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过程机械学术前沿报告

时间:2024.4.20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目 录

第1章 绪论 .................................................................................................................. 2

1.1化工过程机械简介 ........................................................................................... 2

1.2化工过程机械国内外现状 ............................................................................... 2

1.2.1 国内行业现状 ........................................................................................ 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2

1.3化工过程机械发展方向 ................................................................................... 3

第2章 A+类学校 ........................................................................................................ 3

2.1浙江大学 ........................................................................................................... 3

2.1.1 浙江大学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发展 ........................................................ 3

2.1.1 浙江大学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团队 ........................................................ 4

2.2 北京化工大学 .................................................................................................. 8

2.2.1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发展 ................................................ 8

2.2.2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主要导师 ........................................ 9

2.2.3 北京化工大学诊断与自愈工程研究中心 .......................................... 11

第3章 A类学校 ........................................................................................................ 14

3.1 华东理工大学 ................................................................................................ 14

3.1.1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发展 .............................................. 14

3.1.2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导师 .............................................. 15

3.1.3 华东理工大学承压系统安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17

3.2 南京工业大学 ................................................................................................ 18

3.2.1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发展 .............................................. 18

3.2.2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导师 .............................................. 18

3.3 天津大学 ........................................................................................................ 22

3.3.1 天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发展 ...................................................... 22

3.3.2 天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导师 ...................................................... 23

第4章 B+类学校 ....................................................................................................... 24

4.1 大连理工大学 ................................................................................................ 24

4.1.1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发展 .............................................. 24

4.1.2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导师 .............................................. 24

4.2 华南理工大学 ................................................................................................ 26

4.2.1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发展 .............................................. 26

4.2.2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导师 .............................................. 26

第5章 Heriot-Watt University ................................................................................... 28

5.1 About Heriot-Watt ........................................................................................... 28

5.2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s ................................................ 28

5.3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29

5.4 Main Articles ................................................................................................... 30

致谢 .............................................................................................................................. 31 1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第1章 绪论

1.1化工过程机械简介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属于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主要研究化工、石油化工、炼油与天然气加工、轻工、核电与火电、冶金、环境工程、食品及制药等流程性工业中处理气、液和粉体材料必需的设备和机器。例如,过程工业中的传热设备及节能技术的研究;化工单元传质设备和相分离设备研究;化工过程用泵、压缩机等流体机械的研究与监控;压力容器及管道的设计、制造和安全保障的技术研究;过程设备的腐蚀、损伤与延寿技术的研究;非金属材料成型加工技术与设备的研究,等等。

本学科是一个专业面广,为国民经济多个行业服务的涵盖多种学科的交叉型学科。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传热学、传质学和化工过程原理等学科的基础构成本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本学科与其一级学科中的其它二级学科有着相同的学科基础和内在联系,并和其它一级学科如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相互交叉与渗透。

1.2化工过程机械国内外现状

1.2.1 国内行业现状

化工机械行业长期处于亏损边缘。现代大型石油化工装备大量进口是造成行业经济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

近两年化工机械出现的产销两旺的爆发行情,一举扭转了化工机械行业亏损局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市场对化工设备的需求量突然放大,为石化设备行业带来转机。例如,因原油紧缺价格上涨,为在炼油过程中获得更多轻质油(液化气、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等),炼油企业掀起建设或改造石油加氢装置的高潮。二是技术进步促使经济效益提高 。近来一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成功提高了我国石油及化工设备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三是石油及化工机械行业经济效益提高更主要是源于行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取得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在装备诊断工程方面,美国的TEXAS A&M和美国CSI公司、 2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ENTEKIRD公司以及日本新日铁高砂研究所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在压力容器技术领域,美国的PVRC代表国际先进水平,其负责制定的压力容器设计规范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在装备密封技术上,加拿大蒙特利尔理工学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高效分子蒸馏技术方面,德国的GEA公司在全球最有影响。在过程机械CAE领域,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CAE中心在世界范围影响最大。在高聚物加工技术及装备领域,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塑料加工研究所、德国斯徒加特大学的塑料工程研究所和奥地利等研究的成型装备一直是首选;在现代前沿的聚合物加工过程数值计算与模拟方面,澳大利亚的MoldFlow公司和日本处于领先水平。在高效石油化工过程机械方面,俄罗斯莫斯科石油大学和石油化工学院和美国及加拿大等处于先进水平。在过程智能检测与先进控制工程方面,美国的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Purdue University、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虚拟仪器研究中心USA、Honeywell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及日本横河都居世界领先水平。

1.3化工过程机械发展方向

当代石油化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领域的发展方向是使过程装备高效率、高自动化、安全可靠、数据参数自动监控、在线测量和预报、系统故障远程诊断与自愈调控,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有:研究故障产生规律及早期发现故障的征兆信息,研究故障信号处理及识别特征,应用振动、红外、油液分析、涡流、绝缘、超声、声发射、X射线、噪声等多种技术诊断、预测工业装备故障,装备状态检测诊断及控制一体化系统、主动控制系统,压力容器技术,装备密封技术,高效分子蒸馏技术,过程机械CAE,高聚物加工技术及装备,过程智能检测与先进控制工程等。

第2章 A+类学校

2.1浙江大学

2.1.1 浙江大学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发展

浙江大学化工过程机械学科由我国著名学者王仁东教授等创建于19xx年,是我国最早建立化工过程机械专业之一,同时是我国最早的化工过程机械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重点学科。学科于19xx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xx年获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19xx年首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xx年被评为全国首个化工过程机械国家重点学科,2008 3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年被评为首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国家特色专业,现设立有―高压过程装备与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车用高压燃料气瓶分技术委员会‖,是国家―211工程‖和―985‖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建设的学科。

目前,浙江大学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已形成过程装备瞬态技术、先进能源装备与安全技术、过程装备数字化设计控制技术、过程装备节能与环保技术、特种流体机械、高速旋转机械等研究方向;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团队,包括:(1)郑津洋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能源装备与安全技术;(2)金志江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过程装备节能与环保技术;(3)王乐勤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特种流体机械;(4)吴荣仁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速旋转机械。

学科在过程装备瞬态技术、先进能源装备、过程装备安全与虚拟仿真重构技术、过程装备数字化技术、基于过程强化的过程装备集成与控制技术、大型高速旋转机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掌握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的若干重大问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学科拥有承压设备性能综合试验系统、智能化疲劳性能综合测试装置、噪音测试和分析系统、三坐标测试和分析系统、大型高速旋转机械综合测试平台、超高速试验台、智能化疲劳性能综合测试装置、小型管道液力涡轮水力性能实验平台、特种离心泵试验装置平台、1000m水深旋转密封试验装置平台、高性能应力测试仪、高压密封试验系统等国际先进的硬件设施,以及ANSYS、MSC、FLUENT、IDEAS、UNIGRAPHICS等大型商用软件,可对各种瞬态过程、大型高速旋转机械综合性能、承压设备综合性能、噪音、过程流体机械性能等进行测试和分析,可进行各种复杂系统的建模、仿真、事故的虚拟重构,可实施概念化设计、虚拟样机性能评价、复杂结构逆向反求等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

2.1.1 浙江大学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团队

2.1.1.1 郑津洋团队

研究方向:

高压技术和设备

先进能源储运技术和设备

承压设备数字化技术

高风险设备安全

承担科研项目:

4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主持863目标导向课题

973子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等国家级课题

10多项省部级课题多项

近期发表的主要论文:

奥氏体不锈钢深冷容器室温应变强化技术.压力容器,2010,(8)

摘 要:

随着低温液化气体的日益广泛应用,深冷容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深冷容器的轻量化,对于节能降耗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室温应变强化技术可以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屈服强度,显著减薄奥氏体不锈钢制深冷容器的壁厚,减轻重量。中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已将该技术用于制造奥氏体不锈钢深冷容器。在简要介绍室温应变强化技术发展历史、标准和优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讨论了该技术推广应用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两种典型形状装药的近场爆炸载荷研究.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4):462~467

摘 要:

为了研究装药形状对近场爆炸载荷的影响,采用数值方法分析比较了球形和圆柱形(长径比为1)2种典型形状装药中心起爆情况下的近场爆炸载荷。结果表明:球形装药产生的爆炸载荷分布均匀,爆炸波以球面形式向各个方向传播;圆柱形装药产生的爆炸载荷存在着明显的方向性,爆炸波呈空间十字形分布,爆炸波沿装药轴向的传播速度和超压峰值大于径向;比例距离小于1.1 m/kg1/3时圆柱形装药轴向和径向爆炸载荷大于球形装药;离爆心比例距离小于2.5 m/kg1/3的区域可以视为爆炸近场,装药形状对该区域内的爆炸载荷有显著影响。

高压容器双锥环密封径向间隙的研究.润滑与密封,2010,(8)

摘 要:

针对高压容器双锥密封结构实际应用中泄漏事故,根据高压容器双锥密封结构密封机制,提出螺栓力、双锥环径向间隙及垫片应力在升压过程中皆存在一个拐点,此时的最小密封比压是导致双锥密封泄漏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操作工况主螺栓载荷和主螺栓预紧力,推导出双锥密封结构操作工况回弹量和密封比压公式,求出双锥环与端盖支撑面刚产生尚未产生径向间隙的拐点压力和此时的最小密封比压;以最小密封比压为目标函数,并 5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考虑双锥环屈服和失稳两项约束,求得高压容器双锥环密封最佳径向间隙范围,并建议GB150对径向间隙取值的修改。结果表明,双锥环密封泄漏与软垫选择、双锥环几何尺寸、双锥环初始径向间隙等有关,其中对密封性起关键作用是双锥环几何尺寸。

2.1.1.2金志江团队

研究方向:

过程装备安全评估、寿命预测、失效分析技术研究;

过程装备集成与优化技术研究;

过程装备节能与环保技术研究。

研究项目:

基于海洋温差能的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国家863项目;

化工生产后处理过程―五合一‖集成装备的研制与应用,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船舶装备及其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重大横向项目(包括国际合作项目);

重大过程装备典型事故发生机理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压力管道组合管件模块化设计及其专用装备的开发,重大横向项目(包括国际合作项目)。

近期发表的主要论文:

基于VB6.0的AutoCAD先导式截止阀设计软件开发.化工机械,2010,(3) 摘 要:

介绍了先导式截止阀的工作原理和优越性。重点阐述了以VB6.0为开发环境、运用ActiveX Autom ation提供的接口,实行AutoCAD的先导式截止阀专用软件二次开发的过程及关键步骤,探讨了阀门图形参数化设计和数据库建立的方法与途径,并给出了部分程序代码和例证,实践应用效果良好。

内压作用下椭圆管道应力及极限载荷数值分析.化工机械,2010,(3) 摘 要: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含椭圆度的管道在内压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和塑性极限载荷,考察不同椭圆度、壁厚以及管径条件下,管道应力分布和极限载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含椭圆度管道的最大应力随椭圆度的增大而迅速增大,管道极限载荷值随椭圆度增大而线性减小,椭圆度、壁厚及管径对管道的安全性有很大影响。

2.1.1.3王乐勤团队

6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研究项目:

1.GFJG-E80695,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 20071230

2.水利旋转机械中非定常流动及控制的基础问题研究,自选课题 20081231

3.大型工业油罐旋转喷射混合系统研制,宁波连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20071230

4.10万m3原油储罐研究

近期发表的主要论文:

升气管插入深度对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化工机械,2010,(1)

摘 要:

针对旋风分离器内部复杂的三维强湍流,在仿真过程中,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利用贴体网格技术,模拟得到不同升气管插入深度时的旋风分离器内的切向速度分布、轴向速度分布和进出口压降。结果表明,当升气管插入深度减小时,会使总压力损失有所降低,但有一部分气流将从入口直接进入升气管形成短路,使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下降;对于特定的旋风分离器,升气管插入深度存在最优值,可保证较高的分离效率和较低的压降。

卧螺离心机螺旋输送器结构强度的参数化分析.机械设计,2010,(5) 摘 要:

为指导卧螺离心机螺旋输送器关键参数的确定与结构的优化,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螺旋输送器的参数化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结构强度分析和转子模态分析,发现螺旋输送器为刚性转子,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圆柱段叶片根部,径向最大位移出现在圆柱段螺旋叶片外缘。进一步分析了叶片厚度和半锥角等参数对转子结构强度和固有特性的影响,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随螺旋叶片壁厚的减薄,应力强度和径向位移量均呈增大趋势,增大半锥角会造成总体应力强度值的提高。

2.1.1.4 吴荣仁团队

研究项目

1.透平膨胀机叶轮超高速试验装置的研制

2.自动变速器零部件(C1234轮)旋转试验

3.柴油发动机增压部件超速自增强

4.变质量压缩机系统新型回流气阀运动特性研究

5.APTP-0804-05-04机匣包容试验研究

7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6.透平机械叶轮强度试验研究

7.增压器整体叶轮强度试验研究

近期发表的主要论文:

部分行程压开吸气阀调节的理论研究.流体机械,2006,34(11)

摘 要:

针对以理想气体为介质的往复压缩机,分析了采用压开吸气阀调节后的工作循环,推导出根据吸气阀压开时间计算排气量的公式,并定性分析了调节后的排气量变化规律。

叶轮高速旋转试验台自动控制系统开发.机械工程师,2008,(2)

摘 要:

针对原有手动高速旋转试验台自动化改造,开发了试验台自动控制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软件设计。在Delphi编程环境下,采用第三方控件SPComm实现工控机与智能测速仪的串口通讯。综合运用多线程和数据库等技术,在监测转速和振动的同时,根据转动惯量不同采用变比例积分系数的转速控制方法。对不同转子试验,系统操作简便、满足各项工程试验要求,现已在实验室投入运行,使用状况良好。

2.2 北京化工大学

2.2.1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发展

本学科19xx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xx年被列为部级(原化工部)重点学科,20xx年被列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目前是本校―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之一。本学科还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单位。在本校属于机电工程学院。

本学科的研究工作与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石油、化学工程及环境工程等领域相互渗透,尤其在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预知维修、高分子材料成型理论与设备、分子蒸馏技术与设备、石油化工机械与设备、流体润滑与密封、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特色,并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

在聚合物加工过程可视化研究和大型装备故障诊断等方面保持着国际先进水平,国际间合作的科研工作持续不断。每年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科技、国家各部(省)委科技攻关项目。年平均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各部委科技进步奖等多项。本学科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 8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注重与相关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在研究工作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学科目前的研究方向:1、装备监测网络与远程诊断;2、压力容器技术;3、石油化工过程新型设备;4、流体机械;5、机械结构优化设计及理论;6、润滑理论与减磨设计;7、机电一体化技术;8、非金属材料成型理论与设备。

2.2.2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主要导师

2.2.2.1 高金吉

现任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辽阳石油化纤公司副总工程师,在国内工业企业率先开发应用设备诊断技术,攻克了国家重点工程辽化试车、生产中多项关键设备重大技术难关;研制出机泵群网络化监测诊断系统、振动诊断软件包和预知维修系统,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创建诊断与自愈工程研究中心,任北京化工大学安全科学与监控工程中心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19xx年获人事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专家称号。19xx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在研究领域为设备诊断与自愈工程。

近期发表的主要论文:

离心压缩机轴位移故障自愈调控系统试验研究.机械工程学报,2010,(5) 摘 要:

通过总结轴位移故障的特征,分析研究可倾瓦推力轴承的力学性能,提出一种在线预测和诊断轴位移故障的方法,通过试验实现轴位移故障自愈。离心压缩机的轴位移故障大多带有突发的特点,这种突发是由于推力盘和轴瓦之间的油膜破裂导致的。这种破裂可能是润滑油油质变差或者油压降低导致油膜承压能力严重降低,达到一定门槛值后,油膜破裂;也可能是离心压缩机在工艺工况波动时,转子轴向力增大超过了油膜的承载能力,从而导致油膜破裂。不管哪种故障都会导致轴瓦的严重磨损,压缩机紧急停车。通过在线的检测推力轴承的油膜刚度,区分导致轴位移增加是否由轴向力引起,并且引入轴位移故障自愈调控机制,以轴位移为控制参量,实时调控转子的残余轴向力,保证推力轴承的最小油膜厚度。试验研究表明,该机制能够有效的实现离心压缩机轴位移故障的自愈。

超重力机自动平衡系统的设计及模拟试验研究.振动.测试与诊断,2010,30(1)

摘 要:

9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为了解决某些旋转机械转子振动会发生随机突变的问题,以超重力机为例,根据其动力学特性和用户实际使用时的振动幅值、相位变化数据,计算其可承受的最大不平衡量,以此为依据,根据液体―自衡‖原理设计连续注排液式平衡头,实现了超重力机转子振动模拟和在线消除。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证明,应用连续注排液式平衡头的自动平衡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转子的振动,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延长其生产周期。这些数据为此系统应用到超重力机和其他旋转机械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旋转机械无试重现场动平衡原理与应用.振动与冲击,2010,(2)

摘 要:

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无试重现场动平衡原理与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及现场应用研究。无试重平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在平衡平面上施加虚拟不平衡量,确定转子在轴承处的振动相位相对于平衡平面处的激振力的相位的滞后角。这种滞后可以借助不断完善的转子动力学理论以及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确定,其关键是确定轴承的刚度和阻尼系数。滞后角和振动的相位相加便为激振力的相位,将该相位反相可得到配重的相位。配重量由测量得到的振幅和计算得到的振幅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虚拟不平衡量的大小确定。实验研究以及现场的平衡实践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不加试重的情况下,实现对转子的有效平衡,从而降低机组的现场动平衡的时间和成本。

2.2.2.2 钱才富

现任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xx年7月至19xx年3月为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化工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主任。研究领域:疲劳与断裂,有限元分析及计算机辅助工程,压力容器设计及应力分析,地震分析,裂纹微观扩展机理研究,失效分析与可靠性研究,材料微观力学性能研究。

近期发表的主要论文:

关于管板结构的数值分析设计.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7(5)

摘 要:

针对管子与管板以胀接和焊接形式连接的管板结构,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在壳程压力作用下的挠度和应力,并拟合为管板半径、厚度和压力的函数。结果表明:由于管子的支撑作用,管板的挠度和应力对管板的半径和厚度的变化并不十分敏感;有限元分析得到的管板应力不足按常规设计标准计算所得管板应力的一半,这表明,虽然在换热器设计标准中管板的设 10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计计算考虑了管子的一定支撑作用,但实际的支撑效果更大,若采用基于有限元法的分析设计法,仍然可以降低换热器的管板厚度;与焊接结构相比,胀接结构更有利于提升开孔管板的强度与刚度。

组合载荷作用下碟形封头的稳定性分析.压力容器,2010,(7)

摘 要:

对于受外压和局部载荷联合作用下的压力容器封头稳定性设计问题,以低温液化气体储罐的外筒体为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受外压及支座反力作用的碟形封头进行了线性和非线性稳定性分析,计算了封头的临界失稳外压和临界失稳轴向力并考察了支座垫板的作用。结果发现对于常见的3支座或4支座,支座的存在对封头的临界失稳外压几乎没有影响;封头因外压发生失稳和因轴向支座反力发生失稳是互相独立的;支座上有无垫板对封头的临界失稳外压影响不大,但垫板能够提高封头的临界失稳轴向力。此外,为便于工程设计,给出了不同直径和厚度的碟形封头临界失稳支座反力。 曲面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壳程压力降的数值模拟.压力容器,2010,(2) 摘 要:

采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了一种新型折流板换热器——曲面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壳侧流体的流动状态,计算了壳程压力降,并与普通弓形折流板换热器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流量一定的情况下,曲面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壳程压力降明显低于普通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壳程压力降,而且随着曲面折流板曲率半径和折流板圆缺口高度的减小,曲面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壳程压力降降低的百分比增大。

2.2.3 北京化工大学诊断与自愈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化工大学设备故障诊断与自愈工程研究中心,是由设备诊断工程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金吉教授倡导,在 211 工程一期建设支持下于2001 年 7月建立。现形成固定教师 10人的学术团队,其中教授 3 人, 副高职 4 人,中级职称 3 人。客座 教授3人。研究人员中 40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73%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人,硕士学位的4人,在读博士生6人,学术梯队和年龄结构合理。检测诊断中心发挥机械电子和信息工程的学科优势立足于石化电力冶金等行业流程装备的监控和诊断,努力将中心建成国内一流的装备工程理论和应 用研究高级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2.2.3.1 重点科技课题项目

过程装备复杂系统故障自愈调控原理研究

叶轮机械中密封气流激振的细观评价

11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埋地燃气管道涂层及阴极保护有效评价

大型机组多转子耦联动平衡及自愈系统研究

石化装备智能监测预知维修平台

石化装备智能监测预知维修平台

埋地燃气管道腐蚀防护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

PTA压力离心压缩机故障自愈调控系统研制

己二酸回收工艺技术研究

基于主动平衡技术的烟气透平自愈调控研究

高速 DSP数据采集系统

舰船管路系统减振技术研究

装备故障自愈工程及其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建议

2.2.3.2 最新技术

一、机器设备噪声测试的新方法-- 振动法测噪声

人们对声波的测试开展了振动法的研究。希望通过测量机器表面振动量的方法来确定机器所辐射的噪声量,通常称为空气噪声的振动测试法。多年理论分析和应用研究的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十分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在十分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几乎可以不受环境噪声和反射声的影响,用一种特殊计权的测振仪就可通过测定机器表面的振动量,来确定其噪声辐射值。目前这种方法已成功地用于生产实际。

要得到振动法的实际应用,必须解决如下6个方面得到技术问题,即:

(1) 必须获得各机电产品的实际辐射效率指数曲线;

(2) 必须解决按声源尺寸变化的辐射效率指数曲线制成仪器的计权网络曲线;

(3) 必须解决仪器的校准及分贝量的基准值;

(4) 必须确定各机器表面振动的关键测点;

(5) 必须解决空气动力噪声叠加及修正问题;

(6) 对于"流水线"上的检测还必须解决简化测点的问题。

通过对电机、电器、电冰箱的试验研究,解决了上述问题,并研制成了相应仪器。

二、基于黑灰白集合筛选法的设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12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机械故障诊断是实现 PDM

及 RCM 的前提,而其最大难点

之一就是确定征兆与原因对应关

系。本文首次提出了基于故障机

理研究的故障诊断方法-黑 ?

灰 ? 白集合筛选法,探讨了识

别判据及矩阵判别筛选法的获得

的方法,并对模糊诊断技术和 IF

AND THEN 的推理模式专家系

统进行比较。由于其在判据和推

理方式上具有的独特优点,基于

黑灰白集合筛选法的机械故障诊

断专家系统已成功的应用于多家

国内大企业,并取得了满意的效

果。

2.2.3.3 系统产品

一、新型过程装备及故障自愈调控

(New Type Equipment and Fault Self-recovering Regulation)

以系统论为指导,移植

现代医学"自主调理"治疗

原理,研究以故障预防和自

愈为目标的过程装备自主

调控原理:通过早期故障征

兆的探测,以及分析过程装

备复杂系统故障诸多因果

链对应关系,查明产生故障

的初始原因。运行中装备自

身智能决策和自主调控,将

故障抑制在萌芽中。研制出安在ESD紧急停车系统之前的FSR故障自愈调控系统,应用于石化、电力、冶金等大型流程工业,可大幅度减少故障停机,降低维修费用。

采用若干先进技术:磁力或无油润滑轴承、无极变速、自动平衡系统和故障自愈调控系统,设计研制长周期运行的重型压力离心机等监控一体化的新一代过程装备。

二、高速挠性多转子轴系优化耦联

化工过程机械学术前沿报告

化工过程机械学术前沿报告

13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Coupling for High-speed Flexible Multi-rotor )

采用国际先进Rotor软件和多转子耦联旋转机械振动的模拟试验装置,验证大型机组高速挠性多转子轴系的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特性。通过不同的选择改变转子转速、轴系刚度、质量不平衡、轴承的摩擦或冲击条件以及联轴节的型式来模拟机器的运行状态,由自主开发的检测仪器分析振动特性,研究挠性转子轴系的不平衡状态,转子动力学相关理论分析以及影响转子不平衡状态的主要原因;建立多转子耦联动平衡力学模型,开发"六维对中法"优化多转子耦联消除大型机组多转子振动的工程应用软件;研究高速挠性转子轴系现场整机全速动平衡快捷方法。

第3章 A类学校

3.1 华东理工大学

3.1.1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发展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机械专业建于19xx年,19xx年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名称定为化工过程机械。本科专业于20xx年更名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9xx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xx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现有教授26人,副教授人71人。可以招收本专业研究生的学位授予点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工过程机械博士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在一级学科博士点下上岗招生的博士生导师有28人。20xx年化工过程机械博士点上岗博导16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上岗招生的硕士生导师46人。华东理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学科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组成部分,是我国首批设立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0xx年获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设有“承压系统安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化工机械研究所,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上海设备失效分析与预防研究中心”、“上海压力容

化工过程机械学术前沿报告

器与管道安全保障联合研究中心”及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管道密 14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封件型式试验单位”等基地。本学科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地位。

本学科科学研究以承压过程装备为特色,在承压设备安全保障技术、高新过程设备开发及化工重大装置国产化、石油化工设备及材料的失效、延寿和表面工程等先进再制造技术三大研究方向具有明显优势。承压设备安全保障技术方面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超高压聚乙烯装置等重大关键石油化工设备国产化、环保设备、造粒及超细粉碎设备等高新技术过程设备开发成绩显著。石油化工装备失效分析与预防研究和服务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硕士生研究方向: 1 先进过程装备与承压系统;2 新能源与洁净煤技术;3 过程装备材料及加工;4 高温结构完整性技术;5 燃料的气化与多相流动;6 传热强化节能技术及设备;7 动力机械与能源转换技术;8 流体机械设计、监测与诊断。

3.1.2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导师

3.1.2.1 涂善东

19xx年11月出生于福建省永定县,19xx年于南京化工学院化工机械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xx年-19xx年在西南交通大学力学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xx年-19xx年受邀担任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客座科学家(Guest Scientist),19xx年-20xx年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xx年6月-12月韩国中央大学客座教授,20xx年受聘为华东理工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20xx年6月起担东理工大学副校长。

在高温结构完整性理论(阐述了高温结构完整性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涉及高温过程及相关材料的损伤、高温下各单独破坏机制的数学物理描述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同时致力发展先进过程机械技术。个人研究兴趣包括:高温环境下的结构设计理论,结构完整性原理,极端化工制造,微(小)型化学机械系统(McMS),力-化学(Chemomechanics)问题,先进连接技术和表面技术。

近期发表的主要论文:

Transesterification of Pistacia chinensis oil for biodiesel catalyzed by CaO–CeO2 mixed oxides.Fule,2010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use of CaO–CeO2 mixed oxides as solid base catalysts for the transesterification of Pistacia chinensis oil with methanol to produce biodiesel. These CaO–CeO2 mixed-oxide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15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an incipient wetness impregnation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Raman spect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cerium improved the heterogeneous catalytic stability remarkably due to the defects induced by the substitution of Ca ions for Ce ions on the surface. The best catalyst was determined to be C0.15-973 (with a Ce/Ca molar ratio of 0.15 and having been calcined at 973 K), considering its catalytic and anti-leaching abilities.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parameters such as the methanol/oil molar ratio, the amount of catalyst amount and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were also investigated. For the C0.15-973 regenerated after five reuses, the biodiesel yield was 91%, which is sligh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fresh sample. The test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CaO–CeO2 mixed oxides have good potential for use in the large-scale biodiesel production.

Influence of residual stress on diffusion-induced bending in bilayered microcantilever sensors .Thin solid film,2010

Abstract

The influence of residual stress on diffusion-induced bending in bilayered microcantilever sensors has been analyze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rmodynamic theory and Fick's second law. A self-consistent diffusion equation involving the coupling effects of residual stress and diffusion-induced stress is developed. Effects of thickness ratio, modulus ratio, diffusivity ratio and residual stress gradient of film and substrate on the curvature of bilayered cantilever are then discussed with the help of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curvature of bilayered cantilever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the diffusivity ratio and modulus ratio of substrate to film at a given time. Case study of the polysilicon/palladium hydrogen sensor has been finally carried out using the above developed bending theory. 基于三点弯小试样测量蠕变参数的理论分析.压力容器,2010,(6) 摘 要:

通过三点弯小试样试验,推导出Norton方程蠕变参数的理论公式,实现了与传统单轴拉伸蠕变试验结果之间的转换。在此基础上建立了1Cr0.5Mo耐热钢小试样的三点弯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550℃、恒载荷条件下的试样中心挠度、应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得到蠕变参数,验证了三点弯试验获得材料蠕变性能的可行性,并模拟分析了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发现结果对小试样的尺寸偏差相当敏感,制备试样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尺寸精度。

16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3.1.2.2 潘家祯

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化工过程机械‖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球形微丸造粒研究,超高压超临界超细粉碎技术,实验流体力学和计算流体力学,细观力学研究。 近期发表的主要论文:

超高压方法处理干红葡萄酒的研究.化工机械,2010,(2)

摘 要:

阐述了超高压加工食品的优点,分别用超高压静态方式和超高压动态方式处理葡萄酒,得出了超高压动态处理方式比静态处理方式达到相同效果所需能耗小的结论。提出了把静压和动压结合起来处理葡萄酒的方法并验证了可行性。

金属传热面上的化学腐蚀和表面微尺度的研究.表面技术,2010,(1)

摘 要:

为获得金属传热表面的多尺度效应,以提高传热表面积,以铝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化学腐蚀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腐蚀剂的最佳配比和最佳腐蚀条件;对采用最佳工艺得到的铝片作进一步分析,通过对腐蚀表面的初步表征,采用分形几何中的方盒计数方法,得到了腐蚀表面的分形维数,并利用表面粗糙度相关系数与分形维数的关系式求得了腐蚀表面粗糙度的相关系数;利用光学电子显微镜对腐蚀表面进行观察,测出了腐蚀坑的深度和宽度,并推导出了腐蚀坑宽度与深度的函数关系。

3.1.3 华东理工大学承压系统安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承压系统安全科学以现代过程工艺装备及其处理的物质为对象,研究故障萌生、演化并最终导致灾难性事故的规律,提出承压装备设计、制造及运行安全保障的科学方法。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为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技术:针对当代世界范围内生产过程大型化、自动化、高参数运行、高能量储备的现实,保障经济运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安全设计与制造提高承压装备的质量与安全性,通过对承压装备及其处理物质的安全监测与控制,实现持续、稳定、高效的发展,使生产过程符合集约化的原则;通过承压装备事故的预测,防范灾害于未然,完善生产过程、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通过灾害的减少,维持社会安定、减少资源浪费,实质上起着保护环境质量,改进经济运作以及提高生活品质的作用。

成果专利:

石油焦化污水封闭分离成套技术与应用

化工设备预测性维修规划关键技术的研究

17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压力管道安全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

在役重要压力容器寿命预测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含缺陷结构断裂参量计算与断裂评定新方法

8万吨/年环己酮装置清洁生产成套技术与应用

机械装备重大事故原因分析诊断和安全评定技术研究

在役重要压力容器寿命预测技术研究

在役重要压力容器寿命预测技术研究

化工设备预测性维修规划关键技术的研究

特殊环境下化工设备预测性维修规划的关键技术

在用重要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诊断与爆炸监控

在用重要压力容器与(部分工业)管道安全诊断与爆炸监控

3.2 南京工业大学

3.2.1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发展

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工过程机械隶属于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19xx年开始招收化工过程机械硕士研究生,19xx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三个化工过程机械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20xx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已建设成为江苏省品牌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已建设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化工过程机械学科是江苏省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也是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在可靠性工程、高温装备技术、高效传热传质设备、过程装备先进制造、流动分析与测控技术、密封技术、工业节能与新能源装备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

3.2.2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导师

3.1.2.2 凌祥

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院长,博士生导师,钱江特聘专家,主要实验室为过程装备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先进能源技术(太阳能热发电关键技术),先进热交换器(Advanced heat exchanger),特种连接技术(钎焊、扩散焊)特种表面处理技术(玻璃喷丸、超声喷丸、激光喷丸),高温蠕变损伤(断裂)与寿命评价。

研究项目:玻璃/金属真空扩散焊封装接头力学性能及封装工艺参数优化,抛物面槽式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支架与跟踪系统研究与应用, 18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槽式聚光型太阳能蒸汽锅炉及空调关键技术研究,聚光型相变式太阳能集热技术及中压蒸汽锅炉研究,低温烟气余热回收的不锈钢肋板换热器的研究,先进复合材料高效换热器的开发及其在苛性腐蚀环境中的应用研究,非金属板翅式换热器快速创型系统。

近期发表的主要论文:

高温肋板式蓄热器蓄/放热特性的数值模拟.太阳能学报,2010,31(3) 摘 要: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高温不锈钢肋板式相变蓄热器的蓄/放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多孔肋片和锯齿肋片对蓄热器蓄/放热特性的影响以及载热体入口温度和流量对相变材料熔化和凝同速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该新型肋板式相变蓄热器中,多孔翅片的性能优于锯齿肋片;随着蓄热器传热温差的增大和载热体流量的增加,蓄热器的蓄/放热性能越好;肋片作为换热元件可以很好的提高蓄热器的蓄/放热性能.所得结论可为高温肋板式蓄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Impact of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on the multiscal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nanocrystalline material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0 Abstract

A macro–micro scale transition model based on self-consistent approximation is propose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rain size and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along with the strain rate, on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of nanocrystalline (nc) materials. The 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 (RVE) is composed of grains supposed to follow an elastic–viscoplastic behavior, and randomly distributed with a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following a log-normal statistical function. The grain interior and grain boundary are not taken as two independent phases with different volume fractions, but as an integral object to sustain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grain-boundary sliding, grain-boundary diffusion and grain-interior plasticity. Numerical results for the case of nc copper are shown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The predictions firstly display that not only the mean grain siz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ut also the grain size dispersion has a slight impact on the flow stress. A decrease of the yield stress with an increasing of the grain size dispersion occurs. Secondly, the strain rate sensitivity has strong effect on the 19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mechanical behavior of nc materials and the effect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the grain size. Lastly, deviations of the internal stress and local strain from the overall stress and macroscopical strain occur, respectively. Local plastic strains and internal stresses, developing within the RVE, have been recorded and discussed. Using the present model, we have also studied the failure behavior of nc materials.

The evolution of porosity in bulk nanocrystalline materials during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its effect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Materials & Design,2010

Abstract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completely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porosity in porous bulk nanocrystalline materials, and a new evolution law of porosity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energy principle, we built a mechanical model to calculate the overal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bulk nanocrystalline material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predicted resul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al data indicates that the established model is capable of describing the plastic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porous nanocrystalline materials.

3.1.2.2 顾伯勤

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1.流体工程与流体密封技术。近年内可望在微尺度空间流体的传递理论,密封连接的设计准则和寿命预测,密封装置的先进制造技术,泵系统的经济运行评价与节能增效技术,流体机械流动分析与设计技术等方面取得进展。2.过程装备新材料和结构的设计制造技术。近年内可望在非石棉纤维增强橡胶基密封复合材料与结构的力学分析设计、制造及其性能表征,聚四氟乙烯填充改性优化及其应用研究,橡塑共混体新型密封材料的设计与制备,高温腐蚀环境下过程装备材料和结构的失效机理及其寿命预测原理与方法研究等方面取得进展。

近期发表的主要论文:

短纤维增强橡胶基密封复合材料纵向拉伸模量的研究.润滑与密封,2010,(7)

摘 要:

20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依据混合律,建立短纤维增强橡胶基密封复合材料纵向拉伸模量的理论预测模型,研究材料纵向拉伸模量随纤维长径比、体积含量以及温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理论模型预测的纵向拉伸模量与试验结果较为一致;材料纵向拉伸模量与材料的诸多组分力学性能参数、细观结构参数以及温度有关;纵向拉伸模量随短纤维平均长径比和体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螺栓法兰连接中非线性垫片径向应力的解析计算方法

摘 要:

为准确评价螺栓法兰连接结构的紧密性,采用解析方法对螺栓法兰连接中非线垫片沿径向变形量和应力分布进行研究。解析方法计算得到的垫片变形量与应力分布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但较有限元法计算的稍偏小。分析结果表明,垫片变形量及沿径向的应力分布都是不均匀的,由垫片内径向外径逐渐增大。 3.1.2.2 周剑秋

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兼职教授,美国ASME 学会会员,工作部门为化工设备设计所。研究方向:先进材料的力学行为;新型成套微小型压力反应和监测系统的开发;新能源成套设备(氢能、天然气水合物及太阳能)。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车用储氢容器高效可靠充放氢的新型装备开发,纳晶材料剪切带的演化机制与模型,太阳能昼夜加热重油储运系统的技术与装备研发。

近期发表的主要论文:

纳米晶镍块体的制备及烧结致密度研究.铸造技术,2010,(2)

摘 要:

以高能球磨法和直流氢电弧等离子蒸发法两种不同工艺制备纳米晶镍粉体,并结合预压烧结工艺制备了纳米晶镍块体试样,研究了纳米晶镍块体结构、形貌的变化。运用TEM技术观察了两种粉体的形貌,并给出了选区电子衍射图;运用XRD、Archimedes法等分析手段对纳米晶镍块体的致密度及晶粒尺寸进行测定,并对两种试样进行了对比分析,表征结果显示,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纳米晶镍块体试样的晶体尺寸增大,晶格应变减小,同时致密度增加;高能球磨试样晶粒生长速率和致密度升高速率比等离子蒸发试样的快。

A study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small punch creep test by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0

21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Abstract

Small punch creep (SPC) tests for SUS304 and Cr5Mo specimens with dimension ?10 mm × 0.5 mm were perform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load levels and atmospheres. Based on these tests, a finite element model (FEM) combined with modified Kachanov–Rabotnov (K–R) creep damage constitutive equations was established to simulate the ductile and creep damage of the round specimen during the test procedure. The validity of FEM was proved by the comparison of Center deflection–Time data yielded from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and experiment. Then, effects of sample thickness, load level, ceramic ball diameter, specimen diameter, temperature and protective atmosphere on SPC test were analyzed by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F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ve of the six above-mentioned factors (except specimen diameter) influence the rupture time, center deflection, real creep strain and creep damage of SPC specimen strongly.

3.3 天津大学

3.3.1 天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发展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为适应化学工业现代化生产的人才需要而设立。在近六十年的发展中,化工过程机械学科致力于石化、能源、轻工、医药、环保等国民经济各支柱产业中大型设备的开发和研究,研究强调将过程研究与设备研究紧密结合,为创造出新型、高效、节能的装备,和保证装备安全正常运行做出重要贡献。

本专业从19xx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现在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现有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10人,在全国性的学术组织兼职的有20多人次;承担有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天津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以及许多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

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00余篇,获专利1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研究方向:过程装备可靠性;固液分离技术与设备;过程控制与测试技术;节能技术与装备。

22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3.3.2 天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导师

3.3.2.1

天津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工过程机械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压力容器和管道的安全评定,过程装备的优化设计;新型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蠕变、疲劳和断裂;微系统及微电子封装技术中的互连技术及相关材料的研究。

主要研究项目:微器件及系统制造;移动显示模块制备工艺和可靠性中的关键力学问题研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微电子封装焊锡钎料多轴蠕变疲劳研究;比例和非比例局部应力应变下焊接接头的多轴低周疲劳;比例和非比例局部应力应变下焊接接头的多轴低周疲劳。

近期发表的主要论文: 橡胶多轴疲劳研究进展.机械强度,2010,(3)

摘 要: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橡胶多轴疲劳研究的进展和现状,评述各种多轴疲劳寿命估算方法。等效应变法不能反映多轴载荷的作用,应变能密度法对于多轴疲劳预测结果较差,等效应力法不能真实反应材料在破坏面上的损伤累积及扩展,而开裂应变能密度及临界面法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3.3.2.2 谭蔚

天津工业大学教授,院长助理。主要研究方向:非均相分离理论与技术(非均相固液分离理论、过程、技术;过程装备安全性能评价(化工设备强度、振动分析与评定);中药分离技术与设备研究(中药提取、分离与澄清技术与设备)

主要项目:纤维状无机纳米膜过滤集成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塔设备风诱发振动的基础研究;锅炉给水预热器管板有限元计算分析与评定;用于中药行业的高精度过滤分离及集成工艺技术开发。

近期发表的主要论文:

加强箍结构参数对离心机转鼓应力的影响.流体机械,2010,38(4)

摘 要:

针对带有加强箍的离心机转鼓,采用有限单元法,在分别考虑加强箍与简体之间是否存在预紧力条件下,计算研究了加强箍的结构参数对转鼓壁应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无论鼓箍间是否有预紧力,在等加强箍截面积条件下,箍截面的轴向尺寸大于径向尺寸时,加强箍对简体的加强作用较其它形状要好。当加强箍截面积较小时,箍截面的高厚比对应力结果的影响不大。

23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第4章 B+类学校

4.1 大连理工大学

4.1.1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发展

本学科于19xx年在国内率先培养研究生,是国内该学科最早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硕士点之一,同时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硕士生导师18名,其中包括2名博士生导师。

本硕士点主要研究领域有:(1)新型制冷技术及成套装备:例如旋转式和静止式气波制冷技术与装备,压力交换式制冷技术与装备,热声转换式制冷技术与装备,天然气液化成套技术与装备,天然气脱水成套技术与装备,轻烃回收成套技术与装备,尾气回收成套技术与装备等;(2)设备诊断理论与技术:例如设备状态监视,设备故障诊断,设备系统的优化运行等;(3)高效节能传质传热技术与装备:例如,气液固多相流动及传热设备,环境与生物流体技术及装备、高效换热技术及装备;(4)化工设备CAD,例如化工设备XAD,CIMS系统等;(5)粉体技术及装备,例如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与装备,超临界流体制备超细粉体技术与装备、颗粒流态化技术与装备,气流粉碎与分级,球形造粒,废旧轮胎的低温粉碎等;(6)精细分离技术与装备,例如,超临界萃取,分子蒸馏,膜分离等;(7)虚拟化工装置设计技术,例如大型化工设备和工艺设计软件包研制等。(8)燃料电池与氢能利用:例如,催化剂与电极研制、高、低温电池的热能利用认储氢装置等。

近年来先后承接并完成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国家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获国家专利20余项,形成实用技术或产品近30项,出版专著17部,发表论文350余篇。

4.1.2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导师

4.1.2.1 李志义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副校长。研究领域:1. 超临界流体过程(超临界流体微粒制备过程、超临界流体渗透过程、超临界流体反应过程、超临界流体微孔材料制备过程、超临界流体染色过程、超临界流体精细分离过程);2. 超高压生物处理(超高压灭菌与保鲜、超高压灭菌与保鲜、超高压材料改性);3. 过程的空化强化(生物过程的空化强化、物理过程的空化强化)。

24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研究课题:水溶性热敏药物超细化处理工艺基础研究;超临界流体染色工艺基础研究;超临界反溶剂过程传质机理研究;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制备水溶性药物超细微粒基础研究;药物制剂关键技术及药物新剂型的研究。

近期发表的主要论文:

基于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四环素超细微粒制备.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0,24

(4)

摘 要:

吸入式给药既要求药物微粒有合适的平均粒径,又要求粒径分布在较小的范围内。利用近两年提出的超临界流体膨胀减压过程,以四环素-水+乙醇-二氧化碳系统为研究对象,成功制备了适于吸入式给药的四环素超细微粒,系统分析了混合器压力和温度、溶液浓度及进液速率对微粒形态,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超临界膨胀减压过程,以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为溶剂,可制备出粒径在1~3μm的四环素超细微粒,且大部分微粒形态呈完好的球形;各影响因素对微粒粒径及其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混合器压力和溶液浓度对微粒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最明显,进液速率和混合器温度的影响较小。在研究操作范围内,较为理想的操作条件为混合器压力12MPa、温度60℃,溶液浓度15mg·mL-1,进液速度5mL·min-1。

4.1.2.2 毕明树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反向:工业介质爆炸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工业装备结构力学分析理论与技术 ;过程节能理论与技术。

研究课题:开敞空间气相爆炸威力与成灾模式研究;可燃气云爆炸波加速机制研究;液化天然气储罐受热爆炸机制研究;瓦斯-煤尘爆炸威力研究;密闭容器内可燃气体爆炸过程仿真模拟软件研究;液化天然气暴沸及其储罐实效模式研究;工业装置防爆安全泄放技术与装备;压力容器应力分析与疲劳分析。

近期发表的主要论文: 输送液化天然气用不锈钢钢管的中外标准分析.石油化工设备,39(3) 摘 要:

为明确国内外不锈钢钢管标准之间的差异,进而为液化天然气行业不锈钢钢管标准的选用提供参考依据,从钢管的外形和尺寸要求、材料化学成分、制造、交货状态、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等方面对国内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的生产标准和目前液化天然气行业普遍采用 25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的国外不锈钢钢管生产标准进行了研究。结合输送介质液化天然气的低温和易燃特性,对标准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补充要求建议。国内的不锈钢无缝钢管标准整体上要求较严.但尺寸范围相对偏小。对于不锈钢焊接管.国外标准要求更加详细严格。

4.2 华南理工大学

4.2.1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发展

20xx年化工过程机械被批准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同时该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在高压、超高压容器自增强的理论与应用、高效换热器设计理论与应用、压力容器缺陷评定技术、膨胀节的结构与强度等学术研究方面在国内保持优势地位。学科取得科研成果7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

目前本学科设有化工与环保装备设计研究所。包括:高压容器研究室、高效换热器研究室、环境工程装备研究中心、环保功能材料研究室、过程装备系统动态仿真技术研究室、智能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室、压力容器缺陷评定研究室、螺杆机械研究室等。

研究方向:(1)过程装备的高效节能与可靠性:研究各种换热设备的强化传热,流体诱导振动,电磁动态强化传热以及有关交叉学科的强化传热传质技术。(2)压力容器、管道及安全技术:研究压力容器、气甁和管道等的极限强度,疲劳强度,缺陷评定与延寿分析;化工装备的故障诊断与安全评估等。(3)、过程装备CAD/CAE技术:进行各种化工设备和机器的CAD、CAM、CAE的应用研究,计算分析软件的开发利用等。

4)、过程装备计算机仿真与控制:以化工装备与控制技术为结合点,研究过程装备系统动态模拟仿真和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5)、螺杆机械新理论及应用:研究螺杆机械的新理论、新工艺,以及螺杆机械的特殊应用(如油、汽、水混合)和相关装备。

4.2.2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导师

4.2.2.1 陈国华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工业安全与风险评价技术及管理信息系统;锅炉压力容器及管道技术;过程装备安全可靠性及风险评价技术。主要从事工业安全与风险评价技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HSE(健康安全环境)一体化、结构可靠性-完整性-安全性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6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目前在研项目:化工园区危险源Domino效应预测及模拟;基于远程监控的区域重大危险源事故后果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典型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物证分析关键技术研究;城域突发事故灾害应急管理关键技术及承灾能力评估方法研究。

近期发表的主要论文:

基于SNMP的重大危险源远程监控系统研究.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36(3) 摘 要:

基于SNMP坍议的重大危险源远程监控系统由现场监控网络、SNMP管理代理、SNMP管理工作站、重大危险源管理信息库、SNMP通信模块、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Intemet)组成。详细分析了现场监控系统、重大危险源管理信息库的定义以及远程监控的实现过程。该系统利用现有网络设施,通过标准的网络管理方式剥?危险源进行监控和管理。 Modeling and algorithm of domino effect in chemical industrial parks using discrete isolated island method.Safety Science,2010

Abstract

Studies on domino effect in chemical industrial parks are crucial for avoiding accident escalation. Domino effect network (DEN) may be formed as a consequence of widely distribution of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MHIs) in chemical industrial parks. To decrease accident scale and prevent catastrophic consequence, it is essential to cut off the relations between entities in a DEN during accident periods. Focusing on this aspect, based on the conceptual model of discrete isolated island (DII) discussed, an objective function was brought out to evaluate the linking level of the whole park; while to help determine the dominant MHI (namely Domino hub in a DEN), equations for calculating accident escalation factor (AEF) was advanced. Further, an algorithm was developed for the proposed model. Application showed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which is capable of providing possible ways to determine the dominant MHI contributing to domino effect, was quite useful and effective for choosing technical prevention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safety level of chemical industrial parks.

4.2.2.1 罗小平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过程系统模拟及控制,强化传热与节能,膨胀节。

研究领域:主要以协同论、拓扑学、群论、混沌动力学等理论为基础,从微观、介观等角度研究过程系统的建模与控制问题,研究不同物 27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理场(如电磁场、速度场、热流场等)之间的协同作用机理及系统拓扑结构分析;利用对称性研究简化开放系统在演化过程中存在的复杂性,研究序参量产生规律及耗散系统由无序到有序的演变,强化过程系统(包括微观系统)的动量、热量及质量传递,同时也为过程系统的计算机控制提供基础模型;在控制方面,主要集中于过程系统的计算机仿真与控制。

目前正在研究的工作包括:EHD沸腾强化传热系统的智能控制、微尺度热物理系统的拓扑学研究与分子动力学模拟、换热设备强化传热的协同作用机制、波纹元件膨胀节的动力学性能分析等。

近期发表的主要论文:

微槽道内饱和沸腾传热试验及其动力学分析.化学工程,2010,38(5)

摘 要: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在高为2mm,宽分别为0.3,0.6,2mm的铝制矩形槽道内进行了饱和沸腾换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去离子水在微尺度条件下其换热特性优于常规尺寸。且随着槽道尺寸减小,其换热能力逐渐增强。最后对0.6mm×2mm的矩形微槽进行试验,获得了压差随时间波动图。对该序列进行Lyapunov指数计算,结果表明,系统出现了混沌,表明微尺度的传热性能与系统的混沌特征有一定的关系。

第5章 Heriot-Watt University

5.1 About Heriot-Watt

With a history dating back to 1821, Heriot-Watt University has established a reputation for world-class teaching and practical, leading-edge research, which has made us one of the top UK universities for business and industry. We‘re a vibrant, forward-looking university, well known for the quality of our degrees with employers actively seeking out our graduates.

Heriot-Watt is also Scotland‘s mos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with an unsurpassed international in-country presence. We deliver degree programmes to 11,800 students in 150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a campus in Dubai and boast the largest international student cohort in Scotland.

5.2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s

The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s was created in August 2002. The School comprises 90 research-active academic staff and 90 Research 28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Associates, working with 280 postgraduate research students together with 340 students on advanced level courses. The school embraces the subjects of Chemistry, Physics, Electrical,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The School offers courses in all of these subjects individually and with a range of specialist options leading to the degrees of BSc, BEng, MChem, MPhys and MEng, as well as innovative interdisciplinary degree courses bringing together specialisations from different subjects such as photonics or robotics and cybertronics. This diversity reflects the interdisciplinary nature of research and associated industries, taking full advantage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5.3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odern society needs high quality Mechanical Engineering graduates for their professional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kills and expertise. Heriot-Watt University is proud that our graduates are constantly in demand for these skills.

Mechanical engineers play key roles in all industrial sectors ranging from aerospace, oil and gas, through food and transport to manufacturing, chemical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ies.

Professional mechanical engineers are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earth's natural resources by optimising the conflicting demands of the modern world. These challenges are clearest in the field of energy production where the long term supply of energy continues to be an issue of major technical and political importance.

Themes:

Design, Manufacture and Robotics

Energy Technology, Heat Transfer and Fluid Mechanics

Micromechanics

29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Optical Engineering

Renewable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s:

JRI in Signal and Image Processing

JRI in integrated Sytems

JRI in Engergy

The James Watt institute for High Value Manufacturing

5.4 Main Articles

Compact/micro-heat exchangers – Their role in heat pumping equipment.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10

Abstract

Compact and micro-heat exchangers have many advantages over their larger counterparts, particularly when used to handle clean fluid streams, either single- or two-phase. Probably the most exciting feature of such heat exchangers is their ability to operate with close approach temperatures, leading to high effectiveness. This can be particularly beneficial when the exchangers are used in power-producing or power-consuming systems, where the improved heat exchanger effectiveness can be immediately realised in higher power outputs or reduced power consumption. In the case of heat pumping equipment – the most common examples being air–water or air–air vapour compression cycle heat pumps for domestic heating – this manifests itself in an increased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 that reduces CO2 emissions due to a lower energy input needed to drive the compressor. This paper gives a snapshot of some of the work carried out in five countries, Austria, Japan, Sweden, USA and the UK, within the IEA Heat Pump Implementing Agreement Annex 33 to identify the heat exchangers that can most benefit heat pump cycles, with a strong emphasis on micro-channel heat 30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

transfer. It also presents data on other research relevant to the subject, highlighting the ?micro‘ size range – the theme of the MNF 2009 Conference.

致谢

化工过程机械学科前沿的课程结束了,在这期间我学到了好多知识。不仅对我们的专业化工过程机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学到了许多学科前沿知识。通过PPT的制作,提高了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书写报告,提高了我们查找文献的能力,还有整理资料的能力。在这期间,宋老师和同学们给予了我大力的支持。

长长的问号,一个个在求学的路途中被知识的双手击碎,而人生的思考才刚刚开始。感谢我教书育人的老师,可能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你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研究生时代的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也领会了对待知识,走向社会的思考方式。

感谢老师为我们安排的这次报告,让我无论专业知识还有动手实践能力都有了很高的提升,同时这也为我读研期间的自学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里尤其要感谢宋老师,感谢您的悉心的督促与指导。还要感谢同学们在我遇到困境时向我伸出援助之手。在报告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程的学习到报告的顺利完成,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我坚信,在我走入社会之后,这将是我很大的一笔财富,我会永远珍惜它。

31

更多相关推荐:
学术前沿报告

化工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学科前沿讲座登记表第次学科前沿讲座

学术前沿技术报告

学术前沿技术报告20xx年IBM提出智慧城市理念及愿景后建设智慧城市很快成为世界各国及城市在金融危机后寻求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智慧城市不仅能引发新一轮技术创新及物联网产业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智慧化而且能...

学术前沿报告3(1)

学术前沿报告报告题目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ERP物流管理模块推广应用报告会学号姓专业方向导师签字时作为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板块最后一批ERP项目推广单位的XXXXERP项目组成员之一近日有幸参加集团公司勘探与生产ER...

学术前沿

在生态与环境科学领域中11个研究前沿形成了2个前沿群资源开发和利用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前沿群包括5个前沿和生物多样性遗传形成和维持机制研究前沿群包括6个前沿在地球科学领域中出现1个前沿群其中6个前沿构成气候变化的...

学士前沿技术讲座报告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学士前沿技术讲座报告为期八周的学术前沿技术讲座以参观实验室的形式落下了帷幕在这八周里张树生张卫红朱继宏汪文虎卜昆任军学李原张定华何卫平史耀耀莫容杜随更陈泽忠张开富十四个教授...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博士—教授学术前沿系列报告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博士教授学术前沿系列报告历史与社会学院人文社科处20xx114

前沿讲座学习报告

前沿讲座学习报告20xx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齐芳21121511041前沿讲座作为学习前沿学术动态了解学术界的学术研究领域和方法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积极参加了学院和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来自国...

学术前沿交流会策划

20xx121120xx1212经管学院研究生学术交流会策划书经管学院研究生联合会学习部学术研究前沿交流会一活动主题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下经管专业学术研究前沿交流会二活动背景及目的最近在中国各大报刊财经网站上经常可...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博士教授学术前沿系列讲座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博士教授学术前沿系列报告历史与社会学院人文社科处2013114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博士教授学术前沿系列讲座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博士教授学术前沿系列报告历史与社会学院人文社科处20xx114

浅谈管理表彰_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优秀论文_的通告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表彰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优秀论文的通告物学字20...

的分析通告表彰_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优秀论文_

词清平乐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表彰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优秀论文的通告物学字20xx14号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自征集以来共收到参评论文...

学术前沿报告(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