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调研报告,调查报告格式,案例,注意事项

时间:2024.4.13

一、 什么是调研报告

1、调研报告的概念及构成

对某一情况、事件、或问题,经过对其客观实际情况进行实际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其内在本质,寻找出规律性,总结出经验教训,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这就是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情况,二是分析研究。

调查情况,应该真正进行实地调查,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能主观臆想,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占有第一手材料。

分析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对策,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正确与否还需要实践的验证。

2、调查报告的特点:

(一)写实性。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充分了解实情和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素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

(二)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是专题性问题展开的。所以,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集中而有深度。

(三)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探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示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 调研报告的分类

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情况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

(二)典型经验调查报告。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经验,从而指导和推动某方面工作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问题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澄清事实真相,判明问

题的原因和性质,确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为问题的最后处理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一种调查报告。

三、调查报告的格式及写法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

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三种写法:

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

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

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

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

发出鼓舞。

(三)调查报告的撰写参考格式

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及写法,包括标题、署名、正文。篇幅:3500-5000字。

调查报告的撰写参考格式 1 (陈述式)

1.标 题: 三种写法。

① 标题是文章标题的写法

如:《高校贫困大学生救助问题》,《某某省农作物的品种结构问题》,《兴“阳光”工程 摆脱腐败窘境》。

② 标题是类似于公文标题的写法

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关于和谐社区建设的调查报告》,《对某某市新城区建设面临问题的调查》。

③ 正副标题写法,一般是正题揭示主题,副题写出调查的事件或范围。

如:《工业强市——某某市工业园区建设的调查》。

2.署 名:标题下面要署名,即写姓名、年级、班级。

3.正文,由三个部分构成,即:前言、主体和结束语。

① 前言 扼要说明调查的目的;时间、地点;对象或范围;做了哪些调查;本文所要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基本情况和提出问题,写法可灵活多样。

② 主体 主要是对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一般把调查的主要情况、经验或问题归纳为几个问题,分为几个小部分来写。每个小部分有一个中心,加上序码来表明,或加上小标题来提示、概括这部分的内容,使之眉目清楚。

③ 结束语,可对全文进行提纲挈领的总结,深化主题;也可提出相应“对策”,给人启迪;还可指出发展方向,展望发展前景,给人以鼓舞。

调查报告的撰写参考格式 2 (访谈、问卷及意见建议类)

1.题目 应以简炼,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引人注目.

2.前言(背景和目的) 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和目的.

背景介绍应简明,扼要,切题,背景介绍一般包括一部分重要的文献小结.

调查目的:阐述调查的必要性和针对性,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

3.方法 详细描述研究中采用的方法,使读者能评价资料收集方法是否恰当.这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地点 时间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选择(抽样方法),样本量的估计 调查方法:定性,定量 质量控制

4.结果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可以放在一起写,也可以分开写.

结果和讨论分几节来完成.一般采用描述,对比,推断,分析讨论来写.

描述 描述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 描述调查人群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描述调查事物的特征

对比 历史对比 他人研究对比 本调查中不同特征人群对比

推断 在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统计推断 (前提条件:调查样本具有代表性) 讨论 反映作者学术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要紧紧围绕结果,以及可能有争议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讨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把调查结果上升到理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揭示内在联系.2、与他人结果相矛盾的地方,讨论发生的原因和理论依据.3、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论点明确.

5. 结论与建议

结论 用扼要的文句把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切忌重复文章内容. 文字结构应该准确,完整,精练,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目的和结果.

建议 为政府决策提出科学建议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建议

6.参考文献 列出主要理论依据和方法,以及有争议的论据.

7. 附录 在论文中只有局部使用或完全没有使用,但又与论文有关的具有科学价值的重要原始资料,数据,如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复杂的公式推导,计算程序,各类统计表,统计图等都可以放在附录中,有利于说明和理解调查报告,又可提供有用的科学信息.

调查报告的撰写参考格式 3 (论文式)

题目

表述课题所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字数少、简明精炼,最多不超过 20 字。如果设有主、副标题,副标题指具体的研究内容。

摘要

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论作一简明的概述,有的还涉及所研究的条件、方法和意义等。由于文字数量所限,必须重点突出,文字简练。摘要字数控制在全文字数的 5 ~ 10% 以内。 关键词

此是为方便他人的浏览所必需的。关键词需要符合调研及专业术语的通用性。其设置数量一般为 2 ~ 4 个,每个词均为专业名词(或词组),一词在 6 个字之内。 前言

主要是阐述调查问题的提出,调查的目的、对象、方法和调查组织及工作完成情况等。 正文

调研报告的核心内容。通常以调查研究后提出的观点或得出的结论为纲目,对逐个观点(问题)进行论述,同时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切忌只是调查材料的简单堆砌,无主次之分,无作者自己的分析和观点。

意见和建议

此部分也是调研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的最终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作者在经过调研摸清情况,掌握规律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它既可以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和空间,也可为后人进一步研究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致谢

即向指导老师、向曾经支持和协助自己完成论文课题研究工作的教师、技术人员,以及合作伙伴等人表示谢意。

参考文献

即列出在论文报告中引用的相关文献

四、写好调研报告注意事项

第一,必须掌握丰富的、符合实际的材料,这是调研报告的生命。

材料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实地考察的直接资料,一方面来自于书报、杂志和互联网的间接资料。在大众传媒发展迅猛的今天,获得间接资料并不难,难得的是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资料。这就需要我们真正脚踏实地地到实践中认真调查,掌握大量的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写好调研报告的前提。

第二,调研报告切忌面面俱到。

对于获得的大量的直接和间接资料,要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辨别真伪的工作。要在第一手材料中,筛选出最典型、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对其进行分析,从中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总结出有价值的东西。这是写好调研报告的关键。

第三,调研报告要用词准确,文风朴实。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很好的典范。

调研报告一般是针对解决某一问题而产生的。报告需要陈述问题发生发展的起因、过程、趋势和影响。如果用词概念不清,读者就难以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就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切忌为了追求用词新颖,把简单的事物用复杂的词语来表达,把简单的道理说得玄奥难懂。

第四,调研报告要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调研报告要做到观点鲜明,立论有据。论据和观点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条理清晰。论据不单是列举事例,讲故事,逻辑关系是指论据和观点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如果没有逻辑关系,无论多少事例也很难证明观点的正确性。至于调研报告的结构,可以不拘一格。

第五,要严肃认真、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思想素质。

好的调研报告,是由调研人员的基本素质决定的。调研人员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调研人员不仅要具备透过现象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还要深入实际搞调研,一定要有为社会、为国家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愿望和感情,要有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

五、调研报告范文

范文1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调查报告》

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而且是惟一的“动态的资产”,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成正比。如何有效、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组织健康快速发展的保障。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中小企业,其人力资源管理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解部门工作运程,发现并解决部门存在的问题。本人于20xx年3月25日至4月30日来到广东宏兴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开展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普遍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多数中小企业未针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与之互相联系和配套的人力资源规划,在人才开发方面普遍缺乏前瞻性、预见性和计划性,出现诸多短视行为。冗员庞大,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目前,我国企业冗员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一方面企业人满为患,一方面又人才奇缺。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往往忽视人力资源规划,也不考虑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及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否有效地支持企业发展的战略,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这样不但使企业很难随着发展的需要及时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而且,现有员工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思想道德素质等也得不到发展,难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难挖掘员工的潜能,从而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二)缺乏合理的、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效用的用人机制

一般基本上是领导提议,然后人事部门考察,最后组织任命。本来没什么,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抽象的国家,经营者却是具体的个人,这就难以保证企业负责人不损公肥私,而旧的、不透明的选人机制正好为这些行为提供了运作空间,因此难以做到公平公正,择优录用。再就是权责不分明,职位缺乏具体职责说明、工作指标以及配套的权力和奖惩标准,因此任职人员要么患得患失,放不开手脚,要么得过且过,敷衍了事。

(三)管理方式落后,激励机制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评估主要是基于企业既定目标下,员工对工作的服从和完成任务的效率,因而以职务晋升、年终奖、销售提成等为基础的奖励手段就成为对员工的主要激励方式。由于绩效评估的单一、不完备,使企业难以依据科学的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激励,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其在企业中发挥更大的潜能。而配套的约束机制尚未完善、健全,使企业留不住人才,也造成了企业的人才损失 。

(四)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体系

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用,不但要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这就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有计划、持续的培训、教育和开发。有些人认为这是学校或者员工自己的事情,不应该由企业来做,这显然是不懂人才成长的规律。其实,企业的环境才是企业人才成长最好的学校,企业的经验和战略才是企业人才最该学习的知识,企业的经营实践才是企业人才成长的最好方式。遗憾的是,大多数的国有企业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要不就是他们不愿意这样做,因为这些企业还仅仅停留短期的岗位技术培训上,

而缺乏从开发人的潜能的角度,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尤其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

(五)培训与发展机会缺乏

在员工培训方面,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的培训工作,使员工能力的提高明显滞后于企业利润的增长。一方面,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内容仅限于一般职业技能的掌握,培训方式也局限于师徒之间的“传、帮、带”,使仅有的培训成为了一种短期行为,大大制约了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更多关注的是短期的经济目标,而培训却无法给企业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回报,甚至有可能在员工得到充分的培训后离开企业,造成人才和资源的流失,这就使得中小企业不断的压缩甚至取消培训投资,以避免“入不敷出”的后果。在这种管理观念的影响下,造成了中小企业培训不到位,员工整体素质不能尽快提高的局面。

二、造成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问题的原因

我国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大多数还是沿用计划经济体制那套人事管理模式。这一模式从五十年代到80年代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改革开放以来虽进行过一系列的改革,但从总体上看还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人事部门的职能多为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和人员调配、晋升、培训等。在强调人才自由流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脱节、缺乏一整套有效的激励和培训机制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主要原因如下:

1、企业高层经营管理者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全无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经营管理者的观念落后,仍然局限于节约人力成本的管理思想,没有人力资源开发和规划的意愿;虽有观念和意识,但因种种原因难以实行。

2、许多民营企业并没有重视人力资源用人机制的管理。在他们看来,只要有钱,什么人才都可以引进来;只要给钱,要他们做什么他们就该做什么。虽然改革28年了,但一些民营企业仍然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思想,表现为重物轻人;重生产管理,轻人力资源管理。

3、中小企业实行合理的具有竞争力的工资和福利制度,保证员工合理的经济收入及其增长,对于员工建立长期忠诚和调动工作积极性仍是起重要作用的。报酬是工作成就的一种体现,也是衡量企业公正与公平的一把尺子。但大多数企业并没有重视这方面的制度,造成大量人才的流失。

4、大多数中小企业安于现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适时地提升企业的文化,把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建立在注重人的能力充分发挥这一基石之上,企业的管理者不懂得一切经营管

理活动都要围绕如何发挥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进行,实现人尽其能,人尽其用,高效开发知识员工的能力与潜力。

5、对人员的培训开发缺少计划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培训人员往往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很好地与管理实际相融合。现阶段,各个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途径主要是培训、交流、外派学习等,方式单一,模式呆板。以培训为例,各类培训班通常依循讲授、讨论、实践的链条式运作模式,缺乏必要的实战锻炼,培训过程中忽视素质锻炼和能力提高的关键环节,缺乏心理训练、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培训者与被训者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单纯为了培训而培训,导致了培训收效甚微,员工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培训最终流于形式。

三、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其重要性对于寻求发展壮大的中小企业尤为突出。而能否制定并有效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并不取决于公司规模的大小,关键的是要依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特点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人才政策。针对当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国有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职能

1、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建立并完善绩效考核机制。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没有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绩效考核标准只依赖于传统的经验而缺乏客观性。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可以克服国有企业中人员富余和短缺的困境。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中长期人力资源的招聘、使用、培训和晋升等计划。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包涵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要充分体现企业内部的公正性和合理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对人力资源部门进行调整,完善职能建设。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要求,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部门进行结构性调整,合并有关职能部门,建立完整的、适应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部,以克服传统的部门划分的弊端。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的并具有掌握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素质的管理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到来,企业人才短缺的情况在加剧,企业争夺人才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为了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许多企业在待遇、条件、股权等方面多管齐下。中小企业面对人才外流的压力,传统的“管、卡、压”的刚性措施防止人才外流已收效甚微。因此中小企业要最大程度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应当在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与激励体制上下功夫。企业也要根据人才的不同特点“按需激励”、“适时激励”、“适度激励”,注重激励

的有效性、公平性、层次性、持久性,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联系、内激励和外激励相统一的方式,切实发挥激励机制的效能。

(三)要对企业职工的职业培训工作

有计划地实施职工职业培训,就是依据企业的当前及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即“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以提高职工与任职有关的工作技能、知识、观念、态度等的教育与训练,使职工不但具备当前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还为未来做好准备,以确保企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国有企业职工已更加关注自己的爱好和愿望,希望自我价值得以更多实现。这样的爱好、愿望及其价值取向并不违背我们的社会及其政治制度,而恰恰是一致于社会主义之目的,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之需要”。因此,企业不能置之于不顾,而是要予以积极肯定和鼓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更要予以帮助,引导并完善职工的个人设想,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营造一个“人尽其才”的企业氛围。发现人才、开发人才为我所用,推动企业不断进步、发展,争取最大效益,离不开用发展的观念管理和发展职工。

能过本次调查,本人感受到:企业没有发展,就不会有员工待遇的提高与个人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努力创造发展型的文化,切实追求企业的发展,同时要以人才为本,重视员工在企业中的价值。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关系中劳动者的总称,是生产关系中最关键、最活跃的要素,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是关系到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大潮中立足的基本保证,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大胆而稳妥地积极尝试,真正使人力资源管理发挥最大的效用,使企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范文2 《关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问卷调查报告》

为对公司人力资源工作情况和一线员工的思想动态情况进行掌握了解,进而为人力资源规划发展提供方向和实际解决一线生产中的人员流动问题,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特在20xx年3月7日到3月15日运用了一线实习走访、人员座谈、a、b问卷等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公司人力资源的管理现状大体是好的,但在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方面,一线员工管理方面,员工培训学习方面,公司工资制定方面,公司制定方面仍有许多的不足,特总结如下:

一、 调查问卷情况:

此次共发放人力资源工作问卷(a卷)共66份,按全体管理人员比例的77%进行调查;一线职工调查问卷表(b卷)共220份,涉及造纸1、3、5、7车间、机电、热电、水处理各车间220人,占公司一线生产类总生产人数的40%。对公司管理层的调查问卷主要以对人力资源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反馈评议为主,一线员工的调查问卷着重于现阶段员工思想状态的掌握和一线员工流动率的原因收集。(详细情况表附后)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面:

1、招聘方面:主要反映在公司的招聘条件和人力资源招聘的员工的稳定性方面,尤其对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人需要吃苦耐劳,并有能具备良好稳定性的员工,对人力资源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做的工作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和希望。

2、培训方面:普遍认为公司的中层是应该接受培训的主要阶层,尤其是一线的生产管理者,应该运用正确的管理方法和方式来管理,而非是传统的打骂和棍棒教育,对人力资源组织的培训和内培,以及新员工入厂后入职培训跟踪方面的工作提出了质疑?并对员工入职管理后定期培训的实施和监督提出了要求。

3、入职管理方面:主要质疑存在于员工入厂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状态管理,新员工在岗位上自生自灭,缺乏对新入职员工的后续管理和帮助其进入状态的入职帮助,成了单纯的招聘人事部门,并对公司的人才流失,有警觉,也毫无建树,新的人来后,因为没有人管理和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很快就会离开公司,很多管理层的普通管理员工在问卷中表达了一种失望的状态,表示没有自己明确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

4、对公司人力资源工作的定位和作用产生了质疑,认为公司没有足够重视人力资源,同时人力资源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适应现在的市场竞争环境,必定会影响到公司的后续发展。

(二)车间一线员工思想动态方面:

1、车间管理方法:主要反映在车间管理者管理粗放式,管理方法粗鲁对员工缺乏耐心,批评教育以高压方式为主,难以有人情味,对员工的自尊没有半点可顾忌,“愿干就干,不干快走”的话竟然能在管理中使用频繁,根本不去考虑熟练工人对生产的重要性,高压强压政策使员工慢慢的失去了对公司管理的信任和热情,新员工到职后,作为管理者没有从管理角度去考虑,往往是将其往工作岗位上一放,指定个师父后,任其自生自灭,做的好点的管理者,偶然还会在车间巡视中问问,做的官僚的管理人员甚至在新工人入职一周后,仍然不

能知道新职工的名字,更不用说和工人谈心做工作和为工人解决到新环境中的难点、难题了。

2、制度管理方面:主要反映在罚款制度和请假扣款等方面,职工认为罚款管理是管理的一种方式本身没错误,可如果以罚代管,像检查卫生罚款、质量问题罚款、上下班问题罚款等等,现在很多职工对任何问题都是抱着一种非常机械和麻木的心态工作,丧失了工作的热情,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被罚款,带着被处罚的心态工作,工作中有怨气,来新工人后错误的引导,甚至说丧气话,促使了新工人离开。工人工作中想的最多就是怎么不被罚款,带着思想包袱工作,形成了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

3、工资方面:工人因为自身工资的问题,对公司的管理根本不理解,特别是对车间管理的工资持很大意见,他们有的甚至这么讲:“造纸的是我们,挣钱的是他们”“挣钱的不干活,干活的不挣钱”等等,总之是意见很大,加上去年物价上涨,更是增加了员工发这个牢骚的共性,继而相互埋怨和影响,最终使很多本来不会离开的人也离开了公司。很多人都在做自己个人得失的比较,现在在这个工作上所受的工作环境劳动强度拿到的工资跟其他的行业进行比较,如果感觉不合适就选择离开,最让人担心的是很多的老工人也说出同样的话,其中有1个是在企业工作了多年的老工人,相信如果不是的确有不合适,断然不会这么说,因为人工作时间长了,毕竟对人对物对公司都会有感情。

4、工作时间方面:现在多数车间三班倒,并且是三天倒三班,员工可以说很难休息好,又加上机器检修,很多员工是连轴转,24小时不休息,三班都要来,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没有加班费,所以很多员工意见很大,平时工作中本身的环境就不是很好,加上这么累,工资高还可以,现在工资也不高,加上不能准时歇班,请假扣款,调休又没有人,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更是心里不平衡,进而就会牢骚、埋怨、甚至离开。

5、信息沟通方面:很大企业高层管理者都不知道一线的任何信息,员工反映的事情也没有结果,很多工人有问题不知道找谁说,对上对下的管理都是一根线,一旦线断,就没有了公司的任何信息,很压抑,本来有些对公司很好的建议和想法因为没有说的地方,也就转为牢骚了,很多企业的老工人希望能有机会和公司的高层谈谈,说说心里话,有的员工甚至说:管理人员天天坐在办公室里出规定,有时候做的根本就和现实中的不符合,也没有很好的沟通反映机会,比较压抑。

三、解决的措施及建议:

(一)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1、招聘方面:对新员工的招聘,特别是一线新员工的录入,一定要做到三点:a、生源要准;b、双向合适;c、协议管理,比如:可与某技校签订单向人员输入协议,技校用半工

半读方式为企业培养专项人才,有些技校现在采用的国家补助,学生免费上学,毕业后用工资来抵学费的做法,那这样的学生到单位后就会相当的稳定,因为学校有协议和条规约束,而企业又可和学校签订单独的协议,稳定性必然强,属于国家补助的学生,必定能吃苦,这就是:生源准;企业和学校能达成共识,并学校能有能力为企业培训本专业的学生,这就是:双向合适;有学校和学生的协议,又有企业跟学校的协议,企业用人管人,学校同样进行管理,学费,毕业证等后续手续的办理,使学校的管理非常生效,而学校又和公司有明确的协议约束,使这样的双向管理非常生效;另一方面对人力资源和车间管理者也可以采取双向的问责,从招聘开始,有用人部门出具《人员需求申请表》,根据申请条件和申请到岗日期安排进行招聘,面试时作为使用部门的责任人就必须要参与,形成人力资源牵头,使用部门面试,最终完成员工的入职,员工入职后,到使用部门后,对员工的稳定考核必须采取双向管理:即建立《职工管理双向考核制》,有用人部门和使用部门同时管理入职职工,对职工的流失对人力资源和使用部门双向考核,从而保证职工的稳定性,实现公司职工的优良管理。

2、培训方面:对公司培训的实施,不能太多依靠于各部门自己的《年度计划》,作为人力资源必须能够掌握适时的企业发展动向,从而能够根据管理人员的动态和管理问题点及时提出培训的课题,形成《临时培训需求计划》,进而组织培训,实际解决管理的难点和难题,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对公司的一线生产管理者的培训:应该从企业理念、生产管理方法方式、企业的企业文化、一线班组长的管理工具等方面展开,做为公司的人力资源必须在培训组织上有能够策划,在实施中能够单独授课、有说服力、并能够让所有管理者都能信服的培训讲师,人力资源通过人员的《在职管理制度》和《员工入职跟踪调查表》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入职跟踪发现课题后,及时立项,培训组织者便根据课题马上组织《临时培训需求计划》实施。公司各部门也可以根据自己本部门的需求,及时的向人力资源部门提交《临时培训需求计划》,两线控制两线提交,则必然会通过培训保证了企业思想和企业管理力的统一性和先进性,更好为企业发展提供软环境的支持和保障。

3、入职管理方面:对一线员工和新进公司的管理者,在进厂的前期跟踪后期的入职沟通方面必须按照《培训管理制定》,按规定定期召开沟通会,做到一线生产信息和基层管理信息上上通下达,能够让员工从思想上先有个疏导口,有人力资源的第二方人力布控点,不再是单纯的一线管理一线汇报,而是二线疏导两线汇报;纵向管理,横向调度,自然能够加强人员在职的稳定度和信息掌握的准确度,能够根据情况和信息及时反应、及时对应、灵活对待、把问题降到最低。在对非从事生产的办公基层管理者,在收集基本的入职信息后,根据本人的工作情况和职业状态,必须给予本人一个良好的职业规划和职业晋升计划,否则会

错过会很多以后会成长为优秀管理者的基层管理人员,使公司丧失建立良好人才储备梯队的机会和平台。

(二)一线员工方面:

1、管理者的管理方面;一线管理者的管理方法解决是需要通过对管理者尤其是一线管理能力的慢慢提升来解决,管理者管理方法不对,一是自身的管理水平所决定,二是公司的培训和企业文化的无力,没有学习,没有良好企业文化的引导,没有系统的培训,管理者在没有方法甚至懒的想方法的时候,就会出现“以罚代管”的现象,牺牲的是工人的利益和公司长远的利益,当我们的工人不再信任和配合我们管理者时,谁又能保证这个工人能忠诚的服务于企业,能安心的干好自己的工作呢?没有了熟练的工人,企业的良性发展又有多大的推动力,失去熟练的劳动者,是失去了产品的质量,失去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是失去了设备生产力的最完美发挥。人力资源中,有3:3:2:2的比例,即3成骨干工人,3成熟练工人,2成一般工人,2成新工人,这是最完美的生产力组合,是最良性的,即保证了企业发展所需的新血液,又保证了企业的稳定,因此可见有稳定的一线生产员工,对企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企业一线员工的良好管理方法是现在能否保证一线员工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培训和学习来提升生产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是企业的重中知重,作为人力资源更要做活做好,要能深入一线研究课题,要能横向的通过管理方法来做好在职人员的管理,通过真正提升管理的方法方式做到稳定一线生产员工,为企业长期和稳定的发展提供真正的一线员工和完美的管理团队。

2、公司的罚款制度方面;做为企业采取罚款做为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典型的粗放式管理,是管理无能和管理不向细节化发展的标志,就算是采用罚款管理作为重要手段的鼻祖企业:日韩企业,所处罚的对象也是管理者而不是工人,现在整个中国的国家制度整从粗放式管理向细节化管理过渡,交警有过去的不带头盔就罚款,到现在批评教育为主,罚款为副,从一个侧面上反映了国家体制的一种导向,罚款管理模式对应的对象应该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员工,而如果员工的素质相应的得到了提升,而管理的方式去一成不变,无疑在管理上会被动挨打,会受到消极的抵制,罚款后的恶意转嫁,损失的是公司的隐形效益和一线员工的工作热情,是公司的企业风气和企业文化的损失,是一个慢慢积累的火药桶,没有疏导只有累计,一旦爆发,企业损失更为严重。国家正在建设河蟹社会,保护性、扶持性政策在向基层劳动者转移,作为企业我想我们更应该调整政策,保持生产性企业稳定很重要的因素正是来自于一线员工的稳定程度。在管理中,不是不罚,是应该以奖为主以罚为副,多罚管理者少罚作业者,出现问题后,管理的责任不能转嫁,做为管理者不去管细节,不去做员工的思想工作,

不去想办法杜绝员工少犯错和不犯错,不去管理细节,这个管理者必然会被公司和时代所抛弃!管理就是管细节,管理就是搞服务,这不是口号而是必须的,没有服务型的管理,只靠罚款制度管理,其管理必然失败。

3、一线员工工资方面;08年以来,随着新劳动法的颁布实施,企业的成本在飞速上升,企业很累,可作为一线员工,如果让他单纯的从理解企业的难处和处境去改变自己的心态而好好工作,这的确是比较困难,应该能在现有的基础上:

A、首先应该对现行工资的结构进行改革,加大工资制度对一线员工方面的偏移,特别是对工资结构中的工龄补贴、工种补贴、职称补贴、满勤率补贴等进行修订,形成新的《工资调整方案》,偏重于留住熟练工人、骨干工人、高技能的工人、出勤率高的工人,并让工资能在这些方面有所突出体现,鼓励员工发展成为有价值、有奉献、熟练而能奉献的人。

B、对工资进行详细的分层管理,3:3:2:2(即3成骨干工人,3成熟练工人,2成一般工人,2成新工人)实际上就是6:4比例,能在6的基础上达到工资的稳定,满足了骨干和成熟工人工资的基本要求,对后4成,大多是一般工人和新工人,可以通过持续的《晋级制度》来逐步实行其工资的晋升,再通过工作时间的改善、管理人员方式方法的提升,软硬工资同时提升,解决这个问题,并能够在晋升中,通过《晋级制度》的考评运作,留优除劣,运用由新工人向企业成熟工人向企业骨干工人向企业管理人员上升的晋级制度,通过晋级实现了个人工资的递增,同时保持企业活力和留下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

4、工作时间方面;工作时间是公司员工的工作之本,在人力资

源管理中有两种管理模式是比较吸引人,一是:高薪高激励,从而拉开与周边企业和市场平均劳动力的收入水平,使其大大的高于当地人均收入水平,吸引员工,进而达到稳定的人员队伍,但是这是一种急于求成的管理,所付出的很多,包括企业也会在掌握度上因把握不准,而走弯路,这种体制很多时候是对非生产型企业,特别是高端企业、IT产业适用;二是:利用较为宽松的工作的环境和管理氛围来吸引员工,比如四班三运转,首先空出必要的时间,能够有时间去培训、去学习、去休息,使软性环境和硬性环境相结合,在一定程度可以通过培训学习提升管理方法和提升企业文化来共同达成这一目的,作为人力资源可以这样设计:比较宽松的工作环境,少高于其他企业平均劳动力薪资的收入水平,优良的管理氛围,良好的企业文化,及时而有效的劳保福利,奖多罚少的激励制度;只有按这个原则和远景来经营人力资源和规划管理人力资源,才能在现行的市场竞争中,为企业留住根本的发展所需要的人力和人才。

5、工人入职管理方面:把《职工管理双向考核制》纳入制度,

根据各管理者自身肩负的职责不同,在公司的《培训管理制度》中制定出各管理者与基层接触的时间,并对人力资源调查制度做明确的界定,明确规定通过座谈,问卷调查、一线走访等方式定期的了解收集相关管理信息的方法、频率和频次,这样既有各管理者的定期走访和一线深入,又有人力资源的协调汇总跟踪调查收集,必然能够解决好在职员工的思想动态,能够及时根据情况对应进行变更,解决管理与基层上下不通和管理与现实严重脱轨的现象,重塑管理者的良好形象,这无疑也是企业绩效中软激励和职工在职管理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范文3 《典型经验调查报告》

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而且是惟一的“动态的资产”,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成正比。如何有效、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组织健康快速发展的保障。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中小企业,其人力资源管理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解部门工作运程,发现并解决部门存在的问题。本人于20xx年3月25日至4月30日来到广东宏兴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开展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普遍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多数中小企业未针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与之互相联系和配套的人力资源规划,在人才开发方面普遍缺乏前瞻性、预见性和计划性,出现诸多短视行为。冗员庞大,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目前,我国企业冗员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一方面企业人满为患,一方面又人才奇缺。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往往忽视人力资源规划,也不考虑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及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否有效地支持企业发展的战略,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这样不但使企业很难随着发展的需要及时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而且,现有员工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思想道德素质等也得不到发展,难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难挖掘员工的潜能,从而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二)缺乏合理的、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效用的用人机制

一般基本上是领导提议,然后人事部门考察,最后组织任命。本来没什么,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抽象的国家,经营者却是具体的个人,这就难以保证企业负责人不损公

肥私,而旧的、不透明的选人机制正好为这些行为提供了运作空间,因此难以做到公平公正,择优录用。再就是权责不分明,职位缺乏具体职责说明、工作指标以及配套的权力和奖惩标准,因此任职人员要么患得患失,放不开手脚,要么得过且过,敷衍了事。

(三)管理方式落后,激励机制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评估主要是基于企业既定目标下,员工对工作的服从和完成任务的效率,因而以职务晋升、年终奖、销售提成等为基础的奖励手段就成为对员工的主要激励方式。由于绩效评估的单一、不完备,使企业难以依据科学的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激励,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其在企业中发挥更大的潜能。而配套的约束机制尚未完善、健全,使企业留不住人才,也造成了企业的人才损失 。

(四)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体系

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用,不但要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这就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有计划、持续的培训、教育和开发。有些人认为这是学校或者员工自己的事情,不应该由企业来做,这显然是不懂人才成长的规律。其实,企业的环境才是企业人才成长最好的学校,企业的经验和战略才是企业人才最该学习的知识,企业的经营实践才是企业人才成长的最好方式。遗憾的是,大多数的国有企业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要不就是他们不愿意这样做,因为这些企业还仅仅停留短期的岗位技术培训上,而缺乏从开发人的潜能的角度,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尤其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

(五)培训与发展机会缺乏

在员工培训方面,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的培训工作,使员工能力的提高明显滞后于企业利润的增长。一方面,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内容仅限于一般职业技能的掌握,培训方式也局限于师徒之间的“传、帮、带”,使仅有的培训成为了一种短期行为,大大制约了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更多关注的是短期的经济目标,而培训却无法给企业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回报,甚至有可能在员工得到充分的培训后离开企业,造成人才和资源的流失,这就使得中小企业不断的压缩甚至取消培训投资,以避免“入不敷出”的后果。在这种管理观念的影响下,造成了中小企业培训不到位,员工整体素质不能尽快提高的局面。

二、造成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问题的原因

我国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大多数还是沿用计划经济体制那套人事管理模式。这一模式从五十年代到80年代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改革开放以来虽进行过一系列的改革,但

从总体上看还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人事部门的职能多为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和人员调配、晋升、培训等。在强调人才自由流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脱节、缺乏一整套有效的激励和培训机制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主要原因如下:

1、企业高层经营管理者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全无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经营管理者的观念落后,仍然局限于节约人力成本的管理思想,没有人力资源开发和规划的意愿;虽有观念和意识,但因种种原因难以实行。

2、许多民营企业并没有重视人力资源用人机制的管理。在他们看来,只要有钱,什么人才都可以引进来;只要给钱,要他们做什么他们就该做什么。虽然改革28年了,但一些民营企业仍然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思想,表现为重物轻人;重生产管理,轻人力资源管理。

3、中小企业实行合理的具有竞争力的工资和福利制度,保证员工合理的经济收入及其增长,对于员工建立长期忠诚和调动工作积极性仍是起重要作用的。报酬是工作成就的一种体现,也是衡量企业公正与公平的一把尺子。但大多数企业并没有重视这方面的制度,造成大量人才的流失。

4、大多数中小企业安于现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适时地提升企业的文化,把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建立在注重人的能力充分发挥这一基石之上,企业的管理者不懂得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要围绕如何发挥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进行,实现人尽其能,人尽其用,高效开发知识员工的能力与潜力。

5、对人员的培训开发缺少计划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培训人员往往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很好地与管理实际相融合。现阶段,各个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途径主要是培训、交流、外派学习等,方式单一,模式呆板。以培训为例,各类培训班通常依循讲授、讨论、实践的链条式运作模式,缺乏必要的实战锻炼,培训过程中忽视素质锻炼和能力提高的关键环节,缺乏心理训练、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培训者与被训者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单纯为了培训而培训,导致了培训收效甚微,员工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培训最终流于形式。

三、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其重要性对于寻求发展壮大的中小企业尤为突出。而能否制定并有效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并不取决于公司规模的大小,关键的是要依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特点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人才政策。针对当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国有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职能

1、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建立并完善绩效考核机制。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没有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绩效考核标准只依赖于传统的经验而缺乏客观性。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可以克服国有企业中人员富余和短缺的困境。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中长期人力资源的招聘、使用、培训和晋升等计划。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包涵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要充分体现企业内部的公正性和合理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对人力资源部门进行调整,完善职能建设。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要求,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部门进行结构性调整,合并有关职能部门,建立完整的、适应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部,以克服传统的部门划分的弊端。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的并具有掌握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素质的管理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到来,企业人才短缺的情况在加剧,企业争夺人才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为了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许多企业在待遇、条件、股权等方面多管齐下。中小企业面对人才外流的压力,传统的“管、卡、压”的刚性措施防止人才外流已收效甚微。因此中小企业要最大程度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应当在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与激励体制上下功夫。企业也要根据人才的不同特点“按需激励”、“适时激励”、“适度激励”,注重激励的有效性、公平性、层次性、持久性,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联系、内激励和外激励相统一的方式,切实发挥激励机制的效能。

(三)要对企业职工的职业培训工作

有计划地实施职工职业培训,就是依据企业的当前及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即“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以提高职工与任职有关的工作技能、知识、观念、态度等的教育与训练,使职工不但具备当前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还为未来做好准备,以确保企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国有企业职工已更加关注自己的爱好和愿望,希望自我价值得以更多实现。这样的爱好、愿望及其价值取向并不违背我们的社会及其政治制度,而恰恰是一致于社会主义之目的,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之需要”。因此,企业不能置之于不顾,而是要予以积极肯定和鼓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更要予以帮助,引导并完善职工的个人设想,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营造一个“人尽其才”的企业氛围。发现人才、开发人才为我所用,推动企业不断进步、发展,争取最大效益,离不开用发展的观念管理和发展职工。

能过本次调查,本人感受到:企业没有发展,就不会有员工待遇的提高与个人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努力创造发展型的文化,切实追求企业的发展,同时要以人才为本,重视员工在企业中的价值。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关系中劳动者的总称,是生产关系中最关键、最活跃的要素,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是关系到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大潮中立足的基本保证,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大胆而稳妥地积极尝试,真正使人力资源管理发挥最大的效用,使企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范文3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调查报告》

根据工作计划,部派出工作组对东北地区沈阳飞机制造公司、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和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和印象

调查的这四个公司,均为"一五"时期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四企业现有全民所有制正式职工7万余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6.3亿元,是航空工业的骨干企业,飞机及航空发动机生产基地。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贯彻"军民结合,以民养军"方针,在满足国防需要的同时,根据市场需要相继开发出了一批支柱民品,保证了企业顺利地实现由军工企业向军民结合型企业的转轨变型。四企业在航空工业企业改革中属于起步早,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具有特色的单位。19xx年以来,根据中央和原航空工业部关于改革、放权的一系列规定,把增强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力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结合工厂实际情况,进行了以企业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多方位的配套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19xx年下半年后,四企业先后同部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厂长任期目标承包合同。从承包情况看,四公司在实现和上缴利润、固定资产增值、产品创优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六项承包指示和工业总产值、技术改造投资、出口创汇、企业管理等六项检查指标都较好地完成了合同规定的指标。地调研中给我们深刻印象的是,企业实行承包以来,不仅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而且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前提下,企业开始形成既有激励机制,又有一定约束机制的新的经营方式,促进了企业内部的各项配套改革,产品结构极各项管理工作不断得到优化,军民结合体制已经初步形成,基本实现了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企业有了活力,开始走出困境,职工队伍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企业凝聚力增强。在调研中我们虽然也发现承包制作为一种新的事物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弊病,但是摇不掩瑜,承包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不失为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

制、深化改革的重大措施。

二、主要做法和特点

调查发现,各单位在落实承包制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具体做法各有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企业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内部经济责任制形式是落实承包制应遵循的原则。(略)

(二)不断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机制是顺利推行承包制的关键。(略)

(三)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是搞好承包制的重要措施。(略)

(四)搞好配套改革是承包制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略)

(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搞好承包制的根本保证。(略)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企业在充分肯定承包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对企业承包基数的确定和增长比例以及上缴利润幅度的方法缺乏科学性,有碍企业积极性的发挥;承包含同中,对承包者的要求严格具体,对发包方的规范不够;承包中的不稳定因素较多,市场、物价、政策等外部环境制约着企业;企业各项费用增多,靠承包留利难以消化;设备陈旧老化,技改资金紧张,影响企业发展后劲,这些问题,有的是属于承包制本身还不完善,需要有一个完善和提高的过程,有的则属于我们具体工作欠"火",需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教训,把握规律,切实改进工作。对此,我们建议:

(一)航空工业现行的承包模式应继续坚持。对集团承包和全员承包问题,企业反映不一。有的认为集团承包就是领导班子承包,就是领导班子集体负责,担心集体负责变成无人负责。认为航空工业大中型企业不具备全员承包的条件,担心全员承包给大家换成新的"铁饭碗",吃上新的"大锅饭",又回到老路上去。我们认为,根据航空工业现状,目前不宜急于实行集团承包和全员承包,现行的厂长、经理(法人代表)承包已经取得了好效果,应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至于大中型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形式怎么搞,我们意见不搞统一模式,大中型企业在保证完成国家承包合同的前提下,企业内部如何搞活,可根据本单位情况灵活一些,不搞一刀切。

(二)研究制定比较科学的确定承包基数方法。不合理的承包基数成了阻碍推行承包制的一个障碍,应尽快研究解决,否则承包制的优越性就很难充分显示出来。我们调查的几个大企业一致反映,鞭打快牛的基数计算法影响着企业承包的积极性。建议部将"合理承包基数确定法"作为一项管理科研课题进行招标论证,以求尽快解决。

(三)制定政策要考虑企业的沉重负担。企业的各项费用支出逐年增加,新增因素增多,加

上调整时期国家实行"双紧"方针,民品销售不畅,航空产品由于品种多,数量少,影响成本。企业反映,国家保军政策并不落实,军品生产线靠企业自己维护困难很大。这些"一五"期间的老军工企业,设备陈旧老化,简单再生产难以维持。建议部对效益好、贡献大的骨干企业要有倾斜政策,给他们以休养生息的机会。

(四)时刻不能放松政治思想工作。我们所到企业领导同志都有一条共同体会,坚强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承包制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作为大中型航空工业企业,要为国家做大贡献,必须保持一支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作风过得硬的干部、职工队伍。培养和造就这样一支队伍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这既是新时期对企业的要求,也是航空工业的优良传统。

更多相关推荐:
调查报告注意事项

前调查报告注意事项调查报告事项分享分享贷前调查报告注意事项撰写贷前调查报告是信贷人员在办理贷款业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份文理清晰逻辑性强分析透彻判断准确言简意骇的贷前调查报告通常能对贷款审查审批人员较迅速全面...

调查报告写作注意事项

调查报告写作注意事项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件某一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写出来的反映客观情况评价实事是非曲直和功过利弊的书面报告它要求对事实有分析有观点有材料充分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调查报告也就是调查研究的报告一是调查二是研...

调研报告注意事项及模板

调研报告的写作技巧样本及格式要求说到调研报告就不能不先说调查报告有许多人把这两种文体混为一谈在写作中不加以区分其实是错误的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调查研究后将所得的材料和结论加以整理而写成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撰写注意事项

关于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撰写的注意事项一结构要合理具体可参照毕业论文指导册子关于调查报告的撰写格式要求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标题正文两个部分一标题调查报告的标题两种写法12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如XX关于XXXX的调查报告关...

调查报告注意事项

调查报告注意事项1在交电子稿之前务必打印出来检查而不仅仅在电脑上看同学之间也可互相看看打印稿2按照老师发在qq群里提供的毕业论文撰写调查报告不同之处应该有调查报告的一些内容如前面应该有一些调查对象调查方法的内容...

调查报告写作注意事项

调查报告写作注意事项1由于离实习期结束和实习调查报告定稿日期5月8日越来越近我建议所有的同学都要抓紧实习手册的填写和实习调查报告写作尤其是那些进度较慢的同学被以为到最后能拿篇东西交上来就能过关最好能在学校或家里...

社会调查报告注意事项[1]

注意事项关于报告的文章与字体的规范参考河北大学教务信息网5月15日的信息要求写好后侧面装订社会调查指导书一社会调查的目的社会调查活动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

市场分析与市场调查主要项目及其使用市场调查分析注意事项

市场分析市场调研1通过市场调查可以确定顾客的需求通过市场调查可以发现一些新的商业机会和需求通过市场调查可以发现企业产品的不足和经营中的缺点通过市场调查可以掌握竞争者的动态通过市场调查可以了解整个经济环境对企业发...

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注意事项

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注意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涉及的内容广泛专业性强其结论在项目实施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写作时必须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实事求是讲究科学可行性研究报告事关具体实施项目的兴废成败确保内容的科学性是首要原...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及注意事项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及注意事项封面格式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专业班级姓名学号20xx年月日1报告第二页2内容摘要报告第三页目录索引1调查对...

论文和调查报告写作注意事项

关于调查报告和毕业论文的写作注意事项一调查报告请同学们自拟题目自行进行调查研究后写出一篇调查报告字数在1000字以上该调查报告可以与毕业论文的内容相关也可以与毕业论文的内容无关指导老师为各自的班主任写好后请用1...

社会调查报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关于报告的文章与字体的规范参考河北大学教务信息网5月15日的信息要求写好后侧面装订社会调查指导书一社会调查的目的社会调查活动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

调查报告注意事项(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