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江苏常熟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4.2.8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xx年3月26日在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代市长 王 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常熟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四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以来的四年,是宏观经济形势更为复杂、区域竞争更趋激烈的四年,也是应对严峻挑战、经受多种考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的四年。我们在中共常熟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研判形势变化中把握机遇,在应对困难挑战中增创优势,攻坚克难,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过去的四年,是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的四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日益加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我们果断采取措施,着力破解难题,综合实力在转型升级中跃上新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2%,2011

1

年完成1710.45亿元、同比增长17.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9.5%,20xx年完成122.5亿元、同比增长2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6.4%和19.3%,20xx年分别达到535.37亿元和426.26亿元。

现代农业呈现新亮点。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6%,20xx年实现33.65亿元。形成30万亩优质稻米基地和15万亩高效蔬菜基地,建设沿锡太线高效水产养殖基地。建成高效农业面积37.4万亩、设施农业面积10.1万亩,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农田面积16万亩,有352个农产品获农业部“三品”认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85.3%。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建成节水灌溉基地3.5万亩,加高加固圩堤333公里,新建、改建排灌闸站175座。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中心粮库(储备库)建设加快推进,练塘、大义骨干粮库改造投用。52家农业龙头企业规模效益明显,带动连结农户17.9万户。江苏省常熟现代农业产业园获省政府批准。

工业转型取得新突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899.48亿元,其中技改投入630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7%。新兴产业主导作用增强,以观致汽车、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为核心的汽车及零部件,以中交盾构机、三一重工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以阿特斯、中利腾晖为代表的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集群基本形成,20xx年五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361.18亿元。传统优势产业不断提升,新增苏州地标型企业6家;“波司登”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全国质量奖,成为全国服装行业唯一的“中国世界名

2

牌”。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梦兰龙芯”项目入选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积极化解建设用地瓶颈,向上争取项目用地7615.8亩。民营经济发展实现跨越,净增个私经济注册资本 424.27亿元,累计达到888.15亿元;净增私营企业7659家;4家企业入选20xx年度“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4家,累计达到9家,上市融资总额超过120亿元。

服务经济实现新跨越。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1%,增速连续四年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20xx年实现738.7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3.2%。累计新增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企业87家,省、苏州市级服务业集聚区累计达到6个。推进城市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建设,常熟服装城荣膺全国诚信市场先进单位、全国首批重点示范特色商圈称号,虞景文华广场被命名为“中国特色商业街”。常熟港新增万吨级码头泊位6个,货物吞吐量达1.92亿吨。新开业银行机构9家,农商行新增9家异地支行;成立农村小额贷款公司8家,累计发放“三农”及中小企业贷款92.6亿元;新设立创业投资公司25家,累计注册资金达到28亿元。20xx年期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是20xx年期末的2倍和2.25倍,存贷比提高8个百分点。在全省县市中率先制定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建成苏州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旅游业蓬勃发展,20xx年旅游总收入突破250亿元,接待境内外游客突破1700万人次;加快复合型旅游目的地建设,蒋巷村入选“中国十大最有魅力

3

休闲乡村”,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加快推进。

过去的四年,是改革开放创新不断深入,科学发展增强新动力的四年。

各项改革迈出新步伐。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推进,在城乡规划有机融合、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公共服务延伸保障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确定为首个“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联系点”。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合并组建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设立碧溪新区,成立东南街道办事处。海虞镇被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梅李镇被确定为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整合重组三大市属国资公司。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整合,实现资产处置全程信息化管理。清理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实现现金流全覆盖。积极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成为卫生部医改综合联系点、新农合供方支付方式改革项目县和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

对外开放拓展新空间。加强招商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招商考核激励机制,成功举办一系列招商活动。累计实现注册外资70.8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4.42亿美元,20xx年分别完成20.08亿美元和9.0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8%,20xx年完成198.04亿美元;出口总量四年实现翻番。新增省级出口基地3个,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主导产品,加工

4

贸易加快转型升级,一般贸易出口占比达43.3%。“走出去”战略加快推进,累计建办境外企业36家,累计实现海外工程承包营业额2.86亿美元。服务外包发展迅速,新增商务部注册服务外包企业53家。东南开发区蝉联“中国服务外包最佳园区十强”。开发区“二次创业”成效明显,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东南开发区获批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成功创建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材料产业园跻身全省首批科技产业园行列。出口加工区A区、B区封关运作,拓展保税物流功能。

科技创新激发新活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积极推进,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江苏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3.4%,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到30%。新增国家重点高新企业18家、省高新技术企业108家,新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以上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6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个,新落户外资研发机构7家,新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8个,累计建成特色产业基地21个;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2%。技术标准战略成效明显,建成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个、国内标准化专业组织6个。名牌带动战略成果丰硕,新增行政认定驰名商标9件、省著名商标44件、省名牌产品50件,总量均居苏州各县市首位。累计申请专利4.8万件、授权1.7万件,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在全省先行开展“科技镇长团”试点工作,成为教育部“蓝火计划”首家

5

试点城市,建成全国同类城市中首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农业科技成效显著,江苏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科技部命名,建成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熟分中心和常熟理工—端木银熙水稻育种研究推广中心两大科技创新平台,端木银熙获得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奖。成功举办“赢在常熟”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大型招才引智活动。引进和培育国家“千人计划”7人、省双创人才计划14人、姑苏人才计划13人、常熟市“领军型创业创新人才”团队86个,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6.8万人。

过去的四年,是统筹城乡发展快速推进,城市面貌展现新气象的四年。

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准,确立“一城四片区”城市空间格局,各镇总体规划完成修编。完成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和综合交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专项规划编制。启动县南街、琴湖片区综合改造,文化片区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完善中央商务区商业配套,城市功能区基本形成。有序推进农宅置换商品房工作,城乡一体化示范小区开工面积超过260万平方米,老村改造受益农户超过5.7万户。城乡路网结构不断优化,绕城一级公路全线通车,三环路快速化改造顺利推进,虞东公路等一批市域快速化交通改造项目竣工通车,新建、改建镇村公路173公里。建成投运500千伏常熟南变电站,形成220千伏核心环网。天然气主干管实现“镇镇通”,新入户超过4.8万户。城乡

6

公交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客运站全部建成投用,镇域公交基本实现全覆盖。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30亿元,海洋泾引排综合整治工程建成投用,走马塘工程常熟段主河道具备通水条件,福山水道南岸边滩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推进。

生态环境形成新优势。切实加强生态建设,重点打造120平方公里核心生态圈,各镇全部建成生态镇,省级以上生态村累计建成132个,被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节水型城市”。全面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六小一无”企业870家、化工企业130家、砖瓦厂11家。推进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体化建设,新增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设施323个,生活污水处理厂累计达17座,城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6%和50%。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建筑扬尘控制,全面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分类管理,建成城市步行与公共自行车系统,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6%。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使用,开展养殖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加快城乡绿化建设,新增绿化面积7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9%,荣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称号。

城市管理取得新进展。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深化城管向镇和社区延伸工作,各镇全部成立城管中队,城区社区实现100%城管进驻。“数字城管”系统建成投用。推进城区环卫一体化管理,城区环卫保洁实现全覆盖。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启动建设,城乡一体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加快建设。调整房屋拆迁

7

安置政策,全面推行公寓房安置,规范城区私房预拆迁管理。“撤村建居”工作有序推进。城乡大环境“百日整治、百日巩固和百日提升”行动成效明显,市容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完成城乡集贸市场升级改造87家,推进废旧物资回收行业集约化管理,城区户外广告管理进一步规范。调整城区社区居委会管理区域,出台社区居委会用房建设和管理意见,城区社区建设水平得到提高。

过去的四年,是各项民生事业协调共进,群众生活实现新改善的四年。

富民增收构建新机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递增12.3%和13.3%,20xx年分别达到35041元和17289元。积极拓宽村级财力增长渠道,村均年集体收入超过525万元,年均保持16.4%的增幅。探索跨区域联合组建置业公司,鼓励村集体建设生产经营性物业用房,四年新增物业用房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年租金收入超过3.5亿元。有序推进土地整村连片流转,深化土地股份合作改革,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四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9.6万亩、入股土地面积15.7万亩,农业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41.8万亩。新增农村新型合作组织215家,持股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提高到93.5%,20xx年实现分红2.6亿元。推进村企挂钩合作,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重点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年均增长20.2%。累计提供城乡就业岗位31万个,帮扶11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4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8

强化惠农政策落实,财政预算内安排支农支出年均增长16.8%。

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布,浒浦高级中学、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成启用。80%以上的幼儿园达到省优质标准,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建成苏州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超过70%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建成以开发区为依托的职业教育体系。理工学院东南校区建成启用,院地合作、院企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在全国率先实现新农合与居民基本医保一体化管理、实行医学检验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建成市镇两级卫生监督网络和院前急救服务网络,重大流行性疾病防控成效明显。市二院、中医院分别成功创建三级综合医院、三级中医院,市一院新住院楼、滨江院区和市二院新住院楼投用。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223所,15分钟健康服务圈初步形成。成功举办三届中国(常熟)江南文化节。全面完成镇级“六个一工程”、村级“六个有工程”首轮创建目标,被命名为全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民间文艺繁荣活跃,蝉联“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全省率先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验收。圆满承办世界杯花样游泳赛、亚洲水球锦标赛等重大赛事,建成体育中心、滨江体育公园等一批全民健身场所。体彩、福彩销售总量突破14亿元。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扎实推进,蝉联“全国科普示范市”。市档案馆晋升国家一级馆,建成全省首家乡镇档案馆,成为首批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市。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在全省率先开展0~3岁科

9

学育儿工作,实现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覆盖,荣获省“十一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称号。市政府荣膺“全国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先进集体”。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圆满完成南北挂钩和对口援建绵竹市土门镇工作。邮政通信、气象防震、烟草盐务、民族宗教、台务侨务、史志新闻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社会保障再上新水平。推进农保向城保并轨进程,农保转接城保累计完成21.5万人,启动外来职工参保“三年计划”,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参保覆盖率保持在99%以上。建立起覆盖城乡非就业人群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统一提高到500元。被征(使)用土地补偿安置人员全部纳入城保管理。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救助活动,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23亿元,惠及困难群众15万人次。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市,首获全国残运会金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省、苏州市平均水平以下。完成老居民小区综合改造19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竣工交付13万平方米。放宽住房保障申请条件,累计安置保障对象2449户。净增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6.3万人,累计发放公积金贷款22.6亿元。加强养老服务和管理,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尊老金发放范围扩大到80周岁以上老年人。积极推行殡葬改革,20xx年起免除城乡居民殡葬基本服务费用。

过去的四年,是社会管理建设全面加强,文明和谐提升新

10

水平的四年。

社会管理开创新局面。文明城市创建通过省级复评,公民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常德盛入选第三届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被中宣部列为全国重大先进典型,钱月宝等5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创新现代警务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矛盾纠纷调解组织网络建设,治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深入推进依法治访,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认真做好市镇两级领导大接访活动,全力排查化解热点难点信访问题,信访形势总体稳定。扎实开展“三合一”整治,全面完成224项三级挂牌隐患整改,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强化校园安保工作,校车专业化运行全面实施。认真做好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水平有效提升。建成市社区矫正管理教育中心,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得到加强。健全劳资纠纷应急处置机制,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应急管理体系规范化建设,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民主法治获得新提升。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开展民主协商工作,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400件。依法组织开展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五五”普法规划,实现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市)“五连冠”,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加强电子政务和信息公开,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全面推进依法

11

行政,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推行行政权力网上运行,被确定为省级依法行政示范点。

效能建设得到新加强。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试行市级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综合评价。认真研判、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欧债问题的严重冲击,全面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推进行政许可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和网上运行工作,行政许可事项中心进驻率达95.3%;优化审批流程,创新审批方式,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施工业建设工程联合竣工验收。整合政务热线资源,设立12345便民服务热线,构建“一个号码对外,一条热线全管”服务模式。全面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强化审计监督和管理。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各项规定,大力压缩非民生类行政开支。取消和停止征收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评比达标表彰和涉企收费。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监察,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框架日趋完善。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任期的四年是很不平凡的四年。四年来,我们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十一五”规划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开局良好,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发展成果,也积累了在复杂局面中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宝贵经验。

一、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把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四年来,我们毫不动摇抓牢发展

12

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在发展中加快结构调整、在调整中推进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实施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推动新兴产业扩张与传统产业提升互动并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全力打造产业高端、结构优化、发展领先的现代江南名城,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常熟特色的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之路。

二、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把体制优势与发展潜力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改革不动摇,围绕解决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力度。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以人才支撑转型,加快区域人才集聚和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引导政策、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三、必须坚持统筹城乡,把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不断促进城乡一体共同繁荣。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城乡一体化为引领,以城镇化为要求,深化城乡互动融合,突出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五个对接”,使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配置更趋均衡、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融通更为顺畅,全面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践行宗旨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感满意度。四年来,我们自觉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宗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多元化群众增收长效机制,加快完善社会保险、

13

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均衡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平安常熟、法治常熟建设,巩固形成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良好局面。

五、必须坚持勤廉高效,把职能转变与作风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提振率先发展的精气神。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抓好政府行政能力提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持续加强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民情、解民忧,政府部门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抓发展、奋力拼搏谋率先的氛围不断提升。

四年发展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全市上下在市委领导下共克时艰、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人士同心同德、和衷共济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常部队、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常熟经济社会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发展空间和资源环境的制约加剧,节能减排的任务艰巨;区域发展还存在不平衡性,城乡一体化仍需加大推进力度;

14

社会事业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仍需加快提高;经济转型中的矛盾增多,社会建设与管理任务加重;政府的行政效能需要进一步提升。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20xx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常熟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根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结合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推进自主创新为主线,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民生优先、国际化、城市现代化、人才与文化强市、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大力推进“工业立市、旅游活市、商贸富市、文化强市、科教兴市、生态育市”,加快把常熟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态绿色、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现代化城市。

建议到20xx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2.8%;城市化率达70%;城镇居民人

15

均可支配收入超过6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20xx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突破之年。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十分严峻复杂,国内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我市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深度调整期,面临着发展空间和资源环境的“双重制约”。但同时,世界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在不断增多,国际资本和产业加快转移的趋势没有改变;国内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在加速推进;经过“十一五”发展,我市经济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应对复杂环境推动发展的信心和能力不断增强。这些都为我市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提振争先领先率先的精气神,以勇创伟业的情怀、创先争优的干劲、求实创新的举措,全力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

新的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突出发展经济、保障民生、推进城乡一体化三大重点,全面推进“转型升级、城乡统筹、民生保障、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管理”六大工程,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16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6%;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实现注册外资2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净增民资(内资)注册资本200亿元,外贸进出口增长8%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单位GDP能耗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新的一年里,我们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加突出转型升级,持续增强产业竞争优势

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以创新为动力,推动现代农业量质并举、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促进现代农业量质提升。紧扣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按照“水稻规模化、蔬菜设施化、水产标准化、营销现代化”建设要求,打造提升以农科所为平台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以董浜为核心的设施蔬菜产业科技园区和以沙家浜为核心的沿锡太线渔业产业科技园区,加快建设古里现代水稻、董浜特色蔬菜、沙家浜大闸蟹等农业产业基地,构筑“一中心、两园区、多基地”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新格局,新增设施农业面积

2.8万亩、设施渔业面积1万亩。依托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熟分中心和江苏省杂交晚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

17

大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加大水稻育种、制种力度,不断提升农业科研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农超对接”,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全力推进旱涝保收农田及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加大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力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7%。继续实施圩区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实施农药平价配送体系建设,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万名农民培训工程”,加快培育一批高素质职业农民。

加快工业经济转型步伐。统筹区镇招商资源,强化双向对接,加快建立开发区带动乡镇发展新模式。继续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更加注重产业链招商,优先引进符合产业导向、成熟度高、带动性强、对地方贡献大的基地型、龙头型项目。重点抓好丰田汽车研发中心及变速箱、观致汽车、UPM、三一重工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126.7亿元的央企对接项目。“两区两园”聚合发展汽车及核心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与镇级工业集中区“整体联动、协作互动、错位融合”的发展新格局。深入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申报国家级装备产业示范园区,加快建设“国际化创新型新城”;东南开发区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速向“综合商务区”转型;高新技术产业园积极争创省级经济开发区。更大力度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坚持以产品创新、设备更新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动产业形态向两端延伸、产业价值向高端攀升。鼓励有条件的优势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和跨境兼并重组,

18

加快培育一批净入库税收超千万元以上的企业集群。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形式,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重点加强对新兴产业、中小微企业、重大项目的信贷支持,新增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220亿元。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吸引外资投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鼓励落户企业增资扩股,力争新兴产业注册外资占比达60%、增资项目注册外资占比达45%。优化外贸扶持政策,加大出口市场开拓力度,全力巩固传统市场,奋力开拓新兴市场。加强出口基地建设,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出口,确保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和跨国经营,大力拓展新兴境外工程领域。

推动服务经济跨越发展。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传统服务业提升发展,实现服务业层次提升、比重提高。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全面推进沿江、东南、虞山镇三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梳理整合现有扶持政策,集聚资源要素,重点推进现代物流、旅游、金融、商务服务等产业发展。全力推进中关村科技城、常熟港公共码头、光伏科创交易展示中心等一批重点服务业项目,服务业投入超3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再提高1个百分点。强化服务业招商队伍建设,完善考核导向机制。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坚持离岸外包与境内外包相结合,重点打造东南和沿江两个服务外包集聚区。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做强

19

古城核心商圈,培育新城配套商圈,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加快推进服装城等有形市场业态升级,力争实现商品市场成交额1350亿元。紧抓“高铁、高速”两条主线,深入推进复合型旅游目的地建设,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旅游项目开发,进一步丰富景区、景点内涵,精心打造古城文化旅游体验区,力争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进入国家5A级景区行列,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00亿元。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更大力度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培育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双提升工程”,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再提高5个百分点。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确保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4%。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差异化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常熟大学科技园加快构建市场化的科技孵化体系,深化与区镇的双向对接;常熟科创园争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扶持产业集群中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新建“三站一室一中心”54个。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完善“科技镇长团”、“蓝火计划”等合作方式,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地方、协会(商会)、企业共同承担科技项目,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00个。抓住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的契机,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加快建立专

20

利产出和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800件。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大科技企业上市培育力度,加快实施“科贷通”,积极开展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深化完善以“领军型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为核心的招才引智体系,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地标型领军人才企业。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模式,加快柔性引进海外智力,着力提高本土人才国际化素质。大力开展就业指导、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加快培养各行业急需、社会紧缺的适用型专业技术与技能人才。

二、更加突出统筹协调,加快推进城乡一体进程

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以规划为先导,突出城乡对接融合,加强城镇建设管理,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优化市域空间布局。围绕中心城区“一主三副”的总体框架,坚持片区发展、组团开发理念,完善南部滨湖新城规划,推进东部古里片区与中心城区全面对接。加快文化片区、黄河路片区以及琴湖、县南街综合改造房屋的征收搬迁工作。推动支董、海虞、辛庄、港区四片区与中心城区的相向发展,逐步形成“一城四片区”的城乡框架。强化各镇“小城市”建设理念,加强镇域规划实施,推进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结合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镇村布局规划,加强撤并乡镇后原建制镇集镇的建设管理,进一步提升集镇环境和管理水平。继续推进三环路内行政村“撤村建居”。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启动地下管线普查与数据建库工

21

作。统筹配置、合理布局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公共服务资源的开放共享。

完善城乡设施功能。着力构建市域综合交通网络,全力配合做好沪通铁路和沿江、通苏嘉城际轨道交通的推进工作。加快三环路快速化改造,完善以三环路为内核,以通港路、227省道复线和新世纪大道北延段为放射的快速路网体系。推进227省道改造工程建设,完成支梅公路改建和常昆线镇区段、福支线、通支线改造。实现镇域公交全覆盖,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稳妥做好出租车扩容工作。新增公共自行车7000辆。完善城乡供水、天然气管网和智能电网,新建、扩建110千伏以上输变电工程12个,新开通天然气居民用户1万户。抓紧推进昆承片区、龙腾片区和文化片区的路网完善、水系调整和绿化建设。筹建琴湖城市公园,启用体育中心二期、江南文化艺术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元和片区文体活动中心。加快申张线航道常熟段改道报批。启动铁黄沙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实施应急水库二期和七浦塘常熟段、盐铁塘、耿泾塘河道整治工程,全面完成福山水道南岸边滩综合整治,确保走马塘工程常熟段竣工投用。推进常熟港码头泊位建设,建成码头泊位8个。中心粮库(储备库)竣工投用。继续实施农村危桥改造。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坚持铁腕治污、刚性降耗,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严把项目审核关,严格执行项目能耗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产品退出机制。对重点用能企业、重点污染排放企

22

业强化跟踪监管,严格总量控制。鼓励企业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实施节能降耗。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建立PM2.5监测系统,加强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工业废气等污染综合治理,推进大型燃煤企业脱硫脱硝工程建设,积极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全面完成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城区污水收集系统建设,确保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7%,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继续推进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拆坝建桥和水环境治理,逐步实现城乡河道水流顺畅循环,有效改善城乡河道水质。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着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推动循环农业发展。坚持不懈推进“绿色常熟”建设,大力植树造林,大幅增加绿量,林木覆盖率达18.4%。深化生态文明创建,确保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和国家生态文明城市试点中期评估。

深化城镇综合管理。按照“八整治”、“八提升”的要求,巩固提升城乡大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确保村庄环境整治100%达标。加快建立覆盖所有集镇区、办事处、管理区的“数字城管”体系,打造城乡统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健全农村环卫长效管理机制,完善环卫作业服务外包制度,全面提升镇村环境面貌。建成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实现“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全覆盖。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建立健全“集中收集、规范运输、定点处置”机制,促进建筑垃圾有序消纳。加快推进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市场化步伐,建成餐厨垃圾处置设施,提高餐厨垃圾无害

23

化处理水平。完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健全物业服务企业考核机制,全面提升住宅小区管理水平。

三、更加突出民生优先,全力构建公共服务体系

进一步加大民生事业投入,以富民为导向,完善增收长效机制,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推进文化惠民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配置新建小区幼儿园、中小学校,启动报慈小学、崇文小学及幼儿园和梅李高级中学建设,启用教师进修学校,完善外来工子弟学校“一镇一校”布局。丰富办学内涵,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校安全建设,强化校车安全管理。启动中医院扩建和市二院支塘分院建设,推进市血站迁建,启用市三院、市二院传染病分院,新建2个医疗急救分站。加大卫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启动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重点,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办好世界女子水球联赛总决赛、全国武术锦标赛等赛事,体彩、福彩销售总量超7.2亿元。建设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推进幸福家庭创建工程。启动市档案中心建设。加强信息化资源统筹管理,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实施“市民卡”工程。

构建富民增收机制。积极实施居民收入六年倍增计划,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产业、物业“四业富民”机制,提高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比重。加大统筹

24

城乡就业力度,确保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重点解决好常熟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确保初次就业率达95%以上。认真落实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政策和各项服务举措,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深入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完善落实创业促进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城乡居民实现自主创业。坚持以镇带村,统筹镇村资源配置,积极发展资产经营型、为农服务型、休闲观光型等村级集体经济,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增长12%。加强农村新型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加快建立合作社经营盈余返还制度,不断提高持股农民的分红比例。鼓励有条件的村(社区)探索“社经分离”管理体制。进一步落实生态补偿政策,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生态补偿方式,建立稳定的转移支付长效机制。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成纯农人员农保转接城保“三年计划”,净增参保1.5万人。推进外来职工参保“三年计划”,净增参保5万人。实施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试行工作,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相互衔接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施“养老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开工建设市级敬老院,启动老年公寓、儿童福利院地块房屋搬迁,探索社区集居式养老模式,统筹城区养老机构设置,力争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超8000张。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500套,竣工750套。推进住房公积金扩面工作,新增缴存职工2.1万人。启动金桂家园二期、龙腾片区、藕渠片区和元和片区地块安置房建设,完成漕泾、五星等

25

30万平方米老住宅小区改造。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规范慈善基金管理和救助办法,探索开展自然灾害民生保险。落实物价上涨动态补贴措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以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加快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办好“文化惠民村村行”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精心办好第四届中国(常熟)江南文化节暨第十三届服装服饰博览会,进一步塑造江南文化品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快实施文庙二期等工程,新公布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传承人。深入实施“文化产业三年发展规划”,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媒体、原创动漫等新兴文化业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8%。

四、更加突出改革创新,不断巩固和谐发展局面

坚持以改革激发社会发展活力,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弘扬文明风尚,健全民主法制,巩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持续深化各项改革。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加快海虞、古里、沙家浜、梅李先导区建设。充分发挥各镇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小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多渠道融资、多形式开发的新路子,确保300万平方米示范小区竣工交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东南街道办事

26

处运作机制。做好梅李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稳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实施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和绩效工资制度。做大做强三大市属国资公司,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继续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归并整合工作,强化绩效考核和监管。有序推进土地开发整理,用足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开展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实施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

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服务网络,增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功能。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建设新型城镇社区,推进村组、示范小区管理向社区管理转型。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功能。鼓励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强化安全生产,扎实推进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和重大隐患挂牌整改,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创建活动,完善劳动争议大调解机制,有效化解劳资纠纷。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强化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力争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深化巩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成果,加强药品零售企业远程监管。深入推进“平安常熟”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排查整治治安突出问题,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与流动人口户籍地的双向协作,积极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推进

27

城市交通诱导系统建设,提升道路通行顺畅度。强化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和引导,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健全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实现乡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全覆盖。

积极倡导文明风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崇文、尚和、创新、超越”的城市精神。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选树、培育一批道德模范等典型群体,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引导市民自觉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积极培育文明和谐的社会道德风尚。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和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深入推进社会文化环境净化工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大力健全民主法制。依法完善村民自治、社区居民自治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提高政务、村务和社区事务公开的质量。深入开展“法治常熟”建设,认真实施法治政府建设五年规划,着力构筑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法治建设满意度和公众安全感。依法做好信访工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全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贯彻“六五”普法规划,创新普法形式,继续深化法治文化建设,提升全民法律素质,培育全社会法治信仰。

28

五、更加突出勤廉高效,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服务、高效、廉洁、法治”的要求,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把“敢于争先、永争一流、勇于担当、刚毅坚韧”内化于心、实化于行,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打造服务政府。坚持以服务“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首要任务,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准,尽心竭力地为基层和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更多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使政府各项工作更加符合市情实际、体现群众意愿。巩固行政许可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成果,简化审批,优化服务。加强便民服务中心能力建设,增强“12345”服务热线功能。全面落实重大项目领导领办、部门联动机制,健全定期会审协调制度。

全面提升执行能力,打造效能政府。完善政府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以重点工作的成效带动全局工作的开展。强化政务督查和效能监察,对政府决定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程,确保工作上落实到位、政策上配套到位、力量上配置到位、督查上跟踪到位。强化考核奖惩,明确激励导向,加快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政府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以考核推动机关作风效能上新台阶。

着力加强廉政建设,打造廉洁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

29

案件。深化行政问责,严肃责任追究。大力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严控行政支出,把有限的财力更多地用在促和谐、惠民生上。坚持从严治政,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始终保持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全力推进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高质量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完善决策实施后评估制度。深化和扩大政务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推行行政权力网上运行。

各位代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在中共常熟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目标,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同心同德,务实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常熟而努力奋斗!

30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年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试题及答案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试题及答案1李克强总理在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一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其中稳的主要标志是进的总体特征是A经济增速稳定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B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发展的协调...

20xx年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试题及答案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试题及答案1李克强总理在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一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其中稳的主要标志是进的总体特征是A经济增速稳定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B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发展的协调...

20xx年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试题及答案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试题及答案1李克强总理在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一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其中稳的主要标志是进的总体特征是A经济增速稳定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B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发展的协调...

江阴市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xx年工作回顾和十一五主要成就20xx年市人民政府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保增长保投...

2111年1月12日江阴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1月12日在江阴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长王锡南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xx年工作回顾和十一五主要成就2...

江阴政府工作报告

江阴市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1月12日在江阴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江阴市市长王锡南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坚持迎难而上...

江阴市政府工作报告

江阴市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xx年工作回顾和十一五主要成就20xx年市人民政府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保增...

江苏江阴政府工作报告

江阴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江阴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xx年工作回顾和十五主要成就20xx年全市上下在中共江阴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

20xx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xx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摘要一20xx年主要工作20xx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省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围绕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

浙江省考时政备考之大气治理写入30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

更多浙江公务员考试真题ltltlt点这里看浙江省考时政备考之大气治理写入30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浙江省考时政热点作为浙江公务员考试政法干警及其他各类考试共同所考察的考点在申论浙江省考面试等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

20xx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打印版

改善民生更努力社会管理再创新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说20xx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实现了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初步预计全省生产总值320xx亿元比上年增长9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00元农村居民人均...

长兴县政府工作报告20xx

打印关闭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xx年03月14日点击129次政府工作报告长兴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县长吕志良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

江苏政府工作报告(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