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点滴体会

时间:2024.4.13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点滴体会

定安县岭口中心学校 韦春红

小学科学课程标指出:“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随着新课改以及新的教育理论的提出,如何遵循教学基本原则,保证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都要遵循的,并能与时俱进的大事。不能把教育口号、理论、研究混为一谈,因为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在这里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将对在教学实践中如何顺应小学新课程的标准,并达到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益谈谈自己的一点理解和认识。

一、在科学课堂上要有强烈的新课程所要求的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有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有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至于原来我们特别关注的知识,它只是用来整理的其中一个目标,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或主要目标。如:科学三上年级的《我的大树》一课教学中不是追求学生对大树的知识究竟知道多少,而是引导学生如何确定观察内容,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让学生通过活动体会和领悟“什么是观察”“观察和看有什么不同”,学会如何收集信息,如何汇报交流等等。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看、摸、闻、听等多种方式全身心的感受和体验;用测量的方法知道大树的粗细、高矮等有关信息;用文字、图画、采集标本等方法记录收集到的信息;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向大家描述大树??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对自己观察的大树有了直接的认识,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素养也就在这样的活动中形成了。

因此,在科学课堂上要有强烈的新课程所要求的目标意识,没有目标意识或目标偏失的课就是没有质量的课。

二、正确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 当然要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益,就要优化教育资源,整合具体的操作过程,并要重视教学设计在实施中的合理性,要看教师是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价值的探究活动。

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程序性,不敢漏掉一个环节,并且每个环节都试图充分展开。我们以为只有这样才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我们在教学设计上时常出现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时间不够,课的中期轰轰烈烈,后期草草收场的现象。为

此,有必要重新正确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新课程下的教材不应是学生和教师学习、教育的唯一工具,而是教师放飞设想的起点和创造性教学的载体,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火把和获得知识信息的泉眼。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努力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提供基础。因此,要做到这几点:

首先教师要真正钻研教材,不断地创新。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挖掘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教学中在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内部深层次的含义、熟练运用教材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创新型处理。一切现存事物都是不可能尽善尽美的,根据自己所在的大教育环境,因地制宜地用批判性的精神对待教材。

其次,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很好的把握教材难易的“度”。如在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全过程的探究,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科学探究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那么这节课该如何开展才能使探究活动更具合理性与有效性呢?我们先来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把小苏打和醋放在一起会怎样?会不会变成其他物质?会不会变气味?这些问题对已经学过《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的学生来说没有什么难度,也没有多大意义。因此,这节课中就这一问题而言,提出问题不是重点!再来看学生的猜测结果:会变成糊状,会改变颜色等等,就是没猜到会冒气泡。其实我们也能想到学生的猜测结果,因为在平常生活中学生几乎没有接触小苏打的可能。对未知物质的混合进行猜测,有点瞎猜,所以猜测也不是重点。再来看制定“小苏打和醋混合”的计划:学生讨论需要什么材料?该怎么做?这个实验材料是明摆着的,需要的是小苏打、醋、筷子和杯子,看来价值不大。关于怎么做,学生们提出了顺序问题、数量问题,如:是让醋倒入小苏打还是让小苏打倒入醋?倒入多少?是一点一点倒入还是一下子倒入?等等。这里就包含科学混合方法问题,混合就是倒在一起,倒在一起就有不同的倒法,不同的倒法就可能会有不同的发现。这就是科学课要追求的东西,是具有重要的科学探究价值的。其实我们只要从各环节所用的教学时间出发,就能达到教学过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再次,在教学中要精简探究活动数量,控制活动中的变量。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亲身经历给他们深刻地体验。因而活动多了,如何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那就必须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握好重点,并围绕这个点,做深做透,通过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获得理智能力的发展的责任。而千万不能浪费时间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让学生跟着你草草收场。所以与其热热闹闹,丰富多彩,还不如减少两个活动或某些环节,保证充分地时间,把每一部分做透了,做细了,那么学生的收获可能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上的

了。

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因此,科学课堂教学是一项灵活性比较大的工作,不同的教学内容就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环节。

三、要体现学生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双主体”

针对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科学课要体现学生主体与教师指导、活动的趣味性与探究性、活动的量和质这三对关系是否和谐。学生主体与教师指导的关系的具体表现之一是:尊重孩子的学习意愿和教师控制教学进程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孩子做出的回答、选择以及结果、结论,而学生的活动往往非教师所能控制,因此任意性的学生主体作用将直接影响后续教学的方向和质量;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把课堂教学引向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因此教师的引领必不可少。但引得多了,学生主体就淡化了,引得少了,学习效率就下降了。本人认为:教师在处理这对关系时要承认学生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双主体”,即教师是在学生主体活动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及时介入、及时提炼,做到心中有谱;活动的趣味性与探究性的关系表现在:趣味性的活动不一定具有探究性,而探究性的活动也不一定具有趣味性,两者往往不可兼得。本人认为:教师在处理这对关系时要从学生的特点、生活和学习基础等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考虑,允许学生探究生成性的大家都兴趣的又有价值的问题。至于事先考虑好的问题,教师应根据需要有机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在不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前提下,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探究。另外,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把课内的多种有价值的探究性问题延伸到课外,做到趣味性和探究性的统一;活动的量和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活动的结构及内涵的研究上。科学课就是有一个个有关联的活动组成的,这些活动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好的结构不但能使活动达到好的效果。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小学五年级下册的《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由于材料的问题,学生得出“轻的物体浮,重的物体沉”的研究结论。教师要尊重事实,所以没有也无法予以否定。于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准备好材料再上一节课,学生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终于发现第一节课的结论错了。这样的教学虽然多化了一节课的时间,但学生得到的绝不是原来一节课所能得到的收获。其实让学生真正经历完成真实任务的全过程,这不仅能够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而且这个过程本身就有助于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再如,在《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学生面对教师演示的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那杯水,因为是未知液体学生不能尝,蒸发一滴水,发现了白色粉末状物体,学生猜测是盐,但不能确定。于是换一个角度倒过来思考,把马铃薯放在盐水里能浮吗?结果确实浮起来了。在这

节课中始终未能确定是什么液体的过程就包涵着十分重要“科学内涵”,涉及到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认为一节没有结果或出现错误结论的探究活动课就是没有“质量”的课。

四、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心态,鼓励大胆表述。

学会了倾听别人的观点,还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活儿童心态,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敢说,使学生愿意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求学生在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言精炼且重点突出,这需要教师平时多一些激励性的语言:“看谁最先发表自己的观点?”“看谁能比他说得更清楚?”等。只要教师平时对学生的发言,特别是学生回答错误时少批评,多鼓励,耐心倾听,学生就会敢说。学生敢说了,教师再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的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思维的发展。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从而更有效达到提高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第二篇: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体会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体会

【关键字】 实验 探究

小学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而科学实验活动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教师必须善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观察、实验等学习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提高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启发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实验,达到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的目的。

一、实验内容要有趣味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因为他们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要弄个究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这一特点,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的同时,进而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自觉地投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去。如在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科学》时,为了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就安排了一个“吹泡泡”的游戏实验,让学生利用提供的多种材料吹出一个又大又不容易破的泡泡。学生对吹泡泡这项活动非常熟悉,但要吹出一个又大又不容易破的泡泡对他们又非常具有挑战性,所以他们的兴致极高,认认真真投入实验探究了。

二、实验材料要具多样化

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光靠一张嘴巴、两根粉笔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实验、研究。学生提出的假设是多样的,教师就要为验证这些假设提供多样的材料,而不能把学生框死在几种固定的材料上。那如何准备多种多样而且有结构的材料呢?我的做法是:

1、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我就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实验材料。

2、在前一种方法无法准备的材料则由教师收集。

三、实验实施要小组合作化

科学实验教学倡导合作性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知识、习惯、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应合理搭配,使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更大进步,同时也使实验能力相对弱的同学,得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获得锻炼与提高。促进实验小组合作性的形成,合理组合

实验小组并定期交流,充分发挥实验小组对实验教学的作用。这有助于集体主义、科学精神和情感等的培养,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往和信息交流。例如在研究“物体都能导电吗”实验中,各小组到“材料超市”选择感兴趣的材料,到组装好的电路中检测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不能导电,每个小组内材料员、操作员、记录员、监督员、汇报员等都分工合作,安排得井然有序,学生开展小组比赛,激发了学生协调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四、实验操作要体现主体性

科学教学强调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总结、观察和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讨论、自主思考来达到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实验全过程的积极状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教师必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己提出探究实验的方法,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实验活动,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究未知的能力。如在学习《弹性》一课时,学生对于弹性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于是我让他们在课前就收集自己认为有弹性的物体带到课堂上来,并且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它有弹性。由于各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研究小组成员间的见解会有所不同,而这些矛盾会在他们进一步的研究中解决。这就是让学生“真刀实枪”地做科学。

五、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搞好科学课实验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在上科学课的时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要鼓励认真观察、亲自动手,只有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亲自动手,亲身体会,才能明白其中奥秘的道理。这样才能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望,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朝前走一步,引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第二,尽可能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手来,人人有事可做。在教《植物的一生》的时候,我认真思考,决定将课堂放在学校操场上,他们四人一组,观察植物的叶子和花。采集了许多植物的叶子,观察这些叶子的形状,正面和背面,比较他们的相同、

不同之处。学生一面认真观察,一面仔细的做着记录。那些平日里调皮捣蛋、不守纪律的的学生此刻也都静下心来,聚精会神地观察,平时不起眼的小树叶,此刻变得重要起来,想不到小小的树叶还有这么多的奥妙,想不到科学课可以这么上,而且这么的兴致盎然,学生乐中其中,也在乐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受到大自然的熏陶和感染。

最后,将动手操作进行到底,那就是形成书面文字,让同学们做好记录,写下观察操作的感受,这些要作为课后作业,并且还要专门派小组长检查。

我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通过操作,让同学们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加深印象,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为此,每一次实际动手操作之后,都要诉诸于文字,比如今天做了什么实验,哪些同学合作参加,用了什么仪器,步骤是怎样的,有什么现象发生,结果又怎样,都要详细地记录下来,并且还要写下自己的感受,文字不需要太多,只要是自己的忠实想法就行。这样一来,做有所得。那些不认真的同学这下就吃了苦头,因为只要不仔细的观察和动手,肯定不会有所收获的,更不说叫他写感受了。惩罚了一些同学,下次动手操作的时候他们就非常的认真了。

总之,小学科学课教学,教师不能扼杀孩子的天性,要让他们大胆的发挥,勤于动手,绝不能把自己的理论强加在他们的身上,把整个课堂变成自己的讲演时间,剥夺了应该属于他们的活动,让他们失去活力和创造力。作为一个科学教师,应当抓住一切时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让学生动手操作,从做中学,在做中乐,在做中有所收获。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一在这次网络培训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数学教学上是幼稚且不成熟的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但通过这些日子的学习我坚信在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20xx年春季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心得体会赛什斯镇克岔小学彭振民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有幸今天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感到非常的幸运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有效地课堂教学是我们在做的各位教师值得深思的教学话题...

小学数学教师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师心得体会北票市第七小学:姜晓军作为一名年轻的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听课,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也在不同方面显现自己的不足,许多教学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努力。通过几位优秀教师对…

小学数学新教师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我已经踏上了教师这个职业这个职业是我一直向往和执着的职业作为一名新的小学数学教师我刚开始有些迷茫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和不知所错的地方通过本次的培训我对教师职业和教学方面的知识有了全新的认...

小学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

“优课”培训心得体会唐庄小学孙开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在教学实验中学生能给出的总结形式包括:表格式——条理性很强。思路清晰,概括能力强,有较强的周详思维能力,内容包括章节的内容说明,主要运算法则,各种问题的解题方法、注意事项及例题。趣味式——具体、形象而且生动、…

做一名幸福的小学数学教师心得体会

做一名幸福的小学数学教师听刘洁群专家讲座心得体会我有幸聆听了国家级骨干教师玉林市东环小学刘洁群副校长作的教育专题讲座深受启发刘老师那幽默的话语灿烂的笑容淡定的自信生动的事例使我深深感受到了刘老师作为一名教师的幸...

读《小学数学教师》心得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数学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

小学数学每人一节课活动心得体会 杨加芳

小学数学每人一节课活动心得体会杨加芳20xx年12月12日我校组织了小学数学每人一节课活动我看到参加的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心得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心得篇2做一名理想的数学老师总感觉工作比较繁忙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闻根本没有列入自己的阅读计划之内时间也就这么浪费了近日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深有感触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体会将军墓中心学校王华兴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可是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前几年我基本没有怎么看书也...

《优秀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读书心得

优秀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读书心得淮口四小石玉香常常看到各级各类教育书刊或杂志中对优秀教师的报道我常常被他们的真诚友善正直坦诚的人品而感动常为他们的聪明智慧卓识高见而喝彩也常常为他们敬业好学勤奋工作的精...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