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记忆再认实验

时间:2024.4.7

心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短时记忆再认实验

摘要:短时记忆是指保持十几秒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一般把它看作是处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本次实验的目的主要是探索图形(文字)再认的特征,各个被试根据实验的指导语利用新旧两套图片(文字)再认是否看过,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计算出各个被试的再认正确率。记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认识系统,认被认为是评价记忆巩固水平的重要指标,此次实验结果根据不同被试的反应,分析不同刺激条件下被试的短时记忆再认的差异,讨论影响图形(文字)再认的因素。

关键词:  短时记忆  图形再认  再认差异

1 引言

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中间阶段,一般信息保持的时间为5s~2min。20世纪50年代Perterson等人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对短时记忆的容量进行了研究。为了避免在刺激呈现与回忆中间的时间间隔内被试复习学过的实验材料,通常在呈现和回忆之间加入数学计算题或其他的干扰任务。结果发现,中间延迟的时间越长,被试回忆的刺激数目就越少。从Perterson等人的实验可以证明,短时记忆的内容只有经过不断学习才能够被保存下来,并转入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该项目再度呈现时能够正确再认。Sternberg最早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即著名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这个实验主要要验证关于短时记忆信息加工模式的问题,即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系列扫描的,还是并行扫描的。虽然得出的结论还有一定的争论,但它的意义是开创性的,推动了短时记忆信息加工模式的研究。Sternberg根据这个实验发展出了一个新的反应时间实验法——加因素法。其假设是:如果两个因素是相互制约的,则它们是作用于信息加工的同一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独立可加的,则它们是作用于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

米勒(G.A.Miller)等人的研究发现,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十分有限的。一般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chunking)。组块的单位可以是字母、数字、词、句子、图片等记忆单元。

研究短时记忆,可以使用的方法包括序列重建法、自由回忆法、再认法、重学法(节省法)和提示法等。采用的方法不同,保持量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影响短时记忆保持量(短时记忆广度)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实验材料(组块)的长度。以往的一些研究表明,组块作为一个记忆单元,其长度对短时记忆保持量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当组块没有意义或与记忆者的经验没有关联时,组块的长度就会对短时记忆的保持量,即广度产生一定影响。

2.实验材料的性质。不同的实验材料,如字母、数字、词、句子、图片等,对短时记忆的保持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回忆方法。采用的回忆方法不同,测得的短时记忆保持量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再认法要比回忆法的回忆效果好,自由回忆法要比序列重建法的回忆效果好。

4.延迟回忆的时间。一般延迟回忆的效果要比即时回忆的效果差,回忆延迟的时间越长,能回忆起来的刺激数就越少。

5.记忆者的身心状态。如情绪因素、健康因素、疲劳等对短时记忆保持量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2.实验方法

2.1 被试

被试为两名大学三年级男生,平均年龄21周岁,其生理各项指标均正常。

2.2 仪器和材料

EP2004型心理实验台及EPT801速视仪,具体图片卡片20张,抽象图形卡片20张,词卡片20张。

2.3 实验程序

(1)主试把具体图形20张插入塑料卡,先挑出标“旧”的卡片随机排列好,将主机与附机连接好,打开电源,按运行/待机键。

(2)主试根据屏幕内容设置A视场(2秒),间隔(10秒),测试次数(10),把第1张“旧”卡片插入A视场,按确定键,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开始实验。(注意:当屏幕上箭头对着间隔时,主试按顺序换卡片,共10张)

(3)被试见了绿色指示灯亮后,手指放在速视仪确定键上,眼睛靠近观察窗口,按确定键开始实验,被试认真看,努力记,不做任何其他反应,直至机器鸣响,测试暂停,被试仍坐原位,等待实验开始。

(4)主试将看过的具体图形卡片和未看过的卡片混合按编号排列好,选择再做一次,再次设置A视场(2秒),间隔(10秒),测试次数(20),按确定键,绿色指示灯亮,提示实验开始,主试按顺序换卡片,共20张。

(5)被试看见绿色指示灯后,按确定键,测试开始,被试根据图形反应做记录,见过的“旧”记作“+”,未见过的“新”记作“-”,直至机器鸣响,实验结束。主试根据卡片报出标准答案,由被试进行正误对照。

(6)主试选择再做一次,用上述1-5相同步骤测试抽象卡片和词卡片。

(7)该被试做完实验后,主试选择重做一次更换被试。

3 实验结果

两位被试对三种材料的记忆保持量:

(注:认对指对旧图片反应为旧,对新图片反应为新;认错指对旧图片反应为新,对新图片反应为旧)

4 实验分析

4. 1 三种实验材料的不同结果,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

    通过计算三种实验材料的保持量可以看出,不同实验材料的保持量存在明显不同,不同被试在同一种实验材料的保持量也有很大差异,这是由于不同被试者的短时记忆能力的差异和在实验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同时对三种实验材料保持量得对比可以发现,具体图形和词的保持量明显优于抽象图像的保持量,其原因在于被试对于具体图形和词的记忆更敏感,而抽象图形更容易使被试产生错误记忆。

4.2 被试的短时记忆能力分析

   首先,被试自身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影响正确反应的概率和再认保持量。有些人对识记比较敏感,也就是所谓的在无打扰的情况下对事物的短暂的识记或转换为长时记忆的能力比较强。这是影响各个被试在不同呈现时间条件下的再认保持量的因素之一,也就说短时记忆能力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其次,实验室的环境没有统一,相对噪杂,被试可能受到了外界的干扰。有的被试一味的追求速度,但是准确率并不高,这也影响了实验的整体。最后,被试的心情,态度被试的短时记忆能力存在一定的影响。

4.3 本实验结果对不同呈现方式的平面广告的短时记忆效果的分析

   由该实验可以看出,不同呈现方式的平面广告的短时记忆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平面广告的设计和呈现方式中具体图形和词的记忆效果要高于抽象图形,所以在以后设计和呈现平面广告时,要尽可能的趋向于具体图形和词的呈现方式,避免抽象图形的呈现方式。也可以基于具体图形和词的搭配进行设计和呈现。这样可以加深消费者对平面广告的短时记忆效果。

5 结论

(1)被试间存在短时记忆能力的差异,从实验结果可知,记忆的不同,会明显影响人对该材料的短时记忆容量和再认保持量

(2)在排除或控制了被试本身的特性、实验室环境这些变量后,具体图形和词的保持量明显优于抽象图形的保持量,即:具体图形和词的短时记忆效果要好于抽象图形。

(3)在以后平面广告的设计和呈现方式中应以具体图形和词优先。

参考文献

1.郭秀艳、杨治良  《基础实验心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杨治良、王新法  《心理实验指导手册》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2006

3.张劲梅          《心理实验指导手册》   昆明理工大学市场营销系,2011

附录

表2-1 短时记忆记录表

注:旧记作“+”,新记作“-”;“+”、“-”为错误判断


第二篇:记忆类实验三种不同材料的再认能力测定


记忆类实验——三种不同材料的再认能力测定

一、引言:

1、什么是再认?

(1)普通心理学:“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时,能把它们加以确认的过程。”

(2)实验心理学:“判断当前的刺激物是否是已被感知过的某种信息。”

2、对再认能力的研究方法-

(1)有—无判断法

(2)强制选择法

(3)信号检测论分析法

3、关于再认能力的已有研究

(1)早期的再认记忆实验是在心理物理学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2)20世纪初,开始应用再认法从事记忆项目判断的记忆研究。

(3)信号检测论的引入,促进了再认记忆的研究。

(4)杨治良等曾使用本实验材料对8个年龄阶段的被试进行测定,探讨再认能力的最佳

年龄。(杨治良等,再认能力最佳年龄的研究——试用信号检测论分析,《心理学报》,1981.1)

4、本实验的研究目的

(1)掌握再认法的计算方法

(2)分析被测者的记忆能力

(3)比较三种材料的不同记忆效果

二、方法

1、材料和仪器:

具体图片、抽象图片、文字材料各50张, 电脑大屏幕投影仪

2、被试:学生

3、程序

(1)投影仪呈现具体图片25张,每张图片持续时间2秒,间隔2秒。

(2)把已呈现的25张具体图片与未呈现过的另25张具体图片相混合,用投影仪以每张

持续2秒,间隔5秒的时间呈现。要求被试在每张图片呈现后,立即判断此图片是否在第一次呈现中看到过。若看到过,在记录纸上记下“+”,若没有,则记下“-”。

(3)此后再采用抽象图片和文字材料重复以上的过程。

实验记录纸:

记忆类实验三种不同材料的再认能力测定

下面进行实验:

(一)“具体图片”再认能力测定

(二)“抽象图片”再认能力测定

(三)“文字材料”再认能力测定

三、结果

1、记录结果

下面请同学们相互交换记录纸,按以下标准答案进行核对:

记忆类实验三种不同材料的再认能力测定

2、统计结果

将测定结果整理到下面的表格中。

记忆类实验三种不同材料的再认能力测定

记忆类实验三种不同材料的再认能力测定

记忆类实验三种不同材料的再认能力测定

3、计算指标

(1)再认法

当“原识记项目=混入新项目”时

z 具体图形: z 抽象图形:z 文字材料:

(2)信号检测论法

辨别力指标: d'=Z击中?Z虚惊

报告标准:C=保持量=认对的项目?认错的项目×100% 原识记项目+新项目I2?I1×Z1+I1 d'

z 具体图形: d’= ;C=

z 抽象图形: d’= ;C= z 文字材料: d’= ;C=

四、讨论

1、比较三种实验材料的不同结果,分析说明其差异的原因。

2、分析被试的短时记忆能力。

更多相关推荐: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容量实验报告摘要Miller19xx通过研究发现短时记忆的容量大小为72个单位本研究旨在通过记忆广度法测定短时记忆的容量用短时记忆瞬时记忆模式记录被试作业的正确个数以验证短时记忆的容量关键词短时记忆容量...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doc

短时记忆杨一鸣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1102班041000摘要本实验以抽象图片和具体图片为实验材料以山西师大心理系11级36名学生进行短时记忆测试用再认法研究短时记忆的保持量实验目的在于学习短时记忆的研究...

短时记忆容量测定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容量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学习使用记忆广度法测定短时记忆的广度实验器材1JGWB型心理实验台速示器单元背景卡片1张记录用纸2套2写有313位数字的卡片3组每组11张共33张3写有313个英文字母的卡片3组...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摘要以探究斯滕伯格的经典实验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实验为实验目标进一步了解这一经典实验通过实验数据推断结果是否与经典实验一致关键词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系列扫描1提要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当代心理学研...

短时记忆广度实验报告

实验室名称:三教八层心理学实验室实验课程:心理学实验实验名称:短时记忆广度指导教师:##实验时间:20XX.11.07.姓名:##班级:心理09-1学号:##题目: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09级短时记忆广度实验报告摘…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报告13教育学院心理学林玮璐摘要以探究斯滕伯格的经典实验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实验为实验目标进一步了解这一经典实验通过实验数据推断结果是否与经典实验一致关键词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系列扫描1引言短时记...

短时记忆再认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短时记忆再认实验摘要短时记忆是指保持十几秒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一般把它看作是处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本次实验的目的学会记忆实验的再认方法比较三种材料具体图片抽象图片词的短时记忆...

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报告--短时记忆(修改完善版)

短时记忆山东中医药大学学生的短时记忆特点摘要此次实验主要是为了大学生的短时记忆容量遗忘代码及不同性别的短时记忆的差异被试选择为随机抽选的各院大一至大四的学生500名男女比例对等实验中使用识记文字相关图片一组顺背...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报告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报告摘要本实验是对记忆信息提取进行研究报告了本实验与Sternberg斯滕伯格的实验之间的差异关键词短时记忆Sternberg斯滕伯格记忆项目反应方式1引言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在近几十年内始终是认知...

短时记忆的实验报告

的实验报告20xx1228235713转载杂谈标签检查即运用平行加工根据其理论记忆集大小和反应时之间应该是线性关系但是我们的实验没有证明出这一结果通过分析我们只能得出一些描述性的数据证明反应时随着记并不是忆集的...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学习减法反应时程序验证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编码实验器材JGWB型心理实验台速示器单元计时计数器单元手键1个练习卡片3张DDDdDG实验卡片16张见下表注视卡片1张1接上电源将连接线...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教育科学学院1210班小组成员朱千紫高君张婕李依莲摘要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减法反应时验证短时记忆总存在视觉编码所有试验都是给被试呈现两个并排的字母它们可能是形状和名称都相同形状不同但名称...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