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阅读感受

时间:2024.4.21

《聊斋志异》阅读感受

青华中学高二语文组 王旭

寒假重温文言经典《聊斋志异》,现谈些个人感受。文学大师博尔赫斯曾经在阿根廷的《聊斋》译本的序中这样写道:这是梦幻的王国,更确切地说,这是梦寐的画廊和迷宫,死者复活,拜访我们的陌生人顷刻间变成一只老虎,颇为可爱的姑娘竟是一张青面魔鬼的画皮,一架梯子在天空消失,另一架在井中沉没。一个国家的特征在其想像中表现的最为充分。这本书页数不多,却使人依稀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同时也看到一种与荒诞的虚构的异乎寻常地接近。

博尔赫斯其实是教给我们另外一种阅读《聊斋》的读法,这个写出《交叉小径的花园》的图书馆馆长,在他的世界里,时间和空间是可以互相重叠的,所有的可能都可以并存在同一个世界之中。比如,只有在博尔赫斯的笔下,才可能出现这样的画面,你在花园的小径上行走,看到另外的一条小路上跑过来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孩子。而事实上,这个抱着玩具的孩子却正是你的祖父。因为在他的世界里,时间是一座巨大的迷宫,是一个永远无法破译的谜,是一个循环无尽、周而复始、错综复杂、彼此连接的网。你在一个花园的小径上遇到了你的祖父,是因为你的现在与他的过去交叉了。

郭沫若先生说:“写人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也许真的说出了蒲松龄创作此书的本意。因为蒲松龄也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聊斋自志》)这的确不是一本快乐的书。虽然,这里有那么多打破了时间与空间之隔的爱情,但在蒲松龄的笔下,那只不过是另外的一种现实,是一个穷酸书生的白日梦而已。

蒲松龄说:“人生在半不得志,放言未必皆游戏。”他对他的文字,实在是寄托了太多的孤愤,而不是单单地视为笔墨游戏。蒲松龄说:“人生在半不得志,放言未必皆游戏。”他对他的文字,实在是寄托了太多的孤愤,而不是单单地视为笔墨游戏。当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从《聊斋》中读出的社会的黑暗、制度的腐败、官吏的横暴、百姓的悲惨的时候。当我们不只是把它看成现实世界的倒影,是一个不得志的文人面对现实的寂寞的伤感和无奈愤慨;而是把它当作想像世界的幻影,当成一个童心未泯的成年人对未知的猜想的时候,再次面对《聊斋》,我们也许能够获得另外的一种阅读的快感。

冷雨敲窗,夜深人静之时,落魄的书生守着一盏如豆的青灯,白天所遭遇的一切的无奈的现实,都在夜色之中淡去或者变得更加的清晰。是的,夜色中藏着多少神秘的故事,恐怖的亦或是温暖的。总之,无论是浓得化不开的夜色或是被月光和星光稀释的夜色,对人的想像力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那些另外一个世界的精灵,也会在这样的夜晚,如苏轼的朝云,踏着湖水的轻波和轻柔的月色,伴着叮咚的环佩之声,飘然走进书生的梦境里。当然也会有一些鬼魂,从某一个神秘的地方走出来,在一个普通的黄昏或是夜晚,走进现实中的一处院落。

有的时候,我们身边的一些太平常不过的事物,却也蕴藏着最大的神秘。鲜花的花蕊之中可能坐着一位美艳动人的女子,吃饭的碗筷却在某一刻翩翩飞到白纸剪成的月亮里,唱起了动人的歌谣;昨夜与我们觥筹交错,一醉方休的风流少年却在第二天凌晨变成了一只白狐;人流中与我们擦肩而过的那个貌不惊人的人却原来是鬼魂所变,而那衣衫褴褛,面目焦黄的乞丐却才是真正的高人。这一切的一切,真的就像我们曾经做过的一些神秘的梦。但正是这些,让我们获得了一种极大的快乐。

我一直认为,小孩子读《聊斋》更能读出想象的乐趣,如博尔赫斯一般。读聊斋对他们在其个程度上和读安徒生的童话有着同样的快感,因为这是他们对一个未知世界的发现,而这个世界比着平淡的现实有着更吸引人的魅力。博尔赫斯说过,人类文学的终极和最高标准,

实际上是童话。童话是一种生活品质。一切飞的、梦的、美的、爱着的、关乎幸福和幻想的语言和故事,都是童话。童话是世界最初的语言,世界最初的语言是什么呢?是爱。所以一切纯洁的、干净的、美丽的、未知的、幻梦的,都和童话有关。在他的眼中,《聊斋》也是一部干净的童话,它教给我们向往,也教给我们恐惧。时间的流光,科考的失意,生活的穷困并没有磨折蒲松龄的想象力,反而使他为我们捧出了最醇美的想象的美酒,引领我们走向一个充满了诗意的神秘天地。

所以,面对《聊斋》,我们就是《桃花源记》中的那个渔人,在落英缤纷的桃花的尽头发现了一个能向另外一个天地的入口。那么,就不要返回现实了吧。即使那只是一个缤纷的梦想,做梦的人也是幸福的。在我看来,那个渔人的悲哀不是离开桃花源,如果真是如张晓风所说,他选择离开是因为:“武陵不是天国,但是在武陵,我会想起天国。这里的幸福取消了我思考的权利。”那么,这种离开也如亚当和夏娃的失去乐园,似乎是失去了幸福,其实正是幸福的起点。他的悲哀在于,他离开桃花源之后,“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他终究还是一个现实而猥琐的人,以为现实中的标记可以通向梦的入口。其实,误入桃花源本来就是生命中的一次偶然,如果爱上了这里的温暖世情,那就永远地居留在这里吧,为什么要偏偏选择离开那个洞口呢?再次返回之后的失去,也许会让他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华丽而迷离的梦境。而面对《聊斋》,也大可不必非要掀开识文字的表层,揭开故事的面纱,非要看到那个时代的冰冷和冷漠。那些温暖的故事,如《青凤》《婴宁》《小谢》《连城》,我们只当是在读《海的女儿》《白雪公主》这些童话。也许我们的确是误读了蒲松龄,但是,西方的一位著名的艺人所说:“您的误读使我更成功,更完美,更有名。”这样的误读,正使《聊斋》有了永恒的穿越时空的魅力。

20xx年2月


第二篇:读书笔记——《聊斋志异》


读书笔记聊斋志异

更多相关推荐:
《聊斋志异》读后感

聊斋志异读后感我是先看了聊斋这部电视剧再看小说的看电视的时候总是被里面的场景吓到睡不着就一直觉得聊斋志异是一本恐怖小说而不敢看前一阵闲来无事又因为上课而对明清时期的小说产生的了情趣就翻看了下觉得书本比电视表现出...

聊斋志异读后感网上各种结合版

奇异读聊斋志异有感我一直以为聊斋志异这本书只是一本纯粹的恐怖小说这本经典耐读的小说如果单单停留在这么低级的层面的话它还会从清代一直流传至今吗这些神狐鬼寐的故事有的揭露封建官府的黑暗有的批判科举制度的弊病有的表现...

聊斋志异读后感

聊斋志异读后感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

聊斋志异读后感

后感清末有一鬼狐居士其聊斋志异流传于后世谓之蒲松龄松龄怪异喜以鬼狐为记故得名鬼狐精怪在人看来是不及人的那么松龄为什么要用它们做为素材呢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然而只要是别的东西便一目了然待他们将这些东西嘲笑一番却恍然大...

聊斋志异读后感

致命的蟋蟀读聊斋志异之促织有感马场镇波那小学陶玉向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一部志怪小说集所记载的故事上百篇有的讲述了狐女的爱情故事有的讲述了修行得道的奇人的奇妙幻术有的则记录了枉死鬼的恐怖事件还有的则是...

聊斋志异读后感

聊斋志异读后感09中文董丹丹09111204最开始听说聊斋两个字是小时候在电视节目里看到的剧目阴森的画面配上诡异的音乐让幼时的孩子心生恐惧以至于整个童年都觉得这世上有妖怪有鬼魅后来开始接触文学作品思维才渐渐得到...

《聊斋志异》读后感

聊斋志异读后感清末有一鬼狐居士其聊斋志异流传于后世谓之蒲松龄松龄怪异喜以鬼狐为记故得名鬼狐精怪在人看来是不及人的那么松龄为什么要用它们做为素材呢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然而只要是别的东西便一目了然待他们将这些东西嘲笑一...

读《聊斋志异》有感

神仙狐鬼精魅读聊斋志异聊斋志异完成于清康熙十九年是中国古代一本优秀文言文小说集由于都是文言文的缘故读起来十分费劲好在书上有些注释根据注释有的勉强能理解文章的意思有的还是一知半解聊斋志异顾名思义就是记神仙狐鬼精魅...

读《聊斋志异》有感

读聊斋志异有感聊斋先生打自小奶奶便向我提及而后来渐渐懂事后有一部同名电视剧上映而自己也兴致勃勃的看了一小段记得那时候看的是厉鬼因为电视特效的原因聊斋志异在我的印象中便是一部恐怖片因而经几日惊恐再也未去涉及当借阅...

聊斋志异读后感

聊斋志异读后感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在文学史上它是中国文学一部著名短篇小说集全书共491篇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仙鬼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该书完成...

聊斋《种梨》读后感

课程报告题目种梨读后感课程名称走进聊斋的世界院部名称机电工程学院专业1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12机械一班学生姓名周俞强学号120xx01019指导教师刘树胜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从种梨一窥蒲松龄人生哲学聊斋...

《聊斋志异》读后感

聊斋志异读后感聊斋志异gt读后感六年级一班张亦驰今年我听同学说聊斋志异这本书很好看就叫妈妈在当当网上给我买了一本来看这本书的作者是蒲松龄内容很精彩里面有许许多多的gt故事几乎都与神灵鬼怪有关各个故事都有各自的特...

聊斋志异读后感(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