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整理)

时间:2024.3.31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 辽阔的疆域

1、 从东西半球来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关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 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与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4、我国濒临的海洋,由北向南,依次为 (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 (舟山渔场) ,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

6、我国疆域辽阔,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 (23 )个省,(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和 (2)个特别行政区。

7、根据20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2.95亿),居世界(第一)。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根本措施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8、中国的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到云南省腾冲),人口分布(东多西少)。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9、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共有(55)个。我国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仅占(8%),被称为少数民族。我国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0、汉族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全国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 )、(西北 )和(东北)等边疆地区。各少数民族分布具有(大杂聚、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1、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西部多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1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我国最大平原>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3、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 ,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4、(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

5、我国山区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3) 。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开以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6、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7、秦岭—淮河一线,是(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8、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最显著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有(寒潮)、(干旱)、(洪涝)、(台风)。9、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五个温度带: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9、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 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锋面雨)又称梅雨,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10、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四个干湿区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植被由东向西分别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

2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荒漠)。

11、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12、我国的河流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昆仑山、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 。我国汛期最长的是(珠江);流量最大的是(长江);结冰期最长的是(黑龙江);含沙量最大的是(黄河)。

13、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具有(塞上江南)的美称。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14、黄河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呈巨大的(“几”)字型,黄河全长(5464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最终注入(渤海)。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根本措施是()。

15、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山脉),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最终注入(东海)。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有(“水能宝库 ”)和(“黄金水道 ”)之称。 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护和培育 ,便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矿产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

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3、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4、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土地资源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6月25日)是世界土地日。

5、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 占(2.5%)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多数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 ,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3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6、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从时间分配看,(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是(兴修水库);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 。 (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 地区。 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交通运输)。 历史上我国著名的四大“米市”是(无锡、芜湖、九江、长沙)。 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经过西藏省的铁路是(青藏铁路)。

2、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运送。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运、铁路)运送。

3、(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民的基础产业。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公布呈现(南稻北麦 )格局。 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 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4、(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了试验区。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特点(1、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2、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3、产品更新换代快。) 高新技术产为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主业为“龙头”产业。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 ,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5、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方面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差异,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4


第二篇:八年级上册_地理复习提纲整理


地理复习提纲(八年级  上册)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一、位置优越

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半球位置);我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海陆位置)。我国的纬度位置是约4°N~53°N。

    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

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1)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丰富,有利农业生产;

(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二、国土辽阔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陆上邻国14

我国陆上邻国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两个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它们与太平洋连成一片,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我国的三大半岛是: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雷州半岛。

我国疆域示意:
最北:
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4°N);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最南: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

三、34个省级行政区

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说明:要记住它们的位置、名称、简称、行政中心,除标“☆”的省以外,其余的要记住它的轮廓;标“○”的是边疆省区(9个),标“◇”的是临海省区(14个)。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人口总数20##年为12.95亿,占世界的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1200万人),人口增长快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人口过多的影响:学校设施落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犯罪率升高;环境破坏等。

据2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5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人)的3倍多。

以腾冲——黑河为界,我国西部地区面积占57%,人口占6%;东部地区面积占43%,人口占94%。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

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腾冲——黑河。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另外55个民族的人数较少,被成为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人。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口都在500万人以上。

少数民族风情: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马头琴;
傣族——泼水节、孔雀舞、干栏式木楼(苗族、彝族也有);
藏族——集体舞(锅庄舞)、藏历年、藏药、藏医;

哈萨克族——冬不拉;
朝鲜族——长鼓舞、跳板。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地理之最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我国的地形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特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下表是我国三大阶梯: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有利于农业发展。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水流急,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是,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二、地形复杂多样

我国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呈网格状分布。

我国的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

我国四大高原及其特点

青藏高原:牧草如茵,山巅白雪皑皑,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东部和中部水草丰茂。

黄土高原:黄土质地疏松,缺乏植被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许多地方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梯田(“坝子”)。

我国主要山脉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六盘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我国的平原和丘陵主要集中在东部,这里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是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中国地形网格中,山脉两侧的地形区都有

三、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如下

有利条件:地形复杂多样,便于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森林和矿产资源丰富;中草药和动物资源丰富;高山草地可以放牧山区急流可以发电;淡水资源丰富;

不利条件: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容易发生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坡度大,不宜耕种

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的发生。

我国2/3以上的贫困县分布在中西部的山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秦岭—大巴山区和四川盆地边缘山区是我国贫困县比较集中的地方。

原因:交通不便、耕地少、植被覆盖较差、多自然灾害。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我国南北跨纬度很大,由于纬度(和冬季风)的影响,南北气温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南北温差接近50℃。
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大多在20℃以上,南北温差不大(原因:北方白昼长,所得热量就与南方没有什么差异)。

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活动积温),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此外还有一个地势较高的高原气候区

◇活动积温:把≥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活动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划分温度带的重要指标。

◇五个温度带的活动积温范围和作物熟制: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量差异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异,也有东西向的差异。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反之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旱。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如下:

三、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的重要特征雨热同期。这种特征有利于农业生产。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季风: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的显著变化的风是季风。

※冬季风与夏季风的比较:

除青藏高原地区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受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我国主要的降水类型锋面雨

◇锋面雨: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温不断降低,水汽就会冷却凝结,成云致雨,这种雨就叫锋面雨。

    我国降水主要是夏秋多,春冬少。夏季风五月份到达珠江流域,六月份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七月份到达华北地区,八月份到达东北地区,九月份开始南移。

我国降水分配特点:(1)时空分布不均;(2)年季变化大。

我国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多旱涝灾害。洪涝(夏季风过强或台风造成)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夏季风不足)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寒潮: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在秋末冬初和第二年初春)。特点是大风、降温、霜冻。

◇洪涝:降水过多,引发的洪水泛滥。危害:淹没田园和村庄,冲毁道路和桥梁。

◇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漩涡,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

台风的功与过:功——可以解除或缓和盛夏期间的旱情;过——特大暴雨容易造成洪水灾害,且风的破坏力大。

我国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我国是唯一一个拥有三种季风气候的国家。

◇我国5种气候、5个温度带、4个干湿地区使我国动植物种类繁多。

我国的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不同气候的特点:吐鲁番——冬冷夏热;大小兴安岭——冬季寒冷漫长;海南岛——终年皆夏;青藏高原——四季常冬。

    ◇我国气候不同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正确即可):使我国动植物资源丰富;形成不同自然景观;形成不同饮食习惯(如川、湘、贵地人吃辣椒,南方人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等。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一、众多的河湖

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所在区域为外流区。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所在区域为内流区。内流湖在内流区,基本上是咸水湖。外流湖在外流区,基本上是淡水湖。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外流区约占陆地面积的2/3,水量超过95%。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夏季容易形成汛期,且越往南汛期越长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冬季河流结冰,普遍形成枯水期,一些河流甚至断流。

内外流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接200mm等降水线。此线以西、以北主要是内流区,以东、南主要是外流区。

外流河和内流河水文特征的比较:

    内流河常断流的原因:蒸发、渗漏、灌溉。

     ◇额尔齐斯河属于北冰洋外流区,雅鲁藏布江、怒江属于印度洋外流区,其他外流河大多数都属于太平洋外流区。

     ◇京杭运河沟通京、津、冀、鲁、苏、浙6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一系列湖泊。

     ◇现在江苏、浙江境内的运河,是年运输量仅次于长江的重要的水上运输线。

二、黄河的治理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径流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黄河的水文特征:水量少,干流水量变化显著,水量极不稳定,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黄河的“黄”是黄土高原的土。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是因为下游的水流速慢,泥沙沉积到水底。黄河下游几乎没有支流也是因为“地上河”,其他河水流不进去。

    受纬度位置和河流流向影响,黄河有着比较严重的凌汛。

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及特点:源头至河口为上游;河口至(旧)孟津为中游;孟津以下为下游。上游可以用来发电、灌溉(宁夏平原被称作“塞上江南”);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是著名的“地上河”易决口,形成水灾(被称作“中国的忧患”)。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原因:自然原因——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治理方法:植树造林、修梯田、打坝淤地。

◇黄河的开发和治理:【上游】开发水力资源,梯级开发;【中游】植树造林,修梯田,打坝淤地;【下游】加固大堤,植树护堤。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

三、长江的开发

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它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叫沱沱河),注入东海。它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上游:源头~宜昌(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中游:宜昌~湖口(支流众多,多调节水量的湖泊,可灌溉、航运);下游:湖口以下(江阔水深,四季通航)长江的水文特征:流域面积大,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长江流经青、藏、云、川、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区。

长江的八大支流:汉江、嘉陵江、岷江、雅砻江、乌江、元江、湘江、赣江。

沟通长江的五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长江的水能资源:水量大、落差大。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自源头至宜宾,三峡水能资源也极其丰富

长江支流众多,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新中国成立以来,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治理方法裁弯取直),疏浚长江航道,加强沿江港口建设,提高了长江运输的能力。

长江的防洪工作非常重要,长江洪水对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危害最为严重。长江洪灾频发的原因:自然——降水丰沛,三股洪流同时涨水;人为——湖泊面积减小,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围垦造田会使湖泊失去调蓄江河湖水和区域径流的功能,增大了中下游的洪涝风险。治理方法: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下面的界线都是“秦岭—淮河”一线:我国南北方分界线、1月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和湿润地区的分界、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

地理之最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一、自然资源与我们

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都是自然资源。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在自然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属可再生资源;还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资源的利用:可再生资源要利用合理,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实现永续利用;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二、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我国的“地大物博”※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总量大,种类多

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相对短缺的状况,也是我国国情不可忽视的方面。因此,对于我国的自然资源,我们既要看到资源总量丰富的一面,更应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的一面。

随着人口的增长,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势必还会继续减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石油:石油被称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从1993年开始,我国从石油出口国变成了石油净进口国。

特殊的纪念日: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3月12日我国的植树节。

第二节  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优点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且南北方的水土资源配合欠佳(耕地北方60%,南方40%;水资源北方20%,南方80%)。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我国扩大耕地的潜力不大,现有的耕地有一部分需要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退耕还湖。全国后备土地资源中宜耕土地大多是现有的天然草场和疏林地,而且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等偏远地区。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可利用土地)可利用草地32.6%,林地16.6%,耕地13.5%,工矿交通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等15.7%。(难利用土地)沙漠石头山地、永久积雪、冰川21.6%。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耕地和林地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这里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耕地和林地,是我国农、林、渔的主要分布区,而且土地的利用度很高。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林地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脉;横断山区;武夷山脉、台湾山脉、雪峰山。

草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内陆地区这里集中了难以利用的土地,因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度很低,未利用的土地分布较广牧业在西部内陆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居主要地位(四大牧区见第四章)。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问题:各类土地资源都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策略: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加强对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且每年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纪念日,为全国土地日。

第三节  水资源

一、水是宝贵的资源

水的重要意义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水又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提供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

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2.5%

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世界水资源总量居前六位的国家: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
若按人均水资源计算,我国仅为世界水平的1/4,排名在第一百一十位之后。我国有11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

世界水日:3月22日。“中国水周”:3月22日至3月28日。

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夏秋多(夏季风影响),冬春少。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匀的方法:

调节水的季节变化,解决时间分布不均兴建水库,如三峡工程(长江)和小浪底水利枢纽(黄河)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工程(缓解天津缺水)、引黄济青工程(解决青岛缺水)、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流域的水引到我国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

三、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的利用问题浪费严重和水污染
解决途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从某种意义讲,节水比调水重要。

节水、防治水污染的具体措施:

农业用水——废弃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推广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减少使用农药、化肥

工业用水——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降低消耗用水,提高利用效率;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家庭用水——一水多用;推广节水器具;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节水标志(绿色的标志,不是黑色):圆形代表地球,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字母J和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地理之最

◇华北平原和西北地区都很缺水,但华北平原的缺水情况更严重。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一、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原始运输方式:手提肩扛。

古代运输方式:马、马车、船。

现代运输方式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

交通运输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人们把交通运输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铁路线、公路线、航线以及航空线被称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从全国总体情况看,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而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较小。在长江中下游一带,陆、海、空交通运输网发达,形成了立体化的交通;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祖国大陆上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建于1984年,是从上海——嘉定。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高速公路比较多。

◇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坚固、坡度和缓,没有急弯,来向和去向车道之间有隔离带,保证交通运输畅通无阻,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

※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五纵三横

铁路线的命名:①以起止点城市的一个字命名;②以起止点所在省区的简称命名;③以起点所在省,终点所在城市的简称命名。

火车的车次和时刻:由北京为起点开出的列车(远离北京的列车)编为单次,驶向北京的列车(驶近北京的列车)编为双次。

火车时刻表中的“↓(↑)”表示“过站不停”和列车的行驶方向(上行,下行)。

三、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

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为旅客、货物办理中转、发送、到达等业务。

交通枢纽的类型:单一交通运输枢纽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 、京九线。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

株洲——湘黔线、浙赣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包兰线。

成都——宝成线、成昆线、成渝线。

四、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选择客运或货运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与运输价格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运输量的多少有很大关系。除了考虑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外,还要考虑人的出行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和数量,以及运输距离等。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农业与我们

农业的定义: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农业。

农业的劳动对象: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也是动、植物本身。

农业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的分类:狭义的农业指种植业;广义农业还包括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①]。

种植业: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这样的农业生产部门,叫做种植业。产品包括粮食、经济作物和瓜果蔬菜。

林业: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对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生产部门叫做林业。产品包括木材、苗木和水果。

牧业:在牧区,牧民靠放牧牲畜而取得产品;在农耕区,农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这样的生产部门,叫做畜牧业。产品包括牛奶、牛羊肉、动物皮毛等。

渔业:在水域(包括淡水和海水)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称为渔业。产品包括各种鱼类、虾类、贝类、海带、紫菜等。

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东部与西部的差异(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东北林区包括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南林区包括横断山区;东南林区包括武夷山、台湾山,属于人工林区。

南方与北方种植业的差异(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东北平原种植春小麦,而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两种小麦以长城为界。
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南稻北麦”分布)、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南甘北甜”分布)、棉花(新疆南部【长绒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后三者属于经济作物。

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有两个在北方(松嫩、三江平原),其余七个在南方(太湖、鄱阳湖、洞庭湖、江汉、成都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

我国的优良牧种新疆——细毛羊;内蒙古——阿拉善骆驼、三河牛、三河马;青海——青海牦牛;西藏——西藏牦牛、藏南绵羊、藏山羊;宁夏——宁夏滩羊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方法“宜林则林”(地形陡峭,易水土流失)的地区、“宜粮则粮”(平坦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宜牧则牧”(降水较少、牧草丰富的地区)、“宜渔则渔”(河湖较多的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生态农业和立体农业

农业生产还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市场需求量、农业技术装备、农民文化技术水平

四、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挑战: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人口增加、耕读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等问题的严峻挑战。

对策:要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多方面要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两高一优”)农业。

基塘生产的好处:①塘泥肥田,蔗叶喂鱼,蚕粪喂鱼;②(最大好处)废物变宝,综合利用;③良性循环,对生态环境十分有利。

我国不同地区农业建设方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太湖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退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交通与对外联系—临海,进出口方便;地形—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多河流;气候—东部地区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一、工业与我们

工业的定义: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工业的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工业部门的划分: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是重工业,如钢铁工业(经济实力的标志)、机械工业;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是轻工业,如纺织工业、食品工业。

二、工业的空间分布

工业的空间分布(沿海、沿河、沿交通线

(1)京广、京哈、京沪等铁路沿线的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工业带

(3)长江沿线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厦门、汕头、深圳、珠海、海南省)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辽中南工业区拥有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工业分布靠近原料产地,属于资源型工业。沪宁杭工业区从外国进口大量的铁,在本国发展钢铁工业,然后产品销往本地,属于临海型和市场型工业。这两个工业区都发展钢铁工业。

辽中南工业区的钢铁工业中心有鞍山和本溪;沪宁杭工业区的钢铁工业中心有上海宝山等。

合理分布工业是工业建设中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它关系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城乡结合、国防安全和生产的经济效益。

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是国家现代化程度的标志。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②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③产品更新换代快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电子和信息类产业、生物技术类、新材料、新能源(沼气、核电、风能、太阳能)等一批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正在形成。

分布: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侧重点

沿海地区以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依托,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

沿边地区依靠国家的开放政策和沿边的地理优势,发展贸易导向型产业

内陆地区依靠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多发展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地理之最

教材重点图表:1.4、1.7、10页的表格(提纲第2页)、2.2、2.14、2.15、2.17、2.32、2.36、3.9、3.21、4.4、4.6、4.11、4.13、4.14、4.16、4.22、4.25、4.26、4.27、4.30。



[①] 副业是相对前四个产业而言的,它的定义不是非常绝对的。它的产品包括禽蛋、猪肉等。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年八年级地理中考复习计划

20xx年地理中考冲刺复习计划八年级地理备课组一复习安排针对我校学生地理学科基础薄弱且中考复习时间短内容多的实际情况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做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复习我们八年级地理教师经过仔细磋商在全面分...

20xx年八年级地理中考复习计划

20xx年八年级地理中考复习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标准认真研读课标把握中考命题方向以解决地理知识理解应用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地理毕业会考成绩为根本目的通过三轮复习整合学生整个初中阶段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分类归...

20xx年初二地理会考复习计划李红芳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会考复习计划李红芳本学期我任八年级567班地理教学工作为了迎接20xx年生地会考更好的做好地理会考复习教育教学工作制订以下复习方案一指导思想初二地理会考复习必须以地理教材普...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计划一复习目的通过学科知识的梳理系统的归纳练习加强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的了解加深对学科知识体系的认识通过一定的解题训练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灵活熟练分析地理事象生活实际现象的能力二复习内...

八年级地理期末复习计划

22根据课标和课标解析的要求分析每节课的考点要求进行教材的整合注意不同章节的内在联系体现地理读图析图的特点3进行教学资源的收集处理包括提纲练习等让学生明确复习重点并通过学生的自查互查来检测加强巩固C根据实际情况...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计划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计划这学期我担任初八年级地理教学各班人数较多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没有教师的督促学生自己在家主动学习的人不多且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大多数同学以为死记硬背就行了但地理科不同于政治历史需要识记同时也需要...

20xx年初二地理中考复习计划

20xx年初二地理中考复习计划20xx年初二地理中考总复习工作即将展开本期教学时间短任务重要求高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考试要点作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安排复习大力提升地理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我校八...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期末考试复习计划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期末考试复习计划一教学安排本学期八年级地理会考的时间是6月19日离八年级地理会考只有1周的时间针对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经过我们备课组的集体研究根据学校的总体复习规划和布置我...

20xx湘教版 最新完整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秦岭淮河线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11月0等温线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4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6温带落叶阔叶...

20xx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姓名八棵树学校八年一班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一辽阔的疆域1位置优越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无寒带2国...

八年级下地理复习提纲(20xx.4

八年级下册地理基础知识20xx4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1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2该线还是我国线暖温带与亚热带的界线年800mm等降...

八年级地理复习计划

八年级地理复习计划柴从斌一复习目的夯实基础强化知识点考点培养基本技能注重综合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应试能力二复习内容八年级地理上册14章三复习时间20xx年1月422日近3周共9课时元月4日第一...

八年级地理复习计划(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