手段,一种被歪曲的思想,一种被误读误解的思想,一种被人为强行阉割的思想,我们有怎么能从中领悟其中的真正思想的精髓呢?并以这种思想作为我们的指导,带领我们航向不明的彼岸,想来都是非常之可怕。

马克思主义不是“万金油”,能医治一切社会的病态,也不是仅仅一个“主义”就能搞定一切的。马克思在他用自己的理论指导法国的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中也并未成功,但实践的经验是需要积累和摸索出来的,他很快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并为下一次革命宝贵的经验。 国际歌中有一句最为著名的话语“世上从来没有救世主”救世主就只能是自己。马克思也

是如此,但有了正确的理论的指导就可以少走弯路,有了一个可行的计划和未来的理想图景,一步步走下去,最终会到达光辉的顶点。


第二篇:马克思经典著作读后感


马克思经典著作读后感

我用了几天时间通读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与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该章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为批判的标靶,以系统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为主线,涉及与历史发展和思想斗争相关的种种庞杂内容。因其理论内容具有独立的价值,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并根据新的历史观对共产主义作了科学的论证。以下是我的读后感,因为理论水平有限,其不足之处恳请刘老师斧正。

本节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交往形式)、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市民社会)及社会革命、人民群众等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并运用这些范畴系统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的出发点。唯心史观把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的范畴、观念作为历史发展的出发点,唯物史观则把人类的物质生产作为历史发展出发点。如何确定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直接影响能否正确认识极其复杂的人类社会有机体,能否客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 第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历史的每一阶段发展和特殊的性质。生产方式规定了历史的每一阶段的生活条件,决定了其发展和特殊的性质。

第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恩格斯“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回答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五,一定的生产力和积极参与反抗旧社会活动的革命群众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因素。一定的生产力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前提。

以上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中关于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下面谈一下本人在通读之后,结合社会现实所作的思考。

生产活动是一个人存在的最根本、最具决定性的活动,生产活动的吞噬性应该为每一个立志献身精神生产的人所警惕。即便是精神生产活动,其生产方式也能左右生产者真正的生命样态:服务于商业文明、听从于文化学术体制的精神生产与大工业生产一般无二;码字的匠人与码砖的匠人殊途同归。

“交往”概念的使用蕴含了比“生产关系”概念更丰厚的内涵,它涵盖了生产关系仅仅侧重物质生产活动中的关系的内容,又体现出单个人、社会团体以及国家之间在物质生产和交换、市民社会的交际、文化精神领域的交流等层面的关系,启发了哈贝马斯的以“交往行为”为核心概念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中有尚未被充分认识和挖掘的理论意义。

国家代表的不是单个利益也不是全体利益,而是共同利益。单个利益通常被外在的力量轻易抹掉,许多不同的单个利益又构不成全体

利益,全体利益在无数多的个体差异面前已经近乎退缩为零,任何假全体利益之名言说的论调都有值得怀疑的初衷。只有共同利益可言,共同利益体现出人与人之间不得不如此、只好如此的被动性,是彼此牵制彼此掣肘因而相互退让相互妥协的表现形式,因而国家就是“强迫”的代名词,国家在这种既成的“强迫”中应该容许妥协的各方在适度的范围内的斗争。如果一个国家又强调“强迫”又不容许斗争,那无疑这样的国家是最蛮横的,是根本不值得相关各方继续信守在它周围维持这样一个彻头彻尾的虚幻共同体形式的,说穿了它的本质就是“一个阶级统治着其他一切阶级”,一小部分人压制其他大部分人的专制。马恩在此对共同利益和国家的强调提示哲学从对“主体性”的探讨转向对“主体间性”的研究,透过“主体间性”的特征才能更准确地分析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意识形态的特征和本质。

历史已经证明,马恩关于共产主义实现条件的论断是科学而有预见性的。之前局部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实践被“交往的扩大”所消灭,而今交往的力量正在把“异化”“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因而是不堪忍受的力量”,使它摆脱“依然处于地方的、笼罩着迷信气氛的‘状态’”。可以说,当前世界市场的迅猛发展正在实现着“把人类的大多数变成完全‘没有财产的’人”的壮举,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世界正在达成一种资源的流动进而是生产状态的均衡,最后的格局就是各国各民族中都分化出两个世界,两个极端对立的世界。在这一世界性格局中的任何人,所要考虑的只是自身跳入哪一个世界中去的问题,在“偶然性”的支配下落入哪一个利益群体中去的问题,

根本不存在整体的演进、集体的福利,蛋糕已经瓜分竟尽,群雄逐鹿的时代已经结束,剩下的只是“贫者愈贫,富者愈富”。

马恩已经明确地指出在未来的世界上,民族特殊性将趋于消灭,阶段关系将趋于简化,最后形成的格局就是全世界的无产者对抗整个旧世界、旧社会,“反抗旧的‘生活生产’本身、反抗旧社会所依据的‘总和活动’”,“针对活动迄今具有的性质,消灭劳动”。这样一幅宏伟的世界历史图卷预示了当今每个国家都必然践行的道路,这是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趋势同步进行的,生产力在私有制下按照经济社会的规律增长,“它尽可能地消灭意识形态、宗教、道德等等,而在它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地方,它就把它们变成赤裸裸的谎言”。可以预见,正是现今的生产活动所带有的“异化”性质,它遵照物质生产、机器和货币天生的扩张性,它具有的超出人们控制的吞噬力量,必将把整个世界带入一个全盘否定人性、全面取消“自主活动”的非人境地,“把所有自然形成的关系变成货币的关系”,到那时只有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才有勇气和力量起来打烂整个旧世界,消灭“劳动”强加在人身上的桎梏。

社会形态的复杂性,阶级斗争的持续性,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面前的顽固性,这些在历史进程中错综交叉运行的力量使得任何一个时段的关系成分都不是纯而又纯的,必然是混生在一起缓慢地向前推进的。然而推进的速度固然缓慢,但惟一的力量仍要靠不断的革命斗争来提供。封建的利益、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新生的经济体中就像暂时暗淡的火星一样,一有机会就会死灰复燃;上层建筑的斗争一起会持续

到从意识形态的底部将其繁衍的根基连根拨出为止,而这又必须依赖于上层建筑中外在的制度设计的保障才能实现。由此可见,社会演进只有从制度建设入手,进而支持意识形态变革,才能稳固上层建筑的形式和性质;有了上层建筑的保障,被赶入历史阴沟的余毒才不会沉渣泛起。

更多相关推荐:
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有感

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有感当我们在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著作时各人都有一套自己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方式而且每人对于同样的话语也有不尽相同的理解当下有很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已经不再适宜于中...

回归经典_感悟马克思主义的永恒魅力——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有感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概论的基础上学习经典著作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国革命和建设在这一旗帜的指引下取得了震古烁今的绩仍而不得不让人感叹世界变化的真是太快20世纪的最后十多年至21世纪的今天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德意志意识形态1共 产 党宣言4lt政治经济学批判gt序言6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8论我国革命10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amp恩格斯1845年11月1846年8月意识形态这里指一种荒谬绝伦的诡辩术是人们冥思苦想瞎...

读马克思经典著作有感

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读后感这些天读完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这本书在培养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提高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读后感AP1003707郭敏芳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这本书在培养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提高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课作业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

哥达纲领批判读后感恩格斯在为本文写的序中谈到第一次明确而坚定地表明了马克思对拉萨尔从他开始从事鼓动工作起就采取的方针的态度并且既表明了对拉萨尔的政治经济学原则的态度也表明了对它的策略的态度他认为马克思在对哥达纲...

【马基作业】0715060013 -门云-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有感

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有感07机械2班门云0715060013当我们在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著作时各人都有一套自己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方式而且每人对于同样的一句话语也会有不尽相同的理解时下有很多人认为马...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读后感

读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有感正文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知识在高中的时候历史和政治老师上课时曾经说过但是因为那时学习知识只是为了考试不考的内容就不学这使得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能进一步地深入而且我一直认为它只是一门离现实比较...

《大二上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后感姓名系别系班级级数计班学号20xx0401007最近读了部分哲学原著许多问题仍然不敢妄加评论对马克思的人生感触颇深读过马克思原著的人和没有读过马克思原著的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是迥然...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读后感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知识在高中的时候历史和政治老师上课时曾经说过但是因为那时学习知识只是为了考试不考的内容就不学这使得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能进一步地深入而且我一直认为它只是一门离现实比较遥远...

马克思主义书籍读后感

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观读后感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中共共青团成员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不在陌生通过近一步的学习和认识我深感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教...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宣读》读后感1

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读后感郑州市第81中学魏永梅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中摘编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今天读了其中一篇专题论述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深有感触就像恩格斯所说一样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读后感(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