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冬晗姐妹学习经验【最全精华版】

时间:2024.3.23

马冬晗、马冬昕:我们的青春如何走过(原文)20xx年11月06日 19:09:04

各位老师、同学,上午好!

今天能够跟我的母校——大工附校的同学们谈一谈学习心得,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是马冬晗、她是马冬昕。从小学到初中,九年的学习生活我们都是在大工附校度过的。在初中阶段,我获得英语和数学竞赛国家一等奖、化学和物理竞赛省一等奖、创新设计奖。马冬昕获得英语、化学和数学竞赛国家一等奖,作文竞赛省特等奖、创新设计奖。我还被评为大连市三好学生、大连市优秀学生干部;马冬昕也被评为大连市三好学生和甘井区优秀共青团员。20xx年我们分别以中考总分位大连市第六、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大连育明高中。 在育明高中的三年里,我们俩同时获得了英语能力竞赛国家级一等奖,马冬昕还获得创新英语作文大赛优胜者称号。我再度被评为大连市优秀学生干部,马冬昕还被评为辽宁省优秀团干部,并获得第三届中国中学生正泰品学奖,这个奖每届在全国只有200名学生获得。我们合作出版了习作集《又是一年春风》。我们在去年9月分别参加了全国中学生物理、化学竞赛,并同时取得了辽宁省一等奖。我的理论和实验总分位辽宁省第三名,进入辽宁省代表队,去参加去年11月在宁波举办的全国中学生物理总决赛,获得银牌,并保送进入清华大学。在今年1月,马冬昕顺利通过了清华大学组织的保送生笔试和面试,也被保送进入清华。 我们今天所取得的这些小成绩,点点滴滴都是与培养了我们九年的大工附校分不开的。可以说,没有大工附校,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虽然离开附校已经三年了,但是我始终觉得,大工附校将成为我永远的精神家园,因为她就像我的妈妈一样,给了我最初的哺育和启蒙。而今天,已经保送进清华,我仍然这样想。我觉得,我必须继续努力,不断前行,才能不辜负附校对我的培养,才能无愧于附校对我们的期望。

其实,今天坐在这里的我,曾经也和在座的各位一样,有过许多迷惘、挫折和思考。即使到了育明高中,仍然经历过一些坎坷和失望。这样的过程就是成长。在成长中体悟,在成长中收获,这就是通向成功的道路。下面我就谈谈我们在学习上的一点体会。

我们把我们的心得总结成六个方面:一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三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四是对学习充满激情,对生活充满热爱。五是有毅力,坚定不移地去为梦想奋斗。六是要多读书、读好书。

首先由我来为大家谈谈前三个内容。

首先要讲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俄罗斯教育学家乌申斯基在《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中写道:“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我觉得养成这样几个习惯是非常好的:

一是抓紧时间,提高效率。

第一点,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苏轼说:“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我上九年级的时候,一年的时间多得像是别人的两倍。为什么呢?我觉得是因为我很抓紧零碎的时间。我是这样利用我的零碎时间的:早晨,我随手拿着美文书,从一走出家门就开始复习昨天晚上背过的美文,小声背诵了一遍又一遍,一直到我走进教室。值日的时候,我一边扫地,一边小声背诵着美文或者我喜欢的诗歌,周围没人的时候甚至忍不住大声朗诵出来。我走路大部分都用跑的,中午回家吃饭,本来十分钟走到的路,用五分钟就可以解决。我在等待别人的时候,也在看书,背美文,或者想一些不懂的题目。我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脑子里还在琢磨着第二天要写的作文的素材和写法。上高中以后,理科的学习任务很重,我不能一下子弄懂所有问题,就把几个不懂的题目存在脑子里,有事没事常常拿出来想想,有时候还一边吃饭一边比比划划。我们去年夏天去浙江大学参加培训,我中午为了省一些时间,不回宿舍,而是找个空教室休息然后下午早早地开始温习题目;有时候很多问题,用间隙的时间多想几次,就想明白了。

我觉得同学们也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例如等车、排队、走路、坐车等,可以用来背单词、温习功课等。很多人喜欢用MP3听音乐,也可以把一些学习的内容比如英语会话、录下来的广播新闻等等放入你的MP3,常常听一听就记住了。

第二点,不要有任何无所事事的时间。无所事事,是对生命的浪费。有些事情,也许可以让我们得到短暂的快乐,但是真正长久的快乐,就是在做我们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的时候。比如,在休息时间看电视剧,你想,一集的时间就是40多分钟,看完20多集得用去多少时间?比如,玩电脑游戏。这个我很不赞成,看电视剧,有时候还能欣赏到一些艺术手法、表演技巧,得到熏陶,但是玩电脑我觉得没什么好处,而且特别浪费时间,还对眼睛损害很大。我通常在休息时间选择看一些相对轻松的书,或者我有兴趣的书,有时候也看一些我认为有收获的电视节目,比如《子午书简》《走近科学》、奥运节目等等。当然也喜欢锻炼,打打球,跑跑步什么的。这样又愉悦了身心,又放松了精神,我觉得很好。

第三点,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我从不在外面提前上课或补课,因为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是最详细的,最应当珍惜的。一节课,如果聚精会神地听,认真地思考,会觉得收获特别大。我保持专心的方法:不提前学,保持兴趣和好奇心;始终跟住老师的思维,保持紧张的心理,达到老师说了上句我能够接出下句的程度;不熬夜,熬夜会使人失去精神,头昏脑胀,上课的效率必然大打折扣,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我有一个经历。我们假期去外地培训了很多次,一开始我觉得收获特别小,因为外地老师有的是南方口音,讲的又是大学知识,听得我头昏脑胀,有一次差点就中途回家了。其实我觉得我没有仔细听讲,因为后来当我投入去听讲的时候,我就觉得虽然难,但是还是有很大收获。可见听讲很重要。

第四点,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并不是说你每一秒都必须学习,但是学习的每一秒都必须抓紧。当我学习的时候,我要求自己其他的什么也不想。完全静下心来,沉到学习中去。比如说,高中期间每次大考前,我都会用几个晚上的时间去复习每一个学科,因为我复习得非常投入,所以记得很清楚,在临考前再翻一次,就记得特别牢固。而如果我心里有其他的事,总觉得看不下去,我就会先把那件事解决了,不管要花多长时间,因为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它在偷走我的时间。我不连续学习很长的时间,学习一两个小时总要活动活动。高中时我们在竞赛前夕总要进行长达一两个月的赛前集训,每天三十多个同学关在一个教室里,拼命去学。没有下课,如果觉得累了就去活动一下。我通常学习一个半小时,就出去走走,看看校园周围的花草,放松一下心情,再回来投入学习。劳逸结合是很必要的。

二是不懂就问,积极提问。

当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要在当堂下课积极提问并弄懂。很多同学可能因为羞涩,可能因为匆忙,没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但这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做,让你的问题能够尽快得到解决,而不会因时间拖延而忘记;也能让你和老师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对你的学习有益处。“不懂”累积起来,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在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外可以多做一些练习,对于有困难的题目要主动找老师解决。当我在九年级的时候,我的物理成绩是很不理想的,主要源于对概念不清楚,对题目比较生疏。因为刚学物理的时候,比较轻率,没有打好基础。当时教我物理的朱刚琴老师得知了这一情况,就给我布置每天做40分钟的物理练习册,并自己对答案,有不懂的地方去问老师。大家可能觉得,这样做,就能提高吗?但是,就是这每天40分钟,我坚持了几个月,让我做完了能买到的所有物理练习册,对各种题目很熟悉,拿到新题也知道怎么去想。更重要的是,我每天都拿不会的题目去问老师,老师也耐心地给我讲解,有的时候老师讲完了一遍,我觉得还是不懂,就继续问,老师也就再给我讲一遍。直到我弄懂了我做的每一道题。我从不觉得这样很丢人,相反,我认为这个过程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果的。我最后在中考中,满分100分的物理,我得了98分。

另外,要多和同学交流讨论。我们跟同学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而且交流起来比较自然方便。我觉得多和同学讨论,也不失为一种好的习惯。因为在讨论争辩的过程中,最容易看到问题的答案,最容易弄懂原本不懂的概念。我们在九年级,在高中搞竞赛的时候,都有讨论的习惯。有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交流自己看到的好书,谈谈哪些是好素材,有的时候是向比自己强的同学请教,有的时候是和差不多的同学在一起讨论,有的时候还给其他同学讲题。常常是讨论着,同学对你的见解的质疑,可以让你清楚问题的本质;同学提出的见解,可以让你掌握新的思路;当你给别人讲题时,他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促进你思考自己的做法。你也通过讲题,熟悉了更多的题目。所以这些方法,都是很有效的。正如古语所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三是精益求精,对学习认真负责。

拿破仑·希尔说:“务必使自己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并以你的爱心和热情发挥你的这项习惯。如果能使这种习惯变成一种嗜好,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如果不能的话,至少你应记住:懒散的心态,很快就会变成消极心态。”

我们来体会他的这几句话。精益求精,也就是对自己严格要求,在什么事上也不马虎。也就是说,要对自己负责。

我总在想,当我们的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能拿100分就决不拿90分的时候,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对自己严格要求呢?对自己严格要求,就是要力争做到最好。

比如,我在上九年级的时候,每次写作文,老师对全班同学的要求都是必须达到90分(满分100分),或者必须达到72分(满分80分)。这个要求开始大家普遍觉得比较难做到。但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必须达到98分或78分,甚至必须达到老师认为无懈可击的程度。我要求自己改完的每篇文章,都是精品。其实刚进入九年级的时候,这一点做到是很难的。我写的第一篇作文《诠释美丽》,第一稿得了96分,看完老师的批语,我觉得存在很多问题,就希望改得更好。那篇文章我一共改了四遍,每一回都改得很彻底,但是遗憾的是分数越改越低。我始终掌握不了写好作文的要领,最后发现那篇文章选材上就不好,等于是无药可救了,才终于放弃了。后来写的很多文章,一开始分数都很低,常常是90分、92分之类,甚至还得过80几分。但是我每回都认认真真地改,改了好多遍,光是同一话题就写过好多篇各种选材的作文,直改到老师觉得没什么问题了才作罢。教我语文的顾伟利老师有一句话:“多练多得”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现在想来,如果不是当时对自己严格要求,也许中考作文不会得满分,也不可能出版一本习作集了。

再比如,上高中以后,搞物理竞赛,我对物理的浓厚兴趣以及由竞赛引发的信心,让我每回期中期末考试都要求自己必须考满分。我不允许自己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有任何的失误,满分是120分拿了115分也不高兴。其实这不是很好的心态,我以后还会讲,但是因为对自己不断的鞭策才使我在学竞赛的同时高考的基础部分也打得很牢。第二年参加竞赛的时候,我们的教练就对我说,马冬晗你要是好好努力,你肯定能进省队。这当时对我来说是想也不敢想的,但是老师这样一说,我就觉得有希望,所以我就时时用省队的标准鼓励自己。我就想,一个省队的学生会怎么学习呢?我就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做,最后真的进入省队了。 我希望在座的同学都能对自己严格要求,让我们对自己的学习负起责来,追求精益求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我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让我们在知识的道路上逐渐进步,趋于完美。

第二个方面是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讲的是,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很多同学都认为,努力学习,就是要头悬梁、锥刺股,用所有的时间去拼命学习,至于学什么、怎么学,相对而言就考虑得不多。这种做法其实是没有好处的。

有一种说法我很赞同,那就是“战术上的过度勤奋就是战略上的懒惰。”的确,时间,是决不应该全部用在做题、看书上的,我们应该分出比现在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学习方法,总结我们在学习中的得与失。

换言之,我们要在学习之前,先了解自己的现状,想清楚提高的方法,再踏实地去付诸实践。

了解自己的现状很简单,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认识。比如说,我意识到我最近化学不太好,那么是怎样的不好呢?可能是对概念原理掌握得不清楚,可能是对题目缺乏必要的敏感性,也可能是这一学科上的心态不好导致比较马虎……这就是了解了自己的现状。我们应该常常做这样的分析。

想清楚提高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一步。仍然以前文为例,比如我知道自己的问题在于对题目不敏感,也就是做题少了,那我就要多做习题。当然很多情况是兼而有之,这时候就需要我既弄清概念,又多做题,还要调整心态,从而提高化学成绩。

第三步不必多说,知道怎样做,去努力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总之,认识现状——谋求改变——付诸实践是一切自我完善所应采取的步骤。不要忽略任何一点而盲目努力。

学习方法很难讲,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好方法。但我觉得,至少有这样几个方法,是适用于很多人的。

一是弄懂知识。这一点看似很简单,但却为很多人忽略。我举一个例子。我上高中的时候,刚开始过分专注于学习竞赛,导致我的生物成绩很不理想,满分60分的卷子我只能答40多分,在我的名次上算是超乎寻常的低了。当然我也很着急,但我没去分析自己,只是简单地觉得自己没背生物知识,所以就在一次大考前,抄了好几页的知识,背个不停。很累,但是结果没有任何提高。这时候我发现我的生物不好,是因为我对生物知识的结构不懂,整个生物等于没学透。所以我就找来一本我认为比较全面的教辅材料,结合教科书,从第一章开始,一点一点地弄懂概念,任何一个不清楚的地方都记下来,记了满满一张纸,再拿去问老师问同学,同时大量做题,做完了五六本生物练习册的相关内容,最后觉得全都弄明白了。接下来的大考,我的生物成绩立刻上升到58分,让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其实我只不过是弄懂了知识,又勤于练习罢了。

二是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遍。这一点做到是很困难的。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可能即使你到了中考高考的考场上,也仍然忍不住会犯一些低级错误。但是有一个方法,就是珍惜你的错误。错了题不能白错,要把你的错误记下来,总结到一个本子上,平时没事就翻翻,考试的时候遇到相同的问题自然就警觉了。比如英语、数学、化学,用这个方法都很有用。 我在准备竞赛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很多题我不会做,看了答案就懂了,但记不住,下次遇到还是不会。这样我做题就没有效果了。世界上一共两种题,一种是我已经

会的,一种是我不会的,如果我做题的结果是会了的还会,不会的还是不会,那做题就没有意义了。做题的目的就是要把不会的变成会的。所以我想出一个方法,找来一些白纸,每次遇到不会的题都把答案的思路方法记下来,时时翻看,最后这些方法都变成我自己的了。后来再遇到难题,我不但会做,还能联想起原来记过的某几道类似的题,对比一下,理解得就更清楚了。

三是善于记笔记,学会总结。上课时认真听讲,把有用的东西记下来,下课再整理复习一下,就是一个好方法。我们九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常常给我们上作文课,讲怎样写作文、同学们普遍存在什么问题、哪些素材新颖、哪些写法精彩。一开始我觉得听听就罢了,没认真记笔记,后来听一个学长说,他觉得初三这一年作文笔记特别有用,学到了不少知识。我就开始认真记笔记,几乎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了下来,每次上课都能记上好几页。在我写作文的时候,我就先翻翻这些笔记,提醒自己该如何写好作文。这些珍贵的作文笔记,不仅在中考时帮了我很大的忙,而且上高中以后还常常翻翻呢。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要学会总结。学习了一个阶段以后,要自己试着把学过的东西总结一下,画个结构图、列个表格什么的,这样可以提高复习时的效率。 我在中考备考时,就把自己所有的学科的笔记都做了一个详细的整理。我分析了教科书,又看了很多参考书,把零碎的知识整理总结起来,成为一个很完整的笔记。我还把我九年级写的所有作文都整理了一遍,主要总结的是容易出现的问题、写得好的原因,这样在我走进考场时,我就想“我写过这么多好作文,作文一定没问题了”,自然是信心十足。

我们高中学竞赛,到外地参加很多培训,笔记记了好几本,难免有重复、凌乱的地方。在赛前集训期间,我又用了一周的时间,系统地整理了所有的知识点、概念、思路和例题,使得我在复习时就显得得心应手了。所以我认为总结是很有用的。

四是如何在考试中发挥出色。这个问题可能是大家都比较关心的。我有一句话:“不求局部完美,但求整体卓越。”每个人都会有强项有弱项,我们自然希望强项更强弱项提高,这是我们平时要做的一件事,但是如果临近考试还有很少的几天了,我们就应该改变一下自己的方法了。因为有些学科,是稍作努力就可以得高分的,有些学科却不是这样,需要长期的努力。但是我们最关注的不是单科的分数而是总分。单科再好,如果有硬伤,也是不行的。 比如,我和马冬昕在中考时,都有一个很大的战略失误,就是对英语没有重视起来。我们把很多的时间花在语文和数学上,就是希望能保证这两科拿满分,当然最后我两科都是满分,尤其是语文,算附加题一共158分的卷子,我得了156分。只在阅读上扣了两分,其他的地方一分没扣。马冬昕语文也是满分,数学仅仅扣了一分。对这一点我们俩都不后悔,但是现在想想,当时几次模拟我的英语都不好,我也已经意识到英语存在问题,但是我没有及时地去努力,而是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我初二的时候答中考卷已经能拿到147、148分的好成绩,如果幸运的话说不定也能拿高分。但是考场上是很少有超常发挥的,我最终英语只得了138分,把我的总分拖成了全市第六名。而马冬昕英语也只有136.5分。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教训。所以中考结束以后,我们就重点提高英语成绩,在进入高中以后的第一次大考中我们俩的英语成绩就排在了年级前列,尤其马冬昕是年级第一。后来我们参加高一的英语竞赛,又双双拿到了国家一等奖,而且我是大连市第二名,她是第八名。回想这些,我觉

得确实是这样,如果我能尽早采取解决措施,也许中考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这算是一个遗憾吧。

另外,高中时,一开始,每到考试,我就特别在意自己的数学和物理成绩,总觉得这两科考好了就是考好了一样,考前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但效果并不理想,没提高多少。总分也不甚好,因为我语文、化学、生物等学科都考得不出色。后来我发现,数学物理这样的学科需要长期努力才有效果,但是语文化学和生物却只要好好复习,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特别是语文本来就是我的强项。所以我在考前,把很多时间分给了这三科,在考前充分找到感觉,考试时就如鱼得水。我原来说过,生物不复习是46分,复习了就是58分,一下子可以提高10多分,但是数学,要想从135分提高到147分可太不容易了。所以考前我会有所侧重。当然平时还是要重点提高自己的弱势学科的。一定不要偏科!

当然考试的心态也很关键,一会儿会讲到。

下面讲第三个方面,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我原来看过一本书,叫做《从北京四中到北大清华》,内容是学生谈他们的高考经历。那一届学生可以说不很幸运,他们高考的时候,正好是非典肆虐北京的20xx年夏天。因为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他们不能去学校参加高考总复习,只能在家里学习;他们没有跟别人交流的机会,只能自己去整理总结。我想如果换了我,肯定非常懊恼,非常遗憾,觉得自己太不幸了,但是他们没这样想,他们把这件事当作一个考验。他们说:“SARS means smile and remain smile.”这是一个文字游戏,翻译过来就是面对非典,微笑、保持微笑!我很欣赏这种豁达的心态。

正如卢森堡的名言:“不管一切如何,你仍然要平静和愉快,生活就是这样,我们也就必须这样对待生活,要勇敢、无畏,含着笑容地——不管一切如何!”

的确,任何一次苦难的经历,只要不是毁灭,就是财富。决定心里的那片天空是否阴霾,甚至是乌云密布的唯一因素是你自己,不能让自己永远有一个阳光灿烂的心情本身就是一个失败。

下面我要讲的就是如何保持平和的心态。

一是如何面对成功与失败。

成功是每个人都想要的,作为一次比赛来讲,成功比失败好;但作为一次经历,失败有时比成功更有价值。因为失败可以让你总结出教训从而提高自己。

拿破仑·希尔说过:“把你一生中所发生的所有事件都看作是激励你上进而发生的事件,因为只要你能给时间一个减少你烦恼的机会的话,即使是最悲伤的经验,也会为你带来最多的财产。”

我曾经有过很多次失败的经历。最严重的一次,是我在06年参加物理竞赛的失败。虽然作为高二的学生,和高三学生同台竞技,本来就没什么优势,但是经过一年的竞赛学习,我觉得自己也是很有可能拿到一等奖的,这个奖项全省只有40名学生获得。那一年题目很难,160分满分的理论卷,66分就可以进实验圈,差不多75分就稳拿一等奖。但是,我只得了53分,只拿到二等奖。当时我很渴望拿到一等奖,因为自己与一等奖的差距也不是很远。我总在想,如果我关键的那道题不马虎,再多想想,就能多得20分,就能拿一等奖了。想来想去,我特别伤心,有三个月的时间没再做物理。后来忽然有一天,我想明白了,因为我忽然发现,第一年拿不拿一等奖并不很重要,因为我还有一年的机会;我还发现,我当时的水平,53分不算发挥失常,我不能怪自己拿不到奖,因为水平确实不够嘛。而我觉得最有收获的是,我知道了自己的症结所在,所以我感谢那次失败,让我懂得了如何去提高。可以说,如果第一年就拿到了一等奖,也许就不会有今天这个能进省队的我了。

失败不足为奇,要从失败中找到问题,会得到成功的。因为苦心人,天不负!

有些事的确会影响你的一生,但没有一件事能决定你的一生。即使有再大的挫折,都要含着笑容往前走!

正如三毛所说:不断的自我提升、自我调整、自我修正、自我快乐,就叫做渐进的成功。 二是如何处理自己与同学的关系。

学习上有竞争,而且相当激烈。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一件事。有些同学嫉妒那些比他们强的人,甚至犯下一些错误;有些同学却能在竞争中保持从容的心态。所以正确地处理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点是不要嫉妒。嫉妒不会给自己增加好处,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绩。我看过一本书叫《论人与人生》,上面说,只有不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的人,才会产生嫉妒的感情。这是很不好的一种行为,损人害己,同学们千万要拒绝这种毒蛇钻进你的心里。我们应该互相帮助,才能共同提高。到最后的考场上,不会那么巧,因为哪一个同学就使你名落孙山。中学阶段的友情是弥足珍贵的。我和我的同学们,在每次大考前都互相鼓励,互相督促,说不清楚我们到底想谁在第一谁第二,就是希望所有的梦想都成为现实。

第二点是不要一味与别人攀比。学习不是为他人学的,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学习的目的不是超越他人,而是完善自己。

刚上育明的时候,我很没有信心。因为我听很多人说,育明高中竞争很激烈,强手如林,我们即使入学成绩很好,也很可能掉下去。也有很多人说,高中理科学习任务重,智力因素很关键。所以我天天担心自己不够聪明,天天在想都谁是聪明的谁不是。现在我才知道,聪明不过是一张漂亮的糖纸,绝大多数人的智力没有明显差异,后天的因素才是最关键的。但是当时我不这么想,我最想证明的就是自己聪明,自己不能掉下去。第一次大考我考了年级第11名,我很郁闷,因为那么多同学都考在我前面。那时候我觉得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考进前10名,我觉得前10名的同学太了不起了。这样的心态是很影响学习的,现在想来当时

多幼稚,11名和10名有什么差别呢?我不应该这样在乎名次,在乎其他同学,只需要完善自己就可以了。

再举一个例子。前面已经讲过,我对自己物理成绩要求很苛刻,要求每次都得满分。但是得满分毕竟不容易。有一回期中考试,我和我同桌的成绩不相上下,在物理成绩出来之前,我比她高1.5分。她不搞物理竞赛,而我搞物理竞赛,加上我没对出什么错题,所以我坚信自己的物理一定能得满分。但是卷子发下来,我主观题部分有一个填空题填错了,扣了五分,只得了115分,而我的同桌却是117分,这样她就以0.5分的微弱优势排在了我的前面。其实我平时不怎么在乎这个名次,但是这次因为物理成绩而屈居人后,就让我很郁闷,而且郁闷了好长时间,觉得自己物理考不过她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就格外努力去学高中的物理知识,但是心态始终不好。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自己太钻牛角尖了,对自己严格要求是好事,但是过于严格要求,也容易让人心态不平和。如果我总分比那个同学高,也许我就不会这么懊恼了,可见还是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

三是考试心态。

考试紧张,似乎是一种必然。但是为什么会紧张呢?

应该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考试太重要了,关系重大,害怕自己马虎。二是自己没有复习得很全面,担心考到没复习的东西。三是害怕自己因紧张发挥失常,原本会的都不会了。 对于第三个原因,我认为绝大多数人不必担心。紧张是因为害怕自己紧张,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做做深呼吸,放平心态,很少有人会发挥超常或失常,大部分人只是发挥出了自己正常的水平而已。所以不必为此紧张。

对于第二个原因,处理手段很简单,那就是考前全力以赴地复习一遍,把该复习的都复习了,这样上考场就会胸有成竹,而不会觉得心里发空发虚,即使遇到不会的题也无所谓了。 对于第一个原因,很多人紧张是因为渴望拿高分,得名次,但是在考场上,想这些只能影响你发挥自己的水平。我们应该做的,是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去研究它们,思考它们,解决它们,在考场上像平时一样,亲切地看它们,把解决问题当作目标,解出一道题就是一个成功。我们高中的数学老师曾讲过,到大考时,常常会出现这种状况:重点班的学生数学考不过平行班的学生。为什么呢?因为重点班的学生认为自己数学很好,目标定得很高,在考场上一看到不会的题就懵了;但是平行班的学生心态很好,他们觉得能做几道算几道,不会也很正常。所以他们反而考得很好。我们的老师就对我们说:你们平时学习时要具有重点班的实力,在考场上却应该把自己当成平行班来看待!

再比如,我在参加全国物理总决赛之前,在房间里复习时,心情很紧张。主要是担心自己发挥不好不能给育明争光。我的妈妈就开导我说,能进省队,已经说明了实力,以育明以前的成绩,也就等于拿到了清华的入场券,没有考学的压力,就不会紧张了;另外,我的优势是比较稳重,答题缜密,只要踏实做,拿银牌是不会有问题的,发挥得好还可能拿金牌;第三点,大家都紧张,谁看谁都觉得强,我又何必紧张呢?他们比我更紧张嘛。

所以我就想通了,不紧张了,在考场上能做一道是一道,最后理论分数比较理想。如果不是因为实验发挥得不好,拿金牌也是有可能的。所谓:“我难人亦难,我易人亦易。一切抛天外,唯有我存在。”

我看过一个奥运故事,我国残疾人游泳队有一个名叫王晓福的队员,当他十六岁第一次参加残奥会的决赛时,就拿了第一名,并刷新了世界纪录。其实他参赛并不顺利,本来男子100米蝶泳S8级的比赛,他对金牌志在必得,但是在上午的预赛中,一个来自澳大利亚的选手本·奥斯汀却取得第一,而且打破了王晓福保持的世界纪录。

对于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来讲,残奥会的场面大得足以让他紧张,何况是这种状况。然而,运动员检录的时候,他看到了本。看了一眼之后他就笑了,然后就完全放开了,一举夺冠。 后来,王晓福接受采访时说:他本来也很紧张,但是他刚看向本时,本就把头转了过去,他想本比他更紧张,所以自己就轻松了。

奥运选手都能做到不紧张,何况我们呢?

考场上每个人都紧张,只要你不紧张,那么你就会比他们有很大的优势,你就赢了。 好,其余三方面的内容我想马冬昕比我有更深的体会,所以由她来谈谈。

大家好。下面由我来为大家谈谈第四个方面,对学习充满激情,对生活充满热爱。 先讲第一条,对学习充满激情。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这个问题大家可能都曾想过,我也想过好久。我觉得,答案应该是:我们想要了解这个世界,并最终为这个世界做出一点贡献。而学习的过程,就是了解这个世界的过程。

无疑,学习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但是我非常喜欢哈佛大学的一句名言,就是“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身的。”我想,当有一天我们白发苍苍的时候,蓦然回首,发现那么美好的时光都虚度了,我们的才华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我想就只能“老大徒伤悲”了。

其实学习也可以不这么痛苦,那就需要我们充满激情,用心灵去体会学到的知识,并从学习中发现乐趣。你学得越多,便悟得越透;悟得越透,便爱得越深,直深到不能自拔。因为用了心,所以动了情。这时候,学习就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了。

学习的激情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更多是后天培养的。我想讲讲我的故事。我从小到大一直对语文学习充满了激情,尤其喜欢写作文。因为我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一本好

书,甚至只是好书中的某一个人物,就可以让我找到强烈的灵魂认同感,仿佛我也成了书中的人物,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我羡慕作者能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他们的生活,表达他们的观点,所以我也开始试着写文章。当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就利用寒假的时间写出了两本小说,虽然很幼稚,但却洋洋洒洒写了三万多字。对于当时仅有十岁的我而言,应该说还是很不容易的。后来我常想,十岁,正是喜欢玩耍的年纪,是什么让我能够坐在桌前一写就是一上午呢?这大概就是激情的力量吧。而上九年级的时候,在课堂上朗读起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江河的《星星变奏曲》等激情澎湃的诗歌,我就觉得有一种炽烈的情感在体内奔涌,让我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于是,我渐渐地爱上了诗歌,晚上回到家里,就翻箱倒柜地找出一些诗集,反复朗读,陶醉了一样。看得多了便有了自己写一写的欲望,有一天晚上我凝望着顾城诗集封面的顾城的照片,觉得非写点儿什么才行。于是我就写了几首关于顾城的诗歌,写完之后又反复地读,觉得心里快活极了。有一次上公开课,一位新来的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余光中的名篇《乡愁》,对于这首诗我提前读过好几遍,觉得诗写得感人至深,喜欢得不得了。我记得讲课之前老师对我们说:“你们中间,喜欢诗歌的同学请举手。”我觉得像遇见了知音一样,把手举得很高,当时心里特别幸福,觉得我和诗歌有着难舍难分的感情。

我第一次写诗是刚上九年级的时候,我记得写的就是我对语文有多喜欢。诗写得很不好,但是我的语文老师为了鼓励我,给我写了一句评语说:“学语文,就该有这样的激情!”我捧着日记本,心里特别高兴,也真的很受鼓舞,从那以后,我学语文的劲头更足了。我九年级写了好多作文,并在刚上高中时就和马冬晗一起出版了我们的作文集。高中同学知道了,就问我们怎么写了那么多的作文,其实,有些时候,我写作文并不是真的有什么内容要写,只是因为在我背美文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好的段落,好的语句,甚至一个特别好的词,都会引发我写作文的激情,比如说我们有一次上语文课,老师说了一句话,就是“让我们超越梦想一起飞”,她的意思是快到中考了,鼓励我们大家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去实现我们的梦想。但我听了以后,反复地琢磨这句话,觉得这句话实在是太美了,就马上以《超越梦想一起飞》为题目写了一篇作文。还有,老师讲作文的时候会提到很多好的素材,我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几个素材再写几篇同样话题的作文,我记得有一次老师出了个话题作文,话题是“读你”,我写了一篇又一篇,越写越高兴,共写了七篇作文。后来中考的时候,我在考场上写作文,因为非常投入,竟然一点儿都不觉得紧张,写到结尾的时候被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笔尖颤抖得都快写不出字来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是一气呵成,既节省了时间,又因为表达了真情实感而能打动别人。

有一次老师给我们讲积累语言的好方法时讲到,上一届的同学都把好的诗词和好句子写在手上,走路时也在背诵。我因为崇拜上一届那些语文高手,就东施效颦地也在自己的手上写满了诗词好句,有时冷不丁举起手来,还被自己给吓了一跳。同样是因为对语文的由衷热爱,我在语文课上总是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注意去听她讲的每一句话,思路紧紧地跟着老师走;而在课间又总是与老师讨论作文的写法、我找到的素材和对阅读的理解等等,甚至在放学的路上,我和我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回家,也总是在互相讲自己看到的好素材,或者为一篇作文应该怎么写而争论得面红耳赤。现在想想,正是因为我对语文充满了激情,所以才能得到很快的提高。

除了语文,在数学、化学等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我也充满了激情。我记得,刚上九年级的时候,我们学到了有关圆的内容。我当时就觉得圆真是太神奇了,一个简简单单的图形,竟能引发出那么多的知识。于是我找了一本关于圆的习题,一有时间就做个不停,简直是着了魔。光做题我还觉得不满足,就从书上找了各种各样的题去考别人,别人不会的话我就得意地给他们讲,这样一来,我看问题就更清楚了,自己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化学呢,因为上九年级才开始学,我特别好奇,就找了一大堆化学方面的知识性很强的书来看,还把好的内容抄在化学书上,有时间就看,看得津津有味,也记住了不少知识,这使我在初中化学竞赛上拿到了全国一等奖,并对我在高中学习化学竞赛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是激情让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快乐,充满斗志,始终以昂扬的心态去面对新的学习内容。我想,对学习充满激情是最好的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当你热爱学习并沉浸其中时,无论多么辛苦,都会觉得是莫大的享受。

再讲第二条,对生活充满热爱。

在所有人眼中,生活都是平凡的;而在一些人眼中,生活也是美丽的,因为他们热爱生活。所以他们能够高高兴兴地活着,活得饱满而热烈,将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发出光和热来。对生活充满热爱,你的世界顿时美丽起来。

热爱生活,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需要一颗懂得感动和感恩的心灵。在这里我想讲讲我对母校的感恩之情。

历届从附校考入育明的学生,和其他同学相比,都会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附校给我们的学习氛围、文学素养、学习能力等等都是很出色的。这让我们在学习高中课程的时候有很好的底子。我也是这样。而更让我觉得幸运的是,附校的老师非常负责,非常敬业,让我受益匪浅。

我们在九年级的时候,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感动。准备中考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真是呕心沥血、兢兢业业,让我回想起来,还觉得那么珍惜当时的每一分每一秒。从来没有一个时刻,让我如此清晰地感到,我们的老师都和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在为梦想并肩战斗,他们的敬业精神时时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没有理由不全力以赴。

我给大家讲几个印象深刻的故事吧。

我清楚地记得,05年4月22日发生的一幕幕。那段时间我们俩的学习状态非常不好,语文成绩也产生了不小的波动。那天我们的语文作业都完成得特别不好。那天下午在办公室,教我语文的顾老师批评了我们。开始她非常生气和失望,对我们说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允许自己总错一些特别简单的基础题。我觉得很惭愧就一直低着头,忽然我听到老师的声音哽咽了,抬起头来我分明看见老师的眼睛里闪烁着泪光。你们能想象吗,一个几乎从不流泪的老师因为她不努力的学生而伤心流泪?!当时我震撼极了,也惭愧极了,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办公室的,事实上,我一走出办公室,就情不自禁泪流满面,我对自己发誓说:永远永远,不再让顾老师失望,无论怎样我不能对不起她对我们的希冀。那时

候学习压力很大,有时难免会觉得气馁,但我只要一回想起老师的眼泪,就觉得没有理由不奋勇向前。

而我的化学成绩,也是跟我们的老师分不开的。当时我做了很多化学题,遇到很多困难,就很着急去问教我化学的邵继光老师。我那时候不太懂事,有时候午休铃声一过,就闯进办公室去问邵老师题,她刚刚结束午休,很疲倦,但立刻微笑着给我讲题,从来没有责怪我或不耐烦的神情。有时候我不能马上理解,老师讲完了一遍问我懂不懂,我想了想说不懂,她就再讲第二遍、第三遍,直到我弄懂了为止。她那温和的微笑,和亲切的话语,都让我觉得特别温暖,即使是再冷的冬天。

参加中考的那几天,是我最感动最难忘的日子。我们中考定在6月29日和30日两天。可是29日那天早晨却下起了瓢泼大雨,虽然我们家住在附近,赶到学校时还是成了落汤鸡。我刚走到教学楼,就看到顾老师擎着一把伞走过来,跟我握手,她说她要跟每一个学生握手,给我们力量和温暖。她看到我们的衣服湿了,不容分说就把我们领到办公室,找出自己的衣服,让我们换上。开始我很不好意思,她就特别着急,抚摸着我淋湿了的头发对我说:“你这样浑身湿漉漉的怎么考试?”可是我看见她的衣服也全湿了,放在地上的伞也不停地向下滴水……换上老师的衣服,我感到一种温暖包围全身。后来当我走进语文考场的时候,觉得无所畏惧,也不紧张,因为有老师的温暖在包围着我,鼓舞着我。进考场之前,老师们和我们这些学生一一握手祝福,并用“上好佳”“吉百利”等糖果来祝福我们成功。教我们数学的洪振学老师还为我们每人折了一只千纸鹤,考数学的时候我把它放在桌子一角,这只千纸鹤庞大而且粗糙,但是只要看到它我的心里就充满了力量。虽然下雨,但老师全部穿着火红的衬衫,那火红的颜色就是温暖的颜色,就是春天的颜色,就是爱的颜色!我们这些考生,是带着老师的祝福进考场的,带着祝福进考场的学生,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我们不会失败。 我感激附校,不只因为这些故事,它们只是春天中的一缕春风,但正因为无数的感动,让我们的生活像春天一样。后来我读到汪国真的诗,“我只渴望得到一缕春风,而你们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觉得这就是我最想对附校说的话。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我们又是多么幸福! 下面我再来为大家谈谈第五个方面:有毅力,坚定不移地去为梦想奋斗。

在我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的班主任王芬芝老师就要求我们天天坚持写日记,我当时就是觉得好玩,在一个三线拼音本上写写画画,尝试着表达自己的想法。刚开始时自然是幼稚极了,几乎每一篇都大同小异。都说小孩儿做事情没有常性,我也曾觉得这样写来写去的没意思,但是我坚持下来了,为什么呢?因为每次我想要放弃的时候,我都会想,既然都写了那么多天没停过,再写一天又能怎么样呢?所以就写了下去。从一年级一直坚持到九年级,甚至在火车上,在生病时,都坚持下来了。现在回忆起这些遥远的往事,我会庆幸我当时想的不是“还有那么多天,我如何能坚持下来呢”,否则,我真的坚持不下来。当然,我写日记的水平也在提高,写日记不仅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也是我对生活的感悟和记忆,更是我和老师同学交流的重要渠道。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是肖复兴回忆叶圣陶先生的,名叫《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其中有一个观点,就是说写文章

要斟酌,要反复地修改。我想,写日记不是和写文章的道理一样吗?从此,我也开始反复修改我的日记,逐渐提高了我写作文的水平。

再比如说背美文。上九年级以后,语文老师要求我们每天背一篇美文。我开始觉得不适应,背了几天就觉得没意思,不想背了。这时候,老师给我们讲了上一届的中考状元郑楠背美文的事情,说郑楠一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背美文,早晨上学路上也要背,还说她利用一个寒假的时间,背完了时文选粹上的所有好文章。我当时觉得大受鼓舞,颇有跃跃欲试的感觉,于是也采取了晚上背熟、早上复习的办法,在九年级的一年中也背下了很多好文章。有的同学在刚开始背美文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自己背得很慢,我刚开始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但是我后来发现,背美文是越背越好背的,这大概就是越动脑筋越聪明的道理吧。我刚开始背美文的时候,辛辛苦苦背了四十多分钟才背下来二三百字,但是坚持背,到后来二十分钟就能背下八百字了。背了很多篇美文,我的感觉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有毅力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讲完了“有毅力”,下面讲讲奋斗。

这一点相信大家在很多书中已经看到了,既然是老生常谈,我也不说什么大 道理。我只想向大家讲讲我的经历,讲讲我的感悟。

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居里夫人传》中有这样一段话:“玛丽一心求学,她的进步使自己心醉,觉得自己有能力学习人类已经发现的一切东西。她上数学、物理、化学几门课;渐渐熟悉做科学实验的技术。她热爱实验室里专注、宁静的气氛,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天,她都爱这种环境甚于其它任何环境。她的头脑很精确,智力惊人的清晰,支持着她的是一种铁石般的意志,一种求完善的狂热情趣,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固执。她有步骤地、耐心地达到她自己的目标:1893年,她先得到了物理学学士学位;1894年,她又得到了数学学士学位。”

我清楚地记得,我读这段话的时候,正好是20xx年的夏天准备化学竞赛的时候。那时候,只有高二的我却一心想着要和高三的学长们竞争,心里很没底儿,就每天关在教室里,没命地做题,一遇到不会的题,心里就郁闷极了。后来,我想了个办法,就把这本《居里夫人传》放在我书桌的前面,觉得疲倦的时候就看看它,既休息放松了神经,又可以鼓励鼓励自己。当我看到这一段话时,我感到很受鼓舞,心里突然平静了。我想,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我要是一下子都会了那还学什么呢,还不如天天关在这儿,不断地提高自己。我也可以为自己一点点的进步感到心醉。虽然20xx年的化学竞赛中我没有如愿拿到一等奖,但是我懂得了付出,懂得了一点一点地提高自己,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再说去年的夏天,教室搬到了五楼,我成为了准高三的学生。我也清楚地明白,我又要参加化学竞赛了,我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拿到一等奖。不是为了别的,单是我对化学的这份痴迷,我就想得到证明。从6月17日参加完化学竞赛初赛开始,我和二十几名一起参加化学竞赛培训的同学就又坐到了化学实验室里面,开始了紧张而艰苦的奋斗。说是“紧张”和“艰苦”,真的是一点也不夸张。去年的夏天,天气很热,二三十个人外加成堆成堆的练习册和参考书,关在一间小小的实验室里,屋里简直闷热得像个蒸笼。为了激励自己珍惜时间好好学习,我把我所有的化学练习册、借来的大学教科书还有我记的笔记都搬到了实验室里,堆在桌子上,给自己制

造一种紧张的氛围,也给自己施加一点压力。我记得我大概有三十多本练习册,十多本大学教材、十多本笔记,堆在一起就可想而知了。我天天进实验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认真地看一眼我制造的“白色恐怖”,提醒自己抓紧时间,然后坐下来,为我的梦想而拼搏。六月份我们基本上是自习,还好说,虽然累,但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也比较自由。等到了七八月份,我们的教练从外地请来了全国著名的化学竞赛教练,共有三个人,轮流对我们进行指导,我们的生活就变成了白天听课、晚上自习的形式,这样一来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很少了。全国著名的教练,讲的知识还有一些是我们从来不曾接触到的大学知识,我们只能白天大致记下来,晚上利用大量的时间查询大学教材和辅导资料,把这些问题弄明白,再做一些习题,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总之每天过得都不轻松。但是,我们都选择了坚持,因为我们在日复一日的努力拼搏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坚持到八月底,外地教练都回去了,我们又开始了自习。这时候,时间就越发的紧张了。我常常在实验室里一坐就是一上午,不动,也不讲话,只是没命地做题,总结知识点,认真地背着、记着。也就在这时,我发现了一个道理,当一个人在始终如一地做着一件事时,他的思想也就变得专注,也就越发容易从他所投入的这件事中读出乐趣。我就是这样。当我为化学竞赛忙碌了三个月以后,我觉得我离不开化学了,我天天做梦都在想化学题,满脑子都是化学元素,我的精神就更加集中了,恨不得一头钻进元素周期表里去,这样我的学习效率也在提高,而且不会再感到疲倦了。值得一提的是,和我一起学习化学竞赛的同学们,我的战友们,我们是一个和谐愉快讲究合作的整体。大家互相考,从物质的颜色性质到制备,从无机知识点到有机合成,实验室里充满了快乐的气氛。有一次一位同学出了一道有机合成题,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出不少种合成路线,甚至还写在黑板上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我当时觉得特别幸福,因为我们大家,都在为同一个梦想而奋斗,而在这奋斗的道路上我们走在一起,拼在一起,苦在一起,乐在一起!这是一件多么美的事儿啊,我的心因为这样的美好而灿烂着,温暖着,幸福着。所以,我想,奋斗的确充满了劳累和艰苦,但是如果用一片滚烫的赤诚去理解它,用一颗乐观的心灵去接受它,用一双充满爱意的眼睛去看待它,学习绝不是什么苦差事,它充满了乐趣,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成就感,甚至会让你沉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

再说说我准备保送生考试的经历。前面说过,六月、七月、八月,我们一直在全力以赴地准备着化学竞赛,而九月,我们一起走上战场,作最后一搏。我也如愿以偿地拿到了一等奖,虽然没能进入辽宁省代表队让我很遗憾,但是我很快调整了心态,为自己的下一个目标——保送进入清华大学,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奋斗。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获得省级赛区一等奖的同学只意味着获得了保送进入高校的资格,而真正是否被免试录取,还需要参加一系列的考核。我曾在20xx年夏天,就去北京参观了我向往已久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后来又分别参观了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清华大学。而对于我来说,保送进入清华大学,还需要经过网上报名、材料审核、笔试、面试等阶段。在详细地准备了报考材料并寄往清华之后,我通过了清华大学的初审,接下来就要为参加清华大学举办的笔试而奋斗了。准备笔试的过程,仍然十分艰苦。为了准备化学竞赛,我停了三个月的课程,英语和语文还说得过去,数学、物理和生物就有些吃力了。而今年清华的考试科目,又没有我最擅长的化学和语文,而是数学、物理和英语。我没有退缩,事实上也不允许我退缩了。爸爸妈妈曾建议我选择北大,因为北大考试科目是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和英语,对我来讲是更有优势的。北大和清华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双子星座,我觉得北大也是很好的,只是从专业选择上,我更倾向于清华。真是一次艰难的抉择啊。我

想了很久,觉得我不能就这样放弃了我的清华梦,我不能在困难面前退缩,我必须用我的十八岁来做一件我八十岁都不会后悔的事,所以我还是坚决地选择了清华。我当时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我即使不能保送进清华,我也要通过高考来圆梦。准备保送考试的过程也是很辛苦的,每天白天在学校,我仍是认真地听好每一堂课,充分做好参加高考的准备;晚上回了家,我就在灯下专心致志地勾勒前程。你们能相信吗,我在十五天之内完成了45套英语高考模拟卷,在十天之内完成了38套物理高考模拟卷,又用三天看完了大学教材《微积分》的有关部分。每天睡觉都很晚了,我躺在床上,对自己的一天进行总结和反思,疲惫,但是充实。就这样,去年12月30日, 我去沈阳参加了清华大学组织的保送生笔试,顺利地通过笔试之后,我又在今年1月13日去北京参加了清华大学的面试,最终被录取到我的第一志愿——化学生物学基础科学班。

现在,当我再次翻看《居里夫人传》时,我会动情地朗诵其中的一段话:“她喜欢这些热烈而且艰苦的日子,永远甚于其它一切生活。玛丽后来大概还认识了别的快乐。但是在无限亲切的时刻,甚至于在胜利和光荣的时刻,这个永远钻研不怠的学者从来不像在这种困苦和热心努力的时期中那样自满,那样骄傲;她把她的贫寒引以自傲,把她独立生活于异域引以自傲。她晚上在她那可怜的屋子里灯下工作的时候,觉得她那还很渺小的命运,似乎神秘地与她最为景仰的高尚生活联系起来,而她将成为过去的伟大学者的默默无闻的卑微同伴;那些人和她一样,也是关在光线不足的小屋子里,也是离开他们的时代,也是鞭策他们的才智使之超越已获得的知识范围。是的,这英勇的四年,并不是玛丽居里最快乐的日子,但是在她的眼里是最完美的日子,离她仰望的人类使命的极峰最近。一个人若是年轻而且孤独,完全专心于学问,虽然不能自给,却过着最充实的生活。一种极大的热情使这个二十六岁的波兰女子能够无视她所忍受的窘困,能够赞扬她的贫贱生活。在此刻这个有魔力支配的时期中,她虽然比以后任何时期都穷苦得多,却像一个婴儿那样无忧无虑。她轻松地在另外一个世界里翱翔,永远认为那是唯一的纯洁世界,唯一的真实世界!”这段话,给我启示,给我鼓舞,是我精神的图腾。我常想,每个人求学的过程,是不是都是他人生中“唯一的纯洁世界,唯一的真实世界”呢?我想正是这样。

当我回顾自己这半年来的奋斗历程时,我会怀念在化学实验室的那些日子,我会怀念我曾经洒下的泪水与汗水,我会怀念我做过的每一道题。有时回到育明高中,我会在化学实验室的门口徘徊,又无数次想起那曾经青涩的年华。至今我还记得,有一个傍晚,晚课的下课铃即将打响的时候,我默默地站在窗前,聆听着从其它教室里传来的朗朗的读书声。那读书声穿过夜色向我飘来,让我的心中,充满了感动。我感动于我们一起奋斗着走过的岁月,我感动于我们为同一个梦想拼搏的时光。

我还想给大家讲一下我曾经读过的一本好书,叫做《岁月无痕——中国留苏群体纪实》。同学们都知道,建国初期,新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中国政府派出优秀青年去苏联学习先进的科技知识。这些青年在遥远的异国,克服了语言障碍、气候不适、课程艰深等种种困难,以顽强的拼搏和优秀的成绩博得了苏联教师的一致赞赏。我随便举一些例子吧:他们废寝忘食地看书,当他们疲倦的时候,即使在寒冷刺骨的冬日也用冰水洗脸以保持清醒;他们分秒必争地学习,一天学习十几个小时,在昏暗的早晨进实验室,晚上常干到十一二点。当时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学院领导召集各国的学生干部开会,郑重宣布:朝鲜、东欧国家

的干部请回去传达: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周末一律不许出去玩,否则严肃处理;中国的干部请传达:每个周末所有学生不许再看书,必须出去休息。可见当时在苏联教授的心中,中国学生就是优秀的代名词,他们所有的课程,都是满分。他们为什么这样拼命学习呢?就是为了不辜负祖国对他们的培养,为了建设出强大的新中国。几十年后,他们都成了国家建设的栋梁。

最后一个方面,是要多读书、读好书。

也许有人会说,自己的语文成绩已经很好了,不需要再看书了。这种想法是不全面的。读好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语文成绩,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积累,所谓“厚积才能薄发”,清华一位博士生导师这样教导他的学生,“无论做人还是做学问,都应该有底蕴。只有广纳百川于胸中,融汇贯通并为我所用,关键时刻才能迸发出新的力量,才会想别人所不能想,成别人所不能成之事。”

我很喜欢读书,也读了不少书,可以说,是形形色色的好书帮助我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我读了一本名叫《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的书,书中真实记述了家喻户晓的苏联英雄姐弟卓娅和舒拉二人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姐弟俩身上具有许多优良品质,如尊敬长辈、乐于助人、学习勤奋、积极劳动、热爱生活、兴趣广泛等等,对我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再比如,路遥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让我懂得了劳动有多么重要,生活在平凡土地上的人们,他们也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还有清华大学出版的《啊,清华》,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对于五六十年代进入大学的这一代人而言,所有的个人的幸福和追求都只有同一个伟大的目标联系在一起才能显示出崇高。他们志愿到祖国的西部去,而且当他们踏上西去的列车的时候,完全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艰难、困苦和灾难等待着他们。没有人告诉他们:给他们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因为没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他们年轻的心里有的是好奇、激动和骄傲。”书中还说,五十年代清华大学水利系的系歌是“住着帐篷和土房,冒着山野的风霜,一旦修好了水库大坝,我们就再换一个地方!前面总是滚滚的江水,身后是一片灯光;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战斗着奔向前方!” 这两段话让我感慨万千,是的,时代不同了,但是为什么我们还会被那个遥远的时代的精神所感动?我想,这就是信仰,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我也很喜欢读名著。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名著描述的生活离我们比较遥远,不感兴趣,但是名著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书,是每个时代沉淀下来的精华,我觉得还是应该读一读。比如我就特别喜欢《红楼梦》《荆棘鸟》《汤姆叔叔的小屋》《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名著,读得多了会觉得自己的内心世界变得特别广博,特别厚重,正如毕淑敏所说,读名著,是倾听伟大人物的灵魂独白。另外我不建议读名著改写版,一方面是因为有些改写版失去了原著的内涵,就像讲故事一样,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看全译本可以提高一个人读书的能力和对书的理解。 当然也不是只有名著是好的,所谓“杂取精华,为我所用”。我就很喜欢读杂志,比如说《读者》和《青年文摘》,但由于时间有限,我只读我认为值得一读的篇目。比如说《青年文摘》的“青年一代”和“名人故事”就很好,既长知识,增加写作素材,又能陶冶我们的身心,何乐而不为?当然,杂志只是我读书中的小小点缀,我更多的是倾向于读一些知识性很强的专业性书籍和一些名人传记、散文小品、纪实文学等。

我在九年级的时候,买到了一套《奇趣生物世界》,这套书激起了我对化学和生物学的浓厚兴趣,有了兴趣,我在学习这两门课程时,就充满了快乐。现在,当我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的化学生物学基础科学班之后,我又选择了生物学、化学、甚至医学方面的很多书来读,我想,看得多了,视野宽了,想问题的时候也会更成熟、更深刻。

至于名人传记,我是非常喜欢并推崇的,名人走过的路,其中的坎坷,对我们来讲是一种教训,而其中的成功,更是我们的精神养料。比如说我很喜欢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灏珠的传记,陈灏珠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就是“勤学获新知,深思萌创意,实干出成果”,给我很大的启示。《居里夫人传》在前面说过了,我就不再重复。还有《巴金传》《巴尔扎克传》《一个诗人眼里的宋庆龄》等等,名人大师的人生,对我们将来要走的漫漫人生路,也必然是一种很好的借鉴。

前面说到了散文,我是很喜欢读散文的。比如毕淑敏的散文就很好,温润如玉,充满了对人生的思索;张晓风的散文则轻松雅致,谐趣横生;叶兆言很讲究真实,读来别有风味,至于文学大师如鲁迅、朱自清等的散文当然是好的,我就不多说了。

读书的功效不是一天两天能显示出来的,而是通过长期的积累去让自己的心更加厚重。也许有一天你会在不经意间发现,原来读书能给你带来妙不可言的体会。我们俩在参加清华大学的面试时,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读书多是一个显著的优势。清华教授甚至还直截了当地问我你是否爱读书,读过哪些好书。我就分类列举了其中的十几本中外名著。他知道我读了很多好书以后,非常赞赏。 总之,多读书、读好书是有效增加人生积淀的必不可少的步骤。我们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一种嗜好,一种生活必需品。我的一位长辈,每次在看到我读书的时候都会很遗憾地说,他小的时候家里困难,没有条件读课外书,就没有养成多读书的习惯,现在想读书了,却无奈读得太慢,眼睛也不行了。我想,读书,还是要趁着年少时,既能培养读书的速度,又能增加知识,拓展视野。

这就是我们俩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点心得。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借鉴。当然其中也有片面之处,我们会在以后的岁月里,逐渐完善自己,为附校争光。谢谢大家! 在精仪系的同学中,总流传着关于马冬晗的种种传说:

学习,第一,无论是成绩的摇摇领先,还是各种参考资料里她的名字;

社工,第一,无论是在新生演讲比赛,还是国旗仪仗队,言语之间流露的总是对祖国、对清华的崇敬和热爱;

体育,第一,无论是系运会上的跑动跳跃,还是马杯上为班级奔走的身影。

于是,我们的印象里,留下了对她高高在上荣誉的瞻仰,独特生活风格的崇敬,而更多的是难以望其项背,认为她的一切都是那样难于模仿。于是,我们的印象里,她变成了一尊雕塑,越来越远。

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也深感疑惑,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这么标准的“成功模板”,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丰碑”。但是随着访谈的深入,我却渐渐发现,面对的不是紧缩的眉头,而是如沐春风的微笑,不是如椽大笔的条条框框,而是侃侃而谈的涓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一张“最牛学习计划表”,让清华大学(招生办)的双胞胎姐妹马冬晗、马冬昕红了。 在A4大小的纸上,密密麻麻地写着周一至周日各个时间段的学习生活安排:“复习大物”、“听CNN”、“完成作业”、“预习代数”等。被同学随手拍下并发布在人人网上后,几天的点击量和转发量过万。

有网友不禁发问:排得这么满,她们洗澡的时间在哪里?

一段在网络上疯传的姐妹俩申请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的答辩视频,更使她们被封为“清华学霸”。在视频中,马冬晗的自我介绍让网友纷纷惊呼“太牛了”:三年学分成绩名列专业第一名,单科最低成绩95分,还成为精仪系历史上首任学生会女主席??

面对外界的议论,妹妹马冬昕说:“计划表只是工具而已,它能帮助我合理地安排时间,但并不是绝对有效。”姐姐马冬晗在一旁补充:“其实实施计划才是关键。要认真地学,带着兴趣学,才能享受学懂的过程。”

不上补习班的优秀学生

对于姐妹俩在大学里取得的成绩,马冬晗和马冬昕的父母表示并不诧异。“因为这两个孩子所具有的品格和毅力让她们有能力做到这些。”姐妹俩的母亲说,“她们从小就很有毅力,只要定下了目标,就会坚定不移地去努力。”

马冬晗和马冬昕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坚持写日记,从不间断。最开始只写简单的几句话,到初中时,每一篇日记都是一篇独立的文章,就算春节时在前往奶奶家的火车上,也没有落下过。

初三的时候,两人还决定每天背一篇美文,这个习惯也一直坚持下来,即使是第二天要参加竞赛,头天晚上也仍然会背诵。

20xx年清华百年校庆活动时,马冬晗给父母写了一封3页纸的信。在信里,她这样写道:“为什么我能在那么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考上全国最好的学校?后来我总结了两个理由:一是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有坚韧不拔、奋勇拼搏的精神。我想,这不是生来就有的,很多是靠着爸爸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人好奇,她们的父母是怎么教育出这么优秀的孩子?

姐妹俩的父母曾经都是大学老师,后来一直在教育系统工作,对她们的教育也很有一套心得。在马冬昕的印象中,“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只让我们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就好,既不要求我们上补习班,也不会给我们施加学习上的压力。”

“补习班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只有踏踏实实地自己学,所有问题都自己解决,才能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母亲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除了学习习惯,父母也很重视孩子品德上的教育。“学习只是一种能力,优秀的品格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由于父母不支持她们上补习班,姐妹俩在上课时听得特别认真,不懂就问,生怕遗漏了知识点。久而久之,她们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一直都是班里的优秀学生。 因“迷茫”而制定计划表

“20xx年,携手圆梦清华园。”这是刚进入高中时姐妹俩的约定,3年后,她们分别在物理竞赛和化学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双双保送清华,姐姐马冬晗就读精仪系,妹妹马冬昕就读化学系。

作为清华大学有史以来第一对被保送入学的双胞胎姐妹,20xx年年底,马冬晗、马冬昕分别以综合评分第1名和并列第2名的成绩获得清华本科生“特等奖学金”这是清华授予本科生的最高荣誉,每年只有5名本科生能够获此殊荣。

然而,马冬晗坦言,和大多数新生一样,刚进入大学的她也曾经历过学习上的迷茫期,她对自己的评价是“适应能力差”。

大一时的机械制图和微积分课程曾经困扰了她很久,“空间想象力很差,常常望着一黑板的板书不知所云。”马冬晗说:“那时就只好赶紧把笔记都一字不落地抄下来,即使上课听不懂也要紧跟着老师。”

大一上学期,马冬晗在全年级150人中考了第26名,一向“总是希望最好”的她受到了打击,为此感到压力很大,便不断探索好的学习方法。这时,妹妹马冬昕的学习法宝“周计划表”启发了她。

“周计划表”是马冬昕在《社会工作概论》课上学来的方法,老师建议大家通过计划表来平衡学习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一定要学会调整。”马冬昕说,她至今还记得老师上课时强调的话,“一方面不要被计划牵着鼻子走,另一方面不要让生活中的变化太多。”

有了计划表,姐妹俩把一周的时间合理分配下来,每天都要总结“计划完成情况”、“学习情况”、“社会工作”、“体育锻炼”、“生活状态”、“修养品行”等。表上还时常出现 “高效、专注”、“积极、平和”、“多思、少言、必行”等自我激励的话语。

重新找到学习方法的马冬晗充满了斗志,“有压力就有动力,既然这学期做不好,那下学期一定要做好。”

每天早晨6点30分,姐妹俩就一起起床学习,晚上自习到10点30分教室关门,才收拾东西回宿舍休息。

这样一天天坚持下来,到了大二时,姐妹俩就完全跟上了老师的节奏,真正把进度把握在了自己手中,成绩跃居专业第一。

“大家都把‘周计划表’说得那么夸张,其实它对于我就像备忘录一样,只是工具而已。关键是一颗想要安排好时间的心。”对于马冬晗而言,计划表帮助自己提高了学习效率,才使得她适应了大学生活的节奏。

每当有学弟学妹请教关于制定计划表的方法时,马冬昕就会说:“制定的计划一定要可行,每天完成一项就是对自己的鼓励,那种看上去就完成不了的计划只会造成打击。” 时至今日,姐妹俩一直保持着制作“周计划表”的习惯。

并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顶着“学霸”的名头,马冬晗和马冬昕并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本科期间,她们俩都在班委会、学生会、团委等组织承担了一定的社会工作。姐姐马冬晗是精仪系学生会历史上第一位女主席,妹妹马冬昕还当选了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这些工作并没有影响她们的学习。马冬晗认为,学习不好会有很多种原因,但社会工作绝对不会成为理由。“当了学生会主席反而让我更有动力去学习,人在一定的压力下能更好地发挥潜能,正所谓‘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生活中不可能每天只处理一件事情,我们要学会均衡地分配时间。”

马冬昕也说:“好好学习的同时,也为集体出一份力,带领大家为一件事而共同努力,是个很快乐的过程。”

得益于合理的时间安排,姐妹俩还在课余加入了清华大学国旗仪仗队。每周一早上,她们都要5点30分起床,整理军容,准备出旗;每周日下午有3个小时的训练,最简单的军姿也要夹4张#9@k牌保持身体笔直,正步踢腿一踢就是半个小时,每次训练完,“衬衣都能拧出水来”。

“辛苦但不痛苦”,姐妹俩很喜欢这个温暖有爱的集体:“我们来到这里不光是为了锻炼,更多的是为了奉献。我们心里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升好旗!”

马冬晗和马冬昕一直把体育运动作为休闲娱乐的方式。学校和院系组织的中长跑、乒乓球、排球、羽毛球等比赛中不乏她们的身影。

乒乓球算得上马冬晗和马冬昕的又一个“传说”。高中之前,她们俩从没摸过乒乓球,一次在电视上观看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就被乒乓球吸引住了,高中学习最繁忙的时间,她们却经常打乒乓球。上大学时,由于在各自的系队中都表现出色,20xx年9月,姐妹俩入选了清华大学乒乓球队。然而,刚进校队时,她们也几乎场场被虐、满地捡球。“当时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乒乓球!”对于她们而言,一旦下定决心,便会全力以赴。经过每周高强度的训练和课外的主动加练,如今她们的球技突飞猛进。 谈到如何平衡好学习和生活时,马冬晗说:“我不一定比别人聪明,但我比较会控制自己。人要培养意志力,学会管得住自己。正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013-03-12 19:13:02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大概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玩耍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它却能毁灭于随大流。大家的分享:15条永不过时的生活智慧

2014-02-01 09:12:22 来源: 0

更多相关推荐:
清华学霸马冬晗学习计划表(打印版)1007

清华学霸马冬晗学习计划表(打印版)1007,内容附图。

清华学霸马冬晗学习计划表(打印版)

清华学霸马冬晗学习计划表(打印版),内容附图。

清华学霸马冬晗学习计划表(打印版)

清华学霸马冬晗学习计划表(打印版),内容附图。

清华学霸马冬晗学习计划表

清华学霸马冬晗学习计划表,内容附图。

清华学霸马冬晗学习计划表(打印版)

清华学霸马冬晗学习计划表(打印版),内容附图。

清华学霸马冬晗学习计划表(打印版)

计划表马冬晗计划

清华学霸马冬晗学习计划表(打印版)

清华学霸马冬晗学习计划表(打印版),内容附图。

清华学霸每天睡5小时 计划表比国家领导人还忙

清华学霸每天睡5小时计划表比国家领导人还忙关闭20xx年01月17日1129赛车比赛变成了观赏性的比赛项目看看这些牛人之间谁赢谁出局当然这些牛人考试都接近满分完全分不出高低来考虑了20多分钟马冬晗还是拨通了我的...

清华Twins学霸走红网络 精细学习计划引热议

清华Twins学霸走红网络精细学习计划引热议来源高分网近日一段关于清华学生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视频里清华大学精仪系女生马冬晗的考试最低成绩都是为95分被网友们戏称清华学霸近日一段关于清华学生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视频...

马冬晗学习计划表适用版

马冬晗学习计划表适用版,内容附图。

清华姐妹花马冬晗、马冬昕打破“学习计划表”

清华姐妹花马冬晗马冬昕打破学习计划表编辑冬眠的东时间20xx1020105900来源中国教育报浏览次数471本网讯早上6点起床锻炼吃早饭40分钟后便开始一天的学习晚上10点半听英语新闻11点到深夜1点读书背单词...

马冬晗学习计划表适用版

马冬晗学习计划表适用版,内容附图。

清华学霸马冬晗学习计划表(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