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峨眉山实习报告

时间:2024.4.8

乐山-峨眉山野外综合考察报

   2012年7月2日至20##年7月4日这一期间我们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在文星跃、刘长秀、蒲蓉蓉、唐建兴等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为期3天的乐山-峨眉山野外综合考察。

此次野外综合考察从绵阳出发,途径德阳、成都、乐山等四川主要城市,沿途经过了乡村聚落、居民点、城市聚落、工业区位的集聚等,同时还经过了农田景观、人造林景观等人文景观。而这次考察的目的主要是考察分析乐山大佛形成的地质条件,乐山大佛的岩石构成,以及乐山大佛周边的气候和植被情况。考察分析乐山大佛的人文价值和旅游价值。考察分析峨眉山地质概况、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山地垂直地理分异以及宗教文化景观等。

此次的地理野外考察,目的是让学生走出课堂、校园,到大自然中、社会生产实践中去观察、探索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认识人地关系。通过在实地考察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能够把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和生活中的人地关系相结合,分析人文和自然现象,提高认识和理解人文地理现象和自然地理现象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同时通过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地理野外考察和研究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第一部分:乐山以及乐山大佛

   乐山,古称嘉州,又称海棠香国,历史上属古蜀国。乐山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文化巨匠郭沫若的故乡,以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而享誉中外。古语有云:“蜀之山水在嘉州,州之胜曰凌云”。这里山灵水秀,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会合于凌云山下,龟城山、凌云山、乌尤山、马鞍山临江屏列,风光雄秀西南。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在中心城区交汇。而我们在乐山实习的内容是三江会合处的流水地貌。而乐山地处四川西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当时我们去的时候正值三江的丰水期,但是三条江会在一起而水的颜色却不同,通过对水面的观察,大渡河水的含沙量明显大于青衣江和岷江,且气温比较闷热。而乐山大佛就坐落于这三江交汇的地方,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地处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汇流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为弥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岩造像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摩崖石刻并非是石窟艺术)。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大佛两侧断崖和登山道上,有许多石龛造像,多是盛唐作品。凌云寺右灵宝峰上,现存一座砖塔,塔高十三层,造型与西安小雁塔相似。寺左江中一孤峰卓立,名乌尤,即秦所凿乐山离堆,上有唐创建乌尤寺,以及相传汉郭舍人注《尔雅》处。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龙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6.7米,鼻和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9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七层楼阁覆盖(一说九层或十三层),时称“大佛阁”、“大像阁”;宋时称“凌云阁”、“天宁阁”;元代称“宝鸿阁”;明代俗称“佛棚”、清代俗称“佛亭”,最终废毁……至今,仍旧可以从大佛两侧的山崖上看到多处孔穴和屋檐痕迹,专家证实,这些正是历代建造或维修楼阁时,安置梁柱和屋檐的地方。而今,梁柱和屋檐早已不见踪影,而雄伟的大佛仍巍然屹立着。  书画作品

大佛两侧的岩石是红砂岩,乐山的红沙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比花岗岩软,是很好的适宜于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后,容易受到侵蚀、风化,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乐山大佛在近一千三百年的漫长岁月中,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大佛更是饱受自然风雨侵蚀和人为的破坏,以致佛身千疮百孔,面目全非。1996年12月,峨嵋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桑塞尔博士·席尔瓦教授实地考察时,赞誉“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

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沿大佛左侧的棱云栈道可直接到达大佛的底部。在此抬头仰望大佛,会有仰之弥高的感觉。坐像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栈道沿著佛像的右侧绝壁开凿而成,奇陡无比,曲折九转,方能登上栈道的顶端。这里是大佛头部的右侧,也就是凌云山的山顶。此处可观赏到大佛头部的雕刻艺术。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5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   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洞里面装着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据说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棱、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遭毁。

 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唐代崇拜弥勒佛。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武周时期,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疏》,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布袋弥勒。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在大佛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崇尚肥胖美的时尚。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   布袋弥勒佛是根据中国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第二部分:峨眉山

一、       峨眉山地理位置: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

二、       峨眉山概况:

     峨眉山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包括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大山。大峨山为峨眉山的主峰,通常说的  峨眉山景区  峨眉山就是指的大峨山。大峨、二峨两山相对,远远望去,双峰缥缈,犹如画眉,这种陡峭险峻、横空出世的雄伟气势,使唐代诗人李白发“峨眉高出西极天”、“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之赞叹。峨眉山以多雾著称,常年云雾缭绕,雨丝霏霏。弥漫山间的云雾,变化万千,把峨眉山装点得婀娜多姿。   峨眉山层峦叠嶂、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清代诗人谭钟岳将峨眉山佳景概括为十种:“金顶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钟”。现在人们又不断发现和创造了许多新景观,如红珠拥翠、虎溪听泉、龙江栈道、龙门飞瀑、雷洞烟云、接引飞虹、卧云浮舟、冷杉幽林等。峨眉新十景为:金顶金佛、万佛朝宗、小平情缘、清音平湖、幽谷灵猴、第一山亭、摩崖石刻、秀甲瀑布、迎宾滩、名山起点。无不引人入胜。进入山中,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峰回路转,云断桥连;涧深谷幽,天光一线;万壑飞流,水声潺潺;仙雀鸣唱,彩蝶翩翩;灵猴嬉戏,琴蛙奏弹;奇花铺径,别有洞天。春季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夏季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秋季红叶满山,五彩缤纷;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登临金顶极目远望,视野宽阔无比,景色十分壮丽。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令人心旷神怡;西眺皑皑雪峰、贡嘎山、瓦屋山,山连天际;南望万佛顶,云涛滚滚,气势恢弘;北瞰百里平川,如铺锦绣,大渡河、青衣江尽收眼底。置身峨眉之巅,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叹。

三、峨眉山地质:

    峨眉山区曾是一片汪洋,八亿年前晋宁运动使峨眉山区从海洋中慢慢升起成为一个荒凉的孤岛,在地壳深处引发大量岩浆侵入,形成峨眉山的花岗岩基底岩系。

从七亿年前的晚震旦纪至四点八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峨眉山再度淹没在大海中,接受了一千多米厚的碳酸盐岩沉积(以白云岩为主),即目前一线天、大坪、洪椿坪出露的地层。从4.8亿年前的早奥陶世末期至2.8亿年前的石炭纪末期,峨眉又一次从海洋中出露。峨眉山区处于长期的剥蚀之中 ,故而地层剖面中缺失了中奥陶系至石炭系的历史记录,二叠系地层直接覆盖在早奥陶系地层之上。

早二叠系时期(距今约2.7亿年),我国发生了地质史上最广泛的海浸,峨眉山区第三次沦为海洋,沉积形成了厚度为400—500米的碳酸盐岩层,为峨眉山部分地区岩溶地貌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

晚二叠系初期,峨眉山区又一次露出海面,华力西运动导致地壳拉张破裂,引起地壳深部玄武岩浆的强烈喷发,形成覆盖我国西南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的著名峨眉山玄武岩。

由于玄武岩质地坚硬,破碎程度极小,风化作用十分缓慢,所以在峨眉山抬升过程中,被剥蚀掉的是玄武岩以上的岩层,从而被玄武岩覆盖的峨眉山万佛顶,得以耸立在海拔3099米处,成为峨眉山最高峰。(金顶、千佛顶等山峰也被玄武岩所覆盖)

二叠系后期,海水又再度浸漫,并且过渡到中生代三叠系初期,峨眉山第四次变为沧海,沉积形成了约1500米厚的含砾砂石、岩屑砂岩、泥岩等。

晚三叠世的印支运动(距今1.8亿年)使海水彻底退出峨眉山区。

白垩纪末的燕山运动使峨眉山区从晚震旦世以来的沉积地层发生强烈的褶皱、断裂,形成现今所见的不同方向、不同规模、不同序次的块断构造格局。

第三纪末期的新构造运动,使峨眉山区强烈抬升,河流下切,形成现今的险峻山势。

峨眉山区地层出露较全,在全世界出露的13个系的地层中,除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外,其余10个系均有出露。总厚度达7490.32米。其中,震旦系上统——三叠系中统主要为海相沉积;三叠系上统为海陆过渡相;侏罗系一—下第三系为河湖相;上第三系-——第四系为冲积层、洪积层及冰川沉积。

前震旦系

峨眉山岗岩、埋藏在峨眉山背斜核部,由于断层的抬升和流水的切割才零星出露地表,主要分布在张沟两侧谷坡上及黑龙江、白龙江深谷中。

岩性特征:灰白色、浅灰色及肉红色,中至细粒结构(一线天一带)和中粗粒似班状结构(张沟)。岩体出露部位为边缘相和过渡相。

震旦系

峨眉山缺失下统及上统下部列古六组。上统观音岩组直接不整合于晋宁期峨眉山花岗岩岩体之上。峨眉山花岗岩出露于石笋沟、洪椿坪、牛心寺、张沟等地,构成峨眉山背斜核部,其岩体剥蚀较浅,仅出露了边缘相和过渡相。

寒武系

发育完整,与震旦系连续沉积,为中国有代表性的著名剖面之一。分布与震旦系大体一致,并展布于遇仙寺、九岗子、洗象池一带,构成峨眉山背斜两翼。其东翼受构造影响,地层残缺。与下伏震旦系整合接触,分下、中、中上统。

奥陶系

分布于阎王坡、大乘寺等地,构成峨眉山背斜两翼。缺失下统上部以及中、上统。其下统分两组,即罗汉坡组和大乘寺组。与下伏寒武系整合接触。其岩性为石英砂岩、泥岩、页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粉砂岩等。含丰富的三叶虫化石。

三叠系

分布于龙门洞峡谷、张沟、净水等地,构成牛背山背斜两翼。其沉积构造、层面构造非常典型发育。与下伏二叠系整合接触,分下、中、上三个统。下统主要为一套红色陆相碎屑岩--潮坪碳酸盐岩。即含砾砂岩、岩屑砂岩、粉砂岩以及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灰岩等

三、        峨眉山地貌:

  峨眉山地区可分为两大地貌单元:西为山地,东为平原。

东部的峨眉平原,受流水作用影响,洪积扇多被现代河流分割,且河流阶地与河曲发育。

总体来看,峨眉山山顶是一大片古生代玄武岩,其下岩层受到保护而得以保持高度,山体内部受流水强烈的切割作用,形成了高峻的峡谷地形。

登山沿途可见多种地貌类型:处于石灰岩层区中有九老洞等岩溶地貌;经花岗岩及变质岩区,可见幽深峡谷;山顶上坚实的玄武岩则形成熔岩平台景观。

四、       峨眉山气候:

    峨眉山最高点万佛顶(海拔3099米)与山麓最低点(海拔386米)相对高差2713米。

峨眉山东部平原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而陡然高出的峨眉山主峰,阻挡了东南面而来的暖湿气流长驱直入,使峨眉山区常年多雨、多雾、少日照,常年笼罩在烟云雾霭中。峨眉山气候垂直分带明显,可分为四个垂直气候带:

1.海拔1500米以下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2.海拔1500米—2100米属暖温带气候;

3.海拔2100米—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

4.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

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大致以洗象池为界) ,约有半年为冰雪覆盖,时间为10月到次年4月。因此,峨眉山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誉。

眉景区随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气候特征。清音阁以下为低山区,植被葱郁、风爽泉清,气温与平原无大差异,早晚略添衣着即可。清音阁至洗象池为中山区,气温已较山下平原低4℃-5℃,游客需备足衣物。洗象池至金顶为高山区,人行云中,风寒雨骤,气温比山下报国寺等处低约10℃左右。山上为游客准备了大量棉大衣,可供游人租用。峨眉山中间有一条“界线”,山下被称为“阳间”,山上被称为“阴间”。积云有一定的重量,所以在峨眉山的那条界线的位置。因此,游人在金顶时时常会听见雷声,但只有“阳间”在下雨,“阴间”不会下雨。

五、    峨眉山植被:

峨眉山山势高,相对高度为2 685米,其气候垂直分异显著,故峨眉山上的植被生长期及植物的种类,在不同的高度有极大的差别,峨眉山的植被隨海拔升高其垂直带非常明显。

470-1000 m 峨山镇-万年寺

 亚热带次生植被

1000-1500 m万年寺-茶棚子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500-2100 m茶棚子-洗象池

 暖温带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2100-2900 m洗象池-梳妆台

 温带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针叶混交林带

2900-3099 m梳妆台-万佛顶

 寒温带(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与次生灌丛

六、        峨眉山土壤:

峨眉山土壤类型各异,垂直分带明显,从山麓到山顶主要土壤类型为:

600米以下         潮土、紫色土

600—1500米           山地黄壤

1500—1700米          山地黄棕壤

1700—2100米          山地棕壤
2100—2900米          山地暗棕壤
2900—3099米        灰化土

总结:此次考察让我们充分的了解和分析了乐山-峨眉山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对大自然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又夯实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培养了我们团队合作的能力和弘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更多相关推荐:
峨眉山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浅析峨眉山地质构造一实习时间20xx41920xx429二实习路线内江成都峨眉山乐山内江三指导老师邹红周丽四实习目的及要求1通过实习获得地质地貌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通过对...

峨眉山实习报告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峨姓名班级学号xx指导老师眉山实习报告峨眉山简介:峨眉山又称“大光明山”,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的中南部,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在峨眉山市…

峨眉山实习报告

峨眉山实习报告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主峰为金顶最高峰万佛项海拔3099m相对高差近2600m面积154km2外围保护区域面积为469km2生物土壤气候垂直带明显佛教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厚...

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123

四川省峨眉山地质填图实习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习日期学院目录一前沿211交通位置图212地质发展简史213教学实情况5二地层621地层概述622岩石地层6三岩石731岩石概述732岩石类型及分述7四构造...

峨眉山本科地质实习报告

本科实习报告学院水利水电学院学生姓名杨明烨邱越吴杰武玉靖彭杨懿谢玉姝牛文娟李院方邱天野郭时陈专业农业水利工程学号1043063060年级20xx级指导教师何鹏教务处制表二一二年5月13日牟珊张雨阳课程名称工程地...

峨眉山实习报告

内江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野外实习报告姓名学号班级08级3班专业地理教育指导教师邹红周丽20xx年6月6日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实习线路内江乐山峨眉山成都都江堰内江实习时间20xx61720xx626实习目的及要...

峨眉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峨眉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报告人谭晨晨09级地理科学一班实习时间20xx年11月5日实习地点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河黄湾乡河段实习目的实地辨认河流地貌观察河流地貌的相关特征1实习地区概况峨眉山...

峨眉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峨眉山实习报告20xx年11月17日星期五下午0628峨眉山实习报告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主峰为金顶最高峰万佛项海拔3099m相对高差近2600m面积154km2外围保护区域面积为46...

乐山—峨眉山—都江堰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乐山峨眉山都江堰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学院专业带队教师组别实习时间班级姓名学号一前言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实习获得地质地貌实体地貌景观气候土壤植被垂直分异的感性认识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

西南交大峨眉校区《文献检索》实习报告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文献信息检索课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综合实习报告姓名学号专业成绩检索课题中英文不同的检索工具可以使用相同或不同的检索课题说明1检索年限取近三年如果文献量太少可以放宽检索年限2本报告中的...

大三地质实习总报告 2

川主龙门洞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院系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地质工程专业年级20xx级本科生姓名吴生鹏学号20xx0950指导老师胡卸文钟生军肖世国罗刚20xx年7月目录1前言111实习线路概况112工作概况2...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20xx20xx学年第2学期实习名称工程地质实习专业学号姓名实习地点实习时间20xx年8月25日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四川峨眉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目录第一部分总论311实习目的312实习内容及要求31...

峨眉山实习报告(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