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科技大会主题报告6(终稿)

时间:2024.4.20

加强科技创新 转变发展方式

全面提升油田核心竞争力

——在胜利油田技术创新大会上的报告

(20xx年7月14日)

张善文

同志们:

这次胜利油田技术创新大会,是在建党90周年,胜利油田发现50周年、产油10亿吨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十一五”油田科技工作,全面分析面临的形势任务,科学部署“十二五”和近期重点科技工作,积极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比学赶帮超暨精细管理深化年”主题活动,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充分发挥科技“推进器”作用,切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为油田科学发展、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提供强力支撑。

一、“十一五”油田科技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油田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坚持把推进科技创新作为油田科学发展的战略基点和根本动力,紧紧围绕油田勘探开发中心任务,大力实施科技兴油战略,共承担国家级课题42项、集团公司课题196项,实施油田课题960项。科技创新呈现强劲势头,取得了一系列 1

创新性成果和可喜进步,获得国家级奖励11项、省部级奖励181项,实现了连续11年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同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969件(其中发明专利48件)。五年来,油田依靠科技进步新增探明储量2.27亿吨,新增可采储量6925万吨,新增原油产量1686万吨,科技成果应用率达90%以上。勘探开发理论创新成效显著,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综合配套技术系列持续发展完善,一批关键技术实现了产业化。

总结这些成果,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的十九项成果:

(一)深化基础研究,勘探开发理论取得重大突破。油田坚持把基础理论研究作为科技创新之源,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加强机理、机制及其主控因素的研究,勘探开发理论体系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一是不断完善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体系。在薄互层低渗透滩坝砂油藏勘探上,打破了“分布局限、构造控藏”的传统认识,建立了“三古控砂、时空一体”沉积模式,揭示了“三元控藏、压吸充注”成藏规律,明确了滩坝砂体大面积分布、大面积含油的成因成藏机制。攻关形成地球物理精细描述技术,大大提高了薄互层储层预测与有效储层评价精度,见油层成功率95.6%,高出同期济阳坳陷探井总见油层成功率20%以上。东营南坡原本孤立的12个油田实现了连片,新增探明储量1.15亿吨、控制储量1.21亿吨。同时,在其它凹陷或地区发现了6个1000万吨级以上规模勘探区块,使滩坝砂岩成为重要增储领域。在中深层砂砾岩油藏勘探上,突破了“扇间储层不发育、构造形态控藏”的传统认识,攻关形成了旋回划分对比技术和砂砾岩储层评价技术,建立了砂砾岩体扇根封堵成藏模 2

式及油藏综合评价方法,极大开阔了砂砾岩体勘探视野,带动了整个陡坡带中深层砂砾岩体潜力与方向评价。20xx年,盐家地区上报砂砾岩扇体探明储量4167万吨、丰度260万吨/平方千米,是油田继20xx年整装上报郑家探明储量以来丰度最高、最整装的规模储量区块。“十一五”期间,陡坡砂砾岩油藏累计新增探明储量6333万吨、控制储量4113万吨,成为近期规模储量增长的新亮点。

二是创新形成化学驱加合增效理论。形成了以“一个核心、两个基础、四个机制”为内涵的聚合物加合增效理论,从分子水平、纳米尺度研究化学剂之间及其与原油、岩石、多孔介质的相互作用机制,创立了复杂油水体系分子模拟方法和固液界面分子行为量化表征方法,明确了“油剂相似富集,阴非加合增效,聚表抑制分离”的二元复合驱油致效机理,研发出二元复合驱、泡沫复合驱、预交联复合驱等新型化学驱油体系,指导形成以二元复合驱技术为代表的化学驱油配套技术系列。在孤东油田开展的国内首例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取得显著效果,二元复合驱技术“十一五”推广应用10个项目,覆盖地质储量10018万吨,累计增油318万吨,平均提高采收率10.2%。该技术已经成为中石化专有技术,引领了国内外化学驱油技术的发展。

三是进一步深化稠油热化学机理认识。深入开展高温条件下化学剂与蒸汽的协同作用研究,从分子层面开展高温条件下化学剂在油水界面分布特征、对储层孔渗结构的影响、油水界面张力变化规律等方面系统研究,明确了“热力化学复合降粘,多相组合流度控制” 的协同作用主导机理,指导新疆浅层超稠油油藏实现了有效动 3

用和单113等东部中深层特超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动用储量2300万吨,新建产能39万吨。

四是创新了稠油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理论。针对胜利稠油“深、稠、水、敏、薄”等特点,创建了“粘渗组合控制,油水差异渗流”为核心的稠油热采非达西渗流理论,揭示了“整体富集、条带水淹”的稠油热采剩余油分布模式;针对低渗透油藏注采井距大、难以建立有效驱替的问题,开展了启动压力、渗流流态等一系列渗流机理研究,确定了油水两相渗流的启动压力梯度与空气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实现了低渗透油藏流态分布的定量描述,确定了合理井距的计算方法。“十一五”期间,稠油和低渗透油藏新增动用储量3.5亿吨,新建产能470万吨,产量由20xx年的491万吨增加到20xx年的789万吨,实现产量稳中有升。

(二)加强瓶颈技术攻关,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针对制约油田勘探开发的技术瓶颈,优化资源配臵,优化组织运行,集中优势力量,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有力地促进了油田增储稳产增效。

一是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以提高地下探测能力和精度为主要目标,配套形成了高精度三维地震、井间地震和三维VSP以及多波多分量地震等核心支撑技术,以提高油藏建模确定性为主要目标,形成了井地联合反演和多尺度资料匹配油藏建模为核心的集成技术。在东部具有代表性的垦71复杂岩性油藏、永新复杂断块油藏试验区等10个区块的规模化应用,有效解决了油藏模型多解性大、剩余油预测精度不够等制约老油田中浅层砂泥岩薄互层油藏大幅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技术瓶颈。两个试验区新增探明储量 4

1001万吨,新增可采储量617万吨,生产原油28.45万吨,在罗家、盐家、临盘等油田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707万吨。

二是鱼骨状水平井开发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十一五”以来,水平井应用类型、应用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攻关形成了区块筛选、油砂体评价及精细描述、鱼骨状分支水平井优化设计、产能预测等在内的鱼骨状分支水平井技术。20xx年成功实施了国内第一口完全依靠自有技术设计施工的鱼骨状分支水平井——埕北26B-支平1井。目前鱼骨状水平井推广覆盖地质储量350万吨,预计增加可采储量130万吨,累计增油15.7万吨。

三是水平井完井、分段压裂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水平井完井由套管完井发展为裸眼防砂完井一体化,进一步扩大水平井的应用范围,大幅度提高了单井产能。创新发展的水平井裸眼防砂完井一体化技术,大大提高油井完善程度、最大程度解放油井产能,降低了完井费用,与套管固井射孔完井对比,单井节约投资30~50万元,单井产能提高43.7%;结合低渗透油藏特点,将压裂与完井工艺进行有机组合,突破了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难题,国内首例致密砂岩油井裸眼12段水平井分段压裂在樊154-平1井获得成功,目前日产量达到30吨,为致密油藏开发技术大规模应用创造了实践经验。“十一五”以来,以水平井完井采油和分段压裂为代表的增产工艺不断发展,大大提高了水平井的开发效果。

四是稠油热采热化学复合法提高采收率技术取得重大进展。针对深层特超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流动性差、启动压力高等矛盾,开展了HDCS强化热采技术的研究,通过优化提高水平井+降粘剂+二氧化碳+蒸汽的复合效果,突破单113、坨826、草西南等超稠油、 5

特超稠油动用瓶颈。针对热采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后期汽窜严重的现象,开展了氮气泡沫调剖体系的性能优化和机理研究,氮气泡沫调剖技术在现场应用中平均降低综合含水10%以上,成为多轮次吞吐后期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

五是海上埕岛油田开发调整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在成功开发垦东12、老168等滩海区块的基础上,针对制约海上埕岛油田高速高效开发的产能建设时间长、水井转注周期长等问题,攻关形成海上油田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油藏工程分析技术、综合调整油藏工程优化技术,确定了海上油田综合调整措施及方向,成功指导了海上油田老区大调整。完成埕北1井区等5个井区老区调整方案,动用地质储量8066万吨,新增年产油能力155万吨。滩浅海近年来产量一直保持在240万吨以上,已成为油田重要的产量增长点。

六是自动垂直钻井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为解决新区和深层钻井中的防斜打快问题,首次提出“捷联式稳定平台”技术思路,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垂直钻井系统工程样机。完成了宣页1井等5口井现场试验,井斜控制精度小于1°,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荣获集团公司技术发明一等奖,对提高井身质量和钻井速度,降低钻井成本,高效实现勘探开发目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强化技术集成与配套,加大科技先导试验力度,主导技术应用效果明显。坚持以规模应用、规模效益为导向,加强技术集成配套,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提高了技术创新对油田发展的贡献率。

6

一是济阳坳陷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应用效果明显。攻关形成了高精度三维静校正处理、高精度地震精细层位标定、高精度地震精细构造解释等针对性技术,深化集成了一套适合于复杂断块、隐蔽岩性体、前第三系潜山等复杂地质目标勘探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系列,可分辨断距小至8米的断层、厚度5米的储层、面积0.01平方千米的圈闭,储层预测精度提高5%~10%。在垦71、盘河、民丰等地区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盘河区块探明储量817万吨,建成年产原油11.7万吨的生产能力。民丰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识别砂砾岩体、断裂系统以及查清砂砾岩体内幕信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是油藏描述技术应用效果明显。初步研究形成井间夹层描述与预测技术,建立了低序级断层不同组合模式,实现了断层的精确描述,其解释精度达到断层落差10~20米左右、延伸长度小于100米。形成了裂缝参数分布预测的完整计算模型,初步实现低渗透油藏裂缝定量描述预测。油藏描述一体化实现了项目基础数据、中间数据、最终成果的数据一体化、地质建模、数模等研究过程的一体化、多专业研究人员协作的一体化。“十一五”期间,油藏描述技术应用规模不断加大,覆盖地质储量6.2亿吨,增加可采储量1200万吨。

三是水驱开发配套技术应用效果明显。整装油藏针对不同类型油藏攻关形成了井网整体加密+复合驱、重建开发井网转换流场等接替技术,断块油藏通过攻关形成层系井网重组技术。针对低渗透油藏“注不进、采不出”,开发效果差的矛盾,开展了低渗透砂岩油藏注采井距优化和活性水增注技术研究。以提高水驱质量为目标,规模化应用水质处理、长效分层注水、分层采油、防偏磨和工程测井 7

等技术。立足分得开、注得进、长寿命,集成了防蠕动、精细卡封定位等六大分注技术系列,五年累计应用2328井次,以在线验封测试等技术为保障,层段合格率从58.9%提高到68.9%,管柱平均寿命由1年延长到2年以上。

四是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效果明显。在提升Ⅰ、Ⅱ类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同时,加大了聚合物驱后、高温高盐和大孔道油藏的驱油体系研制和先导试验。聚合物驱和二元复合驱等主导技术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地下原油粘度由50mPa〃s扩展到150mPa〃s,油层温度界限由75℃提高到120℃,地层水矿化度界限由10000mg/L提高到了30000mg/L。埕东油田西区泡沫复合驱先导试验中心井组已提高采收率1.2%,坨11南高温高盐聚合物驱油先导试验含水下降、日油上升,一批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果。“十一五”期间,共推广化学驱单元41个,覆盖地质储量3.95亿吨,年产油323万吨,年增油保持在160万吨,累计增油1949万吨。

五是稠油热采技术应用效果明显。“十一五”期间,特超稠油、强敏感稠油等开采技术的突破,动用稠油粘度达到30万mPa〃s,实现了从埋深400米的浅层稠油到埋深达1800米的深层稠油的有效动用,动用稠油储量1.35亿吨,新建产能281万吨,年均比“十五”增加26.2万吨。在排601块浅层超稠油油藏采用HDNS技术新建产能27.2万吨,累计产油10.7万吨,加快了西部突破的步伐。油田已累计动用稠油热采储量4.3亿吨,累计生产原油5387万吨,达到了年生产400万吨的规模,为油田稳产作出了积极贡献。 8

六是油水井不压井作业技术应用效果明显。攻关突破了井口密封防喷、液压控制以及不压井作业安全防护等关键技术,形成了高压、中压、低压三个系列的不压井作业设备,配套了针对胜利油田管柱特点的堵塞工艺,制定了完善的技术规范和安全规范,解决了油井作业过程的油层污染问题、水井作业过程的溢流问题以及特殊作业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实现了高压油、水井快速低成本不压井作业。已累计完成778口油、水井的不压井作业施工,最高井口压力15MPa,累计增油8.2万吨,减少排放36万方,实现了油水井高效环保作业。

七是复杂结构井技术应用效果明显。地质导向水平井钻井技术逐渐成熟,在集团公司进行了全面推广应用。攻关形成了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技术,成功完成了金平1井、高平1井等一批高难度长水平段水平井,位垂比最高达到4.02,创国内位垂比最高纪录。丛式井组防碰优化设计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老168丛式井组综合利用平台位臵优选、小间距大型丛式井组井眼轨迹防碰技术等优势技术,配套应用一体化钻井液回收利用及无害化处理技术,达到钻井施工安全、油层保护及环保的目的。浅层三维丛式水平井技术开发浅层稠油油藏逐渐成熟,在新疆车排子排601区块推广应用效果良好。五年共投产水平井1709口,是“十五”时期的5倍。截至“十一五”末,已累计投产水平井2212口,年产油能力达到326万吨,占当年产量的11.9%,累计产油1804万吨。

八是采出液处理综合配套技术应用效果明显。形成了以新型高效三相分离器、低温破乳技术为核心的水驱油田采出液预分水配套技术,以及混凝沉降、气浮、三防药剂配伍优化、水质沿程稳定等 9

为主导的水驱油田污水处理技术,较好地满足了水驱油田开发需要。含聚采出液处理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开发出油水综合处理剂、高频脉冲电脱水及老化油处理等配套技术;形成了以“先除油,后除悬浮物”为主导的含聚污水处理工艺,研制了HCF高梯度聚结气浮等处理设备,效果显著。针对强腐蚀污水,形成了以“水质改性”、“电化学预氧化”为代表的强腐蚀污水净化稳定一体化治理技术。通过技术攻关和新技术应用,“十一五”期间,分公司污水水质综合达标率由72.5%提高到87.3%。

九是油田信息化技术应用效果明显。“神通地震成像软件系统”作为胜利油田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其处理结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中原油田、河南油田进行了推广应用。Seisway地震采集软件系统、大规模集群管理系统、叠前反演软件系统、中石化科技管理系统、大型软件共享系统等在生产和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具有胜利特色的勘探开发综合研究方法系列,主流应用软件具备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建设应用了勘探、开发、采油工程三大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实现了方案编制的方便快捷和多指标对比优化,开发新井和重大设计的网上审批时间大幅度缩短,改变了传统的方案论证、优化及审批方式,为科学、高效决策提供保障。

五年来,油田公用工程、社区服务等系统的科技进步工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油田科协、石油学会、SPE胜利分部等密切联系广大科技人员、普及科普知识、组织学术交流,在油田科技创新中发挥了中间纽带作用,为油田科技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10

回顾五年来的实践和科技创新取得的成就,深深认识到,科技创新工作必须做到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把握科技发展的主攻方向,始终把科技进步作为油田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予以高度重视和全面推进。油田在推进“百年创新,百年胜利”愿景目标和“三稳一保”阶段性目标的进程中,结合各阶段发展战略目标,理清科技发展主攻方向,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和根本动力,坚持用高科技战胜高难度,深化基础理论与重点技术研究攻关和集成配套,加快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着力打造一批引领胜利、发展胜利、突破胜利的关键性技术,科技创新在油田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20xx年,中石化将西部13万平方公里的探矿权划拨给胜利油田,油田适时将西部新区纳入到科技发展的主攻方向,在科研人员、设备和经费等方面都给予了有力的支持,新疆车排子地区浅层稠油热采技术攻关取得突破,为西部快速建产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着眼于油田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技术储备力度,坚持“应用一批,研发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超前研究,超前试验,超前配套,既大力开展制约油田发展的瓶颈技术攻关,又超前搞好战略储备技术研究,努力为持续稳产保驾护航、提供不竭动力。

二是坚持解放思想,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大胆探索、实践和创新,不断挑战极限,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跨越。胜利油田地质条件十分复杂,面临着许多世界级难题,只有解放思想,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大胆探索、实践和创新,才能开创新局面。近几年,我们勘探上树立所有储量都能找到的理念,从盆地的结构入手,从区域对比入手,把青东凹陷与东营凹陷的青南洼陷烃源岩进行对比,与潍 11

北凹陷的沉积体系对比,确定了青东凹陷烃源岩的存在,一举发现了胜利第76个油田——桥东油田。开发上坚持找到的储量都可动用、所有储量都能采出的理念,在化学驱技术研究中另辟蹊径,从分子水平、纳米尺度研究驱油体系界面微观行为,创新提出二元复合驱油致效机理,实现了由聚合物驱向复合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突破。今后,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以思想的解放促进资源的解放,努力把油气资源最大限度、经济有效地勘探开发出来。

三是坚持勘探开发工程技术一体化,加强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全力推进先导试验,形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近几年,我们坚持“生产出题目,科研做文章,增储稳产见成效”,把生产的难题作为攻关的方向,把提升产量的关键技术作为推广应用的重点,广泛开展“产研互动”、“院厂结合”,组建联合攻关团队,形成了提前介入、整体部署、协同作战、相互促进、系统优化的模式,在提高“两率”等重大先导试验、关键技术攻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去年“40天原油上产活动”期间,重大设计专家组深入一线、驻厂服务,优化实施重大设计320井次,日增油能力1020吨。今后,科研和生产要继续密切合作,加大科研成果集成配套和推广应用力度,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

四是坚持强化科研基础建设,完善科技体制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技术创新创造条件、提供保障。科研基础建设是搞好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根基。油田高度重视实验室等基础建设,围绕油田科技主攻方向,每年确立的基础性研究课题都在20余项,占油田课题的10%,同时保障实验室基础研究的投入也逐年增加。今年,胜利油田的“随钻测 12

控重点实验室”被认定为中石化重点实验室,油田组织评估认定了第三届油田重点实验室30个。特别是20xx年成立了“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对油田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家和中石化重大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针对西部新区适时调整科研攻关机构,优化科技资源配臵,为打好“西部进攻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人才为先的思路,培养形成学科齐全、专业配套的技术人才队伍,成为油田持续有效发展的核心支撑力量。我们坚持营造环境聚人才、加大投入育人才、创新机制用人才,不断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畅通人才发展通道。不断加大引才引智、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工作力度,促进人才脱颖而出。举办了“地质与化学、工程结合”以及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技术等培训班,努力打造应对复杂难题,提高各专业管理水平的不同层次的专业化技术团队。同时,调整了科技进步奖和科技英才奖的奖励金额,加大了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成长激励力度,有效激发了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推动油田持续有效发展。

回顾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随着油田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工作中仍然存在着问题和不足。一是油田科技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的稳定增长机制还不完善;二是经过油田多年培养、具有高学历和丰富经验的科技人才存在流失现象,在国内外享有知名品牌的攻关团队和“领军式”专家仍然较少;三是生产单位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的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要理清思路,转变观念,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13

二、“十二五”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近年来,党和国家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明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研究开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活动主体、创新成果应用主体的重要地位,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动力,一个主攻方向。胜利油田在科学分析所处历史方位、准确判断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百年创新,百年胜利”愿景目标,这既是油田科学发展的总要求,也是油田科技创新的总目标和总方向。油田科技工作者一定要牢记使命和责任,树立科技为先、创新发展的理念,增强信心和决心,紧密跟踪国家科研创新方向和发展目标,特别是在一些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专项上,要积极参与、有效融合,准确把握前沿科技创新的新动向、新突破,抓住技术创新这个关键,转变思想观念,通过技术进步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以科技创新提升油田科学发展新水平,始终保持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不掉队。

站在油田“十二五”发展的新起点上,我们要深刻认识油田生产经营管理对科技工作提出的新挑战,深入把握油田勘探开发对科技创新的新要求,从容应对、积极作为。在勘探上,济阳老区已经进入勘探成熟期,重点领域勘探程度已较高,主要目的层系不断加深,勘探对象更趋复杂、隐蔽。新层系、新类型领域的勘探理论技术相对缺乏,亟待攻关。西部新区油气勘探理论和技术需要创新和突破。在开发上,提高储量动用率难度依然较大,东部老区连续多年新增探明储量1亿吨,但储量结构发生变化,深层、低渗透、低丰度储量成为增储主体。中深层薄互层滩坝砂、深层砂砾岩等非常规资源有效动用技术亟待突破。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瓶颈依然制 14

约着油田发展,不同开发方式驱油机理的认识有待深化。边底水薄层稠油、特超稠油、强敏感性稠油,高温高盐和大孔道油藏、海上油藏及聚合物驱后油藏等大幅度提高采收率还存在技术瓶颈。在石油工程上,随着勘探开发难度不断加大,对深层复杂油藏的物探、钻井、测录井、油层改造,以及海工安全评价、检测、修复等石油工程技术和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攻关研究。随着科学发展、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的标准越来越高,与安全生产、清洁生产、节约生产相配套的新工艺、新技术亟待跟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按照傅成玉董事长来油田调研时的讲话精神,我们必须创新思路,强化责任,以思想上的新飞跃、理念上的新突破、实践上的新作为,推动油田科技新发展、新提升。今后一个时期油田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环保、低碳发展理念,立足于提高规模储量发现率,提高储量动用率、油田采收率和产能达标率,深化基础研究,强化技术创新,注重先导试验,加强勘探开发与石油工程一体化攻关,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突出配套集成和成果转化,创新发展公用工程、基地服务等板块,充分发挥科技“推进器”作用,为油田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强化基础研究,丰富发展勘探开发理论体系。

一是陆相断陷盆地富油凹陷成藏理论体系。以陆相断陷盆地富油凹陷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油气成藏、富集与分布规律等关键问题,研究不同区带和凹陷成藏动、静态要素组合与油气富集的关系,明确盆地地质结构及成藏动力差异性对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发育演化的控制作用,解剖典型区带油气富集规律,系统评价断陷盆地构造 15

—沉积—运聚—成藏作用机制,建立盆地油气富集模式,探索富油凹陷控藏理论,指导成熟探区精细勘探实践。

二是西部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理论。针对西部叠合盆地的基本地质特点,以盆地地质结构模型及地质要素评价研究为基础,不断深化和完善叠合盆地形成演化与成油条件研究,开展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机制与富集规律攻关,发展完善以油气输导与富集机理为核心的压扭性叠合盆地油气勘探理论,为早日实现西部探区重大油气突破奠定基础。

三是水驱油藏特高含水开发理论体系。开展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微观及宏观定量表征方法研究,研究不同地质因素、不同开发条件下剩余油赋存机理及状态,提高剩余油定量描述精度。深入研究优势流场界定标准,明确优势流场渗流机理,建立一套优势流场识别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开展特高含水期油水两相渗流特征、水驱极限采收率及油藏工程方法改进研究,发展完善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

四是化学驱渗流及控制理论。研究建立不同驱油剂驱油过程的界面与体相作用模型,建立不同驱油剂的结构—性能关系,优化设计适合驱油的驱油剂分子结构,深化驱油剂分子工程学理论研究,指导适合高温高盐油藏的高效廉价驱油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新型驱油剂间相互作用和驱油剂在固液界面作用规律,设计研发复合式、组合式驱油新体系,深化完善驱油剂加合增效机制,指导复合式新体系的设计和新方法的研究。

五是稠油热化学驱理论。开展高温驱油剂降低界面张力和原油粘度、提高驱油效率机理的研究,加大具有选择性的蒸汽调驱体系 16

研制,优化热复合化学驱的组合方式,探索蒸汽化学驱不同阶段含油饱和度分布规律,明确热复合化学的应用范围,建立适用胜利油田的热复合化学理论。

六是低渗透压裂裂缝延伸机理。开展水力裂缝物模试验,揭示直井、水平井不同完井方式下裂缝起裂扩展变化规律,建立复杂人工裂缝起裂-扩展数学模型,分析影响裂缝扩展的关键因素,确定水平井垂向裂缝有效沟通程度,指导缝高控制技术的优化,并优化水力压裂工艺参数,提高压裂方案设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强化关键技术攻关,配套完善主导技术系列。

一是大力发展5项提高规模储量发现率的技术系列。①油气资源定量预测和评价技术系列。加强已探明油气资源构成与分布研究,完善剩余资源评价方法,建立剩余资源预测评价技术体系。同时,加大陆相干旱环境烃源岩与常规烃源岩形成、生排烃机制的差异性研究,以及泥页岩储集特征、含油气性、资源潜力研究,为下步勘探做好准备。②油气成藏要素评价技术系列。分析研究油气成藏关键地质要素的发育和组合关系,评价地质历史时期成藏动力与成藏要素的作用机制,研究不同动力系统下油气运聚过程与方式,探索建立典型区带油气聚集过程量化表征方法,明确油气成藏关键要素的贡献及其量化关系,逐步完善油气成藏要素评价技术系列,适应高勘探探区精细勘探的需要。③复杂储集体定量预测技术系列。针对深层砂砾岩体、薄互层砂岩、深层低渗透储层等复杂储集体,开展沉积结构、成岩演化、储集特征、有效性评价研究,明确储层分布范围及其主控因素,加强关键地质技术方法的攻关和集成,建立复杂储集体量化预测地质模型和技术方法系列。④西部新区地质体 17

建模与解释技术系列。加强地质、地震、重磁、电等技术综合应用研究,尽快形成适应西部复杂叠合盆地的勘探技术系列。⑤页岩油气分类评价及定量预测技术系列。完善泥页岩岩性、物性、含油气性与电性的响应关系,对泥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性特征以及含油气性特征进行刻画,建立泥页岩油藏评价标准,研究计算烃源岩中生成油气在泥页岩中的资源比例,定量预测非常规油气资源量。

二是强化攻关7项提高储量动用率、油田采收率和产能达标率的技术系列。①储层精细建模及剩余油定量描述技术系列。强化“精细地质”理念,深化不同类型、不同阶段油藏地质认识,加强储层内部孕育层结构建模技术、低序级断层识别、地应力、大规模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为提高采收率提供可靠的认识基础。②西部新区地质描述技术。加大准噶尔盆地新近系及中生界隐蔽油气藏地质描述技术攻关,建立有效储层预测地质模型,提高隐蔽圈闭识别与描述精度,深化油层保护地质研究,发现优质规模储量,极大火成岩、山前复杂构造地质建模与描述技术攻关。③复杂类型低渗透油藏有效动用技术系列。攻关细分储层单元描述、水平井注水开发、小井距注水开发、二氧化碳混相驱等技术,含油性以及有效性评价、开发技术经济政策优化、储层改造、能量补充等关键技术,实现深层滩坝砂、砂砾岩油藏的大规模有效动用。④特高含水油藏井网流场重整立体开发技术系列。针对特高含水期整装油藏,井网重组、流场重整与地面工艺系统调整相结合,深化整体堵调研究,重建开发体系,拓展老油田持续发展的空间;针对复杂断块油藏现有井网形式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空间有限的问题,开展立体开发技术研究,实现复杂断块油藏层系、井网、井型的统筹优化,形成中 18

高渗复杂断块油藏挑战50%采收率的集成配套技术系列。⑤化学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系列。针对“十二五”期间油藏类型主要是高温高盐油藏、高渗条带发育油藏和聚合物驱后等复杂油藏,重点开展耐温抗盐聚合物驱、非均相增效化学驱及低张力泡沫复合驱等技术攻关,形成适应胜利高温高盐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化学驱配套技术。⑥稠油油藏开发技术系列。重点开展水平井蒸汽驱开采动态规律、水平井汽驱剖面调整技术等研究,配套完善水平井蒸汽驱配套技术系列;加大强敏感性稠油油藏热采、中深层稠油化学辅助蒸汽驱、特超稠油驱泄混合提高采收率等技术攻关,形成强水敏油藏吞吐、蒸汽驱技术,实现整体水平井蒸汽驱及特超稠油驱泄混合配套技术,试验区提高采收率15%以上。⑦海上油田开发技术系列。加大海上提液、海上平台检测评价和同井组采注等技术研究,抓好海上化学驱工艺配套,攻关井下光纤测试技术,促进海上油田高速高效开发。

三是攻关形成7项石油工程技术系列。①优质高效钻井技术系列。围绕“打得成、打得好、打得快、打得便宜”,攻关研究超深水平井钻井、随钻地震、等井径膨胀套管裸眼封堵、新型井下破岩技术及工具,丰富完善复杂结构井钻完井技术、储层保护及钻井液技术,研发地质导航、旋转导向、粒子冲击钻井等钻井仪器装备。②复杂储层测井技术系列。加大砂砾岩、滩坝砂、低电阻等七大类储层评价研究,配套形成复杂储集层测井评价与油气识别技术,攻关形成针对不同储集层条件下的优化射孔技术和射孔工艺系列,研发水平井生产测井工艺、动态监测方法和测井仪器。③高效录井技术系列。开展井下随钻气体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减少井筒高温高压环 19

境下三相流对油气检测的影响,更加直观反映地层油气信息;加大地层压力随钻预测与监测技术研究,为合理调配钻井液,保障安全施工提供实时决策依据。④高密度物探技术系列。深化潜山、火成岩、岩性、低渗透油藏的高精度勘探关键技术,配套完善随钻地震、数字三分量检波器、超万道、多覆盖次数、叠前偏移技术等技术和装备,提高隐蔽油气藏发现能力和薄储层的描述精度,满足勘探开发日趋精细的需要。⑤海上油田安全高效开发工程技术系列。重点攻关海洋工程设施检测评估及延寿、海上油田地质灾害实时监测与预警等技术,开发平台生产系统故障诊断及快速响应系统,配套完善海上油田地面工程优化、滩海陆岸油田开发地面工程等方面技术,为实现海上油田安全稳产、扩大海上油田勘探开发提供技术保障。⑥储层改造技术系列。加强低渗储层改造技术攻关,研发新型低伤害压裂材料,提升低渗储层改造能力;针对页岩气、煤层气储层开发的需要,攻关形成清水分段压裂改造工艺技术体系。⑦西部新区石油工程技术系列。大力开展西部物探、钻井、测井、录井、试油、油层保护及改造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加大深井、超深井钻井关键技术攻关,并针对不同区块的压力剖面特征,进一步优化井身结构、钻井液;继续抓好对西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岩性、物性分析、地层识别、油气层判识等分析研究,提高油层识别能力,为实现西部新区储量的有效动用做好技术储备。

四是攻关形成3方面安全环保节能技术系列。①安全生产方面,攻关研究高含硫、中高压天然气脱硫处理技术,形成管道评价和泄漏检测、防雷防静电等安全综合配套技术,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安全应对能力。②环境保护方面,攻关形成烟气二氧化碳大规模捕集 20

纯化、驱油封存专有核心技术,加强化学驱产出液处理及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攻关,进一步优化污泥处理技术,提高污泥脱水效果,探索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的新途径,实现油田绿色清洁、低碳发展。③节能降耗方面,研究采油、集输系统的以节电、节油和燃油替代为核心的节能技术,优化油田余热余压综合利用,配套完善丛式井一机联动双井、多井抽油技术,建立油田节能降耗工作模式,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加大先导试验力度,尽快形成提高储量动用率和油田采收率的接替技术。

按照完善推广一批、攻关突破一批、研究准备一批的思路,抓好战略性接替技术攻关,加大先导试验力度,尽快形成规模应用的技术系列。重点开展5类15项先导试验,以及2个方面石油工程技术先导试验。

一是5项以复合驱油为主导的化学驱接替技术先导试验:孤岛中一区Ng3非均相复合驱先导试验、孤东七区西Ⅳ类油藏复合堵驱先导试验、胜二区沙二8高温高盐Ⅲ类油藏聚合物驱先导试验、胜坨坨7特高含水期深部调驱与化学复合驱先导试验、埕岛油田埕北1井区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

二是3项低渗透提高采收率技术先导试验:樊142块仿水平井注水开发先导试验、樊154块水平井多级分段压裂增产增效先导试验、纯17低渗透油藏驱动压头前移提高驱替压差开发试验。

三是3项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先导试验:孤岛中二北Ng5热化学驱先导试验、王庄油田郑411块稠油水平井蒸汽驱先导试验、孤岛中二中Ng5低效水驱转蒸汽驱先导试验。

21

四是2项水驱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先导试验:辛1特高含水断块油藏人工强边底水驱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胜二区9-10特高含水整装油藏矢量井网产液结构调整先导试验。

五是2项气驱先导试验:胜坨油田特高含水氮气泡沫驱先导试验、高89块薄互层特低渗油藏CO2驱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

六是2个方面石油工程技术先导试验:东部和西部2个方面的钻井、测井、录井、物探和井下作业5个专业的各项石油工程技术先导试验,切实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保障,提升石油工程技术水平。

(四)加快成熟技术推广及产业化步伐,充分发挥科技“推进器”作用。

一是隐蔽油气藏勘探配套技术。重点推广已形成的陡坡带砂砾岩扇体旋回划分、储层评价及油藏综合评价技术,滨浅湖滩坝砂体的宏观地质建模及储层综合预测技术,浅层河道砂储层描述、断裂网精细刻画及含油性综合评价技术,洼陷带浊积岩期次划分及含油性评价技术,预计部署探井100口、探明地质储量1亿吨。

二是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重点推广高品质震源及激发技术、精细近地表建模技术、基于资料约束近地表层析静校正技术、分频剩余静校正技术、低频噪音衰减技术、多域反褶积技术、井约束子波处理技术、高精度速度分析技术、保幅处理技术、细分面元的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技术,采集处理五号桩、罗家、史南-郝家、滨一二区、商河等区块2106.74平方千米。

三是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加强针对不同类型油藏配方设计、方案优化等深化研究,开展不同井网下波及状况、驱油效率 22

和提高采收率的影响研究,强化矿场动态变化规律跟踪及配套技术的完善,“十二五”期间覆盖储量7500万吨,提高采收率10%以上。

四是稠油油藏热复合化学技术。在特超稠油油藏推广应用HDCS强化采油技术,新动用储量1500万吨,建产能35万吨;加大HDNS技术的应用,实现新疆浅层超稠油1100万吨储量有效动用,建产能35万吨;在薄层稠油油藏推广SGS三元复合吞吐技术,年推广应用260井次,年措施增油7.8万吨;在高含水稠油油藏推广应用氮气泡沫和温敏凝胶堵水调剖技术,年推广应用160井次,年措施增油8万吨。

五是低渗透油藏开发配套技术。重点推广小井距注水、仿水平井注水开发、水平井分段压裂等技术,同时攻关配套长水平段多级压裂、气驱开发等技术,“十二五”期间预计新增动用储量2.85亿吨,新钻井2036口,新建产能423万吨。

六是油水井不压井作业技术。重点配套完善低渗透区块油井和高压注水井不压井作业技术,降低油井油层污染,减少水井放溢流。在压裂酸化作业、自喷转抽作业和水井作业中年推广应用分别达200井次、300井次和1200井次,提高油井生产时率3%,提高水井注水时率4%,年减少污水排放30万方。

七是复杂结构井技术。继续加大推广丛式井、水平井、鱼骨状分支水平井、长水平段水平井,预计“十二五”期间丛式井组超过50井组,水平井的数量超过2500口井、鱼骨状水平井超过20口、低渗油藏长水平段水平井超过10口。

八是欠平衡钻井技术。加大现有液体、充气欠平衡技术推广应用,规模化推广充气泡沫、氮气欠平衡等低压欠平衡钻井技术,提 23

高中、低渗透率油藏的开发效益。继续完善全过程欠平衡钻完井技术,深化精细控压钻井技术研究。“十二五”期间,完成各类欠平衡和控压钻井50口以上。

九是高效能射孔技术。重点推广定方位射孔技术、射孔与压力测试一体化技术、超高温深穿透射孔器等高效能射孔技术,完善针对不同储集层条件下的优化射孔技术,加强射孔效能研究,充分发挥射孔在完井中的效能,年推广应用300口井以上。

十是安全清洁生产技术。加快胜利海上无人值守采油平台安全生产自控系统、高含硫天然气硫化氢激光检测装备等安全监测设备的推广应用,为油田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实现本质安全提供技术保障。重点推广油泥砂和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变害为利,有效减轻油田污水及油泥砂排放压力,为油田创造新的效益增长点,实现清洁生产。

三、近期科技创新重点工作及要求

围绕油田科学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近期科技工作的主攻方向,重点要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基础研究,为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紧密结合油田勘探开发对象的变化、阶段的变化和油田发展形势的新要求,加强实验室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强化地质、化学等多学科的相互融合与渗透,进一步配套完善研究手段和方法,发挥好重点实验室的作用,抓好基础研究工作。

勘探上,围绕东部老区,加强地质结构差异性对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发育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开展断陷盆地油藏分布的连续性和序列性模式研究,研究不同动力结构下油藏驱动机制,建立典型区 24

带油藏类型聚集过程量化表征方法,指导勘探部署,为寻找规模储量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对西部的成盆、成烃、成藏研究要继续深入,为西部大发现发挥指导和引路作用。

开发上,研究特高含水期水驱渗流机理及剩余油微观赋存方式,开展驱油剂分子工程学研究,深化稠油非达西渗流机理和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研究,针对不同类型油藏,细化开发方案,指导不同阶段油藏的开发。

(二)强化重大项目运行,不断提升勘探开发工程技术水平。 目前,胜利油田“十一五”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的3个项目和1个示范工程已顺利通过验收,“十二五”期间,又承担了胜利油田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渤海湾盆地精细勘探关键技术两个项目和胜利油田薄互层低渗透油田开发示范工程,现已全面进入组织实施阶段。

一是要提高对重大专项的认识。重大专项是对我国未来有深远影响的国家级重大科研实践活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工作的重要方向。油田所承担的重大专项项目,既是国家的需要,更是油田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胜利油田作为中石化上游最大的企业,要树立大企业要有大责任的意识,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和职责,按照国家、集团公司以及油田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早出成果、出大成果。

二是要注重三个结合。要把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相结合。越是解决复杂问题,越是高科技研发,对基础理论的依赖性越强。必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努力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为技术攻关提供指导。要把自主创新与借脑引智联合攻关相结合。我们要破 25

解的技术难题许多是世界级的,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必须要用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这个平台,打造联合攻关团队,建立完善以油田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多单位协作、多学科集成,突破核心技术,建设重大工程,形成战略技术与产品。要把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重大专项是系统工程,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很多,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各项技术高度集成配套,必须要系统组织、统筹兼顾。勘探开发重大技术要重点突破,相关配套的石油工程技术要同步发展,立足于打造配套、先进、实用的技术系列,推动油田科技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是要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油田成立了领导小组、专家组和项目办公室,明确了重大专项领导小组职责、重大专项管理办公室职责。要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实行项目课题定期检查和关键问题及时交流制度。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和项目组要优化资源配臵,组建人员稳定、专业配臵合理的项目团队。要完善项目管理责任制度,明确课题长、技术首席的职责,做到组织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

四是要加强专项财务管理机制。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规定,建立专项核算制度。要通过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实时管理。要落实各项目配套经费,明确配套经费的列支渠道。要建立项目研究评估制度,及时检查进度和阶段目标落实情况,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五是要强化科研人员作风建设。重大专项涉及专业多、难度大、周期长,科研人员要坚持锲而不舍、科学求实、严谨细致的作风,坚决反对就项目谈项目、为拿奖励搞研究的急功近利思想。

要抓好国家级和集团公司级课题攻关,突出“加快海上、加大 26

低渗、优化稠油、提升三采、深化水驱、突破西部”六个重点方向,尽快突破一批解决近期重大实际问题的“实用性”技术。围绕提高规模储量发现率,建立砂砾岩体不同相带地球物理识别模版,形成预测描述技术,准确评价成岩圈闭有效性;确定红层的划分和对比方案,建立红层储层预测和含油性预测评价技术;开展页岩油气分类评价及定量预测研究;建立盆缘地层圈闭地质风险评价技术;建立低渗储层有效性的定量评价方法。围绕提高储量动用率、油田采收率和产能达标率,开展特高含水期层系井网优化调控、高含水油藏合理采液速度、断裂系统精细表征等水驱油藏开发配套技术攻关,深化强敏感性油藏热采、超稠油蒸汽驱、水平井蒸汽驱等稠油热采开发技术研究,全面加快特低渗透油藏合理开发、气驱提高采收率、长水平段多段压裂、水平井分段注水等低渗透油藏开发配套技术攻关,完善提升低张力泡沫复合驱、高温高盐油藏调驱提高采收率等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攻关。围绕石油工程技术系列,重点开展超深井优快钻井技术研究,解决制约深层勘探开发的钻井技术瓶颈;攻克五级分支井、随钻测量、径向水平井等技术瓶颈;完善储层伤害评价、钻完井液保护、完全过程欠平衡钻井等技术,实现低渗油气储层有效保护;深入开展气体钻井、水平井完井技术研究,全面提升低渗油气田开发效率;薄互层低渗油藏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方面,研发新型水平井PDC钻头;加强抗高温水泥固井等石油工程关键技术攻关,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专有技术系列。

(三)全力推进先导试验,为突破发展瓶颈做好技术准备。 各单位、各部门要站在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油田开发和工程先导试验重要性的认识,技术上进一步创新集成,管理上进一 27

步精细严格。要抓实先导试验的一体化跟踪实施,按项目组形式运行,实施项目长负责制,做到月度检查,季度分析,年度总结。实施单位要重点抓好方案实施、取全取准各项资料、及时跟踪反馈;研究单位要加强录取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及时跟踪调整;有关部门要加强项目的管理,建立先导试验项目月报、季度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协调会,以全过程精细管理确保试验高效顺利进行。

(四)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实现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油田要实现好储量产量的良性接替以及结构优化、降本增效等工作,归根结底要依靠技术进步来解决,依靠科技成果转化来提升,这也是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的落脚点。

一是要配套完善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体制机制。今年初制定下发了《胜利油田对外技术许可管理办法》,规范了专利等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使用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下步要配套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管理办法,逐步建立新技术适应性筛选评价、应用效果跟踪评价等测评考核机制,加快节奏,跟踪监控,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的速度。同时,要加强管理、科研、生产部门的联动意识,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工作纳入到油田层面,机关有关部门要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本部门的一项职能来开展工作,切实发挥油田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效益。

二是要在油田层面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要发挥整体优势、集中资金和技术力量,加快新技术的规模应用,推广开来,实现规模效益,提升效果、提升水平,促进技术升级。重点是要加大水平井、空气钻井、钻固一体化、油水井不压井作业、热采水平井均匀注汽等技术的应用,提高规模化效益。要加快高效低速稀土永磁电 28

动机、双井节能抽油机、长环形齿条抽油机、油田变频电磁防蜡阻垢装臵等节能设备的推广应用,扩大网电钻机应用规模,组织好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项目运行,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

(五)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加大招才引智和人才培养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引才引智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尖子人才到油田建功立业。完善政策机制,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引进质量,进一步提升进站博士后水平;依托“泰山学者”、外聘院士等形式,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同时,以提升创新能力、引领技术发展为目标,加强国内外培训进修工作,选派优秀人才到复杂环境、重点工程等进行锻炼,给他们压担子、提要求,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快速成长。通过举办CTOT班、高级研修班、选派优秀学科带头人做访问学者等方式,进一步增强高层次技术人才引领科技创新发展的实力。

二是加大创新团队建设力度。围绕油田近期问题和长远可能出现的问题,科技、组织、劳资等部门要加强结合,共同分析研究油田已配套形成的科研团队,并采取引进高水平人才等形式,培育形成油田尚有待提升完善的科研团队。同时,油田首席高级专家、相关专业带头人和机关有关处室要梳理各专业的人才团队情况,油田层面将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在科技项目立项、科研经费、外出培训学习等方面,对重点团队进行重点扶持,也可避免重复立项、分散人力和财力的现象,建设科学务实、团结协作、学术民主、品牌专家的团队,促进油田的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和理论创新。

三是加大科技人才激励力度。“十一五”期间,油田大幅度提高科技奖励标准,科技进步奖的一、二、三等奖分别由4万元、2万 29

元、1万元增加到10万元、5万元、2万元,科技英才奖的奖励额度也大幅度提高,有力的调动了各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今后要结合新形势、新情况进一步优化各项科技奖励,充分发挥科技奖励的导向作用,同时要注重精神激励,选树科技人才的典型,深化“油田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胜利希望奖”等特色评选活动,多措并举,把更多的科技人员凝聚到油田科技创新实践中来。

(六)完善科研干部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高层次专家领军作用。

一是加大高层次专家队伍建设力度。要继续完善油田专家梯队序列,加强岗位管理机制建设。依托科研项目、研究条件、前沿装备等资源优势,组建专家团队,通过专家的引领和带动,以团队带梯队,促进技术人才和科研实力的共同发展进步,加快培育一批在油田、在中石化系统、在全国有知名度的专家和领军人才。

二是完善科研干部的考核激励机制。在20xx年油田高级专家年度考评的基础上,科技、组织等部门要探索完善激励、流动、交流政策机制,建立与科技攻关项目挂钩的考核约束机制,明确奖惩的定量标准,实行聘用期内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进一步提高专家队伍的层次和业务水平,切实发挥好专家的领军作用。

三是建立科研干部职业生涯规划机制。建立各级科研干部队伍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机制,已建立的科研专家系列,要打破级别限制,择优重用业绩突出、能干想干的科研干部,加大推荐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干部参加更高层次岗位的评选,增强个人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促进“岗位成就人才,岗位发展人才”良好人才氛围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完善科研干部在科研专家系列中的成长通道,充分发 30

挥科研干部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

(七)狠抓科技创新关键环节,不断提升科研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科技项目管理。今年,启用了新的科技信息管理系统,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精细化、流程化、数量化功能的完善与提高,搭建了科研立项、重大进展、结题验收、科技成果以及科研经费的计划、下拨、使用、结算等关键信息网上管理的综合性管理平台,简化了操作流程,强化了重点环节监控,各部门和单位要尽快上手,共同推进科技项目精细管理迈上新台阶。同时,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运用战略眼光,在精细的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的立项审查把关,集中力量,重点攻关,减少项目交叉和重复研究,切实用好科技资源,实现大突破、大发展。

二是加强科研平台建设。重点实验室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要紧密结合油田生产和科研实际,统筹科研项目,优化资源配臵,完善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校企合作委员会等联合攻关模式,不断提升油田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要结合国家、集团公司和油田重大科研项目需求,搭建技术创新、技术推广和先导试验依托工程的平台,加大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力度,做到组织落实、计划落实、费用落实,倡导实验室自己研制有特色有水平实用的试验仪器设备,培植一批科研设备优良、研究实力雄厚的重点实验室,不断提升油田的基础研究能力和科技创新手段。

三是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以推进自主创新、提供科技支撑为目标,持续完善油田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加强专利信息和服务系统建设,做好战略规划,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 31

要不断提升创新成果转变为知识产权的能力,继续加大专利申请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发明专利的申报。同时,要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和保护意识,狠抓技术保密、专有技术登记和认证,围绕核心与重大技术,构建专利与专有技术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网络。逐步完善和规范对外技术许可的工作模式,扩大自有技术的应用范围,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切实为油田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四是加强一体化攻关。随着产量和成本压力将更大,一体化攻关必须持续推进、不断深化,要瞄准非常规、海上、西部以及致密油气藏等重点方向,抓好基础研究与应用、攻关研究与推广、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地质与工程和化学、地下与地面等五个方面的结合,更加注重效益和质量,畅通联合攻关通道,配套完善工作机制,真正把一体化的要求转化为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实际行动,形成勘探开发、石油工程等方面密切协作、互相补充、优势叠加的良好局面,靠一体化攻关和管理运行提升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

同志们,油田发展,科技先行。站在发现50周年的新起点上,面对“百年创新,百年胜利”的宏伟基业,科技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为契机,继承和发扬胜利油田的优良传统,牢牢把握自主创新的主线,认清形势,攻坚啃硬,以创新科技成果提升油田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科技进步“推进器”的作用,为打好东部老区保卫战和西部新区进攻战,为实现油田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32

更多相关推荐:
科技工作会议报告

科学规划创新机制努力实现学校科技工作新跨越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次科技工作会议工作报告20xx年7月20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傅永春各位领导老师同志们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次科技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20xx...

20xx年科技大会报告

坚持自主创新助力转型跨越为建立创新型选煤厂而努力奋斗XX选煤厂20xx年科技工作会议报告Xx矿选煤厂20xx年2月10日1坚持自主创新助力转型跨越为建立创新型选煤厂而努力奋斗XX矿选煤厂20xx年科技工作会议报...

12月02日科技大会报告

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实现产业升级在全县科技创新大会上的报告县长温暖20xx年12月2日上午泰坦酒店同志们今天县委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科技创新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扎实推进自主创...

20xx年科技大会报告

强化市场导向作用增强创新引领功能20xx第十二届科技工作会议巽技术创新论坛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强化市场导向作用增强创新引领功能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今天科技工作会议的会标和以往不同突出了创新创新是对历...

科技工作会议报告

以五项计划为抓手加强科技内涵建设提升科技竞争力在皖南医学院第三届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志们现在我受校党委和行政委托向大会作科技工作报告皖南医学院第三届科技工作会议是在全校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

(科技大会报告修改稿)实施科技兴企战略

强化科技创新突出煤矿特色为做强做大红发提供动力保证和智力支持20xx年6月2日同志们在这送走季春迎来孟夏的六月乘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东风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江苏发展集团科技工作会议经过大会筹备组两个多月...

科技创新表彰大会 学习报告(1)

提升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发展华盛隆源学习贯彻楚总在科技创新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报告20xx年7月17日集团公司组织召开了年度科技创新表彰大会集团公司对在科技创新及管理创新上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个人和团体进行了表彰...

20xx科技大会报告

巩固成绩不断创新开创技术工作新局面08年技术总结及09年工作安排各位领导与会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20xx年度科技总结表彰大会在这里我代表公司技术线作08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并对20xx年技术重点工作做出安排报告...

20xx-20xx年科技会报告(终10.8)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科技创新精细管理为公司科技事业再创佳绩总工程师20xx年8月12日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现在我代表公司做科技工作报告报告的题目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精细管理科技创新为新郑煤电公司科技事业再创佳绩第一部...

紫金矿业-科技大会工作报告

1提升创新能力实现持续发展集团公司第四次科技大会工作报告敬的各位院士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四次科技大会中国工程院王淀佐等5位院士各级委和部门领导行业协会领导...

三矿科技工作大会上的工作报告20xx

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为构建安全高效矿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20xx年6月19日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我矿在这里隆重召开科技大会这是在集团公司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理念指导下召开的会议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

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科技大会工作报告

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科技大会工作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我代表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向大会作关于北京市建筑装饰行业科技进步年工作成果的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科技纲要一并审议20xx年是北京市建筑装饰行业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

科技大会报告(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