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读后感(于定稿)

时间:2024.3.31

《看见》读后感

-------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启示

中国石油审计服务中心 于伯新

《看见》是中央电视台记者——柴静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也是近几年来非常畅销的一本书,在新华书店的醒目位置总能看到这本书,但觉得那只是一个年轻新闻记者的荣誉自传而已,没有太多的关注,前段时间无意中在手机上看到这本书的电子版,被书中的情节和推理深深的吸引,读完后才理解这本书为什么畅销了,它既是对过去10年间中国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的深入剖析,给人以深度的思考,也是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宝典,确实是本好书。掩卷思考,总让我联想到自身、联想到审计工作,有以下几方面的感悟。

一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秘诀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勇于质疑并尽力寻找事情真相正是作者最珍贵的精神,这也是我被《看见》这本书吸引的原因,一个事件产生,深层折射的问题源头在哪里,要多问问、多思考,跳出问题看问题。如在采访华南虎事件时,作者走访了当事人、林业部门、县政府和鉴定专家,对每一个人的询问大都用了三个小时以上,交叉询问时间、地点、人物、证据、相机、速度、距离等等,调查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其间有拖延的、有直接挂断电话的、有部门负责人以政治的名义打压她的,但是作者有一种打破

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以一名新闻记者的良知与正义,剥丝去茧,退去一层层伪饰的泡沫,向观众呈现事实真相。类似的调查还很多,如非典、药家鑫事件、征地事件等,都是通过不懈的询问和观察,得出了客观的结论,作出了公正的评价,得到了观众的认可。由此,我联想到内部审计工作何尝不是这样,目前许多审计报告不出彩,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浅尝辄止,拘泥于问题的表象,就制度说制度,没有查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其实做好审计工作最重要的也是勇于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这也是做好审计工作的真谛。

二是内部审计要实施基于风险的审计项目立项机制。纵观本书披露的二十多个新闻事件,首先是调查选题要么基于重大风险事件,要么围绕大家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一开始就为调查报告奠定了成功基础,作者为了找到好的节目来源,每天既要给中央各部委打电话咨询,又要阅读大量的读者来信,每天从中选择三个选题上报审批,正是这样才出了一批精品作品。审计工作也是这样,从一开始就应将全年审计计划建立在风险基础之上,真正实施几项风险和可能性较大、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则审计的作用就会发挥的大一些,审计的威信和震慑力就会相应增加。

三是内部审计人员要树立合作博弈的理念。作者在采访中也遇到了很多突发事件,但可贵的是,经过作者的努力,都较好的化解了,其最基本的方法论就是合作博弈,能了解

事件背后的本质,能包容别人的观点,尊重与理解每一个人,用客观的、全方位的角度去看问题,客观公正的评价。作者有一次到农村采访村主任选举问题,被对方揪住领子,作者冷静的应对局面,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既不丧失原则,也化解了矛盾,较好的解决了问题。作为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其目的是为公司价值增值和战略目标实现服务,在审计过程中,应该站在公司发展的角度,用客观公正的眼光看待发生的每一件事,提出风险应对的措施,以合作博弈的理念,促进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是内部审计人员要掌握沟通艺术。十年来,作者采访了许多重大事件,并且取得了成功,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具备良好的沟通艺术。如在虐猫事件中,虽然女主角被人肉搜索了,有十多家媒体找过她,但她始终没有露面,刚开始电话采访她时,她尖叫:“再来记者我就跳楼”,后来作者承诺光吃饭不采访,再后来在作者的感化下,女主角主动要求采访,类似的事件还很多,充分展示了作者的睿智。联想到内部审计工作,有些审计人员简单粗暴、高高在上,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损害了审计队伍的整体形象。沟通对审计人员来说,决不是挂在嘴上的一句空话,更多的是一门技术和学问,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和锤炼。

五是内部审计不要满足于个性问题的揭露和查处。这本书之所以取得成功,不能简单归咎于作者的机遇和地位,最

重要的是,作者报道的这二十几个事件,不仅仅是关注于事件本身,更重要的是关注事件中的人和对事件深层次的剖析,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否则读者是不会买帐的。目前我们内部审计工作中部分审计机构和人员存在着审出问题越多,质量越高的错误理念,没有站在公司整体战略目标和价值增值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审出的问题是年年查,年年犯,没有在高层次上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这也是内部审计地位不高的一个原因。

《看见》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生活和工作态度,更多的是书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许多询问技巧、推理技巧和沟通技巧值得审计人员一读,对我们如何做好内部审计工作也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引。


第二篇:看见观后感


读完看见后感慨万千,诸多事实,也是大家不为所知的,诸多真相也是大家不能理解的,这就是现实,血淋淋地出现在你的面前。唯一看完一小段后,再合上书本,给自己留点时间,重新调整自己的认知,再自己做出总结。这不像是看其他书籍,能置身事外,因为书里描述的现实往往能把你深深地拖进去,好像是要一起见证什么,一起去诉说什么。

看见。认识。呈现。

柴静的文字让我看到这样三个彼此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概念。在既定的,相对封闭的经验世界里,我们的“看见”是有限的,从而对“看见”的“认识”和“呈现”也是值得去推翻,质疑,甚至是重建的。在药家鑫的案件里边,既定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依法处置了一个应该处置的人。而在柴静的节目中,我们看到的药家鑫,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坏人,是一个“做了坏事的人”。

然而,是什么让一个人做了不该做的事呢?这是柴静这一期节目的坚持。而对这样一个问题的追问或忽略,其实是我们“看见”,“认识”,“呈现”状态的真切体现。

现实中面对此类人事,我们的习惯做法往往是选择忽略,再贴上诸如“富二代”的标签,然后任意挥洒我们的情绪。我们就这样在对他人的迷失中,也迷失了自己。

如何看待自己?这几乎是柴静每做一次调查访问,都要直面的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将节目做得客观,不失于主观臆断,或不被情绪左右。“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多年来的调查经历让柴静深知:自我感动,感动先行是准确的最大敌人。

自我的认知和触动不该理所当然地成为“看见”世界的依据。书中柴静谈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特区法院院长吴经熊,曾在自传中写道:??我只是在人生舞台上扮演一个法官的角色,每当我判一个人死刑,我都秘密地向他的灵魂祈求,要他原谅我这么做,我判他的刑只因为这是我的角色,而非因为这是我的意愿。这是一个法官对“自己”的认知,因而他“看见”的不仅仅是坏人,是死囚,还是一个又一个的生命。

对此,刑事法官何帆的成长及改变也颇让人一番琢磨:何帆学生时代读到吴经熊这番话时,在一边批上“伪善”二字,如今他再读这段话时,划去了先前的批语,在旁边郑重地写上,人性。

以上是汲取书中几段感想。这是一本好书,读完后,你就知道,她那个作为记者的习惯一直都存在着,记录事实,诉说事实,从没夹杂着任何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看法。这本书也是,她只是一个传递着,告诉千千万万的我们,有这样的事存在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

更多相关推荐:
《看见》读后感

看见读后感当拿到看见这本书时我原以为这只是一本记录一名记者十年来的采访自传但当随手翻看了一下后却发现这本书记录的是柴静采访中的错误与失败内省与反思的成长历程令人深思看这本书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将自己融入到当时的环境...

《看见》读后感

中原油田职工读书成果发布之今天你思考了吗读看见有感前段时间忽然觉得恍惚无聊跟朋友说推荐本书看吧他脱口而出去看下柴静的看见我正在读的最近比较火很不错这位朋友读书甚广于是乎我屁颠屁颠去了新华书店抱回了那深蓝色封皮的...

柴静《看见》读后感

我看见了什么读看见有感10日张雨萌知道这本书还要说起柴静的新闻发布会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厚厚的采访稿件或是一本记录十年里的荣誉自传但出乎我的意料她在这本书里着重记下的是那些新闻里的人也是她这十年里的成长路程从一...

柴静看见读后感

看见读后感花了一周的时间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柴静的看见感触良多看书之前看了很多介绍书评反映甚好我曾以为这不过是一部介绍一个优秀的记者如何成长的书是一本出入职场的心路历程然而令我始料未及的是这本书很沉重以致于我无法一...

柴静《看见》读后感

读柴静《看见》有感李冬除了不断刷新朋友圈里那些喧闹浮夸的文字,另一种选择是泡上一杯茶,用难得清闲的时光和清醒的头脑静静一读这篇曾触动许多人的文章。初次接触《看见》是在微信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当你在为生存而挣扎…

《看见》读后感

看见读后感在接触看见之前对于柴静我算是一无所知很无意地从同学里借到书看了下去就情不自禁地读了下去看见虽然是柴静10年从业来的自传性作品和其中我所拜读过的名人自传比如巴菲特自传乔布斯传比较起来看见对于作者自己的成...

看见读后感

看见读后作者柴静提起柴静很多人会想到央视的名牌栏目东方时空时空连线但更多的人想到的是新闻调查我记忆最深的是她在非典期间不惧个人安危成功报道非典她本人也因北京非典狙击战等专题节目成为著名的非典前线女记者我认为在看...

《看见》读后感

柴静看见读后感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已柴静题记很有幸能够读到柴静的这部作品对她开始感兴趣的原因是在大学期间观看了她的演讲视频获得了特等奖演讲期间感情真挚而趋于平淡让人有很真实的感觉从那以后就经常关注...

《看见》读后感

看见读后感看完柴静的看见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滋味我原以为这只是一本记录一个记者在十年以来的采访或是一本记录十年里的荣誉自传但出乎我的意料她在这本书里写下的是自己的错误和失败内省和反思这是一本记录她成长的书看这本书...

柴静《看见》读后感

无能的力量宽容的心看见读后感李琛他与一位认识八年的中国女志愿者结了婚我祝贺他他回信有些低落既然我同意成家那我就要踉着老婆走虽然我感觉到我的学生就是我的孩子板烈就是我的家但我不能要求老婆也这么看她有她的梦想和需要...

看见读后感

看见读后感13214120xx廖翠薇一直到长大成人生活里碰到厉害的人我就走避不搭讪不回嘴不周旋只有跟孩子老人弱者呆在一起我才觉得舒服初看这段文字很难和镜头里的柴静联系起来屏幕方寸之间的柴静面容沉静眼她不是一天养...

柴静《看见》读后感

深夜我看着你看见读柴静看见有感决定写文的那一天我看着书目发呆的确我只是个肤浅的喜好文字的人喜欢看安意如写的那些诗情画意的词赏析喜欢在那些词藻中遐想然后说说那些我认为的人生哲理偶尔发发感慨既没有多少深度也缺乏足够...

看见读后感(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