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策略开题报告

时间:2024.4.14

重组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策略

开题报告

一、 课题的提出

通常,一个温暖的家庭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家庭,既有父爱,又有母爱,父母之爱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维系着家庭的平衡,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犯罪率不断上升,交通事故大幅增加,致使现代家庭体制不断分化重组,正常家庭格局被打破,产生重新组合家庭。由此产生很多重组家庭的小孩子的教育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心理异常。

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场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开展对重组家庭的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对这类孩子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对社会和家庭都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主要通过对我班重组家庭学生情况的了解,探索有效的,有普遍意义的家校共育,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促进这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 概念的界定

1、 重组家庭指夫妻离异或家庭变故后与他人重新组合的家庭。

2、 重组家庭学生异常心理指重组家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 1

表现出来的与平常学生不一致的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异常现象。

三、 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促进重组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

2、探讨学校对重组家庭学生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进行综合干预的有效办法。

课题研究的内容

1、 我班重组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2、 重组家庭学生心理特征的研究

3、 以班级为基础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

4、 学校、家庭、社会为基础的促进重组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

5、 学校如何预防和矫治重组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

四、 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

(20xx年5月----20xx年8月)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拟定研究方案,教师培训,同时开展调查,了解班级重组家庭学生人数,状况,确定研究对象。

实施阶段

(20xx年9月------20xx年9月)学习理论,观察分析,掌握心理异常学生的行为表现,探索教育对策,方法。实施预防,教育,转 2

化,撰写研究论文,收集研究过程资料,整改研究计划方案,不断总结提炼研究成果。

总结阶段

(20xx年10月-----20xx年2月)

撰写研究报告,发表论文,申请结题

五、 研究机制、途径、方法和原则

研究机制

1、 建立研究网络,促进全员参与。

2、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共同制定课题研究的制度,计划措施。围绕课题,规定每周一次的交流活动,提高教研质量,促进思想认识。

3、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思想认识。

教师要了解和帮助学生矫正异常心理,必须重新认识并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地位,使自己由一个简单的行为判断者,管理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生活的参与者,需要一定的心理辅导的知识与技巧,才有可能帮助学生矫正异常心理,促进其健康发展。

研究途径

1、 从家庭教育入手

首先学校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家长转变观念,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让家长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教育孩子,言传身教。明确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家长的基本职责,家长要教孩子怎样做人,包括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劳动观 3

念,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文化知识的传授,配合学校教育,是孩子成为健全的人。同时特邀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家长,进行座谈,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开通家教热线,探索和解答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的种种疑难问题。组织家访,上门辅导。

2、 以学校教育为抓手

面向全体,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

亲近孩子,打开通向孩子心理世界的道路。教师成功的走进孩子的心中,成为可以信赖的朋友。

加强班级建设

班集体是一个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社会,学生是主体,通过一系列的班级建设的改革,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用自己的身心建设这个大家庭,找到自信,学会合作,懂得互相1学习,互相关心,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班集体氛围。另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自护,自律,自强的能力,促使个体心理品质得以纠正,和谐完美的心理品质得以形成和发展。

针对个体,把不同的爱给特别的你

重点关注表现特别严重的学生,开展相应的活动。

建立心理辅导室,解开孩子心结,做好学生的咨询记录。辅导记录,建立学生的个人心理健康档案。

3、 以社区教育为帮手,

研究中拟采用的教育方法

4

1、 互爱教育法

首先是师生的互爱,“教育的全部技巧在于如何爱学生”。其次是同学之间的互爱,教育学生要互相关心,团结友爱。再次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爱。

2、 活动教育法

开展课外活动,针对学生成长中的问题,针对性的开设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悟,受到教育。

3、 兴趣促进法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选择的态度,它和一定的感情趋向有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行学习最有效、最强大的动力。

4、 直面现实法

教育重组家庭学生敢于正视现实,让他们懂得:家庭变故已成现实,必须学会面对现实,努力学习,面对困难,重塑自我,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5、 注意转移法

6、 教学渗透法

研究原则

1、 理论联系实际

研究中根据本地实际出发,关照每个学生、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

2、 适度性

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对学生隐私的保护,注重沟通的语气,谈话内容、沟通方式、问卷内容的合理性等问题。

5

3、 针对性原则

4、 实用性原则

四、研究人员组成

唐明:区教研室主任,课题专家顾问。

组长:吴长英

主研人员:

袁甫:小学高级教师,参加过多项课题研究,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毛清泉:副校长,联系学校德育工作。

苏于:保卫科长。

侯春丽:小学数学高级教师。

文博:小学一级教师,班主任。

五、 预期成果

帮助重组家庭学生走出心理阴影,心理健康发展。

帮助解决重组家庭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教育观念改变,正确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

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实现教育的多方联动。

六、 现有基础

我校于去年成功评为家长学校示范校,家校共育措施得力。 学校举办少年宫,为学生提供较好的教育活动平台。 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 6

七、 预期成果

实验报告,研究报告,个案集,论文集,访谈记录。

八、 经费保证:

第一阶段:1000元。

第二阶段:1000元。

第三阶段:元。

7 1000


第二篇:开题报告:重组家庭儿童问题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


开题报告

题目:重组家庭儿童问题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

开题日期:20xx年11月

选题缘由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提高,带着子女再婚重新组织家庭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相对于那些离异单身家庭,重组家庭无论是对离者本人们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是有利的。但是,对于刚经历了父母离异,进入一个陌生的家庭环境,身边又出现了新的爸爸(妈妈)的儿童来说,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时候,如果没有适当的引导和教育,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一生的发展。国外学者对此已作了大量的研究,然而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在对重组家庭的儿童可能存在的问题心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对这些儿童进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策略,以供家长、教育和社会工作者参考和借鉴。

文献综述

一、 对重组家庭的相关研究

多年前流传一个笑话,老婆焦急得对先生说:?不好了,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正在打我们的孩子。?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离婚率的上升和人们观念的更新,离婚后重组家庭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据统计,每三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人可能是继父母、继子女、异父异母兄弟姐妹、或是再婚家庭中的一份子。人口普查局最新统计显示,八零至八五年之间,跟生母和继父一起生活的小孩,增加了百分之十三,达到六百万人。而与继母和生父生活的小孩则增加了百分之二,共七十四万人。无庸臵疑地,时至今日,这一类的小孩人数一定更多。

繼親家庭的定義:再婚家庭所組成的家庭稱為繼家庭(step family),亦稱為混合家庭(blended family),這包括一方再婚或雙方都再婚,並至少有一方會帶來前次婚姻所生的子女,一起所組成的新家庭(國,2003)。

從繼子女的角度來看,繼親家庭的結構可分為三種類型(周麗端等,1999:引自葉肅科,2002):

(一) 生父/繼母家庭—是指攜帶繼子女的生父與未帶繼子女的繼母在婚後所組成的新家庭。這類家庭的優勢是生父有親職經驗,知道家庭生活的困難,繼母通常不必負擔子女的經濟責任。然而,繼母有社會期望的壓力、適應繼子女照養和與繼子女爭寵的折磨。

(二) 生母/繼父家庭—係指繼子女隨生母再婚,並與繼父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繼親家庭。對於繼父而言,婚姻初期除了需承擔經濟的壓力與扶養繼子女的責任外,心理上也往往可能與他的繼子女產生激烈的競爭與嫉妒。

(三) 繼父/繼母家庭:是指繼子女的組成分別來自繼父與繼母前一次婚姻所生子女共同組成的繼親家庭。此類家庭的優勢是繼父母雙方都有教養子女的經驗,但可能因繼子女來自「兩套家規」而被削弱。

繼親家庭的共同特性(周麗端等,1999:引自葉肅科,2002):

(一) 家庭成員常有失落感與情緒投射反應—在進入再婚關係前,繼親家庭通常會經歷一段與親人分離的失落感與悲傷歷程。因而會將這些情緒繼續投射在家庭成員身上。

(二) 過去分歧經驗影響新家庭觀感與行為—繼家庭成員擁有各自不同的家庭背景與經驗,因此。無論父母或子女都會將此經驗帶入新家庭中。這足以影響他們對新家庭的觀感,也可能形塑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行為。

(三) 繼父母的角色含糊不清需要摸索學習—由於紀家庭尚未制度化,記父母應扮演何種角色並不明確,而且缺乏可以學習的對象,因此多數繼父母都需要一段摸索學習才能找到合適的模式。

(四) 親生父母與繼子女間羈絆連結難拆開—由於親生父母與子女曾共同生活依段相當長的時間,其連結不易被拆開。因此,繼父母常有一種被排除在外的感覺,若要打入原有親子系統中,則需要盡更大的努力。

(五) 繼子女分屬兩個家庭且面對兩套家規—父母再婚後,子女成為「兩個家庭」的成員。多數繼家庭子女不僅與目前的家庭牽連,也與未獲監護權的父母之一方的家庭有往來。在此情況下,子女經常要面對兩套不同的家規與期待。當衝突發生時,子女被夾在中間,或是協助其中一方以對抗另一方。然而,這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只會徒增雙方衝突。

(六) 婚後親子關係優先於夫妻關係的經營—初婚時,夫妻雙方在子女出生前通常有充分機會彼此溝通與協調,但對繼親家庭而言,再婚後,親子關係的實際問題立即呈現,夫妻間可說沒有蜜月期。因此,再婚後的親子關係經營往往優先於夫妻關係經營。

(七) 繼家庭需要較長調適與付出較多努力—Bigner(引自葉肅科,2002)認為,繼家庭的發展任務主要是至基於彼此的認同和功能上。一般而言,若是繼家庭要達成一般社會期許的家庭任務與功能時,繼家庭的成員需要經歷依段較長時間的調適歷程與付出較多努力。

(八) 繼家庭凝聚力較低但其適應力則較高—Pill(引自葉肅科,2002)的研究指出:子女與親生父母的情節遠比和繼父母的情感更為密切與接近,健康的繼家庭凝聚力雖然比傳統核心家庭低,但其適應力則較高。因為繼家庭必須不斷面對家庭成員來來往往於繼家庭與親生父母家庭間,無形中也較有適應能力。

(九) 缺乏愛的保證需表達愛與關懷的承諾—「血濃於水」最能形容一般家庭的親子關係,也被用來作為一種愛的保證。但是,繼家庭則缺乏對愛的保證,因此,必須時時表達對愛與關懷的承諾以增進家人間的向心力與凝聚力。

影響繼親家庭生活適應的因素

較諸生親家庭,繼親家庭最感困難的便是對繼家庭子女的教養態度與方法,若處理不當,便

有可能產生「你的孩子和我的孩子,打咱們的孩子」的困惱。顏蔭(民83)指出繼子女的年紀、繼子女性別、對繼親家庭的迷失與刻板印象會影響繼親家庭的生活適應,分述如下:

一、 繼子女的年紀—父母親前次婚姻出現緊張與離婚時,繼子女的年紀會影響繼父母與繼子女的關係,繼子女常將生親家庭破碎的原罪歸因於自己,父母的再婚對於繼子女而言是一項危機,意味著他們的生命又將再一次遭遇衝擊,孩子容易有失落感的掙扎,親子關係容易顯得緊張,尤其是較年幼的繼子女,且繼父母也會因此成為不受歡迎的對象,對繼親家庭的生活適應會產生困難,宜和生親家庭分享親權,避免因繼子女過度理想化生親而衍生不必要的困擾。

二、 繼子女的性別—一般而言,繼子在離婚與再婚之後比繼女有顯著的行為問題產生。但繼女對繼親家庭的反應則比繼子來得強烈。

三、 對繼親家庭的刻板印象—在社會大眾的眼裡,繼親家庭是「破碎家庭」與「失敗婚姻」所造成的,普遍存在著輕視的意味,對繼親角色有著刻板印象,接下來我們就要進一步來看自古以來歷史與文獻上替繼親種下的種種迷思。

(一)壞心的繼母: 很多故事神話裡的繼母都是壞心,殘忍,漠不關心的。她們奪走父親對孩子的關愛,爭奪遺產,忌妒白雪公主的美貌以致圖謀毒害她。

(二)施虐的繼父: 大致說來,史上並沒有談及很多有關繼父的故事或文獻。不過,人們一提到繼父第一個就想到施虐者,他們通常會喝很多酒,沒心沒肝,反正繼父做的沒有一件是好事。而現實生活中身為繼父的人們,最常報怨大家總是一付等著瞧家庭災難好戲將發生的心情,來看待他們。

(三)救世主的繼親: 並非有關繼親的迷思都是負面的。有時候對孩子來說,繼親簡直就是他們的救世主,尤其是繼母讓他們吃飽穿暖,給心靈受傷的孩子一個避風港,尤其是對年紀小的孩子來說,繼母簡直就是超級媽媽,比自己親生媽媽還好。帶著救世主神話光環的繼親,最難以被孩子的親生父母所接受,卻又是讓繼親們最難以抵擋的理想形象。

繼親家庭的生活過程可能會歷經付出心血、團結一致、彼此溝通和維持疆界四個階段,繼親家庭的成員通常需要三至五年才能發展出原有家庭中所擁有的團結一致性,基於過去共同經驗的溝通對繼親親子關係的建立非常重要,當能打破彼此的疆界時,繼親家庭的生活適應才能漸入佳境。

繼親家庭的迷失

繼親家庭往往在不自覺中有些錯誤的期待,而這些期待跟現實生活上是有差距的。常見的迷失如下:

一、愛屋及烏就理所當然能成一幸福之家:你愛上身為父母親的他或者是她的時候,孩子也是這段愛情關係的一部分,當你花更多的時間看到她或他是如何耐心的當個好爸媽,不自覺間你就會更愛他或她。當然,你就更想參與她或他的生活,成為他或她溫暖家庭的一部分。但別忘了,你一直是以外人的角度來看這個家庭,不過,或許這家庭不是從外觀看來那麼順

利的,假設這個家庭真的有那麼順利美好,你想融入這個平靜無波的家庭而不起任何波瀾,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二、孩子已不是嬰兒,不需要花費太多功夫:有些將身為繼親的女人們可能心打如意算盤「我還不需要經過懷孕生產之痛和擔心身材被破壞,就有這樣的好孩子,有何不好?」 而有些將身為繼父的腦子裡也轉著「我不需要幫忙換尿布和承擔嬰孩一天到晚鬼叫鬼叫的日子,就有個獨立的孩子,這日子應該不會太難過才對!」。實際上,照顧嬰孩所需要的精力和時間與和一個年紀較長的孩子建立關係所需的努力相比起來,應該是同樣份量的。有時候在與年紀較長的孩子相處上,花的精力反而更多更難。而這難易程度的取決還是在於孩子與兩邊生親父母的關係是處於什麼樣的狀態。

三、「愛」就像打開即溶包一樣……,要加水攪拌一下就成了:很多人都以為繼親家庭一但組成了,大家自然會相親相愛,孩子會重新獲得安全感,更理所當然在這個家庭裡付出與期待以愛回饋。而這卻是很多繼親不自覺的錯誤期望,也因此讓他們撞得鼻青臉腫。愛不是必然的基本條件,誰規定他或她的孩子一定得要「愛」你,你也非要愛孩子不可!讓我們再強調一次,愛不是必然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是朝「合理化」和著重「質與量」的相處方式來努力,記住,專心朝你的目標努力。希望孩子對你的愛,就像即溶沖泡包一樣,加水攪拌就成了,這是很嚴苛的期望,而偏偏也是你最想要的一種期待,但這種愛不會那樣產生的。記住一點,你因為愛而選擇你的另一半,而你的另一半也一樣,可是同樣存在這段愛情裡的孩子,卻不是因為這段愛才出現在你們的關係裡頭。這從頭到尾都不是孩子的浪漫愛情故事,讓你陷入愛情的,是他們的爸爸或媽媽。

你可能喜歡甚至愛他或她的孩子,孩子也喜歡甚至愛你,但,孩子與你之間的愛,在一個繼親家庭裡,不是一個絕對的必然條件。愛是需要時間,是需要去

「贏」得的。

在台湾社会里,再婚家庭(remarried family)及继亲家庭(step family)的形成并不是一个新的社会现象,?续弦?、?改嫁?现象的普遍显示出存在已久的家庭形态,只是形成的原因及普遍率随着时空的变化有所不同。

据香港一专题特稿称,近年来,再婚及重组家庭逐渐成为香港社会的一种现象。根据香港司法机构的记录,20xx年法庭批出12943宗最终离婚令,20xx年增至13829;香港政府统计处的数据显示,20xx年新郎初婚新娘再婚的有2635宗,20xx年则有2821宗;20xx年新娘初婚而新郎再婚的有3394宗,20xx年是4001宗;至于男女双方再婚的20xx年有2325宗,20xx年则有2652宗。男女一方或双方婚姻破裂而一方或双方再组家庭的数字日增是显而易见的。

为什么一段婚姻结束后当事人仍会选择再婚、重组家庭呢?从外国的研究得知,已婚人士比不婚和离婚人士长命,已婚人士也比单身、寡居及同居人士快乐(Waite&Gallagher,2000),这可说是个诱因,部分解释到为何一些丧偶或离婚的人士身心受创仍希望有另一次美满婚姻。香港本地也有相关研究(Lam,April,2002; Lam,August,2002)反映到离婚和再婚个案增多,结婚和离婚的决定由传宗接代或道德观的考虑逐渐朝向满足个人需要,不少被访的人士不论是成人、青少年都期望因爱而结合和拥有幸福家庭,就算决定离婚,亦憧憬再次建立一个理想家庭,快乐地和所爱的人一生一世。

由于父母离婚而重组的家庭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使成员身份合法化的重组家庭(父母

由同居男女关系改变为注册结婚夫妇,使非婚生子女地位和权益得到法律保障);二是重新组合家庭(父或母或父母两人都曾结婚又离婚,新组家庭的一位父/母与上段婚姻所生的亲生子女同住,但他/她现在的配偶没有子女,那无孩子的配偶成了丈夫/妻子以前所生子女的继父/母);三是拼合家庭(父/母已离婚,两人都有自上段婚姻所出的亲生子女,这些子女现在有与继父/母同住的,亦有不同住的)(Robinson, 1980)

要明白重组家庭如何成功地运作,令家庭生活和各家庭成员的需要得到满足,我们需要了解因重组家庭的结构所彰显出来的特色,家庭成员因各组关系的互动、各功能的运作模式、日常生活所遇上的关注和挑战,此外,?重组家庭?这名称也涵括不同类别的家庭,我们需要辨清每一类别家庭的特性,例如,一些重组家庭尊重和极力维持再婚夫妇及其上一段婚姻中所生子女各自的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而另一些则着眼于重新建立再婚后的家庭生活;一些再婚夫妇以其婚姻生活为主干,而另一些则以担当作为亲生父母和继父母的责任为大前提。(Berger, 1998)

身为重组家庭的成员和帮助家庭重组的专业人士,他/她们若要重组家庭功能稳健,成员关系和睦,他/她们先要了解重组家庭的特性。再婚而重组的家庭与一般的两代同住的核心家庭有什么区别呢?

根据专家Sagar与研究伙伴的分析,这两种家庭都具有八种相同的特性,那就是家长角色、血缘关系、婚姻的历史、平衡婚姻与亲职、亲密结连、效忠问题、亲职问题,以及财务方面的问题。(Olson&DeFrain,2003)

那么重组家庭与核心家庭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1、 两个家长只有其中一人是亲生父或母,

2、 孩子通常只会亲近一个家长,

3、 亲生弟兄姐妹可能同住或不同住,

4、 同住的孩子外貌很少有相同之处,

5、 亲子关系比婚姻关系更早建立,

6、 亲生父母和继父母角色不清晰,

7、 家庭成员角色和职位须重新介定,

8、 新一段婚姻和新组的家庭会多了开支,家长时常会争执亲生子女和继子女的生活费

等。

重组家庭要步过生活不同时期要走的阶梯,重组家庭成员从建立新家庭开始会经历七个阶段:新的开始、努力同化、醒觉、重新建构、作出行动、整合、以及解决变成两个核心家庭的问题(papernow,1984)。在这些生活周期中,他/她们要面对多种困难,例如应付以前失去的和目前的改变、与成员协商在人生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建构新传统、发展夫妻间的紧密连结、建立新关系、创建亲职合作联系、接受时常交替改变、以及社会支持薄弱仍试做好重组家庭内要负责的角色等(Visher&Visher,1988)Ganong&Coleman (2004)

从临床经验发现继子女要面对的包括:

家庭关系出现问题(例如效忠冲突、将非同住的父/母理想化了、改姓氏的尴尬、祖父母不适当介入、继父母不接受继子女、继弟兄姐妹不和等);

转变和适应有困难(例如以为亲爱关系可即时建立,父/母再婚前不告知孩子、生活习惯与假期安排不同以前、不再依个人出生次序定位、因有继手足而改变了弟兄姐妹在家内的位臵等);

缺乏社会认可制度的支持(例如角色混淆、亲子关系无先例可循、不知如何表达爱意、无法定联系等);

情绪反应未能疏解(例如内疚、愤怒、失落、希望分开了的父母复合、怕家庭再破

裂等); 对再婚家庭的期望需要调教(例如自感形象负面、期望过高、希望继父母拯救自己、认为再婚家庭与核心家庭一样等)。 (专题文章:[重组家庭——再婚关系和现职功能的挑战],林陈兰德博士——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 重组家庭的成员需要通过以下途径加强他们间的关系: 1、承认他们的失落,并对彼此的失落感到惋惜和理解; 2、找出新的家庭作为一个整体而做决定的新方法; 3、培养和加强父母之间、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关系; 4、相互支持;

5、保持和滋养先前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二、 重组家庭子女教育方面的研究

我们不难想象到家庭破裂、婚姻结束会造成对配偶和孩子的伤痛冲击,再婚使经历伤痛的人再次与人建立亲密关系,这谈何容易。这个决定要求当事人不少的勇气和信心,如果再婚人士身为家长又拥有亲生子女的抚养权,那么,家庭重组便不仅仅是夫妻结合、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这二人世界里即时加添了男女方的子女成为家庭成员,重组家庭因组合的多项变数,例如:同住子女人数、子女性别和年龄、以及非同住子女及前夫/前妻的介入程度等,这些变数令情况和关系更加复杂化。

父母离婚后,各自重组家庭,往往视孩子为累赘,谁都不愿意管。在一些重新组合的家庭中,孩子与继父(母)关系不融洽,甚至受到继父(母)的虐待。一些孩子对家庭的依附性逐渐减少,以外漂方式逃避回家,一些人在外漂期间犯罪。如某中学学生曹某,父母离异后又各自组建家庭,他随父亲生活。曹某与继母关系不睦,曹某因感觉不到家的温暖,由晚归发展到外漂,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一天半夜,他悄悄地从一破窗口爬入某商场,对商场进行破坏性盗窃,后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

一些家庭解体后,父或母出于各种原因将孩子交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管教。为了弥补孩子缺少的父母之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往往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孩子的需要,迁就孩子不适当的要求,放纵孩子不良习惯,对孩子所犯的错误舍不得去管。如高某某父母离异后,高的父亲将孩子托付给高的祖父母。祖父母过于宠爱顺从高某某,使其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的不良习性。为满足个人私欲,高某某两次盗窃犯罪,也两次被判刑。

進一步探索再婚、重組家庭裏孩子的問題,本港有研究發現來自再婚家庭的初中學生感受到複雜的家庭問題困擾,一些繼子/女的生父工作繁忙、少時間在家,不止孩子沒機會和父親溝通和商討解決問題,繼母也感到親職一力承擔過於繁重,她們不滿丈夫沒給足夠情緒和實質支持,將負面感受發洩於繼子/女身上。配偶關係不穩,直接影響親職功能和親子關係(Lam, August, 2002), 當事人對上述的因果關係必須了解和處理。筆者在近月完成了但尚未發表的一項相關研究,三成生活在重組家庭的高小學生又是繼子/女的,他/她們感到父母給他/她們的關心不夠,他/她們亦感受到複雜家庭問題的困擾。有些繼子/女亦為生父緬懷過去傷感而擔心,亦有為怕生父再娶而感到不安的。以上說明了一些此時此地的孩子,他/她們年紀雖小但已承擔著因父母離異帶來的傷痛、無助感和對無法掌握、預測未來生活引起的焦慮。作為重組家庭的家長和助人的專業者必須了解這些孩子的心理困擾,及早給予適當的幫助。

重組家庭的婚姻關係和親子關係互相影響。重組家庭是由曾經結婚又離婚的男女自決組成,與他/她們同住的親生子/女可能是沒有其他選擇而被安排在重組家庭生活。重組家庭的家長的責任是令孩子適應新生活、與繼父/母建立互信關係、以及和繼弟兄姊妹和睦相處。

要將親職做好,要靠配偶互相支持,多諒解和聆聽。繼父/母尤要放下先入為主對繼子/女的看法,預留兩人需要的個人空間,切勿過急催谷建立親子關係,期望過高而引致反效果。繼父/母處理繼子/女問題,要敏銳地評估何時何地才可適當介入,以及在那個情況需要配偶或非同住親父/母的介入。由於重組家庭問題複雜,介入的方法和技巧很難一概而論,但從本地研究觀察所得有以下要注意的地方:

改善親子關係應從強化婚姻關係入手;

繼父母在家庭建立初期要留有空間、切勿對建立親子關係操之過急;

親生父母和繼父母合作,父母自己先放下以前的感情包袱,容許子女抒發積壓感受,幫助他/她看到新家庭正面的地方,幫助他/她們接受目前的轉變;

多聆聽、讚賞配偶和孩子;

建立共同興趣和家庭歷史,使孩子感到關懷、體諒、安全感和新家庭帶給成員的新希望。

我的总结

(一) 组家庭儿童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1. 自卑,排斥心理甚至心理扭曲

据一项对100个离异家庭的调查统计,其中,45%的孩子有自卑心理;40%的孩子性格孤僻,情感脆弱;25%的孩子情绪波动,起伏不安;24%的孩子心理早熟。可见,只是父母离婚,孩子的心灵就已经受到了重创。接着,当身边唯一相依为命的单亲重新走上婚姻的红地毯时,他也身不由己地被带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在这个新家庭中,也许会被迫叫一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为爸爸(妈妈),可能还会莫名其妙地多了一个兄弟或姐妹,他们谁也不理睬谁,互相视对方为自己生活中的突然闯入者,甚至会将彼此作为自己家庭分裂的罪魁祸首。而外面的世界对他似乎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儿童(特别是快进入少年期的儿童),经过了幼儿园及小学几年的生活体验,在与周围同学相处过程中逐渐社会化,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一些普遍性的习俗,规则,认定孩子理所当然应该同亲生父母生活在一起,并认为这样才正常。于是,这些重组家庭的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将自己定为正常之外的?特例?,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因为自己完整家庭和正常亲情的丧失而感到自卑,不愿与同龄伙伴相处,怕被别人知道自己父母离异再婚而遭到嘲笑,也怕在与他人交往中谈及家庭,宁愿选择一个人独来独往,甚至拒绝他人的关心。过度的退缩最终会引发孤独,焦虑等情感体验,对周围人都冷漠。但另一方面,儿童先天性的对家庭中成人的依恋仍然存在于潜意识中,对亲生父母包括继父继母的怨恨和不理解与先天性的心理情感需要相冲突的矛盾得不到合理解决,就会造成儿童心灵扭曲。可能表现为在家中毁坏东西,莫名其妙地生气、发脾气,但是又不愿意与其他人做情感上的深入交流,不愿接受父母和继父母的关心。长此下去,逐渐会成为?问题儿童?,?问题青年?,最后走上犯罪道路。

2.依恋得不到正常满足

依恋是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一种特殊、持久的感情联结,主要在后天环境中形成。每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都会与他的教养者之间形成依恋关系,这种情感关系在儿童整个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随着父母离婚、再婚,儿童同父母的正常依恋关系被破坏。鲍而比曾说:?在生活早期,一旦未能建立起正常的依恋或形成不良的依恋,将会

产生许多不良的行为后果,而且即使将来的环境改变了也难以矫正。他们表现为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怕做游戏,怕冒险,怕探究,怕发现超过他身体之外的世界,甚至怕自己。即使以后形成新的依恋,但早期依恋联结的破坏仍会导致儿童情感上的危机,并将在今后的生活中以突然的抑郁或焦虑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此时继父(继母)不能很好地处理与继子(继女)的关系,无法弥补儿童对生父(生母)的依恋,儿童就会视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继父(继母)为特殊的陌生人,在重组家庭中加重对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父(母)的依恋,而对另一方存有潜在的抵制、仇视心理。因为相对于青少年,儿童缺乏个人控制感,他们会轻易地将引发家庭突变、自己社会地位丧失的原因指向第三者——继父(继母)。在儿童对父母的正常依恋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此时,一个家庭以外的成年人对其给予关注、鼓励和帮助,儿童就会逐渐对这个人产生强烈的依恋感,这样不利于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

3离社会行为倾向

?儿童学习采纳他们社会的标准,以社会允许的方式去表现和抑制冲动。当一个更为重要的目标能够作为结果而达到时,就会延缓即时满足,考虑别人及自身的需要,协调自己与别人的行为,与别人合作,抵制做‘错’事情的诱惑以及按照社会规则和习俗去行动......如共享、在必要时帮助别人、与人合作,表示同情等等?,这就是亲社会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这种亲社会行为能力也会逐渐增长。亲社会行为有助于儿童良好道德品行的形成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但是,重组家庭的儿童因为家庭的特殊性失去了与外界往来的积极性,也就失去了培养亲社会行为行为的机会。他们对自身以外的一切事物冷漠以待,对他人的痛苦、快乐产生不了移情,毫不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情感上?自我中心?,并逐渐走向?亲社会?的反面——?反社会行为倾向?或?离社会行为倾向?。有研究证实,?不安全型亲子依恋和父母缺乏主动与热情导致离社会倾向......缺乏社交技巧和在伙伴中地位不高导致离社会倾向。?错过了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最佳时期,以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就会产生更多的心理、行为障碍,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

4同伴关系缺失

同伴关系(peer relation)是指年龄相近,有着共同的态度、价值观、兴趣、爱好和互有吸引力的儿童之间的亲密关系。同伴关系是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生活范围逐渐扩大、人际交往日益频繁,自我概念逐渐发展的情况下发身发生的。它在儿童的社会认知、自我概念、人格的健康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儿童的社会角色转换能力,理解和运用语言及非语言交流的能力,解决社会交往冲突(如抢夺玩具、语言和非语言的攻击等)问题的能力,以及亲社会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能力得到了发展,而这些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的发展无疑为儿童认识未来的生活做好了准备......满足了儿童对安全、交往和爱以及自我表现和尊重的心理需要?。重组家庭的孩子在经历了父母离异、家庭重组等一系列变故之后,心灵的创伤一时难以愈合,在周围伙伴(特别是正常家庭儿童)面前会自卑,于是宁愿自我封闭,不愿与同伴交往。这种同伴关系的缺失会使儿童社交技能得不到培养,没法形成对自我、他人以及社会的正确认知,从而社会适应不良。同时,伴随着孤独、焦虑感的加深,儿童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也会明显受到影响。

5亲子关系(亲子交往)不良

亲子关系(parent-child relation)是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的关系。这是

儿童社会交往系统中出现最早的一种社交类型。与儿童的其他社会交往相比,这种交往相对较频繁,较稳定,时间持续长久,影响较深远。美国心理学家西尔斯(R.R.Sear)明确指出:?儿童的发展与其说是在个体的心理范围内产生的单一行为体系,不如说是在亲子相互关系的双维行为体系中发生的。?可见,亲子关系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发展,而且也将影响到儿童以后形成的各层次的人际关系。重组家庭的孩子,身心发展都未成熟,对父母离婚、家庭重组等一系列行为难以理解,感到自己是被遗弃的,多余的。于是,对自己的亲生父母心怀怨恨,对继父(母)抗拒排斥,自然难以形成良好温馨的亲子关系。这种情感关系的不融洽将会影响到儿童对以后的社会关系的期望和反应。

二.重组家庭问题儿童的教育策略

(一) 家庭教育策略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家里的长者对其子女和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这种教育实施的环境是家庭,教育者是家里的长者,受教育者是子女或家庭成员中的年幼者。重组家庭中的父母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家庭的特殊性,对其子女的教育也应格外关注,区别对待,倾注更多的心血。儿童心理调查研究表明,在父母关系不和或离异家庭家庭中,有心理障碍的儿童所占的比例特别高。前面我们也已经了重组家庭儿童极可能存在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天下只有不是的父母,没有不是的孩子,父母更应该明白,孩子们的这种心理障碍不是自身的先天不足,而是由父母婚姻关系和家庭环境变化造成的。

1、 继父(母)应在重组家庭中酿造亲情

1、 1提高家教认识,明确责任感和使命感

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亲生子女,父母既然已经重组家庭,都应该把抚养教育孩子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并有一种高度的使命感。要把孩子视同己出,献出更多的爱,培育更多的亲情。

1、 2研究孩子心理,讲究科学的家教方法

一般来说,重组家庭的儿童对继父母的认识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观察—— 理解——信任——尊重。他们开始总是本能地怀着一种戒备心理,从日常生活中观察继父母的一言一行,看其是否对自己?好?,然后才能理解、认可继父母的重新组合,也才谈得上信任继父母,爱他们,尊重他们,近而愿意听从他们的教诲。做继父母者,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儿童的这些微妙心理,并按其心理发展规律采用恰当的方法,循循善诱,弥补儿童心理创伤,使他们消除心理芥蒂。

1、 3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若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家庭教育既指在家庭中进行的教育,又指家庭环境因素所产生的教育功能?,家庭环境,特别是家庭氛围所具有的教育功能不可小觑,良好温馨的情感氛围能够逐渐抚平孩子在父母婚姻中所受的创伤,重新树立信心,获得希望,同时,渐渐消除对新家庭及新成员的陌生感,重获亲情。有位10岁的女孩,父母由于性格不合,通过协议离婚分开了,各自重新组织家庭后,两对父母都很关心她,爱护她。她不仅没有感到父母离异的痛苦,还曾骄傲地对老师说:?我有两个好爸爸,好妈妈。?可见创造良好氛

围的重要性。

2、 离婚父母双方的配合

离婚后的男女双方,婚姻关系终止了,但与孩子的血缘关系不可改变,与孩子

的亲情仍然存在,对孩子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即使是不承担抚养孩

子的一方,也要宽宏大量,尽量与对方保持良好的态度,为孩子提供与亲生父

(母)相处的宽松环境。现实生活中,有些离婚女性不乐意孩子与父亲相会,

有的还挑拨孩子疏远父亲或母亲,这其实是相当愚蠢的做法,只会加重对孩子

的伤害。理智的做法是,无论你对原来的配偶有多少怨恨和不满,也必须告诉

你的孩子,你们都很爱他(她),并以他(她)为骄傲。这样才会让孩子感到

自己的生活并不是那么不幸,所受的伤害也不会那么深。

(二) 学校的教育策略

1、 以关爱滋润孩子孤独的心田

在学校中,老师是学生最亲近的人。老师应该主动经常地找这些儿童谈心,不

仅谈学习,也要谈他们家里的实际情况。鼓励他与其他小朋友多做交流,也教

育其他孩子与他亲近,不能带这着有色眼镜看他。

2与家长主动沟通和交流

学校,特别是教师要注重对这些孩子家庭状况的掌握和了解,主动与家长联系,

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的在校情况通过家访,与父母交流,端正父(母)或继父

(母)对孩子的态度等。

3因人制宜,根据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

教育如同治病,教师如同医生。好的医生治病应该是一人一方而不能千人一方。

因而在摸清学生详实情况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因人制宜的方法制定出具体的

教育措施和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满意的教育效果。

(三) 多方配合,构建全方位的教育网络

在中国社会,许多人会习惯性地把重组家庭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来看待,欧美国家就很少有这种情况。不过,我相信随着全球化的过程,中国人在这方面的观念也会逐渐改变,对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也会等闲视之。那么,对于从重组家庭出来的孩子的对待,也会除去歧视和偏见,给这些孩子以一个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丽珠. 浅谈重组家庭的家庭教育问题 .中国家庭教育,2002

2.高雪玉. 重组家庭如何教育孩子. 现代家教,2002

3.黄浩萍. 值得关注的特殊家庭的子女教育-下岗和重组家庭子女的心理分析与个案处理报告. 家庭教育(杭州),2002

4.王伙生. 离异单亲及重组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探讨. 镇江高专学报,2004 5.汪洁. 做了新妈妈之后...-如何在重组家庭中酿造亲情. 家庭教育(杭州),2005

6.戴斌荣.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缺陷与教育. 天津师大学报,2000

7.刘靓靓. 家庭重组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可能性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中国家庭教育,2005

8.傅安球\史莉芳.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9.曾守锤,吴华清. 论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中的心理和社会价值.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

10.刘勇. 社会关系中的人格发展.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

11.王振宇. 儿童心理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

12.J.凯根A.C赫斯顿P.H墨森J.J康杰著 缪小春 刘金花 武进之 李丹译. 儿童发展和个性.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13.赵忠心. 家庭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4.马和民. 教育社会学研究,1998

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主要是查阅相关的期刊和著作,包括教育学、心理学、

社会学、犯罪学等各个方面的

2. 案例法. 主要是分析相关的案例

3. 调查研究法.主要是参考相关调查资料,分析调查结果并得出结

方案拟定与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开题报告。完成文献综述,找到基本上要参考的文献,确定要使用的研究方法,制定出大致的论文提纲

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深入加工充实论文,包括借鉴国外经验,研究相关案例,提出新的观点

第三阶段:在导师的指导下对论文进行最后的整理修改,做好准备,迎接论文答辩。

外文资料

Renewing Concepts on Family Education

更新家庭教育观念

Two mothers from the "Renewing Concepts on Family Education" Reporting Group

organized by the All-China Women's Federation talk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and gains

on quality education of their children.

全国妇联?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的一批优秀家长代表,介绍他们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实践素质教育思想观念的成效和体会……

Accompanying My Son to Maturity

陪孩子长大

MO XINMENG

莫欣萌

My husband and I have never received any professional training in childhood

education. We understand that our child is not our personal belonging, but the future of the country. My 16-year- old son Zhang Chi is still in growing towards maturity. We accompany him in this process which brings us endless joy.

The Opportunity for Education Is Everywhere

处处留心皆教育

We take any chance to guide our son toward a positive prospect. When my son was six years old, on Children's Day of that year, I bought him a gift---a calligraphy containing only eight Chinese characters meaning "to be polite and responsible." I told him it was not an easy thing to achieve this goal, but it was worthwhile. In fact, I knew he was too young to completely understand it at that age, but I believed that I was sowing seeds in his mind.

My son had a difficult time facing the increased homework of his junior high school years. I told him "You feel too busy not because there are too many things to be done, but because there are too many things you haven't done yet. So why not start on a

good plan and work according to that plan." I guess I had given him positive advice to help him adjust to a changing situation.

Family Education Is a Brain-job

时时动脑巧教育

开题报告重组家庭儿童问题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

During the years of applying family education, I realize that family education is a brain-job. Parents should handle their criticism skillfully.

Once during a parent's meeting, one of my son's teachers told me that he often talked in a low voice with his classmates during classes instead of concentrating on the teaching, and he hoped I would criticize him when I returned home. I did not. I told my son "Your teacher praised you in front of me. He said you concentrated more on classes these days than you did before." Ever since this praise, my son really began to concentrate on classes and gradually gave up his bad habit of talking to his classmates when he should have been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

From his childhood on, my son would always get a kiss on his forehead when my husband and I wanted to encourage him. Now he is a head taller than me, but we still enjoy the moment when he bends down and closes his eyes to receive my kiss.

Now that my son has grown into such a good guy, we are so proud of him and proud of ourselves—our education was not in vain. We enjoy helping him to grow up and enjoy our life.

The Importance of "Setback" Education

家庭中的挫折教育

WANG JING

王晶

My twenty year old daughter Huang Silu is a student at Peking University. She was elected one of the top ten National Outstanding Young Pioneers at primary school. When she was still in senior high school, she had two books published. As she was growing up, my husband and I cared greatly about her health, her adaptability and whether or not she had a positive attitude.

Never Spoil Your Child

娇生不能惯养

Though my husband and I can provide my daughter a good standard of living, we never spoil her. We never grant her unreasonable requests no matter how hard she cries. The first day she was sent to a kindergarten, she cried for her mother all morning. The kind-hearted teacher brought her back home to me. After I saw the teacher off, I told my daughter "It is not time for students to leave kindergarten yet.

You are no exception. You have to go back to kindergarten yourself." Even though she looked at me tearfully, I didn't let her stay home. So she walked back to the

kindergarten, which is a three minutes' walk from home, in tears. She was only three years old. I wanted to convey a message to her: a person can not go without any restraint. One can not do whatever he/she wants to do.

Reaping the Fruits of Her Actions

自作必须自受

When my daughter did something wrong, my way is to let her reap the fruits of her actions. Once she forgot to bring her music tape when she went to rehearse for a

singing performance at school. I noticed that, but didn't remind her. When she reached the school gate, she discovered her mistake, so she called me to bring the tape to her. I told her she should not punish me because of her error. I told her to ask her teacher for permission to go back home to fetch the tape. Since I made her make a return trip that time, she learned the lesson. In later years, she saved herself a lot of such return trips. Encourage Her to Stand on Her Own

独立必须自主

In my home, we never say that the child is too young to do something. When my daughter encounters trouble, I always tell her "It's your chance to prove you

potential." Under such "pressure," she brings me one after another surprise. She went to abroad to study at the age of 16, completed her studies, and earned herself an air ticket back home by doing odd jobs.

People around her call her a "sunshine" girl. Actually, she also has her own troubles and setbacks. But she has the ability to magnify happiness and weaken pain. In her heart, there is always bright sunshine.

---From Women of China English Monthly, October 2004

开题报告重组家庭儿童问题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

开题报告重组家庭儿童问题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

开题报告重组家庭儿童问题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

附表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课题类型指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计算机软件设计工程设计实践等教研室主任签名系主任签名年月日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影响调查的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报告书院系理学院

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系院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小学教育论文题目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A小学为例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填表日期年月日开题报告内容13

中心小学生阅读开题报告

小学生阅读计算和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研究论证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关注当前我校的语文数学课堂部分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

中小学开题报告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泸州市纳溪区新乐中学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组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地开展体现以艺术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此言道出了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习惯...

经典论文开题报告书(小学数学教育类)

说明1本表需在指导教师和有关领导审查批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认真填写2课题来源分为教师提供选题或学生自拟课题教师的科研任务社会有关单位委托的课题其他来源3若课题因故变动时应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提交题目变动论证报告

“中小学办学特色”开题报告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办学特色问题的研究开题报告建设小学课题组一研究背景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中小学办学特色的研究国内外都非常重视国内学术界对办学特色问题的研究总体上可用热情有余理性不够八个字来概括目前...

第一小学开题报告

FJKGH阜新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开题报告为留守娃构筑成长暖巢家庭课题名称教育策略研究类别与编号E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所属学科家长学校课题负责人张辉所在单位阜新市阜蒙县第一小学上报时间20xx年9月22日阜新市...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方法的研究实施方案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20xx年06月10日地点宁河县教研室主持人赵斌参与人员李开仲李福华王常玉董彦斌刘贺艳宋秀菊二开题报告要点课题题目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方法的研究活动内容一...

小学课堂提问小技巧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提问的小技巧研究开题报告赵树立一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在教学中课堂提问小技巧的研究是遵循心理学教育学及教育教学规律坚持需要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原则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手段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小学阶段应用多媒体的优势与弊端论文开题报告.jsp

大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选题小学阶段应用多媒体的优势与弊端成果形式论文项目组成员吴永辉指导教师戴大明专业小学教育年级班20xx级小学教育1班起止日期20xx年8月20xx年4月联系电话15125...

小学教育开题报告(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