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讲稿

时间:2024.4.2

于丹论语心得讲稿----处世之道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保待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亲近的人,我们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论语》中,其实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办法,做人的规距,这些道理,有时候很朴素。《论语》不是板着面孔的一部书,它教给我们的办法,有时候透着一些变通,它告诉我们一种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里的分寸,其实我们今天总在说,任何任何事情,是该做的?不该做的?什么事情是好?是怀?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定,不简单要好坏之分,只是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些事做到什么程度。其实有很多事情,应该是有尺度的。孔夫子不是一个提倡一味丧失原则,一味要以一种仁爱之心去宽宥一切的人,曾经有他的学生问他,"以德报怨何如" [论语〃××篇],以德报怨这个词,我们不陌生,我们经常说,生活里头有这样的人,说看别人那么对不起他,他还对人那么好。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格,应该在孔子这里是得到赞赏的。没想到呢,孔子反问了他一句,子曰,"何以报德",孔夫子说,一个人,他已经用德去报怨了,那他还留下什么,去报别人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他好的时候,他又该怎么做呢?问完了这一句,孔子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叫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说一个人,如果有他人有负于你,对不起你了,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对待这件事。但是你要用你的恩德,用你的慈悲,去真正回馈那些也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其实这个道理,我们要是一听,觉得好像跟我们理解中的孔子的哲学不一样啊,孔子也是有原则的,孔子不是提倡以德报怨的,他给的分寸,就

是以直报怨,用你的正直去面对这一切。

于丹心语:"孔子不提但是以德报怨,他给的分寸是以直报怨"。

其实,孔夫子在这里,给了我们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他当然不提倡以怨报怨,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果永远是一种恶意,以一种仇杀,去面对另外的不道德,那么这个世界的循环,将是一个恶***的,将是无止无休的。我们付出的,不是自己的代价,还有子孙的幸福。所以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取,也就是说,你搭上了太多的恩德,你搭上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那种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事情,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浪费。在两者之间,其实还有第三种态度,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耿介和磊落的人格,坦然面对这一切,既不是德,也不是怨,其实孔夫子的这种态度,可以举一反三,推及到我们生活中很多很多的事情,就是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我们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于丹心语:"人生有限,把有限的情感留给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在今天,我们都在说,避免资源的浪费,避免能源的浪费。这个地球上,被浪费的资源已经太多了,但是,当我们关注环保的时候,我们其实没有关注一点,就是心灵环境的荒芜,和我们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应该说,今天物资是繁荣了,但是心灵的生态,未必随之改变,变得欣欣向荣,也不意味着今天那种仇恨,那种报复种种的,甚至高科技的犯罪,是停止了吗?有的时候,会越演越烈了,在这样情况下,怎么样避免心灵资源的浪费呢?就是我们面对一件事情,迅速地做出判断,选择自己最有价值的方式,。

动画:"老师,如果一个特别仁义的人,掉进井里去了,您会跟下起吗?为什么要跟着跳井呢?做什么事情都是要用脑子想想的"。

曾经有学生宰我,去问他的老师,说老师啊,仁者,虽告曰,"井有仁焉,其从

之也",你看给他老师出的难题,说问您个问题,如果是一个特别仁义的人,现在有人跑来跟他说,有一个仁者在井里,他掉井里了,你跟着去吗?这叫"井有仁焉",井里头有一个更贤德的人,你跟着下去吗?那么这怎么办呢?老师问他: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论语〃雍也篇目],这话说得好,孔夫子说,那干嘛要这样做呢,为什么仁者在井里,你也要跟着毫无原则地就跳到井里去,这是一个君子所为吗?君子也许不能避免很多的伤害,他可以被人欺骗了,但是他自己的心不能迷惘,也就是说人不能被自己欺骗,不能被自己的一时智力上的糊涂,一种冲动之下,做出来人生没有效率的傻事,这是孔夫子所不耻的,他并没有拘泥地说仁者在井里,你就一定要跟着下去,他很不解说,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孔夫子告诉我们,人的行为一定要有分寸,要有原则,要把握尺度,就是今天也是非常难得的。

动画:"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父母对孩子关爱得无微不至,为什么孩子会反感?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为什么会彼此伤害?费尽心机和领导、同事套近乎,为什么总是好心不得好报?"

什么样是好呢?孔夫子老在强调"过犹不及"这四个字,这四个字,可以说有机地渗透在他举的很多例子中,您说,你去做的工作,面对你的领导,那我们每一个下属,面对领导,肯定应该是忠诚的,也应该是有热爱的,大家私交好,公职好,把事情做好,这没有错。另外,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大家对朋友,都应该是将心比心的,甚至有人说,是可以两肋插刀的,那么,这些个关系里面,不管是对领导,还是对朋友,有我们的分寸吗?孔夫子曾经跟他的学生探讨过,最后,由他的学生子游说了这样一句话: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显仁篇 ]"。什么意思,就是过于密集。他说,你跟你的领导关系,要是过于密集的话,离你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跟你朋友的过从,要是过密的话,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

远了。其实这是什么呢?《论语》里面无所不在有哲学,这其实就是哲学关系。我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有一个哲学寓言,叫豪猪的哲学,说有一群豪猪,就是野猪身上长刺的那种野猪,大家挤在一起过冬,它们老有一个困惑,就是不知道,大家在一起的什么样的距离最好,离得稍微远点,冬天就冷,相互借不到热气,大家就往一起凑凑,结果,一旦凑近了,彼此的刺都扎着对方了,就又开始远离,但是,再远的话,大家又觉得寒冷,又想借助别人的温暖就再凑,凑着凑着又受伤了,然后再拉远,多少次磨合以后,豪猪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最恰如其分的距离,那就是在彼此不伤害的前堤下,保持着群体的温暖。

于丹心语:"最恰当的距离是彼此互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

其实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我们看一看,原来的大杂院,现在都改成了单元楼,已经没有这院里头一家包饺子,十家全挨排儿去送,没有这样的事了。没有大家过年,大人一桌,小孩一桌在一起的情形了,经常是一个单元里边,住了三、四年,人都认不全,不知道你的邻居是谁。其实今天的这个社会,随着物质整个的发达,人际之间的障碍越来越多了。这种障碍多了以后会怎么样呢?就变成我们所依赖的几个朋友,身上的负担更重,因为你觉得周围的人际普遍冷漠,所以对你的好朋友,你就会觉得他应该对我多好一点,我对他多好,我应该跟他要过从再密一点,他们家有什么私事,两口子打架了,为什么不告诉我,我可以去给他们调停,其实我们今天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听听子游的这句话,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太密集,就是疏远的开始,这就是豪猪的刺,必然要伤及他人。

子贡曾经问过他老师,说什么叫好朋友,老师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论语〃颜渊篇]"。这就是好朋友,你看到他有不对的事,你好好地告诉他,把忠告告诉他,不可则止。他不听你的那就算了,别再说了,再说下去,

属于自取其辱。所以,好朋友也有度,不要什么样的事情,大包大揽,说包在我的身上,我给你一个幸福的未来。没有任何人,可以对他人这样许诺。

动画:"《论语》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那么对待自己最亲近的家人,是不是就可以亲密无间了呢?父母和子女之间,丈夫与妻子之间,也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吗"?

我曾经看到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叫做"非爱行为",什么叫非爱行为呢?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一种非爱***掠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夫妻和恋人之间,经常会有人说,你看看,我就是为了爱你,我放弃了什么什么。我就为了这个家,我今天怎么怎么样,所以你必须要对我如何如何。父母对孩了经常说,你看看,我自从生了你以后,我工作也不好了,我人也变丑了,我一切都牺牲了,就是为了你,你为什么不好好地念书呢?所有这些,其实,统统称为非爱行为,因为,它是以一种爱的名义,所进行的一种强制***的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我曾经看到有一本写父母的书,一个英国的心理学的女博士写的一本书,她在开头说了非常好的一段话,她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的目的,所有的爱,大家都想最后到一起。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她说,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越早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你就是越成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明白距离和独立,是一种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在最亲近人的中间,也应该保有。 于丹心语:"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最亲近的人之间,也应该保有" 无论父母对孩子,还是多年的夫妻,一旦没有了这种尊重,越过了这个尺度,就会到《论语》中说的,到了"数"这个阶段。一切过于密集,密集得彼此已经不独

立了,这就潜藏着隐患,就是离疏远,甚至离崩溃都不远了。其实《论语》里面所教给我们的这种仁爱之心,是什么呢?是从一开始,就去本着平等和理***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一点,非常像禅宗里面所说的一个境界,禅宗说,人间最好的境界是什么?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就是这样七个字。也就是说,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就是你内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海阔天空。

动画:"于丹教授认为,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亲人,都应该把握一个分寸,适度为最好。那么对待工作,是不是应该越热情越好呢?无论是份内的工作,还是份外的工作,我们是不是都应该做得越多越好呢?对待工作,也有分寸需要把握吗"?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们把这句话还原,放在我们这个体系中去看,你就会懂得,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要"越俎代庖",你在什么位臵上,做好本份,不要越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不在其位,就不要谋其政。这就是一个前堤,先告诉你,在其位,谋其政,把你自己应该做的那个岗,先做好了,先不要操心别人的事。所以,其实我们这个社会很多时候,不缺少锦上添花,但缺少雪中送炭。有很多人,为别人操心,那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但你的本职,对你的这个岗位来讲,对你这个链条来讲,这个环节,永远是雪中送炭。所以,有很多话,你站在积极的立场上去解读,就能得出积极的价值,你就会知道什么是位,什么是政,怎么做才好。在其位,而怎么谋其政呢?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仁篇]"。这是一个多么坦荡磊落的态度,君子临天下,做任何一件事,没有薄厚、亲疏,自己心里定的那些个标准。只有一个标准在前,就是一个字:"义"。什么叫做"义之于比",就是义作为比照,作为法则,无适也,无莫也,没有薄,没有厚,没有远,没有近,没有亲,没有疏。这些东西都不重要,就是按照你

的标准去做事。

动画:"处世之道的首要问题,是要把握好一个度,否则将"过犹不及",但是于丹教授认为,为人处世,更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把握我们自己言谈举止之中的度,我们每天都要说话,我们每天都要做事,《论语》中,对于言行的适度,又有些什么样的劝导呢"?

我们以前曾经多次说过,孔夫子一向不鼓励那些巧言令色的人,特别能说,夸夸其谈。孔夫子说,鲜以仁,这种人有仁义心肠的少,找不到真正的仁者,他鼓励的是什么呢?他一定要积极地做事,做事要敏锐,要做到,要有效,但是说话要小心,一定要慎于言,不要去说自己做不到的事。在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孔夫子为什么提出慎言。慎于言,说话也要小心,这也是一个分寸。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叫"祸从口出"。没那么严重的话,也起码有人说叫"言多语失",说话多了的话,总有不得当处,这一点,在你为人处世中就要小心。

动画:"老师我要去做官了,您说我得注意些什么?你呀,带着耳朵闭上嘴,少说话,少抱怨,做事多用脑子,少后悔,你这官也就做稳当了"。

他有个学生,孔夫子的学生子张,子张学干禄,什么叫干禄,就是做官,到社会上担当点社会的职务,去请教老师,说我得怎么样,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述而篇]"。我们慢慢来看,很有意思,"多闻阙疑",说你多听,你先少说,多听,带着耳朵去,先别带着嘴,你多听,听多了,你心中的疑问就少了,你听听别人的经验,这就是我们说,一个人身体力行,那叫直接经验。但是听别人走的弯路,他经历的坎坷,那是间接经验,说你多听点间接经验,你心里头疑问就越来越少。你就算是听完了以后,也要慎言其余。你明白了这些,其他的还是少说,尽量少说,"则寡尤",怨天尤人,尤也是一种抱怨指责。如果你多听,自己少说话,这就会让你,少了

很多抱怨,再有一条,叫"多见阙殆",光是想,思而不学则怠,人不就迷惑了吗?你见得多了,这种迷惑就少了。迷惑多,是因为眼界不够大,你还见识太少。如果是井底之蛙,就看见圆圆的一小片天,那你怎么能知道,什么叫海阔而天空呢?所以你就出去看,多看,看得越多,心中的迷惑就越少,然后你做事要"慎行其余",仍然要小心,这个小心在《论语》中,被概括叫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个人那种小心翼翼在做一件事情之前,要像站在深渊旁边,要像走在薄冰上一样小心翼翼,这叫"慎行其余",就是多思,多想,多看,多见,但是,落实到语言层面和行动层面上,三思而行。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则寡悔,让你自己的心,少一点后悔。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人一旦后悔的时候,一切皆成定局。所以,他告诉这个学生说,现在你还没做官呢,我告诉你,出去多闻,多见,慎言,慎行,能做到这些吗?做完以后呢?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一个人如果在他说话里面,少了很多的指责,抱怨。在他行为中,少了很多让自己后悔的经验。这个人出去做官,做事,禄在其中,他就能成功了,就这么简单。

于丹心语:"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

我们想想,这段话多实用啊,这告诉我们,不就是在指导我们今天的事吗?我们要做的,不就是"言寡尤,行寡悔",能做到这六个字,不容易啊。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小故事,说有一个坏脾气的小男孩,一天到晚在家里发脾气,特别任***,跟家人经常摔摔打打,有一天,他爸爸就想要给他找一个办法,就把这孩子拉在了他们家后院的篱笆旁边,说,儿子,你这样,你以后每跟家人发一次脾气,你就往篱笆敲一颗钉子,你看看你发多少脾气。这孩子想,那怕什么,我就看看吧,他就嚷嚷一通,梆!自己敲一根钉子,嚷嚷一次,梆!敲一个钉子,然后一天下来,自己一看说,哎呀,一堆钉子,自己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他爸爸说,你看你要克制了吗?你这一天,说了多少错话,跟大家发了多少火。那怎么克制呢,

父亲说,你克制,你就一天争取不发脾气,你要能做到一整天没有发一次脾气,那你把原来敲的钉了,可以拔下来一根。然后,这个孩子,本来已经密密麻麻地发脾气,钉了那么多钉子,后来一想,发一次,就钉一根,一天不发脾气,才能拔一根,那多难啊。就学会了克制,不断地克制,觉得真难,但是,他想把钉子拔光,就克制,克制,等到他把篱笆上所有的钉子,终于都拔光的时候,他忽然觉得,我已经学会克制了,我可以不发脾气了,所以他就真正是发自内心,非常欣喜地去找他爸爸。他说,爸爸,你去看看,篱笆上的钉子都拔光了,我现在不发脾气了。他爸爸跟他来到了篱笆旁边,爸爸又对他说了一句话,他说,孩子,你看一看,篱笆上的钉子,都已经拔光了,但是那些洞,永远地留在了这里。其实,你每向你的亲人、朋友发一次脾气,就是往他的心上,打了一个洞,钉子拔了,你可以道歉,但是那个洞,永远不能消除。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寓言呢。其实,这是一个可以用来解读《论语》的寓言。什么叫做"言寡尤,行寡悔",就是我们在做这件事之前,你想一想,钉子敲下去再拔掉,篱笆已经不会平复,你怎么样能够在此刻的这种隐忍中,去消除你以后的伤害。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在做当下一件事,那怕是凭冲动做的一件事,都先想一想,再往远,会怎么样呢?所以这就是他跟学生子贡说的:"一个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我们还是悄悄地多做一点事,不要把许多空话说在头里吧。

动画:"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世更重要的一点。但是于丹教授认为,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自己本身要懂礼节,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那末,在孔子看来,什么叫做礼节呢?"

孔夫子的礼节,往往是不一定要别人看得到的,他就那样做了,比如说,他路过当官的人面前,穿丧服的人面前,还有盲人面前,不管这是一个年龄多轻的人,

他也一定要站起来,如果他一定要过,他也一定小步快跑着跑过去。也就是说,他面对这些人,都有着他的一种尊敬,也就是说这些人,有些是有官位,你需要表示出尊敬,但有些,像身上有孝和盲人,这属于什么?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叫"弱势群体"或者是家里有事,或者自己不健全,面对弱势群体,你要报有对于官员一样的尊敬,你不要在他们身边叨扰太久,不要惊扰了他的伤痛,你要悄悄地过去,这就是一种礼仪了。孔夫子是能这样做的。所以《论语》上面还记载"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论语〃乡觉篇]"。大伙在一块喝酒,喝酒的时候多高兴,百无禁忌,热热闹闹,人都进进出出。孔夫子偏偏做到,所有扶手杖的人,什么人?老人。只有扶手杖的人都出去之后,他自己才出去,只要还有老人没出去,他就要在后面,他绝不与老人抢行。这是什么,其实,这是一些最小最小的礼节。所以我觉得,《论语》记载的也挺可爱的。大家可能会觉得,一个圣人,这点事还用记吗?这还不是应该的,谁都懂的道理。这是夸圣人吗?为什么还把这点事给记下来呢?其实,所谓圣贤言谈、举止,就是这么朴素。

动画:"老师,我想成为一个君子,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应该做些什么事呢?你就好好修炼你自己就行了,啊!我修炼我自己,就能对社会有贡献呀,怎么可能?你把自己修炼好,自然就可以帮助别人,有益于社会了。" 这就是子路问什么是君子,当然,他有不同学生问君子,老师不同的时候,给不同的答案。这一次,他对子路说很简单四个字,叫"修已以敬"。修炼自己,怀着这么一种恬静的心,保持着严肃、恭敬的态度,修已以敬。子路就听傻了,说,就这四个字就当君子了?然后就追问,曰:"如斯而已乎"。子路特别不屑,就这样就行了啊?老师又多补充了一点,叫:"修已以安人"。这话说得好,修炼自己,不是为了自私啊,是为了可以安顿别人,也就是说,我自己好了以后"推已及人"。我有能量帮别人,这行了吧。子路觉得还不行,子路又说:"如斯而已乎"。这就够了啊?

这回老师就有正式跟他理论理论,老师觉得这还不够?你还想干什么?所以老师跟他说:"修已以安百姓,修已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篇]"。也就是说,尧舜在这件事情上还没有做好,说,你能够修炼自己,调养内心,让你的道德情操,可以去安抚天下百姓,去帮助别人,就这件事,连尧和舜还发愁呢,"病之乎",还在为这件事情上发愁,不知道怎么办呢,你觉得这还不够吗?

动画:"我们常常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于丹教授认为,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躬身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理行天下,修身养***,我们会少很多烦恼,自然就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

回过头来,看我们每个人,为什么《论语》中,充满了这些温暖的、新鲜的、朴素的、身边一样的小故事呢,它告诉我们的,首先不是如何安天下,首先是如何修自身,也就是说,让自己修炼好,是对社会、家、国负责的第一前堤,而在这个修炼的过程中,不是苦行僧的心态,而是一种乐观、光明、抱有未来希望这样的态度。这就是子曰:"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篇]"。他说当我发愤图强的时候,我可以忘了吃饭,那当我自己看到有大欢乐的时候,当我能够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会忘记忧伤和忧愁,那么,就在这样一种发愤图强,创造大快乐、大幸福的过程中,我并不知道生命已经垂垂老矣。其实这,就是中国士阶层的一个写照。所以儒家学派说到底,是一种见道者,也是说,他们所培养出来的这些人,是一种担当着文化使命的特殊阶层,这就是范促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为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有一种社会担当,但是,这个前堤,又是素朴的,是始自于脚下的,也就是说,一切从修身养***开始,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去把握生活中的每一点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一种阳光的能源,去普照世界,辐射他人,让周边,从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这,我想不仅仅是《论语》里面的一种道德理想,

它同样适用于二十一世纪,它同样是我们一种人格的大欢乐所在。因为他人的欢乐,世界的欢乐与我们自己修身养***的智慧,可以融二为一。这大概就是《论语》可以给我们今人最大的借鉴和经验所得。

更多相关推荐: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论语》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在这两千年里为人们信奉、传承,它不断吸取其他思想的有益成分,发展自己,使自己更丰富、更经典;同时也为一些人利用,不免受到某种思想的渲染,使原来的色彩有所…

学习于丹讲论语心得之心得

学习论语心得之心得语文组韩霜自从听了于丹讲论语之后我才觉得我以前对论语的理解和掌握是多么的零碎肤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感到很惭愧也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这样一次深入透彻的学习传统文化精髓的机会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观看学...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仔细倾听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觉曾经遥远而枯燥的《论语》一下子变得丰富和温暖起来。于丹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有许多独到见解,豁然于眼前。于丹对…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南桥小学校张大维随笔之一仔细倾听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觉曾经遥远而枯燥的论语一下子变得丰富和温暖起来于丹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有许多独到见解豁然于眼前于丹对论...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论语心得读后感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于丹老...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材控10-1班丁海军《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但是能有多少人真正地读过它,知道它的大多数典故呢?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用最朴素语言…

于丹论语心得感悟

于丹论语心得感悟《论语》是一本记录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我们从小学开始就接触它,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在都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进行系统的…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而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

学习于丹论语心得

学习于丹论语心得体会对于于丹老师多数的了解是通过电视经常看到她参加的访谈节目和她自己主持的名家讲坛节目她的学识和风采让我崇拜正好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了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深有体会于丹论语心得一书是第一次接触但其中...

《于丹论语心得的激荡与感悟》讲座之《寻找心灵的愿望》

大家好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朋友谢谢大家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们能够有这样一个场合来做这样的交流刚才我走进来的时候非常非常感动因为今天我们这里不仅是座无虚席而且还有那么多站着的朋友还有坐在地下的朋友我想大家不一定是为我...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南桥小学校张大维随笔之一仔细倾听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觉曾经遥远而枯燥的论语一下子变得丰富和温暖起来于丹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有...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体会

于丹论语心得读书体会规划投资科郑洁记得自己第一次在百家讲坛上看到于丹的论语心得我就被其中的故事折服了深深吸引着我看完了她的每一篇讲坛于丹论语心得读书体会于是在余味未尽的情况下我马上买了她的这本书拿回家好好地再次...

于丹讲论语心得(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