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简介

时间:2024.2.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教育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资助的大学;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拥有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教、哲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底蕴深厚,历史沿革系京汉

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xx年,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相关系(科)合并组建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学校于19xx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19xx年迁出北京,19xx年定址武汉,并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xx年,在旧校址设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xx年,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两地办学。20xx年2月,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管理。20xx年10月,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

建校以来,地大人锲而不舍、开拓创新,用智慧与汗水,用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的豪情壮志,谱写了地大辉煌的乐章,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之才,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毗邻光谷,环境优雅宜求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美丽的东湖之畔,苍翠的南望山下,毗邻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中国光谷”,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科技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高校。学校占地面积约1700亩。长约380米的“地大隧道”贯通学校西、北校区,记载着上亿年历史的化石林与现代化的教学楼宇交相辉映,勾画了东校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井然有序的现代化教学楼群、窗明几净的学生公寓、设施先进的实验大楼、宽阔的林荫大道,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

目标远大,地球科学创一流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人才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学校顺应时代潮流,坚持突出办学特色,完善学科体系,提升办学水平,完成了从单科性大学向多科性大学的战略转变。全校师生把“建设地球科学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学”确立为办学的阶段性目标,把“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确立为办学的长远目标。正是在这一远大目标的指引下,学校的各项事业正全面推进,学校的发展空间广阔而深远。

师资雄厚,办学实力呈强势

学校拥有一支研教并重、实力雄厚的优秀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100人,专任教师159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博士生导师148人,教授390人,副教授450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5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入选教授1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05人。近5年来,学校新增国家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4人。20xx年,我校成秋明教授成为继我校赵鹏大院士之后,再次荣获国际数学地质学会最高奖——克伦宾奖的第二个亚洲人。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学校现有各类科研机构、实验室、各类研究院(所、中心)90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1个。学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形成了以科技文献为主体、地球科学类文献为特色的馆藏体系。目前学校收藏各类图书资料共计200余万册,其中纸质图书资料139.69万册,中文电子图书80万册。从上世纪50年代起,学校相继在周口店、北戴河、三峡等地建立了6个教学实习基地。其中周口店野外实习基地被誉为“地质工程师的摇篮”;依托三峡秭归实习基地,正在建设的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其影响辐射全国。

学科集优,科研成果谱新篇

学校大力构建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导的学科体系,在继续巩固地学优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应用科学、前沿科学,与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纳米、材料、生物、能源、环保等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等两个专业全国排名第一,被列为自然科学、理学A级以上学校。学校现有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1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其中,“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程”与“地质学”2个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一;有17个学院(课部)、60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地质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科人才培养基地;拥有硕士学位授予点119个,博士学位授予点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有16个工程硕士专业和20个高校教师专业;拥有MBA、MPA、MFA、J.M等5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历来十分重视科技工作。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主持、参与各类科学研究2000余项,20xx年学校科研合同经费达2.45亿元。

2005-20xx年,学校主持“863”项目及子课题、“973”课题及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国家级项目200余项。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50余项。殷鸿福院士主持完成的确定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金钉子”(国际标准)的科技成果荣获“20xx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进展”,“20xx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20xx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的殊荣;20xx年,我校作为唯一的高校参加了被称为“深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的国家级高科技工程——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科学研究。在“神舟”飞船的7次顺利飞行中,我校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独立研发的MAP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飞船的“返回搜救系统”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我校师生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杂志Nature上发表论文4篇。2008-20xx年,学校共有7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其中,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关键工程,巴东野外大型综合试验场于近期投资开建。该试验场集滑坡灾害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将为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与国土资源部法律事务中心联合共建“国土资源安全与法律环境实验室”,在“部部共建”上迈出坚实步伐。

20xx年,成功申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使我校成为湖北地区第四个拥有军工项目科研生产完整资质的高校;顺利通过国军标(GJB)质量管理体系复审,成立了2个“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预研分中心。

学校主办的《地球科学》中文版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EI光盘版收录,英文版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SCIE收录,20xx年,《地球学科》学报荣获首届湖北出版政府期刊奖并入选“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 进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

以人为本,厚精广博育英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在校学生近2.6万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近1.8万人、硕士研究生4000人,博士研究生1000余人,专业学位研究生2200余人,各类留学生300余人。

学校积极推进学务指导制度,不断完善学分制,充分发挥教师育人的主体作用。在不断加强教学基本设施、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加大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的力度,创新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的机制,建立了创新人才和特殊人才的培养制度。全面实施了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在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评估,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学校已建成一大批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有数十部教材入选“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周口店已建成“全国地质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能力(野外实践)基地”,电子电工、计算机、大学化学、大学物理、地质工程等已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有工商管理和艺术设计两个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20xx年我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湖北省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

为激励学生学习,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设立了丰富的奖助学金,制订了完善的奖助制度。学校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每年为学生贷款达到2200万元,国家、学校、社会每年为我校学生提供的奖励资助金额近2700万元。学校除设立近半数学生享有的普通奖学金外,还设立了地质之光奖学金和周大生珠宝奖学金等在内的近50项各类奖学金。

遵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提出的“基础要厚实、专业要精深、知识要广博”的人才培养要求,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启动了“李四光计划”、“池际尚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也获批准。学生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水平赛事中捷报频传。20xx年,在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在“挑战杯”上海世博会专项竞赛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综合成绩排名全国第一。同时,在世界杯机器人足球仿真赛、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等赛事上也取得了优异成绩。

学校始终把艰苦奋斗作为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的主题,大力弘扬“地大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爱校、建校、兴校的思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校重视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建立教学生产实习基地,使学生广泛参与生产实践,广泛接触群众,在实践中感悟创业的苦与乐,在奋斗中升华人生境界。学校把弘扬优良体育传统与艰苦奋斗教育相结合,全面锻造学生强健体魄和健全人格,逐步形成了具有浓郁体育

氛围和特色鲜明的体育体系。我校体育健儿在国际重大体育比赛中,取得100余块金牌、200余块银、铜牌的好成绩,连续5届蝉联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校长杯”。20xx年10月,学校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世界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

放眼世界,交流合作达四海

学校主动适应教育国际化趋势,积极开展对外学术、科技和文化交流,有效促进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先后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的150多所大学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或结为友好学校。近年来,学校公派出国访问、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师生每年超过200人次,邀请来校访问讲学的国外专家、友人每年超过300人次。

随着学校2个项目被列入“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工程”),中匈首个联合环境科学与健康实验室落户我校,由我校作为支撑大学的美国布莱恩特大学孔子学院的正式挂牌,以及“中美联合非开挖工程研究中心”的建成运转,我校的国际化合作办学更加广泛和深入。

桃李芬芳,展望未来更辉煌

近60年来,地大人才辈出,桃李遍天下。从学校走出的十万余名毕业生,在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展示着地大人卓越的风采。其中,有27名毕业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温家宝等一批党和国家的高级管理人才,有欧阳自远等在不同的科技领域指点江山的“首席科学家”,有现任国际地科联主席张宏仁等地学杰出人才,有峰、李致新等征服了七大洲最高峰的世界级登山健将,有高崚等多次获得奥运金牌、为国家争得荣誉的体育健儿,有国梁等“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有李久林等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的总设计师……地大校友在谱写一曲曲人生华章的同时,也以自身的努力为母校赢得了荣誉,为母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成就是昨天的句号,开拓是永恒的主题。展望未来,在新的征程上,“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地大精神,将永远是地大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地大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大人坚信,党的十七大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颁布实施为地大的建设和发展勾画了绚烂而又广阔的前景。学校将为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问题,谋求人类与地球的和谐、协调发展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第二篇: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友会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友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友工作办公室简介

( 20xx年6月)

在中国地质大学海内外全体校友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友会于20xx年11月在武汉市民政局注册成功,并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友会成立大会,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至此,中国地质大学的校友与母校有了一个合法的联谊窗口,有了一个沟通信息、联络感情、加强合作的桥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友会开始发挥中国地质大学校友总会的职能。20xx年12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友会又召开了换届选举大会,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

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为了加强校友工作,20xx年5月,学校正式成立了“校友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校友办”),安排专职人员开展校友工作,并承担校友总会秘书处的工作。本着对校友“终生关怀”的指导思想,校友办坚持“热忱、务实、高效”的工作原则,以感情为纽带,以沟通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以事业发展为目标,支持鼓励校友建功立业、回报母校,全面开展了校友联络、校友服务、校友宣传工作。几年来,校友办克服困难,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国内外校友情况,建立、更新校友档案库,回复校友来信、来函、留言等,与各地校友保持经常联络;通过各种途径(“校友之家”网站、每月邮寄校报、每月一期电子期刊《地大校友》发送、每年一本《地大人》邮寄赠阅、传统年节寄(发)送贺卡、向荣升荣任校友发送贺信等)及时宣传、介绍学校发展情况,宣传校友的优秀事迹,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收集、编辑地大校友优秀事迹,出版由温总理题写书名的《山花烂漫》第二集,激励在校学生奋发进取;同时校友办协调国内外校友分会积极开展工作,尽最大可能为校友们排忧解难。校友办还支持学生社团“地大之子—1 —爱校社”开展“了解地大、热爱地大、为地大增光”的爱校活动,与各院系分团委合作,花大力气培育在校生的母校情结,营造“善待今日在校生,赢得明日新校友”的氛围;积极支持“地大山西学子联谊会”开展活动,介绍吸引湖北省晋商联合会在地大设立“晋商奖学金、助学金”,并与学校开始开展深层次的合作。

20xx年9月,学校又成立了校友工作委员会,建立了校内各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与各省校友分会相结合的校友工作网络体系,全校师生开始参与校友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自校友办成立至今,已调动校友积极性,为学校捐款1000余万元,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设立20余项奖学金、助学金,数百名学生受到奖励和资助;3名患白血病学生的治疗得到资助;建立优秀毕业生张国旗塑像;资助出版校友刊物《地大人》;资助在校生开展活动,铜质镀金的“南望”地大毕业生纪念金卡和“南望山下难忘母校毕业纪念光盘”带着母校的祝福和期待,陪伴毕业生走向社会建功立业??。在校友办的主动联系下,校友们还为母校捐赠各类标本、化石、图书、纪念品等百余件,学校拨专款建立了“标本园”,成为地大又一独特的人文科技景观。校友们还为在校生举办各种讲座几十场,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鼓励同学们扬帆远航。学校的科技项目和产学研基地建设也得到了校友们的大力支持??。

目前,一个学校关心校友,校友心系母校,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恳望各位校友与校友办保持联系!

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

更多相关推荐:
大学生实用的简历自我介绍范文大全

大学生非常值得珍藏的简历范文中的自我介绍范文一本人性格开朗稳重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喜欢思考虚心与人交流以取长补短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能迅速的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合其...

大学生个人简介范文

1姓名性别女毕业院校中南大学民族汉籍贯湖南出生年月19xx年专业外贸英语大专电话市府虚拟网政治面貌共青团员电子邮件email163com163comemail求职意向采购船务外贸业务外贸跟单文秘技能总结外语水平...

大学生个人简历模板大全共8个

个人简历姓名专业Email家庭住址教育情况性别学历电话技能水平个人经历获奖情况自我评价求职意向个人简历一个人信息二教育背景从高中阶段填起三工作经历四实习经历及工程实践五外语计算机能力六获奖情况含竞赛七社会社团工...

大学生个人简历模板大全

个人简历表个人简历个人简历个人简历大学生个人简历范文20xx年03月17日星期一1010族专业藉贯健康状况知识结构主修课专业课程选修课实习专业技能接受过全方位的大学基础教育受到良好的专业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在地震电...

大学生个人简历范文

大学生个人简历范文20xx年03月17日星期一10:10民族:专业:藉贯:健康状况:◆知识结构:主修课:专业课程:选修课:实习:◆专业技能:接受过全方位的大学基础教育,受到良好的专业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在地震,电…

大学生个人简历范文

大学生个人简历范文20xx年03月17日星期一1010族汉族专业市场营销藉贯健康状况知识结构主修课专业课程选修课实习专业技能接受过全方位的大学基础教育受到良好的专业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在地震电法等各个领域有扎实的理...

大学生个人简介范文

个人简介本人性格开朗稳重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能迅速的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合其中在校期间任职情况20xx920xx9担任班辅导员助理20xx920...

应届毕业生经典个人求职简历模板下载大全word格式(269)

广告姓性名学出生日期19xx02联系电话03155268554健康状况健康电子邮箱00000000000000教育背景Educationbackground20xx20xx地方干部豆腐干20xx20xx地方干说...

应届大学生个人简历范文

应届大学生个人简历范文应届大学生个人简历范文基本情况姓名政治面貌中共党员专业注册会计师专门化出生日期19xx年10月12日籍贯安徽亳州毕业院校学位管理学学士教育情况大学本科email性格热情开朗诚实守信认真负责...

北京体育大学经典个人求职简历模板封面+内页下载大全(一)

姓名茉莉花性别女出生日期19xx005学历本科健康状况良专业自动化专业毕业院校太原理工大学地址豆腐干联系电话00000000电子邮箱000000000000目标职位策划部主管助理太原财经大学经贸学院澳大利亚国立...

辽宁大学经典个人简历模板大全下载-word版可编辑(一)

设计20xx20xx地方干部豆腐干20xx20xx地方干说地方感到反感和20xx20xx地方花见花开飞干获奖与证书地方干说地方感到反感和地方干说地方感到反感和地方干说地方感到反感和地方干说地风光好过分回个话分割...

吉林大学经典个人简历模板大全—word版可编辑(一)

求职者赵大至中国科技大学自荐信尊敬的领导您好首先请允许我向您致以真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关注我的自荐信当您翻开这一页的时候您已经为我打开了通往机遇与成功的第一扇大门也是我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良...

大学个人简介大全(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