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

时间:2024.4.13

大学生就业论文: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xx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xx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xx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0万人预计到1996—20xx年平均新增1 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xx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xx年212万,20xx年达到280万,20xx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2]

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3]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

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调查显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4]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5.社会壁垒,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

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修池,刘子婷.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2]陈岩松,赵瑞君.大学生就业指导[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

[3]王潍海,腾玉成,张宏.大学生择业指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89.

[4]20xx年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个人择业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

?

?

?

?

?

? [1] 蔡昉. 解读当前扑朔迷离的就业形势 [J]. 中国发展观察. 2009 (11) [2] 贺伟,孙继伟. 从城乡劳动力市场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J]. 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8 (S6[1] 谢伏瞻. 政府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J]. 经济研究参考. 2004 (07) [5] 陈庆修. 中国就业形势评估 [J]. 科学决策. 2003 (10) [6] 杨宜勇. 中国入世后的就业形势与失业控制 [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3 (04) [7] 陈全明,刘建花. 我国劳动就业的走势及战略对策 [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3 (04) [1] 谢伏瞻. 政府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J]. 经济研究参考. 2004 (07)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观论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求职标准,薪酬标准体系

在新形势下研究当代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的形成及作用,无论对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还是对做好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择业观与的形成

(一)大学生择业观与就业观的成因

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关于择业理想、择业动机、择业标准、择业意义的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是大学生在思想上对社会职业岗位的初步定位。它不是先天固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范畴,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着,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在择业活动中的深层次的综合反映。就业观作为择业观的一种延伸,是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择业观与就业观之间有着相互依赖与相互制约的关系。择业观是就业观的基础,择业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就业的动机与就业目的。择业观的变化与发展,将促使就业观随之发生变化。 择业观与大学生自身利益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是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因直接与两个前提条件有关:需要和自我意识。需要是择业观与就业观形成的客观条件,自我意识是择业观形成的主观条件。大学生的择业观就是在就业需要的驱动下,在自我意识的引导和支配下,在择业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大学生就业观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 大学生就业观 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情况,大学生就业调查,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网,大学生就业现状

自19xx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空间迅速的发展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

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

1.认识有误区

(1)都是扩招惹的祸。

20xx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人数是495万,而今年,即20xx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可能将突破559万,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一年紧过一年。于是,许多家长和学生抱怨:都是扩招惹的祸!

20xx年,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虽已接近达到21%,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占总人口的6%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50%以及从业人口中高学历比例1/3相比,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远未到过剩的程度,所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饱和性失业是不存在的。

据教育部对部分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期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学生高达66.67%,只有6.37%和2.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几乎没有人愿意去。可见毕业生就业难、人才过剩只是相对过剩,相对人才集中的大城市、大企业和大公司而已,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是绝对不足。

(2)大学毕业就是精英。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几十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趋近大众化。

但广大学生及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阶段的观念上,认为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就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及家长过分在意单位的规模性质、地理位置、起点待遇等。观念不能及时革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应届大学生从各方面来看创造的价值都是很有限的,因此更应该理性的给自己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

(3)高学历就有高就业能力。

这是目前社会的普遍误区。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就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

高等教育是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的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的专业教育。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偏重学术性专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这种教育下的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出现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就业需要的是相关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这些显然是相当一部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毕业生所缺乏的。

2.整个社会就业现状差强人意

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主要与一个国家就业需求状况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经济政策失调有关。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政

府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迫使国有单位减员增效,吸纳能力大幅下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目前面临来自约1 400万国企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富余劳力和近1 000万城镇年度新增劳力的巨大压力。政府一直在努力通过发展服务业等多种途径缓解压力,但据权威预测,中国未来3~5年,每年城镇需安排2 200~2 300万人就业,即使经济保持7%~8%的增长率,仍会出现每年上千万的“工作缺口”。在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本科生相继毕业,一年多于一年。因此,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引人注目。

3.高等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首先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向,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大于求。其次,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结构的僵化,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第三,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不管什么类型、什么层次的高校都一味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靠拢。毕业生多数要走向生产第一线,而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的严重脱节。

2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对策思考

1.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

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

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3。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必然给学校施以压力和动力,学校只顾教育不管就业行不通了。

(2)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3)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4)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5)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目前,上海市已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培训试行方案,并首次设立了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上海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其创业培训规划包括入门培训、实务与创业培训、个性化辅导和开业跟踪扶持。大学生创业培训实施政府补贴,由劳动保障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创业培训机构负责实施。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先培训充电、后创业实践,虽然在毕业时自主创业的学生终究只是少数,但是对所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是必要的,努力培养他们创业的能力与素质,增强创业意识,为他们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自主创业、岗位立业作好准备。去年年初江苏大学成立学生创业学校。武汉大学也宣布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并组织专家教授编写创业课教材,在全体本科生中增设“创业课” ,教有能力的学生“做老板”。对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和素质要求、实施途径及发展趋势等的研究,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引导等也是高校应加强研究的课题。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涉及到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高校、社会、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试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

摘要:本文在剖析了当代大学生就业观误区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一是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二是正确地认知自我,全面衡量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学校和政府都应大力帮助大学生就业,在各方面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和便利,促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A

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发展,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市场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和调整,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成为目前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必须面对和迫切解决的课题。本文将对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加以分析,以期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拓展奋斗领域,突现自我价值,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国近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市场经济除了带给人们物资与精神的富足外,也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出现了某些扭曲,当代大学生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出现滋生和蔓延。在就业观上具体表现为:

1.注重物质利益,功利色彩浓重。有些大学生受经济利益驱使,人生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在就业上过分选择经济较好、生活环境舒适、工作收入较高的发达地区,而较少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据调查发现,73%的重点大学生毕业概括自己的职业选择是所谓的“新三到”:一到国外、二到沿海、三到最赚钱的地方去[1]。他们对职业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是否符合自己的专业,而感兴趣和关注的是职业的附属物,诸如: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由原来的社会价值转向经济价值,把追求经济物质利益放在了首位。

2.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倾向严重。许多大学生在就业时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要求,把个人兴趣爱好放在首位,他们把是否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挥专长,实现自我发展作为就业的唯一要求,不愿到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地方去。据统计:43.9%的毕业生表示,如果有的单位“条件好、待遇高、适合自身发展”,他们可以放弃户口,33.1%的毕业生表示,如果用人单位的条件适合,他们可以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2]。

3.拉关系、找门路,用不正当的手段进行就业竞争。由于大学生所需的公平竞争机制尚未形成,一些人把就业希望寄托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上。每当毕业生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一些掌握人事任用“生杀大权”的人便成为一些想投机取巧的人的焦点。据调查,时至今日,仍有73%的高校毕业生认为,“拉关系,走后门”是找工作的最佳捷径[3]。这无疑是一种与文明社会不协调的因素,这不仅是对工作岗位的亵渎,更是对广大大学毕业生的不平等的待遇。

上述这些不健康的就业观,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也不利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但我们需要客观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现在大学毕业生的绝大多数都是八十年代左右出生的独生子女,这些家庭中的“独子”,在比较优厚的环境中生活成长,通

过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好不容易熬出了头,可是毕业就面临失业。其中还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太好,为了儿女上大学,金钱上已经不是什么智力投资,而是沉重的债务包袱。而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实,不仅家庭、学生都缺乏思想准备,政府和学校在如何帮助大学生克服就业困难方面也缺乏经验。

所以,虽然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建设高速发展阶段,就业岗位逐年增多,每年都要增加800多万工作岗位,但失业率仍居高不下。20xx年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而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约900万人,下岗人员460万人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40万人,按政策需要在城镇安排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和退役军人约300万人,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为2500万人。我国失业率将高达20%[4],这也造就了一个好的岗位会有成千上万人来竞争的独特景观。因此,大学生们要认清严峻的就业形势,珍惜就业的机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那什么是正确的就业观呢?笔者认为:第一,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那些“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旧观念,都是与当代社会进步格格不入的。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百万人之多,不可能都进入公务员队伍。有了这个机会当然幸运,但如果失去这种可能,难道就是人生的不幸吗?当代大学生应该从这个狭隘的就业观念束缚中摆脱出来。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工农商学兵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走出这块小天地,何止七十二行,七千二百行都不止啊!有两则新闻,一个是北京大学毕业生陆步轩在西安卖猪肉[5],另一个是研究生唐忠华在四川当猪倌[6]。对这两则新闻,媒体和公众总是能将大学生职位的卑尊放大成焦点事件。普遍认为,大学生具有高端的专业知识,现在放弃专业去喂猪、卖肉,是人才浪费,如果那样,“何必十年寒窗苦,枉费光阴穹度日”?其实笔者认为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白领诚可贵,蓝领价更高,为了能就业,两者皆可挑”。靠自己的勤劳致富,靠自己的智慧赚钱都是应该受到社会尊重的。所以,大学生要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摆脱出来,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因为在就业严峻的形势下,不是大学生挑岗位,而是岗位在挑有能力的适合的应聘者,如果不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在就业的道路上,就难免四面碰壁。但如果大学生们能认清形势,放下“天之骄子”的架子,先就业,再择业,眼前可能就别有一番天地了。

第二,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全面衡量自身的综合素质。古人曰:“人贵有自知之明”。在应聘走上就业岗位前,对自身素质有多高,专业知识有多少,实际工作能力有多强,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在步入市场经济社会后,如何寻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找到自己比较理想的位置,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不应好高骛远,这山看到那山高。对大学生来说,要切实认识到从“学生”走向“社会人”,进而走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把社会的职业需求和个人的职业理想、职业素质很好的结合起来。第一次走上社会,很多大学生都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以为自己本领在手,天下尽在掌握。一旦真正做起事来,难免心浮气躁,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花了很多时间和金钱读了大学,按说对就业有期待无可厚非,但是很多大学毕业生就此端起了架子,自己捆住了自己的手脚,认为非大城市不去,非工资高福利好的单位不去,这就大错特错了。就业,一定要对自己有个准确的定位,大学毕业生不是天之骄子,而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所以,当代的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当务之急是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说在扎扎扎实实学好专业的同时,熟练地掌握一两项技能,文凭只是个“敲门砖”、“介绍信”,能不能胜任工作才是用人单位所看重的。

当然,要想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光要求这些“天之骄子”转变旧的就业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还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家庭、个人共同努力,走出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之路来。

作为高等教育的学校是培养现代化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而目前高校教育虽然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了多次改革,但教学上仍多延用过去的单纯的书本式的课堂教育,教师们往往只满足于教学上了多少课时,而学生们则满足于完成了多少学分。对学生的评价是是以分数定高下,而不是以能力定优劣。这样的教育模式培养的是高分低能、考试型的学生,既缺乏组织交往能力,又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无创新精神。因此作为高等院校,当务之急是改变旧的传统式的以书本、以课堂为主的教育方式,在加强传统知识教育的同时,肩负起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和提高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工作的责任,使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就业观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使大学生们既有个人远大理想,又有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奉献的精神。

作为政府相关部门而言,对于帮助大学生克服就业困难,走上工作岗位,走上创业道路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一方面应广开就业门路,提供就业机会,而不仅仅满足每年开几次大型招聘会,要下大力气,把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另一方面,应会同学校与用人单位根据就业需要在校设置专业。在传授技能方面,给大学生更多的用脑动手的实践机会,使大学生不会在招聘时,因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而将他们排除在就业大门之外。另外,政府相关部门可在税收、贷款、自谋职业等方面,推出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农村,到基层,到中小城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上述这些地区虽然条件艰苦,但却能充分地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毕业生拥有就业的权利,同时也有为国家贡献才能的义务。大学生到农村、基层、西部去工作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将大有作为。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们在就业的道路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不断地增强经济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在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大力的帮助下,闯过就业这个难关,寻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找到自己理想的位置。

大学生绝不是包袱,而是社会的财富。观念转变天地宽,何愁大学生就业难?

参考文献

[1]任亮.职业价值观不良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1,(1).

[2]大学生的择业观.http:///web/lanmushow.asp?id=79.

[3]由国开.浅析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不良择业观.http:///03pindao/lunwen/show.asp?id=4290.

[4]朱训华.树立正确就业观.http:///np/Print.asp?ArticleID=512.

[5]失业后操起屠刀 北大才子街头卖肉./special/newspapers/2003/073K.2003-07-28.

[6]研究生放弃14万元年薪回到家乡办养猪场当猪倌./2601833/3098785_d.html33K.2006-06-03.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原因一 高校扩招影响

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xx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

20xx年145万,20xx年212万,20xx年280万,20xx年380万,4年内增加了223万。仅

就广东省而言,20xx年高校毕业生为13.2万人,20xx年为16.5万人,今年广东省内普通高校

应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20万人,加上来广东“淘金”的外省院校毕业生,预计今年在省内求职谋

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30万人。再来看全国大学生待业的人数:20xx年34万大学生

待业,20xx年37万,20xx年52万,20xx年69万,20xx年达到79万,今年还是一个不容

乐观的未知数。

原因二 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

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

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

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原因三 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

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

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

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

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原因四 高校专业设置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

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

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

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

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原因五 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

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

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

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原因六 学生仍然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

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xx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

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

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

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

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原因七 学生缺乏求职技巧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

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

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

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原因八 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

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

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

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原因九 文科教育质量低下由于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

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大学扩招过程

中间,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

因一 高校扩招影响

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xx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xx年145万,20xx年212万,20xx年280万,20xx年380万,4年内增加了223万。仅就广东省而言,20xx年高校毕业生为13.2万人,20xx年为16.5万人,今年广东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20万人,加上来广东“淘金”的外省院校毕业生,预计今年在省内求职谋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30万人。再来看全国大学生待业的人数:20xx年34万大学生待业,20xx年37万,20xx年52万,20xx年69万,20xx年达到79万,今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

原因二 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原因三 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原因四 高校专业设置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原因五 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原因六 学生仍然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xx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原因七 学生缺乏求职技巧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原因八 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原因九 文科教育质量低下由于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大学扩招过程中间,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

产销脱节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老大难问题了。原因在哪里?如何解决?相关人士提出了一系列的思路。笔者认为:人才生产与销售的脱节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且以此为切入点将能极大地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困境。

人才是商品已经成为社会共识。那么它是如何生产和销售的我们却很少深入地考察和分析。一个典型的误区是认为各类学校是人才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所以,在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时,许多观点都认为高校的专业设置应该更贴近人才市场的需要。于是大量的高校急功近利地开设了自己并没有多少师资优势但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纷纷成了大而全、小而全,同质竞争严重。从而降低了人才的培养质量。这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助长了大学生的就业难。

那么人才作为商品是如何生产并进行销售的呢?又如何从根本上规避人才滞销(大学生就业难)这一困境呢?笔者认为,人才的生产经营主体并非各类学校,而是学生本人及其家庭。在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在完成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掌握了能够立足社会的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之后,完全可以自主地选择下一阶段将要学习的专业和学校,毕业后又是自主地选择行业、职业及用人单位。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人才生产销售过程,在校求学是人才的生产,毕业求职是人才的销售。那么学校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学校在本质上类似于产业市场中的来料加工型企业。学生作为人才的生产经营主体,自主决定生产什么(选择什么专业),在哪个人才加工厂(学校)进行生产。学校负责生产线(专业教学)的不断优化,从而为培养出某一类型的精品人才不断提升教学及管理水平。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人才的生产和经营其实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人才的生产市场(教育市场),一个是人才的销售市场(人才市场),在人才生产(教育)市场中,学生为投资者(消费者),各类学校为教学服务的生产销售商,学生通过投资(消费)各类学校的教学服务将自己开发成市场需要的某类人才;在人才销售市场(人才市场)中,学生(各类人才)为销售商,商品为人才自身,用人单位为消费者(投资者)。

就我国目前的现实来看,人才销售市场(人才市场)相对来说,发育得较好,人才与用人单位基本上可以实现供求双方自主选择。最大的问题在于人才生产市场(教育市场)存在着严重的计划经济传统。学生选择专业与学校的权利很大程度上受到

了学习成绩的制约,尤其是大学升学阶段,高考成绩越高,选择的权利与自由越大,高考成绩越低,选择的自由度越小;从学校来讲,专业设置,招生规模都要听从教育行政部门的计划安排,自身教学服务的生产与销售自主权受到严重制约。这一长期以来的现实环境造就了学生与学校根深蒂固的计划经济意识,这表现在学生求学时,严重忽视志愿决策问题(专业与学校的选择),仅仅是根据分数选择自己心目中尽可能好的学校,至于专业选择则是盲目随大流。只晓得要上大学,不晓得为什么上大学?大学毕业时才想起我的工作在哪里呢?这与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何其相似!只知道生产(求学),不考虑销售(求职)!等生产出来销售不出去(就业难)的时候才悔之晚矣。学校则只依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招生计划进行生产(教学)和销售(招生)。问题是,当学生与学校依照教育部门的招生计划将人才生产出来,教育部门却不负责了,销售(求职)问题成了学生自己的事。这种生产阶段(教育)的计划经济与销售阶段(求职)的市场经济产生的严重脱节,必然导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层出不穷!怎么办?将教育行政部门的计划权下放,因为根据责权利一致的管理学基本原理,你既然不负责产品的销售计划(人才求职),当然也不能负责生产计划(学校的招生及教学)的具体制订。这类计划只能由学生及学校自己制定,自己负责。换言之,只有大力推动人才生产(教育)领域的市场化,才能适应求职(人才销售)领域市场化的新形势。

具体来讲,首先让学生及其家庭尽快成长为合格的人才生产经营市场主体,明确自己在升学(人才生产)与就业(人才销售)中的责任与权利,在升学时要注意制定科学地学业规划(自身人才的生产及经营计划),进而选择合适的专业与学校。同时,积极推进高考制度改革,逐步废除全国统一高考,代之实行大学联考及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教育行政部门不再制定统一的招生计划,将学校的招生及专业设置的自主权还给高校,让它们在招生竞争中提升自身的教学及管理水平。同时,教育部门应当联合人力资源部共同分析预测未来人才市场的变动趋势,并适时公布,为学生的学业规划及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前瞻性信息。如此,升学时学生通过科学地学业规划选择到合适的学校与专业,学校也因为实行自主招生考试选拔到在自身专业领域内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毕业后学生也将成为本专业领域中的优秀人才,从而为顺利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系独立学者、

就业难是困扰大学生的最大的难题。

是不是现在大学生太多了?

数据是这样的:我国百万中大学生人数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据联合国统计数字,世界十万人中大学在校人占1434人,发达国家平均为4110人,中国只是发达国家的10%。

是不是大学生的要价太高了?现在大学生就业大多数只有1000多元,而高中生也能找到1000多的工作。

问题出在哪?

一是经济上的资源错配。知识型服务岗位仍处于低迷状态,加工制造业处于高速发展,所以蓝领型岗位产生了旺盛需求。而这些蓝领型岗位,又因为大学生喜欢走“综合大学”之路而不屑于职业教育,又因为农民工进城队伍的惊人数字,远离了大学生的期待目光。

其次是大学教育的自身问题。扩招后,大学里的“教授”又教些了我们什么?在“全面,综合教育”的四年里,我们又学到了些什么有用的东西?如果你随便在一个大学校园里走一圈,看到最多的往往是对对如胶似漆的“情侣”和成群结队的“流氓。”更有甚者,在这些消费群体里,有一部分所谓的“美女”在临校乃至社会上寻找“炮友”(听说过,没见过)。在务实的市场上,在一些理性的招聘人员眼里,有的文凭会不如农民身上的一条扁担。所以,我只学了三年,我觉得还是先适应社会好一点,也跟老妈省点银子。 三是学生自己的理念和素质。确实有一大部分学生自认为是天之骄子,大事不会做,小事不愿做。去过几次招聘现场,往往薪金高的招聘单位面前围着太多的大学生(身材小的根本挤不进去)。对这样的应该说“正视自己吧,现在钱没有白给的。”大学生只意味着自己过去的身份,不代表一个人的全部。所以找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也没有什么,哪怕薪水低也无所谓,在任何一个岗位也有出头之日是肯定的。

我到过几家大的企业,也接触过无数大的企业家,他们传输我的理念就是“你能创造多大效益,你就值多少钱,你的身价也就多高。你的身价提上来了,所以你无论到哪里也值那些钱!”

找到一份“好工作”太难了。有时我也在想,做业务是不是长久之事?在许多大学生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的业务这个岗位,我干的却很开心,我觉得在这个岗位我会学到其他岗位学不到的东西。(迟早是要自己开灶的,哪怕到30岁)。

更多相关推荐: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

题目学科部XXXXXXXX专业XXXXXX班级XXX班学号XXXXXXX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起讫日期XXXXXX20xx年12月15日20xx年5月10日目录内容摘要1Abstract1一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研究背...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图书分类号密级毕业论文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班级学号学生姓名学院名称专业名称指导教师08财务管理1班陶禹竹管理学院财务管理李佰阳20xx年12月1日徐州工程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

大学毕业论文格式与范文

石河子大学毕业论文题目:内部审计促进公司有效治理的理论分析院(系):石河子大学商学院财政金融系年级:20级专业:会计学班级:会计20(3)班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年5月石河子大学商学院毕业论文目录…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图书分类号密级毕业论文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班级学号学生姓名学院名称专业名称指导教师08财务管理1班陶禹竹管理学院财务管理李佰阳20xx年12月1日徐州工程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

大学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目录第一章为绪论内容包括选题意义和背景主要研究内容论文章节安排第二章一般为背景内容的介绍如AS400RPG等第三章为系统的总体设计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注意不要用文档的语气要用论述的语气第四章为关键技术实现包括核...

大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 免费下载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页面设置论文版心大小为155mm245mm页边距上26cm下26cm左25cm右2cm行间距20磅装订线位置左装订线1cm此处为论文题目黑体2号字以下各项居中列黑体小四号年级学号姓名专业指导老师...

大学生毕业论文格式排版

毕业论文是学生时代最重要的一件事事关能否毕业而毕业论文的格式又决定了一篇论文的水准所以我们在做毕业论文时一定要按正确的毕业论文的格式排版第一构成项目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内容封面内容提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附录参考文...

湘潭大学毕业论文格式(完整)

湘潭大学毕业论文学院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题目此处装订三个表依次是2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3毕业论文设计评阅表4毕业论文设计鉴定意见1目录一引言不另外写综述综述放在引言部分1一引言应包括的基本内容1二文章层次...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标准

考虑到几分快乐1请在着手论文准备之前认真仔细地阅读学校关于毕业论文的要求特别注意其他诸如字数格式等的硬性规定2选题如何选题如何构思文章结构请阅读附件二毕业论文指导3请在搜集阅读资料过程中即按照大学学报哲社版的注...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20xx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及打印装订要求20xx修订版一论文格式要求我院毕业论文要求使用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统一印制的毕业论文专用封面要求版式为A4纸页边距为上25cm下25cm内侧装订侧25cm外侧2c...

河南师范大学双学位及第二专业毕业论文格式(文科)

说明一论文的内容及顺序一中文论文的内容及顺序为1论文封面2中文摘要3英文摘要4目录5论文主体部分6参考文献7致谢中文论文的致谢8附录其中1不编页码25用罗马数字编排页码69用阿拉伯数字编排页码二除封面外每页都要...

大学生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山西农业大学毕业论文格式要求1内容格式要求题目用二号黑体副标题用三号楷体与其下内容摘要之间空一行摘要关键词用五号黑体后用冒号其内容用五号楷体单倍行距两端对齐左右各缩进1个字符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与其下英文摘...

大学生毕业论文大全(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