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24.3.19

《构建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题组组长: 课题组组员: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通过使用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通过课题研究,构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并为广大兄弟学校的教师们提供使用苏教版等实验教材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范式。

3、形成高中教师对有效学习指导的具体策略和一般性策略,构建高中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平台;

4、构建理论支撑框架,实施具有可行性、操作性的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实验方案;

5、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授课形成有效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

6、通过实验研究,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学科骨干教师。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与学之后,使学生有所进步或发展。我们从有效的课堂教学理念出发,试图构建一种有效教学的模式,并为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提供出有价值的建议,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主要是通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理论的基础上,能精心设计教案,从问题情境的有效性、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和训练的有效性三方面入手,向数学课堂要效率,使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最后评价的指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1、有效教学关注问题情境和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学生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有效教学关注训练的有效性,教师设计题目应注意层次性,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从2007.9起在我校实践历时三年。通过三年的实践,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数学素养明显提高,教与学的方式有了大的变革,数学成绩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故本课题在我校已初步具有理性思考的框架和实际操作的经验。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坚持边学习、边思考、边调整的原则,不断地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围绕“学——练——讲——练”和“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的总体教学思路积极地开展了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具体步骤如下:

1、(一)准备阶段(2007.9—2007.11)确定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研讨总体教学思路,确定课题研究应遵循的原则,预设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组织力量集体备课。对学生举办学校自主学习讲座,积极进行学

法指导,掌握基本要领,主动配合本课题的具体实施,教学现状分析调研报告由蒋伟红、肖钢、陈婧朱小青、潘清等具体负责。

课题研究的原则应体现:

(1)教学结构的完整性: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指导科学结合;学生的智力发展、个性张扬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科学结合;发现、探究、尝试、实践活动与学习书本知识和教师的讲授科学结合。

(2)学习目标的发展性: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力求把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思考:“我认为应该学会什么”,“我想学会什么”。随着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目标将向更高层次发展。

(3)学习方式的自主性: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以渔”,给学生以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自觉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习惯,实现学习方式的自主性。

课堂教学预设模式为:先学后讲,讲后再练,即:学——讲——练。

(二)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9月。

1、.课题负责人定期召集研讨会,协调有关工作,依据实施方案开展研究,有计划地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及时分析、总结课题阶段实施情况,随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修改教法,调整教学模式,及时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及阶段成果。

2、对课题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教师反思、评价自己的课堂实录,写出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做法,并在今后课堂教学中扬长避短,不断积累总结、完善,形成我校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总结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9月

( 1)、系统整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做法,传播、推广有效课堂教学经验和模式。

( 2)、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结题报告。

( 3)、申请结题。收集整理研究成果,对课题进行总结,完成课题报告请专家鉴定课题研究成果及结题报告。

(4)、举行结题论证会,邀请主管部门及专家鉴定。

四、课题研究的启示

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促使数学素养的形成,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巧学,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向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在课题的整个实践过程中始终进行着“教的有效性”、“学的有效性”。 “教学模式及其操作”的有效性。

(一)“教”的有效性

要上好一堂高中数学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新课引入趣味化、揭示概念深入化、讲解例题多变化、分析思路常规化、点拨规律条理化、练习形式多样化、选题难度层次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技巧艺术化。在本课题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导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必须体现:

1、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

2、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教学设计重过程体验,积极开展研究式自主学习,要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

4、充分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则是数学思想的具体行为。高中数学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但是,它们的呈现形式是隐蔽的, 我们要在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中积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发现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和能力,使我们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升华。

从教的方面来看,我们强调学生是主体,是知识的发现者、发展者,但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注重“五导”,即:导向、导趣、导疑、导法、导馈。 导向:教师根据大纲、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全面设计教学目标。目标预先给学生整体感知并被认同,善于对目标实施科学的揭示和分解,导引学生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引导学生个性的张扬,为自己的学习活动定向。

导趣: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强烈而适度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彼此的情感,善于撩拨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探求之心;课堂开头新颖,有吸引力,中间有高潮,使学生心境不衰,结尾有余味,富有悬念,使学生自始至终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导疑:教师要善于激起疑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收集学生发现的有新意、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设计的和学生发现的问题的讨论,引发思维,要尽量做到延迟评价,使学生拥有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思维过程的时间和空间,并努力引导学生求新、求异。

导法: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深刻反思,对所学知识形成比较清晰的整体印象,形成立体型知识网络。通过总结反思知识学习和问题解决的方法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

导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适量的高质量的练习,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形成技能。通过练习,借助同学们或老师的帮助,反馈学习状况,正确评判自己,及时矫正,及时补救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要适时、得法,贵在点拨,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优化组合,使学生的“学”少走弯路,更具效益。

(二)“学”的有效性

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起作用,只有我们的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起来了,我们的教学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开展的构建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研究才能达到了“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这个目标。我们对“学”的研究的侧重点是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涉及到学生自身和为学生提供学习条件的主客观两大方面的诸多因素,我们重点进行了以下实践研究:

1、对学生进行高中数学有效学习的专题讲座。什么是有效学习?开展高中数学有效学习的目的和现实意义是什么?构建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师、学生担当怎样的角色?对学习者有哪些新的要求?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其掌握基本要领。当然,学法指导单靠举办几个讲座是不够的,学法指导应融入课堂,贯穿在整个教学工作中。

2、改变学生“学”的方式。在“构建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必须先于“教”,因此,我们必须突出“学”,使“学”更具“主体性、自立性、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改变学生“学”的方式。我们课题组

成员把指导学生科学地“学”放在首要位子,让学生真正明白自己主动“学”的重要性,同时具备“学”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条件和环境的同时,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学法指导工作。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以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的要求,逐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通过实践,学生的“学”的方式有了彻底的改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课堂气氛活跃,生与师、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平凡,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彻底改变了过去被动学习的状况。

3、发挥教法对学法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科水平、教学风格等对学生有很大的渗透性和影响力。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法,教师的教法必须科学、灵活,起到示范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教师要尽可能展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的初始的、原汁原味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来体会,潜移默化地内化为自己的素养。

从学的方面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在课堂学习及课外学习活动过程中自觉自愿地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用科学的方法来操纵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我们指导学生逐步达到“五学”,即: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巧学。

愿学: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毅力和较持久、稳定的学习动机,积极主动地学习。

乐学:视学习是一种精神需要,是一种愉快的生活,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学得轻松愉悦。

会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新知的学习,有较强的领会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习效果较好。

善学:善于选择合理的方法来学习,善于自主、自控、自励,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巧学:学习技能和方法灵活、娴熟,学习省时省力效果好、效率高,能创造性地学习,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模式及其操作的有效性

基于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以提高课时效率为抓手,同时考虑到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可接受性和教学的可操作性,在课堂教学预设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研究实践, 确定了“构建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板块: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问题情境的有效性→ 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巩固延伸性训练的有效性→课后辅导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按照“五导”和“五学”的要求,积极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去操作,展开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以“学习导引”为开端,有针对性地、有目标地引导学生去预习新知、回忆旧知;整个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给学生以空间和时间,围绕新知和具体问题积极思维、自觉训练,在训练中掌握新知、学会方法;教学目标层层递进,充分体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数学素养的理念。

进行“构建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估计能力、应变能力。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导”至关重要,简明扼要的点评和总结至关重要,要真正实现设计的意图。

五、研究成果

1:)课题组开设研究课共50多节。大多数能自觉地结合课题的要求,开展相关的公开课教学观摩课。教师们在平时能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备课,积极探索,在教学中

2.)围绕课题研究撰写了一批有价值的论文、案例、调查分析报告

随着课题研究的实施,不断深入,课题组成员以及相关的一些教师在教育科研的理论指导下,老师的素质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课题组 成员撰写了有关课题研究的论文、个案分析、教育故事、教育故事共 篇,这些论文案例均能围绕课题研究的主题,有的做了深入的理论探讨,有的对自己的课堂实践进行总结,虽然够不上经典,但许多论文在各级论文评选活动中都获得了不同的奖项,其中杨宽的《关于课堂提问技巧》在09年获“师陶杯”三等奖,徐丽锋老师的《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案例分析》获师陶杯二等奖,宗冬娣老师《构建和谐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获市二等奖、《给学生一个真实,有效地空间---浅谈数学课堂中的概念教学》获师陶杯三等奖,吕红范的《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获蓝天杯三等奖等, 除此之外,老师们还撰写了的心得、研究案例和调查报告,大多都有值得推广交流的价值。并有课题组成员宗冬娣老师为新北区名教师培育室开设“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讲座,聘请专家为数学组作“中学数学教师基本功竞赛”讲座,我校有两名数学教师获得常州市区“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三等奖,同时我校也被评为组织奖,这也为学校课题研究的深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1.20xx年李玉凤被评为常州市骨干教师

2.20xx年李玉凤的《数列》被评为常州市精品课

3.20xx年李玉凤获新北区“骏马杯”二等奖

4.20xx年徐丽锋被评为常州市教学能手

5.20xx年吕红范被评为常州市教学能手

4)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创设了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和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在学习内容及方式上,提高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课堂上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进行探讨,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有机结合和促进,既不让“学”围绕“教”转,也不让“教”围绕“学”转。教师根据教学活动过程,与学生积极互动,参与讨论、点拨问题,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索中,教师眼观六路,顾全大局,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引导者,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一个榜样效应。

5.)以上这些都是显性的成果,但本课题研究更重要的是隐性的成果,这些并不是能以简单的数据或成绩来体现出来的。自开展本课题研究以来,数学组的教师积极探索,探索出了符合本校学生的各种类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例如在概念课中,我组的数学教师的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是为了教学任务,也不再是仅仅为了高考,而是从培养学生的素质为出发点,精心设计学案,为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今年我校高考再创辉煌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六、值得再研究的问题

“构建高中数学有效课堂”获得的收获是大的。但反思整个过程,我们在如何更好的帮助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这个问题上还没有很好的办法。高中学生的基础已经经过了九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对一些基础很弱的高中生,要求他们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面对的困难比老师“手把手”地教要大的多。我们作了努力,但效果不明显,需要再研究。

我们相信,随着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越来越好,教师的综合素养会越来越好,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会越来越高。我们倡导“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我们要培养学生使之终身受益,锻炼教师使之成为研究者。

七、主要研究人员及分工

课题组长:李玉凤 负责课题设计及主要研究工作。 副组长:蒋伟红 负责现状分析及实施研究,协助组长工作,协调各项研究工作。

课题组成员:

潘清:负责课题前期准备工作,负责现状分析及实施研究

肖钢: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现状分析及实施研究

陈婧:负责课题前期准备工作,负责现状分析及实施研究

朱小青:负责课题前期准备工作,负责现状分析及实施研究

殷爱萍 :负责课题中期评估报告的草拟工作及经验总结文本

宗冬娣 基本信息收集整合秘书

程燕、徐利峰:协助组长工作,负责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等工作。

鹿文文、吕红范:协助组长工作,监督课题实施,负责课堂录像、编辑、刻制光盘等工作。

文章录入:蒋伟红 恽菊香 责任编辑:蒋伟红 杨宽


第二篇:高中数学124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124”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经过五年的实践与理论的相互支撑与验证,在全校教师的全力合作与探究中,我校积极响应省教育政策,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校领导分工明确,措施得力,教务处合理安排,科学统筹。教研组长刻苦钻研,认真解读,细化目标,分阶段,分课题,分环节,精细化,明确化,使课程改革工作在岁月的洗礼下茁壮成长,已出落成一位健壮的小伙儿,活力四射,青春洋溢。

我们数学学科组的课改工作也在这一历史洪流中顺利地进展着,对于课堂的研究和教学实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在各项政策和制度的摸索和探讨上,也有了更为成熟的方法与策略。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上,教师们都能够从细节入手,按照人性化的成长理论,为孩子们的全面成长出谋划策尽职尽责,妙招迭出,从而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如同花儿沐浴在阳光下一样,温暖而美丽地舒展。追求教学效率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二、核心概念界定及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对“124课堂”的界定

“124课堂”是针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无序性、低效性来设计的。课堂教学有序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摸底与调查,结合课堂学习任务,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完成学习内容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有序发展。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学习活动方式的多元化,让自主,探究,合作成为学习方式的三个主线,让学生在自由地获得学业上的成就,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

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立足点是“让学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

2、对“教学模式”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的具有动态性的过程,从微观的教学活动的角度看,它具有变化性,但宏观的过程角度,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一种教学模式由几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活动组成。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3、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学习行为的主体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认知、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三、我们进行“124”数学课堂实验模式研究的优势

我们学科组在人员构成上的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1、年轻教师多,平均年龄在35岁。2、高级教师的比例大,我们学科组45名教师中有高级教师12名。3、我们学校的科研力量雄厚,有五年的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生长经验,形成了以校教研处为核心,学科教研组为主干的教研队伍。

四、高中数学“124”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的内容

(1)、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中数学课堂的建设目标是什么,学生的学习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的环节设计和流程有哪些要

求,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师应具备的角色并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2)、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广泛地搜集相关素材,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作出最大的努力与贮备。研究对学生把握、课堂环节处理的度和学生课堂参与形式。

(3)、“一案两课四步”教学模式设计的方向。

“一案两课四步”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设计为基础,教师诱导为前提,学生自学为根本,互动探究为促进,三维目标为主线,达成会学为目的,运用“问题+方法+训练+评价=问题解决”的策略,强化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质疑,形成个性发展空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创造能力,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4)、“一案两课四步”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教师工作流程:1、课前准备 研究课标、教材和学情 搜集材料、整合资源 设置问题、编制学案设计教学、写好教案

2、课中施教 指导自学、督查自学、汇总问题

创设情境、呈示问题、引导探究 点拨释疑、精讲拓展、训练达标激励评价、布置作业

3、课后反思 作业批改 反思教学 补救教学

五、高中数学“124”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

2、行动研究。

3、调查研究。

4、实验研究。

5、比较研究。

6、访谈等。

六、高中数学“124”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xx年3月——20xx年12月,共分为三个实验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动员、组织学习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1、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改革讨论会,组织多种形式的

学习交流活动。

3、教学骨干分赴山东省昌乐二中学习“271”课堂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现场观摩学习“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

4、组织赴昌乐二中中学学习的教师开展校内课堂教学改革研讨课。

5、组织赴杜郎口中学学习的教师开展校内课堂教学改革研讨课。

6、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教改,谈困惑。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xx年4月—20xx年4月)

1、成立《高中数学“124”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课题组并开题。

2、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同时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

3、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评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方向的“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4、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

5、加强相互听课和研究,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加强学习和交流,课题组组织教师每周开一次实验研究会,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

6、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纵向跟踪对比研究,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横向定期对比研究。

7、学校组织校级公开研讨课、请杜郎口优秀教师上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改进实践模式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8、总结形成本学科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

第三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2月) 1、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

2、针对课题的相关理论和课堂生长经验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对各个环节的效果进行一个进一步的计量与比较。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了实验方案。

2、20xx年4月----20xx年4月,实施“124”教学法的教学改革实

验,并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比较、记录,搜集整理资料,使之更合乎现在的社会环境与学生心理成长规律。

3、20xx年5月----20xx年12月,这个时间主要用于总结研究经验,讨论,撰写结题报告。

七、高中数学“124”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成果

(一)、关于“一案两课四步”教学模式的说明

1.“一案两课四步”的含义

“一案”:一份导学案

“两课”:两节课或两个教学时段,第一节学生自主学习,第二节互动探究。

“四步”:第二节课中的四个教学环节。

2.关于“导学案”

(1)导学案作用的定位

两个关键词:桥梁、媒介

“导学案”是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的媒介。

(2)导学案应具备的突出功能

两个关键词:导、练

“导学案”设计要遵循“导疑——导学——导思——导练——导创”的指导思想,通过引导使学生想学、能学、会学,通过训练使学生学会,通过拓展使学生能够创新。

(3)导学案的主要环节

①学习目标 ②重点难点 ③知识链接 ④基础达标

⑤学法指导 ⑥问题探究 ⑦归纳总结 ⑧训练拓展

(4)导学案主要环节设计要求

①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必须是对课标进行分解细化、对教材进行剖析、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学情进行分析后得出的,学习目标的叙写必须规范,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四个要素缺一不可,学习目标必须清晰、具体、可测量。

②重点难点

根据课标确定,清晰、准确。

③知识链接

相关知识的再现或提示,用以帮助学生自学。

④基础达标

基础知识以填空、选择、简答、练习等形式出现,基本概念、规律要求学生熟记。

⑤学法指导

对重点知识分析解读,对重要思想方法进行揭示,通过问题导学拓展思维空间。

⑥问题探究

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高质量的探究性问题,重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⑦归纳总结

知识归类,方法总结,思想升华。留下空白,由学生自己完成。 ⑧训练拓展

问题设计要具有自学检测性质,既要注意知识、方法的应用训练,又要注意将知识、方法联系学生生活、现实生活、高新科技等,还要注意学生层次,一般分A、B、C三级。

(5)导学案与教材的关系

导学案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撑握教材而产生的辅助工具,导学案绝不能替代教材。学案的设计要根植于教材,在学习中,学生要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利用导学案的辅助功能,解决自己学习中的困难,最终学习达标。

(6)导学案编制的基本原则

①必须有导学部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 ②必须有训练达标部分:基础达标、问题探究、训练拓展、归纳总结。

③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具有不同的要求,导学案环节设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变动。

④控制好导学案的容量和难度,保证学生一节课时间能够完成。

3.关于“两课四步”

第一节课: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学生以导学案为学习路线图,读书自学,积极探究,要求熟记所有的定义、概念、规律等内容,能够脱离课本完成基础达标部分,能够通过学法指导、查阅资料完成问题探究、训练拓展部分,能够独立进行归纳总结。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找准疑点、困惑、做出标记。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自学过程,要对学生自学提出具体要求,督

促学生自学,指导学生自学,必要时对难点、疑点问题给予指导。最后检查学生对导学案完成情况,掌握学生通过自学,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仍然疑惑不懂,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节课:分四步。

第一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上课后,教师重审学习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探究。

学生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困惑,并交流收获,学生将自己在讨论中获得的正确信息及时记录;讨论将要展示的内容,即板书要点、讲解事项等。

教师巡视学生讨论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收集信息。

第二步:展示互动、点拨释疑。

教师分配任务,任务重点是探究题的处理,各小组学生代表将展示内容要点板书在黑板上,板书的目的是辅助讲解,同时也是小组探究成果供全体学生分享。教师根据需要,安排小组学生代表对所板书的问题进行讲解展示,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听讲,并可以在讲解过程中进行补充和质疑。

教师全程监控,并适时给予学生提示、点评、讲解,同时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给予激励和评价。

第三步:总结概括,拓展延伸。

展示点评完毕,学生总结自己对重点、难点、易混点的理解,归纳规律、方法、小窍门及知识框架结构,写出学习感悟。然后自由讲解自己归纳总结的结果,供其他同学质疑、点评。

教师最后给出完整的正确的结论,并要求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归纳总结”框架图。

第四步:当堂检测,学以致用。

发当堂检测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教师可用多种形式检测学生达标情况,如小组内检查、全班提问、小组间相互批阅、教师收取部分学生的答卷批阅等。当堂检测一方面是为了方便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把握,另一方面通过当堂检测评价,激励学生争先创优、奋发学习。最后布置课下作业。

4.课堂教学流程

①导入新课——0~2分钟 ②小组讨论——5~8分钟 ③板书展示——3~5分钟④点拨释疑——10~20分钟 ⑤归纳总结——3~

5分钟 ⑥当堂检测、布置作业——8~10分钟

(二)、对“一案两课四步”教学模式的解读

(1)“一案两课四步”教学模式构建的背景

长期以来,源于前苏联凯洛夫的“复习旧知——讲授新知——巩固新知——布置作业”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界一直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种模式以学科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得不到培养,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几乎被扼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达到新的教育目标,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构建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兴趣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一案两课四步”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①“一案两课四步”教学模式立足于新课程的教材观。

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它只是一种主要材料。在课标的指引下,教学内容顺序可变、时间可调、案例可换、内容可选。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编制导学案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激发创新意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②“一案两课四步”教学模式立足于新课程的学习观。

坚持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是现代学习观的核心,也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走向新的学习观呢?教学过程论指出,学生学习过程应该始终坚持:自学创情境,始终含情意;体验为主线,思维为主攻;探索得事实,研究获本质;三维促发展,反馈终达标。“一案两课四步”模式正是按照这一指导思想进行教学设计的。自学为主、先学后教,创设情境、激发情意,引导探索、互动体验,发展思维、训练达标贯穿于 “一案两课四步”模式的始终。

③“一案两课四步”教学模式立足于新课程的学生观。

新的学生观基于以下三个基本理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学思想论也指出,学生为主体的四个特征是: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基础性。学生是发展的人,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习上有困难

的学生,要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学生是独特的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因此我们的教学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体验、探究中去认知、去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品质。

④“一案两课四步”教学模式立足于新课程的教师观。

新课程的教师观主要内涵有: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和信息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反思者和研究者;学生成长的发现者。教学思想论指出,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特征有情感性、启发性、促进性、反馈性。核心特征是启发性,教师引导作用的精华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循循善诱。“一案两课四步”教学模式的确立,目的是要突出强调教师的诱导作用,将教师的“诱”和学生的“思”这种主要的教和学的关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⑤“一案两课四步”教学模式立足于新课程的课堂观。

新课程的课堂观认为,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要培养这些能力,教师应做到六个带进:一是把尊重带进课堂;二是把方法带进课堂;三是把激励带进课堂;四是把民主带进课堂;五是把合作带进课堂;六是把创新带进课堂。同时,教师和学生角色定位准确,教师诱导机智、学生思维积极,教师组织有序、学生活动有效。这正是“一案两课四步”教学模式设计的方向。

总之,“一案两课四步”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设计为基础,教师诱导为前提,学生自学为根本,互动探究为促进,三维目标为主线,达成会学为目的,运用“问题+方法+训练+评价=问题解决”的策略,强化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质疑,形成个性发展空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创造能力,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让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课堂,获得快乐的课堂,自由成长的平台,展现美丽青春的舞台。

八、课题研究的结论

1、 通过实验与探讨,我们全体数学学科组的教师们都认为:“124”数学课堂教学法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种可操作性很强的

课堂教学结构模式,能有效调动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124”教学法,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他们可以在课堂上运 用多种形式来学习,来探讨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各种问题,并运用自己的思维来梳理,加工,然后表达出自己以为最合理的解释。教师们可以大胆放手,做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学生成长的见证者。

3、指出了各个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

(1)“1案”的设计要合乎学生的成长实际,成长发展趋势,更要可操作,可评价,可持续性改进。

(2)“2课时”里面指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精准运用与掌握,也就是要加强指导,疏导,和引导。

(3)“4环节”中学生的展示要务实,求实效,发现生长点。

(4)思维量,与参与度要兼顾到位。

九、参考文献:

[1]新课改下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xx年第31期

[2](苏)巴班斯基 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数学教学大纲[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xx年第08期 作者: 陈斌; [5] 《新课程(下)》20xx年第10期 作者: 周烨东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更多相关推荐:
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一问题提出一课堂有效教学内涵的界定所谓课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中期报告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由我校数学教研组承担的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系莒县教科学所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该课题20xx年3月进行开题论证20xx年4月立项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全体...

《新课改课堂教学的优化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新课改课堂教学的优化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涂少军新课改课堂教学的优化是我校化学科组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针对我校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索构建一套较系统完善的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研究中期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研究课题中期报告付秀丽一课题实施的现状分析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

初中有效语文课堂的教学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初中有效语文课堂的教学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上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是师生教学相长的生成历程如何在有限的45钟的课堂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研究的课题这也是目前我们最直接最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

《新课程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新课程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研究中期报告化学课题组一本课题成立以来主要工作1进一步修订课题研究内容根据初中课改三年实践情况及进入高中课改的实际情况我们感受到初高中课改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一体化研究面临新的问题这主要是...

《有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有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中期研究报告有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花园二小课题组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的研究是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课改的主阵地在课堂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靠这一组织形式实现目...

《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子课题新课程初,高中数学衔

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子课题新课程初高中数学衔接内容的有效教学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组华中师大一附中执笔人帅建成子课题新课程初高中数学衔接内容的有效教学研究自20xx年9月湖北省...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中期工作报告1

多媒体网络资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初探中期报告高二生物组1多媒体网络资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初探中期报告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1立项工作的扎实展开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方案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申报课题撰写实施方案这一阶段...

《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子课题新课程初,高中数学衔

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新课程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子课题新课程初高中数学衔接内容的有效教学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组华中师大一附中执笔人帅建成子课题新课程初高中数学衔接内容的有效教学研究自20xx年9月湖北省...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方蕾工作室一研究背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挑战教师们努力将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渗透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和实践也出现了一...

美术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泥塑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一感受泥塑艺术之美泥塑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传统民间手工艺美术品是民间艺术手工制作以创作毛稿制模翻胚粘合成型经精抛彩绘勾线着色上光等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其形态...

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