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

时间:2024.4.1

《弟子规》读后感

姓名: 李生芳 性别:女

所在学校:城关镇中心学校三年级二班

上三年级了,在我们的校本课程中多了一门新课——国学课。国学课的主要 内容是学习国学经典《弟子规》 。我本来 对《弟子规》不感兴趣,可老师告诉我 们《弟子规》里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 我一听就来了兴趣。 《弟子规》 是家喻户晓的文化精品。 一开始时我是把这本书囫囵吞枣式地读了一遍, 直到有一次我读到了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几句话其实就是告诉我们 “父母的教导要恭敬地聆听; 父母的责备要心悦诚服地接受并努力改 过自新。 ”后来我又看了关于这几句话的故事后,我懂得了父母打我、 骂我其实都是为了我好。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的管教而仇恨父母,以为 父母对自己不好而尽孝,这是错误的。那些有好品质的人,都会理解 父母的良苦用心,尽心地尽孝,这才是好品质。这也让我想起了那次 爸爸训斥我的事。那天,因为我的学习成绩比以前差了,被父亲狠狠 地骂了一顿。当时我的眼泪在眼框里打转,我倔犟地不让它流下来, 伤心地躺倒床上去睡觉了。过了很久,父亲来到我的床前。他以为我 睡着了,抚摸着我的脸,说了好多道歉的话。听着父亲的心里话,我 实在憋不住了,一下子坐起来说: “爸爸,你不要说了,是我不对。 我以后会好好努力学习的。 ”爸爸连忙说: “今天爸爸也不对,说了不 该说的话,以后爸爸会注意自己的言行。 ”就这样,爸爸和我又好好 的谈了一会儿心。那天晚上我在快乐中进入了梦乡。 从那以

后,我真正体会到父母都是疼爱自己孩子的,他们希望自 己的孩子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可以成才,做对祖国有用的人。所以, 我要像《弟子规》中说的那样,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

读《弟子规》后有感

姓名: 马芳 性别:女

所在学校:城关镇中心学校四年级四班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第一篇”之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编纂而成,其作者是清朝秀才李毓秀,后经发展更名为《弟子规》,成为儒家学者必读的经典名著。 其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为总纲,告诉我们作人应当有的,对父母的孝顺,对兄弟的友爱!对大家的博爱,对美德的崇尚。 1.对父母的孝顺。 父母世界上最亲爱我们的的人,是他们给予我们生命,是他们将我们抚养成人,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我们一定要尊爱敬爱他们,当父母需要我们帮忙时我们不能拖沓,当父母批评我们时我们更要用心的听取,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身份,更是他们的关心。 2,对兄弟的友爱。 兄弟是世界上除了父母以外最关心我们的人,当父母百年以后,他们更是我们最亲的亲人,因而我们要关心他们,不要伤害他们。试问这样的血浓于水的亲情我们怎能弃之罔顾,与他们因为斤斤小事与他们怨愤深结? 3,对大家的博爱。 人们一般用天空、大地和海洋还比喻伟大而不分区别的爱,天空因为它的广阔不分所有的生物而称其博大,大地因为其不分物种的给养而称其上善,海洋因为它不拘小的河流才成就它的广阔。所以我们要对生活中各种食物抱着关荣的心对待。这是我们应当做的。 4,对美德的崇尚。 其实对于美德方面弟子规中分了很多,例如谨,信,义,慎独等等方

面。其也与孝悌仁爱紧紧联系。 例如,任何不道德的事情不能做,因为这样做了父母兄弟蒙羞。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在一个对敬爱父母的人身上的。 做人要有好的习惯,对于自己的生活有个明确的计划,不要浑浑噩噩的过生活。否则就连正确发展的道路都没有找到。 做人要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努力做到,所以不要妄语,因为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语言负责。所以这里的信已经超脱了现代对于信用的范畴。 现代的文章早已经没有了古代时候的谨慎很多话语都需要斟酌,所以读书要谨慎,毕竟当你决定看一本书时你是抱着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的。 最后,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经历和磨难,也有很多迷茫,但是要记住,善良才是正途,通过不当手段得到东西的人总是在阴森的角落得到应有的精神上的折磨。用够一颗光明磊落的心。

读《弟子规》后有感

姓名: 全小龙 性别:男

所在学校:城关镇中心学校六年级一班

近日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 熙年间的秀才。《弟子规》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 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独立成章却又密不可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 习上应该恪守的做人、处事等行为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 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行为敦厚、人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对于今天的我们有着同样深远的影响。通过诵读,可以使人在孝亲、友爱、诚信等优良品德 和礼仪规范的教育中得到熏陶,从古人的修身思想中得到启迪,净化和升华思想意境,从而 规范自身行为。 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 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入则孝”告诉我们在家 中要听从父母,爱亲人。亲人有病,要耐心细致地照顾他们,不与父母争吵。这让我们在家 中与父母之间更加和睦、温馨。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出则悌”告诉我们出行在外要和 在家中一样,为人为谦虚,见长辈要让道,这使我们在外出时有“风度”、“彬彬有礼”。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谨”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处处留 心,小事上也可以体现你的性格,不要不把小

事放在眼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 为之”,这使别人眼中的我们十分文雅,完全是一谦谦君子。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 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信”告诉我们要时时讲诚信,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要直言不讳, 不要喜怒无常。 “泛爱众”告诉我们,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勿喜新厌旧,要爱每一个人, 要心胸宽广。 “亲仁”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 不要勾心斗角, 这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 密无间。 “余力学文”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 它告诉我们听讲时要认真, 学习时要努力, 写作时心态要端正,要心无旁物。但这一章中说的“非圣书,屏勿视”我不能认同,如果光 看儒家的著作,难免使人知识面过于狭窄,失去读书的乐趣。 随手翻开这本书,起初我还觉得它是枯燥、呆板、晦涩难懂的教条,并没有想去逐字逐 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为人之道和大爱无疆所吸引,更为如何做人、 做一个有价值、有伦理的人、做一个干净、根本、纯粹的人的深奥哲理所折服。它诠释了同 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小家和大家的爱;它阐 明了做人之本、为人之道,成人之路,如何才能拥有一颗平常而包容的爱心、如何规范自己 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它诉说着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和谐主题和人性之爱的主线...... 我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称道这本书, 觉得自己的赞美难以表过这本书内容之精 致、意义之深远。这是一本从古到今都让人受益非浅的书,也是一本洗心净脑的书。吸引我 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言简意赅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

近乎完美的大爱、 浓情、和谐、平实……所以,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 做。 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 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 我们可学别人的, 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 就此 打住,仁智有别,请大家自己去体会思考、去身体力行吧!

《弟子规》读后感

姓名: 孙小雯 性别:女

所在学校:城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六班

暑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学习了《弟子规》 ,并践行了《弟 子规》 。在这个暑假期间,在践行《弟子规》中,我得到了一些收获, 也悟出了许多道理。例如: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 严于律己??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 “出必告,反必面” 。意思是说:我们出 去做什么事情时,要提前告知父母一声,在征求他们同意后再出去, 这样以免他们担心。我们外出回家中之后,要立即通知父母一声,以 免他们牵挂。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也做过一些像《弟子规》中的这句 话的事,但其中有一件事令我终生难忘。 一个炎热的中午,我把妈妈留的作业都写完了,于是走到了妈妈 房里打算去告诉妈妈一声,但我又看见妈妈正在熟睡着,又转过头去 和爸爸说一声, 可见爸爸忙的满头大汗, 眉头紧皱着, 一定是心烦了, 我很害怕, 所以我就自己偷偷溜走了。 到了外面, 我就什么都不怕了, 大声招呼小伙伴出来和我玩, 看见小伙伴们都是和父母事先说一声的, 我也想回去告诉他们一声,可转念一想,刚才我出去没有告诉父母, 现在都出去玩了,才告诉父母,父母岂不更生气?想到这,我立马跑 远了,和小伙伴在小区的门口玩了起来。玩着玩着,天气越来越热, 我们都没有心思玩了,只想着回家。不久,小伙伴都回家了,只有我 自己坐在石凳上。 “我不回去!我不回去! ”我对自己说。就这样,我 一直呆到了晚上。 “雯雯!雯雯! ”咦?

是谁叫我?我回头一看,是爸 爸妈妈!我马上藏了起来。 “雯雯在这里,这里!” “哎! ”我只好垂头 丧气地走了出来。 “雯雯,你可吓死我了。你出来玩怎么不告诉我一 声呢?你知道我们有多担心你吗?你以后出去玩一定要告诉我们一 声啊! ”妈妈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的说。 “妈妈,对不起,我不应该偷 偷跑出来玩的,并且没有经过你们的同意,我知道错了,我以后再也 不会这样做了。“所谓“出必告,反必面”你事先不告诉父母一声, ” 父母怎么会知道你出去玩了呢?父母多担心你呀?” 爸爸责备我。 我 “ 知道错了。“好了,回家吧。 ” ”我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弟子规是古代圣贤人所作的,他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要做一个 有德行的人,要尊敬师长,要团结兄弟,要帮助需要我们救济的人。 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弟子规,让我们将文化落地为文明!

《弟子规》读后感

姓名: 郭玉龙 性别:男

所在学校:城关镇中心学校四年级三班

说实话,在老师安排任务之前,我都一直不知道有《弟子规》这本书的存在。查到资料 后,第一眼看到的时候,我还以为这是和《三字经》《百家姓》一样的少儿读物而已,粗粗 、 浏览了一遍后才发现,怎么说呢,应该说是《论语》的“浓缩”版。细看下去,才真正品味 文章表述的和论语一样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原则和规范。 可能是响应我们中华名族的俗语“百善孝为先”吧, 《弟子规》的首篇正是“入则孝” 。 “孝”既是孝顺父母、亲人,给予我们生命的是父母,养育我们的是父母,培养我们的也是 父母,随着我们的长大,父母却在一天天老去,为人子弟,我们有什么道理不去孝顺我们的 父母亲人呢?文章中,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两句讲的是:父母要我们学 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 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这两句话,我觉得非常适合我们这样子 年纪的孩子。我们还没有真正长成能够独当一面,这时,我们更应该谦虚地多听取长辈的意 见和看法,而不要抱有青春期那样的逆反心理。但是,社会毕竟是进步发展的,比如“亲有 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几句,说的是:父母 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 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

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 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 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这种行为,的确,我们对待自己的父母,即使他们 犯了错误,又怎么能够铁面冷血、大声呵斥呢?但是,如果父母真的是老顽固,不听劝告, 那么,我们难道真的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迁就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这样做是在害他们啊! 这几句话的含义放在今天就有它的局限性,我们不能通吃,而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 才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继承和发扬。 第二篇是为“出则弟”。弟,意思是自己和兄弟姐妹和长辈的相处问题。关于这点,我 有很多话想说。 由于计划生育的广泛推行, 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是独生子女, 在这样的情况下, 很多人一出生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长辈们都是“顶在头上怕摔下,含在嘴 里怕化了”。在我们的同龄人当中,有很多人都是在“爸爸疼,妈妈爱,爷爷背,奶奶抱” 的环境中长大的。不是我批判这种情况,但是,这样子,确实很容易养成孩子骄纵的习惯, “孩子是一家最大的人”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就说我身边,我家邻居一对夫妇在外打工, 孩子由年老的爷爷奶奶带,早就是可以到处跑的年纪,却非要骑在他爷爷那佝偻着的背上, 一有不依就是又打又骂又哭闹,我看着老人那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身影都心里难受。所以我 觉得,和孝顺一样,尊敬长辈同样是为人处事的第一原则。“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 恭立”、“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等 等等等,都是在说同一个道理。还有弟兄姐妹之间,

近年来,经常在报纸新闻上看到,父母 去世后,子女们为了点遗产争的不可开交,拳脚相向、对簿公堂,父母尸骨未寒,你们血管 里流的都是同样的血啊!所谓“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说的就是弟兄姐妹和睦, 父母才能高兴啊。 接下来是“谨”。谨讲的的就是,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抱有一颗谨慎的心,或 者说,言行举止都有它自己的规矩。起床洗漱,上完厕所洗手,衣冠端正等等都是最基本的 准则。我们都不是小孩子了,言行举止,起码要有个大学生的样子吧,大家从天南地北聚到 了一起是缘分,总不能因为一些抬手之间的事情折了印象分吧,呵呵。说道谨这一部分,我 又不得不提到“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无问”这句,意思是:容易发生打斗的场所, 我们不要靠近逗留;对于邪恶怪僻的事情,不必好奇的去追问。真的是这样的吗?难道面对 不正义的事情,我们也要袖手旁观吗?现在的社会风气不是更应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吗?孔子说: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才是道德的败坏者啊。 信,讲的当然是信用啦。说句不好听的,我感觉我们现在的社会诚信,已经跌倒一个低 谷了。如果那些企业讲诚信,怎么会有“三鹿奶粉”的出现?怎么会有那么多受害的儿童? 如果开发商讲诚信,又怎么会有那么多豆腐渣工程?那么多“楼倒倒”、“楼歪歪”?如果 我们的社会群体讲诚信,诸如彭宇案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诚信关系的, 可是我们的社会道德啊。诚信和道德,就像毛皮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余下的“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我在这里就不来一一叙述了。至乐莫如读书, 至要莫如教子。《弟子规》这本

书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 身为中华儿女,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也应该要去继承这些传统美德,这样我们的灵魂才会更 加完整。当然,我们要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这样才是对传统美德的最好诠 释和发扬。

《弟子规》出则悌读后感

姓名:许国萍 性别:女

所在学校:城关镇中心学校六年级二班

《弟子规》的“出则悌”部分,主要说的是家中兄弟姐妹相处要融洽,对父 母的孝心自然就包含其中了。而且这样会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能够更好的与他 人相处。 在这一部分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言语忍,忿自泯” ,意思是:说话时 做到互相忍让,忿恨自然就消失了。兄弟姐妹之间是这样,与其他同龄人交往时 不也应该这样吗?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以前曾发生的一件不愉快的事。 小学三年级时,有一位同学和我关系很好,我们两人互帮互助。但是有一天, 数学老师叫我们判答题纸, 而我们平均分配后剩下了一张, 我们都想拿走那张纸, 都想多帮着老师做点事。 “这张归我了! ”他说着就要伸出手去拿。 “凭什么呀?” 我心里想着。 我有些生气地说: “这张是我的! ” “还是给我吧! ” “这张应该给我! ” “凭什么给你呀?” 那你又凭什么拿?” “ 我寸步不让地反驳。 说我的就是我的! “ ” “你一定在开玩笑吧!给我。“我拿我乐意!“乐不乐意我不管,给我! ” ” ”…… 我们就这样吵了起来, 我和他互不相让, 彼此说对方的坏话, 互相拿别人的东西, 最后都挨了罚。之后我们互相不予理睬,一个月后,我们都受不住了,互相道了 歉,结果重归于好,之前的所有纠葛都消失了。现在想一想,当时我真的是不明 事理,缺少智慧。 读了《弟子规》的“出则悌”部分,我懂得了不仅要与兄弟姐妹相处融洽,使 父母放心,对待朋友和同学也要这样。要想做

到与兄弟姐妹相处融洽,就要做到 长幼有序;要想做到与朋友相处融洽,就要做到互相尊重;要想做到与同学相处 融洽,就要做到互相忍让。所以说做到悌道,就必须做到忍让和友爱。

《弟子规》读后感

姓名:鲁兴萍 性别:女

所在学校:城关镇中心学校六年级五班

“弟子”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孩子,一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上 小学的妹妹学校要求背诵, 作为小孩子的启蒙教育, 传授居家、 出外、 待人、 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武术课老师让我们大学生细读《弟子规》 , 必然是有良苦用心。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开篇便指出了重点: 。 “孝” 、 “信” 二字。 首先我想谈谈对“孝”的理解。古时评论一个人品德如何,首当其冲要考 察的便是其为人和孝道, 甚至我们在看古人传记时总会首先看到对其重孝道的评 价, 这与当代是大不相同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孝呢?且不说父母含辛茹苦 养育我们多年,就单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一点,我们也要孝顺父母、懂得 感恩。而反观现在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有太多太多人在这点上有欠缺,嫌父 母管太多、对父母长辈态度不好、不够尊敬等等。 “百善孝为先” ,如果一个人对 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孝顺、 不会感恩,更遑论对待其他人呢?只有对父母孝 顺,才会有感恩之心,内心才会丰富充盈,才会对社会有好的作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拿我自己来说吧,初中就远离父母 外出求学, 与父母总是聚少离多,每次放假见面可以明显地看到父母的变化和衰 老,心疼不已。而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加努力发奋学习,以让父母得到安慰。 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就是“父母” ,只有他们是最无私最不求回报地给予我们爱 和关

怀,包容我们。面对父母日渐衰老的容颜,我们必须要懂得知足和回报,学 会感恩,感激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一点一滴,努力提升自己,不让父母失望,报答 父母的养育教导之恩。 对于“信” ,也是家长老师从小给我们灌输的思想:做人“无信则不立” 。 信,即诚信、诚实。先不论怎样对待别人,一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 良心负责。 “凡出言,信为先”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 对别人负责,关心关怀他人不自私;并能做到“慎独” “自律” ,时刻严格要求自 己。 《弟子规》全篇字数不多,通俗易懂,但每句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将 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告诫我们为人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指 导我们在德学才艺方面要见贤思齐,不断反省提升自己。 对于老师第一节课指出“道”的内涵,从太极中悟出“止、定、静、安、虑、 得”的六字箴言,我将在今后学习生活中进一步理解其精髓,修身养性,让自己 成为一个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吾日三省乎吾身” 反思自己, , 认真想想如何对待自己、 对待老师家长、 对待别人、对待社会,找出不足并改正,在实际行动中落实,对得起大学生这个 身份,努力提升自己升华自己,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弟子规》读后感

姓名:沈海山 性别:男

所在学校:城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七班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陕西绛州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 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陕西绛州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 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 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 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弟子规》,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已经有一套社会认可的道德范本,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看《弟子规》,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已经有一套社会认可的道德范本,遵循着约束这,在短短的光阴中,总有被主流细想认可的圣贤书指引这, 循着约束这,在短短的光阴中,总有被主流细想认可的圣贤书指引这,不管对个人发展是 好是坏,但至少不会迷茫无助。一个人有一生都为之坚持的信阳,就算他资质驽钝, 好是坏,但至少不会迷茫无助。一个人有一生都为之坚持的信阳,就算他资质驽钝,依然 会有所成就的。 会有所成就的。 入则孝 母亲的履行的责任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 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 母亲的履行的责任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父母尊敬父母,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 净心田。不管怎样我

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父母尊敬父母,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毕 竟是他们创造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竟是他们创造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出则弟 兄弟朋友要呼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我们操心, 兄弟朋友要呼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我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 的一份担忧。这样他们从心里为我们感到高兴。 的一份担忧。这样他们从心里为我们感到高兴。 谨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最起码的规则一定要遵守,身为学生我们要做到人正,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最起码的规则一定要遵守,身为学生我们要做到人正,影 自然也不会歪,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自然也不会歪,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 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 代表仁慈,亲仁,仁爱,仁心??对亲人对朋友对同事都要仁。不仅要仁还要“ ??对亲人对朋友对同事都要仁 代表仁慈,亲仁,仁爱,仁心??对亲人对朋友对同事都要仁。不仅要仁还要“信”, 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市静安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 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市静安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 人的资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 人的资本要求和处世的

基本原则,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 》,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无论世家子 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 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示儒家文化 的教养。 是我们这一代,普遍缺乏这种教养,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 的教养。可是我们这一代,普遍缺乏这种教养,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 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文关怀, 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 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 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前程的敬仰之心, 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前程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 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九零后的孩子,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 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九零后的孩子,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 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 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发现,陋习多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部。欣喜, 》,发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发现,陋习多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部。欣喜, 书

再次开启我的启蒙教育,内审自我价值观,批判的接收古人为人处事的道理。 此书再次开启我的启蒙教育,内审自我价值观,批判的接收古人为人处事的道理。

《弟子规》读后感

姓名:张玉清 性别:男

所在学校:城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八班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 古语有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的精华,仁义礼智信也。中华文 化博大精深,从老庄、孔孟到程朱理学,中国人的思想教育中,总是一脉相承的就是至孝、 至仁、至义、至信,至学。我曾读《曾国藩家书》 ,亦颇有所感。近日又读《弟子规》 ,不免 亦有所感,所悟,似山川之流水,落英之缤纷,叹为人子之理、处世之道、修身养德之法、 自我提高之路。 正所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圣人 训话总是言简意赅,却又意味深长。俗话说,百事孝为先。孝道自古就被国人提到一个很高 的层次,孝敬父母长辈乃天经地义之事,乃做人之根本。在当下的社会中,融合了中西方的 文明与思想,在包容与开放的环境中,孝道的重要意义依旧不变,它始终是我们立身于天地 之间的根本。 思想是从幼年开始形成和培养, 弟子规不愧为一篇启蒙教育、 育德之文。 “??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弟子规‘入 则孝’一章,从细微之处着笔,深刻的写出孝道的真正含义,在于每日的扼守,在于平时的 言行举止,在于内心的真正发现。所以反观现今之社会,孝顺的意义不在于给父母长辈多少 钱,不在于为家庭做多大贡献,重要的在于平日里对父母兄长的看望和关心,在于一言一行 的体贴与呵护。出则弟,说的是家中

兄弟相处之道,以及懂得和长辈在一起要遵守的规矩。 虽然这是古人几千年来沿袭的礼仪和规范,在当今,这些规范却并不过时,它依然教会我们 懂得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学会自然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 中国古代文人修身养性, 在个人修养方面一直都将勤、 谨放在一起。 勤能持家, 能成业, 能养身,谨则修身,养德增福。“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时倾矣。满腔骄傲 之气,开口便道人长短,笑人鄙陋,均非好气象。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 以不晏起为第一义”。曾国藩家书中的这段话其实就在告诉我们做人处事谨慎的重要。在我 们的每日生活中,个人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修养,需要时刻注意,谨慎的行为作风,虽不是成 功的保证,但是却可以时常使我们避免犯错误。谨是一种品德,不是搅扰造作的;谨是一种 习惯,不是随意安排的。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 借不难” ,像这些平常言语行为,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平常的为人处世之道。它让我们即知即 行,掌握自己,使处事更有效率,待人更为和谐,为自己创造一个身心调和、有利于发展的 环境。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诚信一直都被人们看作个人人格 道德情操的根本。古语有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在当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信用是人与 人交往的最基本条件,人无信不立。《弟子规》中<信>一章中包含意义广泛,既有对人的诚 信教导,所谓:言不信者,行不果;又包含做人要谦虚,要行向高处,择善从之;亦要知错 能改,扬善隐恶,正是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当下社会不缺智者,为需

德者,如果 更多的人都能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那么我们肯定有理由相信,社会将 更加美好。 有人爱己,有人爱她,亦有人爱众生,此乃大爱无疆。“君子有容,其德乃大,不责人小 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皆可养德,亦可以远害。”爱众人必是海纳百川、心胸宽 广,不随意责备他人,容纳别人的过错。君子之为道也,爱众即是爱己。关怀大众,是厚德 的体现,是人格的最高升华。一个人只有学会为他人着想,不自私自立,不嫌贫爱富,亦如 古人所说: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才能真正成为文中“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这样的人。 有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则必当学而习之。读书是知识的丰富、是人格的培养。 “大 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如若立志,必当学习,持之以恒,则博古通今,修身养性。

《弟子规》读后感

姓名:王延辉 性别:男

所在学校:城关镇中心学校四年级一班

《三字经》、《弟子规》可真是两篇宝贵的好文章啊!今日我读了一遍,才知其中蕴含着天 地间的哲理是我们这些“90 后的青年男女”所不懂的。今天,我就把我看过的《三字经》、 《弟子规》的感受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父母、老师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不错,我们在童年所养成许多习惯都与父 母的平日里的习惯息息相关。 比方说有的父母喜欢随地吐痰, 被他们熏陶出来的孩子也是喜 欢随地吐痰的,又比方说有的父母喜欢读书,被他们培养出来的孩子也喜欢读书。可见,父 母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好的影响将让你走上正道,坏的影响将让你走上邪门歪道。每个 家长都希望子女成才,仔细想想平日里你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父母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是启蒙老师,而老师则是父母之后的又一重要人物,他们教 我们读书,教我们算术,教我们孝敬父母,教我们明理。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时无 刻地鞭策你,督促你,让你拥有一颗明智的心和聪慧的大脑,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会让你拥 有纯洁、高尚的灵魂。老师是我们心中最美的太阳。 孝亲、敬长 既然他们赋予了我们本来所没有的才能,磨练了我们的意志,我们为什么不孝敬、尊敬 他们呢?孝敬父母,不能总让父母操心、生气,因为气大伤身啊!谁不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 平平安安、长命百岁呢?孝敬父母,要听父母的话,父母吩咐的,如果合情、合理、合法, 那我们就应

该积极努力、 不遗余力的去做, 因为父母不仅赋予了我们生命, 还对我们有恩惠, 这样的恩惠不应该忘记,而应刻骨铭心,牢记一生!孝敬父母,我们更应关心、体贴父母, 父母劳累了,我们应该主动端茶送水,父母生病了,我们要把药亲自端给他们。古时候有个 黄香为父温席、扇凉,难道现在的我们为父母做一点点小事都不愿么? 在学校应该好好学习,这不仅是一种尊敬师长的表现,更是一种孝敬父母的表现,好好 学习不仅回报父母,还回报了社会、国家。老师赋予了我们许多,我们更应好好对待他们。 有的学生总是和老师对着干,唱反调,上课起哄,无故旷课。你们怎么不用大脑想想,你们 这样做对得起老师么?老师一心只想叫同学们学好,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更应尊 敬老师啊!首先见到老师要问好,这是最起码的、一个高中生必备的礼貌和涵养。我们更要 为老师着想,将心比心。别看老师平时对我们严厉,但要明白严也是爱,娇惯反而是害!对 于以上的父母、 老师, 我们都应当把他们看做圣人, 用圣人的眼光和方式去对待自己的父母、 老师啊! 学习、刻苦 《三字经》中曾说过:“少不学,老何为?”的确,现在不为将来的幸福奠基,那我们 的将来应该怎么办?未来的日子怎么过?这些问题我们想过不止千次百次了, 尤其是我, 常 常一个人呆坐在夜里, 仰望茫茫的星空, 心里成百上千次地问我自己: “未来的日子怎么过? 将来的幸福我该怎么创造?”想破了大天,去终于言归正传,归到一句话:“好好学习,天 天向上!”是啊,成功正是由每一天的“向上”积累起来的,只有每一天的“向上”,我们 才会攀上成功的高峰,而

“向上”的原动力正是刻苦。不刻苦学习,敷衍了事,又怎么会成 功呢? 文化、差异 我们是“90 的青年男女。”雷锋精神在许多青年心目中已被淡化,焦裕禄的形象或许 大多数青年已经从记忆上抹去,取而代之的却是“月光族”和“韩流”。路边常常有人行乞, 可现在的青年又有谁去关心一下他们呢?青年们已经忘记了本国的一些节日和文化, 反而去 追逐那些“非主流文化”啊!不禁教我寒心在非主流的世界里所有的人都是十分怪异,讲话 怪异,造型怪异,着装更怪异,一切都怪异到了极点,真不知道现在的青年男女到底在想什 么啊!看看我,多么单纯、朴素、老实,真的可以为《弟子规》做形象代言了! 道德、修养 一人随便往地上吐了一口痰,一口痰事小,传染疾病事大,更影响市容!难道真的就以 为吐一口痰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么?错了!很多人不只是往地上吐一口痰,而且用脏话骂人, 随地小便,这样的事屡见不鲜,屡禁不止,难道我们的世界就应被那些没道德,没修养的人 糟蹋?唉!或许只是由于地点不同罢了!他们并没有把外界当做自己的家,他们再没有修养 也不可能在自己家里吐痰、大声骂人和便溺的!他们并没有想过该怎么融入这个社会,一个 人的修养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 仁义、礼智 仁义、礼智是儒家所宣扬的传统,唉!只可惜现在社会中的仁义、礼智已经在青年男女 中淡化了, 自私愚昧却淡淡表现在了青年男女的身上, 捡到别人财物会主动归还失主的毕竟 是少数,这少数人还有些良知,而那些没有良知的,早将财物挥霍一空。同学中有人受欺负 了, 同学们顶多会关心安慰一下, 又有谁去想过为那个受欺负的学生讨回

公道呢?我总会赶 紧向老师报告或者去找那个欺负学生的学生, 去找他理论, 要相信人间有正义, 公平尚存啊! 要有爱心,要仁爱啊,同学们! 诚实、守信 做人要诚实,有信誉,别人才会信得起你,我们有许多人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古人就 遵循着诚信这一优良传统, 到了我们这代反而让这宝贵的文化遗产淡化了! 平日里我们总是 不能按时参加约会, 这让举办约会的人很尴尬, 所以我们必须按时, 古人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我们不能否认,做人守信到永远是一个人必备的品德啊!谁也不能将这一品德淡化,要知道 一个人无信誉,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 “90 后的青年男女”希望你们看了本人这篇读后感可以反省一下,改变一下自己。

孝敬父母,立即行动

——我读《弟子规》的体会

姓名:孙桂萍 性别:女

所在学校:城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二班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 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 都应该报答。 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 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 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 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 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 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 敬父母,回报父母。其实,今天,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回报 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我 们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完 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一声轻声的问候,一句祝 福的话语,甚至一个关切的眼神等等,或许就能成为父母心头 永远温馨的回忆。 当我们还很小的时候,是我们的父母花了很多时间,教我 们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当我们还不会穿衣服的时候, 是父母教我们系鞋带,扣口子,穿衣服;当我们还不会照顾自 己时,是父母帮我们梳头发,擦鼻涕,这些虽然是很小的事, 但这些点点滴滴,我们有怀念过么?当我们的父母老的想问题 想不起来的时候,我们能给父母一点时间考虑么?当我们的父 母

说话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 ,我们能让父母歇会再说么?这些 也许我们都忘了,极可能忘得一干二尽,对么?现在我们的父 母也老了,也常常忘记了扣口子,系鞋带,甚至吃饭时还会弄 脏衣服,就连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这时我们应该做什么 呢?其实很简单,我们要有耐心,多点温柔,别催他们,让他 们慢慢地来,我想这时父母的心里一定有股暖流在涌动! 当我们的孩子在练习了好多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当 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牵扶下,在我们的心痛中摔到又爬起来时, 终于学会了走路时;当我们每天要绞尽脑汁,去回答孩子不知 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那么多的“为什么?”时;当我们要重复又 重复讲着老掉牙的故事给孩子听的时候。如今,我们的父母老 了,腿脚也不利索了,走路可能都站不稳,甚至走不动时,我 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父母不也是这样耐 心地对我们的么?我们有去回忆过这些儿时的细节么?不管我 们有还是没有,我们现在就应多陪我们的父母闲话家常,我们 能经常紧紧的握着他们的手,就象他们当年陪着我们一样陪着 他们,带着他们一步一步地走过晚年! 现在,多数年轻人都没日没夜地忙着自己的工作。虽然有 孝心,却很少有时间陪伴父母。总想等把钱挣得再多一点,房 子再大一点,职位再高一点,再来老人身边尽孝,再让老人享 享清福。可是,等条件好些时,常常已经晚了。 经常看见有长长的送葬队伍从单位门前经过,有军乐队、 锣鼓队伴奏,有无数的鲜花和供品,场面令人感到隆重非凡, 亲人们是哭哭啼啼,可听起来多的是后悔之语,什么愿望未帮 逝者实现,什么后悔平时没好好

侍侯老人等等,每当这时候, 我心里老是揣测,是不是非要等到当失去时才去后悔,才想起 没有珍惜?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还有这样几句歌谣: “儿 子一日长一日,爹妈一年老一年。劝人及时把孝尽,兄弟虽多 不可攀。若待父母去世后,想着尽孝难上难。纵有猪羊灵前祭, 爹妈何曾到嘴边。不如活着吃一口,粗茶淡饭也香甜。 ”说的实 在是太有道理了,与其死后哭断肝肠,后悔曾经的许诺未曾兑 现,不如生前善待老人,从些许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 在就做起,老人不求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他们最大的心愿就 是儿女们能平平安安。 我们在父母的笑声中哭着来到这个世界,我们能在父母的 笑容中看着父母合上双眼,毫无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么?为了 避免我们在许多年后的某个夜深人静之时,我们不会因想念我 们的父母而后悔,而遗憾。我们现在就多抽点时间陪陪父母吧, 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心愿,为他们做点事,对他们好一点! 孝敬父母,让我们现在行动就起来吧!

更多相关推荐: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弟子规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牧医工程学院10级动物医学3班学生:祁明普《弟子规》读后感我曾读过这样一句话: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播下人格…

弟子规读后感20xx字

弟子规读后感20xx字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我是带着疑问...

弟子规读后感三篇

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几年前的一个傍晚母亲递给我一本弟子规叫我没事的时候看看起初并不知道母亲的意图只觉得是妈妈见我闲暇里整天上网玩游戏让我多看看书远离电脑游戏而已但随手翻看了书的前言部分我就明白了母亲的意图她老人家不会是...

弟子规读后感(教师)

读弟子规有感郭宅中心小学李盈弟子规是中国传统蒙学读本被称为大众国学伦理经典但由于工作的忙碌竟把经典搁置一旁如今再翻阅来又是一番隽永的体会弟子规没有华丽的辞藻甚至没几句是作者别出心裁的创造几乎每句都有经典出处但非...

弟子规读后感鉴赏论文

我的弟子规躬行录教育青少年的良书弟子规规范员工行为的良书弟子规熏陶人性情的良书弟子规可以说弟子规是我读过的最具教育人作用的一本好书它分别从孝德谨信爱仁学等各方面指引我们应该如何去躬行每日一遍定当收获无穷夸张点说...

弟子规读后感合集

弟子规读后感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名字叫做弟子规的书熟读的过程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原来自己觉得只要听父母老师的话就行但读完这本书后才发现做人要有这么多的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

一年级弟子规读后感

读书心得在学前班的学习中我初次接触了弟子规这本书老师告诉我们这本书原名训蒙文原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全文不过360句计1080字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

弟子规观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思想洗礼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此文脱胎于孔子的论语学而篇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独立成章却又密不可分具体列述弟子在...

弟子规读后感(企业版)

弟子规总序开篇教育我们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

弟子规读后感(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