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诵读 结题报告

时间:2024.4.14

关于《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双文”素养》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传承人类文化的最主要载体就是经典作品。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钱理群曾经说过: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精神原创性、源泉性的东西,它们都应该进入国民教育,比如英国人都要读莎士比亚。中国也有这样的精神遗产,比如《论语》和《庄子》,儒家和道家是我们民族思想情感的源头构成;比如唐诗,唐诗所表达的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广阔性是前所未有的。其次,从民族精神的传承来看,经典诵读是至关重要的通道。一个民族的精神痕迹都珍藏在它的民族语言里,而经典作品就仿佛一条条珍贵的深深的痕迹,它烙在每一代人的心里,见证了民族灵魂的薪火相传。

而《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把语文素养和人文内涵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要充分体现、落实这一目标,诵读经典无疑是最现实的选择。由此可以看出教学与经典古诗文诵读进行有机的融合,已成为必然。鉴于以上认识,我们试图通过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使之不断向诵读实效性方向发展。在诵读的应用特别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上进行有益地研究与探索,真正让诵读活动成为学生汲取知识、提高素养的有效途径。我们开展把语文和音乐学科的整合,《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双文”素养》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1

1、研究的主要内容,即本课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创新环境,营造经典诵读的良好氛围的研究。环境建设能为学生学习经典创设浓浓的氛围,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经典诗文及佳作佳句。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自由诵读,并印刻脑海。

(2)布臵作业,巩固古诗诵读积累感悟与运用的研究。练习的目的是提高学习经典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积极的积累,更深刻地感悟,更灵活的运用,在积累、感悟与运用的过程中感受经典诵读的无穷魅力。

(3)补充资源,拓展学生经典诵读视野的研究。在学生读完某一经典后,可以经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如学生学习了《早春》这首诗后,然后搜索与春有关的相关诗文,看看他们是从哪个角度定春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经典,探索经典的兴趣。

(4)善于评价,激发学生经典诵读学习热情的研究。除过程性评价外,也进行书面测评另将学习成果多样化。通过朗读,吟唱,绘画,表演小品将诗写成书法作品等形式评价学习成果,激发学习激情。

(5)开展活动,提供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研究。定期举行朗读比赛,分个人、双人、多人、小组、集体、自由组合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举和参与的积极性,把古诗文与其它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如配乐朗读、作诗画、课本剧、编故事等激发学生自由探究古诗的兴趣。

2、几个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经典诗文”的“经典”是指长期以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具有典范意义的意思;这里“诗文”的“诗”主要是指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如唐诗宋词等,“文”主要是指四书五经以及《三字经》、《弟子规》等典籍贤文。“双文”分别指的是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2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方式是引导学生读、背、诵《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的小学阶段必须诵读的100余首诗词外,和选相关的经典诗词。诵读的经典文集主要是《弟子规》、《孝经》、《增广贤文》、《三字经》、《千字文》等,这些经文原则上是通读。而对《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将选读主要的精彩华章佳句。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如何通过诵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诗词和美文,以达到益学生之心智、怡学生之性情、变化学生之气质、滋养学生之人生;促使我校师生自身在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方面得到有效地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坚持江泽民同志“一个民族只有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思想,按照语文学科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以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对学校资源和地区资源的分析、研究、开发与利用,发挥学校、地区优势,让那些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语”、“文”熏染学生的心灵,从而加深他们的文化底蕴,唤醒他们的智慧灵气,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从而为学 3

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形成具有我校语文学习的新形式。

2、根据古诗文朗朗上口,易于记忆的特点,引导学生大量诵读,营造积极的诵读氛围,为学生的诵读搭建有利的平台。

通过课内外的有效结合,拓展诵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大量接触古文学,领略祖国语言的魅力,将古诗文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诵读过程中,以锻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开展小学生古诗文诵读的研究与实践,对于推动和加强小学生诵读古诗文,引导他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和精神营养,丰富语言、开拓眼界、陶冶情操、发展潜能、使他们成为具有创造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传统古诗里包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做人的道理,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做品格高尚、身心健康的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通过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浓厚的诵读兴趣和良好的诵读习惯,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学生创设文化传承的平台,提高学生诵读兴趣、水平。

2、通过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扩大学生阅读视野,引导学生探寻民族文化之源,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灿烂文化的热爱,并初步引导学生关注热爱世界经典文化,切实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3、通过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改变诵读形式,对诵读与课堂教学整合进行积极探索,摸索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要进一步更 4

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培养我校科研型、创新型骨干教师队伍。

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基本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多种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我城区学生语文素养的现状,收集学生及教师对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和语文素养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课题实验所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2、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经典诵读的论文、著作、报道等,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供借鉴的优秀经验。通过文献研究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3、行动研究法。强调对我校语文教学以及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与研究,发现、分析学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学生语文素养退化,传统文化意识淡薄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新的教学措施,拟定行动计划,强化“教师即研究者”的思想,引导一线教师参与教研工作,成为教育研究的主人,使教师将研究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为“经典诵读”和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深化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二)研究的主要过程

5

本课题实施周期为两年(2010.4——2012.4),为保证课题积极、稳妥的实施,具体的实施时段如下: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

具体任务包括:

(1)确立课题方案,明确诵读研究的方向。撰写并修改完善本课题研究方案,形成正式研究方案。

(2)学习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3)围绕“经典诗文知多少”设计问卷调查及进行数据分析,调查研究对象,收集原始材料。

2、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

(1)观察收集学生在学校吟唱过程中人文素养变化的相关资料。

(2)营造诵读的环境。

①为每位学生订阅《中华经典诵读本》及《古诗文诵读80首》,并把所有古诗文分解到每一年级,每一学期。

②每学期利用升旗仪式号召学生进行经典诵读。

③每节语文课预备铃响教师准时进入教室组织学生开始课前两分钟的诵读(可以培养好学生小干部,让学生自行组织)。

④每次语文早读必须有十分钟诵读时间(7:40-7:50高年级从7:30开始),教师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加强诵读指导,开展小型而活泼的诵读活动。让每天清晨的校园内充满“子曰”、“诗云”朗朗诵读声。

3、总结阶段(20xx年6月—20xx年9月)???

(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积极撰写科研论文。

6

我们组织教师参加总课题组及自治区论文、教案评选,以总结新一轮课题研究经验,交流最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展示最新的教学科研成果,共200多篇获奖,其中那个60多篇论文和教学设计获总课题组获一、二奖。

(2)学生经典诗文吟唱汇报,开展经典诵读课题成果展示活动。 在写字、作文教学渗透经典。我们把写字教学、作文教学与经典诗文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每个学期开展一次学生经典诗文写字比赛、经典诗文征文比赛,诗配画比赛。学生在写字比赛中,书写或默写经典名句,让漂亮的硬笔字、毛笔字出现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作当中引用经典;诗配画比赛中,用画笔为古诗配上美丽的画。

三、研究的成果

(一)理论成果

经过研究,我们对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收获颇丰。

1、经典精读原则

小学阶段诵读的中华经典包括《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孝经》、《唐诗三百首》等启蒙学读物, 也包括《四书五经》及诸子学说。但是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由于这些古文经典都是以文言文形式出现的, 其内容和形式毕竟离我们现代生活已经相隔太远, 也存在一些封建糟粕的东西, 所以在诵读内容的选择上应有所取舍。首先我们选择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的, 内容积极向上的经典篇章让学生诵读;其次,选取比较简单的, 易于背诵的经典材料来诵读, 针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选择一些简单的、具有 7

一定群众基础的唐诗之类经典材料来安排诵读, 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选择一些稍为复杂一点的诗歌, 词或者骈文来作为经典诵读材料。对于读经活动来说, 要让儿童对诵读经典产生兴趣, 就要求学习内容具有可读性, 要有文学性、艺术性。因此那些缺乏文采、说教性太强的内容我们不选取。

2、学科整合,融为一体。

①诵读与音乐整合

将经典的内容插上音乐的翅膀,在音乐课上孩子们或给经典的古诗词配上节奏,即兴来上一段说唱,或者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深情吟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接受了经典文化的陶冶也能受到音乐的感染。在语文课上,根据诗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播放适当的音乐,能为课堂注入无限的艺术魅力,学生会随着音乐节奏产生心灵的共鸣,引发审美愉悦,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但课内学习古诗词,容量毕竟是有限的。根据学生喜爱流行的歌曲的特点,也可以借助这股流行风,把古诗词的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把诗词配上自己喜欢的旋律,定期以歌唱比赛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诗文积累,还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语文课上借助音乐的外衣学习经典,学习经典的任务得以高效的完成:音乐课上引进经典的内容展开教学,丰富了教学的形式。我们沿用古人的方式吟唱诗歌,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如《赠汪伦》中,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歌声就是李白好友汪伦踏着节拍唱送别诗的声音,深深打动了李白。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古人分别的场景,给诗文的背诵带来了一缕新的春风,又为学生音乐智能的发展创新了教学方式。

②诵读与美术整合

8

“画是有形诗,诗是无形画,诗画同源”,两者的同质性决定了两者结缘的可能。因此我们将诗词引入美术课堂,以诗词为画题,任由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画心中所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诵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以诗为内容,描绘出诗中的意境,使孩子们在品诗作画时,入情入境。也可以借助配画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图画的观察,使孩子们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在有了生动的表像的前提下,他们更易品明诗意,自然也就减轻了学习的难度。如在教高鼎的《村居》一诗,在学生理解了诗意后,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美术基础,大胆地发挥想象,人人画一幅“儿童放纸鸢”图,然后,再让学生相互比较、讨论、评比,这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品评、鉴赏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将便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受益匪浅。

③经典诵读与班队活动整合

班队活动并非常规的课堂教学,他的关键词是“活动”,而经典诵读教学的特殊性又决定了他难以拥有常规课堂教学时间,除了利用早读、课间、课外等时间开展之外,他常常以某种活动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也正是他与班队活动的共通之处,即以活动的形式展开。而实际上,在学校教育中,班队活动时间并不总会完全利用,并且在层次越低的学校就越不重视活动的开展,因此,这些课时往往成为名不副实的设臵,常常直接变成自习课,那么,如果班队活动时间用来自习,不如用来诵读经典,如果开展活动,那么反正也是开展活动,为什么不在合适的时候与经典诵读结合起来呢,比如我们可以以古诗文为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班队活动。像“在诗词王国里邀游”、“古诗伴我行”、“诵古诗、学美德”、“编古诗手抄报”、“古诗吟诵展示 9

会”等,通过背、唱、演说、画等形式,使学生从诗词里感悟中华诗词的精粹,领悟做人的真谛,这比教师班队活动中单纯的说教更有意义。

3、学生自主,教师主导

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也就是说除了规定内容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与潜力诵读更多经典,而不是将规定的内容作为死任务去完成并且对于任务之外的内容也应进行评价,否则必然打击学生向外延伸与拓展的积极性。总之,就是既要让学生将经典诵读当作自己的事去做,自主的安排诵读的时间与内容,又要让学生有成就感。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在对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 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育部教材审定专家刘国正曾提出的两点建议:其一,让学生熟读背诵, 感受其中的诗美, 受到熏陶感染;其二,教师只消略加点拨,学生不懂的,留待以后加深理解。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要采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进行多次诵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通过激励学生兴味盎然地诵读,使学生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效果,从而提高诵读的质量和效率;其次对重点字词句及艺术空白 10

给予巧妙点拨。古诗文语言精警含蓄、意趣无穷、跳跃灵动,常给人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之感。为了使学生在诵读积累过程中能够感受尽可能丰富的“诗美”,受到更多的“熏陶渐染”,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巧妙点拨。通过教师的点拨, 可以引导学生调用自身积累, 发挥独特想象, 就可以变抽象为形象、静止为灵动, 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情趣与哲理。最后把对古代经典文学作品诵读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外界环境的持续浸染对于小学生诵读和理解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中教师要特别注意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组织, 把经典诵读活动与学生的校园、家庭生活结合起来,取得更好的效果。

此外,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古诗文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得到了提升。他们认识到进行古诗文诵读的研究,不是追求一种时尚,而是在教育者心中根植一种理念;不是追求一种形式,而是在教学活动中实施一种策略;不是一种功利行为,而是一种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投资。而家长们对这项活动的展开,起初比较多地着重于开发孩子的记忆能力,后来家长发现参加活动后,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高,出口成章。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孩子们在经典古诗文中吸取了做人的精神力量,培养了气质,大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范。

(二)实践成果

1、摸索出一些较为实用的经典诵读教学方法。

(1)化整为零法。就是把经典诵读教学分散到平时的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方式是在每节语文课的前两分钟让学生跟老师诵读某篇经 11

典一两遍,然后开始上语文课。在念的过程中老师一般不要求孩子能会读多少或者理解多少,而是告诉孩子今天不会读没有关系,明天会读就行;明天真的不会读老师也不会生气,相信你一定会读的;在这样反复的等待中孩子也就顺理成章的能阅读了,并且阅读的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两年的努力,我们发现从事经典诵读的孩子,阅读的欲望越来越强烈,阅读的水平也有显著提高,不但在读经方面而且在其它方面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2)集中教学法。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又难记忆的经典诵读内容,可采用集中地学习,进行比较深入的学习探究。例如在20xx年6月份课题阶段性总结汇报课上,我执教了《千字文》的教学,主要采用的就是这种教学模式。运用这种教学的主要好处表现在,教师通过收集大量的声音和图象信息,循序渐进的组织教学,使学生能更直观更形象来感受领悟其独有的文化魅力。通过声音、图象以及不同形式的读来调动孩子各项感官参与教学,孩子不但能够享受阅读的乐趣语感和识字能力也大有好处。集中教学不但对孩子深有益处,对教师提高个人的素养也非常有帮助。在诵读教学中,我们教师更多的为经典诵读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深深的折服,从中汲取了更为丰厚的知识素养,提高自己的人生修养。

2、总结出一些经典诵读的教学技巧。

第一,有声诵读法。首先形成一种氛围,每天指定一些内容,在科代表的带领下,有声诵读,直到熟读成诵。然后听其言观其行。 12

第二,尝试回忆法。如识记春天的诗文中,回忆写春之景有哪些句子?在冬天的记忆中有哪些是描写冬景的句子等,通过回忆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有效提示法。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记忆力也是以形象记忆为主要形式。指导老师如果常在学生背诵经典名句遇困时给予适当的提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以致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第四,切磋共进法。以两人为一组进行诵读,互相学习,切磋共进。如此一来,背错的地方易于发现,又因为同学的提醒,对背错地方的印象也会异常深刻,因而不易犯同样的错误;这种方法,能使背诵的准确率显著提高。

第五,交际运用法。运用是最积极的记忆,但运用往往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因此,此法更适合高年级学生使用。在班会课上,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他们通过交际比赛运用经典语言,让经典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提高经典的活力。

3、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的习惯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的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并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课题的开展满足了孩子在一定的程度上课外阅读的需要,在开展的过程当中老师采取的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大大提高。而经典的本身无形当中对孩子高尚道德的形成也起了积极的影响。

13

4、师生素养共同发展。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古诗文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得到了提升。他们认识到进行古诗文诵读的研究,不是追求一种时尚,而是在教育者心中根植一种理念;不是追求一种形式,而是在教学活动中实施一种策略;不是一种功利行为,而是一种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投资。而家长们对这项活动的展开,起初比较多地着重于开发孩子的记忆能力,后来家长发现参加活动后,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高,出口成章。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孩子们在经典古诗文中吸取了做人的精神力量,培养了气质,大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范。这跟我们的预期目的完全是一致的。

四、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经过一年的研究,虽然在课题研究上,取得了点滴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方面。由于学生存在差异,学生积累的量有差异。在实施阶段,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 开展“课前一唱”活动。让学生吟唱经典,并做好学生的考核工作。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进行经典吟唱、表演等经典学习游戏活动。进行日、周、月评价,确立学生诵读档案。评选班级“唱诗大王”、“唱诗能手”或“每月一星”,同时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媒体,展示经典佳句,进行了手抄报评比、习作评比,获奖的同学颁发奖状,贴在班级“快乐之星”一栏中,这样有利于积累中华经典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也营造出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14

2、家长方面。经典诵读不能奢望孩子们能够现学现用。对于小学生而言,经典熏陶是不可能显奇效的。因此,很多家长对经典诵读的活动不够理解,支持力度不够。

3、教师方面。我校教师老龄化严重,亟待引进青年骨干教师。 如何更有效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文化底蕴?如何提高教师的课题论文写作数量与质量?经典的东西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蕴涵着深邃的思想和理论。即使只要学生略知一二,教师了也必须知之到相当深度,如若教师还只一知半解,自然很难在教学中随心所欲,所以对于每一位实验的老师的语文素养都存在着极大的挑战。

除此之外,在小学阶段诵读经典诗文,开展国学研究毕竟是一项新生事物,我县小学进行这个研究还处于探索之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仅限于一些零星的具体操作,与学校课程的结合还不是非常紧密,浮于常规学校教育的表层;怎样才能将经典诵读教学与小学教育深层融合,使之成为小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怎样解决经典诵读在小学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成为了目前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的问题是,怎样使古诗文诵读活动更丰富、有突破,更具个性,从而使学生人文素养不断提升;如何使古诗文诵读活动与其他学科更好地融合,充分整合各学科之间可以交互的学习资源,使学生的素养在更广泛的领域得以发展等,这些都是

我们还确立了今后一段时间课题研究的努力方向:一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在更高的领域开展诗词研究活动,使诗文诵读活动与综合 15

实践活动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是不断完善古诗文校本教材,使这一课题的研究以校本课程的形态得以延伸深化。 三是组织教师对古诗文进行更为系统、更为全面的研究实践,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总之,“吟唱经典”活动的开展始易行难,只要贵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经历一番寒彻骨,方有梅花扑鼻香。“吟唱经典”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学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实验证明,开展吟唱经典诗文活动,切实地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这项课题研究深化下去,继续研究吟唱经典诗文更深层次的问题,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这就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在。相信诵读活动在我校开展得越来越有特色,越来越鼓舞人心,我们的脚步越来越坚实。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广西著名特级教师黄亢美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年版

2、《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年12月

3. 于漪著《语文教学谈艺录》上海教育出版杜 19xx年版14 16

4. 李振村《让经典的诗文润泽学生的生命》《小学语文教师》20xx年第12期

5、陈树民 主编《小学生经典古诗背诵》晨光出版社

6、李己平 主编《阅读先锋——小学版古诗诵读》吉林教育出版社

7、张兴堂 主编《小学语文名篇赏析与创新教学设计》青岛出版社

8、李吉林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江苏教育出版杜 1998 年版

9、曹韧 师钦 曾佐希 主编《高考考点突破-古诗词鉴赏强化》中国书籍出版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

17

更多相关推荐:
中华经典诵读总结

正宁县湫头乡明德小学20xx-20xx学年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

中华经典诵读总结

“经典诵读”活动总结传承经典文明、营造诗化校园中华经典诵读能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校积极响应县教体局组织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中…

中华经典诵读总结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两年来我班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继续、并将之发扬广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我班一年来诵读活动总结如下:一、明…

中华经典诵读总结

瀍河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中华经典诵读能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乡积极响应语委组织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全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营造…

小学生中华经典诵读总结、文明礼仪教案

小学生中华经典诵读总结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陈国江一学期又过去了,又经过一学期的诵读,学生的诵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既达到了诵读积累运用的目的,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现将活动阶段总结一下:一、具体…

08-09学年度第二学期中华经典诵读总结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20xx年x月份,市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决定进一步推进中小学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工作。经典诵读是全课程教育…

20xx中华经典诵读总结12

王信堡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教育教学总结中华古诗这些经典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精神文明最可贵的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这些祖国优秀文化精神,足以成为少年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对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20xx年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1]

钟祥四中20xx年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按照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要求为进一步深化中华经典诵读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和红色经典文化20xx年我校继续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现将活动组织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广泛发动精心组织我...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经典集体展示活动总结安固小学20xx12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好书多背诵好文章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无裨益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古诗文就是其中最耀眼的明珠熟读及至成诵这些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不仅...

20xx年来安县第二小学少年宫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掌政中心小学少年宫经典诵读活动总结中华经典诵读能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班积极响应学校组织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班内深入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文化氛...

大刘镇中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大刘镇初级中学1按照上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要求为进一步深化中华经典诵读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和红色经典文化进来我校继续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现将活动组织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广泛发动精心组织我们把经...

20xx年xx学校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XX学校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学校自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在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坚定不移地抓好这项工作本学期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诵读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使经典诵读课程化不断...

中华经典诵读总结(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