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实验

时间:2023.11.11

1,为何在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延伸率是否相同?

答:拉伸实验中延伸率的大小与材料有关,同时与试件的标距长度有关.试件局部变形较大的断口部分,在不同长度的标距中所占比例也不同.因此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这样其有关性质才具可比性.

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通常情况下延伸率是不同的(横截面面积与长度存在某种特殊比例关系除外).

2, 分析比较两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及断口特征.

答:试件在拉伸时铸铁延伸率小表现为脆性,低碳钢延伸率大表现为塑性;低碳钢具有屈服现象,铸铁无.低碳钢断口为直径缩小的杯锥 状, 且有450的剪切唇,断口组织为暗灰色纤维状组织。铸铁断口为横断面,为闪光的结晶状组织。.

3,分析铸铁试件压缩破坏的原因.

答:铸铁试件压缩破坏,其断口与轴线成45°~50°夹角,在断口位置剪应力已达到其抵抗的最大极限值,抗剪先于抗压达到极限,因而发生斜面剪切破坏.

4,低碳钢与铸铁在压缩时力学性质有何不同? 结构工程中怎样合理使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材料?

答:低碳钢为塑性材料,抗压屈服极限与抗拉屈服极限相近,此时试件不会发生断裂,随荷载增加发生塑性形变;铸铁为脆性材料,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无屈服现象。压缩试验时,铸铁因达到剪切极限而被剪切破坏。

通过试验可以发现低碳钢材料塑性好,其抗剪能力弱于抗拉;抗拉与抗压相近。铸铁材料塑性差,其抗拉远小于抗压强度,抗剪优于抗拉低于抗压。故在工程结构中塑性材料应用范围广,脆性材料最好处于受压状态,比如车床机座。

5,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对测定弹性模量有无影响?为什么?

答: 弹性模量是材料的固有性质,与试件的尺寸和形状无关。

6, 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是否相同?为什么必须用逐级加载的方法测弹性模量?

答: 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不相同,采用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可降低误差,同时可以验证材料此时是否处于弹性状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7, 试验过程中,有时候在加砝码时,百分表指针不动,这是为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检查百分表是否接触测臂或超出百分表测量上限,应调整百分表位置。

8,测G时为什么必须要限定外加扭矩大小?

答:所测材料的G必须是材料处于弹性状态下所测取得,故必须控制外加扭矩大小。 9, 碳钢与铸铁试件扭转破坏情况有什么不同?分析其原因.

答:碳钢扭转形变大,有屈服阶段,断口为横断面,为剪切破坏。

铸铁扭转形变小,没有屈服阶段,断口为和轴线成约45°的螺旋形曲面,为拉应力破坏。 10, 铸铁扭转破坏断口的倾斜方向与外加扭转的方向有无直接关系?为什么?

答:有关系。扭转方向改变后,最大拉应力方向随之改变,而铸铁破坏是拉应力破坏,所以铸铁断口和扭转方向有关。

11,实验时未考虑梁的自重,是否会引起测量结果误差?为什么?

答:施加的荷载和测试应变成线性关系。实验时,在加外载荷前,首先进行了测量电路的平衡(或记录初读数),然后加载进行测量,所测的数(或差值)是外载荷引起的,与梁自重无关。

12,压杆稳定实验和压缩实验有什么不同?

答:不同点有:

1、目的不同:压杆稳定实验测临界力,压缩实验测破坏过程中的机械性能。2、试件尺寸不同:压杆试件为大柔度杆,压缩试件为短粗件。

3、约束不同:压杆试件约束可变,压缩试件两端有摩擦力。

4、实验现象不同:压杆稳定实验试件出现侧向弯曲,压缩实验没有。

5、承载力不同:材料和截面尺寸相同的试件,压缩实验测得的承载力远大

于压杆稳实实验测得的。

6、实验后试件的结果不同:压杆稳定试件受力在弹性段,卸载后试件可以反复使用,而压缩件已经破坏掉了,不能重复使用。


第二篇:《材料力学》教学大纲


《材料力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分: 4 参考学时72 实验学时: 6 上机学时:

适用专业: 材料、机械、土建、动力等专业。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材料力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在高等工科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材料力学》以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理论力学》等为基础,同时又为后续课程《机械零件设计》、《弹性力学》、《结构力学》等其他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材料力学又是一门密切联系工程实际的学科,它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不仅是学习后续课的基础,而且也可以用来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初步的实验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必要的力学基础。

二、本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1. 截面法、内力、应力,变形和应变的概念

2. 杆件拉压、扭转和弯曲时的内力与内力图。

3. 平面图形几何性质。

4. 拉压杆的应力与应变、胡克定律,材料的拉、压力学性能,剪切胡克定律、切应力互等定理、圆轴扭转应力,对称弯曲梁的正应力,矩形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剪切与挤压应的实用计算,应力集中的概念。

5. 拉压杆的变形,圆轴的扭转变形和刚度条件,用积分法与叠加法分析梁的位移。 超静定问题的概念,简单超静定问题。

6. 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和应变分析。三向应力状态下的最大切应力。广义胡克定律。常用的强度理论。

7. 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

8. 稳定性的概念,轴向受压杆的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

9. 交变应力与疲劳破坏,持久极限及其影响因素。

10. 应变能与外力功,用能量原理计算位移。

11. 简单超静定问题,冲击应力与变形。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绪论

1.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

2.了解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3.了解内力、应力、应变的概念。

4.了解杆件变形的四种基本形式。

(二)杆件的内力

1.熟练掌握截面法计算轴力,画轴力图。

2.熟练掌握截面法计算扭矩,画扭矩图。

3. 理解对称弯曲的概念。

4.熟练掌握截面法计算剪力与弯矩,写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画剪力图与弯矩图。

5.熟练掌握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及其应用。

6. 掌握平面刚架与平面曲杆的内力计算。

(三)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1.熟练掌握拉(压)杆的应力与应变计算,理解胡克定律。

2.了解常用材料拉伸和压缩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

3.理解许用应力、安全因数和强度条件,熟练进行强度计算。

4.理解纯剪切的概念,切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胡克定律。

5.熟练掌握常用截面的形心、静矩、惯性矩的计算及平行移轴公式。

6. 熟练掌握圆轴扭转切应力和强度计算。

7. 熟练掌握弯曲正应力和强度计算。

8. 掌握矩形截面梁弯曲切应力和强度计算。

9. 了解剪切和挤压的概念。掌握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方法。

(四)杆件的变形 简单超静定问题

1.熟练掌握拉(压)杆的变形计算,熟练掌握简单超静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2. 熟练掌握圆轴扭转的变形和刚度计算。

3.掌握积分法和叠加法求弯曲变形。

4. 熟练掌握用变形比较法解超静定梁。

5. 掌握杆件的应变能计算。

(五)应力状态分析 强度理论

1.理解应力状态的概念。

2.熟练掌握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和图解法。

3.了解三向应力状态的最大应力。

4.理解广义胡克定律并熟练应用。

5.了解复杂应力状态应变能密度的概念及计算。

6.理解强度理论的概念及常用的四种强度理论。

(六)组合变形

1.熟练掌握拉伸(压缩)与弯曲、斜弯曲、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2. 了解截面核心的概念。

(七)压杆稳定

1.理解稳定性的概念。

2.熟练掌握轴向受压杆临界载荷与临界应力的计算,并进行稳定性校核。

(八)交变应力

1.掌握交变应力的概念及描述方法。

2.了解疲劳破坏的特点和破坏原因。

3.了解材料的疲劳极限、测定方法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4.掌握对称循环交变应力下的疲劳强度计算。

5.了解非对称循环交变应力、弯扭组合交变应力下的疲劳强度计算。

(九)能量法

1.熟练掌握杆件在基本变形和组合变形下的变形能计算。

2.理解功互等定理和位移互等定理。

3.掌握卡氏定理计算位移的方法。

4.熟练掌握莫尔定理计算位移的方法。

*(十)超静定结构 动载荷

1.掌握用力法解简单超静定结构。

2.掌握构件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速转动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3.掌握冲击时构件的应力、变形和强度计算。

4.了解材料的冲击韧度及测定方法。

说明:

基本要求的高低用下列词汇区分:(从高到低)对概念、理论和方法分‘理解’、‘了解’二级;对计算分‘熟练掌握’、‘掌握’和‘初步掌握’三级。带*号内容为选学内容,根据总学时数由教师决定。

四、课程习题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培养分析、计算能力,建议课外习题总量为90~100题。此外,安排适当数量的分析讨论课也是有益。

五、教学实验 (6学时)

实验(一)(2学时)

1.实验内容

金属的拉伸、压缩及弹性模量E的测定实验。

2.实验目的:

(1)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压缩过程中的各种现象,绘出外力和变形间的关系曲线。

(2)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屈服应力,抗拉强度,延伸率,截面收缩率。

(3)测定低碳钢压缩时的屈服应力。

(4)测定铸铁在拉伸、压缩时的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

(5)观察断口外貌,分析破坏原因。

(6)在比例极限内验证胡克定律,测定低碳钢的弹性模量E。

3.实验要求:

(1)初步了解万能试验机的构造原理和操作方法。

(2)初步掌握常用材料力学性能的测定方法。

(3)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二)(2学时)

1.实验内容

弯曲正应力实验

2.实验目的

(1)用电测应力分析方法测定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规律和正应力的实测数值。

(2)将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

3.实验要求:

(1)了解电测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

(2)掌握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

(3)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三)(2学时)

1.实验内容

弯曲和扭转组合变形应力测定实验。

2.实验目的

(1)用电测应力分析方法,测定圆截面杆在弯曲和扭转组合作用下的弯曲正应力和扭转剪切力。

(2)用实验方法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并与理论值比较。

3.实验要求:

(1)进一步掌握电测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

(2)掌握电阻应变仪的电桥连接方法。

(3)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六.主要参考书

1.《材料力学》 蔺海荣 冯维明 虞松主编 国防工业出版社

2.《材料力学》 [美]S.铁摩辛柯 科学出版社出版。

3.《材料力学》(第四版,上、下册) 刘鸿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4. 《材料力学》(第三版,上、下册) 孙训方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5.《材料力学解题指导及习题集》 清华材料力学教研室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6.《材料力学学习指导》 华东材料力学与强度协会编著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更多相关推荐:
工程力学 实验力学 实验报告

实验一金属试件打磨以及贴片和焊线实验目的1掌握金属试件打磨方法2初步掌握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3初步掌握焊接和检查实验设备和器材1电阻应变片2试件3砂布4丙酮或酒精等清洗器材5502粘结剂6测量导线7电烙铁实验步...

南理工实验力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一材料循环应力应变曲线的探究实验目的通过对材料进行循环加载并利用所获取数据绘出材料的循环应力应变曲线认识与分析材料的循环特性实验原理测定材料低周疲劳特性的试验方法是用一组相同的试样分别以不同的总应变幅循环...

实验力学实验报告

纯弯曲梁正应力电测实验一实验目的1电测法测定纯弯曲梁正应力分布规律2验证纯弯曲梁正应力计算公式3计算弹性模量E二实验装置与仪器1纯弯曲梁实验装置2数字式电阻应变仪三实验原理EM理yzy10y2y310y6y72...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答案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评分标准拉伸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分1测定低碳钢的强度指标sb和塑性指标2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b3观察拉伸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绘制拉伸曲线PL曲线4比较低碳钢与铸铁的力学特性二实验设备1分机器型号名...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拉伸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低碳钢Q235的屈服点s强度极限b延伸率断面收缩率2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b3观察低碳钢拉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如屈服强化颈缩等并绘制拉伸曲线4熟悉试验机和其它有关仪器的使用二实验设备1液...

土力学实验报告

水利工程学院土力学综合实训报告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组员常帅陈龙波史行行王迪赵牛牛赵文明第五小组1前言土力学基础试验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科学做为一门课程其任务是通过介绍土力学基础试验的基本测试技术和试验方...

流体静力学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学生姓名学号年级专业层次学习中心提交时间年月日

理论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二单自由度振动系统固有频率及阻尼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阻尼比的几种常用方法2掌握常用振动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二实验内容1记录水平振动台的自由衰减振动波形2测定水平振动台在简谐激励下的幅...

结构力学实验报告模板1

结构力学实验报告结构力学实验报告班级12土木2班姓名学号结构力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在求解器中输入平面结构体系一实验目的1了解如何在求解器中输入结构体系2学习并掌握计算模型的交互式输入方法3建立任意体系的...

力学实验室自评报告

工学院实验中心力学实验室自评报告一实验室简介工学院实验中心力学实验室经学院领导批准于20xx年6月正式建成20xx年9月学校头重资对其进行了改造力学实验室面积设备数量设备种类及开出试验项目数量等都有了快速增加力...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生实验报告工程流体力学实验题目实验项目1毕托管测速实验实验项目2管路沿程阻力系数测定实验实验项目3管路局部阻力系数测定实验实验项目4流体静力学实验姓名学号组别实验指导教...

流体静力学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实验报告实验日期成绩班级学号姓名教师同组者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液式测压计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2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加深对位置水头压力水头和测压管水头的理解3观察真空度...

实验力学实验报告(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