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零售革命》读书心得

时间:2024.3.24

《第三次零售革命》读书心得

决战未来——迎接消费者主权时代和O2M全渠道战略部署 夜晚,华灯初上,我一如既往的坐在书桌前,手指翻过书本的最后一页,合上书的一刹那,一股强烈的酣畅感击穿了我的全身。 作为门店管理层,平时纷杂繁多的工作让我很难抽出时间认真读书。在接到公司要求的读书任务后,着实头疼了一番,思前想后决定还是硬着头皮拿起了这本颜艳春先生的《第三次零售革命》。 我以为本书依然会像所有经管类书籍一样,冗长乏味的语句、晦涩难懂的名词充斥全篇,让人心生厌恶。拿起这本书审视时,在翻到书的背面,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的一段评论让却我心中升起了些许期许——

“在中国零售商圈里,你可以不知道富基软件公司,但你不能不知道其创始人老颜。叫颜总觉得生分,叫艳春不够爷们,于是不管比他年长的、年轻的,都叫他老颜。严谨的工科男、浪漫的诗人;苦行的企业家、和蔼的父亲;疯狂的思想者、理性的预言家,老颜集众多不搭于一身,全凭激情热情、创新创意。老颜出书,必须得读。” 一段诙谐睿智的评论改变了我对本书的最初印象,抱着好奇的心态我进入了书中零售革命的世界。通俗易懂的语言、天马行空的思维和字里行间的真知灼见瞬间引起了我对本书的浓厚兴趣,越是读下去就越是感叹作者对零售业理解之深刻和为之倾注的巨大热情和精力让人敬佩!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前夜、革命、开战,以消费者主权这个概念为主线贯穿通篇,为读者打造了一场变幻莫测的零售业革命战争。作者为我们描绘出的第三次零售革命的蓝图和战斗路线让人心驰神往,如何成为这场革命的胜利者对每一个零售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50年前,山姆沃尔顿,于19xx年发动了第一次零售革命。这是从小镇开始的全球连锁革命,把遍布世界各地的连锁商店通过卫星连

接起来,加快了世界零售业的全球化,造就了城市商业和小镇零售业的繁荣。作为全球零售业的老大,沃尔玛的五公里死亡圈现象、全球私人卫星网络以及建成了仅次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民用中央情报局系统一直以来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直至今日,沃尔玛的零售业地位依然不可撼动,他为第一次零售革命的从无到有做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的车轮缓缓前进,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车辙印记,伟大的人物却能在冥冥之中看见车轮前进的方向,走在历史的前沿,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杰夫贝佐斯,于19xx年发动的第二次零售革命,是没有店铺的电商革命。亚马逊第一次利用PC互联网的力量,把全球的商品连接起来,成为全球最大的在线商品集散地。杰夫贝佐斯打响了电商革命的第一枪,把遍布世界的商品通过PC互联网连接起来,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无店铺的零售世界,奠定了电商经济在全球经济体的支柱地位。

回首过去50年全球零售的历史,第一次零售革命是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先生发动的,这次革命通过全球私人卫星网络实现了全球地面商店的互联,是小镇革命连锁的革命。第二次零售革命是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先生发动的,他通过PC互联网实现了全球商品的互联,是电商的革命。如果说第一次零售革命的时候,沃尔玛的死亡圈半径可能只有5公里,只是杀死圈中的某个或某几个竞争对手的零售店,还非常温和;那么第二次亚马逊发动的零售革命,这个死亡圈半径开始覆盖整个北美,甚至波及全球。许多企业巨头陷入亏损、倒闭的境地。

在未来,第三次零售革命将由每个消费者发动起来,通过建立全球消费互联网,将全球的消费者通过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物联网、大数据实时连接起来。全球零售业经过50年的发展,消费者主权将被彻底重视起来,消费者即将组成一个巨大的群体,引爆一场巨大的零售革命。所以,我们需要迎接消费者主权时代的到来,我们需要转

变思考模式,并迅速行动起来,找到生存发展的战略捷径,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近几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广告:“在未来,百货公司全飘浮在云端/任何颜色都能被定制/在未来,所见,即所得/身体在会议室,灵魂在时装秀第一排/而朋友,来自收藏同一条裙子的人/在未来,所有大牌都将走下神坛,聆听你的布告——未来,属于一心实现自己预言的人/尚天猫就购了”这是天猫商城发布的一个新广告,我不知道这个广告的策划者是否也看过颜艳春先生的《第三次零售革命》,但是广告里的信息却表明了策划者对消费者主权的概念理解,这个广告表达出了两个意思:“未来电商通过移动互联网连接全球消费者”和“我的消费,我做主”。对于如何在未来赢得消费者主权这场资源争霸战,现在还不得而知,但天猫商城的广告已经给了我们新的启示和方向。

目前中国零售业的主流渠道是O2O,也就是Online 2 Offine或者Offine 2 Online。传统零售商的优势是Offine,地面有庞大的流量,但Online也就是网上却没有自己的流量,若做Online 2 Offine将成为无源之本。如果反过来做Offine 2 Online则更不值得。因为两个客户群重叠度只有10%左右,线上与线下顾客群目前还基本是两个世界的人,所以O2O很有可能是一场美丽的传说。虽然Offine和Online的重叠度只有10%,但有一个和Offine和Online这两者重叠度很高的存在,这就是移动(Mobile),这就为我们的全渠道路线图描绘了一条清晰地路线,即:O2M,地面店可以做Offine 2 Mobile;电商可以做Online 2 Mobile,都可以走向一个新的O2M的战略路径,同时O2M可以是O2Money和O2Many,有钱赚。O2M是一条更有广阔前景、更好操作的路径。

所以O2M是一条进入全渠道主战场的捷径,在O2M全渠道策略如何切入上,颜艳春先生为我们部署了三场硬仗:第一步,移动保卫战,

盘活存量经济。第二步,社交反攻战,发展粉丝经济。第三步,全渠道阵地战,最后的决战。把握住消费者主权和O2M的全渠道战略是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哪个零售企业家能够率先拥抱第三次零售革命,制定出长远的战略规划和可快速启动的、切实可行的发展路线图,同时植入富有激情的、新的创业基因,那他的企业就有可能跟上第三次零售革命的步伐,就有可能与这次革命的主角——每一个消费者建立共振,就有可能成为零售行业前沿的创新者,就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苹果公司或者下一个亚马逊。

此时此刻,我的身体在颤抖,我的心神在激荡,我的灵魂在呐喊。我走过了颜艳春先生描绘的零售革命战场,那是一副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没有硝烟,也没有炮弹,现代商业巨臂在这里几经沉浮,纵横捭阖。明日战场上,一场划时代的移动互联网战斗即将打响,这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零售世界在未来闪耀光芒!

20xx年8月28日


第二篇:读书心得


《营销管理》读书报告

一、该书的理论分析框架

《营销管理》是国际公认的营销学圣经,是国内引进的最高水平的营销学经典教材,它以介绍21世纪市场营销的新内容为主,把营销思想应用于所有产品与服务市场领域,并提供了一个营销管理的广阔视野和分析框架。读者可从中探索和分析营销管理的不同组成部分,包括营销的定义和一些重要的概念,如营销观念和价值,顾客和目标市场,营销组合,关系营销等。该书概要地讨论了在计划过程中战略营销的作用。公司、业务单位与营销战略的关系,营销计划的产生等问题。这些都受到营销环境中经济,政治,法律和法规,技术及社会文化力量的影响。书中还阐述了社会责任和道德在营销决策中所扮演角色,并讨论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营销的特性及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该书分五篇全面阐述了营销管理、营销机会、营销战略、营销决策、营销方案等。

第Ⅰ篇“认识营销管理”阐述了有关营销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社会、管理和战略的基本知识。着重突出电子商务时代市场营销的五个特征:便利性、经济、选择、个性化和信息。

第Ⅱ篇“分析营销机会”介绍了如何测量市场需求(信息),扫描营销环境;分析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参与市场竞争策略;辨认市场细分和选择目标市场等。通过分析市场和营销环境以找到抓住机会所需要的各种观念与方法;通过阅读该篇,读者可以知道分析营销机会最重要的就是辨认市场细分和选择目标市场。

第Ⅲ篇“发展营销战略”集中讨论定位、新的市场提供物和全球战略。分三章介绍了产品生命周期战略,新产品开发战略,设计国际市场战略。其中,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包括导入、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科特勒指出,相对于产品的生命周期,一间成功的公司更应去考察市场的生命周期,着眼于设计全球市场,并寻找产品的创新为这提供产品和服务。

第Ⅳ篇“制定营销决策”介绍了三个具体的营销策略:产品策略(产品线策略和品牌策略);服务组合策略和定价策略。讨论如何开发和管理品牌和产品线、服务、定价战略及方案。

第Ⅴ篇“管理和传送营销方案”讨论营销战术和管理内容,营销渠道的后勤,零售与批发,整合营销传播,广告、促销和公共关系,销售队伍管理,直接与在线营销,考察整个营销的管理工作。

该书集中于讨论营销经理和高级管理层在使本企业的目标、能力、资源与市场环境要求、机遇相协调的努力中所面临的主要决策。为分析当前营销管理中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框架。用案例和事例描述了行之有效的营销原理、战略和实践。其充分利用了多门学科——经济学、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数学的丰富内容,作为它的基础理念和工具。该书把营销理念运用于各种营销环境:从产品到服务,从消费者市场到企业市场,从营利性组织到非营销性组织,从国内公司到国外公司,从小企业到大企业,从制造业到中介行业,从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到技术含量高的产业。该书包括了一个高素质的营销经理所需要认识的所有课题;也包括了在战略、战术、管理营销中的重要问题。

二、《第15章设计定价战略与方案》的逻辑框架、重点与难点

该章阐述了首次推出产品或服务时应如何定价;如何修订产品的价格以适应环境和机会的需要;以及公司怎样发起价格变动和怎样对价格变动作出反应。

在制定价格政策中,公司要经历六个步骤。首先,它要选择它的定价目标,这涉及到用产品提供物来完成任务(生存,最大的当期利润,最大市场份额,最大市场撇脂或产品—质量领先)。第二,公司要确定需求线,它表示在每一可能的价格上公司的可能销量。无弹性的需求越多,公司能够制定的价格就越高。第三,公司要估计在不同的产量水平上,以及随着生产经验积累的不同的水平,对不同的营销提供物的成本是怎样变化的。第四,它考察竞争者的成本、价格和提供物。第五,公司要在下面这些定价方法中选择一种方法: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收益定价法,认知价值定价法,价值定价法,通行价格定价法以及密封投标定价法。最后,公司要选定它的最终价格,采用心理定价的方法,考虑其他营销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公司定位政策和价格受其他各方的影响。

企业为某种产品制定出价格以后,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随着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企业必须对现行价格予以适当的调整。公司通常不要制定一种单一的价格,而要建立一种价格结构,它可以反映诸如地区需求和成本,市场细分要求,购买时机,订货水平和其他因素的变化情况。可适用的价格修订战略有好几种:

(1)地理定价;(2)价格折扣和折让;(3)促销定价;(4)差别定价;(5)产品组合定价,它包括产品线定价、选择特色定价、附带产品定价、两段定价、副产品定价和成组产品定价等方法。

公司在制定了它们的定价战略后,往往又面临着修改价格的局面。价格下降可能是由于过剩的生产能力,市场份额在下降,通过低成本争取市场支配地位的愿望,或经济衰退。提价的原因可能是成本膨胀或供不应求。提价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压缩产品分量而非涨价,使用便宜的材料或配方,减少或改变产品特点。

确定何时削价是调价策略的一个难点,通常要综合考虑企业实力、产品在市场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销售季节、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等因素。比如,进入衰退期的产品,由于消费者失去了消费兴趣,需求弹性变大、产品逐渐被市场淘汰,为了吸引对价格比较敏感的购买者和低收入需求者,维持一定的销量,削价就可能是唯一的选择。由于影响削价的因素较多,企业决策者必须审慎分析和判断,并根据削价的原因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时机,制定最优的削价策略。

公司面对由竞争才发动的一个价格变更,必须努力了解竞争者的意图和价格变量可能持续的时间。公司的战略常常取决于它的产品是同质还是异质的。市场领导者受低价竞争者的进攻时,可选择采用维持原价格,提高被认知产品的质量,降价,提高价格同时改进质量,或推出廉价产品线来反击。

然而价格调整的幅度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消费者的反应。因为调整产品价格是为了促进销售,实质上是要促使消费者购买产品。忽视了消费者反应,销售就会受挫,只有根据消费者的反应调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营销管理理论发展趋势

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全球化 、竞争的加剧 、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使营销环境处在快速的变化之中。在这种背景下,新的营销管理思想和大量的营销新概念不断出现。

人类已步入网络化社会,互联网正迅速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日常生活,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互联网的,将视增加竞争优势的筹码。网络蕴含着无数的机遇,导致网络营销将成21世纪企业营销的主流。互联网络的销售是人化的,避开推销员强推销的干扰,销售由消费者主导,营销成本低廉。互联网络的营销是全程的营销渠道,商品信息的发布、售前服务、售后

服务一一的全程服务。企业互联网络统一向消费者传达信息,统一规划协调营销活动,进而避开了因传播渠道的不同而引起的信息错误。互联网络是兼顾渠道、促销、电子交易、互动顾客服务市场信息多种功能于一身的营销工具。互联网络的营销能力也许是市场营销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科特勒明确指出:“今天的营销活动的多数正在从地点营销走向计算机营销。”借助于因特网和电子商务,公司可以通过直接营销和在线营销拓展其业务。科特勒强调:“直接营销的最先进的渠道还是电子渠道。”关于在线营销的前景和挑战,科特勒是这样说的,“在线营销将会给经济生活的许多内容带来深刻的变化。”

尽管世界著名营销学者对营销未来发展的看法显得多元化,但网络营销无疑是 21 世纪营销的焦点。营销环境和消费者行为的变化是网络营销发展的动力,20 世纪工业时代创造的营销4P要素将与互联网技术重新整合。网络营销的最大特点在于以消费者为导向,消费者的个性特点使得企业重新思考其营销战略。网络环境使得双向互动成为现实,使得企业营销决策有的放矢,从根本上提高了消费者满意度。网络社会的竞争优势将来自于吸引、保持顾客的能力和显著减少交易成本。

网络营销在三方面对营销理论体系将产生重大的空破:(1) 强调消费者已逐渐取得交易主权;(2) 消费者需求差异日趋扩大;(3) 营销策略重在吸引消费者,培养消费者对公司及公司产品的忠诚。

此外,现代营销的核心应该是在渠道营销基础上的网络营销。三大网络体系的产生和发展,带来了营销观念和营销方式的重大变化,严重地冲击和改变传统的渠道结构:第一,连锁商业网络体系的建立和形成,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集中采购、分散销售、大批量跨区域 自成网络,改变了传统的工商和商商关系,成为大型生产企业进入市场首选的渠道方式。第二,电子商务网络的形成,网上订货、网上交易,实现无店铺、跨时空经营,既实用于 B2C 直接向消费者送货上门,也实用B2B批发经营,通过供应链管理、无缝隙、门对门供货,构成无形与有形衔接的网络体系。第三,大型生产企业自建直销店、专门店,直销自己的产品,自行供货、自行配送,直接进入市场,形成以我为中心、以物流配送为支撑的直销网络体系。

网络意味着市场,意味着规模,意味着效益。谁拥有网络,谁占领网络谁就掌握着市场的主动权。我们已进入网络为王的时代,要以网络的视野建立新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模式。

买方市场的完全转移和因特网使制造商的产品定位、厂商自身的定位更加细分,商品的文化特征、民族特征、艺术特征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商品将不再仅是大众的商品,而开始真正表达极小群体的生活方式。顾客成为一切的开始,为顾客找产品,不再是为产品找顾客,重要的不再是将尽量多的产品卖给尽量多的顾客,而是培养一个已有顾客更多地或只是某一公司产品的顾客。“一对一营销”、“直效营销”、“直复式营销”将成为全面满足消费者个性要求的营销方式。网络调研由于获取信息的及时性、共享性和低成本的优势而将逐渐取代传统调研方法,这种基于顾客和潜在顾客的市场调研结果更为客观、真实,反映了消费心态和市场发展趋势。

四、 阅读收获

《营销管理》帮助我建立起系统的市场营销知识体系,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营销的内涵与科特勒的营销思想。

营销不仅是要营销自己的企业、自己的产品、同时也要营销顾客和竞争对手。只有做到全面的营销,才能达到营销的根本目的。营销也不仅仅是一个公司部门的工作,营销是一个有条理的、深思熟虑的思考和为市场策划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仅适用于商品和服务,更是可以贯彻到任何事物中(如创意、事件、组织、地区、个性),它们都可以用于销售。这一过程开始于对市场进行调研,理解该市场的动力机制、确定机会,满足现在和未来的需要;这一过程包括市场细分,选择本公司能以最优方式使之满意者作为目标市场,包括制定出全面的战略并定义具体的营销组合和行动计划,它还包括执行计划,评价结果并进行改进工作。

通读全书,总结科特勒的营销思想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营销管理是一个管理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指从分析到规划,从规划到执行,从执行到控制的全部内容。如果企业只将营销管理看作是对产品销售管理的话,那么,从根源上就偏离了营销管理的本意,自然在市场操作上出现营销失效的问题。

第二,营销管理需要深入地研究市场,尤其是针对客户和消费者,因为营销

管理的实质就是需求管理,客户或消费者的需求体现在8各方面:负需求;无需求;潜在需求;下降需求;不规则需求;饱和需求;过度饱和需求;有害需求。在这八个方面中潜在需求、不规则需求和下降需求是企业必须研究的课题,只有深刻掌握需求的方向和趋势,才能确立产品、市场和营销计划、营销对象。

第三,企业营销计划不是根据企业生产能力、生产数量或是老板的意愿来制定,而是根据目标市场需求数量来制定,或者叫订单确定法。

第四,市场营销管理的目的就是帮助企业实现商业利润。获取商业利润是企业存在的动机,也是企业本质的最终体现。企业能否获取到商业利润?获取到商业利润的多少?涉及到企业内部和外部很多因素,但是,能够直接承担这项任务的就是营销及管理。

第五,营销管理是以商品价值交换为基础的。这里涉及到商品效用、商品功能、商品价值、商品价格和自愿交换的原则,市场营销管理的发生是在于市场上是否存在双方交换的条件和意愿,这就要求营销管理者必须促成市场交换的条件和意愿,这种促成是在双方自由、自愿环境下达成的,而不是使用非正常手段或胁迫。那么,实现商品价值交换的前提就是企业能够提供完全符合市场需求和改善消费者状况的产品和服务。

第六,营销管理是一整套营销工具的利用。最基本的营销工具就是产品设计、产品订价、产品分销和沟通促销,这套工具被称为营销组合。营销组合是营销的一种策略,它应当在营销管理过程的最初阶段就应完成组合设计,而不是在产品设计和开发之后的工作内容。

《 管人的真理读书心得》

《管人的真理》是斯蒂芬·P·罗宾斯博士所撰写的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作品。

斯蒂芬·P·罗宾斯博士,是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领域的世界顶极管理畅销书作者。他的书销量已经突破200万册,在美国的100多所大学和世界数百所大学及许多企业中被广泛采用,读者遍及全球。除本书以外,罗宾斯博士的《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中文版在中国管理学界教师、MBA和企业管理者及公司白领中也是有口皆碑,且多年畅销不衰。

罗宾斯博士的实践经验丰富,学识渊博,并非一般象牙塔中研究管理学的教授可以比拟。他曾就职于壳牌石油公司和雷诺金属公司,他先后在布拉斯加大学、协和大学、巴尔的摩大学、南伊利诺伊大学和圣迭戈大学任教,并在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中担任咨询顾问。

罗宾斯博士酷爱体育运动,自19xx年以来,他曾4次获全美室内同龄组50米短跑冠军,并创造了360米和200米两项世界纪录。他被选为19xx年和19xx年度同龄组田径先生。

这样一位经历丰富的作者写出的这样一部著作,我在拜读后立即感觉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一些真理,而且选用的都是贴近实际生活的例子,对工作实践具有直观的指导意义。

从结构上讲,本书基本上是围绕人力资源管理的几大模块阐述的,从招聘开始,到激励、领导能力、绩效管理、沟通方式等,一一进行了说明,特别是对组织的过程、行为、意义进行了超越一般见解的论述。而且,本书还纠正了一些在在许多流行的管理书籍中未经证实的观点,以实践证据他们做了反驳。

我认为,本书的特点就是从行为而不是从管理理论上讨论人力资源管理,就像本书一开头汤姆斯.G.卡明斯(美国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管理与组织系主任、教授)所评论的那样,“管理实践和行为研究之间的鸿沟终于被跨越了”。 所以,我对本书的观点就是,本书更多的从实践操作层面对我的工作产生指导作用,和已经学习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教材的理论向配合,能在理论和实践双重范围发挥更好的作用。

就招聘而言,本书所介绍的是如何在实际面试中寻找到符合组织需求的合适

人才。按照教材上的说法,主要是招聘的概念和可采用的方法,包括外部招聘和内部招聘,并介绍可能从外部获得人才信息的渠道,以及相关优缺点的比较,但并没有介绍面试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这往往造成实践中收集到人才资料,却不知道如何通过面试这段短短的时间了解他除了技能以外的其他情况。而实际上就像本书真理1所说的那样“忘掉人格特质,行为才算数”,只有从面试人员以前的行为出发,才能考量他今后在新的组织里面可能会发生的行为,及对新组织的适应性。

此外,本书也对传统招聘理论做了验证。如传统招聘理论也提到面试时要做好“工作真实情况介绍(Realistic Job Preview)”,应当向应聘人员介绍本组织不利的一面外,否则易使求职者产生过高的期望。本书就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详细举例说明,他列举了电信科技公司首席运营官特意说明加班很多的情况,从而保留下忠心耿耿、愿意做工作中任何事情的员工。而且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员工的离职率,减少不必要的成本。

对我更有启发的是,作者在本书中介绍了面试提问的方法,关键是使用一系列标准化的问题,避免引导性问题,并对应聘统一职位的人提出相同的问题,这样可以有一个公平的考量。而在现实工作中,面试有时往往有点随心所欲,面试人员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应试人的第一印象等,提出不同的、不系统的问题,这样往往不能真正选择适合的人才。

有了合格的、符合企业需要的员工就足够了么?事实上远远不是这样,对员工的绩效考评与激励是人力资源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没有绩效考评和激励措施,员工就不可能高效工作,也不可能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绩效和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教材中经常提到的,在本书中也作为一个重点进行了阐述。教材上对绩效和激励讲述,重点在于绩效考评的内容、指标体系、考核方法、结果运用等理论问题,本书则是对绩效考评与反馈的手段、其与激励效果之间的关系做了具体说明。作者首先论证“为什么当今许多员工没有被激励起来”(真理12),对此提出了三个浅显的现象,关键还是员工对绩效考评的信任度,和员工报酬是否可以在绩效考评中得到切实反映。因此,作者提出,只有加强努力和绩效的关系、绩效与报酬的关系和报酬与实际想要的报酬之间的关系,才能使绩效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作者还提出了他对员工满意度对提高员工绩效的看法,他推翻了传统观念上

所认为的快乐的员工就有好的业绩的看法,反而从自己写作体验的角度提出提供员工工作效率、增加员工工作成就感才能提高员工绩效的观点。这也是一般教材所罕见的经验。

就我的实践而言,上述论述对调整绩效考核体系具有明确的指导性意义。在一般的企业里,往往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阐述或者领导的要求,为考核而考核,甚至干脆有的企业根本就没有考评,即使有也往往是走过场,并没有使用公开公平的标准对员工的努力程度进行表彰;即使有表彰,也不一定是员工内心所期望的。因此,真正要让绩效评估要起到实际效果,一是要制定统一考评标准,二是进行多级、跨级别考核,三是探究不同年龄、资历层次员工的不同需求,将考评结果与其需求向结合。如此可以较好的激励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此外,作者提出的真理17“专业工作者追求流畅的生活体验”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也为激励体制提出一个很好的设计方向。作者认为,管理者应将流畅看成一种激励专业员工的有效方式,因为工作本身有许多特性可以激发“流畅”的状态,工作可以带来挑战,让人精力集中,所以管理者可以把工作设计的更富有挑战性、创造性,让人全神贯注,员工能充分施展才能。

这条真理对我的另一个实践意义在于,将能帮助我更加理性、深入的对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我在实践中常常看到,员工并非仅仅以金钱就可以达到激励效果的,除了金钱、升职、精神奖励等激励手段外,员工在工作中感到快乐、在工作环境中感到人际关系的友好也是挽留员工和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身边经常有朋友表示不愿意离开现有单位,即使新单位的收入更高,他也不愿意去,重要原因就是现有工作富挑战性、从中得到快乐和成就感,以及与同时交往的愉悦。作者的上述论述从理论高度总结了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现象,也给我指出理论结合实践、实践升华理论的道路。

本书还有一个特点,是以浅白的方式说明了“领导的真理”,而这是书本、教材上几乎不会提到的。一般教材上都是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理论介绍,对领导的艺术是不会做正面阐述的;而领导能力在到达一定职位级别后,又是必须的。经常有例子,说是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工作的非常好,一旦提拔到领导岗位就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承担管理多人的职责、与下属、上级、平级之间的关系紧张等等。因此,领导能力是必须的。很多人认为,领导能力是天生的,我以前也经常

由此想法,但拜读了本书后,我改变了这种观点。作者认为,领导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连一般人认为最难获得的“领导人格魅力”也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就像真理31所描述的“魅力是可以学会的”,作者描绘出有魅力的气质与行为,并针对魅力行为设计培养方法与步骤。而一个有魅力的领导是能让下属心甘情愿追随的。就如毛泽东主席,他的个人魅力使无数人愿意追随,即使他晚年返了错误,感受到他个人魅力的人仍然对他无怨无悔。当然,我们个人是不可能达到毛主席这样的高度的,不过还是说明魅力在领导力中的影响与作用。

本书还在其他许多方面对“管人的真理”做了论述,限于篇幅所限,本读后感无法一一叙述。但是,我想再次申明的是,本书对我在实践工作的直接指导作用非常大。今后,我将不断联系实践、配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本书的论述,更有效率的开展相关工作!

《细节决定成败》读书心得

读了《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使我感触颇深。书中精辟地讲述了一个人不论是想成就一番事业,还是做好日常工作,只要做好每一个细节,就能获得成功。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者。从始至终贯穿一宗旨——细节决定成败。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世间上不论什么事,从最根本的角度来说,都是由一些细节构成的,在今天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和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一个要求精细化的管理与生活时代已经到来。真所谓成也细节,败也细节,一心渴望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

对于敬业者来说“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学会做好每一件小事,想好每一个细节,注重细节的连贯性,把细节做好,做细决定了我们是否能成功。从战争的意义上说“空军”力量再强大,只能是从更高的层面控制城市,如果没有地面部队的深入,那绝不可能最终占领这座城市,当今无论是各各领域,所谓优秀的“陆军”是对工作熟悉,忠诚扎实,创新开拓,基础细节的掌握。也是具有相当操作经验和执行力的团队。天上的事“空军”都管了,我们的目标就在脚下,集中精力做好,做实,做细自己的工作,当好“陆军”。毛泽东选集中曾有两句话“实际工作者须随时去了解变化着的情况,这是任何国家的共 产 党也不能依靠别人预备的。所以,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对于只懂得理论不懂得实际情况的人,这种调查工作尤其必要,否则他们就不能将理论和实际联系。”“下决心长期下去蹲点,就能听到群众的呼声,就能从实践中逐步地认识客观真理,变为主观真理”这也侧面的说明了,要多了解基础东西,注重细节的收集,把握关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成就大事。(作者:杨安培)

关于<<企业战略管理>>的读书心得

通过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学习以及几本有关方面书籍阅读,自己对什么是战略管理、如何以战略规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实现企业的战略思想和意图有了一点粗略的认识,为今后在实际开展企业战略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我最近读了几本有关战略方面的名著,其中(英)安德鲁·坎贝尔,凯瑟琳·萨默斯·卢斯所编的《核心能力战略》(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特别关注那些研究公司层面战略的竞争力方法和多业务公司内竞争力的管理。按编者的意思,他们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经理人员具有横跨数个业务单位的技能和竞争力。目前我所学习的是本校工商管理大类的一些基础课程,之前的专业分流我经过谨慎的考虑选择了工商管理。

我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中小企业的管理人才。据我的了解一般中小企业比较倾向较全面的人才。因此我觉得这本书将给我很大的帮助。虽说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读书心得,但对我来说更像是读书笔记,因为书里不仅有理论,而是还有很多案例,一边读总会想到些什么其他的东西,理解之后有的问题更是可以扩展的很远。在这里首先要说一些书中的理论,然后理论要联系实际,在此说自己一些浅薄的看法。

本书由三部分构成——理论、应用和实践。第一部分“理解竞争力”。本部分的文选涵盖了资源依赖思想、组织学习和核心竞争力管理理论。书中的学术文献很快引导我进入到关键问题和基本概念。第二部分“竞争力和公司战略”编者挑选的阅读材料为公司战略的关键问题提供指导。引导我们读者从材料中学习如何运用一种竞争力分析法对公司的业务组合做出评价,就资源配置做出决策以及用于多角化。第三部分“管理跨业务单位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本书的核心。它为多业务单位如何对技能共享和学习进行管理提供了事例并进行了透视。本部分的材料分析了各种竞争力在多业务单位是如何发展和扩散的,以及在这些公司的经验和实践也展示了在多业务单位技能共享的复杂性和所获得的回报。它们应该为经理人员就如何改进他们所在公司的能力管理提供反思和建议。

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迈克尔.波特”曾经说过:“战略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

战略管理是企业的高层决策者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总体谋划的动态过程。它包括企业总体战略和产品组合、商场竞争、技术创新以及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和人力、财务等战略,基本上涵盖了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成熟的战略管理理论认为,战略管理是由环境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控制等四个不同阶段组成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是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理论上通常都是按上述的顺序对企业的战略管理进行分步研究。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这几个步骤往往是同时发生的,或是按着不同于上述步骤进行的。这要求企业的管理者们必须创造性的设计、应用战略管理系统,并且,这一系统应该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企业所面临的时刻变化着的外部环境。这一动态过程理论上称之为战略管理过程。以战略管理过程理论为依据,进行的动态企业战略管埋研究,在国内外开始的时间并不是很长,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我国企业应当高度重视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指导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完整的战略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它是一种规划,即应规划出公司发展的未来之路。战略为公司的经营方向描绘了一幅蓝图,因而必须具有前瞻性,必须用于指导公司的业务经营,而不应是业务经营的附属品。其次,战略作为一种规划具有很强的策略性,它的目的在于建立消费者对公司的忠诚度,在于赢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持续竞争优势。而且,战略还应成为一种将公司各事业部、各职能部门、不同管理人员、不同员工的决策和行动统一为一种覆盖全公司协调一致的决策和行动的策略方法。在战略框架下,公司内跨部门分散的行动将形成一个以统一的目标和策略为中心的整体,个人的努力也将被凝炼成方向一致的团队力量。最后,对于成功的公司而言,仅仅拥有完美的策略规划是远远不够的,根据战略合理配置公司资源,并确保在战略的指引下自始至终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同样至关重要。卓越战略管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制定并出色地执行了一个出色的公司战略。

公司战略实际上是一家业务多元化的公司整体上的策略规划,它包括公司为其所涉足的各个业务单元在各自不同的行业中确立相应的地位所采取的各种策略和行动,以及公司用以管理多元化业务相互关系及协调发展的策略和方法。业务战略是指公司某一些业务的策略规划,它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建立并

加强公司在行业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特别是长期竞争地位。一个公司的业务战略包括管理者为获得某一业务领域的成功而制定的各种经营策略和行动方案。在单业务公司,其业务战略实际上就是其公司战略。职能战略是指管理者为对业务战略起关键作用的特定的职能活动、业务流程或业务领域内的重要部门所制定的策略规划。职能战略的首要任务是支持的业务战略和竞争策略,公司中每一个对业务战略起关键作用的业务活动和组织单元都应有一个职能战略:如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产品研发、生产、财务、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仓储物流等等。经营运作战略是指就某项业务中的一线组织单元(如生产车间、地区销售中心、行业客户服务中心等)以及如何开展那些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日常管理任务(如原材料采购、库存控制、广告投放、员工培训、客户管理等)所制定的策略规划。经营运作战略处于战略的底层,它所关注的也只是一些较窄范围的战略行动和经营策略,但它进一步细化了职能战略和业务战略,同时也为职能战略和业务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因此从重要性程度来讲,它并不逊色于其他三个层次的战略。

战略决策者从各种可行的战略选择中找到一个最佳的选择。在这一决策过程中,主要采取一些定量的方法,但并不是定量方法比较即能达到目标,因为他们决策过程,必将受文化、政治、董事会因素的影响。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宏观层次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实现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作为企业经营者,第一个应当考虑并着手解决问题,就是"先定必胜之计",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带有全局性的战略问题上,进行战略思考和谋划,确立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规划,实施战略决策。

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和变化莫测,竞争异常激烈,不仅对大企业提出了挑战,而且对众多的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规模、没有品牌、没有特色就很有可能被淘汰,而具备这些,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得到的,需要有战略眼光,从现在开始,对系统、对企业进行战略策划,从而寻求出适合自己成长的最佳道路。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企业必须面向未来、一书中说:"对没有战略的企业来说,就象在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雨中穿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许多事实证明,如果对于将来没有一个长期的明确的方向,对本企业的未来没有一个适应市场的战

略规划,不管企业规模多大,地位多稳定,现有的情况有多么好,都将在这场革命性的技术和经济的大变革中失去其生存条件。美国前500名企业每过10年就有三分之一被淘汰就是一例。

战略管理是一个不断循环、永远没有终点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既有起点又有终点的简单事件。无论是公司的远景规划和业务使命、目标体系、具体战略,还是战略实施的过程,在外部环境或内部运作发生变化时,都应根据实际需要对其本身作出适应性地调整。在这个一切都成为常识的世界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看起来可能平淡无奇。它对于体育运动或企业经营之类的竞争性行为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以上即是我读完这本书的浅显心得。

企业如何立于不败之地

----读《管理心理学》有感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爆炸,人才激增的时代,信息量的广泛覆盖已使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企业无疑需要一套适合自己运转模式的系统才能使各部门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学好管理心理学就能揣测顾客的需求,进而为顾客创造出一系列的消费产品,从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商业行为必须考虑消费者的心理行为,只有把消费者放在至上地位的企业才能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究竟什么是管理心理学呢?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个体与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通过协调人际关系,满足员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它的研究目的在于两方面:其一是理论目的,即通过对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发展和完善学科体系,深化对组织心理的认识;其二是直接的实践目的,即通过对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的探讨,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提高生产率,这是更为重要的目的。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从而提高管理行为的有效性和艺术性。因此,该学科对管理实践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虽然它也要研究心理与行为的一般表现,但更要进一步研究评价和分析人的行为的方法,掌握保持积极行为、改变消极行为的技术。总的说来,管理心理学强调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并在管理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内容。因此,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在学习管理心理学时,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工作实际的紧密联系。

企业应该树立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思想、机制与方法。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改善人际关系等方法。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和管理效率。具体而言:要尊重与关爱生命的价值,提升人的生活与工作质量,重视生态环保,千方百计保护员工的生命;重视与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与高层次需要来提升激励水平;依靠人、尊重人、凝聚人的合力,协调人际关系,培育和发挥员工的团队意识和精神;开发人的潜能,塑造人的素质,培养全新的高素质的人才等来达成企业目标与员工自我实现的目标。建立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

理学分支。它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当然,贯彻其中最重要的是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站在人性发展的最高点,列举出人类自身发展的五种需要。主要如下:

1.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衣食住行。

2.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的威胁,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

3.社交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宿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

4.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

5.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需要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潜意识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顺序发展的,满足了的需要不再是激励因素等。此外,马斯洛还详细说明了认知和理解的欲望、审美需要在人身上的客观存在,但是他也说明,这些需要不能放在基本需要层次之中。因此,企业需要善于运用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建立一系列的考核表彰制度,进而大大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从而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针对目前的企业经营状况,有一套长松组织系统值得引起企业的关注。简单来说,企业管理组织系统是指能够给企业带来长期利润,提高管理成熟度,适应企业扩张与规避企业风险,并能激活各级人才的企业管理系统。 良好的企业管理组织系统,包括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薪酬设计、招聘系统、员工培训、生涯规划的制度与方法,能激活企业内在的运营规律,达到利润倍增、成熟稳定。 华为投入1亿元换来的是每年1000亿销量,吉利汽车从无名小卒建立管理系统到收购世界名车沃尔沃,无不在向世界证明:重视系统的建设,就是等于把握商机与实现梦想。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建设企业管理组织系统呢?通常来说,建设企业管理组织系统需要以下条件:其一,深入学习指导思想、理论、原理,任何不懂原理的管理者,都没有办法驾驭系统。其二,建立个性化的企业管理组织系统,

并且有能力做到过程管理中优化。其三,运作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其四,用企业管理组织系统去培训员工,达到全员认同与全力支持。这套体系包括了:组织架构图、工作分析表、薪酬设计系统、绩效管理系统、招聘管理系统、生涯规划系统、培训管理系统七大系统。 只有建立起自身运转的一套系统,那么这个企业在商业竞争白热化中将会有更大的优势,也能够屹立不衰。

泰戈尔说:“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些单薄,只有协作才能够移山填海。”世界第一行销大师阿尔·里斯也说:“很少人能单凭一己之力,迅速名利双收;真正成功的骑师,通常都是因为他骑的是最好的马。”这就是说,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取胜的,只有与他人合作,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合作的精神都无比重要,一个人离开了团队往往很难独自在竞争中获胜。这就像鱼和水的关系,单独的个体是鱼,而团队就是水,鱼离不开水,单独的个体离不开团队。在工作中,你必须通过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你是否具有团队精神,直接关系到你的业绩。一些大公司招聘人才时,十分注重个人的团队精神,他们认为一个人能否与人和谐相处并相互协作,要比他个人的能力重要得多。一个公司的成功,离不开所有成员的努力。不管你是多么优秀,都离不开你所处的团队。因此,每个优秀的员工都必须为公司的成败负起责任,也必须为每个同事的成败担起义务。全体员工的出色合作,会为整个公司的辉煌增添绚烂的一笔;每个员工的各行其是,也会为公司最终的瓦解给以致命的一击。

作为团队的一员,员工一定要时刻铭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你只是团队的一员,即使再受重视,再有才华,也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团队的性质决定了每个员工只是团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员工的所有工作都是以实现团队的目标为中心。合作精神被认为是职场中最受欢迎的精神,几乎每个公司在招聘员工时,都把合作精神作为引进人才的重要标准。一个人能够同他人协作,表明他对自己所在的团队负责,这种负责实际也是对自己的负责。其实合作就是顾全大局,一个懂得合作的人懂得“唇亡齿寒”、“皮之不存,毛将附焉”的道理,总是力求服从全局,凡事从大局着想,不会单单考虑个体的利益。

所以,在职场中,一定要学会合作,懂得欣赏他人,充分发扬每个人的长处,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形成合力,才能取得1+1>2的效果。

在事业的道路上,企图心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基础。企图心和成功的关系,就像是蒸汽机和火车头的关系,你的企图心有多大,你的未来就将有多远。作为一名员工,不能只安于现状,而要有一颗做老板的企图心。这种企图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你就能够时常督促自己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向你的老板学习,完善自我,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皮尔·卡丹曾说:“我事事争第一,决不做第二。”正是这种永不满足的心理让他严格要求自己,促使他在时装设计领域不断推陈出新,永远引领时代的潮流。因此,一个人成功的几率有多大往往在于他的企图心有多大,如果一个人把目标定为不愁吃不愁喝的话,那么他最多只能满足口腹之欲;相反,如果把企图心定得更加远大,其所能达的事业非辉煌不能形容。 有做老板的企图心,并不是要你坚决立志做老板,而是要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不甘落后的心态,用老板的标准要求自己;并不是要你去效仿你的老板,而是要你对自己有一个比较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中最主要的就是应该具备一些优秀的工作习惯,以下是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给我们列出的作为一名优秀的老板应该具备的要素:(1)坚决执行(2)积极创新(3)强烈的负责心(4)学习思考(5)主动工作(6)敢于说不(7)和别人协作(8)坦然面对错误。

相信只有做到这一些,到时候一个企业就能巍然屹立与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长期的发展。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首先在这里不得不先提起这本书的作者,彼得??德鲁克,19xx年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个贵族家庭,他先后在德国和英国工作学习,19xx年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19xx年他获得了法兰克福大学法学系博士。19xx年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是当代国际上最著名的管理学家,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他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管理的实践》,《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管理未来》,还有这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几十部 著作,已传播到全世界130多个国家,指引了不知道少在管理中迷茫的人们。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由浅至深的引领我们开拓了一片新的视野。首先,它提出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这是这部书的重要前提。身为管理者,不管是企业主管、医院主管、政府机构主管、公会主管、学校主管,还是军事机构主管,在一个集体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们不应只是具有聪明才智的高级知识分子,更应该做出卓有成效的决策来最大程度的带动整体。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学着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通过一些思想习惯的养成。他们应该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将有限的时间系统的规划合理的安排,已达到最有效率的情况;他们应该重视对外界的贡献,并非只是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他们还应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这样将有利的条件最大化的利用,成效自然不言而喻了;有效的管理者必须集中经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些重要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最后,他们必须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这事关着处事的条理和秩序问题,也就是如何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骤。以上这些就是管理者著有成效的因素,当然也就是这本书的主题了。下来就这些因素我们便可以有顺序的展开思绪了。我将它们大概的提炼出来,就是我所从中获得的有效信息。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是那些一开始就着手工作的人,他们往往会从时间的安排上入手。这并不代表着要以计划为起点,认识清楚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才是起点。然后他们管理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最后再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有零星而集中成大块连续性的时段,记录,管理,统一的安

排,这便是管理者有效性的基础。言而总之,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若不将时间管理好,要想管理好其他事情就只是空谈。“认识你的时间”是任何人只要肯做就能够做到的,这就是通向贡献和有效性的路径。

其次,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是注重贡献的,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对我所服务的机构,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这所强调的就是责任。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水准及其影响;2.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对上司、对同事和对下属;3.各项管理手段的运用,例如会议和报告等。然而,大多数的管理者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重视勤奋忽略成果。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埋头苦干,如果老是强调自己的职责,那不论其职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别人的下属。反过来说,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一个注意对成果负责的人,即使他位卑职小,也应该算是“高层管理人员”,因为他要对整个机构的经营绩效负责。

再来,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发挥其长处。他知道只抓住缺点和短处是干不成任何事的,为实现目标,必须用人所长——用其同事之所长、用其上级之所长和用其本身之所长。利用好这些长处可以给你带来真正的机会。任何人都必定有很多缺点和短处,而这些几乎是不可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设法让其不发生作用。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管理者的任务,不是改变人,而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让各个人的才智、健康以及灵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组织的整体效益得到成倍的增长。

要是说到卓有成效的秘诀,那就是善于集中精力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工作量很大而时间却是有限的,想要同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几件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恰恰就是加快工作速度的最佳方法。越能集中我们的精力、努力和资源,我们所能完成的工作也就越多。不得不承认,专心致志于一项工作,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简单的,首先要有足够的勇气,要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应该先做的工作。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成为时间和任务的主宰,而不是它们的奴隶。

另外,决策问题值得做特别的讨论,只有管理者才需要做决策,管理者之所以为管理者,正是由于它拥有特殊的地位和知识,所以人们期望他能做出对整个

组织,绩效和成果具有特殊影响的决策。因此,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做出有效的决策。决策的有效与否这是关键的所在,也是常引起争论的地方。许多书上这样说,决策来自大家一致的意见,其实这也不然。有效的决策,常常来自多种不同而且互相冲突的见解中产生;常来自多种旗鼓相当、优劣互见的方案中产生的。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因为凡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经验的人,都应该有他自己的见解。所谓见解,则是指“尚待证实的假设”,见解不能获得证实,就毫无价值可言。

以上就是这本书各个章节主要提出的论点。也是精华所在。“成功无法教,有效可以学”就是这本书的有效秘诀。对我们在校的学生而言,这些内容似乎有些空洞有些遥远,但并不是没有用处的,学习一个管理者应该具有的品性,提前养成好的思考处事习惯,为将来做好准备。卓有成效是一个管理者应具有的优秀特质,但同时也适用于很多其他的领域,卓有成效的学生,卓有成效的工作者??都可以成为某个领域里出众的人物。也许,这本书所带给我们的财富,会在时间的积淀之后,渐渐的浮现出来。

《管理大未来》读书心得

由于忙于工作繁忙,更是由于自己的惰性,很长时间没有正儿八经的读过一本书了。前期读《管理大未来》时,跟随加里.哈默去认识现代管理学中各种典范存在的利弊,认识了以前疑惑过,也没能深入思考过的管理问题。认识到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运营持续增值,很多企业绞尽脑汁的进行技术创新、流程再造、战略升级的时候,原来管理也可以创新,也可以说他们忽视了管理创新。这种创新不是对原来固有管理体系的优化,甚或像微软操作系统一样不断的打上几个补丁,而是对现代管理革命性的升级,是现代管理的更高版本,两者甚至会存在不可调和得矛盾。哈默给予我们一种新的管理思维模式,当然更多是启发式的,没有标准模板可循,就像中国的厨艺,很难完全复制。

哈默分四部分讲解,一是管理创新为什么如此重要;二是什么是管理创新;三是如何成为管理创新者;四是创新未来。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成基本的三步:

第一,为什么要管理创新

首先是21世纪管理面临大挑战,因为我们的的组织仍然在践行早已过时的管理范式:“宣扬的是19世纪发明的管理哲学,采用的是20世纪中期的管理流程,运用的高新技术则来自于新生的21世纪” 。如此错综复杂的管理组合或许在上个世纪是行得通的,然而它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快速发展的时代,甚或未来。

其次,源自工业时代的管理模式已然步入S曲线的尾端,已经没有发展的余地了。虽然,传统的科学管理曾给组织的发展带了极大的提升,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的发展带了革命性的发展。在哈默看来,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足之处是,管理太多,自由太少;等级太多,社区太少;督促太多,理想太少。他认为,必须进行管理创新,在进入网络时代的新世纪里,公司必须做到三点:一是不论大型或小型组织,战略调整的步伐都将大幅加速。二是让创新成为每人每天的工作。三是为员工创造愿意全心全意投入的工作环境,从而激发员工发掘自己的最大潜能。

三是管理创新与其他类型的创新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管理创新彻底改变了组织运营的方式,或者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组织模式,而且正因为如此强烈的变革使得组织能够能高效地实现目标。无论是丰田、惠尔浦、通用电气都是通过

营运创新、产品创新、战略创新、管理创新的金字塔模式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目标。管理创新的进程运用大思维,带来大进步。而某些公司因工业时代的管理而付出大的代价。因为随着经济和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环境发生了巨变,这往往会使得经典的商业模式不适应环境的这种变化导致公司猝死。柯达、索尼、西尔斯等知名企业没及时自我调整,从而付出了极大代价。所以我们要勇敢面对变化,解决大问题,探究问题的根本,区分"你能解决的问题"和"你只能努力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付出持续的、富有创造力的努力,就会实现创新的目的。

第二,管理创新是什么

从零售商全食超市,工业产品制造商戈尔公司、互联网的代表谷歌三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样的变革能够激发每个员工的使命感?公司经营者进而会面临什么样的困境?

全食超市,通过改变食品零售业的游戏规则,创造了一种颠覆传统的、使命至上的商业模式,在全食,员工可以自己决定商品库存;他们工作的压力并非源自老板,而是源自身边的同事;应聘者的去留意向是由他所在的工作团队而非公司管理者决定的。

戈尔公司倡导民主创新:在戈尔公司,人人提倡一种"自然领导"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执行者的权力永远不能被当做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团队可以随时罢免它的首领,而领导者必须持续地获得同事们的忠诚从而维护他的权力。戈尔创新的内燃机是自由支配的时间。每位员工每周保证半天的"自娱时间",可以自己启动自己心仪的项目,而这些项目常常变成企业的赚钱机器。

谷歌时时创新,谷歌像工业革命一般彻底改变了信息技术行业。它不像其他IT公司那样通过传统零售渠道销售传统产品,而是通过搜索的技术,找到了一条将键盘声变成金钱的神奇道路。其实,让谷歌与众不同的不是其以网络为中心的业务模式,而是其崭新的管理模式。

第三,如何进行管理创新

首先,要进行管理创新就要先成为管理的创新者,要突破管理思维打破惯性思维,挑战先例。正如马歇尔对胃溃疡治疗的研究,打破的传统的认识并对权威进行挑战,最终获得了成功。也使我们认识到“拥有丰富技术的人永远不会拥抱新技术”

其次,解决全新的问题,我们要使用全新的规则。现代管理实践建立在一套原理的基础之上,这些原理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或者更长的时间,包括专业化、标准化、等级制,以及外部激励至上等等。而当前我们在企业中往往会面对以前从未发生过的新的问题,我们就很难保证拿以前的旧的做法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毕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条件都是在变化的,正如哈默所说“一代代的管理者们通过"挖掘"这些原理来获取竞争优势,但经过数十年的挖掘之后,要在这些已经被充分开发的"坑洞"里发现闪闪发光的管理金块,可能性太小了”。

第三,在边缘中学习抛弃旧观念,重组管理新基因,我们必须寻找"积极的出轨",因为不寻常的观点通常来自于不寻常的地方,那些离奇的、没有预兆的、超越"最佳实践"的地方。要最大化利用员工的集体智慧,充分调动有效资源,摆脱传统管理思维的束缚,对那些明显不遵守传统的组织的一些实际做法加以研究。看看孟加拉乡村银行,Technorati和YouTube等网站、开源软件的运行模式你就会明白,原来我们的管理看起来是多么的循规蹈矩。

第四,成为管理创新者吸收创意,激发创新源泉。当众多公司都在争先恐后地忙于业务流程再造之时,宝洁、通用电气、IBM等公司开始寻找它们管理创新的指向标了,因为它们的发展历史再次证明:唯有时刻把握商机,才能成为与时俱进的企业,才能顺利进入未来世纪。开启管理2.0新时代重启思维,引领管理创新的变革。许多高层管理者正在努力平衡公司交易与组织能力的匮乏,这些也都是20世纪早期管理模式给商业界留下来的顽疾。当前商业界也急需跨越到另一条S曲线上,实现管理理念的飞跃变迁。

读书后的另外一点感想:

1.加里.哈默在讲谷歌的案例中提到“对挑战任何人的观念都缺乏自信心的C类人”,使我有了收到冲击的感觉。咦!这不是说我吧?当然,我从不怀疑我的智商和能力,如我本科也在海大就读,考MBA时,工作之余利用晚上的时间准备俩月成绩也能超200分。但工作或交际中,我却是害怕失败,过分关注别人看法的人。一是关注别人对我的评价,二是不善挑战别人的意见。虽然很早我就意识到自己的这个特点并下决心改善,但改善的效果不是很明显。现在看来,这个特点在未来推行管理创新或被管理创新中同样不是明智的选择。恰好我现在负责公司的流程管理,虽说我把我的工作定位为对实际业务的服务,但要实施管理创

新,我绝对脱不了干系。我知道就算我不是C类人,也应该是B类,所以我应先拿自己开刀,自我剖析,自我诊断,自我创新。还好,我认同A类人的生活是洒脱的,并且有崇拜的情节,而且就算自己是A类人,我也不会崇拜专制,这样看来,应对未来的管理创新,我不是没有希望的。

2.在读《管理大未来》的过程中,感觉语言结构上有点晦涩,于是就关注了一下译者的署名,陈劲,浙江大学下属4个学院的副院长,担任至少14个学术杂志的编委,在7个公司任职,至少7所大学兼职??。于是我更愿意相信该书应该不是他本人翻译的,至少没有仔细推敲过,这也可以理解,再说时间也不允许。于是有了再学习英语的冲动,畅想如果能拜读原著应该也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

做“今天”最好的自己——《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读后感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烦恼,曾经有段时间,我因为不确定的未来备受烦恼的困扰,吃不香,睡不好,郁郁寡欢。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阅读了戴尔·卡耐基的一部著作——《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很受到启发,心中的纠结才慢慢打开。

书中讲到:今天,正是昨天担心的明天,因此不要为明天担忧,而要生活在今天,就要做今天最好的自己。

忽然之间,我的心为之一振,心想这句话所包含的意思是什么呢?我寻思了很久,却久未得到答案。我闭上眼睛,紧锁双眉,反复咀嚼着这段话,回味着??许久,紧锁的双眉慢慢舒展开来,心胸豁然开朗,多日的烦恼顷刻之间烟消云散,真是痛快淋漓。

昨天已经过去,无论怎么懊恼、怎样忧伤,都无济于事,时间不会倒流;明天尚未到来,无论怎样憧憬、怎样期待,最终能否如愿,还存在着许多变数。昨天已成为历史,明天还是个未知数,只有今天最现实,只有今天才真正属于我们自己。而我们人的一生不就是由若干个今天构成吗?做“今天”最好的自己,坚持到底,不就是做一生最好的自己吗?做一生最好的自己不就是活出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人生的精彩?这不正是我所孜孜以求的,却未寻到而备受烦恼困扰的原因吗?

寻了很久,而答案就在我的眼前,被自己忽略了。做“今天”最好的自己,必须要有明确的举措去保证、去落实,否则它就仅仅是一句话、一句口号而已。如何做才能成为“今天”最好的自己呢?

树立自信心,始终相信自己。这是做“今天”最好的自己的源动力。自信的人更有勇气,更有力量,更有人格魅力。成功源于自信,自信促进成功。无论身处何种境况,都要时刻提醒自己,我能,我一定能,做到有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时代尤为重要。根据心理学家的统计,每个人每天大约会产生5万个想法。如果拥有积极的态度,那么就能乐观地、富有创造力地把这5万个想法转换成正面的能源和动力;如果态度是消极的,就会显得悲观、软弱、缺乏安全感,同时也会把这5万个想法变成负面的障碍和阻力。因此我要时刻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我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我可以是最勤奋的;我也许不是最富有的,但我可以是最充实的;我也许不是最顺利的,但我可以是最乐观的??。

时常审视自己,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明白自己究竟是个怎么的人:有哪些优点和缺

点,有什么兴趣和爱好,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做到知自己,然后定目标。目标分为宏观目标和微观目标。宏观目标,就像是灯塔、指南针,使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迷失方向。微观目标就是具体计划,让自己一步一步地朝着终生目标前进。为了量化微观目标,使其更具操作性,每天晚上,将近期打算做的事列成清单,每天按照清单逐一落实,完成的划掉,没完成的继续保留,并添加新的内容。与此同时还要明白自己内心所追求的成功:是选择做真正的自己,选择坚守自己的信念,选择坚持到底,通过一次次的超越自我,使内心获得快乐与幸福。

按书中的指导,我将微笑着、自信地迎接我生命中的每一个“今天”。以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做“今天”最好的自己。

读《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有感

最近看了《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这本书,作者是亨利·法约尔,他被后人尊称为“管理理论之父”。他第一次明确提出管理概念,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 他是古典组织理论的奠基人, 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最杰出代表。

亨利·法约尔在世84年,(1841年至19xx年)。1841年出生于法国一个小资产者家庭。19岁毕业取得了矿业工程师资格。1860年,他被任为高芒特里---尔尚布稳公司的高芒特里矿井组工程师。19xx年,他退休时的职务是该公司总经理,在位时,做的相当不错。退休后,继续在公司里担任着董事,直到19xx年12月去世。老年时,和泰勒一样,也从事管理的研究和普及工作,同时给高校上课,讲授管理课程。

法约尔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此后西方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产生的重要依据之一。法约尔在管理方面的主要着作有:《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国家在管理上的无能邮政和电讯》、《公共精神的觉激》。19xx年,发表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这部划时代的光辉著作,其思想之丰富、深邃、完整,令人叹为观止。从管理哲学层面探讨,法约尔的这部著作给管理学带来了重要的贡献和启示。 法约尔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的前半部分,对管理的概念进行了回答。他认为,管理不同于经营,只是经营的六种职能活动之一。经营的六种职能活动是: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这六种职能活动,是企业组织中各级人员都多少不同地具有的,只不过由于职务高低和企业大小的不同而各有侧重。至于管理活动,则又包含五种因素,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法约尔对管理的五种因素进行了较详尽的论述。并提出了14项管理原则,原则是:

(1)劳动分工。这个劳动专业化的原则,旨在有利于集中活动,提高工效。

(2)权力与责任。职权是发号施令的权利和使人完全服从的权力。

(3)纪律。纪律是顺利地管理企业所绝对必需的,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企业的兴旺。

(4)统一指挥。雇员只应接受一个上级指令。

(5)统一领导。对于具有共同目标的一组活动只应有一个首脑,一个计划。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一个雇员的或一个群体的利益应服从组织的利益。

(7)人员的报酬。报酬应当公平,尽量做到工人与公司双方满意。

(8)集中。集权对组织很重要,它是组织工作的必然结果。

(9)等级制度。等级就是从最高权威至最低层人员的等级链。

(10)秩序。组织应按次序给每个人以一定的位置。每人都有他的位置。所有人都处于他们应处的位置。

(11)公平。平等和公道感遍及整个组织。

(12)人员的稳定。雇员适应其工作并能有效地工作都需要时间。

(13)首创精神。在组织的各级人员中,主动性可以提高工作热情和干劲。

(14)团结精神。这个原则重视合作和维护各人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上述十四条原则中,决定法约尔管理理论的实质是统一指挥和等级制度这两条原则。

书的后半部分着重论述了管理的五个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一、计划

“管理应当预见将来”这个格言使人对工商企业界的计划工作的重要性有所理解。预见性是管理的一个基本部分。预测就表示对未来的估计和未来的准备,它本身已经是开始行动了。计划工作的主要表现、标志和最有效的工具就是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指出了所要达到的结果,所遵循的行动路线,所要通过的阶段及所使用的手段。这是一种未来的前景,在这种前景的描绘中,按照人们已有的概念以某种清晰度表示出一些未来事件。它包括了在一段时间内企业发展的预测与准备。行动计划的根据是:第一,企业的资源;第二,所经营业务的性质及重要性;第三,未来的趋势,它部分地取决于技术的、商业的、财政的及其它的条件,而这些条件都在变化,人们既不能预先确定变化的大小,又不能预先确定变化的时间。制定行动计划是每个企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它牵涉到所有的部门和所有的职能,特别是管理职能。

领导人主动地制定行动计划正是为了行使他作为管理者的职责。他指出计划的目的与规模,确定整体的任务中各部门所占的部分,调整计划的各部分,使整个计划协调。总之,他决定应遵循的行动路线。在这个行动路线中,不但必须使

任何事情都不能与有效管理的原则与规则相冲突,而且还必须使所有的安排都便利于执行这些原则与规则。为制定一个好的行动计划,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及其助手们除了必须具备各种技术的。商业的、财政的及其它方面的能力之外,还应有可靠的管理能力。好的行动计划的特征:1、统一性。2、连续性。3、灵活性。4、准确性。

二、组织

组织就是为企业的经营提供所有必要原料、设备、资本、人员。组织又可分物质组织和社会组织两大部分。在配备了必要的物质资源之后,人员或社会组织就应该能完成它的基本职能,从而进行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

社会组织都应完成下列管理任务:(1)注意行动计划是否深思熟虑地准备了,并坚决地执行了;(2)注意社会组织与物质组织是否与企业的目标、资源与需要相适合;(3)建立一元化的、有能力的强大的领导;(4)配合行动,协调力量;

(5)做出清楚、明确、准确的决策;(6)有效地配备和安排人员;每一个部门都应该有一个有能力的、积极的人来领导、每一个人都应该在他能够最好地发挥作用的职位上;(7)明确地规定职责;(8)鼓励首创精神与责任感;(9)对所做的工作给予公平而合适的报酬;(10)对过失与错误实行惩罚;(11)使大家遵守纪律;(12)注意使个人利益服从企业利益;(13)特别注意指挥的统一;(14)注意物品秩序与社会秩序;(15)进行全面控制;(16)与规章过多、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文读主义与弊端作斗争。这就是每个企业的主管人员应该完成的管理任务。

三、指挥

社会组织已建立,关键是让这些组织发挥出作用,这就是指挥的任务。这种任务要分配给企业的各种不同的领导人,每个领导人都承担各自的单位和任务和职责。对每个领导来讲,指挥的目的是根据企业的利益,使单位里的所有的人做出最好的贡献。

指挥艺术的高低是由人的某些品质和对管理工作的一般原则了解的多少来决定的,在大企业和小企业都是这样。 担任指挥工作的领导应做到:(1)对

自己的职工要有深人的了解;(2)淘汰没有工作能力的人;(3)对企业与职工之间定的协定很了解;(4)作出榜样;(5)对社会组织进行定期检查,在检查工作中要使用一览表;(6)你要把主要助手们召集起来,参加酝酿统一领导和集中力量搞好工作的会议;(7)不要在工作细节上耗费精力;(8)要使职工保持团结一致、积极工作、勇于创新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四、协调

协调是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要和谐地配合,以便于企业经营的顺利进行,并且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协调就是指各职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物资设备机构之间保持一定比例。这种比例适合于每个机构有保证地、经济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协调就是在企业的技术工作、贸易工作、财务工作和其它工作中都注意本工作对企业所有职能应承担的责任和他们带来的后果。协调就是要作到财政开支与财政收人成比例,工厂和成套工具的规模与生产需求成比例,材料供应与消费成比例,销售与生产成比例。协调就要求企业的工厂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使工具适合于应用、道路适合于车辆行驶,安全措施适应于避免产生危险。协调就是在工作中做到先主要后次要。总之,协调就是让事情和行动都是合适的比例,就是方法适于目的。

五、控制

控制,在一个企业里就是要证实一下是否各项工作都与已定计划相符合,是否与下达的指示及已定原则相符合。控制的目的在于指出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以便加以纠正并避免重犯。对物、对人、对行动都可以进行控制。从管理角度看,应确保企业有计划并执行计划,而且还要及时加以修订;控制应确保企业社会组织完整、人员一览表和到应用、指挥工作符合原则和协调会议定期举行等。从商业角度看,应确保物资进。出确实按照质量、数量和价格来进行检查,而且要确保认真做出仓库记录工作和严格遵守合同等。从技术角度看,应注意记录工作进展情况、工作取得的成绩、工作中的不平衡现象、设备维修状况、人员和机器的工作情况等。从财政角度看,对帐册和现金、收人与需求和基金使用情况都要进行控制。从安全角度看,应确保采取的安全措施能使财产和工作人员正常进行工作。从会计方面看,应确保必要报表的及时上交,而且能清楚反映企业的情况。控制应从帐册、统计和图表中找到检查用的合适的资料,应去掉所有无用的资料和统

计。所有这些工作,只要企业的领导和他的各级助手们能做到,那么都属于监督工作的范围。控制工作搞得好,对管理工作就能起到难能可贵的协助作用。执行控制,能给领导提供必耍的情报,而这些情况有时各级管理部门是提供不了的。对各方面的工作都可进行控制;在制能否发挥有效作用则取决于领导。良好的控制系统能事先预防可能导致伤亡事故的令人不快的意外事件。由于控制适用于各种性质的工作和各级工作人员,所以控制有千百种不同方式。像管理的其它要素预测、组织、指挥和协调一样,控制这一要素在执行时总需要有持久的专心工作精神和较高的艺术。 法约尔在书中,他还特别强调管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可以通过教育使人们学会管理并提高管理水平。所提出的十四条原则与五要素在管理过程中非常普遍地存在着,正因为他将共性的东西告诉给所有的人,才使得他的理论成为管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感谢“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追求卓越》读书心得

《追求卓越》,被誉为世界最畅销的工商管理书籍,美国优秀企业的管理圣经,《福布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工商书籍。汤姆?彼得斯和罗伯特?沃特曼的《追求卓越》开启了商业管理书籍的第一次革命,真正将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密切地结合起来,成为轰动整个管理世界的经典法则。两位作者花费数年时间,辗转美国各地,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综合了数百个大小公司的第一手材料,最后筛选出43家优良“标本”,进行解剖和探究。样本涉及制造、信息、服务、销售、交通、食品等诸多行业,包括大名鼎鼎的IBM、通用电气、惠普、3M、麦当劳、宝洁等。在作者眼中,“卓越”的标准是指企业除了表现在财务方面的长期的优异业绩外,更重要的是具有高度的创新精神。作者认为,尽管每个优秀企业个性不同,但拥有许多共同的品质,总结出了8大基本属性。它虽然是一本80年代的书,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却历久不衰。

《追求卓越》的条理很清晰,概括起来有以下几大经典理论:

不能“硬”管理。

要重视,而不是驾驭员工。

要注重“软性”的东西,特别是文化。

勇于尝试,勇于失败。

接近顾客。

自主和创业精神。

以人为本。

组织单纯,人事精简。

具体论述经典理论——不能“硬”管理。

《追求卓越》这本书的研究团队在19xx年与企业界领导人物进行了深度访谈,这些人以组织设计的技术、经验和智慧闻名于世。他们对传统的方式也深感不安。他们担心一般结构性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当时走偏锋、复杂的矩阵形态有其限制,但是对于现有工具的效果却又感到怀疑;他们质疑,规模达几十亿美元的企业是否真能靠这些工具实现振兴、重新找到方向。《追求卓越》告诉我们的是:员工的热诚绝对要比譬如“今天必须说服10个人买我们的产品”这样的绝

对指标来的有用。我认为就是今天提倡的“以人为本”。被誉为“管理学之父”的泰勒发明了流水线,毫无疑问这是管理学史上甚至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突破。有一个说法是:那些从来没有为泰勒工作过的人们总是以有一天能为泰勒工作为荣,而那些曾经为他工作过的人们则将泰勒视为魔鬼。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因为没有体会过严格流水线操作的人看到的只是在当时泰勒提供的、可以被视为天文数字的工资,而那些真正“摩登时代”中的人们所感受到的,则是自己被当作了机器。以惠普公司为例,惠普科技的开发工程师为了直接了解使用者对于惠普产品线的反映,刚进公司的MBA或是电子工程师,通常会被派去处理产品问世的前线工作。这位惠普工程师的热诚,绝对不亚于任何一个售货员。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卓越企业绝对不会把没有经过测试的技术交给顾客,或是随便哄抬价格;顾客获得的绝对是经久耐用的产品,以及迅速确实的服务质量。而那些不成功的企业怎样做呢?它们生产出大批量的产品,然后把它们一股脑儿交给销售人员,硬性规定他们每人必须卖出去多少却完全不关心市场反应,或是象征性的做一些市场调研。卓越企业的员工热爱他们的产品,就像那位惠普的工程师一样。所以,不要“硬管理”!

具体论述经典理论——要重视,而不是驾驭员工

不可否认的,每个人都想要自己出类拔萃。在成功的组织中,这种想法更为强烈。我们一再发现,企业只要让员工对自己的命运有些许控制权,就能激发他们强大的动力,死心塌地为公司效力。有个心理学的实验足供佐证。在这项实验中,受试者须解几道谜题和做校对的工作,但是周遭环境很嘈杂:有两个人在说西班牙文,有一个人在说亚美尼亚语,还有一台油印机运作的声音,以及计算器、打字机和街上的噪音。实验人员把受试者分成两组,一组只能照吩咐解谜题和做校对;另一组则可以按按钮把噪音关掉,这是一种控制的象征。可以控制噪音开关钮的受试者,答对谜题的数目是另一组受试者的5倍,校对所发生的错误也只有另一组的几分之一而已。最重要的是,“可以控制噪音开关钮的那组受试者完全没有用到这个按钮,光是知道自己有这样的控制权,就足以造成明显的差异”。 这就是卓越企业的做法。它们给员工以自由,让他们感觉到自已是被信任的,从而工作效率得以提高。譬如,有家公司的业务经理掌管100名业务人员。某晚,他们租用新泽西梅多兰兹体育馆,下班之后,业务经理麾下的业务人员从场外鱼

贯走入球场,看台上的计分板逐一打出每个人的名字,公司高级主管、其他部门的员工,还有亲朋好友都在场鼓掌叫好。这家公司就是IBM,通过这样的做法不但激发人追求英雄气概满足个人想归属于某个成功团体的欲望,还满足个人自我表达的需求。我们都知道期待效应,IBM就把这项理论很好的运用到实际中去了。我认为,这样的做法能让人感到兴奋和快乐,而这两种情绪恰恰能够激发人的斗志和提高人的办事效率。这显然与“将人视为机器”的管理方式背道而驰,那种方式更为合理不言而喻。

具体论述经典理论——要注重“软性”的东西,特别是文化

在研究卓越企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在解释自己公司的特质时,经常用到故事、口号和传奇。从波音到麦当劳,全都具有丰富的逸事、传奇和神话。令人惊奇的是,现在公司现在的人员在谈论它们的传奇人物时,大多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见过那个人”。可这并不影响他们的津津乐道。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些故事、神话和传奇都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传达公司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 文化的主导和连贯,对卓越企业而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特质,这点在卓越企业之间毫无例外。文化的力量越强,越以市场为导向,公司就越不需要政策手册、组织图和详细的程序与规则。在这些公司里,员工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怎么做,因为公司的价值观非常明确。有些公司发现有许多问题要解决,但是所有的决定都没有前例可循。高层主管被一大堆细微的决定给烦死了,因为他们没有共同的公司文化。卓越企业则正好相反,因为具备丰富的神话,所以共同价值观非常明确。惠普每个员工都知道自己应该发挥创意,宝洁每个员工都知道产品质量是必要条件,他们所谈的事情跟产品价格几乎都没有什么关系,他们谈的是企业的正直性、公平对待员工。从宝洁创始人威廉.普罗克特和詹姆斯.甘宝开始就认识到企业的利益和员工是不可分割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卓越企业通常谈论的话题就是它们的企业文化,而不是关于获利多少,或是如何分红之类。因为只有文化才是维系企业辉煌的基础。没有文化的企业只能是一盘散沙,光靠盈利不能形成凝聚力。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案例可以佐证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秦池酒业是曾经辉煌过的企业,论盈利当时没有哪家企业能与之争锋。有一次秦池酒业去竞标,毫无疑问它取得了成功。令人不解的是,它提出的价格比第二名要高出将近一个亿,而且中标的那个数字无比奇怪,简直好像是故意那么设计的。现场的记着于

是问“秦池”的老总原因。他满不在乎的回答道:“啊,这是我的手机号。”就是那么轻飘飘的几个字,最终导致了整个秦池酒业人心的溃散,走下坡路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也许不能说,就是总裁的这句话毁了这个企业,但是这是一个标志。它说明这个企业虽然兴盛,但那仅仅是基于盈利而表现出来的现象,说到企业的价值观,那是一片空白,更不用说以人为本。总裁视全体员工的利益如草芥,这样的企业,在我看来就算是给我诱人的高薪,我的心依然远离它。

具体论述经典理论——勇于尝试,勇于失败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里,运用最理性的分析方法建立模型,进行全方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会涉及到所有方面的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于是为了解决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我们发展出更加复杂的系统,进行更加复杂的分析,这就陷入了一个怪圈,那就是我们只有在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才会放手去做,产生的结果就是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撰写报告、分析问题、开发系统,却迟迟不肯动手去实践。事实上,太过理性主义的取向会让我们裹足不前。因为它会使各种情况里的活性元素被破坏殆尽。遗憾的是,大多数企业都信奉这种僵化的模式。很多公司对制定计划的兴趣,远大于制造畅销的产品,碰到问题时,坐下来进行规划,最受大家欢迎。因为这样不但可以产生知识性的回馈,而且无须面对实际运作上的压力,正式的长期规划几乎都会导致过度重视技术面。卓越企业则不同。它们的理论是,“实践!而不是空谈。”就算是一小步,唯有让人们采取行动,才能取得成就。当然,伴随着实践,失败也随之而来。实践,或者说实验,总是能和失败成为孪生兄弟。让我们看看那些平凡的企业遇到失败时的做法。毫无疑问,他们会召开会议,这是必须的。因为开会是分析的序曲。然后是批评,这个企业人人自危,不敢创新。因为创新意味着可能失败而失败恰恰是万万不被容许的。 事实上,在企业里,如果不多尝试,勇于失败,然后再进行尝试,自然什么也学不到。诀窍在于达成共识,明白哪一种失败是可以接受的,哪一种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要达到这个地步并不容易。不过不要自欺欺人。分析做得再多(特别是市场研究),都无法激发出真正的创新。

具体论述经典理论——接近顾客

这可能是最难做到的一点,也可能是我们研究的卓越企业(例如IBM、惠普、凯马特,甚至麦当劳)偏离正轨的地方。这的确很难。公司要注意的细节多如牛

毛,实在很难多加关照顾客,如果顾客还包括了经销商和极为不理性的一般使用者,那就更是难上加难。尽管如此,宝洁却成功地让公司里的每一个人都和顾客保持密切联系,并且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这样的技巧或许是他们基业长青的主要原因。我们不论在世界何处,从澳洲乃至于欧洲和日本,对麦当劳每一家分店的清洁程度和一贯的服务质量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们的产品,很多人对于全世界将麦当劳视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也颇不以为然。不过麦当劳在全世界各地实现的质量保证,的确是服务业的佼佼者。质量控制在服务业特别困难。制造业可以检查生产线最后的产出成品,然后把不合格品淘汰掉。可是在服务业,顾客会当场考验产品—服务,没有时间修改。所以服务业者必须确定公司全体员工都遵守同样的高标准,而且了解公司对质量的要求。我以美航空公司为例,看看在赶搭飞机时达美航空登机门的员工怎样提供实质的协助。有位顾客搬家错过了优惠票的期限,从技术面来说,那张票已经失效。她却给公司打电话抗议。达美航空的总裁亲自出面,而且还上门双手奉上新的机票。顾客也许不需要非常专业的解释,那样只会使他们感到困惑。他们更加需要的是通俗易懂的说明和切身贴近他们自身的利益。在国内(我是有体会的),企业经常教导员工用复杂的专业术语来解释产品,从而使顾客昏头转向,借此逃避责任。这甚至被视为“摆脱顾客”的法宝。其实大错特错。“顾客是上帝”这句话人人会说,其实多为空谈,真正能够做到的企业太少了。顾客才是最重要的。卓越企业绝对不会把没有经过测试的技术交给顾客,或是随便哄抬价格;顾客获得的绝对是经久耐用的产品,以及迅速确实的服务质量。

具体论述经典理论——自主和创业精神

创新企业在公司各处培养出许多领导人物和创新人才,这种环境是培养顶尖人才的沃土。3M就是很好的例子,这家公司“积极创新,气氛并不像大企业,反而像是由实验室和办公室隔间组成的松散组织,里面有许多热情的发明家和大胆的创业家,正在充分发挥想象力”。他们不限制每个人的创造力,而是鼓励务实的冒险,支持好的尝试,并且奉行弗莱切.拜伦所说的第九条戒律:“务必要有足够的错误次数”。就算企业规模很大,还是要像个小公司般地运作。组织不过是一群人的组合,而这群人很难与大型的抽象实体建立良好关系。如果你们不了解强生、3M、沃尔玛,以及原来的惠普是怎么成功的,只要看看他们如何组织成

小型、独立的单位,并以共同的目标和文化规范来整合即可明白。卓越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强调非正式、个人创业精神以及进化。它们甚至不惧失败,而是会公开表扬因为失败而取得经验的做法。永远不会因为公司的大规模而忘记了创业时坚守的本源,那就是:每位员工都有为企业创造新财富的权利和义务。即使现在情况不同以往,也要保持与以往一样的心境。如果当时没有创新和自主的精神,就不会有失败,也就不会有今日的辉煌。

具体论述经典理论——以人为本

我认为本书提到的卓越企业拥有的八大特质中,每一项都与人有关。因为人是最复杂的,不可将之视为机器。员工、顾客,甚至管理层都有自己特有的“人”的品质。说到员工的重要性,大家都会大谈特谈,可是却没有几家公司真正把员工视为不可或缺的资产。我们见识过最棒的例子就是达美航空倡导的“家的感觉”,19xx年,该公司员工团结起来,自愿将薪资总额减少3 000万美元,好让公司可以买下第一款波音767客机,充分展现出“达美精神”。可惜,达美航空后来和西方航空合并之后,就丧失了这种家的感觉。顾客,不用说,是最应该,也是最值得企业执行这项任务的对象。这里有一个例子,《追求卓越》团队有一次因为没有能够搭上最后一班飞机而不得不留在了华盛顿,用他们的话说:“我们事前没有预约旅馆,不过正好在四季饭店附近,以前我们曾经住过这家饭店,感觉不错。于是我们信步走进饭店,在大厅思索该怎么跟前台人员商量一下,帮我们腾出一个房间,原来以为这家饭店和其他旅馆一样,对没有事前预约的客人往往会冷眼相待。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前台的接待小姐抬起头,微笑着向我们问好,还叫出我们的名字。她居然记得我们的名字!这时候我们立刻明白了,为什么四季饭店在华盛顿成立才短短一年,就赢得“最佳饭店”的美誉,获得备受各界推崇的四颗星评价,这在饭店业界是绝无仅有的。”你们可能会想,很好啊,不过有什么了不起?这件事情引起我们的注意,是因为过去几年我们正好在研究卓越企业的成功之道。我们认为,企业能够爬上巅峰,主要原因就在于一般员工愿意为工作全心全意地付出,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公司内的普遍现象。于是我们更加相信,这是值得关注的企业现象,而且我们非常确定,这些企业的财务绩效一定跟员工的表现一样亮丽。另一个以人为本的表现是热爱产品,本田汽车某个工人每晚下班回家时,只要看到本田的车子,都会把车的雨刷一一压直,因为

他实在无法容忍本田有一丁点儿的缺陷。这件事情为什么那么重要?因为卓越的

表现往往关系着人们是否受到单纯甚至于美丽的价值观所驱动。这正是“以人为

本”的表现。一个企业如果不热爱它的员工,凭什么来要求它的员工热爱企业的

产品?以人为本,正是卓越企业所必须的。因为未有人,才是构成企业的主体。

也只有人,才能为企业创造核心价值,当然,因为有人,企业才得以生存,获得

信任和支持。

具体论述经典理论——组织单纯,人事精简

企业本身就相当复杂,但我们不能以叠床架屋的组织框架让情况更加繁复。

采取简单可行的结构,人们自然会搞清楚接下来该怎么做。员工人数尽量降到最

低,把大部分工作外包处理,或是采取有时间限制、项目导向的工作小组(另一

种线型组织的形态)。庞大的人员结构好像总是让公司里真正做事的人碍手碍脚。

首先让我们想象一个问题:有这样一个企业,长期以来运营人员和信贷人员的意

见一直很难一致,因此企业高层头疼不已。那么现在,我们要想办法来解决这个

问题了,我们会想出什么办法呢?或许,发展或是发明出一套非常先进的管理信

息系统以增进连个部门之间的“感情”,让他们之间的沟通更加频繁和流畅?我

不得不承认这是很好的办法,也许有人会想出更好的方案?可是那家企业最后又

是怎样做的呢?很简单,就是把这两个部门的位置安排在同一层楼。是不是很意

想不到?是的。用任何复杂的形式,这样轻轻松松的就办好了。现在我们来看看 这家企业的名字吧,它就是花旗银行。

宝洁公司花了50年时间致力于“一页备忘录”的普及。一位宝洁主管在一

次谈话中说:“我刚给公司提交了一份策划书,是一又四分之一页,可他们说太

长了,退回叫我重新写,力求简洁。”当我听闻这些时,我异常惊讶。似乎我们

从来都以为,写的报告越长就表示我们对情况越有信心,对产品越了解,也更有

把握能够作出更大的成就。

可是,事实上不是这样。当我们了解产品或是提出计划时依据的不是实物,

而所有的资料只不过是长达几百页甚至几千页的报告,可想而知,这是多么枯燥!

理所当然的,我们当然不会关心那些产品,更不用说热爱了。联合科技公司董事

长哈里.格雷表示:“大家都知道我痛恨书面报告,最初接掌CEO的职务时,我召

集全体主管,告诉大家我对书面报告的厌恶和恐惧,并且说明为了读他们自认为

重要的报告,我已经烦了一年。我指示他们不要再给我任何书面报告,除非是一页的备忘录。”

想想也是,看看惠普公司吧。每一个员工都可以有自己的创意,并被允许立即动手作出模型。随处可见桌上摆着的小玩意儿,同事们很随意的拿起来把玩,说出自己的看法。唯有这种自由而简约的气氛才具有强大的创造力,而不是那些看似专业其实枯燥的报告。

宝洁可以为了“节约用纸”的理由规定只能有“一页备忘录”,精简机构,减少报告看起来也不是那么难嘛。另一个做法是,减少目标数量。德州仪器公司的标语是“超过两个目标等于没有目标”。请看看我们的企业吧,有些时候,一年的计划目标甚至超过三十个??这样的规划令人找不着北,根本不知从哪儿下手。一页备忘录、诚实的数字,以及专注的目标,正是卓越企业在制度上的特质。

更多相关推荐:
学习三严三实心得体会学习心得感悟

关于学习三严三实领导干部的为政之道与行为准则的感想三严三实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不难看出这24个字虽然浅显易懂但饱含深意立志高远虽然朴实无华却处处要害思想深邃虽寥寥数语却切中时弊无论...

三严三实个人心得体会

三严三实个人心得体会三严三实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不难看出这24个字虽然浅显易懂但饱含深意立志高远虽然朴实无华却处处要害思想深邃虽寥寥数语却切中时弊无论从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上都概括全...

三严三实学习心得感悟

三严三实学习心得感悟三严三实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不难看出这24个字虽然浅显易懂但饱含深意立志高远虽然朴实无华却处处要害思想深邃虽寥寥数语却切中时弊无论从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上都概括全...

读书心得三

新教育读后之想读了新教育后重审自己的工作思想让我对学生对课堂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新教育实验是一个教育行动它是由朱永新教授提出来的新教育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以前总认为教育里的角色只有学生和老师是...

读书体会三年级学生

非凡的智能加上顽强的毅力才能战胜困难四年级蒋昊宇指导老师张一清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叫绿野仙踪主要讲善良的小姑娘多诺茜被一场龙卷风刮到了一个陌生而神奇的国度奥兹国并迷失了回家的路在那里她陆续结识了没脑子的稻草人没爱心...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读书心得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读书心得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

三严三实个人心得体会

三严三实个人心得体会三严三实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24个字虽然浅显易懂但饱含深意虽然朴实无华却思想深邃无论从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上都概括全面对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规范自身...

三严三实专题三学习心得

三严三实专题三学习心得三严三实专题三严以用权真抓实干实实在在谋事创业做人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新形象我觉的这是三严三实教育活动的精髓也是主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专题一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思想和行动的...

三严三实学习心得

一、“三严三实”要求内涵丰富、微言大义“三严三实”质朴凝练、微言大义,深刻阐明了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既是党员干部正心修身的思想守则,也是干事创业的行动准则。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

机关干部三严三实心得体会

机关干部三严三实心得体会在全军大抓“三严三实”教育整顿学习期间,我感受到了一股奋发向上的蓬勃生机在四处蔓延,它将成为我军大步向前的助力,铸造出一支所向披靡的英勇顽强、纪律严明的钢铁之军。个人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

实践论读书心得

两课实践教学原著导读读书心得实践论读后有感实践论为毛泽东同志所著代表作之一是一篇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即知和行的关系的著作实践论写于19xx年7月当时正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刚刚结束抗日战争已经爆发之际最初是毛泽东同...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心得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送给每个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止是它生动的历史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在中每一不可能做到...

三严三实读书心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