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类别

时间:2024.3.31

大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

课  题  名  称:  运用网络平台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初步研究

课 题 主 持 人:    王淑敏

课 题 承担单位:   大庆市直机关第三小学

       (公章)

开  题  日  期:  20##年9月

大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年

说    明

1.本表适用于“十二五”期间在大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

2.本表在收到任务下达书后的三个月内填写完毕,将纸质文本一份报送大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电子版发至大庆教育科研邮箱(daqingkeyan@163.com),邮件名称书写格式课题编号加主持人姓名(如:C2011298张云)。

3.提交的纸质文本中的签名,需是本人的亲笔签名。

4.主要参加者不包括课题主持人。主要参加者分工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任务分工(比如:课题研究方案编制、问卷设计、撰写研究报告等等)。

5.课题类别是指任务下达书中明确的重点、一般两个类别。

一、开题会情况介绍

二、课题设计论证

-1-

2

三、课题可行性论证

3

三、专家论证与意见

4


第二篇:研究报告课题类


<<小城镇辐射地区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及对策研究 >>

研 究 报 告

课 题 类 别: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xx年立项课题 批准号: DY0806

学 科 分 类:基础教育

课 题主持人:李典香

主要研究人员:刘安保 宋耀军 李源 陈谦 张弟宏 彭云霞 彭亚琴 晏燕飞

石玉琴 彭蓉 彭银元 张学翠

一、问题的提出

小城镇辐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社会形态就具有城市和农村所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不城镇辐射地区的农村既没有城市的秩序井然、文化厚重、经济昌明的底韵,又没有传统农村身闭纯朴、憨厚中直、乡邻互助的民风。因此,这一地区的学生家长通常是对教育问题较为冷落,对儿女的教育责任常常推给学校和教师,对孩子的学习过程、思想表现、为人处事、道德品质等问题懒于过问,对学校的期望是保育多于教育,看重的是平安成“人”,而不是健康成才。因此,处于这一区域内的中学生一个较为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他们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缺点较多且认识不到自身的错误,有时还强词夺理,寸步不让,得理不饶人,养成行为差,追求时髦,喜欢着奇装异服、戴首饰、染彩发、语言粗鲁,甚至少数学生还有一定的暴力倾向。因此,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选题的理论依据

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学校、家庭、社会综合教育的原则性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若干意见》。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三维体,学校是对儿童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教育也至关重要,社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只有三者有机统一,才能让主体得以正常发展,德育教育更是如此。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若干意见》中指出,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广大未成人的综命素质不断提高。

三、研究的价值

①、实践意义: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改变目前德育的单一刻板模式, 1

提高德育实践,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和个性生活化。同时研究与实施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水平,而且本课题研究的生活德育模式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②、理论价值: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将努力构建起生活德育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能充实发展当前城镇辐射地区中学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模式。本课题实施将为道德理论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加强对小城镇辐射地区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有助于解决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问题。

2、目前我校和同类学校的学生中不良行为习惯现状比较明显和突出。值得引起我们广大教师的注意和深入探讨。

3、从我校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进行研究,有利于我校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教育科研这一行列中来,提高教师们的教育科研和能力。

4、有利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针对学生的特殊心理和行为习惯采取最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有效措施进行教育和转化。

5、有利于为同类学校和其他类似学校甚至于城镇学校里的农村学生群体研究提供较好的探讨平台。

五、本课题研究的界定

1、小城镇辐射地区是指距离小城镇较近,交通比较便利,该地区中学学生受到社会多元价值的影响较大,容易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2、学生行为习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练习行成,也可以是无意识地多次重复或只经历一次就形成,是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可分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不良行为习惯。

3、针对学生存在的种种不良行为习惯,研究者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和手段,以达到解决学生所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的目标。

六、研究的内容

1、研究小城镇辐射地区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和社会环境对初中生行为的影响,探究环境教育对中学生行为习惯产生效应机制。

2、研究中学生行为习惯有利和不利的因素。研讨社会、家庭、学校环境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引导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转化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具体可行的方法。

3、完善新形式下对不良行为习惯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研究如何建立一套适应当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机制。

七、研究的方法

2

1、文献法:寻求小城镇辐射地区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和对策,采用理论研究法,利用理论指导开展实际的研究行动。

2、行动研究法:采取行动研究法更好的探索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规律,建立转化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实验基地,树立典型示范。

3、个案研究法:对不良行为习惯特别突出的学生个体进行研究,找到个体差异,得出共性结论。

4、问卷法:对小城镇辐射地区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进行问卷调查,帮助研究者获得该地区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根本原因,以探求相应对策。

八、研究的过程

1、探索建立学校班级和学生的考核机制,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小城镇辐射地区初中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不良习惯的矫治是复杂的、系统的、又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这里就需要把学生习惯培养的内容细化和实化。譬如把学生的良好习惯分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然后再把这三方面再细化。

2、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良好的教育网络,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不良习惯的矫治有了多方面教育力量的保证。

习惯是长时期形成的一种倾向性行为,无论是良好习惯的养成还是不良习惯的矫治都需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教育过程,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力量必须一致。这样才能保证习惯培养的经常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小城镇辐射地区初中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中,学校要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为防止农村初中学生进入“两室一吧”,防止他们涉入一些不健康书摊,受不健康书刊的侵害,应经常性地与公安、工商、文化管理部门保持联系,不断地整顿学校周围的环境。邀请有关人员到校作革命传统教育讲座,法制教育讲座。这一些都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3、充分利用农村初中学生不良习惯矫治和良好习惯养成的策略机制。 ①科学量化管理策略。即科学也认识学生的习惯结构,把学生的习惯要求分化、细化、量化,从而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

②家校联系策略。促进家校沟通,使教育同步一致,也使学生校内外言行一致,再加强同家长之间的沟通,增强教育效果。教育家长,不仅关心子女的生活、学习,更要关心子女习惯的养成。

③学科定位策略。学科教师必须在学科教学中,设计对学生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并贯穿在课堂内外,也就是说,学科教学必须把学生习惯的养成和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九、课题研究的结论及分析

随着城市经济的扩张、时代的发展、信息媒介的传播,小城镇辐射地区初中生的认知观点和思维方式越来越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教育的说服教育在其面前显得空洞而无力,致使有些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屡教屡犯,而且这类学生数量在呈上升趋势。复兴中学是一所地处保靖和花垣两县城之间结合部的初级中学,农村初中学生占我校学生总数的98%,而在习惯养成问题上,小城镇辐射地区的初中学生要远远差于城镇学生。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组以本校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 3

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个别交谈、走访家长、问卷调查、个案分析、查阅文献等方法,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来对本校初中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进行分析,为矫正与我校情况接近的同级同类学校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对策提供依据。

1、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及其负面影响

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是指初中生的一种经常性地违反《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这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既有别于违法犯罪行为,又有别于偶尔的错误行为,从程度上看,它要比诈骗、抢劫、杀人等犯罪行为轻得多,甚至算不上违法行为。但从频率上看,“不良行为习惯”不是偶尔的小过失,而是学生屡教不改的一种不良行为方式。

在小城镇辐射地区,随着生活物质的丰富和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同事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东移和南移,越来越多“留守孩子”家庭的出现,近年来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数呈上升趋势,他们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一方面,它影响了学生本人的健康成长。由于具有不良行为习惯,导致其思想上放松,行为上放纵,进而形成性格的扭曲。日久天长,逐渐对学习丧失兴趣,进而常违反班规校纪。若不得到及时矫正,慢慢地就有可能滑向违法犯罪。

另一方面,它影响了学校的教育秩序。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兴趣相投、处境相似,在校内形成小团体,直接地影响了课堂纪律。同时,他们常与社会流荡青年纠集在一起,成为称霸学校及周边地区的“小霸王”,直接影响了校风校貌。我校处于距离保靖县城13公里、距离花垣县城9公里的209国道线上,是州府吉首进入保靖县的南大门,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存在势必将极大地影响了我校的形象。

2、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

课题组对我校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查分析、个别交谈;然后编制发放《复兴中学学生行为习惯调查表》调查问卷,对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共抽取了11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测试,并去除其中的15份回答质量极差的问卷。经对个别交谈记录、问卷调查统计、走访等研究活动进行归类分析,发现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其不良行为习惯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种:

(1)懒惰行为方面:具体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做事虎头蛇尾,缺乏责任感,无毅力、无上进心、无耐心和恒心等。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部分学生懒惰懈怠行为较为突出,如果离开老师的督促是很难完成学习任务的,这说明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没有形成。

(2)攻击性行为方面:表现为殴打同学、谩骂他人、蛮横无理、欺负同学等。

由上表可见,不少学生具有攻击性行为,而且形式多样,以随意骂人及干扰别人上课居多,说明他们自控能力差,好表现自己,不顾及别人的利益。

(3)欺骗性行为方面:表现为说谎,抄作业,考试作弊,欺骗他人,偷窃。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有相当部分存在欺骗性行为,不够诚实,特别是抄作业方面尤为明显,说明学生中不想开动脑筋,想不劳而获,走所谓“捷径”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

(4)逆反性行为方面:表现为不服从老师、家长管教,有错不改,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调查结果表现,部分学生逆反心理较为严重,顶撞老师、家长及他人,说明他们以自身为中心,我行我素,不服从他人管教。

4

(5)破坏性行为方面:表现为有意破坏学校公物和公共设施行为,如践踏绿地,攀摘花草树木,乱扔废纸、垃圾,乱写乱画乱刻,破坏教室桌、椅,损坏书本。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中破坏性行为还比较严重,以乱扔废纸、垃圾、包装袋,损坏公物、到处乱涂乱画乱扔尤为严重,说明他们文明和卫生意识不够强。

(6)其它不良行为方面:表现为吸烟、早恋、心理承受力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等。

3、农村初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

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不单纯地源于学生思想问题,更多地还是复杂多变的小城镇辐射地区社会因素的浸蚀造成。我们以问题较为突出的20名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作为分析对象,采用了家访、走访他们小学班主任老师、召开他们的初中任课老师座谈会的方式进行研究。我发现他们都有这样的成长道路:在小学时,因多种原因,偶尔有不愿学习、害怕作业、害怕考试等表现,但由于任课老师注重的是学科成绩,忽略习惯培养,致使这些不良现象没得到及时的引导和纠正,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厌学、纪律观念薄弱、师生关系紧张等;进入初中以后,生理上出现了第二性征,他们内心既感到不安、恐惧,却又想追求独立和自我,因而情绪变得焦虑、无所适从,他们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就表现得更为明显与严重。从这个具有共性的成长的历程看,他们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具有其主客观因素。

(1)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是指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因素。

自尊心的增强和成人感的出现,形成了不正确的价值观,导致他们常抱怨、甚至批评父母、教师和社会。

小城镇辐射地区的孩子所处的生长环境有利于他们观察周围的社会,由于小城镇辐射地区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居民之间的相互攀比心理相对比较明显,加上农村特有的逗惹孩子不注意分寸的习惯,使相当一部分孩子觉得自己的家庭不是很富裕和幸福。从而导致他们经常抱怨自己的家庭、甚至批评父母、教师和社会。

(2)自我意识的出现,形成了他们偏激、扭曲的个性。

小城镇辐射地区的初中生因阅历、知识、思考能力的局限,对人对事的评价常常是偏激的,不成熟的,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比如看到好朋友被人欺侮,他们会挺身而出打抱不平。却没想过谁对谁错,也没思考过用其它好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20名调查对象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占17个,愿意帮好朋友打架的占13个。课题组成员查阅了我校近一年的学生违纪记载,学生间打架事件有32起,其中有 28件起因都是很细小的事情,都是讲哥们义气,打抱不平而把小纠纷酿成打架的。32起中占28起,这个比例已高达87.5%。

(3)性意识的觉醒,导致了他们的恐慌和盲目表现,常引发一些超常行为的发生。

随着初中生生理的发育,青春期性心理开始萌动,他们内心不安、恐慌,同时他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吸引异性的举止上。有时,他们为了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常常做些超常行为。比如,初2009级的吴某同学在有一天放学时,有个同学不小心撞了他一下,他觉得有很多女生看见,自己没面子,于是就暴跳如雷地举起拳头砸向那个不小心的同学。

4、客观因素

5

初中生处在小城镇辐射地区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里,必然要受到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1)家庭因素

影响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外因是家庭的气氛和教育环境。由于我校处在小城镇辐射地区,其经济相对比较昌明,人口素质却相对较低,家庭教育滞后软弱。可以说,不少家庭的教育不当和不利的家庭环境是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的发源地。

(2)不当的家庭教育,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导致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小城镇辐射地区的家长教育子女方式很容易两极分化,或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或要求苛刻。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把家庭甚至家族兴旺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顾子女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对子女期望值过高,一旦孩子达不到要求,就加以训斥、打骂,导致学生恐惧上学、厌恶学习,出现逃学旷课现象;有的家长,缺乏民主观念,对孩子严肃过分,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忽视孩子不安、委屈和恐惧的内心感受,孩子一有差错,就用棍棒解决,不容辩白,家长的打骂非但没能改变其错误行为,反而使其滋生了“拳头就是一切”的错误念头,同学间一有矛盾,他们就用拳头来说话,不许反抗,行为极为蛮横、粗鲁。

小城镇辐射地区的家庭一般孩子都不多,致使家长溺爱、骄宠子女,学生难免会滋长了依赖、自负、自私自利、自暴自弃等个性特点。现在的小城镇辐射地区初中生大多因缺乏与别人分享快乐,也缺乏关心别人的生长环境,形成个性上自私自利、我行我素,碰到困难易退缩消沉等不良心理行为;另一方面,由于父母的溺爱,他们往往成为家庭生活中关注的中心,他们受尽父母、祖辈的宠爱。长久以往,就形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依赖又霸道的人格特征,这种不良个性在集体生活中碰到一起,就会产生同学间的摩擦和矛盾,激发偏差行为的发生。

(3)不利的家庭环境,致使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为频繁、严重,更能导致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

离异家庭、“隔代监护”家庭、“留守孩子”家庭、贫困家庭、富裕家庭、矛盾家庭等特殊情况在小城镇辐射地区所占的比例一般要在75%左右。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小城镇辐射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多地由土地想市场、有本地向外地、由农村向城市、有贫困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本当由他们承担的监护责任越来越轻,很多甚至完全转移到了上一代(隔代监护人)或亲友的身上。这些家庭的教育呈现几大特点:第一,父母的关爱重物质,轻精神,只给钱而少思想沟通;第二,隔代监护或亲友监护多溺爱、少管教,他们因教育能力、方法、观念上的偏颇,致使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这些家庭的孩子因长期缺乏父母之爱和必要的管教,在心理上孤独苦闷;在行为上散漫、打架滋事,扰乱课堂纪律,在金钱上大手大脚。所有这些都表明这些家庭极大影响着孩子的正常成长。

5、学校因素

(1)教育评价体制的不足。

现在的教育评价,各级主管部门考核教师的是学生考试的成绩,社会各界也只关注学校升重点高中的学生有多少。这样的评价体制,导致老师们“重智育,轻德育”,导致老师们加班加点的进行课业辅导,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进行心理辅导。

6

(2)教师的教育方式不恰当。

某些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成才观、教育手段陈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简单粗暴,动辄训斥羞辱、体罚学生等,这种师生关系,极易使这些学生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厌学、厌师等情绪。

6、社会因素

农村初中学生,他们的活动范围已不在是家庭、学校,他们也渴望走向社会。因此,复杂多变的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1)急剧变化的社会带来的冲击。

小城镇辐射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无疑给地方的百姓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

化。的确,社会在骤然变化的进程中,给我们带来了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阴暗面,加剧了人们的紧不平衡,尤其是对初中生的成长带来种种负面效应。

(2)不良社会媒介的传播。

小城镇辐射地区的电视、网络等文化的迅速崛起,曾经令多少家庭为之兴奋。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市场监管机制,任由未成年人随意进入娱乐场所的现象无不令人担忧;农村“六害”中的“几乎全民参与”的赌博,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心理活动,给学生塑造了不良心理行为模式,无意中成为孩子模仿对象。

(3)缺乏规范的“两室一吧”的引诱。

好玩、寻刺激是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一些不法商看中了这一特性,在学校周围开办了“台球室”、“电子游戏机室”、“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诱学生入内玩耍,致使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沉湎于此,不思学习,逃学旷课是常事。此外,这些场所一般属高消费,学生本身无经济来源,有的学生因支付不了昂贵的玩乐费用,便与社会青年混在一起,称兄道弟、闹事敲诈。

凡此种种社会不良现象形成了一张张害人的无形之网,最终导致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

7、农村初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对策:

初中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是他们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同时,也势必败坏校纪校风,给学校形象造成伤害。在此,学校课题组提出几点对策与大家探讨。

(1)、探索建立学校班级和学生的考核机制,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小城镇辐射地区初中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不良习惯的矫治是复杂的、系统的、又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这里就需要把学生习惯培养的内容细化和实化。譬如把学生的良好习惯分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然后再把这三方面再细化。

(2)、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良好的教育网络,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不良习惯的矫治有了多方面教育力量的保证。

习惯是长时期形成的一种倾向性行为,无论是良好习惯的养成还是不良习惯的矫治都需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教育过程,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力量必须一致。这样才能保证习惯培养的经常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小城镇辐射地区初中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中,学校要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为防止农村初中学生进入“两室一吧”,防止他们涉入一些不健康书摊,受不健康书刊的侵害,应经常性地与公安、工商、文化管理部门保持联系,不断地整顿学校周围的环境。邀请有关人员到校作革命传统教育讲座,法制教育讲座。这一 7

些都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3)、充分利用农村初中学生不良习惯矫治和良好习惯养成的策略机制。 科学量化管理策略。即科学也认识学生的习惯结构,把学生的习惯要求分化、细化、量化,从而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

家校联系策略。促进家校沟通,使教育同步一致,也使学生校内外言行一致,再加强同家长之间的沟通,增强教育效果。教育家长,不仅关心子女的生活、学习,更要关心子女习惯的养成。

学科定位策略。学科教师必须在学科教学中,设计对学生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并贯穿在课堂内外,也就是说,学科教学必须把学生习惯的养成和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8、课题研究形成的观点。

1、学校是孩子高尚品德形成的主阵地。良好的育人环境是熏陶高尚道德情操的肥沃土壤。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孩子焕发青春不竭的动力。

2、家庭教育是孩子品德教育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深远的影响。

3、社会实践是孩子意志、能力、修养锤炼的良药。

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家庭、学校的教育网络,促使学生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本课题着力研究的是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而社区教育研究稍显不足。社会是学生的广阔的舞台,要培养社会有用的人才,就是要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多接触社会,去锤炼本领,去陶冶情操。社会大染缸对中学生的负面效应的问题横亘在教师面前,让老师们望而兴叹。学生没有更多的机会去到社会上历练,因而面对复杂的社会还需要更多的经验和自我控制、自我判断力。因此,下一步研究的方向重点放在社会实践活动对孩子的养成教育有何帮助

十一、参考文献:

[1] 王 枬 王 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2] 丁钢 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 年第2期

[3] 周勇 论德育教育的叙事方式[J], 《思想、理论、教育》,20xx年1

[4] 刘慧 生命叙事的道德教育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xx年1

[5] 丁钢 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xx年第2期

[6] 丁钢 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保靖复兴中学

20xx年6月20日

8

更多相关推荐:
如何开展德育个人课题研究

如何开展德育个人课题研究一、什么是“个人课题”1.“个人课题”的定义。“个人课题”是以教师个人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的课题,相对于过去的包括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区县级课题和学校课…

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我们低年级数学教研组在XX年年x月申请了郑州市课题——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近两年来,在专家指引、领导重视、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教研组的课题研究圆满完成了阶段性的研究计划。…

科研课题个人总结科研引路,我成长

科研引路,我成长一直以来,我满足于自己的一知半解,认为我还是很注意学习和总结的,从工作第一年起每个学期必写工作总结,平日里有心得也写上几句,可别人看后,总说写得真好,就是理论不够。于是再写总结时,索性把书的理论…

课题阶段性总结

《小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研究》实施情况报告董杜庄镇中心小学课题组汉字是民族文化的璀璨瑰宝,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从甲骨文到今天的规范字,绵延几千年,演绎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汉字以独特优…

课题阶段总结

初中语文课堂激情教学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一、课题研究的价值激情是语文的底色,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激情是一种投入,是一种思维、智慧和情感的全身心的投入,一种自文本开始,由全身心文本“共鸣”引发的生活和心灵的对话,一种…

关于开展德育个人课题研究的信息和资料

关于开展德育个人课题研究的信息和资料各中学(含职高)、小学(含特教)、幼儿园:为了提升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更好地促进广大教师专业化成长,宁波市教科所拟在德育研究方面进行试验,尝试进行个人课题研究。在借鉴学习国内…

小课题研究总结

小课题研究总结(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体育游戏活动给学生们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喜悦,学生们在活动中让我看到他们的另一面,现将本学期的活动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分析:同学们都喜欢上游戏。为了使游戏课真正落…

课题交流材料

旬阳县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xx年度小课题研究交流材料石门镇中心学校马梅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旬阳县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xx年度我校语文组申报的小课题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低年级...

课题范文3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有效方式的研究开题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由王云松主持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有效方式的研究课题是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立项课题的重点课题课题编号为628经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于20xx年11月...

小课题 范文 李俊坤

1课题研究的目标概括地说明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及问题解决的预期的状态2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为什么表述要思路清晰主线明确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是如何运用教育研究的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实...

课题怎么写 可以请教一下吗

课题怎么写可以请教一下吗课题名称小学自然教学中的学生个性化学习研究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二课题研究论证报告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新的时代呼唤新的具有更高素质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在教育...

课题范文1

课题研究报告课题名称化学教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负责人指导老师所在单位通讯地址内容摘要本课题以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探究式学习...

课题(5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