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最新

时间:2024.4.1

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第一次被写入课程标准之中,构成了语文新课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新举措和新突破,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如何有效地实施综合性学习?在此就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树立“学生”意识和“童年”意识,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内心的需求 “学生意识”就是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童年意识”就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注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爱学、乐学,给学生一个幸福的童年。初中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并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好奇心强、肯动脑、爱表现、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渴望成功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应理解和鼓励学生的表现意识、期望意识、成功意识,要经常让学生担当角色,参与表演,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实践中思考,这样学生有所动、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发掘自我、发展自我,促进了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自主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二、辨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相长的伙伴关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既有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又有承担实施活动的义务,学生在整个活动中都处在一种紧张、积极、亢奋的状态,从选题到制订计划,到收集资料,最终到成果的呈现,无不渗透着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积极思考,是真正的知识建构的主体、探究的活动者、积极的认知者,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虽然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是,活动不是自发的漫无目的、毫无规则的行为,更不是随心所欲,所以仍要重视发挥教师适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作用,以追求真正从自主的学习活动中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教师初为组织者、促进者、平等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究,从原来的传递知识向激励思考、提供帮助转移,鼓励学生寻找多种信息源,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指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世界相关的学习任务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也促进教师在活动中自我发展;后为退居一旁的积极的旁观者,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合作探究。所以,教师的角色主要体现在:(1)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做学生自主活动的“领路人”;

(2)有效的推动活动的进展,做学生实践活动的“指路人”;(3)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做学生集体活动的“带路人”。学生既要尊重指导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又要树立自主立题、自主实施、自主结题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转化为现实,逐步发展为完整意义上的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人。这样,师

生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互动,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的创造才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确保综合性学习顺利开展

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导向和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发展与提高的过程,积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所以,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数排座次的终结性、甄别性、选拔式的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立足于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发展自我的机会,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语文综合素养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评价的内容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态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即评价要突出“四重”——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加,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综合,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评价方式应灵活、多样,评价方法要多样化。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要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提倡采用档案袋的方法、成长记录的方式来加以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家长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建立多元、互动的评价体系,增强评价的民主性,强调评价主体之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更多

课题名称: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

立项单位: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

课题类型:新课程培训专项研究课题 编号:xkc2005002

实施单位: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初中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在《语文课程标准》里“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组成语文学习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做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教学领域,首次成为我国语文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成为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通过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新型语文课。但从实施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综合性学习认识还存在误区、实施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他们认为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附属”、“添头”和“装饰”,在教学中不作为或作为不够,随意性强,缺乏计划性;有的过分依赖于课本,唯教材是从,把综

合性学习当作课堂作业来完成;有的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训练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一种形式和手段,将综合性学习课上成阅读课,只做些收集资料、积累素材之类的工作;有的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课来上,把内容当作课文来讲;有的将综合性学习目标先行,把过程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只重视活动成果的交流,只重视活动终结时的评价,预设目标自始至终不断强化,缺乏生成性;有的综合性学习课过分语文化,缺乏整合特色;有的又科学专业色彩过强,把综合性学习课异化成了科学课;有的综合性学习课,教师走下了讲台,却搞起了“垂帘听政”:教师定目标,学生去完成;教师定程序,学生去实施;学生去“表演”,教师做“裁判”;学生出成果,教师来独享??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发挥其应有的效用?这成为许多语文教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当前,许多科研机构及学校、教师都在对综合性学习是否有模式、有方法等进行探究,也有了许多成功的例子。但从其研究现状来看,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综合性学习与阅读教学有什么不同,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综合性学习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等等,这成为我们申报立项的动因。我校正在实施的“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课题将综合性学习界定为“以项目为话题的聚会”,这种聚会如何开展、怎样评价等,成为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如何发挥教的策略,学生如何运用学的策略,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1、课题以“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为母课题,做为其子课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以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论述及《语文课程标准》相关理念为理论基础,探究“以项目为话题的聚会”之可行性;其研究视角指向聚会的准备(项目设计)、实施(过程实施)和结果(成果展示)三个阶段,以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中综合性学习内容为蓝本和引子,通过对项目设计、过程实施与成果展示进行分析,总结聚会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策略。

2、课题的主要观点:①《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论述。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在综合性学习中,要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课程目标还分学段提出了具体目标。在“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中也有关于综合性学习的相关论述。②综合性学习是“以项目为话题的聚会”。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认为,语文教学是基于话题的聚会。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于项目的聚会,这种聚会分为三个阶段,即“项目设计”、“过程实施”和“成果展示”。在每个阶段,教师与学生做为语文交际者的身份参与到聚会中去,通过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成员之间的分享与合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相互融合。综合性学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着根本的不同,这种不同体现在课堂教学是基于文本进行的,以精选的“文本”为话题的聚会侧重于语言学得,而以“项目”为话题的综合性学习则以语言习得见长。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为“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对本课题的研究以案例研究为主,注重在个案之中找规律,在规律之中探路子。课题以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综合性学习板块内容为研究蓝本,以“语文交际场教学实验”综合性学习教学评价表为教学评价之指南,进行个案研究。课题研究还将做好合作与交流、阶段性成果集中展示等工作,课题组将不拘泥于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内容,积极从事校本研究,创造性地选定项目,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完成课题的相关研究。

三、课题的研究基础及实验目标

(一)研究基础

1、由宜昌市语文教研员余蕾先生提出并广泛开展的“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为此课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实践基础。“衔接实验”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上做出了极有价值的探索。一是在课内,充分发挥例子作用,用好例子,用活例子,用足例子。二是在课外,致力于建立“四大支柱”,即课外阅读、收视课、社团活动和社会调查。四大支柱的开展,为广大师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社会生活

提供了实践阵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由我校吴云老师提出正在我校开展的“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阵地。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将“语境、语用、语感”三个相互关联的语文内容统一到一个语文教学新概念之中,并成为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的提出者吴云老师认为,语文教学是基于话题的聚会,聚会因其话题中心的不同而分为以“文本”为话题的聚会和以“项目”为话题的聚会两大类,综合性学习即为以项目为话题的聚会,这种聚会与以文本为话题的聚会有着根本的区别。以文本为话题的聚会其聚会的基础是文本(这种文本是精选的高度优化的已经客观存在的语文资源),而综合性学习是围绕项目展开的,教材为开展相应项目研究而提供的材料与建议是聚会的引子和基础,项目的设计、实施的过程、成果的展示均是生成性的,它不是基于客观存在的成品资源的学习,而是一个由“非成品”向“成品”发展的活动过程。

(二)实验目标

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本课题致力于探究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教学策略和方法,重点研究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教的策略与学生学的策略以及对师生的综合性学习效果评价问题,旨在为“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的可行性提供实践参考,给广大教师从事综合性学习教学活动提供可供借鉴的操作方法和行为策略。

四、实施策略及取得的成果

(一)实施策略

20xx年元月,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初中以吴云为课题负责人,向贵中心申报“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立项,获得批准,编号为xkc2005002。但对此课题的研究却在立项之前就已展开。20xx年春季学期,我校向宜昌市科规办提出申请,立项“语文交际场(原名圈)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为市级课题,并于同期开始了相应的研究。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课题组以纵向研究(七、八、九年级均有相应的子课题)和横向研究(在同一年级同时开展以文本为话题的文本教学研究和以项目为话题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研究为内容的并行研究)为基本研究形式。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我们的主要实施策略是以案例研究为主,注重在个案之中找规律,在规律之中探路子。课题以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综合性学习板块内容为研究蓝本,以“语文交际场教学实验”综合性学习教学评价表为教学评价之指南,进行个案研究。课题研究还通过做好合作与交流、阶段性成果集中展示等工作,不拘泥于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内容,积极从事校本研究,创造性地选定项目,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完成课题的相关研究。为了全面指导课题研究,我校聘请史绍典、余蕾、向元茂等语文专家组成专家指导组,成立了以校长王世民任组长、向德蛟、望西雄、王功政、吴云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了以吴云为组长、郑家芹、郭全华、张其红等教师为成员的项目实施小组,健全的组织、适时的专家指导为课题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在对综合性学习的认知、教师教的策略、学生学的策略和评价等方面业已取得实验成果。

(二)已取得的成果

1、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的认知

(1)项目语文: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性质定位

在《语文课程标准》里,“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组成语文学习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教学领域,首次成为我国语文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成为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通过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新型语文课。这种新型的语文课应如何来上,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同传统语文教学有什么不同之处,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对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及形式有个全新地了解和认知。

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认为,语文教学是基于话题的聚会,聚会因其话题中心的不同而分为以文本为话题的聚会和以项目为话题的聚会两大类,综合性学习即为以项目为话题的聚会。这种聚会的基础来源于综合性学习活动圈定的范围——教材中为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所列的材料。这些材料仅仅是项目的引子,并不是项目的全部。这些材料不是“成品”,仅仅是一种资源——可供参阅的项目引子,它有时仅仅是给教学确定一个主题,为聚会的开展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资料,甚至为如何开展这些活动提出较为合理化的建议。综合性学习活动需要广大师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成品”,而不是把“成品”摆在这里让你来学习。所以,综合性学习过程是产生“成品”的过程。理论的研究者认为,以“项目”为话题的综合性学习式聚会包括“项目设计”、“过程实施”、“成果展示”三个阶段,它与以往的语文实践活动相比在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知识和技能不是语文,只有当知识和技能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在特定的情况下,用来为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它们才成为语文。同时,表现为纯语文能力的行为和现象是很少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语文能力是作为一个因素参与到其他社会行为和社会生活中去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其过程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也是相关学科知识和能力迁移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是以一种整合的状态出现的,这种整合的状态有利于改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状态,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认为,关注“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任务是将自然人培养成为社会人,语文教育承担的是将自然人培养成为语文化的社会人即语文人的重任,语文人最基本的素养就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数学素养、信息素养等其它素养是对社会人语文素养必要的有益的补充,综合性学习正是提供了一个语文人补充数学素养、信息素养及其它各种有益于其终身发展的素养的场所与机会。所以,语文综合性学习不能上成了“以文本为话题”的聚会,而将数学、地理、生物等其他知识拒之门外,它应让学生在尽可能多的占有课内外、科内外资源(一般情况下,学生占有的资源不能用学科知识来限定,其信息总量也应远远大于教师)的情况下,在教师的有效帮助下通过一个又一个项目的设计、实施及完成,综合各种知识、方法、技能于研究之中,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内涵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最终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它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是一种专题的研习活动,一种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而不是纯粹意义的科学研究。从课程设置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读写听说四种语用行为的整合,它通常选定有“项目”,围绕这一项目的实施,综合性学习为我们提供了将读写听说四种语用行为整合在一起的可能,它既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情景,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真正在综合性学习中实现课内外的衔接、科内外的沟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追寻人类起源”中,与培养听的能力有关的活动至少有:听班里的同学讲人类起源的神话,在全班或者分组讨论交流时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和观点,并从中筛选、记下有用信息;与培养说的能力有关的活动至少有:在班上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在讨论交流“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何以流传至今”和“对于人类的起源问题的新的科学解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培养读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搜集神话故事时需要广泛阅读资料,为填写人类起源、进化表也需要大量浏览从猿进化到人的科学资料,这就无形中对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要求;与培养写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填写人类起源、进化表时需要把繁杂的资料做归纳,并用凝练的文字表达出来,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写成一篇作文。以上这些内容只是活动过程中一些最基本的部分,其实,在综合性学习中听说读写是没有这种明确的分工的,往往是杂糅在一起交错进行的。只有在这种综合性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才是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的做法。围绕人类起源这一话题,学生将与教师在综合性学习的“项目设计”、“过程实施”与“成果展示”等活动中尽可能多地通过正确地运用读写听说等语用行为,培养语感,练就语文能力,发展自身的语文素养。本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将语文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进行相互融合,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之中释放语文综合性特点,学生从生活本身和已取得的语用经验出发参与到项目设计、过程实施与成果展示中去,通过创设语境,在一定语境中恰当地实施语用行为,培养语感、获得语文知识、练就语文能力。

(2)习得渐长: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关系的新定位

传统语文教育中的教学指的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强调的是教师手把手地教,是一种基于“成品”——精选的优美的范文的剖析式学习,侧重于语言学得。而综合性学习并不如此。它是一种由“非成品”向“成品”的生成性学习,侧重于语言习得。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语言主要依靠两种方式,即语言学得和语言习得。语言学得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语言以形成言语能力,学生在语言学得中,“不仅接触经过专家精心选定的话语材料,而且接触各种语言知识,并有各种各样的实践训练。”这种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尤其是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而语言习得则是指语文交际者在自然母语环境中,通过接触大量看似杂乱无章的言语材料,以一种我们至今难以解释清楚的语言学习能力抽绎出复杂的语言规律并据此去运用语言。据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优越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广泛接触并积累言语材料,凭借记忆的检索功能进行情感体验的转移,进而形成直觉思维,在语言习得中培养良好的语感。这种学习方式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表现最为突出。从重语言学得的课堂教学(以文本为话题的聚会)向重语言习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项目为话题的聚会)的转移,即为语文教学从狭义走向广义的转变,这种转变正应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如果说,在语言学得中,教师教的行为比重大于学生学的行为比重,那么,在语言习得中,教师教的行为占的比重则远远小于学生学的行为比重,甚至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将无法发挥相应作用。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与传统的文本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这集中体现在教学内涵的扩展,教师教的作用的逐步消解。传统教育中的教学指的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强调的是教师的手把手地教,是一种基于“成品”——精选的优美的范文的剖析式学习,侧重于语言学得。而综合性学习并不如此。它是一种由“非成品”向“成品”的生成性学习,侧重于语言习得。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由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开展活动或研究的平等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认为,教师与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均为语文交际者,他们在对资料的占有、收集以及分享成果方面所承担的工作和享有的权利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更无权威与平庸之别。不干涉是教师指导学生综合性学习的一条基本原则,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指导,教师要做一个积极的旁观者,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推荐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教师要做一个热情的支持者,要在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建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要做一个朋友般的监督者,监督学生自觉完成相应研究内容,以一个“首席朋友”的身份去帮助学生,关心学生,鞭策学生。所以,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教不是有形的教,而是无形的教,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旁敲侧击式的引;学生的学习也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而是侧重于习,在习中学。教学内涵的扩展要求教师教的策略与学生学的策略也应发生变化。

在对《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在综合性学习活动板块,从第一学段、第二学段至第三、四学段,教师教的成份明显在减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成份明显增多。

在《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板块,我们将四个学段对综合性学习所要达成的目标做了一个罗列:

第一学段中的“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第二学段中的“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第三学段中的“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第四学段中的“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从以上四个学段的综合性学习目标要求里,我们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在第一学段里,主要是教师组织,学生“热心参与”;在第二学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第三学段,开始学习策划活动;第四学段,则是“自主组织”。四个学段,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教的主体的作用在逐步消解,教师的职能在发生着不可逆的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不断增强,作为学的主体的地位不断提升。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越来越淡化,教师以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而存在,教师与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从《语文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的表述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很值得教师关注的问题,那就是,不论是在那一个学段,都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极为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及语文学习的规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同样学生也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主人,教师不能包办学生的行为,不能主宰学生的行为。在综合性学习的“项目设计、过程实施、成果展示”三个阶段,都应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实践:项目设计从低学段到高学段,由学生自行设计的成分应相

应增多;过程实施,以学生的自主实施为主;成果展示,以学生的自我展示为主。无论是项目设计、过程实施,还是成果展示,都应以学生的语言习得为主,以语言学得为辅。当学生在综合性学习实践中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主导下的语言学得才能派上用场。综合性学习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也就是基于以上的这种考虑。《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有言:“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最大可能地让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呢?老师要亲自参加到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去,这很重要。

课题实验老师郑家芹在“走进戏曲天地”的活动中,与学生一起分门别类对知识竞赛题进行搜集、筛选,还与学生评委一道,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实验教师郝小英与学生一同走进新县城的街道,通过对街道名称的调查,探寻街道名称、了解取名由来,学生发现语文知识就在身边,并学习了与街道有关的文学作品,如屈原的《桔颂》、毛泽东的《沁园春·游泳》等,学生走进了生活,发现语文的无处不在,感悟到了语文在生活中运用的妙处。课题组负责人吴云老师作为学生活动小组的一员,参加到以“母亲河,长江!”为话题的综合性学习之中,在“歌咏组”进行汇报时,一曲《前浪后浪》倾倒全体师生,赢得雷鸣般喝彩;他对《长江之歌》的歌词内容做了极有见地分析。在“我也追星”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吴老师作为流浪歌手——陈星的追星族,向学习伙伴介绍了陈星的生平、成长历程及创业史,并献歌《离家的孩子》,活动之后,吴老师还与学生同步作文“我心中的星”。

(3)同伴互助: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师生关系的新定位

从后现代课程观、现代交际学中汲取精华的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认为:语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思考”这面超验的旗帜下借助语言文字进行聚会的活动,这种聚会拒绝以某个在先的目的的名义而结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种聚会里,师生同为语文交际者,组成学习共同体,这是一个由学习者和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课程资源)共同完成一定任务(即选定的项目)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在综合性学习过程(项目设计、过程实施、成果展示)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过程的实施及成果的展示,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教学以项目为话题而展开,在聚会中实现语用经验的传递和语用能力的培养、迁移语感、积累语文知识、形成并发展自身的语文素养。在以项目为话题的这种聚会里,教师教的作用仍然存在,教师仍然是教的主体。只是,作为教的主体的教师在角色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教的成分从很大程度上让位于学,教师也因此成为了学生的助学者,即在综合性学习中,成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具有特殊身份的“同伴”。当作为学习者的同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出现偏差时,作为同伴的教师便发挥教的作用,帮助学生排除困难、进行行为矫正,进而让学生走上正确的探究之路,最终完成项目的设计、过程的实施及成果的展示。

那教师如何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呢?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在这里,教师不再是权威,也不是学生学习的操纵者,而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伙伴、朋友和监督者。在以“我也追星”为话题的综合性学习中,课题实验教师吴云与学生一道,通过上网、读报、观看电视、听歌星唱片等多种方式了解自己所喜欢的“星”的情况,搜集有关的信息。为了指导各行动小组同学过程实施与展示成果的规范性,他又与项目设计组一起对如何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做了研讨,最终敲定了“建立星档案、了解星历程、歌咏星之作、说讲星之事”的活动模块。在成果展示中,大家都按这种模块展示,也就没有偏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性质轨道。在《走进戏曲天地》活动中,实验教师郑家芹帮助学生对小组收集的知识卡片进行分类,还对什么内容的知识可以设为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从语文知识的渐进性与有序性层面对学生做了引导。事实证明,教师在这些方面的引导,对于学生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项目设计、过程实施、成果展示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无论是个体行动,还是小组行为都离不开教师必要的指导。这种指导,便是发挥教师教的作用和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聚会里的同伴互助作用。

(4)评价生成: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效益评价的新认知

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很大变化是对教师的角色与作用做了重新定位。若将评价体系改原来的“教师评价一切、成绩决定一切”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进行评价,那教师的教就会自然而然的围绕学生的学来开展,这使得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成为可能。的确,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也可以十分清楚地发现,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

⑴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⑵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⑶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⑷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⑸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⑹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⑺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差异。

⑻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

基于以上理论,课题组从综合性学习这一聚会的特殊性出发,以“项目设计”、“过程实施”、“成果展示”三个阶段为评价点,进行整体性和综合性突出、形成性和终结性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多元评价共存的以“三维目标”为核心的全方位评价,评价实行百分制,共3个大项17个小项,项目设计共有6个小项占分值30分,过程实施共有6个小项占分值40分,成果展示共有5个小项占分值30分,三大项共计100分,分项具体指标为:

一、对项目设计的评价

1、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了相互综合,释放语文之综合性特点。

2、项目准备、过程设计有学生的参与。

3、资源、场所等的选择与确定有利于活动的开展。

4、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设计合理,主题(或研究专题)设计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学段之要求。

5、过程设计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语用行为的开放性(入口小但活动空间广阔)发挥。

6、项目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内容注重对学生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的培养。

二、对过程实施的评价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积极的旁观者、热情的支持者和朋友般的监督者”角色出现于项目实施过程之中。

2、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单位,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成员之间工作体现“分工中有合作,合作中有分工”的特色。

3、学生信息意识浓烈,能根据项目要求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及利用,能借助有用信息支撑自己的观点。

4、学生能从生活本身和已有的知识、取得的经验出发,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到过程中去,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不长时间做观望者。

5、师生能及时纠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失误,对因不确定因素引起的混乱、偏差进行行为矫正,顺利完成拟定内容和衍生内容。

6、语用行为使用得当,语境创设有利于学生语用行为的萌动、发生、拓展与转换,学生实践机会与次数适量。

三、对成果展示的评价

1、个人成果展示突出“自我”,有个性意识;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突出“我们”,有团队意识。

2、学生有展示与交流成果的热情,展示与交流充分,成果得到大家的认可、肯定与表扬。

3、成果包含有跨学科、跨领域的内容,呈现方式多样。

4、成果中有过程反思、个人感悟等方面的内容,并能结合实施的具体情况做简要分析或说明,提出新问题或新项目用作后继性研究。

5、教师参与整个过程,而不是包办所有工作,角色定位准。

在每项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课题组采取跟踪评价的方法,对“项目设计”、“过程实施”、“成果展示”进行分项评价,边进行活动边进行过程评价,边对衍生内容进行行为矫正。从两年的实践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课题组尤其重视学生综合性学习成果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我们认为,撰写调查报告、形成小论文或作文仅仅是成果呈现的一种方式,办手抄报、开成果展示会、小组交流学习成果等都是可以作为成果呈现方式的;从成果的物化形式上,文章、报纸、卡片、照片、随笔等记录过程的资料也是成果的一部分。综合性学习活动不能局限于一个小组、一个班,它可以确定主题和专题并在全校所有班级同步进行。在“我与屈原对对话”的大型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九(1)班、九(3)班、九(4)班、九(5)班等开展的专题是“走进屈原”,主要成果展现形式为手抄报,并且办了多期,内容涉及屈原作品、屈原精神、屈原传说、屈原故里风情等,报中嵌有学生自己拍摄的照片、从网上下载的图片等,形式活泼,内容十分丰富。八(7)班开展的专题是“走进街道寻屈原”,主要成果展现形式为由全班同学集体制作的“走进新县城的街道”多媒体课(这节课被选送参加全市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竞赛,获得了一等奖,附有光盘)。而七年级则是学习屈原诗歌《桔颂》和《国殇》,唱《桔颂》歌曲等。在《这就是我》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七(6)班学生做了很多极有个性的简历,而周功圣老师则把学生在以“老照片的故事”为项目的学习成果编成了一部独特的书。八(3)班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小组中去,一起议定活动方案;八(6)班在进行“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办了以“和平永驻”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还开展了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实验教师郑祥艳围绕语用行为的读写听说巧妙地设计活动流程,学生在自我介绍板块以说见长,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评价自己,她还专门安排了时间让学生写,以“写出一个个性十足的我”为要求,以不限文体的形式展示学生的个性。实验教师王功政在指导学生进行以《莲文化的魅力探寻》为项目的活动中,把学生分成了“大话莲谱、细数莲胜、品味莲文、演绎莲曲”共四个专题小组,引导学生通过上网、读报等多种渠道了解与莲有关的语文知识??

教师对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行为干涉少了,学生的自主性增加了,活动开展有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参与活动的热情也在不断提高,过程实施得到了广大实验教师的足够重视,语言习得这种学习方式越来越超过并取代语言学得,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自觉意识也得到相应提升。

2、部分成果的推广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作为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研究最早开始于20xx年春,研究所取得的许多成果在秭归县、宜昌市、湖北省乃至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自20xx年秋我县初中进入课改以来,课题组吴云老师多次参加县教学教研会,多次为与会教师做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题讲座。

20xx年12月,在宜昌市举行的湖北省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讨会上,由我校实验教师吴云撰写的论文《论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入选大会交流材料,得以在全省推介。

20xx年7月,在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语文新课程推进研究项目组”组织的“第二届语文新课程教学观摩暨问题对策研讨会”上,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刘勇老师运用我课题组提出的观点撰写的论文“直须看尽洛城花 始共春风容易别——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凸现‘语文味’”得以在大会上交流,会后,我校课题组实验教师吴云、马德英与刘老师进行了交流,才得知我校课题组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的很多做法也在该校课改中实施。

重庆市荣昌县教师进修学校的申群友老师将课题组提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写入了由他主编的教师进修教材《语文研究性学习》专章。湖北省教研室副主任史绍典老师把课题组成员撰写的论文编入了“老典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专栏自20xx年8月份起,陆续刊登由我校课题实验老师撰写的文章,人教社中语室温立三老师称我校课题实验教师“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会教书又能作文”,是课改的排头兵。

通过在网上搜索,我们还发现,我校课题组的很多成功经验在广东省、江苏省、四川省、河北省、陕西省及重庆市等兄弟学校已有人借鉴。

3、实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1)教师“首席”作用发挥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3)本地潜在的文化底蕴等本土意象没有得到有效地开掘,教师本本主义较为严重,不愿走出教材让学生自主确定话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4)教师有时对学生学习行为横加干涉,使得过程实施有着太多的强制痕迹。

(5)注重成果展示,展示形式较为单一。

(6)综合性学习的有序性、层递性特点得不到较好体现。项目设计及过程实施没有体现语文学习的阶段性和渐进性。

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仁!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课题的研究不会因为结题而终止,因为它是作为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而存在的,而对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实验将至少持续到20xx年底,又因为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语文教学新理念,时值我校广泛开展自修反思式校本研训活动、学洋思创特色活动,课题研究已注入新的活力,所以,

对她的研究与实验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停止,她与新课程改革的相互相生性更能昭示其美好的发展前景。我们正在走一条前人所未走过的路,无论前面将会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不会放弃我们的追求。因为我们深信,在上级教研部门、各位专家的热心帮助和支持下,我们的研究必将在未来的某一时刻结出丰硕的果实,我们不仅深情地期待着,我们还在不懈地努力着。我们十分恳切地希望,各位专家、各级教研部门一如既往地对本课题的研究给予充分关注,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与指引,愿我们的研究能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加入一点新的动力。

行之有效地指导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

近几年来,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搞得轰轰烈烈,看上去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但仔细思之,发现很多活动已经游离于语文学习之外,迷失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要为“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服务”的宗旨。教师过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忽略了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学习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缺乏调控的状态之中,大大降低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质量。如何才能优化我们的教学策略,更好地、更有效地开展这样的活动呢?

一、积极鼓励,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参与到活动中去,这就要我们善于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开始时哪怕做得不够好,也应该多多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尝到一些成功的喜悦。如起初开展《漫游语文世界》活动时,有一个小组采用手抄小报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版面设计效果一般,内容也略显单薄,但是我还是抓住他们的亮点给予肯定,表扬他们子课题拟得好《评广告,学语文》,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同时还能想到用手抄小报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也很不错,并把它贴在班级的作品区,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接下来的综合性学习中他们热情高涨,一次比一次出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一切都会变得比较简单,当然提高学生的兴趣,光靠一些鼓励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可以在整个班级营造这样的氛围,如学生的个人心得体会、美文佳作、小组的手抄小报等贴在作品区进行展示;每次活动设立单项奖,最佳组织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口才奖,最佳表演奖,活动精美照片和单项奖得主的照片在班级宣传栏展出;利用班会课指导学生辩论及课本剧的排练等等。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的广阔的舞台,这样就帮助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语文活动的氛围,让大家喜欢并乐于参加语文综合性学习。

二、整体规划和具体规划相结合

初中三年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整体,首先要有一个总体的规划:

1、在学习目标上,语文综合性学习,在终级目标上提出:无论是在学科内部本身还是跨学科的学习,无论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些方式,落脚点都应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在初中阶段目标提出: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

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2、在学习内容上,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别于一般的课堂学习。它所面对的不只是课本和学科知识,而是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学生学习探究的内容,同时也构成了他们个性发展的世界。因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选择什么样的学习内容,实质上是把学生带入怎样的一个世界里去成长,其内容的取向不宜过窄。

3、在过程方法上,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还要加强过程性引导和基本方法技巧指导(如如何从报刊、书籍、电脑或其他媒体中获得有关资料并分析整理;如何做摘录卡片、读书笔记;如何查找资料,引用资料;如何确定选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如何开展调查访问;如何展示学习成果等。) “这就是我”是人教社课程标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我就注意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帮助学生确立活动主题,到给学生讲解方法技巧,从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内容进展,到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活动展示和评价,为学生未来三年的综合性学习科学规范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般来说每学期组织三次规模较大、相对完整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及三次随堂的小综合性学习,这样三年下来,将会进行三十几次活动,认真地组织好每一次活动,必将大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每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也应有一个具体的规划。

1、规划活动方式。一般来说,现在活动多采用分组开展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分子课题开展。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每一为学生的积极性,并实实在在在地参与到综合性学习中来。分组时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自由组合(每次活动相对固定),但我们也要注意宏观调控,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特长及个性,对于个别能力偏低的学生,就要强化组长的责任心,以强带弱,发扬一种互帮互助的精神。最终成果展示教师评价到小组,由组长和组员再评价到个人。

2、规划活动时间和步骤。由于活动所需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精力,加上中学阶段学生本身的学业负担比较重,因此每次活动我会安排大约两周左右,给学生尽量充足的时间来进行。一般将分为以下四个步骤进行:a第一课时:各小组确定子课题、分配任务到各成员;b一周时间:各成员收集、筛选并整理资料(教师进行方法指导);c一周时间:成果展示设计、排练(教师进行过程指导)第二课时:全班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d随堂拓展延伸、评价总结。

三、切实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

1、少全面控制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它面向生活不局限于课堂,不拘泥与教材,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一种教师“低控制度”的教学活动。学生以自身感兴趣的事物为学习内容;以自己独特的视角选取研究主题;凭自己的见解提假设并搜寻相关资料;自由组合学习小组;自己设计并组织成果展示等等,学生的“学”是外显的、自主的,而教师的“教”是隐性的、辅助的,尽量给学生多一些自由度,少一些控制。

2、多积极参与

一是参与学生的学习,在平等沟通与合作中实施教学。教师参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设计学习活动,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的教学很大程度上要通过示范来进行,如第一课时,教师示范拟出一个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子课题,示范拟出一些具体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示范拟订合适的成果展示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合适的范本,学生们可以在模仿操作中实现方法、策略的迁移。尽管选题不一,但在定期的交流会上大家都能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资料准备、思考方式、结构安排、活动组织、成果形式等方面的有益启示。在综合性学习中,内容其实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找到一条自己的学习之路。

一是自身以积极的姿态走进生活,去实践,去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倡导教师“下水”,独立选择、承担自己的学习课题,全过程的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平等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接受他们的评价。同时,我们也应不断加强自己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研究,也在切身的学习中加深了对综合性学习的理解,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如我的一篇案例《潜心探得通幽道,妙手摘得真情果——“绿色南京”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回顾和启示》就具体展现了教师自己在活动中的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3、重个别指导

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学不再是统一的“灌输”,而是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体验,承认学生在学习内容、途径和方法上的自主性和差异性,重视个别指导教学。

由于学生之间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等方面有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师有必要注意观察、判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反映要相当敏感,分组前照顾能力较弱的部分学生,过程上多作个别帮助指导,或及时抓住契机以点拨,或主动创设情景以引导,或在在资料上、技术上为他们提供有力的支持,或在信心方面给以鼓舞,机智和艺术地帮助他们跨过活动道路上的一道道“坎”。

如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筛选、整理资料及成果展示普遍感到困难,我就注意在这两个环节多作具体指导。当学生收集好资料后,我就更加注意引导学生对材料的整合,并与学生共同商量、探究成果展示的方式,在进行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成果展示时,对“桥梁大观”小组,指导他们分类整理,有效地合并,

采用书面材料、图片展示加解说式的方式;对“桥诗桥联”小组,指导他们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背诗句、对桥联这种竞赛的方式进行;对“古桥佳话”小组,指导他们采用配图配乐加朗诵赏析的方式进行;对“桥的成语俗语歇后语”则指导他们利用收集来的知识编写成相声来表演的方式进行等等。

总之,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因此适应个别差异,实施个别化的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自主的选择,并运用其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创造性学习,这是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教学的主旨所在。

4、寻多方合作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这就需要我们扩大知识面,增加知识量,但仅以个人的力量去完成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任务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我们寻求多方合作,充分开发学生、教师、家长、社区,进行合作教学。

(1)与学生的合作 语文综合性学习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的线性关系,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中都不是单一的“传授者”和“学习者”,而是互相把对方视为学习的合作者,善于向学生学习,善于接纳他们的富有灵气充满睿智的构想。

(2)与教师的合作 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能形成专业互补,构成更大的知识背景,能够向学生提供多学科的视野和多样化的思考框架;同时教师通过自己的示范行为显示良好的合作心态,表明合作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提供合作的方式、技巧。如请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老师就某个专题作专题讲解。

(3)与家长合作 家长是综合性学习中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要把家长引入到综合性学习中来,利用家长的职业特点,发挥家长的各种特长,丰富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内容,拓展综合性学习的领域。

(4)与社区合作 不同社区有不同特点,但都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学习资源。教师应尽力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我曾带领学生走进平顶山公园、走进社区、走进扬子石化公司等寻求合作。

四、注意紧扣语文学科性

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以及形式都决定了它涉及了其他学科和领域的内容,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它姓“语”,其着眼点仍然应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这个学习过程应是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相互融合。因此,我们认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努力体现“语文味”,这一点主要体现于在研究中要贯穿听、说、读、写的训练。

例如在《漫游语文世界》的教学过程中,我就着力落实了一下训练:听──研究中与同伴的商量,教师的指导,以及采访他人、走访邻居时有目的、有礼貌调查采访,成果展示时汇报,以及老师、同学的评价。说──研究过程中各小组形式多样的讨论交流,汇报课上条理清晰的生动的汇报、解说、互动交流,还有课下学生之间以“广告”为话题而展开的交流,以及在研究阶段性小结后,我们开展的以“我看荧屏错别字”为主题的演讲、辩论等活动。读──学生要在研究过程中广泛地、大量地阅读,并在此基础上,搜集、筛选和整理资料,教师如果能够成功地引导学生在研究中要逐步培养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读书研究的欲望,他们便会在课下延伸阅读相关书籍,丰富知识。写──制定研究计划、写解说词、主持词,完成“研究报告”。同时,研究的内容和过程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笔耕,启发并督促学生通过日记、周记等形式记录自己的收获与快乐,并将好文章向报社、网站投稿,与大家倾诉研究的经历与收获,激发学生研究的积极性,还可以设计相关主题的手抄报、黑板报和宣传橱窗,丰富美化教室环境。

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的同时,我们要借助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的落实过程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这样,在研究过程中,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融

合在一起,突出语文的学科特点。

五、重视活动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其实重点还只是也只能评价到学生的知识掌握的情况,而对于学生的能力、情感和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少之又少。因此,对于如何评价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产生了困惑,如何做到公正客观有效的评价学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评价,应当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教师教学的改善;遵循尊重学习主体、重视学习过程、关注情感态度和表现等基本原则;着眼优点,看进步;关注活动过程中确定目标及实施过程中新奇独特的思路方法以及相关的意识等重点,努力构建良好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有效评价机制。

我认为,应该参考新课程标准,本着以下原则制定评价指标:(1)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与学习效果评价相结合;(2)以肯定性、激励性评价为主;

(3)评价主题多元化: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小组中其他的学生以及学生自己,兼顾到评价的全面性。(4)评价时注重个体的差异以及个体的进步。(5)评价中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以及各种能力的情况。

但在实施过程中真正做好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评价,使之与活动本身相得益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更好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落实。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领域,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为语文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坚信通过今后不断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一定会使它成为语文天地中的奇葩!

广告进课堂

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生活有多么广阔,我们的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语文学科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不仅具有很强的工具性,需要向学生传授字词句篇的语文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的技能方法。而且具有浓郁的人文性,要传导人类的文明,培养学生的个性。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在注重传授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同时,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这是由语文学课的特点所决定的。语文虽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其工具性特点,但它的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间世俗人情无所不在其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代仅仅停留在课堂的有限的课文学习上是不行的,他们必须扩展到我们的生活中。

语文学习绝不是为学习而学习,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生活。

课例:《冷眼看广告—— 广告语品评》

教学萌芽:

广告语言在当代文化生活中具有其他语言所难以具备的强有力的塑造功能,无情地改造着当前的文化现实,改变了过去人们所熟悉和怀念的传统文化景观。主要表现在:

首先,在当代文化生活中,广告是借助大众传播媒介而运作的一种信息形式,这使得广告的语言效应远远超过了任何其他语言形式。特别是经由电子媒介的大范围传播,广告所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深刻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语言力量。象电视和广播这样的电子传媒在传播范围和重复频率上,是任何其他媒介所无法比拟的,因此,电视广告的语言,特别是广告口号或标题语,对人们的语言习惯乃至思维,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力量。试想一下,一位知名作家的具有“轰动效应”的文学作品,充其量不过几十万册,而电视的传播范围从来就是按百万甚至亿来计数的。

其次,广告语言在其传播形态上,更是“盛气凌人”,与文学和其他艺术传播的方式相比,电视这样的传媒显然是一种单向的传递过程,是从信息发送者经有媒介再到达接收者的单向的不可逆的过程。它有一种和阅读诗歌小说或街头闲聊全然不同的传播特征,以一种强迫的方式直接诉诸受众,不管你我他的个人需求、欲望和个性,甚至把我们并不需要的商品信息一鼓脑地强加给我们。 教学目的:

认识广告语 —— 判断广告语 ——学写广告语

教学过程 :

导入 :提出“四无”(知识无边际 探索无穷尽 学法无限制 快乐无止境)

一、广告语的起源(从俗语中去追溯广告语的起源)

三碗不过岗(《水浒传》)

二、从生活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认识广告语

1、衣

例:把精彩留给自己(李宁牌服饰)

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

开开衬衫,领袖风采

金利来,男人的世界

2、食

例:更多选择,更多欢笑,就在麦当劳

维维豆奶,欢乐开怀

苦苦的追求,甜甜的享受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

3、住

例: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碧桂园地产)

郊区的欧洲小镇(四季花城)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澳柯玛冰柜)

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美的电器)

海尔,真诚到永远(海尔电器)

4、行

例:红旗车,走中国路(红旗轿车)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丰田汽车)

更远更自由 (威驰新风)

有多少南方摩托车,就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南方摩托)

上上下下的享受,上海三菱电梯(三菱电梯)

5、其他

例:科技让你更轻松(商务通)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铁达时手表)

一切尽在掌握(爱立信)

一旦拥有,别无所求(飞亚达手表)

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中国联通)

足及生活每一天(搜狐)狐)

科技以人为本(诺基亚)

三、判断广告语(列出20xx年中国十大优秀广告语和十大失败广告语) 20xx年中国十大优秀广告语

1、钻石恒久远 一颗永留传

2、鹤舞白沙,我心飞翔(白沙集团)

3、中国平安,平安中国(平安保险)

4、一品黄山,天高云淡

5、真情付出,心灵交汇(雕牌)

6、 JUST DO IT

7、天生的 强生的

8、健康成就未来

9、看不到 你感觉得到

10、成功路不同 各有各成就

十大失败广告语(节选)

1、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2 、看,你把螨虫传染给了女儿(螨婷香皂)

3、当头发爱上肥料,好的出乎意料(洗发水)

5、达诺日夜片,你的新选择。(达诺)

6、来来往往喝杯枝江(枝江大曲)

7、胃你好吗(斯达舒)

总结优秀广告语特点:

准确生动合心意,

琅琅上口易记忆。

总结失败广告语特点:

用词生硬惹人厌,

单求功利无美誉。

四、学写广告语

(广告大师速成班活动)

“我爱文学”读书交流会教案

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教师展示课件首页:我爱文学——读书交流会)

导语 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上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大量的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情感,为表达对文学的热爱之情,我们开展这次“我爱文学”主题活动。今天的读书交流会,内容很丰富,有优秀诗文朗诵、佳作欣赏、读后感交流及童话剧表演四项活动,将充分展示各位同学的才华。

(二) 活动过程

1、 优秀诗文朗诵

(教师展示课件页面:“优秀诗文朗诵”)

主持人:下面大家将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欣赏几篇文质兼美的诗文。

(教师展示课件页面并播放多媒体音乐。)

学生朗诵优秀诗文。

2、读后感交流

(教师展示课件页面:“读后感”)

主持人:书,是人类的第二世界。人世间的一切,无论是过去的,现在的,亦或是将来的,都能在这里找到踪影。沉浸在书的海洋中,犹如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书,更是人的精神食粮。它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思想,给人以情感。下面,大家将听到几位同学在阅读中产生的思想火花,以及真挚的情感流露。

学生朗读读后感。

2、 佳作欣赏

3、 主持人:优秀的文学作品给我们以灵感,丰富的生活又是我们创作源泉,下面请大家欣赏我班几位小作家的小创作。

(教师展示课件页面:“佳作欣赏”)

4、童话剧表演

(教师展示课件页面:“童话剧”)

主持人:自己动手写剧本、排练,是大家最感兴趣的事。下面你们将要欣赏的童话剧《没有说完的话》就是由我班莫阳同学创作并导演的。

(教师展示课件页面:“没有说完的话”)

(三) 活动总结

1、学生交流参加活动的感受。

主持人:今天的活动的确是丰富多彩,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参加此次活动的感受,可以就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活动谈谈看法,并写下来。

学生讨论。

2、教师总结:今天的读书交流活动,可以说令大家受益匪浅。同时充分展示了我班同学的才华:声情并茂的朗诵让我们享受到文学的魅力;佳作欣赏让我班的小作家们尝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喜悦;发自内心的读后感让我们感受到读者与作者的思想共鸣;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童话剧,虽然比不上专业水准,但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学生蓬勃的朝气与创新意识。总之,今天的活动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活动设计

主题:在寻访中感受美的魅力

金华四中 何俊英

活动实施对象:七年级学生

活动实施者:何俊英

活动时间:20xx年12月——20xx年1月

一、问题的提出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除了在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中进行着多种多样的创造之外,还要通过美育,实现自身的美化。席勒把美称为“我们的第二造物主”,肯定审美教育对人的塑造的积极意义。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过上美的生活,度过美的一生。然而因为两点一线的生活,因为繁重的学业,学生的眼睛很少能看到美,学生的心灵很少能感受到美!美,对于学生来说,成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对美的理解,过于简单狭隘。七年级第三单元中的《春》、《济南的冬天》等几篇美文学习后,我忽然想,何不让学生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自己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呢?在寻访中感受美的魅力!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大自然,感悟社会生活,欣赏文学艺术作品,从而获得对美的认识与理解。

情感目标:

让学生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在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魅力,使学生内心自然产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能力、动手实践、综合运用、开拓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 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方式

(一)、活动阶段构想:

第一阶段:学习《春》、《济南的冬天》等文章后让学生谈谈什么是美?学生的回答可能较简单狭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疑问,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师可问学生《巴黎圣母院》中的卡席莫多美不美?一个长相一般的人,当他在花样滑冰时动作优美自然舒展,这时你觉得他美不美?一个残疾的人美不美?为什么断臂的维纳斯让人不能不惊叹她的美丽和端庄?梦娜丽莎的微笑又美在哪里,让人那么着迷?学生的眼界打开后,求知欲被激发后,再让学生搜集资料,谈谈对美的新的认识;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人生天地之间,大致说来,主要有三种不同形态的美,那就是自然美、社会美和文学艺术美。让学生按照研究兴趣寻找合作伙伴,确定研究方向,制定计划方案,部署好各自的任务。

第三阶段:实践寻访阶段——通过搜集、观察、采访等方式,用眼睛发现美,用心灵感受美,用画笔描绘美,用文字描述美,还可借助相机等工具,将美的瞬间定格。拥有大量的图片资料后,小组再进行资料的整理加工,进行独具特色的成果设计(采用制作幻灯片、录象带或编杂志、画册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发展自己。

第四阶段:成果汇报:让学生代表主持班会,分组展示作品,交流在寻访“美”的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五阶段:评价总结:请学生写下对自己的评价(自己有哪些收获,有待改进的地方在哪里),对小组成员的评价。

(二)、活动操作流程:

第一阶段:确定研究主题

目的:美的形态,大致说来,有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自己的研究主题。这样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研究。

时间: 1周

过程:

一、 学习课文《春》《济南的冬天》后,引出“寻访感受美”这个主题。请学生谈谈自己对“美”的认识。教师只需作简单的引导,目的只在于开阔学生眼界,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介绍学生阅读朱光潜的《谈美书简》。)

二、学生带着疑问上网,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请教有关方面的专家后再请学生谈谈对美的新的认识。

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寻找合作伙伴。

四、小组确定研究方向,制定计划方案,部署好各自的任务。如寻访感受的是文学艺术的美的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可分为美的散文,美的诗歌,美的戏剧,美的小说;美的绘画作品,美的音乐作品等。可以整体把握,也可以专攻一个小主题,例如专门查找一些美的绘画作品进行分类研究。由学生自己定向,自己制定,自己把握。教师只是适当时候给予指导。

第二阶段:实践寻访阶段

目的:通过亲身实践发现美、欣赏美,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在寻访美的过程中,也会发现一些不美的现象,这会引起他们深深的思索。美与丑的对比,更能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时间: 3~4周

过程:

一、小组成员按照制定的方案或单独行动,或集体行动,开展实践活动。

二、拥有大量的图片资料后,小组再进行资料的整理加工,进行独具特色的成果设计(可采用制作幻灯片、录象带或编杂志、画册等形式)。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心中感受到的美,用画笔描绘自己眼中看到的美,将各种美的图片进行剪辑,配上说明文字,装订成册,用FLASH或PPT等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成果,这不也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

第三阶段:成果汇报阶段

目的:让学生通过成果的展示,互相欣赏。相互交流实践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也有利于学生经验的积累。

时间:两节课

过程:

一、 选出班会小主持人四名,到各组了解情况后,将班会的流程设计好。准备好几盒优美的古典曲子磁带在班会时播放,营造良

好的艺术欣赏氛围。

二、 邀请部分家长、任课教师参与班会活动。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邀请大学里教美学的教授参加,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三、 班会上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展示成果。

四、请学生自由上台发言,谈自己参加此次活动后的感受。

五、家长自由发言。

六、师小结寄语。

第四阶段 评价总结阶段

1、 个人评价。

2、 小组评价。

四、活动结束后教师的自我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活动前的准备重要,某种意义上说,活动后的反思更为重要。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 中的得失记载下来,教师的组织能力也就能在认真的总结反思中得到提高。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课堂具有生成性教学论文范文提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必须是具有生成性资源的课堂要想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就要从三个方面来做好首先是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应关注学...

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20xx年度岳西县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积极营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毛尖山中心学校吴丽霞136xxxxxxxx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越是到了高年级越是不喜欢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来呢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总是有人认为学不...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語文教學論文範文初中語文教學目的確定我們語文老師在閱讀教學目標設計上存在著不少的問題直接導致了課堂效率的低下1目標要求過高或過低這方面原因一是教師沒有吃透教材二是教師對學生情況瞭解不夠高估或低估了學生認知水...

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如何营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摘要】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越是到了高年级越是“不喜欢”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来呢?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总是有人认为学不学对考试成绩影响无所谓呢?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初中的…

初中语文论文范文

初中语文论文范文初中语文探究体验式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内容提要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从课程的基本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学建议到评价建议都十分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体验探究体验式学习方式正是在这种课程理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

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摘要作文教学要走出无话可说无文可写的困境我建议学生多读书注重阅读积累注重课文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注重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注重学...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农村初中写作教学浅谈

农村初中写作教学浅谈笔者在农村初中承担语文教学已经七年多了发现学生中真正喜欢写作文的很少普遍存在着不爱上作文课不爱写作文厌烦作文写不好作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束手无策常常为学生写不出有思想有内涵有文采的好作文而纳闷苦...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感受变异在记叙文写作中的作用

感受变异在记叙文写作中的作用摘要感受变异是对原有的实景或实物进行了艺术的加工改造使变异了的景物成为作者情感抒发并且具有审美价值的载体它总是受到作者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制约的能使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

b8石狮市凤里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写作教学的分类教学 语文版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初中写作教学的分类教学外来工子女语文学习探讨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它往往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而本校是外来工子弟学校外来工子女...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议论文阅读与写作如何提炼分论点

议论文阅读与写作如何提炼分论点听九年级作文课而引发的点滴关键词议论文阅读写作分论点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主题同时也是制约语文整体水平和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两大难题而议论文阅读与写作更是难之心痛究其源我们教研发...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论文-伯乐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论文以下资料为精心收集整理免费提供给大家建议可以先下载再阅读包含了经验心得选题指导参考文献范文还有格式整理的技巧对论文写作绝对非常有用如果对论文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直接搜索伯乐论文网上查看对应专...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浅谈如何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浅谈如何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初中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比较困惑的问题之一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改作文难究其原因传统作文教学无论是老师命题学生写还是学生写老师改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甚至被强迫状态想要改变...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