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读书心得

时间:2024.3.31

《论语别裁》读书心得

——读学而第一之“学而有何乐”体会

记得我闺女还在4岁多的时候,在她妈妈的不断灌输下就已经将《论语》整篇背过了。但是小家伙显然是不满足机械式的记忆,总是拿出一些《论语》中的语句问这问那,一探究竟。当然了,最开始的就是问学而第一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回想起当时给她的解释,不外乎就是:做学问要时常的温习,难道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有遥远的朋友来家里做客,这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你的想法,你也不去和别人生气,这不就是一个君子的行为吗?

现在再看,真是大错特错了。

看了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里的“学而有何乐”,发觉原来学而时习之是这样的意思,他并不是说做学问要时常的温习,做文字工作和形式上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实习”,要去实践,要付诸于行动,这才是最难的事情。

确实是这样啊,把学过的知识拿出来天天看,天天背,其实是没有多大用处的,真正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和工作中,用到指导平时待人接物和一言一行,这才是最难得的事情。就好比大家都能说几句《弟子规》里面的话,就例如第一句话“首孝悌、次谨信”,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够真真正正做得到呢?看似朴素简单的道理,往往身体力行,从一而终则是难之又难。等女儿再大一点,我会推荐给她看一些权威的《论语》解读,例如南怀瑾老先生的书,可能会有很大帮助。毕竟,从孩子纯净的心灵中去慢慢渗入这些文化,也许能够在行为上取得一些好的影响。

至于谈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恐怕世上少有君子了。记得另一门课程的老师曾给我们讲过一个笑话,说他一个美国的同学回国来上海找他们,总是让老师请客,自己总是各种理由和事情不买单,于是老师很是不爽,乃至还想出一个招数来令不愿买单的人掏钱。笑话听完也很觉有意思,都是食人间烟火的凡人,老师尚且如此,况学生呼,毕竟我们离圣人的距离还是很遥远的。但是,有朋自远方隔三差五的来,亦或是来了就不走,试问还乐得起来否?呵呵,也是玩笑。


第二篇:论语别裁读书笔记


《论语别裁》读后感

——不让权威禁锢自己的思想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每每看到这话,就回想起幼时,在课堂上跟着老师一丝不苟认真地读孔圣人经典的情景。我是谨慎而听话的,大部分同学也如是,于是老师翻译,我们记录,课堂一片祥和。考试时解释“子曰”,大家也是千篇一律的答案。

读了南怀瑾老师的《论语别裁》开篇的“学而”前几页,才发现这三句耳熟能详,曾经不以为然的“子曰”,其实我从前压根就没有理解过其真正含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做学问,要随时随地有思想,随时随地有见习,随时随地有体验,随时随地能够反省,就是学问。开始做反省时并不容易,慢慢的有了一些进步,便会有会心的兴趣,就会“不亦说乎”而高兴了。做学问是件清苦的事,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人了解,但是孔子说只要有学问,自然有知己。因此他接着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寂寞凄凉的时候,有一个知己来了,那是非常高兴的事情。而这个“有朋自远方来”的“远”字,是形容知己之难得。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说做学问的人,乃至一辈子没有人了解,也“不愠”,不怨天尤人。

孔夫子还说过,“无友不如己者”。初闻此言是在中学,当时就诧异,只交比自己强的朋友,如果人人如此,那世间没有人能有朋友了!孔老先生岂不很势利?其实是我误会了。夫子的意思是,对朋友要“敬”,在自己眼中,他们都比自己做得好。亦如民国时期佛教大德印光法师所言,“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这是多么高的境界啊,孔子的智慧,有多少竟被我们轻率地误解了——甚至加以嘲讽。

《论语》,我国传统文学的经典,儒家思想的精粹,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无上的荣耀,虽然被董仲舒篡改到朱熹注解统一思想……到当今的大师、教授、专家……拿它说事,人们大都不知其真实面目了。明朝以后,朱家皇帝下令以四书考选功名,而且必须采用朱熹的注解。因此六七百年来,所有四书五经,孔孟思想,大概都被限制在“朱熹的孔子思想”中。换句话说,明代以后的人为了考功名,都在他的思想中打圈子。

从建国到现在,六十年过去了。近年来,“国学热”渐渐兴起,曾经抛下的经典,今朝又重拾起。人们开始重新解读祖先的遗产,圣哲的智慧,国学大家们逐渐走入了我们的视线。我尊重每一位内心纯良的学者大师,没有他们对历史的悉心研究,哪里来的社会进步?但是我们没有必要亦步亦趋追随高人的脚步。今天是这个声音,我们顶礼膜拜,明天有人出来反对,我们又趋之若鹜,唯其马首是瞻。从众心理,是社会心理的普遍现象之一。所谓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违背自己的意见,使自己的言语、行为保持与群体一致的现象。从众、迷信权威是给自己内心的禁锢。其实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众所周知,《论语》是孔子及弟子的言行记录。作为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大思想家的孔子生活在距离我们约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真实的孔子不

复存在,唯有思想流传百世。而对他思想的理解,我们也只能揣测和研究。孰是孰非全靠自己内心的判断。

现实中绝大部分人都是东倒西歪的芦苇,可即使是芦苇,我们也要做有思想的芦苇。 读了南怀瑾老师的研究心得,我顿时觉出了中国传统文学的滋味,体验了解读传统经典的别样乐趣,同时也豁然开朗:思想是自由的,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禁锢它,思维在碰撞中才能产生火。

更多相关推荐:
《论语别裁》读书笔记

论语别裁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论语别裁读书笔记论语别裁一书是由南怀瑾先生的讲课记录整理所得南先生作为一代国学大师他对论语的理解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虽有别于正宗儒者但论语年代久远且内涵丰富谁又能断言自己的...

论语别裁读书笔记3

论语别裁读后感读了南怀谨的论语别裁让我想到的是瑞典汉内斯阿尔文的名言如果人类要在21实际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论语是我们华夏民族5000年智慧的结晶对社会对人对社会和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论语别裁读书笔记2

论语别裁读后感论语别裁是南怀谨先生对论语的解释整本书都在教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包括为政还是做学问都是以做人为基础的我不是一个善于总结反思的人对于论与别裁可能理解的不深只能记下自己一些零星的感受对于论...

《论语》读书心得

品读《论语》感悟师德文化路小学杨艳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常言道半部《论语》打天下,两千多年来它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台湾学者南怀瑾在《论语别裁》里写道:“《论语》是昂贵的古董,它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影响,越看越美。…

论语别裁读书笔记

论语别裁读后感不让权威禁锢自己的思想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每每看到这话就回想起幼时在课堂上跟着老师一丝不苟认真地读孔圣人经典的情景我是谨慎而听话的大部分同学也如是于是老...

《论语》读书心得

论语读书心得我觉得在道德方面东方更重视实践而不是理论老子说圣人行不言之教道德更多的不是用来讲的也讲不出来所以论语中仁字凡一百零九见论语通译但却通篇没有定论孔子在教导弟子的时候总是言传身教因材之异而施教也只有这样...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编撰人后被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

《论语》读书心得

论语读书心得信息技术张叶强时光荏苒一个学期在匆忙中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尾声伴随着校园每日的朗朗书声笔下勾勒的草草随笔总结一个学期的点点滴滴时总会不经意的想起孔圣人的只言片语哪怕是几个字总会有如晨钟暮鼓般的振奋感不同...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笔记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笔记灰色的孔子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灰色提升着品位...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论语介绍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我不知古人所说的半本论语治天下是否用了夸张的手法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论语威力非同一般它对我们的影响是那么的深即使今天它的印象里还不小因为论语的条条框框早就渗进了我们祖先的骨髓之中还记得小学二年级时首次...

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李立军我不知古人所说的半本论语治天下是否用了夸张的手法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论语威力非同一般它对我们的影响是那么的深即使今天它的印象里还不小因为论语的条条框框早就渗进了我们祖先的骨髓之中还记得小学二年级...

论语别裁读书心得(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