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观摩与评估

时间:2024.4.13

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观摩与评估

幼儿数学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主动积极的操作、探究和发现为主去构建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活动形式。在对幼儿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进行评估时,虽然与其他教育活动的评估一样,也要先去现场观摩,再进行研讨和评估,但其评估的主要内容和强调的重点却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对幼儿数学探究教育活动的评估应包括以下程序及内容:

一、观摩前基本情况介绍

观摩指对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精心准备的一次数学活动进行现场观看和记录,寻找经验与发现问题的过程。为使观摩者既全面,又有目的、有重点地对活动进行考察。活动前,组织活动的教师应将整个活动的设计思路、准备工作及活动的基本程序等进行简短而明了的介绍,即可以认为是关于“是什么”的介绍。包括:

1、本次活动的目标是什么,其中包含的基本概念是什么,通过活动使儿童形成的关键经验是什么。

2、围绕实现目标设计的操作材料是什么样的,这些材料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根据以往经验,儿童要顺利达成目标,在操作上可能的难点、问题会是什么。

4、准备通过怎样的方式与步骤实现目标。

二、现场观摩与记录

经过教师有关情况的介绍,准备去观摩和评价的人员应该对将要开始的活动有个基本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在此基础上就可有目的、有重点地去进行观摩,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记录。

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

1、材料投放——主要记录教师出示什么教具或让幼儿操作什么学具或材料。

2、教师指导——主要是追踪教师的活动轨迹,按顺序、分层次地记录其原始的言谈话语和行为举止。如:怎样一步一步交待任务,怎样提示思考的方向,怎样进行巡视和观察、怎样回答孩子的问题,怎样对没做对,或做不出来的孩子进行具体的指导,怎样帮助孩子进行总结并进行演示等等。

3、幼儿反应——主要记录针对教师的不同要求与不同提问,幼儿的情绪表现、行为反应与言语回答。

4、备注——可将一些独特事件、意外情况或幼儿的特殊表现等发生的前后背景及教师的态度及处理方法记录下来;还可将观摩者的一些疑问、思考、启示等记录在其中,以便评估时重点考虑。

现场观摩时尤应注意考察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方式,是否体现出探究活动的原则和特点:即以鼓励儿童的主动探究精神为重点;以提供儿童充分的探究活动时间与机会为重点;以幼儿的现场反应为重点,灵活地、适时地调节自己的组织和指导活动。

三、评估

(一)自评

要对某教师组织的幼儿数学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并通过评估,使被评者的经验得以交流,问题引起重视和改进,被评者的自我评价工作应该是必要的。因为我们认为,数学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对目标的准确理解和围绕目标选取和制作相应的操作材料有关,也与儿童相应的生活体验和某些必备的知识是否具备等有关,而这些如果没有教师的介绍,有时光靠看活动无法了解。另外,教师对自己组织活动的优缺点的评定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该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等认识问题,便于评估者追根寻源,从更高层次上去形成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对幼儿数学活动的评估一般包括了教师的自评和他评两方面内容。

自评主要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是对有关情况的解释,主要是关于“为什么”的介绍。如:为什么本次活动的目标这样确定,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操作材料,为使目标更好地达成事先做了哪些铺垫工作,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使幼儿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完成活动必备的知识等等。(2)是对整个活动的优缺点等进行初步的自我分析和评定。这样做,既可以使其他的评估者对其进行评估时有所借鉴,更主要的则是如上所述,通过该教师的自评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其问题的存在是属于观念或认识的问题,还是临场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的不足,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二)他评

在被评教师做出必要的解释和自我评析后,评估者就可综合该教师的介绍、自评,特别是现场观摩的情况,对其组织的活动进行评定。一般来说,评估工作可重点围绕目标、准备、过程和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

1、关于目标。主要评价教师对目标的理解与选择是否准确而且符合本班幼儿实际。在对活动进行评价时,首先要结合教学活动,来评价该教师对目标特别是其中所蕴涵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而清楚。例如,活动目标是“建立有关形状的守恒概念”,教师就必须明确“守恒”的含义到底指的是什么?幼儿对形状理解到什么程度就算是达到了守恒?“有关形状”是指哪些形状等等。

关于目标是否符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主要是考察该目标的制订是否符合本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水平。即多数幼儿不是一下子或很快就能完成操作任务,而是要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经过一定时间的独立思考、摆弄与反复尝试,才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或寻求到问题的答案。因为只有这样,幼儿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2、关于准备。主要是评价教师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到位。活动准备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准备:一是心理准备,即为顺利完成该次活动,教师专门对幼儿所做的生活经验准备和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准备。如为完成“确定方位的相对位置理解空间关系”这一目标,事先有意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使儿童熟悉自己的左右,让孩子站在高楼上向下看,以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的感觉等等。心理准备强调的是“适度”,其含义是既不能因教师的准备工作不足,而使活动中出现某些普遍的障碍,影响了幼儿活动的正常进行,也不能因准备工作过度,事先给孩子的知识或经验铺垫过多,以至使活动几乎成为以往活动的重复或复习。活动前的准备工作还包括了相应的物质准备,评价该教师组织本次活动的物质准备是否合适,最主要的是看操作材料的准备及环境布置情况。

看操作材料主要是看:①材料是否准确、全面地反映了目标及其概念;②是否有助于引起幼儿的探究发现活动;③是否便于操作,不会因为材料的不适宜而影响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活动效果;④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动控制错误的特点。

看环境布置情况主要是看:①桌椅的摆放,小组之间的间隔,是否既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交流、讨论,又不影响其充分的操作;②能否主动创设与活动内容相配合的环境,或充分利用环境中已有的内容作为活动的补充或延伸。

3、关于过程。主要是根据数学活动的特点与要求,对教师实际组织活动的指导思想、方法、水平等进行评价。包括:

(1)活动模式判断。对某个数学活动进行评估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根据活动开展的基本程序来判断其是否符合探究活动的模式,即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是围绕着探究发现的活动模式进行还是仍然沿袭了以往传递式的活动模式。

发现式活动模式的基本程序是:①创设情境;②在相应的情境中提出问题;③儿童进行“实验”(探究、试误)并获得初步结果;④组织讨论、演示、归纳、总结;⑤新情境中迁移。

传递式的活动模式的基本程序是:①给予直观经验,使儿童产生兴趣;②对知识点进行演示和讲解;③儿童操作材料进行巩固性练习;④进行应用性练习。

(2)活动层次判断。就是考察活动的组织是否层次分明,由浅入深,逐步提高难度以最终实现目标;是否体现了使幼儿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由零散到综合,再在综合的基础上的发散,从而达到其认识水平逐步深化的过程。

由于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思维发展特点是对可操作的东西感兴趣;对新奇的东西感兴趣;对既能引起思考,又不是不知所措的东西感兴趣,因此,教师为使活动顺利进行,就要充分考虑以何种活动作为开始能更好地引起幼儿动手、动脑的欲望。另外要考虑的是,如何逐步增加难度使幼儿的思维水平不断深入。根据我们的经验,难度的层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①操作材料:由具体到抽象,从实物到图片再到符号;②操作要求:由不限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到限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由不限制试误的次数到限制试误的次数。

(3)教师指导水平判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教师是否能清楚而有明确地向儿童交待活动的任务。即教师能否用言简意赅、重点突出的语言使多数儿童都明确操作的任务是什么?完成任务的规则又是什么?为完成任务教师给幼儿提供了哪些可利用的材料。

②教师能否给幼儿充分的探究时间与机会。要让孩子思考,就要有他们观察和思考的充分时间,不能直接指向结论。但给孩子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并不是让孩子空想和瞎想,必须是有方向性的,这个方向的给出 ,在于教师的引导。

③教师的行为能否体现出尊重孩子和理解孩子。数学活动顺利进行与否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孩子们是否能够放心大胆地对材料进行选择、摆弄和反复地尝试各种方式方法的机会。因此,教师创造出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做到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差异,努力理解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必要时要等待孩子的“顿悟”,而不是急于将结论给出。

④教师是否能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并准确地发现问题的实质。在数学活动中,教师随时对孩子操作情况进行观察是必要的。但以往教师的观察总是局限于发现一例问题,就地解决一例,结果教师总是忙于对个别孩子的指导,难免挂一漏万。在活动中我们提倡教师不急于指导,要“先观察、后指导”。观察的主要目的是迅速地捕捉到孩子们普遍的操作特点,典型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犯错误的类型,遇到的难点等等,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自己专业知识对儿童反映出的问题实质进行准确分析与判断,就可有针对性地对全班幼儿进行有效的指导。

⑤教师能否有效地帮助幼儿整理经验得出结论。经过幼儿充分的操作、探究,在不同幼儿的头脑中可能积累了不同的经验,形成不同的认识,这些经验和认识此时可能只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一些零散的体验,特别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及时进行整理、归纳、提炼和上升。如何做到这一点。

a.让孩子将其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如何?怎样做的?发现了什么等进行现场表演或表述。b.孩子边说,教师边帮助幼儿总结,如纠正不正确的概念和做法;帮助提升经验;把话说完整。c.组织孩子之间的交流与讨论。

这里关键是教师要结合其观察的结果,有意选择有代表性的幼儿,其代表性体现在:a.代表常规性的做法;b.比较普遍的错误做法,虽属个别,但应引起注意的做法;c.比较新颖、独特的做法或最佳方案。

⑥引导迁移。就是将幼儿刚获得的经验向生活中迁移,来解决生活中的新问题。

(4)儿童活动状况判断。即通过对全班幼儿活动情况的考察,分析幼儿对活动的反映是怎样的,包括:①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怎样?②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如何?③幼儿思维的活跃性如何?

4、活动效果分析

通过对整个活动,从准备工作到过程的进行,从教师的指导到孩子的反应,综合分析判断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否达到;整个活动的优点与问题是什么,以利于教师今后工作的改进。

幼儿园数学活动评价 

一、      关于选材

本次活动材料的选择体现了“生活化”的特点。《纲要》用“身边事物和现象”“周围环境”“生活经验”等词句明确了数学内容应取材于现实生活,适应幼儿的实际水平。教师选择幼儿较为熟悉的生活——“搬家”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材料,创设了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引导幼儿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会。

二、关于目标的定位

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能意识到从知识技能转到关注“三维目标”达成。即关注幼儿认知、能力、情感三方的发展。目标定位符合大班幼儿年龄水平。目标明确了行为的主体是幼儿,陈述的是幼儿学习的结果。但在数学情感与能力的目标表述方面过于宽泛,活动落脚点不够明确。

三、关于数学情景的创设

本次活动材料的选择体现了“生活化”的特点。《纲要》用“身边事物和现象”“周围环境”“生活经验”等词句明确了数学内容应取材于现实生活,适应幼儿的实际水平。教师选择幼儿较为熟悉的生活——“搬家”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材料,创设了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引导幼儿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会。

四、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师已经意识到教学应从直接传授为主转向引导发现,以幼儿的直接体验为主,充分发挥幼儿主动性与参与性。整个教学活动教师提供给幼儿两个大的操作时机,让幼儿在轻松的活动氛围中探究与发现,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五、关于幼儿的操作练习

本次活动的操作体现出教师新观念,操作练习亦能体现“生活化”。教师紧密联系生活,为幼儿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让他们在活动着的环境中操作练习,促使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探索数学知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对数学活动感兴趣。本次活动选取生活中的实物供幼儿摆弄,注重将现实生活引进课堂,让孩子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自己感悟数学知识以及数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六、关于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的处理

从活动中得以看出,教师的观念开始有所转变,努力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并让幼儿面对生活,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探索和自己与客观事物的真实接触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它们作为一种知识储备或教条。《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数学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 本次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把生活中知识恰到好处的运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设情境并能及时地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了恰当、巧妙的指导,体现了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活动中,教师的善于观察、果断决策,针对幼儿的表现,尊重幼儿的活动兴趣,让幼儿在积极互动的活动氛围中进行探究活动,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七、本次教学活动带来的思考

(一)在数学活动中应如何处理好教师的主导性与幼儿主体性的关系?

(二)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如何为幼儿的操作过程和结果提供一个适切的交流、表达的机会?如何与幼儿一同完成归纳、小结和提升?

(三)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如何让幼儿有更多思考、探索、总结的机会?

(四)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如何与幼儿的生活习惯相联系?

数学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一门特殊的科目,如何科学地安排,并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乘着中山市数学教研的这股东方,数学教研也成了本学期小榄镇学前教育的一项中心工作。为了更好地达到教研的目的,我镇的数学教研活动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四所示范园的教学活动展示;第二阶段是片区的数学教研活动,第三阶段是民办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展示。通过这种层级教研,将教研活动的效果进行辐射,逐步提高我镇数学活动的教学水平。
    20##年11月11日,我镇第一阶段的数学教学研讨活动在第三幼儿园音乐室拉开了帷幕,在研讨活动中,展示了由四所示范园推选的四个教学活动。永宁中心幼儿园的蓝惠玲老师带来了小班数学活动《和图形宝宝做游戏》,孩子们在游戏探索中加深了对图形的感知。菊城幼儿园温元英老师执教的中班数学活动《找朋友》,引用了幼儿熟悉的游戏“找朋友”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等量的概念;明德幼儿园邓珍老师展示的是小班数学活动《三只熊的早餐》,老师通过设计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孩子在情境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等与三只熊的关系;第三幼儿园的张慧老师执教的中班数学活动《精彩亚运》,结合广州亚运会这个契机,创设了看亚运比赛的情境,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学习。
    课例展示后,执教的老师从活动的选材、设计意图、活动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接着,参与活动的园长、老师们进行了积极的研讨和评析,大家各抒己见,在发现亮点的同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此次活动,不但展现了四所示范园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为我镇幼儿教师提供了一个数学交流的平台,老师们在体验课堂、思维交流的过程中,又一次获得了对数学教学的感悟和

幼儿园数学教研组总结

数学活动的前提是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而培养幼儿的兴起在于让幼儿多动手,从幼儿身边的事物入手,要注重手、口、脑并用,从而开发幼儿的智力。于是,在本期的活动中,我们结合在板房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期数学领域教学的重点,在上期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的不断的实践。总结探索,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不断的创新才能更好的开展活动。本期,在我们全园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有限的环境里开展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现就本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首先,在工作实践的同时,不断学习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来证明理论,正因如此,全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本期我园来了两位新教师,由于是新手,没有教学的经验,我们的老师毫无保留的帮助他们,让他们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有了和大的进步。

三、在全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辅导全县农村教师的活动上得有声有色,受到了全县老师的好评。

四、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并针对每节活动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教学反思,这为教师更好的教学起到督促作用。

五、通过每月开展教研活动,针对本月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或遇到的难题开展讨论,举行讲座。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六、本期中,我们领域重视了幼儿动手操作常规的培养,要求数学活动中一般有操作的材料,正因如此,小、中、大三个年级的操作常规都比较好,而切幼儿的动手操作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更好的开发了幼儿的智力。

    总之,在本期中,我们领域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们领域在教育教学中也存在许多的不足,在下期中,我们进一步针对我们的不足加大力度,从而更好的干好我们的工作。

中班说课语言活动-秋天的颜色

本次活动是“红黄蓝绿”这个主题的一个部分。幼儿通过前两周的活动,感知了美丽、丰富的色彩藏在哪里——红彤彤的太阳、黄橙橙的梨子、蔚蓝的天空等等。在秋景迷人的季节里,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感观发现秋天的变化,并感受到秋天是多姿多彩的。正是这样的生活经验,为本次的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秋天的颜色》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诗。它从多角度引导幼儿感受秋天的变化,以及颜色的绚丽多彩。重复的句式让幼儿更加便于记忆和理解。同时,通过仿编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幼儿与同伴交流的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说教材:

(一)  活动目标:

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能观察到秋天的各种变化,同时他们的语言能力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能基本讲清楚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及其变化。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知道秋天是美丽多彩的。

2、按照散文诗中的内容仿编句子。

(二)  重点和难点:

到了中班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强,语言发展比较好了,但让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用散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学习按散文诗的内容仿编句子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

另外,我们班的

幼儿大部分对文字符号有一定的认识,在绘画方面也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将图文结合记录仿编的句子也将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

三、说教法:

本次活动运用了谈话法、讲解演示法、记录法等教学方法。

在活动中我主要是以幼儿所熟悉的且优美的散文诗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再用谈话的方式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最后让幼儿大胆地将仿编的内容记录下来,展示给同伴,让他们相互交流,使每个人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

四、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对秋天有一定的感性经验,他们学习的正是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在这样的前提下,幼儿有谈话的内容,想说的愿望,教师再及时地将他们仿编的内容记录下来,幼儿会有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因此,结合幼儿已有的经验来进行仿编,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自主学习的状态。

五、说活动准备:

活动的准备主要分两个部分:

1、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观察秋天,寻找秋天的颜色并做记录,便于教师了解幼儿的知识储备,做好课前的准备。

2、每人2张句型卡、油画棒,是供

幼儿记录所用的。

六、说教学程序:

1、欣赏散文诗,初步理解内容。

幼儿在课前与父母一起观察了秋天,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在开始时,教师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十分重要。孩子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将自己所看所听的表达出来,然后再请他们欣赏散文,将他们的以往经验在头脑中进行整理,使他们初步理解散文的内容。

2、欣赏第二遍,感受秋天的绚丽多彩。

第二遍欣赏时,教师结合挂图,让幼儿将头脑中零散的画面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更便于幼儿的学习和理解。纲要中提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幼儿在有了前面各项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幼儿大胆地讨论,他们就能很快清楚地说出秋天小草为什么是黄色的,枫叶为什么是红色的等等,进而来感受秋天的绚丽多彩。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请幼儿跟着朗诵散文诗,能更好地加深幼儿的记忆。

3、仿编散文诗。

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幼儿学习了散文后,对散文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再用句型卡的方式,图文结合,引导幼儿先学习句型,让幼儿能完整地学说“我问    ,    告诉我说:‘秋天是    。’”为幼儿用散文的方式进行仿编做一定的铺垫,然后再让幼儿将空白处加入自己对秋天的认识,更容易让初学的幼儿学会仿编。这样他们就会树立自信心,以此来激发每个孩子尝试仿编的愿望。

<P< p>

>然而在一节活动中难以让每位幼儿来展现自己的想法,纲要中提出:“为幼儿创设展现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及满足他们交流成果的愿望。”因此,我请幼儿在自己的卡片上进行仿编记录,然后提供一面墙将他们的作品展示出来,课后可以让他们能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并从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得有益的经验,让每一位幼儿得到提高。

泉州市教科所举办幼儿园语言优质课评选活动

日前,泉州市教科所在四所市直幼儿园举办幼儿园优质课评选活动。本次活动采取自下而上逐级评选推荐的办法,来自各县(区、市)、各市直幼儿园的35名选手参加本次评优活动。本次活动得到泉州市教育局初等与学前教育科和教科所领导的大力支持,初等与学前教育科胡建军科长、教科所蔡玉霖所长特地到现场关心指导,要求评委要评得公平,鼓励选手赛出水平。经过评委们认真客观的评选,最后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9名,优秀奖13名。本次优质课评选活动围绕 “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这一主题,凸显以下几个特点:(一)活动内容多样化。涵盖语言领域中的各种类型,有旧教材新上,有新教材开发,呈现了许多优秀的语言教育活动案例,丰富了我市幼儿园语言教育的课程资源。(二)活动目标多元化。凸显本领域的特点,并体现整合性,关注幼儿兴趣、情感、学习习惯的培养。(三)活动组织常态化。选手们都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本次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手段简单、实用,具有较强的可学性和推广价值。透过此次赛事,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在选择教材、组织教学等方面良好的专业素质。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目前幼儿园语言教育现状的思考:综合课程背景下,语言教育活动如何凸显语言领域的教育价值?教师如何扎实掌握语言教育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这一次赛事对促进我市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研究,夯实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深化我市幼儿园教育改革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

对于本次的活动,我认为可以用以下3个字来分别概括,那就是 “新”、“巧”、“美”。

一是“新”。

主要表现在此次优质课竞赛教师选择的内容新,因为我们老师可以自由选择题材内容,所以活动中一改过去教师优质课竞赛规定内容的常规,参赛教师选择的内容丰富,同时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也突出的一个“新”字。无论是李老师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新尝试、新教法,给我们展示了完全不一样的美术教学风格;还是何老师把原本枯燥的计算活动以崭新的游戏方式,为我们呈现了不同的区分单双数的游戏进行法;这些崭新的内容都带给了我们耳目一新的感受。

二是“巧”。

首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巧。如张老师的绘本教学《彩虹的尽头》,从它的导入、一路寻宝过程的设计、还有集体阅读绘本,启发幼儿理解体验“宝贝”的涵义,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设计都突显了教师的一个巧妙心思,可谓有独具匠心之处。

其次是教师评价的语言巧。此次活动中我们教师在给予幼儿的回应时,或是在孩子们完成了每个活动后,老师们都能根据不同情况给与适当评价。像“你真棒”、“真不错”、“怎么样”、“你觉得呢”、“还有不同意见吗”等等,恰到好处的评价像一个个加油站用一根根链条引导孩子们不断地完成学习活动。有别与我们以前教师的口头禅似的,总是“你真棒”要不就是“你真聪明”“你真能干”来给予回应。

幼儿园儿歌教学反思《手指歌》

     《手指歌》是一首比较形象有趣的儿歌。边念边进行手指表演可能孩子们会更容易接受。所以在教学时,我先用简单的“轱辘轱辘”手部游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接着让幼儿尝试着变变小手,看小手能变出什么来;然后我再根据儿歌内容变变,让幼儿猜猜我的手变成了什么,在干什么?最后让幼儿伸出自己的小手一起来做一做,做一个动作学念一句儿歌。
显然孩子们对这种方式非常乐易接受,个个开心地念着、学着、做着……很是投入!

理论分析:

幼儿的儿歌教学也可采用以下的一些方法,可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1、采用游戏形式对幼儿进行儿歌教学。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有不少儿歌的内容是描述幼儿游戏活动的,对此类儿歌,我常采取先做游戏后教学的方法,按照儿歌描述的内容,先组织幼儿游玩,在游玩中幼儿一边动作一边观察,充分体验愉快的情趣,为学习儿歌打下基础。

2、运用故事法对幼儿进行儿歌教学。根据儿歌的内容可以看出有些儿歌是叙事性的,由于受字数和句式的局限,叙事的跳跃是儿歌的特点之一。这时教师选择一些恰当的关连词或过渡句把儿歌内容串连起来,根据儿歌要求,适当增添有关的生动有趣的情节,来增加儿歌的容量,为幼儿展开想象更好地理解记忆儿歌提供帮助。

幼儿园教学反思:故事《云朵棉花糖

本学期的优质课评比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了,明显感觉大家提高了许多,尤其是在教育活动的课堂节奏把握上,年轻的教师能自然的完成教学任务,老教师更是机智的解决活动的中出现的随机问题,这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1、活动事先的准备工作很充分,教具、头饰、课件都提前准备就绪,尤其是食物棉花糖更是调动家长资源配合准备的。活动的准备其中还包括对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把握,很清楚在故事教育活动中幼儿应该掌握什么、能掌握什么?

2、选材能结合当今幼儿的性格培养,同时结合园内的实验课题研究,分享的一主题更是需要幼儿去理解、感悟。

整个活动中教师和幼儿都带着小老鼠的头饰,完全沉浸在鼠妈妈和鼠宝宝温馨的气氛中。从导入部分就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这一原则,通过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等方式感受棉花的特性,直接引出活动的主题。在第一遍分段讲故事的时候,教师和幼儿席地而坐,为幼儿营造了一种自由的语言环境,这也是《纲要》中明确指出的,要时时刻刻为幼儿营造平等、宽松的语言氛围。对于小班自控能力差的幼儿,此种形式的讲故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接着是观看课件进一步理解故事和亲手制作棉花糖更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中形式的变化多样,能很好的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活动。

4、活动中理解故事部分,教师的提问是循序渐进的,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充分理解故事。

5、幼儿和教师一起制作棉花糖把活动推向了高潮,也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很好的达到了活动目标。

活动中的不足和今后需要注意的地方是:

1、对教材的把握要深入、到位,以教材为基准进行调整。

2、教育要面向全体,引导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对于小班幼儿答非所问的现象,教师要体现出其中的教育机智和引导方向。

3、语言活动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欠缺,主要是情感的体验和倾听的训练。

以上是自己对本次活动的几点思考和反思,希望以后能总结经验,发挥优点弥补缺点,把握好每一节教育教学活动,引导每位幼儿在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幼儿园音乐课评课稿《红苹果》评课稿

 20##年10月14日《红苹果》评课稿大栗港镇中心学校崔云我们于20##年9月27日--29日在县幼儿园、金贝贝幼儿园、智多星幼儿园参加了由县局组织的幼儿教学比武,这次比武的进行给我们全县所有幼师提供 ...

20##年10月14日

《红苹果》评课稿

大栗港镇中心学校崔云

我们于20##年9月27日--29日在县幼儿园、金贝贝幼儿园、智多星幼儿园参加了由县局组织的幼儿教学比武,这次比武的进行给我们全县所有幼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也标志着我县幼儿教育事业的又一个春天的到来。这次活动的举办有如下特点:一是领导重视。活动期间局基教股的全体成员全程参与,这对我们管业务的同志与参赛、听课教师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舞和很好的鞭策。二是准备充分。无论是活动的组织,还是参赛教师的上课准备都非常充分,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三是参赛面广。这次活动基本上每个乡镇都有选手参加,还有县城几个民办幼儿园参加。各个乡镇还派了5名以上的教师参加了听课,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全县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四是收效显著。据听课老师反映,通过这次听课活动,使自己受益非浅,尤其是乡村教师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艺术和师生关系上来了一次很大的洗礼。

下面,我再就我学习了灰山港中心幼儿园刘芬老师展示的大班音乐课《红苹果》,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幼儿教育对我来说还是门外汉,以前在这方面还涉足不多,如有不对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行、老师批评指正。

一、从教学理念来看。

本节课刘老师自始至终"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新纲要思想。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以生活为源头,创设了多种感受,表现的形式和渠道,让幼儿自主探究与学习,发展自己的综合潜能,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动性,刘老师只是本节课的组织者、引导者。

二、从教学目标来看。

1、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充分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难度,目标全面、明确、恰当。

2、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符合新《纲要》精神,符合幼儿年龄特征,满足了幼儿较为强烈的展示自我、追求成功的愿望,而且活动过程紧紧围绕目标,环环相扣。

三、从教学过程来看。

1、导入自然。本节课以小猴子入果园摘水果,忽然从天上掉下一个红通通的大苹果直入主题,直接自然,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好奇心理。

2、过程清晰。本节课以小猴子入果园,赏苹果、吃苹果、品苹果、唱苹果、演苹果为主线,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让幼儿真正体味到在"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教学过程合理。

3、重点突出。本节课重点在于幼儿能根据歌词内容创编舞蹈,同时能自由的表达自己欢乐喜悦的心情,老师通过学生自由创编,并对创编优秀者加以展示、小组合作创编、优秀创编者展示等形式突出本节重点。

4、突破了难点。本节难点在于幼儿能根据《红苹果》创编的舞蹈能小组创编出《香蕉》的歌词和简单的律动。刘老师在红苹果创编的基础上,形象生动地引导学生根据香蕉的形状来创编,学生很快就想到了大香蕉弯又弯,像月亮,像小船,像摇篮……很自然地达到了教学目标,把创编较难的事容易化。

5、课后延伸很好地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幼儿根据本节学习内容,正兴趣未尽,创意还浓,但课堂时间有限,刘老师适时引领幼儿去创编果园中其它水果的歌词与简单律动。这样的设计可以引领幼儿继续学习,向更广阔的天空发展。

四、从教法方面来看。

1、作为教师,如何把知识用恰当的方法传授给每个孩子,特别是处于接受知识启蒙阶段的幼儿尤为重要。本节课刘老师不是将知识硬生生地强压给幼儿,而是通过自主学习法、启发联想法、合作探究法、示范法、观察法、表演展示法、鼓励法等给幼儿创设温馨的心理环境,使幼儿能根据刘老师的指导愉快地学习知识。另外,课件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2、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借助课件、录音、头饰调动幼儿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符合幼儿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征。

五、从教师基本功来看。

刘老师能采用普通话教学,语言精炼,特别是身体语言能给幼儿很好的启发,声音动听、表情丰富、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教师基本功好,热爱幼儿,师生情感融洽,特别是对于生学生能做到这点难能可贵。

六、从教学效果来看。

纵观本节课20位小朋友均从不同程度上学习到了如何去唱苹果、演苹果。从他们的表演中,从他们的表情中均可以看出他们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与喜悦中,也有很大的收获。从不同程度上掌握了所学知识,能自主的创编有关水果的歌词与简单的动作。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本节课我有几点不成熟的建议,想与各位专家、各位同行以及各位老师一起探讨:

1、本节课我们的主题是创编《红苹果》,刘老师用了7、8分钟时间去创编《香蕉》,是否有冲淡主题之嫌。

2、在小组创编时,老师是否还可以多做一些指导,多给一些启发,让幼儿创编的动作更加丰富,创编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如《香蕉》创编。

3、在品苹果过程中,老师未讲该苹果已经清洗干净,就给孩子尝,对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形成不利。让一个孩子尝后,又给另一个孩子尝,就更不卫生。

分类:园本教研

一、活动亮点

1、             从活动设计谈:

(1)、活动在完成常规体育活动任务——促进幼儿体能发展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儿童心理品质的发展。理解、实施了完整的“健康”概念;

(2)、活动设计建立在对幼儿平衡、钻、爬、跳等技能的研究上,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动作发展心中有数,因而每个环节的设计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3)、活动设计注重了活动负荷量的渐进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将体育活动军事游戏化,大大提高了趣味性。

2、             从活动实施谈:有集体、有分组合作、有自由探索,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明确了每一次的探索任务,促进了孩子个性化发展;

二、就“课”论课的几点建议:

1、活动中规则的设计与传达需关注。

看得出,教师在活动设计、材料准备中花了大量的心思和时间,但规则的设计和传达上还有很多可以花心思的空间。在孩子热爱的游戏活动中实施规则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灵活运用这种教学策略会传递给孩子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例如:

(1)、当“电网”的铃被碰响,实际上意味着孩子已经触碰或违反了游戏规则,有无必要给一种警示、至少是提醒?这就是规则意识的培养问题,试想如果孩子将这种在游戏中取得的经验延伸到实际生活经验中,显然是行不通的。

(2)、应有意识地在孩子每次任务前提出具体的任务和要求,引导孩子带着思考或练习或游戏。这也是一个思维习惯的培养问题,它能引导孩子是“先想再做”还是“做了再说”。

(3)、配课老师不仅仅是搬运道具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要在这样的户外运动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孩子可能有运动安全问题的时候及时出现在孩子身边,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规则。

(4)、作为教师,与孩子的眼神交流、那种心领神会的默契是极好的一种规则传递,汤老师有待磨练。

2、从发散性、常识性知识的了解、从国际和平观念的传播、从正义战胜邪恶精神的宣扬而言,有必要让现今不太接触战争题材影片的孩子们初步了解游戏中需要的军事术语,如什么是“高地”、“占领”、“障碍”、“地型图”等,对于“飞虎队”也可让孩子们知道著名的美国飞虎队,香港飞虎队等。这些看似与活动无直接意义,但却对孩子的见识有拓展作用,甚至在其中可以生成师生共同感兴趣的主题活动;

3、活动的内涵还有再挖掘的空间。

(1)、活动一开始便缺乏一个紧张、正义的情节刺激,应以故事或其他形式导入,在孩子为正义、为勇敢而战的情感激发下再开始整个活动。

(2)、我们发现所有的孩子都对“电网”感兴趣,“桥”、尤其是一边高一边低的“桥”几乎无人问津,这可能是难度、亦或说 “最近发展区”的设计有问题。如果教师可以预计、及时调整,增加一些辅助器材,如过桥背上伤病员(布娃娃)、提着医药箱、武器包等,就能够较好得解决这个问题。

4、教师教育理念折射出的两个小插曲:

(1)、在活动后部分,两个女孩被放置在旁边七彩的“山洞”吸引,跑到老师跟前问“老师,我们可以玩这个吗”?当即被否。可能,教师想到的是“她们俩玩开了,其他人都来还不乱了套?”其实,这背后影射出两个问题:一、对于不同能力的孩子来说,如何给他们最适宜的教育?二、假如教师真的是开放的心态与教育观、真正以孩子的兴趣为先导,为什么不可以?假如教师的备课,已经将可能发生的问题考虑进去并有相应的策略应对,是不是既能满足孩子的渴求,又能解决“乱”的问题呢?

(2)、教师在活动后的5分钟反思中,最先说了这样两句话:“这些孩子配合得真好,他们真乖”。。。。。。(这也是我留给汤老师的课后反思,相信她能够真正反思、感悟、提升。)

三、就幼儿体育活动的几点发散性建议:

1、 体育活动中材料价值、尤其是环保的、有地域特色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2、 年轻教师体育学科素养的持续培养与提升。

良好、先进的教育理念要以扎实、厚实的体育学科素养做支撑,这是我们这些一线教育工作者永远需要精进的命题!

20##-3-31

学科、务实、灵动

―――音乐课的评课艺术随想

福建省福鼎市桐北中心小学   陈锦云

关键词:评课、音乐、原则

摘要:在新课程下怎么样的音乐课才算是一节好课呢?这就要求我们对音乐课程有深刻的理解和领会。评课是一门说服的艺术,是一种技巧,给一堂课评课的时候,要善于说服自己,尊重别人。评课是个人的一些想法。

主要内容:

记得一位特级教师说过:“我一生都在想怎么上出一节我最满意的好课!”这句话真实地道出了一位教师在教学专业化成长道路上不懈的追求,也从另外一人侧面引发我们深思:“新课程下,到底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节好课呢?”一节好课是追求情感与智慧的和谐共生,是珍视独特的感悟与体验,是实现真切自然的“教学对话”。我常常感叹自己有幸听到许多优秀的音乐课例,让我从中汲取养分,收获教学经验。在听课后我也尝试地参加评课活动,从教师的教学个性、音乐学科的特点、师生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和教学效果等方面阐述自己的看法,以下,代表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请各位专家给予指点。

一、注重音乐的学科性,体现评课艺术。

评课也是一种说服的艺术,说服其实是一种技巧,善于说服别人首先应先说服自己。青年教师在不断的积累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有干练型的,有温婉型的,有轻盈型的,有活泼型等等,不同的教学个性收获的教学效果也不一样。评课中,可以从教师的教态、语言、能力、教学方法及特有的风格去评论这堂课是否是好课。如,本学期我听了我校李静老师的一节《新疆是个好地方》一课 ,我是这么评的:课伊始,李老师说:以前我们都是用歌声来问好,今天李老师要为大家跳一段舞蹈,来向同学们问好。接着老师用了一段精彩的新疆舞蹈来引入今天的新课,学生在观看中,领略到教师个人的风采,同时还感受了新疆舞蹈的魅力。这样的问好方式,让教师和学生仿佛是好朋友,即民主又和谐。接着李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具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丽的新疆风土人情的环境,使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得到了享受。其实,一堂好课是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体现。自然大方的教态和温和的表情使李老师看起来格外亲切,而且课堂上时不时的有 “亚克西”, “真不错”,“再来一次吧!”的语言 ……孩子们还很习惯李老师教学歌曲时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把‘来’字唱跳跃一些、短一些……”,“库尔班大叔心情怎么样呢?嗯,没错,是喜洋洋,那我们该把歌曲唱得欢快一些”。在这些不断的引导中,孩子们的歌唱有所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还将音乐知识和技能渗透到学习节奏当中,并且用手势让学生明白下滑音的唱法。李老师给予学生带来了一节自由发展的学习天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学习新疆舞蹈的翻腕与踏点步,还学习了用手鼓为歌曲伴奏。尤其是引出库尔班大叔的三个考题的时候,孩子们兴趣达到了顶点。他们为这三个考题期待着继续学习,孩子们积极的参与舞蹈、节奏练习中去。这一切都值得我去学习。

当然,这一节课也有它遗憾之处。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够,俗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在练习手鼓和舞蹈时,可以让学生第一遍模仿老师的动作,第二遍学生自己创编动作,这样在模仿中创新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刚开始学唱歌曲的时候,教师演奏的速度应放慢一些,音高也可以按原调。学生在演唱中歌曲欢快的情绪表现不足。

二、关注课堂的灵动性,展示评课原则

评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评课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评课的原则性:实事求是、坦诚、激励,并且要兼顾整体。这样,就可以在与人交流中,获得“抛砖引玉”之功效。

在宁德市师范附小我听了福安的龚蔚蓝老师的一节课,我是这么评的。开始的时候,我用林品昌老师讲座上的一句话来引题:好课是“豪华落尽见真淳”的简约,好课是“对此怎能不泪垂”的共鸣,好课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畅达。记得曾经有个同行评龚蔚蓝老师上的《天山风情》一课,说她用“坑蒙拐骗”就虏获了孩子们的心,我不禁有同感。一堂课下来,龚老师不断地用她个性化的语言,艺术的教学魅力来征服孩子们和听课老师的心。课前,面对陌生的班级,龚老师用她最厉害的那招——“蒙”,既变魔术这一形式来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接着用山东方言说唱《小和尚》的歌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幽默风趣的课堂,学生不知不觉中喜欢上龚老师,喜欢是兴趣的开始,孩子们对这节课有了期待。

音乐课程标准把宏扬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龚老师在这恰当的时候将孩子们从山东领进了河北,用简练的语言让孩子们了解河北的民俗风情。接着,在具有民族风情的《对花》前奏锣鼓声中,龚老师跳起了精彩的手绢花舞蹈,面上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我看到孩子们崇拜的眼光和迫切想学习歌曲的渴望。

在多次聆听歌曲后,孩子们能很好的用“LU”来模唱《对花》。龚老师对孩子的发音位置提出了要求,并适时地指出学生在演唱过程不足之处。在对花歌曲的学唱中,龚老师注重让孩子理解歌词的意思,有目的、有意义的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的喜庆气氛。十分细心地培养孩子们歌唱的积极性和演唱的自信心。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一节好课,要有充满人性化的教学氛围和学生自由发展的学习天地。,龚老师还用她的辫子甩出了教学的艺术。当学生忘了上滑音时,龚老师就轻甩她的小辫子,当孩子们表演时,她就跑进了孩子们的圈子里,在半圆的座位上,孩子们时而蹲下拍椅子当(锣鼓),时而站起舞手绢,时而开心拍起手,时而欢唱对花歌,龚老师和孩子们共同体验,共同享受音乐的美的过程,值得我认真学习。

在不断听课、评课过程中我发现,音乐课其实就是 “快乐”的课、“想象”的课、“探究”的课、“感受和体验” 并存的课……我们在评课的时候,除了关注课堂教学成功部分,还应该从课的不足、乃至遗憾之处着手评论,让上课的老师有所收获,也让自己有所得。切忌重听轻评,敷衍了事;如平淡肤浅,面面俱到;或者是评“新”弃“旧”、以偏概全,这样的评课才有意义。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提问的十八种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幼儿教师在一线做教学工作,在每天的语言教学活动中都要向儿童进行提问,可是,用什么方法提问最科学、最有效?本文想围绕有效这一问题,谈以下粗浅的看法。

按照笔者所学到的有关理论,结合教学实践的一些体会,语言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十八种:

一、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运用“次序法”进行有效提问。这种提问是根据文本的逻辑顺序,依次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语言教学活动一般是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人物出现的顺序,论点论据提出的先后提问。

例如,中班教材《阳光》一文,根据文本中人物思想、事件发展的过程可以设计一下问题︰⑴听完故事后,你觉得佳佳是怎样一个孩子?请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佳佳做的具体事例。⑵佳佳为什么要把阳光送给奶奶?⑶奶奶收到阳光了吗?为什么?⑷奶奶收到的是什么?⑸奶奶没收到佳佳的阳光,为什么还那么高兴?⑹阳光在我们这里是指什么?⑺你喜欢佳佳吗 ?喜欢她的什么?⑻我们应该向佳佳学习什么? ⑼为什么奶奶说“阳光就在我们的眼睛里”?⑽如果你有阳光愿意把它送给谁? 本次活动的提问,依据了故事的顺承关系, 提出了高效的分析性问题、思考性问题、发散性思维问题,提高了幼儿的表述能力,培养了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价值取向。

二、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运用“核心法”进行有效提问。“核心法”是为了突出文本重点内容而设计的提问,目的在于解决教学中的主要矛盾。这类提问在日本称之为核心性提问,其作用是扣住文本内容中心,明确学习重点,找到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或段落,加深理解。这种提问,一般先要提出导入性问题,通过一问一答,从而引出第二步____核心提问。

例如,我园梁老师在教成语故事《百发百中》时,抓住关键词语,巧布“疑问阵”,熟练地运用了“核心法”设计问题,。梁老师问:“目瞪口呆”是什么意思?请小朋友用体态语言表演给老师和小朋友看。幼儿表演得活灵活现,童真童趣填满了整个教学空间。可见幼儿理解了“目瞪口呆”在文本中的含义。接着,梁老师问:潘党为什么要“目瞪口呆”?“箭箭”是什么意思?幼儿讲:“是每箭的意思”、“就是百发百中”。老师的提问循序渐进,直奔文本的核心问题,突出了重点。同时用体态语言突破了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运用“对比法”进行有效提问。“对比式”提问,是指将相互联系或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对比而排定的提问,旨在使幼儿认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例如,大班教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文本时,采取了“分段欣赏”的教学方法,并提出了如下对比性问题:“小朋友,想想并讲述你们是怎样热热闹闹过春节的?”“小朋友,你们刚才七嘴八舌地讲了自己过春节感人的幸福场面,老师还要你们再想想并复述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怎样过圣诞夜的?”老师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对比法”,设计了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问题,深化了文本的主题,突破了文本的难点。使幼儿人人有话可讲,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进步和发展。

四、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运用“引导法”进行有效提问。知识在于积累。幼儿有了一定知识或经验基础,又有探索新知的欲望,教师善于引导幼儿“温故知新”,联系已学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幼儿到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加深对新知识、新经验的理解和积累。大班梁老师在教成语故事《盲人摸象》时,针对幼儿易犯的错误,设计了一个错误的问题,进行评析、讨论,借此生议。

例如,梁老师采用“涉陷诱导” 的方法,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四位盲人说的大象的样子对吗”?幼儿说:“不对”。老师又说:“我说四位盲人都说得对,不信,你们来摸一摸!”接着,幼儿带着问题触摸大象的模型,带着问题反复观察验证“四位盲人说的大象的样子对吗”?。幼儿迫切想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对还是错,听课的注意力非常集中。通过触摸,老师采用了“争辩法”设计了下面一个环节。老师问:“为什么不对”?话音刚落,幼儿就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得出了比较客观的道理:“看问题要全面,看到他的全部,不要只看他的一点及部分。”幼儿在回答问题时,还迁移延伸到了看待我们身边事情和人也要看他的全部;看待小朋友要看到它的缺点,也要看到它的优点。整个活动组织的民主、和谐,体现了幼儿主体,老师主导的理念。

五、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运用“想象法”进行有效提问。不局限文本内容,而是根据文本内容,让幼儿想象这样的提问,使幼儿对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感情,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例如,大班教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童话故事时,抓住文本中“爸爸一定会打的”这一话题,设计了下列想象问题:“小女孩过去挨打过吗? 挨打时的悲痛样子?小女孩的爸爸打小女孩时的样子及话语是怎样的?通过“家里跟街上一样冷”这句话,想象一下小女孩的家是什么样子?大年夜小女孩离开家去卖火柴,心里是怎样想的 ?”这位教师抓住小女孩特定的社会条件、家庭条件下的心理活动,引导幼儿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使文本潜在的思想情感内容得到深入的开掘。

六、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运用“点睛法”进行有效提问。就是根据文本的中心句,作者的点睛之笔设问。中心句就是文本内容的总括,或是文本中心的揭示,它是作者的点睛之笔。因此,根据文本中心句设问,不至离题太远。

例如,大班语言教学所用的文本_____《秋天的色彩》的中心句就是“秋天的色彩多么美丽呀!”此中心句为读者揭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展示了作者的写作重点。根据中心句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⑴“秋天的色彩多么美丽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里可以知道作者要告诉小朋友什么? ⑵为什么说“秋天的色彩多么美丽呀”?文本里写了几个地方的色彩 ?这几个地方的景物有什么特点?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学习,幼儿能够准确地把握文本不仅描写的是秋天的景物,且色彩美。深刻体会、感悟文本的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七、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运用“寻究法”进行有效提问。事情总有前因后果。根据事情的结果,对事情的原因,经过进行寻究设问,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例如,大班童话故事诗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⑴渔夫的夫人老太婆最后什么也没要到,一无所获,为什么会是这样?﹙结果﹚⑵老太婆她要了几次?他先要什么?再要什么?接着要什么?最后要什么? ﹙经过﹚⑶老太婆为什么会唆使渔夫去要? ﹙原因﹚寻究式的提问,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故事教学中,可以尝试着运用,它是从故事的结果出发,设计问题,寻求事情的发展过程及事情的起因,从而达到理解文本内容的目的。寻究启发式提问,对幼儿的思维能力,幼儿的思维发展起着非常总要的作用。

八、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运用“破题法”进行有效提问。“破题法”就是根据文本的题目设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他或是文本记叙的主要内容,或是文本描写的主要对象,或是文本表达的中心思想,即情感态度及价值取向,或是贯穿全文本的线索。因此,根据题目设问,能达到以问促读,以问促学,以问促教的目的。

(一) 运用“破题法”对题目是描写主要对象的文本进行设问。例如,大班语言教学活动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文本,小女孩是描写的主要对象,可以根据题目设计以下问题:⑴从题目看故事里主要讲谁? ⑵小女孩是干什么的? ⑶她为什么要卖火柴? ⑷她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卖火柴? ⑸她是怎样卖火柴的? ⑹她是怎样一个小女孩? ⑺为什么她会是这样的命运? 教学中解决了这样几个问题,也就达到了这篇文本的教学目的。

(二) 运用“破题法”对题目是贯穿主线的文本进行设问。例如,大班语言教学活动童话故事《拔萝卜》这一文本,“拔萝卜”这条明线贯穿于整个事件的始终。所以,根据题目设计以下问题:⑴为什么要拔萝卜? ⑵有哪些人拔萝卜? ⑶怎样拔萝卜? ⑷萝卜拔出来了吗? ⑸通过拔萝卜的过程,你们体会和发现了什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解决了这几个问题,也就理清了文本的脉络,理解了文本的内容,懂得了作者渗透的思想感情及价值取向。

(三) 运用“破题法”对题目是记叙主要内容的文本进行设问。例如,大班语言教学活动散文《秋天的色彩》这一文本,“色彩”是文本记叙的主要内容。根据“破题法”从题目可以这样设问:⑴色彩在这里指秋天的什么? ⑵秋天的色彩美吗? ⑶你发现秋天那个地方的色彩美? ⑷文本里描写了哪些地方的色彩? ⑸每一个地方都了哪些景物? 所描写的景物是什么颜色?⑹你喜欢这些色彩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顺利地解决这几个问题,也就抓住了文本的主要内容,理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同时,也就受到了作者热爱秋天,赞美大自然情感的陶冶。

(四) 运用“破题法”对题目是表达文本中心思想的进行设问。例如,大班语言文学教学活动___散文《美丽的秋天》这一文本, “秋天”一词是描写的对象,而“美丽”一词则是用来赞美秋天的,是作者的立意,表达的是文本的中心思想。因此,根据“破题法”,从题目可以这样设问:⑴散文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⑵你喜欢这个季节的景色吗?⑶请用一个好词夸夸你喜欢的秋天。⑷我们的散文题目使用什么词赞美秋天的?⑸文本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秋天美丽的景色的?⑹天空和地面各描写了那些景物?⑺欣赏了这些景物后,你想告诉大家什么?⑻齐诵文本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同样,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顺利地解决以上几个问题,就可让幼儿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感知总分总的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热爱秋天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怀。那么,文本的重点、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九、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运用“综合法”进行有效提问。即抓住重点词设问。重点词句是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思想感情“的窗口”。教师若能抓住重点词句,并进行适当的归纳综合,设计的问题,必能引导幼儿透彻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使 “文”与“道”的教学融为一体。

例如,教学大班语言教学活动,成语故事《百发百中》这一文本时,应该抓住“箭箭”、“百步之外”、“目瞪口呆”和“箭箭都都设在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正中”等这些重点词句来设计问题 。⑴你发现“箭箭”可以怎样讲?可以用一个词代替吗?⑵“百步之外”说明了什么? ⑶请小朋友用体态语表演“目瞪口呆”的样子。⑷为什么会“目瞪口呆”?⑸“箭箭都设在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正中”,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⑹“正中”一词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⑺你能说说养由基是怎样一个人? 在引导幼儿讨论理解重点词句的过程中,幼儿能搞清“箭箭”、“百步之外”、“正中”、“目瞪口呆”之间的层层关系,加强了思维训练。

要透彻理解文本内容,深刻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价值取向,必须“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这一学习方法。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判断、推理、分析、综合,需要“因文解道,因道悟文”的阅读本领。这样,能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得道多方面的锻炼,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十、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运用“评论法”进行有效提问。教师先不表态,把幼儿各种方法并列公布,提问幼儿评价,从而启发幼儿思维,得出正确结论。

例如,教师在执教语言文学教学活动____散文欣赏《春雨的色彩》时,首先提问:“春雨是什么颜色?”,幼儿做出了以下多种回答:“春雨是黑色的、绿色的、红色的、粉色的、黄色的、白色的、无色的、透明的、海蓝色、紫色、淡白色”等。接着教师说:“小朋友你们说谁说的对?” 然后,小朋友们展开了激烈争论,且通过争论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春雨是无色的。因为春雨落到水里就没色;落在衣服上颜色也不变;落在任何事物上,事物的颜色都不变。” 通过运用“评论法”进行提问,教学效率得以提高;使幼儿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得以发展和提高。

十一、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运用“连环法”进行有效提问。它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这几个问题形成一个整体,几个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就解决了。

例如,在教师执教《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可设计这样一些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回答。⑴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老太婆提了几次要求? ⑶你觉得老太婆是怎样的人?老头子是怎样的人? ⑷金鱼为什么把一切变回原样子? 以上的相机提问和步步诱导,使幼儿不仅清楚地认识到了主人翁的性格特点,而且深刻了解了文本的内容,使提问的效果大大提高。

十二、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运用“消化法”进行有效提问。“消化法”适用于讲授新课。为了加深幼儿对文本的理解,在幼儿容易模糊处设问。

例如,老师在执教《盲人摸象》这一文本时,设计了一下问题:五位盲人各自摸到的大象是怎样的? 幼儿按照文本内容回答后,教师接着提问﹙模糊出提问﹚:你认为他们五位盲人谁说的对?为什么?幼儿通过辩论明确了 :“看待任何事物都不能以偏概全,以点带面,而要看到事物的全部”的道理。又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春雨的色彩》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春雨有色吗?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通过在幼儿容易模糊处设计问题,帮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的情感、态度及价值取向。

十三、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运用“发散法”进行有效提问。这种提问具有如下特点: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获得多种答案。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春天是一本书》时,提问:“春天除了是一本会唱、会笑、彩色的书外,还可是什么样的书?”

幼儿1:“春天是一本音乐书。”因为天上的候鸟唧唧喳喳的从南方飞回来了,一路欢歌,唱绿了树木。小河的水哗哗地流向远方,一会又变成叮咚叮咚的乐章。汽笛声呜呜呜,悦耳动听。

幼儿2:“春天是一本美术书。”高山、田野的植物都发芽了,小草绿茵茵,树木麦苗挺直了腰,大地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

幼儿3:“春天是一本流动的书。”……

幼儿4: “春天是一本包蓝色的书。” ……

……

老师小结说:春天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精彩绝伦的书,是永远读不完的书。这样的提问,开拓了幼儿的视野,发散了幼儿的思维,使每个幼儿有话可说,开口率高,收益面广,教学效果好。

十四、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运用“争辩法”进行有效提问。“争辩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时,结合重点问题而展开模拟辩论的教学过程,使幼儿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启发性、参与性、民主性等特征;开发幼儿学习潜能,以创造愉快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幼儿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地思维,学习新的知识,积累新的语言经验,锻炼幼儿思辨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成语故事《盲人摸象》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认为五位盲人说的大象的样子都对,你们认为老师说得对吗?”幼儿听说后,异口同声地说:“不对”。老师立即提出新的问题询问幼儿:“那怎样的说法才是对的?”老是这样设问,是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提出与教学重难点密切相关的问题供幼儿思考,引导、启发幼儿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使幼儿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获得答案。它是一种参与式教学。使幼儿置身于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意识强,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不仅使幼儿理解和掌握了文本内容,而且还提高了幼儿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互动式的平等教学。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幼儿的主体地位,二者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可以就同一个问题阐明自己的观点,幼儿也可以就同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幼儿和幼儿之间,幼儿和老师之间均可自由讨论、辩论,双方都可以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教与学双方的各种观点、理由及其论据都能得到充分表述,使幼儿对争辩的问题,认识越来越清晰,理解越来越深刻。  它是以问题为导入和纽带,侧重培养幼儿多项思维和应用能力的教学。教师鼓励幼儿敢于就同一问题用多项思维模式考虑问题,并由幼儿结合问题归纳总结。由此培养幼儿举一反三的多项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探求新知,探求看待事物的哲理及方法。

十五、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运用“重复法”进行有效提问。由于所问问题在教学内容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关键之命在 。因此当一个幼儿已经做出正确回答后,教师仍要继续提问若干幼儿,通过重复回答,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以形成深刻的印象。这种提问的特点是用幼儿的重复回答来代替教师的强调。同时,由于教师对每位幼儿的回答暂不表示态度,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春雨的色彩》时,在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春雨的色彩后,教师提问:“四只小鸟谁说的对?你赞同谁说的?为什么?”有一位幼儿回答:“我赞成的是小白鸽说的话,‘春雨是无色的’。”这个答案是对的,教师当时并没有进行肯定,而是继续点名,让其他幼儿重复回答,反复几次后,使幼儿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深刻印象,在幼儿脑海里打下深深的烙印。同时也突出了文本的重点。

十六、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运用“迁移法”进行有效提问。运用“迁移法”设计问题,就是让幼儿通过回答和完成教师设计的旧知识练习和操作活动,来向幼儿提出问题,启发幼儿对新知的探索和运用,从而能使幼儿尝试运用过去的知识、技能、方法和经验来解决新问题的提问法。这种提问法成败的关键除了首先要和教学内容对路外,再就在于练习或操作活动的设计。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成语故事《盲人摸象》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⑴ 设计了“迁移句子训练”问题。如,对幼儿进行句子迁移训练提问:①“大象的鼻子像牛角,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腿像柱子,大象的尾巴像绳子”各是什么句? ②扩句练习﹙主要是进行形容词和数量词的练习﹚。“谁能给像字前面加一个形容词,像字的后面加一个数量词,让下边的句子更具体,更形象?”

大象的鼻子_______像____牛角。

大象的身子_______像____墙。

大象的耳朵_______像____扇子。

大象的腿  _______像____柱子。

大象的尾巴_______像____绳子。

⑵设计了“迁移表达”问题。迁移表达就是让幼儿运用在文本中感悟到的方法,进行一些语言训练,使幼儿的语言感知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发展。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成语故事《盲人摸象》时,结合本班幼儿对某一个幼儿的偏见评价,设计了这样一个由A及B的迁移问题:“只看一个人的缺点对吗?”并把全班小朋友分成正、反方两个小组,让幼儿展开辩论。结论是:只看一个人的缺点是不对的。看待一个人,我们不仅要看它的优点,还要看它的缺点,要看他的全部。不能像盲人摸象一样,只看到一个人或一个事物的部分特点,要全面地看待问题,这样才能把事做好。

通过上面两个蕴涵迁移的练习问题后,教师很好的突破了重难点,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十七、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运用“诱发法”进行有效提问。运用“诱发法”设计问题,目的在于通过一次试验,一次演示,一个问题,激起幼儿的求知欲。

例如,为了让幼儿认真、仔细阅读和聆听童话故事《拔萝卜》,教师提出了这样些问题:①看那个小朋友能记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什么事? ②看谁记得好词、好句多?这些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幼儿聆听的好习惯,培养幼儿的记忆力,诱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十八、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运用“逆向法”进行有效提问。逆者反也,就是从反面把问题倒过来提出,让幼儿利用事物之间相反相成的矛盾关系,以反推正。逆向的特点是以反推正,形成矛盾,它容易引起幼儿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应在幼儿容易忽略的地方设计逆向问题,以引起注意。

例如,教师在教学《春天的色彩》时,可以从正面设计这样的问题:“春雨是无色的”。而从反面倒转设计问题:“五只小鸟都说得对,春雨是五颜六色的。你们觉得老师说的对吗?”这样提问,给幼儿扩大了信息的反差,构成了矛盾情境,更能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

 (2)从教学方法和手段看

 看是不是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它总是因内容,因幼儿,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既看老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化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幼儿园儿歌教学反思《手指歌》

       《手指歌》是一首比较形象有趣的儿歌。边念边进行手指表演可能孩子们会更容易接受。所以在教学时,我先用简单的“轱辘轱辘”手部游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接着让幼儿尝试着变变小手,看小手能变出什么来;然后我再根据儿歌内容变变,让幼儿猜猜我的手变成了什么,在干什么?最后让幼儿伸出自己的小手一起来做一做,做一个动作学念一句儿歌。

显然孩子们对这种方式非常乐易接受,个个开心地念着、学着、做着……很是投入!

理论分析:

幼儿的儿歌教学也可采用以下的一些方法,可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1、采用游戏形式对幼儿进行儿歌教学。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有不少儿歌的内容是描述幼儿游戏活动的,对此类儿歌,我常采取先做游戏后教学的方法,按照儿歌描述的内容,先组织幼儿游玩,在游玩中幼儿一边动作一边观察,充分体验愉快的情趣,为学习儿歌打下基础。

2、运用故事法对幼儿进行儿歌教学。根据儿歌的内容可以看出有些儿歌是叙事性的,由于受字数和句式的局限,叙事的跳跃是儿歌的特点之一。这时教师选择一些恰当的关连词或过渡句把儿歌内容串连起来,根据儿歌要求,适当增添有关的生动有趣的情节,来增加儿歌的容量,为幼儿展开想象更好地理解记忆儿歌提供帮助。

。音乐律动对培养幼儿敏锐的听力,锻炼幼儿肢体运动,发展幼儿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等诸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老师们通过观摩、听课评课对如何上好音乐律动课有了进行进一步认识,纷纷表示要积极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幼儿体验到音乐律动的乐1、多方位的参与: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的指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敲敲,打打,拍拍,按按,听听多种方式的参与,对奇妙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产生了兴趣。

2、师幼合作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的提高。为了让幼儿对各种声音有进一步的认识,我采用了教师和幼儿合作对答法,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积极对答教师的活动中,理解并学习了诗歌的语言,感受各种大自然不同声音的奇妙。

3、音乐游戏法:通过轻松愉快的乐曲,优美熟悉的旋律的听觉刺激,有助于幼儿对诗歌语言的记忆,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促进思维的发展。

采取的以上种种教学方法,极大的体现了“以

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1这是将经典音乐具体化为幼儿游戏活动的一个很好的尝试。可见将游戏自然渗透在音乐教育情境中,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参与音乐活动,不仅是一个观念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问题。

活动结束后,执教的教师进行了自我反省,她提到: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第一部分的创编小鱼游动作,还是第二部分的美人鱼游戏,以及最后的完整游戏,教师的引领一直贯穿其中,这是否表明教学活动的失败呢?

    其实,这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固然,执教的教师希望通过设计游戏情节让幼儿感受名家佳曲,并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这是一个理想状态。不过,我认为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时还要考虑到三个因素:

    (1)幼儿的因素: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具体班级的幼儿来说,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储备足够吗?

    (2)教师的因素:执教教师有能力帮助幼儿达到理想的状态吗?

    (3)活动本身的因素:在这个活动中,能够追求到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追求了这个价值,什么价值又可能流失?这个流失的价值以后还可以追求到吗?

    如果我们在设计一个音乐活动前都能够综合考虑上述三个因素,那么当出现价值判断的两难境地时,我们便能理直气壮地作出选择,进而逐渐形成一种价值判断的能力。

    顺着这样的思路,我们来分析一下“小鱼和美人鱼“的活动:

    一般来说,中班幼儿对于小鱼游、小鱼吐泡泡和照镜子之类活动还是有一些前期经验的,因此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唤起幼儿记忆深处的经验并与具体的音乐匹配,这是完全可行的。然而在活动中我们也看到,教师在做“打招呼”和“照镜子”动作时始终是有乐句感的,但她并没有刻意地要求幼儿对乐句有所反应。其实教师这样处理并不是由于疏忽,而正是在研究音乐、研究幼儿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意识的教学行为。因为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依靠一次活动既要初步感知音乐的情绪、结构,又要按乐句、节奏做动作,可能对幼儿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而且该音乐结构不够方整,节奏不够鲜明,如果教师一味地让幼儿按乐句做动作,很可能连原本应该追求也是可以追求到的价值无法实现。

    此外,教师在本活动中有两个环节用到了动作预令的策略:

    第一个环节是在吹泡泡的音乐出现时,教师每次都会提前两拍做深呼吸、鼓起嘴巴、双手放在嘴边做准备吹泡泡的动作。这个预令要表达的意思是:下面要吹泡泡了,快快准备好!它可使幼儿有较充足的思想准备,同时培养了幼儿从教师的行为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二个环节是要求幼儿在音乐结束处扮演一种海底动物并造型定格时,教师用魔法棒画圈的方式来表达预令,目的是暗示幼儿对尾音的感知,使幼儿有意识地关注魔法棒的运行状态,并从容不迫地进行动作造型,从而避免因即兴的快速反应而出现混乱或焦虑。

    这两个动作预令都是在充分考虑幼儿可接受性的基础上设计的,从幼儿的学习活动来看,这两个策略是有效的。

    最后,我们再回到执教教师自己的疑问上来。教师的引领始终贯穿于活动中,这样的教学活动是否意味着失败?这里除了上面分析到的幼儿因素、作品因素和活动本身的因素以外,还需要分析教师自身的因素:设计和组织该教学活动的教师是一位新教师,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对于有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缺少应对策略。因此,对她而言,选择与自己能力相符的高结构式的教学活动,是比较合理且适合自身情况的。由此可以说明一点: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实事求是地考虑应为之事和可为之事,既要考虑给孩子多大的空间是适合的、有益的,也要客观地考虑这样的空间对自身来说是否游刃有余。当然,教师应该培养拓展空间的意识和自觉性。

 哆来咪幼儿园有效教学音乐专场活动评析

常感谢哆来咪幼儿园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学习的平台,虽然因特殊情况我园只去了一位老师,但是这位老师所带来的哆来咪幼儿园三节教学视频让我们所有的老师都受益匪浅,并且针对视频教学内容进行了现场研讨,具体评析如下:

中班音乐游戏点花点瓜活动评析

     本节活动的重点为欣赏歌曲“点花歌”,初步学玩游戏“点花点瓜”,重点为借助动作、歌词,在“花、瓜、处作出相应的反应。首先教师在座位设置上幼儿围坐成圆可以与幼儿更好的完成每个动作,也便于幼儿去模仿,教师去指导。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直接引导幼儿倾听歌曲,其次教师清唱歌曲,对花和瓜重点突出唱,引导幼儿发现了每句都有花个瓜这个几个字,接着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小花和小瓜,主要是让幼儿对花和瓜这两个字有一定熟悉,在学会了动作以后教师给幼儿听音乐进行拍手做动作,这时候幼儿的参与性比较高,基本能完成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再次,教师利用了故事讲述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农民种瓜的动作,教师扮演农民,亲自示范农民遇到地老鼠是如何收瓜子的,从而吸引了幼儿的学习的兴趣,幼儿通过这样的情节轻松愉快的学习了游戏,活动中教师出示了圆舞板来当地老鼠的声音,再一次的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最后在集体玩游戏时教师采用得分是在同伴身上种瓜的方法完整的结束活动。整个活动中教师音乐的选择的较好,节奏明快,教师将歌曲改为了音乐游戏也符合了中班幼儿本阶段的学习特点,每个过程要求层层递进,幼儿学习起较轻松。建议:1,在开始部分中教师提问幼儿听到什么字,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有些难度。2、在同伴身上做动作时,幼儿的节奏有些慢或不准确。

小班音乐游戏虫虫飞活动评析

     本节活动的重点为熟悉音乐旋律,初步学玩音乐游戏《虫虫飞》,难点是根据情节,创编虫虫在身体上躲避的不同位置。教师将歌曲进行了剪辑,将歌曲形成ABA的旋律,便于幼儿学习和听辨且教师为配合整个教学活动实现已经教会幼儿玩手指游戏—虫虫飞。首先教师以故事导入到音乐这个方法较为自然,在倾听音乐过程中教师很自然的加入了打雷片段音乐,从而引发幼儿去想到虫虫避雨,环节过度很自然,在创编避雨动作时教师能积极引导幼儿将手指藏字口袋里等等,这样使得幼儿的思维更加开阔了。这时教师将A、B段音乐一起给幼儿倾听,解决了避雨音乐的倾听难度。再次教师将舒缓的音乐设计成乐儿小虫子在亲热的动作也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之后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代替手指动作使活动达到了高潮,同时教师也出示了手偶带领幼儿一起玩游戏,自然结束了整个活动。建议1、在引导幼儿创编手指避雨动作时,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比较难,不需要刻意强求有太多的方法。

大班音乐游戏开锁活动评析

本节活动重点为在熟悉歌词及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初步学玩音乐游戏《开锁》。难点为通过讨论以及教师语言、动作的提示,合乐做出交换舞伴和开锁的动作。教师在活动准备中已经解决了会唱歌曲的问题,幼儿已经会一边唱一边做动作,这为玩音乐幼儿打下了基础。首先律动进场,幼儿自主玩律动也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音乐活动的规律。活动开始师生复习了歌曲《开锁》激发了有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接着教师引导幼儿两两结伴玩,使活动有了一定的层次。接着教师利用示范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开锁人的动作和幼儿自主决定(决定谁是开锁人)的方式,主要是引导幼儿学会开锁的动作和游戏规则,活动中教师主要围绕游戏的开锁的动作,并引导幼儿仔细倾听音乐,从而顺利的引入到完整游戏中,在下个环节里,教师利用一句儿歌引导幼儿在圈上交换朋友玩音乐游戏,既符合大班幼儿主动学习的特点也使教师教学轻松方便可行。建议1、游戏中是否可以在增加新的变换队形。2、幼儿的学习方法较为主动值得我们学习。3、教师的目标制定较符合幼儿特点和音乐游戏本身的教学特点。

再次感谢哆来咪幼儿园为我们提供的学习平台!

省二级幼儿园数学优质课点评

县实验幼儿园   王悦娟

(五)小班数学活动《和圆形宝宝做游戏》点评

优点:

1、教学活动中的教具“秋姑娘”的形象非常美,在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幼儿。

2、教师活动过程的指导比较亲切,适合小班幼儿特点。

建议:

1、在数学活动中尤其要关注的是教师自身对于概念的精确把握,

以便在活动中科学设计活动环节。本教学活动的某些环节的设计上混淆了“形”与“体”的概念,如:玩玩具中孩子感受到的是“体”而非“形”,形只是体中的一个面而已。最后一个环节的“小车轮”制作也是同样的,“圆形”折起后就成了‘体’,而不是圆“形”。

2、数学活动中的游戏是为学习数学而游戏,应进一步关注游戏的数学内涵,让幼儿通过活动得到有效的提升。这一点也应进一步关注。

(六)中班数学活动《把小鱼变得一样多》点评

优点:

1、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扁平的木条”教具比较好,便于幼儿向一个方向整齐地夹,能很清晰地看清楚数量,有利于有效掌握数概念。

2、活动过程较清晰地体现了渐进的原则。

建议:

1、教学组织过程中的验证环节可以更多地利用“听课教师”资源,提高验证效率。

2、建议自主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有创意的课。

(七)大班数学活动《找座位》点评

优点:

1、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让幼儿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积极地观察、操作、实验,进行思维的“体操”。本教学活动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在活动中每一个孩子为了当前任务的完成积极调动思维,主动参与,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2、促进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是各种实际的需要。学习数学主要是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发现和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本教学活动在设计上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

3、教师本身具有很强的对于活动的把控能力,活动指导重点难点清晰,教师自身对于时空的把握比较到位,幼儿表现出学习热情高,学习效果好。

建议:

1、“序”是一种有标准起点的序,建议教师在设计时可进一步关注到这一点。

2、最后的游戏活动建议再商榷,能否与前面的内容对应性更强一点。

(八)大班数学活动《一样多》点评

优点:

1、幼儿对于数量关系的认识是以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为基础的。因此,幼儿应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数学的需要。本活动的设计注重了幼儿“生活中的数学”,巧妙地运用了水果中的“数”来进行教学活动。

2、在过程设计中较好了调动了幼儿的“反思思维”,即“桔子大并不一定瓣的数量多”。

建议:

1、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建议再增加思维的难度,以更好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思维,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2、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幼儿操作结果的验证。

(九)小班数学活动《好朋友夹心饼干》点评

优点:

1、以“选饼干、做饼干、尝饼干”的活动来对小班幼儿进行数学教学活动,幼儿喜欢,学习活动轻松、愉快。

2、能充分利用听课教师资源开展富有情趣的“分享饼干”活动,让数学教学更有了情感教育的意义。

建议:

1、一开始部分的音乐律动《做饼干》建议作一些修改或简化,或者放到最后。教学活动不妨让孩子在安静的、开门见山的开场中集中注意地开始有效的思维活动。

2、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在快乐的活动中获得最终的提高。因此,在目标的设定上应该略高于幼儿的原有水平。本教学活动在这一点上可作进一步的思考。

(完)

·         幼儿园数学活动反思

·         李坤蓉 (教师) 20##-12-27

·         一、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地问题: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幼儿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幼儿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思维特点,而采用重复灌输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学起数学来感到枯燥与乏味,大大压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较多的进行说教、灌输,自以为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是幼儿却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以及活动中的实际操作情况,不得不引起老师的自我反省。那么,教师应该怎样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思维特征,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在游戏中进行有效数学教学活动。

二、反思:

  1、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开展数学游戏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地引导幼儿学习数学,能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从而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每件物品都是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的,如:小朋友的个子是有高、有矮,手指的长短粗细是各不相同的,玩具车有大有小,大的放在大筐里,小的放在小框里;玩扭扭车时,单数的小朋友向左转弯开,双数的小朋友向右转弯开等。教师应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当幼儿带来各种玩具时,教师可引导幼儿,根据玩具的大小、颜色、形状、长短、粗细、高矮等,进行分类、排序等,创设相应的游戏情境,学习相邻数、单数与双数,及计算加、减法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关注的兴趣点,提供多种材料、创设相应的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开展数学活动。在宽松愉悦地氛围中体验学习数学地乐趣,从而,激发幼儿自主学习数学的潜能。

  2、善于创设丰富的情境游戏,引导幼儿学习数学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作为教师,应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故事情境,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如:数学活动:复习复习7以内数的加减法, ,结合故事“智救小白兔”,创设系列的情境游戏,融合了以个别操作、小组操作和集体操作的多种活动形式,帮助幼儿复习7以内数的加减法。故事以:救小白兔脱离困境为主线,通过“火车过山洞”、“踩木桩过小河”、“捡石头打猛兽”、“拼照片找出猛兽”等环节,最终救出小白兔。由于情况紧急、游戏过程中险象环生,小朋友们认真、细致的计算出火车上的每一道题,当火车启动通过山洞,而欢呼;小河里木桩,真真假假、危险重重:能仔细辨别真、假,为顺利过河,而暗自庆幸;到了猛兽村,需要捡些石头当武器,为了能拿到更多的石头,大家认真的计算着;猛兽村里猛兽多,为了弄清小白兔到底被谁抓走了。大家分组合作,在一些撕碎的照片,仔细核算,认真的涂上合适的颜色,才知道是谁抓走了小白兔,最后,在大家的奋勇救助下,终于赶走猛兽,救出了小白兔。在欢呼声中,幼儿们感受到了,自己的智慧,体验到了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3、充分挖掘区角游戏中的教育资源,开展数学活动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教师利用多种材料,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区角游戏中,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内容自主操作,如:娃娃家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宝宝,开饭时间到了,需要摆放多少碗、筷,每人吃一碗面条,宝宝吃汉堡,需要烧多少碗面条,多收汉堡。如果一人吃两碗面条那又需要多少碗呢;水果店的水果是分类放置的大的在下面、小的在上面;商场购物是需要付钱的等等,为幼儿提供了有关数学的感性认识。在玩区角游戏时,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坐公交车,车票的价格是:大人:每人2元,孩子免票,算一下,乘车时,他们一共要付多少钱?根据幼儿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也可以预设为孩子需要支付半票;娃娃家来客人了,需要去商场采购一些食物,怎样安排比较合理,幼儿可自由讨论、相互协商作出合理的安排。充分发挥游戏的自主性特点,激发起幼儿的内在活动机制,产生积极体验,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从而使幼儿喜欢上数学活动。

  总之,需要我们教师从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手段,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有效开展幼儿数学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更多相关推荐:
如何评价幼儿园教学活动

如何评价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切入点内容活动目的达成性应具体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活动目的要有可操作性即通过一个活动要丰富幼儿什么知识与经验培养什么技能与能力养成什么品德与习惯要具体明了不能泛泛空谈其次要突出课题本身的要...

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评价用语

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评价用语1该节教育活动目标目标清楚明白具体易激发兴趣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设计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形式多样分量与难度适中学法指导得当是一节很不错的教育活动2该节教育活动重难点把握准确教育活动内...

幼儿园教学活动评分表

幼儿园教学活动评分表

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

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一幼儿园教学活动与教学活动评价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进行计划设计和组织的专门活动或称正式指导的活动专门的教学活动的存在是幼儿园教育区别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重要特征...

第六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

第六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教学目标1明确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与原则2掌握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方式3掌握课堂评价的一般策略教学时数4学时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与原则一评价的含义指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幼...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表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表课题执教者评价人

幼儿园课堂教学活动评价表

幼儿园课堂教学活动评价表幼儿园成熟型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

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

幼儿园课堂教学评价作为一名研训员深入课堂听课是一项常规工作而听完课后的评价则是必备的一项业务评价得当教师心悦诚服是教师努力进取的推动力评价不当则不但不能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还易导致逆反情绪影响其以后工作因此就要求...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与实施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与实施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评价即收集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各方面的信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育活动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的判定过程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评价是语言教育实施过程...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评价标准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评价标准班级教师日期

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评价标准

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评价标准上课教师日期领域课题班级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评价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评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虞永平一幼儿园教学活动与教学活动评价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进行计划设计和组织的专门活动或称正式指导的活动专门的教学活动的存在是幼儿园教育区...

幼儿园教学活动评语(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