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时间:2024.4.5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 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

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1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致虚”就是要消除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通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净处人生方向。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思是说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震耳欲聋,美味佳肴使人馋涎欲滴,纵横驰骋的心灵使人心态若狂,拥有贵重难得的货物使人心惊胆寒。就从视、听、味、嗅、触、物六方面形象勾划了人们因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 2

身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意在教人约束,收敛人们的贪欲之心。

再看老子《道德经》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我们可以看出“宠辱若惊”的根源就在于“为吾有身”,“为吾有身”就在于人的心性不能清净如水,清澈透明,把个人看得太重,把自己的名利、地位看得太重。如果恬淡处世,致虚守静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何来“贵大患若身”呢?

由此,净心能使自己自觉地坚持自我反省,能时刻检束自己的贪欲之心、遏制自己的非份之想。净心是保持清醒认识的源泉。

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人们常说: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明智则生慧。道祖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而有作为。只有“不妄为”才能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什么是“有为”呢? 尽心扮好社会角色,干好本职工作,担起家庭责任,就是“有作为”。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本职的话,那他的心态肯定是时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 3

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提倡“百行德为先”,崇尚“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各行各业,各村各户都在努力提高群体的道德水准。具体来说,就是将“静心、净心、尽心”三心衍化为“六心”教育: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热心献给集体,关心献给同事,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在现代经济社会下,重读和阐释圣典《道德经》,让人们能致虚守静、净化心灵,从而尽心尽职,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工作团结,有利于家庭和睦!

4


第二篇: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2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 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

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1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致虚”就是要消除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通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净处人生方向。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思是说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震耳欲聋,美味佳肴使人馋涎欲滴,纵横驰骋的心灵使人心态若狂,拥有贵重难得的货物使人心惊胆寒。就从视、听、味、嗅、触、物六方面形象勾划了人们因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 2

身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意在教人约束,收敛人们的贪欲之心。

再看老子《道德经》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我们可以看出“宠辱若惊”的根源就在于“为吾有身”,“为吾有身”就在于人的心性不能清净如水,清澈透明,把个人看得太重,把自己的名利、地位看得太重。如果恬淡处世,致虚守静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何来“贵大患若身”呢?

由此,净心能使自己自觉地坚持自我反省,能时刻检束自己的贪欲之心、遏制自己的非份之想。净心是保持清醒认识的源泉。

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人们常说: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明智则生慧。道祖老子在《道德经》之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这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误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而有作为。只有“不妄为”才能更好地有所大作为,也就是说“不妄为”是有所作为的保证。什么是“有为”呢? 尽心扮好社会角色,干好本职工作,担起家庭责任,就是“有作为”。是的,在世欲纷争的当今社会中,如能尽心安心于本职的话,那他的心态肯定是时常处于静心、净心的状态,没有进入静 3

心、净心的心境,他是收敛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驰,心不外思,由是说:静心、净心是尽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提倡“百行德为先”,崇尚“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各行各业,各村各户都在努力提高群体的道德水准。具体来说,就是将“静心、净心、尽心”三心衍化为“六心”教育: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热心献给集体,关心献给同事,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在现代经济社会下,重读和阐释圣典《道德经》,让人们能致虚守静、净化心灵,从而尽心尽职,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工作团结,有利于家庭和睦!

4

更多相关推荐:
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摘要作为一部国学的经典著作道德经是这样的一个复杂的存在一方面它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后世间红尘中的崛起与再生提供了开辟道路和净化环境的有力作用另一方面它又让我们回归本质用最初的视角看待生活促使人们找寻最...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老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日逝逝曰远远日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注寂无声寥无形殆疲劳第五...

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鲁迅曾说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这无疑是对老子高度的赞誉的确老子作为一代伟大的哲学家用短短五千言道出了世间万物的奥秘展现了人生别有洞天的崇高境界欲言其言先言其人同孔孟一样老子被奉为中华文化史上的圣人然而...

读老子的《道德经》有感

我与国学经典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我第一次看道德经是在网上初见道德经我就被它那种深奥而不可理解的内涵和哲理迷住了我深深的被书中那奥妙的语句所折服世界上怎...

老子道德经观后感

观老子道德经有感老子是我国道家的创始人他提出清静无为的思想并撰写了道德经一书影响了当时一大批仁人志士是春秋战国时期争斗气氛的调节剂与当时教育观念相反的是老子提出人要柔弱愚鲁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等这一系列主张...

老子道德经的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道德经是一部道家典籍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全面地体现...

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鲁迅曾说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这无疑是对老子高度的赞誉的确老子作为一代伟大的哲学家用短短五千言道出了世间万物的奥秘展现了人生别有洞天的崇高境界欲言其言先言其人同孔孟一样老子被奉为中华文化史上的圣人在2...

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竹料一中唐建军近期大概阅读了一遍道德经也看了一下名家的心得体会结合所得下面谈谈个人感受道也就是天道是自然的规律它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易也就是变易的意思道德经第一句就这样说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说出来的道也就...

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宋其昌道德经这本由老子著作的经文短短五千余字便道尽了世间种种其内涵丰富语言简练包含了很多对于人生对于人的自身修养的看法人们便是穷尽一生也难以完全悟透其中真意当然道德经其中蕴含的道理并没有那么简单现实...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2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

《道德经》读后感

从道德经得到的启示摘要道德经一部千年前的作品一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智慧被人人津津乐道老子在书中阐述了自然的法则包含了许多的优秀品德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揭示对于当今浮躁的社会老子的思想或许可以指导我们体会到不同的生活关...

道德经读后感

形而上下之统一观邓华强道德经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会有车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会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会之以为用三十年音乐人生忽得顿悟笛孔非笛是也少顷又打了个问号真是这样吗上古之人偶对竹管截几吹气发声初创早期乐器单...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