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时间:2024.3.31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1001522002             

总学时:96(理论64学时  实验32学时)

总学分:5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本科护理学专业

预修要求: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按照现代医学模式应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为疾病诊断、治疗和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主要从形态学角度、病理生理学主要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但二者存在有机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用现代医学模式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解释疾病过程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心理与生理、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3、掌握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熟悉常见病的形态、功能、代谢的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了解病因与发病机制。

4、学会病理标本、切片的观察方法及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基本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本课程从理论教学到实验教学广泛采用了现代教育技术,灵活、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动画,使教学形式活泼生动,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直观,更具表现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采用讲授、讨论、自学、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对重要的概念和疾病以教师讲授为主,尽可能讲深、讲透;对相近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让学生讨论并列表比较或自学;删去教材中临床已较少见的疾病,增加部分教材中没有但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的病变。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定自学参考书并布置一些课后思考题,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定期开展形成性评价,如提问、实验报告等。改革考试题型,部分题型参照执业护师资格考试题型。

四、教学大纲的使用说明

1、本教学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本科)。

2、各章重点是对本课程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通过深入细致地讲解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

3、各章难点是大多数学生不易接受的内容,要求教师慎重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清晰的事例,使学生能够顺利接受这部分内容。

大纲正文

第一篇: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概述

第一章:绪论                               学时:0.5(理论:0.5学时  实验0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2、熟悉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3、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方法及其发展简史

【讲授要点】

重点:介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教学、科研和临床医疗上的重要作用

难点: 初步让学生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讲授内容】

第一节: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概念及在医学中的地位

第二节: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

第三节: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发展

第二章:疾病概论                      学时:1.5学时(理论:1.5学时  实验0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健康、疾病、脑死亡的概念、脑死亡判断标准及其意义。

2、熟悉疾病的病因、疾病过程中的一般规律,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3、了解传统死亡的概念及其各期特点。

【讲授要点】

重点:健康、疾病、、脑死亡、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等概念。

难点: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讲授内容】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第二节:病因学概述

第三节:发病学概述

第四节:疾病的经过及转归

第二篇:普通病理学

第三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学时:3学时(理论:2学时  实验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的类型、概念及形态变化。

2、熟悉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

3、了解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讲授要点】

重点:细胞组织和适应和损伤的类型、概念及形态变化

难点: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机制、细胞凋亡的形态特点及与坏死细胞的鉴别

【讲授内容】

第一节:组织和细胞的适应——肥大和增生。萎缩。化生

第二节:组织和细胞的损伤——变性的概念及常见变性的形态学特征。坏死的概念与常见坏死的形态学特征。坏死的分类及其转归。细胞凋亡的概念、形态特征。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

第三节:细胞的老化(自学)

第四章:损伤的修复                       学时:2学时(理论:1学时  实验: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再生和肉芽组织的概念、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熟悉创伤愈合的过程其影响因素。

3、了解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和组织的再生过程。

【讲授要点】

重点: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功能和结局

难点: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

【讲授内容】

第一节:再生——再生的类型。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各种组织的再生方式。

第二节: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的结构。肉芽组织的作用。瘢痕组织。

第三节:创伤愈合——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皮肤的创伤愈合。骨折愈合。

第五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学时:5学时(理论:3学时  实验: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淤血的概念、原因、病变、后果。血栓形成的概念、原因和条件。栓塞的概念、栓子的运行途径。梗死的概念、类型及病变。

2、熟悉肺淤血和肝淤血的病变。出血的类型和病变。血栓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血栓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

3、了解动脉性充血的概念、原因、后果。出血的概念及出血的后果。梗死的后果。血栓形成的过程和类型。、脂肪栓塞及其它栓塞。

【讲授要点】

重点:静脉性充血的概念、病理变化和肝肺淤血。血栓形成的概念及条件。栓塞和梗死的概念及梗死的条件和病变特点。

难点:血栓形成的机理、过程及形态。

【讲授内容】

第一节:充血——动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淤血的原因及后果。

第二节:出血——一出血的类型,病理变化,出血的后果。

第三节: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机制和形成过程,血栓的转归,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节:栓塞——栓塞、栓子的概念,栓子的类型及其运行途径,血栓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和其他类型栓塞的后果。

第五节:梗死——梗死的概念,梗死形成的条件,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第六章:炎症                             学时:6学时(理论:4学时  实验: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炎症、渗出、炎症介质、炎细胞浸润、假膜性炎、脓肿、蜂窝织炎、炎性息肉、肉芽肿性炎、炎性假瘤概念。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各类炎症的特点。

2、熟悉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和全身的反应。假膜性炎、炎性假瘤的概念。

3、了解炎症的原因、结局。

【讲授要点】

重点:炎症的概念,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炎症的组织学类型(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及其病变特点。

难点:炎症介质的概念、血液成分的渗出

【讲授内容】

第一节:炎症的概述——炎症的概念、常见原因、基本病理变化。

第二节:急性炎症——渗出的主要过程、影响液体渗出的主要因素、白细胞的渗出和作用、炎症介质、急性炎症的类型、急性炎症的局部和全身反应、急性炎症的结局。

第三节:慢性炎症——慢性炎症的一般概念、肉芽肿性炎。

第七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学时:3学时(理论:3学时  实验:0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水肿、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

2、熟悉四种类型脱水的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水肿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病理联系,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3、了解上述代谢障碍的防治及护理原则。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讲授要点】

重点:三类脱水的病因、特点、对机体影响的比较。水肿的概念、发病机制。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病因、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的比较。

难点: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对心肌和骨骼肌的影响。

【讲授内容】

第一节:脱水——脱水的概念、三类脱水的概念、原因及机制、对机体的影响,防治及护理原则。

第二节:水肿——水肿的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特点。

第三节:钾代谢紊乱——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和发生机制、对机体的影响,防治及护理原则。

第八章:酸碱平衡紊乱                     学时:2学时(理论:2学时  实验:0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单纯性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概念、代偿机制、病理生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2、熟悉引起单纯性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常见原因及发生机制。

3、了解单纯性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防治和护理原则。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及其临床类型。

【讲授要点】

重点:酸碱平衡状况的各项指标的概念、正常值及其意义,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机体的代偿调节,血气检测特点,对机体的影响。酸碱平衡紊乱类型的判断方法。

难点:酸碱平衡紊乱类型的判断方法。

【讲授内容】

第一节:正常酸碱平衡

第二节: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第三节: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第四节: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第九章:缺氧                             学时:5学时(理论:1学时  实验:4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缺氧的概念及各种类型缺氧的概念、常见原因及其血氧变化特点。

2、熟悉缺氧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氧疗和氧中毒。

3、了解缺氧的常用血氧指标、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讲授要点】

重点:缺氧的概念,各类型缺氧的概念、主要特点、血氧变化特点,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难点:缺氧对机体影响(组织细胞的变化)的机制。

【讲授内容】

第一节:缺氧的概念及常用的血氧指标。

第二节: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第三节: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节: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第五节:缺氧的防治及护理原则。

第十章:发热                             学时:1学时(理论:1学时  实验:0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发热、内生致热原的概念及发热机制的基本环节。

2、熟悉发热的分期及热代谢特点、热型、发热时机体代谢和机能变化。发热的处理原则。

3、了解发热的原因,发热激活物、过热的概念。

【讲授要点】

重点:发热的概念,内生致热原的来源、产生和释放,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难点:内生性致热原的来源、产生和释放,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讲授内容】

第一节:发热的概述。

第二节: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第三节:发热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第四节:发热的防治及护理原则。

第十一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学时:1学时(理论:1学时  实验:0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DIC的概念,DIC时出血和休克的机制。

2、熟悉DIC的原因、诱因、发病机制, DIC时器官功能障碍、贫血的机制。

3、了解DIC的分期和分型,DIC的防治及护理原则。

【讲授要点】

重点:DIC的概念,DIC的原因和发病机制,DIC时的功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

难点:DIC的发病机制、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讲授内容】

第一节:DIC的概念、原因、发病机制。

第二节: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DIC的主要临床表现

第四节:DIC的分期和分类

第五节:DIC的防治及护理原则。

第十二章:休克                           学时:6学时(理论:2学时  实验:4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休克的概念,休克各期微循环变化的特点及其发病机制。

2、熟悉休克的原因和分类,休克时细胞功能代谢改变、细胞损害和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机制。

3、了解休克的防治及护理原则。

【讲授要点】

重点:休克的概念、分期和发病机制、器官功能障碍。

难点:休克的分期和发病机制、机体代谢及功能变化。

【讲授内容】

第一节:休克的概念、病因和分类。

第二节: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

第三节:休克时机体代谢与器官功能障碍。

第四节:休克的防治及护理原则

第三篇:系统病理学

第十五章: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             学时:7学时(理论:5学时  实验: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及继发病变、冠心病的病变及后果。高血压病的病变及后果、风湿病的基本病变、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慢性心瓣膜病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2、熟悉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3、了解风湿病、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病变及后果。恶性高血压的病变及后果。

【讲授要点】

重点: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变特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风湿病的病理变化。

难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风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讲授内容】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症——动脉粥样硬化症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粥样斑块形成后的继发性改变、主要器官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及其后果。

第二节:原发性高血压——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高血压类型、缓进型高血压各重要器官病理特点、急进型高血压的特点。

第三节:风湿病——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风湿病的基本病变、风湿性心脏病、心脏外的风湿病变。

第四节: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因、病理变化、结局与合并症。

第五节:慢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理变化、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理变化。

第十六章: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学时:7学时(理论:5学时  实验: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及小叶性肺炎的病变及病理临床联系。

2、熟悉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肺心病、支原体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硅沉着病的病变。

3、了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肺心病及各类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讲授要点】

重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心病的病变及发展。大、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区别。硅肺的发病机理及病变特点。

难点:慢性支气管炎的发展和结局,慢性支气管炎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的关系。硅肺的发病机理。

【讲授内容】

第一节:肺炎——肺炎的概述、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及并发症。间质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的概述、病理变化。

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和并发症。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第三节:硅肺(矽肺)——硅沉着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并发症。

第四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第十七章: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学时:7学时(理论:5学时  实验: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溃疡病的病理变化、并发症。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肝硬化的病理变化特点、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慢性胃炎的类型及病理变化。溃疡病的临床病理联系。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肝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了解慢性胃炎、溃疡病、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讲授要点】

重点:消化性溃疡的病变与合并症。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难点: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假小叶形成机理与病变特点。

【讲授内容】

第一节:慢性胃炎——病因及发病机制、慢性胃炎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第二节:消化性溃疡——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及合并症。

第三节:病毒性肝炎——病因、发生机制、基本病理变化、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第四节:肝硬化——肝硬化的概念、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肝硬变的形成过程、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后果及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坏死后性肝硬化的概念与病理变化。

第十八章:泌尿系统常见疾病               学时:5学时(理论:3学时  实验: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肾盂肾炎的病因及感染途径。

3、了解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讲授要点】

重点: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难点: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

【讲授内容】

第一节:肾小球肾炎——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肾小球疾病的分类。

第二节:肾盂肾炎——肾盂肾炎的概述、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

第十九章:常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学时:8学时(理论:6学时  实验: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结核病基本病变及肺结核的类型及病变特点,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膜炎、肠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病和血吸虫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肺外结核、肠外伤寒、常见性病的病变。

3、了解上述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及发病机制。

【讲授要点】

重点:常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

难点:结核病发病机制。血吸虫性肝硬化的发病机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神经系统症状形成原因。

【讲授内容】

第一节:结核病——概述、肺结核、血源性结核病、肺外结核病。

第二节:伤寒——病因及传染途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

第三节:细菌性痢疾——病因及传染途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

第四节:性传播性疾病——常见性传播疾病(淋病、尖锐湿疣、梅毒、艾滋病)的传染途径及病变特点。

第五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因及传染途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结局。

第六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因及传染途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结局。

第七节:血吸虫病——血吸虫病的病因及感染途径、基本病变及发病机制、各器官病变。

第八节:阿米巴病——肠阿米巴病的病因及感染途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肠外阿米巴病。

第二十章: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学时:8学时(理论:8学时  实验:0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心力衰竭的概念和原因,心力衰竭时心脏的代偿和心肌收缩性减弱的机制,以及心力衰竭时心血管和呼吸功能的变化。呼吸衰竭的概念和分型,通气障碍和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机制 ,吸氧原则。肝性脑病的概念,发病机制(几个学说)。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发病机理及其功能代谢变化,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尿毒症的概念。

2.熟悉心力衰竭发生的诱因和分类。呼吸衰竭弥散障碍的机制,呼吸衰竭时酸碱平衡紊乱和呼吸系统的变化,肺性脑病,ARDS的概念、特点及发生机制。肝性脑病的原因、诱因及其分类。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经过与发病机理及尿毒症功能代谢变化。

3.了解心力衰竭时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和心室舒缩活动协调性障碍的机制,肝脏和消化系统、肾脏功能的改变,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心力衰竭的防治和护理原则。呼吸衰竭的防治与护理原则。肝性脑病的防治和护理原则。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的防治和护理原则。

【讲授要点】

重点:心力衰竭的概念,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代偿反应,心力衰竭时呼吸功能的变化。呼吸衰竭的概念、主要代谢功能变化,呼吸衰竭患者给氧原则。肝性脑病的概念,发病机制(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诱发因素。急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的概念,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及机体功能代谢变化。

难点: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在心力衰竭发病中的作用,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在心力衰竭发病中的作用。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氨对脑的毒性作用。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的机制,肾性骨营养不良及相应机制。

【讲授内容】

第一节: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分类、代偿反应、发生机制、临床表现、防治及护理原则。

第二节:呼吸衰竭——呼吸衰竭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代谢功能变化、防治及护理原则。

第三节:肝性脑病——肝性脑病的病因、类型、发病机制及诱因、防治及护理原则。

第四节:肾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病因与分类、发病机制、临床经过与表现、防治及护理原则。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因、发展进程及其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尿毒症的概念、功能代谢变化、发病机制、防治及护理原则。

第四篇:肿瘤病理学

第二十一章:肿瘤概论                    学时:7 学时(理论:5学时  实验: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肿瘤的概念,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及扩散,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癌前病变(疾病)、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的概念,癌与肉瘤的区别。

2、熟悉肿瘤的大体形态与基本组织结构、分类和命名原则,上皮组织来源、淋巴造血组织常见肿瘤的好发部位、形态特点、临床特点。

3、了解肿瘤增生与非肿瘤增生的区别、肿瘤与机体的相互影响,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肿瘤的检查方法,间叶组织来源、神经组织来源、其他组织来源常见肿瘤的好发部位、形态特点、临床特点。

【讲授要点】

重点: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上皮组织来源的常见肿瘤。

难点:肿瘤发生的机制、转移机制,癌与肉瘤的区别。

【讲授内容】

第一节:肿瘤的概念。

第二节:肿瘤的形态。

第三节:肿瘤的异型性。

第四节: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第五节: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第六节: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第七节:肿瘤对机体影响。

第八节: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九节: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和原位癌。

第十节:病因学与发病机制。

第十一节:常见肿瘤举例   

第二十三章:各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学时:7学时(理论:5学时  实验: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的病理及临床特点。

2、熟悉鼻咽癌、食管癌、大肠癌、子宫颈癌的病理及临床特点。

3、了解膀胱癌、肾细胞癌的病理及临床特点。

【讲授要点】

重点: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的病理及临床特点。

难点:各种恶性肿瘤的病理特点。

【讲授内容】

第一节:鼻咽癌——病因、病理变化、临床主要表现。

第二节:肺癌——病因、病理变化、临床主要表现。

第三节:食管癌——病因、病理变化、临床主要表现。

第四节:胃癌——病因、病理变化、临床主要表现。

第五节:大肠癌——病因、病理变化、临床主要表现。

第六节:原发性肝癌——病因、病理变化、临床主要表现。

第七节:膀胱癌——病因、病理变化、临床主要表现。

第八节:肾细胞癌——病因、病理变化、临床主要表现。

第九节:子宫颈癌——病因、病理变化、临床主要表现。

第十节:乳腺癌——病因、病理变化、临床主要表现。

本课程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医学基础桥梁课程,显著特点是理论必须联系实践,原理必须理解应用。因此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记下疑点;课中积极参与,跟上进度;课后及时消化,参照每章后面的思考题,自觉归纳各章基本内容,进行复习消化。及时独立完成作业。

课时数分配表:

考核方式与要求:考核分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考核方式为闭卷或开卷。课程总分评定满分为100分,其中20%为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阶段测验、实验报告、期中考试成绩),70%为期末成绩(理论),10%为实验成绩(操作考核成绩)。

参考书目:

1、使用教材:《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二版)步宏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参考教材:《病理学》(第六版)李玉林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病理生理学》(第六版)金惠铭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病理学》(第一版)马时荣主编  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

《病理学》(第五版)和瑞芝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执笔人:马时荣    潘晓燕         审核人:严蕊琳           

参编与讨论人员:林雪平    柴荣奎    谢永红    汪静宇    徐广涛

更多相关推荐:
大学生理学总结——盐城师范学院

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内环境的作用1为细胞提供物质2接受细胞排出物3为细胞活动提供条件稳态稳态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动态的相对稳定称之为内环境的稳态单纯扩散跨膜转运...

生理学考研必备:大学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超全面)

运动生理学绪论第一节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一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二兴奋性在生物体内...

大学生理学复习重点

内部资料请注意保密切勿外传生理考试题型A型选择题问答题或论述题问答题1试述生理止血的过程2试述血液凝固的途径及过程3试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4试述胃液分泌的调控5决定胃排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胃排空是如何调控的6...

生理学考研必备:大学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超全面)

运动生理学绪论第一节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一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二兴奋性在生物体内...

大学植物生理学吐血总结

植物生理学一名词解释1植物生理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科2植物生理生化以植物学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内容为基础研究植物的物质代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揭示植物在正常和逆境条件下的生命活动规...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学复习总结(第二版)

标题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学复习总结第二版作者吴侃修改日期20xx870511第一章绪论神经调节通过NS活动对各组织器官和系统进行的调节体液调节体内某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些特定...

湖南中医药大学生理学(54.72课时)重点

湖南中医药大学生理学复习资料适用于5472课时总结人12级针推一班冯祥版权所有盗用必究湖南中医药大学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兴奋性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和特性2细胞外液内环境血浆组织间液少量的淋...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总结

各章知识总结第一章绪论1生理学4个水平上的研究1细胞和分子水平2组织和器官水平3系统水平4整体水平2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及特点1神经调节机制由神经系统的活动从而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其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即是指在中...

大学生理学第一章习题

名词解释1生理学2兴奋性3刺激4反应5阈刺激6兴奋和抑制7内环境及稳态8反射9反馈10负反馈11正反馈12前馈13整合问答题1组织兴奋后其兴奋性有何变化如何衡量这种变化2何谓内环境和稳态稳态有何重要生理意义3人...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复习总结(第二版)

标题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复习总结第二版作者吴侃修改日期20xx8720371本总结以04级临床内招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学习及20xx年1月16日考试内容为基本框架构建可能是医学院第一份病理生理学的复...

上海交通大学生理学习题

一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名词解释二填空题1机体对细胞器官功能活动的调节可分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2阈值越大组织兴奋性越低3某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最高频率取决于该组织绝对不应期的长短4在神经纤维的锋电位完全恢...

浙江大学:生理学模拟试卷(三)

生理学模拟试题三A1型题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A1型题1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是A相对不应期一绝对不应期一超...

大学生理学总结(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