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记忆源自大脑异常

时间:2024.3.10

超强记忆源自大脑异常?

导语:神经科学家发现,有些人对20年前发生事情的细节,仍能记忆犹新,仿佛那一切就发生在昨天。

20xx年春末,本文作者麦高收到了一封来自一位女士的电子邮件。这位女士名叫吉尔?普赖斯(Jill Price),正在与自身记忆所带来的麻烦作抗争。她在邮件中写道:“我不知该从何说起,希望您能帮帮我。我现在34岁,从11岁起,我就有一种非常不可思议的能力,能记住过去很多事。我完全不用看日历或者我在这24年来写的日记,就可以告诉你从19xx年到今天之间的任何一天是星期几、我做了什么,以及那天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

尽管对于普赖斯的说法表示怀疑,我们依然对此感到好奇,并邀请普赖斯来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一个研究中心,这里是我们研究记忆的神经机理的地方。几个月后,也就是20xx年6月24日,普赖斯拜访了研究中心,那天是星期六——这一点我们非常确定,因为普赖斯的来访日期记录在了实验室的日历上。而我们很快察觉到,普赖斯无需日历,就能记住这一切。

在第一次面谈中,我们都非常谨慎,试图找到某种客观的方法来验证普赖斯对记忆力的描述是否真实。尽管无法马上核实她所说的那些陈年旧事是否确有其事,不过我们提问了许多她出生以来发生的大事件。当时,我们手上有一本莎伦?卢卡斯(Sharon Lucas)所著的《回顾20世纪的每一天》(20th Century Day by Day)的影印本,这本书中列出了近一百年来每天发生在美国的重大新闻事件。

我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问,因为这是普赖斯发现自己记忆力超群的起始时间。当我们问她,19xx年8月16日发生了什么时,她迅速回答:猫王去世了。然后我们又问她,19xx年6月6日那天发生了什么,她回答说,那一天加利福尼亚州通过了限制房产税税率的13号议案。接下来是19xx年5月25日,芝加哥发生了坠机事件;19xx年5月3日则播放了美剧《豪门恩怨》(Dallas)的最后一集……普赖斯每一次都能给出正确的回答。

随后,我们反过来问她某一个具体事件发生的日期:J.R[美剧《豪门恩怨》中拉里?哈格曼(Larry Hagman)扮演的角色]是何时被枪杀的?洛杉矶警察什么时候用警棍制服了罗德尼?金(Rodney King,19xx年法院判决逮捕黑人罗德尼?金的4名白人警察无罪,从而引发了著名的洛杉矶暴动)?面对这些问题,普赖斯同样对答如流。在测试过程中,她甚至还发现,书中关于19xx年美国驻伊朗大使馆的人质危机事件的日期有误。

虽然我们测试的,大多都是媒体曝光度极高的事件,但普赖斯也能记起那些不那么重大的事件。她能够准确回忆起宾?克罗斯比(Bing Crosby,美国艺坛天才,集超级歌星、超级笑星、超级影星诸多身份于一身)19xx年10月14日死于西班牙的一家高尔夫球场。当我们问她是如何知道的时候,她回答说那年她11岁,当时她妈妈正在开车,载她去看一场橄榄球赛,车载广播宣布克罗斯比去世了。在另外一次会谈中普赖斯提到,她通过视觉记忆日期,她说,“当我听到一个日期时,我仿佛可以看到它,看到那年、那月、那日……”

在20xx年3月的一次谈话中,她回忆了前23个复活节的日期,以及她在那些天分

别做了些什么,在她的回忆中出了一个错——也许是因为她是一名犹太人,不过复活节吧。通过普赖斯保管了多年的日记,我们核实了她说过的许多话。我们还通过调查,核实了她有关私人生活的回忆。在随后的一次会谈中,她准确地说出了之前所有会谈的日期,以及每次会谈中我们分别询问的问题细节。

在确信普赖斯的确拥有“日记式”的记忆能力后,我们很想知道,这种能力能否扩展到记忆的其他方面。我们认为,她的记忆并非图像式记忆,因为她无法回忆起每天所经历事件的细枝末节,也分不清自己的哪把钥匙配哪把锁,而且她还会把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列成清单写下来。除此之外,她也不擅长死记硬背。 虽然普赖斯可以回忆起,11岁之后的任何一天是星期几,但对于她出生前或者未来的某一天,她却没有这样的能力。从青春期前开始,普赖斯关于生命中所有日子的记忆,变得具有高度组织性、可随时获取,并且十分精确。在我们接触到普赖斯之前,还没有人研究过这种记忆——我们称之为“超级自传体记忆”(highly superior autobiographical memory,缩写为HSAM)。现在,我们正在进一步探究HSAM的心理学和生物学机制,希望通过研究HSAM帮助我们解开记忆机制之谜。

【超级记忆】

根据普赖斯的意愿,几年来我们都用化名“A?J”来称呼她。20xx年,我们发表了一篇有关她的超级记忆的文章,这篇文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那一年的4月19日和20日,我们受邀参加了美国公共广播电台的一档节目。20xx年,普赖斯终于决定揭开自己的神秘面纱,发表了一本回忆录——《不会遗忘的女人》(The

Woman Who Can't Forget)。

回忆录出版后,另外一些认为自己拥有或可能拥有相似记忆力的人,也同我们取得了联系。通过一系列严格测试,我们又找到了5名拥有HSAM的个体。20xx年12月19日,这5个人做客了《60分钟》(60 Minutes,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一档著名电视新闻节目)。

在节目直播的几个小时里,我们收到了几十封邮件,发信者认为自己也拥有HSAM,随后的几天内,邮件数量更是达到了上百封之多。我们通过电话与这些人取得联系,并就体育、政治、名人、节假日、坠机等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件,对他们进行了提问。

另外,我们在研究中心进行了一个更为正式的测试,招募了几十名与潜在HSAM拥有者年龄相仿的自愿者作为对照组,并将男女比例控制在1:1。在测试中,一些声称自己有超级记忆的人表现还不如对照组,这说明虽然有些人认为自己有超级自传体记忆,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接下来,在测试中表现过人一筹的40多名测试者和对照组又参加了另一项测试。在这次测试中,所有人要说出随机选定的一天是星期几,那一天发生了什么大事,以及他们在那一天做了什么。结果显示,这40多名极有可能拥有HSAM的测试者,比对照组表现得出色得多。

随后,我们又让11名表现最优秀的测试者,到研究中心做进一步测试。我们就5项个人经历进行了提问:小学的第一天、大学的第一天、18岁生日、离开家后

的第一个住处,以及大学最后一门考试的日期。测试结果显示,这11名潜在HSAM拥有者的得分达到了85分,远超对照组的8分。由此我们可以肯定,这11名年龄从27岁到60岁不等的测试者拥有HSAM。

我们还试图通过一系列记忆实验来鉴别HSAM拥有者。在8项测试中,HASM拥有者只在两项测试中表现高于常人:一项是给人的面孔与姓名配对,另一项是回忆见过的物体。但在这两项测试结果中,HSAM拥有者和对照组的成绩差别也不算悬殊。我们还通过另外一些特征来辨别HSAM拥有者。比如,在这11名HSAM拥有者中,有5名是左撇子——这一比例大大高于平均水平。并且他们具有比较明显的强迫症特征。在一对一面谈时,他们都展现出了一些强迫症行为,如必须将个人物品放在一起,以及洁癖等。

为了了解HSAM,我们还要了解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即这种记忆的差异是否与大脑的差异有关。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在HASM拥有者的大脑中,有几个区域与控制组是有差别的,这些区域的灰质(gray matter,一种由神经元构成的组织)和白质(white matter,由包裹着白色、绝缘髓磷脂的神经纤维组成),在面积与形状上都有别于控制组,而且HSAM拥有者的大脑白质中,神经纤维的结构更有利于大脑各区域间的信息传递。

早期对大脑受损人群的一些发现,以及基于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PET)研究表明,HSAM拥有者异于常人的大脑区域与神经通路,和他们超强的记忆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谓的自传体记忆。在HSAM测试者中,颞叶 (temporal)和

额叶皮层(frontal cortex)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纤维——钩束(uncinate fascicle)的连通性,要好于对照组。这是一项非常有趣的发现,因为早有证据表明,钩束受伤会直接损害自传体记忆。

当然,我们的实验结果仅揭示了一种可能。我们并不清楚,是大脑结构的差异导致了超级记忆力的出现,还是这种记忆力的使用塑造了大脑结构。为了弄清这一点,我们需要知道,超级记忆是否在童年或者青春期前就存在。如果这种记忆能力是由基因决定的,我们最终就可以探测相关基因。然而,我们现在还不能证实,HSAM拥有者的亲属拥有这种能力的几率会更高。

【神经机制】

我们可以根据现有发现,对这些HSAM拥有者下一些暂时性的结论。首先,HSAM拥有者拥有超凡的记忆力,并不是因为他们学东西比其他人更轻松。普通人同样能够记住几天前,譬如说上周二的某次课程或某个工作会议,但这些记忆在大约一周后就消失了。而HSAM个体却不是这样,他们的记忆非常持久。 其次,HSAM拥有者的记忆系统,并非像摄影机或录音机那样,事无巨细地记录每时每刻发生的事件。HSAM拥有者的记忆力,也与“S”不同——“S”是亚历山大?卢里亚(Alexander Luria)在《记忆大师的心灵》(The Mind of a Mnemonist)一书中提到的一位非常有名的病人,这位病人可以轻易学会并记住大量毫无意义的东西,比如说成行成列的数字。而且,HSAM也不像那些记忆专家——那些人依靠大量的训练和技巧,可以记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成千上万位数字。

虽然HSAM拥有者的记忆不像“S”那样可以记住大量细节,但他们却是严格按照时间来记忆。而且,这种能力似乎与生俱来,不需要去学习。我们测试HSAM拥有者的问题,很多都是某一天的天气之类的,他们几乎不可能花时间和精力去准备这样的问题。当我们问他们是如何知道这些的,他们的回答一般都是:“我就是知道。”而且,虽然他们喜欢将日期与特定事件相联系,但对于自己出生之前发生的事情,他们却毫无兴趣。

HSAM拥有者通常非常喜欢自己的这项技能——这与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阿根廷作家,被誉为作家中的考古学家)的短故事《博闻强记的富内斯》(Funes the Memorious)中的类似人物完全不同。

博尔赫斯讲述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富内斯从马背上摔下来,此后他便拥有了精确记忆一切经历的能力;他甚至记得他见过的每棵树上掉下的每片叶子的样子。为此,他备受煎熬,认为自己的一生就像是一个“垃圾堆”。尽管普赖斯告诉我们,她认为自己的记忆是种负担,但大多数HSAM拥有者都因对过去的清晰记忆而感到高兴,他们的事业和社交也没有因此受到影响。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还是娱乐圈的,比如演员玛丽卢?亨纳(Marilu Henner)、著名电视制片人兼喜剧演员罗伯特?彼得雷拉(Robert Petrella)、小提琴家路易丝?欧文(Louise Owen)以及电台新闻播报员兼演员布拉德?威廉斯(Brad Williams)都是HSAM拥有者。

不过,HSAM拥有者的这种非凡能力,并没有使这些人在工作中优于其他同事。彼得雷拉著有《鲍勃的书》(The Book of Bob)一书,里面记载了自他成年以

来,每天发生的最棒的事。然而这只是他的一项消遣,与他的职业 (制作电视节目)并没有任何关系。

在研究HSAM时,研究人员参考了许多关于因大脑受损而拥有非凡能力的研究。1881年,法国心理学家泰奥迪勒?里博 (Théodule Ribot)发表报告认为,大脑损伤会影响新记忆的形成,而旧的记忆则会保留。最近,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布伦达?米尔纳(Brenda Milner)以一位著名的病人——亨利?莫拉森(Henry Molaison,简称H.M.)为对象,做了一项开创性的研究,向人们展示了无法形成新的个人记忆会是怎样。

为治疗癫痫病,莫拉森左右大脑的前内侧颞叶(anterior medial temporal lobes)都被拿掉了,自那以后,他几乎完全失去了形成新记忆的能力,尽管过去的记忆仍然完好无损,他的程序记忆(procedural memory,又称内隐记忆,也就是关于某件事、某个动作等如何做的记忆)能力也没有任何问题。

由此,一个全新的结论便诞生了:大脑中不同的系统负责不同类型的记忆——这完全颠覆了早前对记忆的研究。而HSAM拥有者对个人经历和公共事件拥有强烈且持久的记忆力这一新发现,也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大脑储存和提取记忆的方式,破解记忆的奥秘。

【记忆的奥秘】

1885年,心理学家赫尔曼?埃宾豪斯(Hermann Ebbinghaus)的研究表明,重复行为可增强记忆。最近,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亨利?L?罗杰三世

(Henry L. Roediger III)和普度大学的杰弗里?D?卡尔皮克(Jeffrey D. Karpicke)开展的一项研究也表明,经常回想也有助于提高记忆水平。

这些实验证明,我们的记忆力可以通过重复得到提高,普通人通过训练也能有超强的记忆力。

然而,普通人经过大量练习,恐怕也很难达到HSAM拥有者的水平,而HSAM拥有者并不需要为我们的测试做任何准备。通过多年的研究,麦高发现,人们往往对重要的情感经历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但HSAM拥有者连一些陈年琐事都记得很清楚。

尽管我们通过媒体广泛召集,但迄今为止,我们也仅仅从上百位与我们联系的人中,挑选出了近50名HSAM拥有者。这个比例非常小,只占看到我们召集消息的人群的一小部分。如果这种能力对人类生存有益,它不可能如此罕见。或许,HSAM是一项曾经对人类很重要,但现在几乎已经没用的技能。在印刷术出现以前,人类的文化大多是通过口头形式,代代相传的。在那个时代,一个记忆力超群的人,无疑会在同辈中拥有极高的地位。而在现代社会,这种高度组织的记忆力完全派不上太大的用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现,使得拥有超级记忆的人,就像是在表演远古时代的特技。

我在想,那些我们之前排除出去的、认定不是HSAM拥有者的测试者,很可能拥有一些其他不为人知的记忆能力。他们中的一些人对自己的过去,同样有着清晰的记忆,只不过没有像HSAM拥有者那样,以日期来标记事件,他们也为我们研究记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这一次,我们的研究对象,不是心智缺陷,而是奇妙的“超能力”,它就像是耸立于人类记忆之巅的“神秘殿堂”。这项由14年前一封意外邮件引发的研究,给我们和其他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大脑究竟是怎样工作的。


第二篇: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IMPMEMORY)

简介:

最早对内隐记忆这一心理现象进行描述的学者是法国近代哲学家笛卡尔,但直到上世纪60 年代末,心理学中对记忆的探讨仅仅限于意识状态下的记忆规律。1968 起年英国学者Warrington 和Weiskrantzd[在对健忘症患者启动效应的研究中发现:健忘症患者虽然不能有意识地保持学习内容,在再认测验中无法辨认出先前学习过的单词,但在补笔测验中却对先前呈现过的单词表现出与正常人一样的保持效果。这一特殊记忆现象的发现激起了人类对无意识记忆的探讨的兴起。

Schacter等19xx年进行了一个实验研究。首先让被试阅读一些单词,例如:assassin,octopus,avocado,mystery,sheriff,climate。一小时后,再做两次实验:首先是再认测验,被试不会有任何困难;其次是补笔测验,向被试呈现一些有字母残缺的单词,要求尽可能地将残缺字母填补上,例如:ch__nk,o_t_us,_og_y_,_l_m_te。在这次测验中,被试对其中的两个残缺单词很难做出正确解答,即chipmunk和bogeyman;而对其它单词就很容易了。这是因为在一小时以前见过octopus和climate这两个词。这种记忆被称为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在实验中,Schacter等人对测验的时间间隔进行了控制,有的是在一小时后,有的是在一周后进行测试。在这两种情况下,后者对所学单词的再认,即有意识的回忆,远不如前者准确,但对于补笔测验的结果,两种情况下完全等同。这就是说,引起单词填补测验中的启动效应的,是在测验前看到这一单词所引起的某种并非自觉记忆的因素。同样有意思的是,对某一单词而言,即使被试不记得在学习阶段看到过这一单词,启动效应也会产生。事实上,不管被试记不记得在学习阶段看到过该单词,启动效应的强度是一样的。这些研究结果似乎告诉我们:启动效应的产生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记忆。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Graf和Schacter于19xx年提出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两个概念,内隐记忆从现象上来讲就是:被试在操作某任务时,不经有意识地回忆,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会在操作中自动起作用。内隐记忆的特点是:被试对信息的提取是无意识的。由于内隐记忆的特征限制,要测量内隐记忆只能用间接法,而不能按照传统方法直接来测量记忆的内容。目前,测量内隐记忆的方法有知觉辨认、单词补笔等。本实验采用知觉辨认和再认的方法,以验证内隐记忆现象的客观存在,比较外显和内隐记忆测试的结果有何不同。

理论背景的探讨综述: 内隐记忆主要来自五个不同但又相互交叉的研究领域:再学时的节省,阈下编码刺激的作用,无意识学习,启动效应以及健忘症病人的残余学习。

(一)再学时的节省

斯莱梅卡等人 (Slamecka et al., 1985)认为,可以把再学时的节省当作内隐记忆的指标,再学一个先前学过的词表并不依赖于先前学习片断的外显记忆,外显

记忆在这里是指能完全再认或回忆学习过的材料。而对那些不能再认和回忆的材料,由于曾经学习过,再学时就会缩短时间——表现为节省,这就可以认为是内隐记忆的作用。纳尔逊(Nelson,1978)发现,既不能回忆又不能再认的项目也表现出节省。

(二)阈下编码刺激的作用

尽管支持阈下知觉的早期实验遭到了严厉的批评 (Eriksen, 1960),但最近利用新的实验技术所做的实验令人信服地证明:不为被试主观知觉到的刺激,能被知觉系统作出高水平的加工(Fowler, et al., 1981; Marcel,1983)。一些实验证明,不能被有意识地知觉到,因而也不能被外显地记住的刺激,能够对不需要有意识地恢复阈下刺激的任务行为成绩发生影响。这些任务包括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及创造想象性故事和幻想(imag-inative story and fantasy

production)等。最近的研究清楚地表明,在被试很少或没有对阈下刺激的外显记忆的条件下,存在着对这些刺激的内隐记忆。威尔逊和扎琼(Wilson& Zajone, 1980)给被试者呈现几何图形,由于呈现时间仅1毫秒,因此,被试者无法有意识地知觉到这些图形。由强迫再认作指标的外显记忆仅在随机水平上,然而,当给被试者呈现两个图形——其一是呈现过的,另一是新出现的——并要求他们选择较喜欢的一个图形时,却表现出明显的内隐记忆,被试者明显地偏向喜欢已呈现过的那个图形。谢蒙(Seamon,1983)也报告了类似的结果。曼德勒等人(Mandleret al.,1987)的研究表明,产生随机水平外显记忆的短暂刺激呈现能对非情感判断产生影响。研究表明,给被试者短暂呈现一个令人讨厌的形容词能影响他对目标词的判断,尽管事实上他缺乏对这些词的外显再认(Bargh,1986)。刘易基(Lewiki,1985)发现,在给被试者阈下呈现一个形容词和名词组合(如 old-tree)后,再问及有关名词的问题时(如Is a tree big orold tree),被试者趋于选择呈现过的形容词。

(三)无意识学习

雷伯等人(Reber et al., 1976)关于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的一系列实验中,呈现根据不同人工语法规则产生的字母串,被试者分别在内隐指导条件或外显指导条件下学习这些字母串,然后再给被试者一些未学过的,根据相同规则产生的字母串,让其识别这些字母串是否符合语法规则,他们的研究证明,即使在不能有意识地、外显地知道这些规则时,被试者还是能够学会确定符合语法的字母串,在语法规则较为复杂时,记忆性的内隐学习比规则发现性的外显学习更有效。贝里(Berry,1987)等研究者使用不同的方法同样观察到了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并对内隐记忆所获得知识的意识性、抽象性以及两种学习方式的相互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无意识的学习机制比有意识思维更能检测微妙和复杂的关系。

(四)启动效应

绝大部分的内隐记忆研究工作都是关于启动效应这一现象的。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启动效应一般又可分为重复启动效应和间接启动效应二种。重复启动(repetition priming)

是指前后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即后呈现的测验刺激完全相同于前呈现的启动刺激。在启动研究中,最常应用的测验方法有字汇确定(lexical decision)、词的确认(word identification)、以及词根或词段完词 (word stem or fragment completion)。在词汇确定测验中(Scarborough, Gerard& Cortese, 1979),要求被试者说明某特定的字母串是否构成一个合法的词,由某一字母串在第二次呈现时被试者作出词的决定所用的时滞减少来反映启动。在词的确认测验中(Feustel,Shif-frin& Salasoo, 1983),给被试者短暂呈现某一刺激,然后要求他们确认它,通过与新项目的比较,由被试者对新呈现项目确认精度的提高或确定新近呈现项目所需呈现时间的下降来反映启动,在完词测验中(Graf,Squire& Mandler 1984),给予被试者一个词根(例如 tab___, table)或词段(例如__ss__ss__,assassin),要求他们用想到的第一个合适的词来完成它。由对在先前学习词表上的词的使用的增加来反映启动。

在经典的词汇确定测验中,要求被试说明某特定的字母串是否构成一个合法的词,由某一字母串第二次呈现时,被试者做出词的决定所用的时滞减少来反映启动。在词的确定测验中(Feustel et al., 1983)给被试短暂呈现某一刺激,然后要求他们确认它。通过与新项目的比较,由被试对新近呈现项目确认精度的提高或确定新近呈现项目所需呈现时间的下降来反映启动。这两类内隐测验都可以归入重复启动的范畴。词汇确定测验也可用于间接启动(indirect priming)的研究中,进行单词识别的有关规律的探索。精确地说,重复启动范式与间接启动范式是有差别的,重复启动要求前后两次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间接启动除包含重复启动之外,还允许两刺激有所差别(Roediger et al., 1990)。

内隐记忆的研究主要使用重复(直接)启动范式,包括前面介绍的四类测验以及偏好判断、单词提取等。使用间接启动范式也可以进行内隐记忆研究。比如在音似和形似启动中,学习阶段的启动物和测验阶段的目标词是在某一特征上相似。由于这种相似,先前对启动物(prime)的接触也可以导致对目标词(target)作业的反应时或正确率提高或其他影响。

(五)健忘症病人的内隐记忆

有关健忘症病人的内隐记忆研究可分为两大类:技能学习和重复启动。其中,技能学习的研究是由米尔纳和科金等(Milner& Corkin et al.,1968)开始的。他们发现,健忘症病人虽不能外显地记得他曾完成过某一任务,但能获得诸如追赶旋转体和镜形跟踪等运动技能。健全的运动技能学习和大致正常的知觉和认知技能在其他健忘症病人身上也得到了证明。

健忘症病人的启动效应研究是由沃林顿和韦斯克朗茨(Warrington&

Weiskrantz, 1968, 1970, 1974, 1978)的一系列重要实验开始的。他们二人发现,虽然健忘症病人的自由回忆和再认测验成绩遭受很大破坏,但当用词根或词段作为线索时,他们能表现出对一系列熟悉词的正常的保持。但随后使用词段线索的研究发现,病人的成绩有时受到破坏。现已清楚,当使用词段或其他线索时病人是否表现

出正常的保持取决于测验的内隐和外显性质,当给予被试外显指导时,其成绩就会受到破坏,而当给予被试内隐指令时,病人就表现出与正常被试同样数量的启动。上述观点已由大量实验所证实。

最近,考察健忘症病人是否对记忆中无预先存在表象的新信息(如非词和无关词对等)具有正常的启动或内隐记忆,获得的结果并不一致。塞马克等(Cermark et al., 1985)发现,健忘症病人在非词的知觉确认任务上无启动效应。戴蒙得和罗津(Diamond& Rozin, 1984)用三个字母的词根来测定内隐记忆,获得了类似的结果。格拉夫和沙克特(Graf& Schecter,1987)使用完词测验发现,一些健忘症病人——其记忆障碍相当轻——对无关词对间接获得的联系具有正常的内隐记忆,而重度健忘症病人却没有对新联系的内隐记忆。莫斯科维塔等人(Moscoviten et al.,1986)用对降级的无关词对的阅读任务来评价内隐记忆,在有严重记忆障碍的病人身上观察到正常的对新联系的内隐记忆。总之,研究表明,健忘症病人能表现出对新获得信息的启动效应,但这种效应依赖于所使用的内隐记忆测验类型以及病人病情的轻重和程度。 除技能学习和重复启动现象之外,健忘症病人在其他情景下还表现出内隐、外显的分离。沙克特(Schacter et al., 1987)等人证明,健忘症病人能学习一些虚构的关于人们的信息,但不能外显地记得他们刚被告知过此信息。且健忘症病人对先前呈现的旋律有偏好的现象。他们还发现,在一个短暂的接触之后,健忘症病人能较快地发现隐藏的图形。在上述情形下,被试均缺乏对实验材料和学习片段本身的外显恢复。

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对内隐记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从现象上看,内隐记忆是被试在操作某任务时,不经有意识地回忆而存贮在大脑中的信息却会在操作中自动起作用的现象。这就反映出了先前所学内容的存在和作用。其特征是,被试对信息的提取是无意识的。

2.从研究模式看,内隐记忆是启动效应的一种,这在内隐记忆与启动效应的关系中已有论述。

3.从测量上看,内隐记忆是另一类记忆任务,这类任务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去回忆所学习的内容,而是要求被试去完成某项操作,在被试的操作中反映出其所学内容的作用。这也是一类测量方法,即间接测验(indirecttest),或可称为内隐记忆测验(imPlicit memory test),也有人称之为不自觉记忆测验(unaware memory test)o在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研究中,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就是相分离的两种测量结果。

4.在心理学研究理论上看,研究者在对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一种理论假设——多重记忆说,推测记忆系统可划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这两个在机能上相对独立的记忆系统(Tulving & Sqthreet al, 1985)。这就可以认为内隐记忆是通过间接测量和推理得出的,是一种假设的记忆系统的名称。

由于内隐记忆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还无一种理论能够成功地解释所有的内围已化现象。目前影响最大、争议最热烈的是多重记忆系统说和加工说这二种理论。下面我们简要地介绍这二种理论。

1.多重记忆系统说 多重记忆系统说(multiple memory systemsview)的核心是认为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反映了记忆系统存在着不同的子系统。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现象分别代表了记忆的两种不同的子系统。图尔温等人(Tulving et al, 1985)提出启动效应(内隐记忆现象)代表一种新的记忆系统,即知觉表征系统(PercePtual rePresentation system),且用随机独立性的概念来论证这一观点。按照这一论证逻辑,可推出‘呐隐记忆的各种测验间应是随机相关的”结论。但威瑟斯庞和莫斯科维达(With-erspoon&Moscovitch, 1989)用实验证明:在两种内隐记忆测验间发现了随机独立性。这就出现了矛盾。究其原因可能有三:(1)论证逻辑正确,知觉表征系统独立存在,并可继续划分。(2)论证逻辑不正确,不能从实验性分离现象推出机能上独立的记忆系统。(3)记忆的确由不同的系统组成,但并不是以此逻辑论证所得。图尔温等人坚持此一论证逻辑,继续将知觉表征系统再细分为字词系统、结构描述系统和概念语意系统。

图尔温等(Tulving et al., 1990)设计了新的实验,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多重记忆说的观点。实验发现:在外显记忆测验中,针对同一目标的两种不同线索,结果表现出中等程度的相关;而在内隐记忆测验中,针对同一目标的两种不同线索,结果却是无关的。由此证明内隐记忆的表征和外显记忆的表征是不同的,内隐记忆代表知觉表征系统,这种系统没有单字的固定痕迹,是无痕迹的记忆系统(traceless memory system),但它可能包含单字的多重分布特征,每一重表征的唤起是通过一个特殊的线索来实现的。

神经心理学家在另一个研究层次上(认知神经学)提出了多重记忆说。有的还利用先进的正电子发射X射线断层照相术,以不同的推理逻辑论证了多重记忆说的观点。 在对健忘症病人的研究中,斯夸尔(L.R.Squire)把记忆分为两类:陈述记忆(declarative memory)和程序记忆(Procedural memory)。陈述记忆是唯一能进入意识中的可以觉察的记忆,而程序记忆只能通过记忆系统的操作来实现。另有一些神经心理学家把记忆分为知觉表征系统(perceptualrepresentation systems,简称 PRS)和语意记忆系统(semantic memorysystems),其核心与斯夸尔的观点是一致的。斯夸尔的观点代表着神经心理学家对此类记忆现象的看法,但对于陈述记忆与程序记忆的神经机制目前研究的还不多。一般说来,陈述记忆涉及脑边缘系统的神经结构,它必须依赖大脑皮质及一些特殊脑区;而程序记忆中的启动效应则可能是普遍存在于神经系统(包括脊髓)所有主要神经节中的一种特性。

多重记忆说能较好地解释健忘症病人的记忆分离现象,因为各个记忆系统是独立的,当陈述记忆系统受损伤时,程序记忆系统仍保持完好。对于正常人的记忆分离现象表现为,某变量只影响陈述记忆而不影响程序记忆,或某变量只影响程序记忆但不影响陈述记忆。

2.加工说 解释内隐记忆现象的另一种理论为加工说,加工说(pro-cessing view)认为,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反映了两类测验所要求的加工过程不同,并不说明记忆系统存在着在机能上相独立的两个不同的子系统。加工说是适当传输加工

(transfer-appropriate processing)的简称,它与多重记忆系统的观点是对立的。 持此观点的代表人物罗迪格(Roediger,1990)提出传输适当认知程序(transfer-appropriate procedures approach)的观点,认为外显记忆测验要求概念驱动过程(conceptually driven processing)。概念驱动过程要求有意义的加工、精细编码和心理印象等加工过程,正是句子的精细编码以及材料的有意义组织等因素,提高了直接测量(即外显记忆测验)的成绩。因此,外显记忆测验要求概念驱动过程。与此相反,大多数内隐记忆的测验非常依赖于学习时与测验时的知觉过程的匹配程度。许多内隐记忆测验几乎是提取过去经验中的知觉成分。因此,认为内隐记忆测验要求材料驱动过程(data-driven processing)。所以,影响概念加工的各种变量对内隐记忆测验就没有影响,而行为特征方面的变量对内隐记忆就会有很大影响;反过来也有这种分离。

布拉克斯顿(Blaxton,1989)设计了一组构思新颖的实验,发现实验性分离现象有规律地依赖于加工方式,支持了加工说。有些研究者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但沙克特最近在其系列研究中发现:某些线加工水平的变量对内隐记忆没有影响,这与加工说不相符。

加工说从另一个侧面成功地说明正常被试的两类测验间的实验性分离现象。材料驱动测验与概念驱动测验各自所要求的认知过程不同,若测验与学习的认知过程相匹配,则测验成绩就好;若不匹配,则测验成绩就差。这就会导致实验性分离现象。但是,此观点在对健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进行解释时却不理想。对于健忘症病人有意识记忆效果差、而无意识记忆效果好的现象的解释是,其概念驱动过程有障碍而材料驱动过程保持完好。但有些病人在那些要求概念驱动过程的无意识记忆中也表现出与正常人一样的启动效应,这就难以解释了。

综上所述,从某种意义上说,多重记忆系统说和加工水平说相辅相成,学术争论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实验目的和假设:

目的:通过再认测验和知觉辨认测验,以验证在汉语语境中也存在内隐记忆现象,了解外显与内隐记忆的区别。

假设:再认结果:击中和虚报各自的次数和百分比率。

知觉辨认:新词、旧词各自的知觉辨认正确率。

旧词的知觉辨认正确率减去新词的辨认正确率即为启动效应(内隐记忆)。如果两者有显著差异,则证明有内隐记忆现象。

实验程序:

实验材料:

共有160个词语,分成两组,每组各80个词语。一组为学习用词,一组为混淆用词(见附录一和附录二)。

缓冲词20个(见附录三)对每个被试都相同,不包括在学习用词中,随机呈现。 实验程序:

(1)学习

每个被试按5个缓冲词―40个学习词―5个缓冲词的顺序学习(这个分类过程被试不知道),每个词语呈现1秒。40个学习词及10个缓冲词是分别从80个学习词及20个缓冲词中随机挑选出来的,随机呈现给被试。

休息5分钟。

重复上述程序,只是换了剩余的10个缓冲词和剩余的40个学习词。

休息15分钟。

(2)测试

每个被试做4个测试,流程为:再认1―知觉辨认1―知觉辨认2―再认2。 ①再认1:

呈现40个词语,其中20个学习过的(随机从80个学习用词中挑选),20个没有学习过的(随机从80个混淆用词中挑选),依次逐个呈现,当被试按键反应后呈现下一个字。 ②知觉辨认1:

呈现40个词语,其中20个是学习过的(随机从剩余的60个学习用词中挑选);20个没有学习过的(随机从剩余的60个混淆用词中挑选)。每个词逐个随机呈现,呈现时间为50ms。被试直接在计算机上输入辨认的结果;然后按键呈现下一个词语。

③知觉辨认2:

程序同知觉辨认1。呈现40个词语,其中20个学习过的是随机从剩余的40个学习用词中挑选出来的;20个没有学习过的是随机从剩余的40个混淆用词中挑选出来的。随机呈现给被试。

④再认2:

程序同与再认1。呈现40个词语,其中20个学习过的是随机挑选后剩余的20个学习用词;20个没有学习过的是随机挑选后剩余的20个混淆用词。随机呈现给被试。

实验结果分析:

再认结果:给出击中和虚报各自的次数和百分比率。

知觉辨认:给出新词、旧词各自的知觉辨认正确率。

旧词的知觉辨认正确率减去新词的辨认正确率即为启动效应(内隐记忆)。如果两者有显著差异,则证明有内隐记忆现象。

讨论:

1、在每一部分实验前和后要使用缓冲词是为哦了防止系列位置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内隐记忆从现象上来讲就是被试在操作某任务时,不经有意识地回忆,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会在操作中自动起作用。外显记忆则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回忆往事(如再认学过的单字)。

3、实验结果可能会受到被试的动机、实验材料的数量、周围环境刺激等无关变量的干扰。

更多相关推荐:
龙东社区20xx年大事记

龙东社区20xx年大事记一、20xx年x月x日,龙岗街道党工委组织部下发龙岗组通[20xx]3号文件,成立中共龙东社区综合委员会,肖伟青任综合党委书记,赵志雄、夏远源、文任综合党委副书记,邱惠亭、李茂清、邱…

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20xx年3月大事记

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20xx年x月大事记3月x日校班会学校安全教育地点:各班级参加对象:全体学生内容:校内安全教育效果:警钟长鸣,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醒学生留意校园内可能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和学生处联系。3月x日浦东…

20xx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

20xx年中国货币政策大事记1月x日,发布实施《关于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xx]第1号),旨在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促进外汇市…

文章已删除

文章已删除

锦绣川大佛小学课题研究大事记

锦绣川大佛小学课题研究大事记20xx.4.18选择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20xx.4.24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制定课题实验计划。20xx.5.12观看权福军教授“了解学生生理特点,教师的心理保健”20xx.5.…

锦州市第一高级中学20xx年大事记

锦州市第一高级中学20xx年大事记一月14-17日,高一、高二期末考试。18、19日,高三期末考试25、26日,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进行寒假家访。三月3月x日,新学期正式开学。3月x日,党委书记杜巍同志主持中心…

大事记终1

1月x日下午,我校20xx年度共青团工作总结交流会在行政楼409会议室顺利召开。校党委书记奚建华、党委副书记王文科出席,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和全体团委委员参加,会议由团委副书记赵月峰主持。1月x日,共青…

20xx年大事记

河南农机化20xx年大事记定稿120xx年12月28日29日全省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整顿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要求努力提高拖拉机驾驶培训质量全面开展全省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及教学人员资格管理认定工作220xx年1月...

公司大事记编写规定

公司大事记编写规定第一条总则1为及时地记录公司的发展历程和其中的重大事件以及主要领导人物的在职情况保留公司的珍贵历史为公司全面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历史依据特制定本规定2本规定适用于全公司3大事记可分为公司大事记和...

20xx-20xx创卫大事记

创卫工作大事记一二O一二年创卫工作大事记11月1日局创卫领导小组制定年度创卫工作计划并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并对11年的爱国创卫工作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进行了总结与表彰21月18日我局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传达寒假有关事...

关于编写公司大事记的通知

关于编写公司大事记的通知各部室请将各部门第三季度大事记汇编并于本月10日之前通过OA发送至公司办崔纪艳处附大事记的录编范围1企业重要决策决定的提出制订颁布与实施2重要会议重大内外事活动3政府行业企业重要领导人的...

施工大事记格式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河坪头水电站厂区枢纽剩余工程CA施工大事记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曲靖分公司坪头项目经理部二0一一年四月六日编制审核批准施工大事记一20xx年度1二20xx年度211月份1222...

大事记(10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