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论文

时间:2024.4.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及其动力机制

摘 要: 近年来,学术理论界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特点,社会阶层的划分及其标准,社会阶层分化的作用和凸现的社会问题,以及协调社会阶层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把握这些研究成果,对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国社会阶层、阶层结构、动力机制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正经历着深刻变化

19xx年以来,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经济变迁已导致了一种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出现,并且这种结构正在趋于稳定。与19xx年以前的阶层结构相比,这一新的社会阶层结构在基本构成成分、等级秩序、结构形态、分化机制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现状看,这一分化具有如下特征:

1.社会阶层构成趋于多元化。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分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各阶层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和利益认同的差异日益明晰化,以职业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层分化机制逐渐取代过去的以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身份为依据的分化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通过大量详实的调查资料,按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勾画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它由十个社会阶层和五种社会经济地位等级组成。这十个社会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2.社会阶层结构正在从金字塔型走向橄榄型。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由“两个阶级和一个阶层”构成。其中农民阶级占绝对多数,仍然保留着传统社会的阶层特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正朝着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演变。其一,社会结构的中下层逐步缩小,农业劳动者不断向其他社会阶层流动,农业劳动者阶层正在逐渐缩小,商业服务员工和产业工人阶层也在分化。其二,社会中间层已经出现,并且正在不断壮大。19xx年以来,中国的社会中间层规模有了非常快的扩张,可以说是扩张最快的阶层结构部分。这样,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便开始从原先的金字塔型逐渐向橄榄型转变。其三,掌握或运作经济资源的阶层正在兴起和壮大。在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较上层的部分或者说居于优势位置的社会阶层中,掌握或直接运作经济资源的阶层正在兴起和壮大。

3.社会阶层分化正逐步实现由“身份到契约”的转变。身份是社会对个人既有地位和和财富合法性的认证,强调先赋性和社会习惯。契约则是指依据利益关系和理性原则所订立的规范个人和社会行为的协议。在社会发展中,用契约取代身份的实质是人的解放,是用法治取代人治,用自由流动取代身份限制,用后天的努力取代对先赋资格的崇拜。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阶层分化,正推动着中国社会“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产业工人、国家和社会管理人员、知识分子等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占有较大既得利益的阶层,目前对身份依赖程度已大为减弱;农民则从土地的束缚和狭小的农村天地走向了广阔的活动空间;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中的工人更是在一个既没有身份优势,又没有身份束缚的起点上开始自己的发展历程的。当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以才能和业绩为基础,通过社会竞争和选择去服务社会和发展自我,才是可靠而光彩的。在社会阶层分化的过程中,人们不再惧怕流动,往往主动“跳槽”,在合法谋取个人利益的同时,也使中国社会的活力大大增加了。

二、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动力机制

一般认为,改革开放前的阶层划分是由国家一系列制度安排完成的。社会成员的利益边界主要是通过行政性力量来规定的。个人所拥有的使用资源、获得收益的权力按照等级及社会身份来划分。与之相对应,社会也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分配结构和社会分层结构。其主要特征是“身份制”、“单位制”和“行政制”。改革开放以后,这样的社会分层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其主要动因在于:

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分工的变化。秋石指出,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取向的改革的不断深化是我国社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具体包括: ( 1)经济结构的转变决定了社会阶层的变化; (2)收入分配政策及方式的调整对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3)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推动了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4)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为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创造了条件[ 7 ]。就社会生产力这一动因,闫志民系统地提出:

第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变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分工规律是阶层划分的基础,其具体表现在:产业结构调整所引起的变化;脑、体劳动分工新发展所引起的变化;社会分工多样化、专门化所引起的变化。

第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的调整和优化。生产关系是阶层划分的直接依据,即根据每个人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划分阶层。与此同时,在所有制方面,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要求来改革现有的生产关系,逐步改变了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结构,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分配方面,改变了原来单一的按劳分配形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从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变化看出社会分层的必然性[ 8 ]。

二是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经济运行方式的变化。李春玲提出,引起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两个动因是: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包括工业化和都市化的推进,导致了产业、行业、职业构成的变化;另一方面是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导致了所有制成分的变化,这两个因素对社会的群体构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9 ]。

三是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推动社会阶层分化。肖照青、吕庆春则认为,改革开放使中国由身份社会逐步向契约社会过渡。经济制度的变迁、科技革命的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了不同社会群体获得社会资源能力、方式和机会的变化,形成了利益上的差异,不同利益和社会地位的获得者形成了不同的阶层。基于能力主义———业绩主义的资源配置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落实,从而引起阶层分化[ 10 ]。

四是社会流动构成阶层分化的微观基础。吴忠民提出,中国现阶段社会阶层出现巨大变化,除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之外,社会流动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主要原因。“准身份形象”和社会流动的无渠道状态,是社会阶层分化的历史前提[ 11 ]。曲伟、赵瑞政就此概括为: ( 1)改革是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根本原因; (2)发展是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主要动力; (3)社会流动是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前提条件; (4)社会职业结构变化是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直接原因[ 2 ]。

三、关于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分化的过程与特点

一些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与重组的过程就是社会资源重新进行配置的过程。张宛丽指出,改革使原来由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的某些社会资源开始分散与转移,这使得社会群体及其地位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1)在原有制度之外产生出新的地位群体,且他们占有的资源大幅度上升; ( 2)原有制度结构中的地位群体的状况开始发生变化[ 10 ] 。

关于社会阶层分化的特点一般认为,处于新旧体制转换、交替时期的社会阶层分化具有社会分层变化快、不确定因素多、阶层间政治差距小和经济差距大等特点。陆学艺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从体制、制度上对这一问题作了基本判断: (1)阶层的分化越来越表现为职业的分化; (2)当代中国一些特殊的制度性安排仍对阶层分化有显著性影响; (3)生产资料所有权仍然是导致当代阶层分化的重要原因,但它在中国的作用要弱于它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作用; (4)经济体制转轨的过渡期对阶层分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1 ] 。谢志强将20年来中国社会阶层变化的特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归结为八项: (1)阶层分化与重组的根本动力来自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的改革; ( 2)城乡壁垒出现缺口,阶层之间、群体之间流动与分化的最大障碍开始被清除; (3)阶层分化速度有所回落,但分化的范围在扩大,分化的层面在加深; (4)单向流动向多向流动、立体流动转变,阶层之间、群体之间的歧视有了很大改变; (5)阶层之间、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 (6)各阶层、群体之间的整体发展错位; (7)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的群体; (8)社会阶层的整体框架基本形成,但其结构仍不稳定[ 12 ]。樊平则从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关系的角度,分析了新时期社会阶层分化的新特点:一是社会阶层之间存在差别,存在着阶层利益对立关系;二是现阶段阶层之间的差别,既表现在收入分配上,也表现在社会地位和社会权益上;三是新的阶层之间的矛盾仍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四是中国社会阶层关系仍在形成过程中,阶层冲突具有探索对方底线并动态调整的特点[ 13 ] 。

四、关于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及阶层结构

关于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是社会分层理论的核心,也是争议最多的一个问题。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划分阶层,不仅关系到我们对中国社会阶层状况的描述是否准确和科学,也关系到依据标准划分出来的各阶层在整个分层体系中的位置。近期中国进行社会分层研究时主要的分层标准有如下几种:

一是从社会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界定。陆学艺提出要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作为划分社会阶层的理论框架,根据这种分层原则,把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成10个社会阶层和5种社会经济地位等级[ 11 ]。曲伟、赵瑞政提出,把握了基本社会职业即把握了基本社会阶层;不同阶层往往有不同的经济收入方式,经济收入方式往往成为阶层的标志;人们的经济收入数量往往影响人们的阶层归属[ 2 ]。

二是从经济角度(收入和财产)来界定。李春玲强调“多数人几乎本能地以经济收入差异来进行划分, 10个受访者中大约有8个基本上按照收入水平进行社会群体划分,这一点印证了李强的观点,当今社会主要是经济分层”[ 7 ]。但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一是虽然经济资源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并不是阶层变化的全部基础。二是统计居民收入的数据很不准确,比如第二职业、隐形收入等已经超过公开的第一职业,居民收入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使经济分层或收入分层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14 ]。

三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地位来界定。景跃军、张景荣认为,由于社会性资源的不平均分配造成社会地位的差别,因此社会性资源的构成要素也被用来作为社会地位的特征,或者作为地位分层的指标或标准。社会地位主要由经济地位、政治地位、职业地位、文化地位构成。一般用收入作为划分经济地位的标准;用政治权力作为划分政治地位的标准;用职业声望作为划分职业地位的标准;用教育程度作为划分文化地位的标准[ 15 ]。

四是从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来界定。在当今的社会分层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把消费分层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李春玲、李培林等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花费在休闲娱乐方面的时间和精力也越来越多,消费实践和消费方式在人们生活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消费也成为人们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纬度。李培林最近的研究表明,“消费水平也可以成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划分的重要标准”,并运用恩格尔系数法对社会进行了消费分层。有学者专门探讨了消费文化与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郭景萍认为:消费文化成为社会学分析社会分层的基本方式与角度,是社会分层的地位符号。其社会学核心意义在于生产和再生产出一定的社会关系结构,“因此,不同阶层有不同的消费规则和资源。某个群体所具有的消费文化被视为能够增加或巩固一个特定的精英阶层或阶级地位,排除那些异在的群体的规则和资源。”[ 16 ]但也有学者提出,中国作为一个消费社会尚未成熟,分层消费文化还未形成[ 7 ]。五是从阶层归属意识来界定。

上述社会阶层划分标准都是从客观的角度进行界定的,但也有学者从主观角度对社会分层进行划分。郑晨认为,社会分层不单是一种社会事实,还是一种社会心理。也就是说,社会分层不但可以通过社会指标,如收入、财富、权力等来加以客观评价,还騙?牍_可以通过自我认定社会经济地位等级[ 11 ] ;郑杭生、李路路依据权力大小和支配范围分成5个阶层[ 4 ] ; 也有研究者按照

几个大类进行了划分。李正东将其分为: ( 1)精英阶层(核心或富裕阶层) ,它主要集中在社会管理领域,包括国家机关及工作机构高级负责人及其高级办事人员、国家大型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及其办事人员、大型私营企业负责人、三资企业中方代理人和高级管理人员、高级知识分子(专家) ; ( 2)中产阶层,主要包括: ①社会管理领域:国家机关及工作机构中初级负责人及其中初级办事人员、国家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及其办事人员、城镇集体企业负责人、中小型私营企业负责人、三资企业中方中初级管理人员;②知识领域:中级知识分子、一般知识分子; ③服务领域:金融、贸易、商业人员,邮政、电信人员,传媒、演艺和咨询人员; ④其他领域:国家公务员、政治保卫人员、经济业务人员、个体工商户和知识工人; (3)一般阶层,全国各行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农民工、农村村务干部; (4)渐进阶层(代价阶层) ,农村未脱贫劳动者、城镇低收入者[ 18 ]。有的学者将分层划分得更为简单、明了:精英层,包括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知识精英;中下层,包括中间阶层、工人阶层、城乡两栖阶层和农民阶层;边缘化群体,包括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农村困难户[ 19 ]。


第二篇:城市社会学结课论文1


城市社会学结课论文

(一) 对人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的认识

——以广州为例

摘要: 人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城市空间相对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与要求,较大,是较为被动的;而人在城市发展中,一方面受制于其空间结构,一方面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在逐渐改变着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发展的实质是城市人地关系各组成要素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下城市人地关系的时空演变过程。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是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是城市社会经济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城市空间结构一般表现在城市密度、城市布局和城市形态三种形式。

关键词:城市 空间结构 城市密度 城市布局 城市形态 经济结构

参考文献:《大城市》人地关系空间结构演变及其优化研究―—以上海为例》 向云波[1,3] 王圣云[2,3] 鼓秀芬[1] [1]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2]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3]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

《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以广州为例》阎小培 中山大学

正文:

人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城市空间相对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与要求,较大,是较为被动的;而人在城市发展中,一方面受制于其空间结构,一方面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在逐渐改变着城市的空间结构。 首先,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的历史发展、地理位置、资源分布状况、气候情况、城市面积、居住人口数量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决定了一个城市适合以何种产业为导,最适合发展哪种贸易,拥有怎样的优势与劣势。因此,长期的发展也就确定了城市内部的各种经济成份所占的比例。这样一来,渐渐形成了一个城市的商业圈、居住圈、工业圈、教育圈等一系列的圈子。这些圈子依城市规模与经济发展状况呈现不同的分布特点:或集中、或分散;或环型、或不规则;或大,或小。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空间结构。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步伐,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城市规划,来适当调整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发展的实质是城市人地关系各组成要素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下城市人地关系的时空演变过程。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

状态,是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是城市社会经济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城市空间结构一般表现在城市密度、城市布局和城市形态三种形式。

城市是由分属于经济、社会、生态等系统的诸要素构成的社会经济综合体,城市各类要素在城市空间范围内表现为一定数量,形成各自的密度。城市密度是城市各构成要素密度的一种综合。合理的城市密度,有利于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节约使用土地和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刺激竞争,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文化和技能;有利于缩短流通时间,降低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有利于城市政府进行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能。

合理的城市布局,能缩短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空间和时间,方便他们的流动,提高城市效益;能合理地利用城市的土地和自然条件,建立合理、边捷的交通联系;能避免城市各物质实体或要素相互干扰。

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形式,是城市内部密度和空间布局的综合反映,是城市三维形状和外瞻的表现。

城市是人居住的载体,其空间结构对人在起居各方面有着重大影响。 下面就以广州为例,简单分析人的生产生活对广州空间结构的影响以及广州的空间结构对居住在广州的人的影响。

广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猛,且以可以产生"乘数效应"、具有向区域输出服务的基本经济活动为主,体现了广州外向辐射的区域功能,具有策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城市发展的新动力。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发展特征和原因及其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第一,城市功能区发生空间置换,导致城市地域范围扩大和用地结构的优化。

第二。促进中心商务区(CBD)功能升级和形态转变与双中心城市结构的形成。

第三,促进了城市新增长点的形成。信息密集和高技术密集两种功能在地域上的结合将使该地域成为现代产业集中区,引导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导致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

我国特大城市CBD功能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第一,集聚性、外向性、分区差异性是城市CBD的主要功能特征。第二,CBD分区的内部结构具有明显差异性。传统CBD 呈"双核圈层"结构,而新CBD呈"线状"结构。第三,CBD空间结构是CBD功能需求、地价-承租能力、环境、技术和行为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

另一反向分析,所形成的空间结构影响了广州城市内居住人的生活模式,在衣、食、住、行、娱乐方式、空闲时间的主要活动甚至是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性格,相貌特征,口音,社交圈子,机遇等。

比如从住来看,住在老城区,如东山,西关,荔湾,芳村的,绝大部分是以世袭或早年迁徙于此的本地人或广东地区的人为主。至少在居民区的业主,大部分都是岭南人。而在天河,白云,海珠,黄埔,番禺这些区,则较为复杂,外来人口有不少是在这些地方居住。好比天河的东圃、车坡、岑村,白云的同和,海珠的下渡、客村、大基头、洪德路、革新路,番禺的市桥,沙湾等。天河区是广州最多高层人士工作集中的地方,许多白领工作于此,因而也就就近居住在工作地点的周边,而车坡,东圃,岑村这些地方的租金相对来说会比较便宜,故家不在广州的会选择在这些地方落脚。

综合以上谈到的方方面面,总结如是:人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两者之间是互动和彼此牵制的。

3

更多相关推荐:
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社会学毕业论文范文社会学与常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元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理解社会学理论演进逻辑的线索之一。下面是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学毕业论文,欢迎参考~课堂教学规训的社会学研究摘要课堂教学规训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仪…

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

本文由无忧文学原创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与历史学哲学相比社会学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大约只有一百年的历史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时代19世纪30年代法国哲学家孔德在他的实证哲学教...

社会学论文写作指导

社会学论文写作指导第一部分主体关于智力活动的最不经推敲的神话是说写作是由灵感激发的一种艺术毫无疑问有些作品足够经典成为艺术但是写作的艺术是技艺性的就像管道修理和汽车修理一样管道工和汽车修理工如果作等灵感来驱使他...

20xx年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参考选题

20xx年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参考选题1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思想研究2韦伯的新教伦理研究3古典社会学理论中的现代性思想4帕森斯的功能分析模式研究5默顿的社会失范理论研究6科塞的社会冲突功能论研究7哈贝马斯的社会...

社会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铜陵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有关闯红灯问题的研究报告学院专业社会工作班级学生211宿舍全体成员学号指导教师候秀丽铜陵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目录摘要IABSTRACTII一前言1一问题的提出1二国内外研究状...

给导报:社会学论文写作指导

如何进行社会学研究选题1关于智力活动的最不经推敲的神话是说写作是由灵感激发的一种艺术毫无疑问有些作品足够经典成为艺术但是写作的艺术是技艺性的就像管道修理和汽车修理一样管道工和汽车修理工如果作等灵感来驱使他们行动...

社会学系小论文范例

瑞祥高中二年班小論文指導老師曾莉莉題目從孽子看同性戀作者呂宛錚楊素萍瑞祥高級中學國文學系小論文指導老師曾莉莉老師從孽子看同性戀作者呂宛錚楊素萍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九月二十八日小論文名稱從孽子看同性戀作者呂宛錚楊素萍...

旅游社会学论文题目及格式要求(1)

课程论文首页课程论文题目黑体二号字居中副标题黑体二号字作者署名宋体四号字居中中文摘要黑体五号字摘要内容楷体小五号字关键词黑体五号字关键词1关键词2楷体小五号字正文文字宋体五号字注释黑体四号字顶格注释内容楷体小五...

社会学毕业论文范文参考:大学生恋爱观的性别角色差异

大学生恋爱观的性别角色差异以山东大学为例大学生校内网一概念的界定性别角色是指一个特定社会中被认为恰当的男性和女性的态度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它是建立在生理性别基础上的同时与社会对男女两性的期望有关而性别角色差异...

社会学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要求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要求日期20xx年5月21日出处社会学系编辑soci阅读1413次一毕业论文规范结构毕业论文必须具备1毕业论文任务书2文献综述3英文文献翻译附英文文献4毕业论文含题目摘要...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xx级本科生毕业论文格式标准

社会学系20xx级本科生毕业论文格式标准论文一律用A4纸规格要求单面打印字迹清晰在左边装订成册要求装订规范剪切整齐顺序为1封面请使用统一提供的封面见附1将封面的有关信息填写准确完整清晰具体格式如下中文题目黑体2...

组织社会学论文

城市出租车管理组织决策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租车在城市交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随着出租车问题的复杂化及政府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出租车行业问题逐渐暴露影响了其本身的应有功能和价值文章从现行...

社会学论文(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