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过程阶段性总结报告

时间:2024.4.5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过程阶段性总结报告

思南县三溪中学工会:陈辅华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努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 为此,我校在早期对信息技术进行了一些自发探索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过程”的课题研究。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探索过程

(一)课题开设之初

现今,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情况如何呢?在课题开设之前,我们对全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从收上来的198份问卷调查来看:不足30%的英语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其他各学科平均只有11.6%的教师能经常应用,33.9%的教师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公开课、评职称等)才应用,有40%以上的教师虽有计算机证,但上课从来没用过,另外还有9.88%的教师根本就不会用。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情况又如何呢?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没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表现在:

教师使用的目的不明确。大材小用,计算机只起到演示工具的作用。或用多媒体代替教师的教,误认为应用越多越好,结果是学生课上大饱眼福,课下大脑空空。

教师应用技术水平低。部分教师上课时手忙脚乱,一人上课,几个人跟着忙;教师在课上不能及时收集、处理来自各方面学生的信息,课上教学秩序混乱;部分教师信息来源局限于与教材有关的文字材料,课外的扩展信息材料很少。

学校设施中存在问题。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的数量较少,往往需要教师提前一周排队登记,而且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还是由教师单机操作,学生机房相关设施不配套,不能达到学生人人参与的要求。

(二)原因

教学理念的滞后。许多教师在课前按照教学内容把自己认识问题的思路提前设想出来,并将资料保存在文件夹或内部网站里,等上课堂时再根据情况来选择。尽管教学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但方法陈旧,探索的少、验证的多,创新的少、重复的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停留在简单的组合上。另外,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仅局限在教师使用,很少让学生使用。即使有学生参与,也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教师提供好的方案一步一步地走,学生根本没有自主性,更谈不上能力培养与发展,学生仍是被动的反应者和知识灌输的接受者。

课堂教学与制作课件本末倒置。一些年轻教师把大量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制作课件上,既费时费劲,效果还不理想,有些甚至是重复性劳动。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我们不提倡每个教师都必须会自己制作课件,课件的来源最好是教师能利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进行搜集、整理、加工,取其长为我所用。

不能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辩证关系。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欧内斯特·L·博耶曾说:“技术能够在瞬间把信息传遍全世界。但是,无论技术具有多么神奇的功效,它却不能传递智慧。”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过于盲从,摆花架子、形式化。而有些教师又过分地依赖计算机,用计算机代替教师的课堂教学。我们说,人机对话不同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与人的接触有情感在里面。不管现代教学技术发展到何种地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可少。

由于资金、时间的关系,学校的硬件环境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一个过程来逐步解决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方面的问题。

(三)我们的研究过程

根据课题实验第一阶段实施方案,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1)建设硬、软件环境

为了能让我校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加快,20xx年3月,学校进行了校园网二期工程,投资17万自行设计并施工实现了将校园网扩展到家属区的目标;20xx年5月学校投资68万建设了多媒体双向教学系统,实现了班班通,彻底解决了多媒体教室不够用的问题;并将出口带宽由原有2M升为10M,使得学校的信息公路更加通畅;为了让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我们还为课题组的老师专门开设Ftp服务器,方便老师们的网络应用和交流。这一切为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在资源库的建设上,学校在原有教师原创课件、K12资源库的基础上,又与北大附中签订了网络合作学校的协议,学校师生员工通过卫星、互联网可以直接使用附中的课堂实录、有声大课堂、资源库等信息资源,学校为这些资源库还专门配备了共计240G的硬盘空间;为课题研究和了解全国教育动态和前沿提供了很好的软件条件。

2) 培训

“科技以人为本”,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素质必须跟上甚至超过软、硬件环境的发展,应改变教师的思维模式并全面提升其信息技术处理能力。首先从教育教学理念上实现更新,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才能使教师跟上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步伐。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佳结合点,用于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以继续教育考核为手段,以竞赛、奖励为激励措施,对课题组乃至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轮训。

在制定培训计划和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培训分模块、分层次进行。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尤其是应用软件的升级换代,可以说是目不暇接。加之众多的培训学员基础不一,各授课教员的专长不一,难以在一个培训层次和班次的情况下解决培训的各种具体需求。所以在具体操作上采用了“培训层次化、教学模块化、选修+学分制”的方法,以期解决上述问题。

所谓培训层次化,即是指将教师按信息技术能力进行初、中、高三个层次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教师,培训中设立初级班、中级班,按学期滚动开展,将培训长期而稳定地开展下去。而业已具有一定信息技术能力的较高层次教师,则采用兴趣研究的方式进行进一步提

高。此外,对于管理网络、网站建设、校本培训的人员,还经常进行送出去进行专业培训的方法,提升自身素质以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

教学内容模块化、选修+学分是将学习内容按照一定的原则分类(比如按不同的应用软件),由培训教员按照各自的专长选择培训模块进行教学,做到人尽其才;同时培训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已经掌握的教学模块可以不参加统一培训,但必须在统一培训结束时参加考核,合格者则给予该模块所应得的学分。这样避免了无谓的重复培训,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培训管理的可操作性。

通过系列化的、滚动的培训工作,大大提高了学校各科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及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邀义务对巫溪县中学、双桥中学、凤鸣山小学等兄弟学校进行了教师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获得了一致好评。

3) 开展各种研究活动及取得的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举行了讲座、展示课、研究课、课件比赛等一列活动,以期从多个角度进行引导教师参与到信息化的进程中来,一部分教师从这些活动中脱颖而出,在全国、市、区、校各个层面各个学科的各种比赛、论文评比中频频获奖。其中,初中物理教师周艳《滑动摩擦力》录像课获全国一等奖,并在全国第十五次目标教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现场演示;郑月刚老师参加全国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大赛获全国二等奖。

二、研究过程中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解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主要是声音(教师语言)、文字和图像,主要通过书、纸的记录和传播。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可以将多种媒体方便、快速地集成,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统整。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可提供多种媒体的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呈现教科书以外的教学内容,这些软件依据学科特点由教师选择、集成在计算机中,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使用。

2.信息技术可提供超文本特性,实现对教学内容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在课程教材建设方面,可开发多媒体电子教材、教学资料,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有机地集成,制作成CD-ROM等光盘长期、大容量地贮存。

3.信息技术可提供网络传递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建立教学专用网站,随时更新、补充网上教学资源,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二)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信息技术可以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式;信息技术也可以是“学习的辅助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研究式。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教育思想和理念。信息技术应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其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可以有助于实现分层次教学、个别化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

2.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从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读、写、算)到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学生利用网络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评价、收集信息;学生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分析

实验数据、绘制图表以及汇报研究成果;学生利用虚拟技术模拟研究现实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案等。

3.信息技术网络特性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协作式学习。例如,学生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与同伴、专家及其他读者合作,发布作品并进行交流。利用网络技术的BBS和电子邮件开展合作学习,并把自己的观念和信息有效地传播给其他人。学生可以建立个人主页或小集体主页,创设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三)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是相对而言的,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革的同时,教师教学方式也必然发生变化。教师的角色应从传授者、权威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支持者,信息技术则成为教师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对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准备教学的重要工具,从备课查找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软件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2、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3、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师呈现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效率。

4、作为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的工具:教师利用工具软件记录、管理教学日志,并定期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其他教师交流。

(四)信息技术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是师生关系转变的表现,信息技术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信息技术的信息传递具有快速、隐蔽、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使师生之间增加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的交流。信息技术对师生互动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一名教师与多个学生的互动,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实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性的辅导。

2、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师生互动,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跨时空的交流与合作。

3、信息技术强大的管理功能可以提高师生之间评价与反馈的质量与效率。

(五)对信息素养的理解

从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培养公民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信息素养是指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信息素养主要包含以下6个方面的能力:

——运用工具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网络等信息工具。

——获取信息的能力。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和信息,能熟练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鉴别、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

——生成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能准确加工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富有个性,从而创造新信息,用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效益,达到收集信息的目的。

——信息协作的能力。使信息和信息工具作为交往与合作的中介,与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协作关系。

——信息免疫的能力。浩瀚的信息良莠不齐,需要科学的甄别能力和自控、自律、自我调节能力,能消除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

总之,过去存在的难以在学科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可以通过整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互促互动,结合重组;在学科教学的结果上,整体协调,和谐发展。整合的思想,是以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去分析、研究、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克服过去难以解决的矛盾。整合可以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素质教育的学科教学得到突破性进展。信息技术教育必然走向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能力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得以更高效、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能停留在工具层面上,应深入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以形成教学模式,应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以推进学科教学的彻底变革。

20xx年7月6日


第二篇: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过程阶段性总结


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过程阶段性总结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探索过程

我们的研究过程

根据课题实验第一阶段实施方案,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1)建设硬、软件环境

为了能让我校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加快,20xx年x月,学校进行了校园网二期工程,投资17万自行设计并施工实现了将校园网扩展到家属区的目标;20xx年x月学校投资建设了多媒体双向教学系统,实现了班班通,彻底解决了多媒体教室不够用的问题;并将出口带宽由原有2M升为10M,使得学校的信息公路更加通畅;为了让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我们还为课题组的老师专门开设Ftp服务器,方便老师们的网络应用和交流。这一切为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在资源库的建设上,学校在原有教师原创课件、K12资源库的基础上,又与北大附中签订了网络合作学校的协议,学校师生员工通过卫星、互联网可以直接使用附中的课堂实录、有声大课堂、资源库等信息资源,学校为这些资源库还专门配备了共计240G的硬盘空间;为课题研究和了解全国教育动态和前沿提供了很好的软件条件。

2)培训

“科技以人为本”,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素质必须跟上甚至超过软、硬件环境的发展,应改变教师的思维模式并全面提升其信息技术处理能力。首先从教育教学理念上实现更新,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才能使教师跟上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步伐。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佳结合点,用于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以继续教育考核为手段,以竞赛、奖励为激励措施,对课题组乃至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轮训。

在制定培训计划和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培训分模块、分层次进行。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尤其是应用软件的升级换代,可以说是目不暇接。加之众多的培训学员基础不一,各授课教员的专长不一,难以在一个培训层次和班次的情况下解决培训的各种具体需求。所以在具体操作上采用了“培训层次化、教学模块化、选修+学分制”的方法,以期解决上述问题。

所谓培训层次化,即是指将教师按信息技术能力进行初、中、高三个层次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教师,培训中设立初级班、中级班,按学期滚动开展,将培训长期而稳定地开展下去。而业已具有一定信息技术能力的较高层次教师,则采用兴趣研究的方式进行进一步提高。此外,对于管理网络、网站建设、校本培训的人员,还经常进行送出去进行专业培训的方法,提升自身素质以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

教学内容模块化、选修+学分是将学习内容按照一定的原则分类,由培训教员按照各自的专长选择培训模块进行教学,做到人尽其才;同时培训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已经掌握的教学模块可以不参加统一培训,但必须在统一培训结束时参加考核,合格者则给予该模块所应得的学分。这样避免了无谓的重复培训,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培训管理的可操作性。

通过系列化的、滚动的培训工作,大大提高了学校各科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及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邀义务对巫溪县中学、双桥中学、凤鸣山小学等兄弟学校进行了教师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获得了一致好评。

3)开展各种研究活动及取得的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举行了讲座、展示课、研究课、课件比赛等一列活动,以期从多个角度进行引导教师参与到信息化的进程中来,一部分教师从这些活动中脱颖而出,在全国、市、

区、校各个层面各个学科的各种比赛、论文评比中频频获奖。

二、研究过程中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解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主要是声音、文字和像,主要通过书、纸的记录和传播。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可以将多种媒体方便、快速地集成,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统整。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可提供多种媒体的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呈现教科书以外的教学内容,这些软件依据学科特点由教师选择、集成在计算机中,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使用。

2.信息技术可提供超文本特性,实现对教学内容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在课程教材建设方面,可开发多媒体电子教材、教学资料,将文字、声音、像、动画等有机地集成,制作成CD-ROM等光盘长期、大容量地贮存。

3.信息技术可提供网络传递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建立教学专用网站,随时更新、补充网上教学资源,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信息技术可以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式;信息技术也可以是“学习的辅助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研究式。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教育思想和理念。信息技术应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其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可以有助于实现分层次教学、个别化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

2.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从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到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学生利用网络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评价、收集信息;学生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分析实验数据、绘制表以及汇报研究成果;学生利用虚拟技术模拟研究现实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案等。

3.信息技术网络特性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协作式学习。例如,学生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与同伴、专家及其他读者合作,发布作品并进行交流。利用网络技术的BBS和电子邮件开展合作学习,并把自己的观念和信息有效地传播给其他人。学生可以建立个人主页或小集体主页,创设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是相对而言的,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革的同时,教师教学方式也必然发生变化。教师的角色应从传授者、权威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支持者,信息技术则成为教师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对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准备教学的重要工具,从备课查找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软件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2、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3、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师呈现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效率。

4、作为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的工具:教师利用工具软件记录、管理教学日志,并定期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其他教师交流。

信息技术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是师生关系转变的表现,信息技术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信息技术的信息传递具有快速、隐蔽、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使师生之间增加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的交流。信息技术对师生互动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一名教师与多个学生的互动,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实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性的辅导。

2、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师生互动,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跨时空的交流与合作。

3、信息技术强大的管理功能可以提高师生之间评价与反馈的质量与效率。

对信息素养的理解

从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培养公民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信息素养是指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信息素养主要包含以下6个方面的能力:

——运用工具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网络等信息工具。

——获取信息的能力。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和信息,能熟练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鉴别、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

——生成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能准确加工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富有个性,从而创造新信息,用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效益,达到收集信息的目的。 ——信息协作的能力。使信息和信息工具作为交往与合作的中介,与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协作关系。

——信息免疫的能力。浩瀚的信息良莠不齐,需要科学的甄别能力和自控、自律、自我调节能力,能消除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

总之,过去存在的难以在学科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可以通过整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互促互动,结合重组;在学科教学的结果上,整体协调,和谐发展。整合的思想,是以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去分析、研究、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克服过去难以解决的矛盾。整合可以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素质教育的学科教学得到突破性进展。信息技术教育必然走向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能力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得以更高效、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能停留在工具层面上,应深入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以形成教学模式,应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以推进学科教学的彻底变革。

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过程阶段性总结

苏集小学

王健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苏集小学

王健

一、 设计理念

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了解关心身边的环境和人,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运用法规保护自己,养成守法意识

根据以上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我确定了本课时的设计理念为:以学生为本,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熟悉身边的环境,学习浅显的法律法规。尽量做到“三化”:淡化完美,追求真实;淡化说教,追求无痕;淡化概念,追求情景。

二、 教材分析

本课出自小学《社会》课程实验资源包一年级教材上册第七课,主要内容是认识家与学校的位置和上、下学要注意的道路交通安全。这节课我结合理念以及学生实际制定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 教学目标设计

1、 知道学校——家庭的地理位置,熟悉上学、放学的行走路线。

2、 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上学和国家。

3、 知道上学、放学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收集交通标志,初步培养儿童收集资料的能力。

4、 发展自我约束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明白上、下学所走的路线,学校与家的具体位置和放学时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怎样去遵守。

四、 教学方法设计

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的教学设计采用了“激趣导入——合作探究——辨别归纳——总结升华”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并运用了恰当的学习策略。

五、 学习策略探究

《国家课程标准》指出,教育要回归生活,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在本课中,我积极倡导在生活中实践的方法,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去了解家校间的距离及交通安全与孩子们生活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图上找出自己家所在的马路,搜集交通标志图,并了解它的用途。

六、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原动力。为了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我把同学们熟悉的街道,校园拍下来,制成课件。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观看课件,孩子们看到自己在熟悉的环境,肯定会忍不住纷纷向同学介绍起自己上学的路线,自己家就在哪条街道上。然后,我就再指着校园问,这是什么地方?孩子们肯定会异口同声地说出学校的名称。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个环节的设计,较好地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为后面学习作情感铺垫。

更多相关推荐:
信息化项目完成总结报告

一、项目完成的主要内容:(哪些流程改进、数据规范化、信息系统建立(功能)与可靠性、用户数、报表、培训、管理办法等)与原项目计划内容对比超额完成的部分:与原项目计划内容对比未完成的部分:二、解决了的主要问题:(员…

信息化建设总结

工艺美术专业信息化建设阶段总结为了加快工艺美术专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着力打造知识共享工程构建高效运作工作平台满足专业建设和教学的需求使专业的整体发展能力及整体对外响应力获得提高强化专业办学实力为此我们在20xx年稳...

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20xx年,我公司信息化工作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信息化工作任务,信息化建设在去年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信息化工作开展顺利。一、企业基本情况㈠公司的基本情况历史沿革:公司成立…

企业信息化建设总结报告

企业信息化建设总结报告(参考纲要)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二、企业信息化重点示范领域(阐述企业信息化主要围绕设计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生产信息化、营销信息化、总部型信息化中哪个或哪几个环节开展,清晰描述其示范意义)三…

20xx年信息化工作总结

20xx年年度工作总结20xx年针对公司集中进行的几个信息化建设项目,在深入理解集团信息化管控模式、业务运作模式以及结合我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信息化建设思路。我部门全力做好各项信息管理工作,保证…

XXX公司信息化工作总结

XXX公司成立伊始,公司领导就非常注重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3I”管理思想,即制度管理(Institution)、国际质量环境管理(ISO)、信息化管理(Information)。公司逐步建立起信息化工作平台…

信息化工作总结

县政务信息公开及乡镇综合信息服务工作总结政务信息公开20xx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断完善公开的内容积极创新公开的方式健全机制强化督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县20xx年政...

信息化调研报告模板

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信息化调研报告题目企业信息化状况调研院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信管111姓名王照坤学号20xx021668指导教师王霞侯延香完成日期20xx年8月26日I信息化调研报告山东建筑大学管...

20xx年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20xx1214

20xx年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信息化建设相对于我司来说是一个新板块信息化建设需要配合企业的战略管理执行力和隐性潜力一同来适应企业的发展因此虽然信息部门有长远的规划但是必须契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因此我司的信息化建设将在...

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开发总结报告书-版本号

东北特钢集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项目名称项目开发总结报告作者完成日期签收人签收日期修改情况记录东北特钢集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目录项目开发总结报告11引言211编写目的212项目背景213定义314参考资料32开发结果...

20xx年信息化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安排

同煤集团同家梁矿20xx年信息化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安排集团公司紧紧围绕打造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矿山和具有国际水准核心竞争能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实现网络资源最大程度共享的目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进信息化建...

20xx年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20xx年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20xx年我校在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更新现代教育理念强化现代教育意识加强现代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优势积极进行教育科研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

信息化总结报告(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