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记忆实验

时间:2024.3.15

内隐记忆实验

简介:

Schacter等19xx年进行了一个实验研究。首先让被试阅读一些单词,例如:assassin,octopus,avocado,mystery,sheriff,climate。一小时后,再做两次实验:首先是再认测验,被试不会有任何困难;其次是补笔测验,向被试呈现一些有字母残缺的单词,要求尽可能地将残缺字母填补上,例如:ch__nk,o_t_us,_og_y_,_l_m_te。在这次测验中,被试对其中的两个残缺单词很难做出正确解答,即chipmunk和bogeyman;而对其它单词就很容易了。这是因为在一小时以前见过octopus和climate这两个词。这种记忆被称为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在实验中,Schacter等人对测验的时间间隔进行了控制,有的是在一小时后,有的是在一周后进行测试。在这两种情况下,后者对所学单词的再认,即有意识的回忆,远不如前者准确,但对于补笔测验的结果,两种情况下完全等同。这就是说,引起单词填补测验中的启动效应的,是在测验前看到这一单词所引起的某种并非自觉记忆的因素。同样有意思的是,对某一单词而言,即使被试不记得在学习阶段看到过这一单词,启动效应也会产生。事实上,不管被试记不记得在学习阶段看到过该单词,启动效应的强度是一样的。这些研究结果似乎告诉我们:启动效应的产生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记忆。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Graf和Schacter于19xx年提出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两个概念,内隐记忆从现象上来讲就是:被试在操作某任务时,不经有意识地回忆,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会在操作中自动起作用。内隐记忆的特点是:被试对信息的提取是无意识的。由于内隐记忆的特征限制,要测量内隐记忆只能用间接法,而不能按照传统方法直接来测量记忆的内容。目前,测量内隐记忆的方法有知觉辨认、单词补笔等。本实验采用知觉辨认和再认的方法,以验证内隐记忆现象的客观存在,比较外显和内隐记忆测试的结果有何不同。

方法与程序:

实验材料:

共有160个词语,分成两组,每组各80个词语。一组为学习用词,一组为混淆用词(见附录一和附录二)。

缓冲词20个(见附录三)对每个被试都相同,不包括在学习用词中,随机呈现。 实验程序:

(1)学习

每个被试按5个缓冲词―40个学习词―5个缓冲词的顺序学习(这个分类过程被试不知道),每个词语呈现1秒。40个学习词及10个缓冲词是分别从80个学习词及20个缓冲词中随机挑选出来的,随机呈现给被试。

休息5分钟。

重复上述程序,只是换了剩余的10个缓冲词和剩余的40个学习词。 休息15分钟。

(2)测试

每个被试做4个测试,流程为:再认1―知觉辨认1―知觉辨认2―再认2。

①再认1:

呈现40个词语,其中20个学习过的(随机从80个学习用词中挑选),20个没有学习过的(随机从80个混淆用词中挑选),依次逐个呈现,当被试按键反应后呈现下一个字。

②知觉辨认1:

呈现40个词语,其中20个是学习过的(随机从剩余的60个学习用词中挑选);20个没有学习过的(随机从剩余的60个混淆用词中挑选)。每个词逐个随机呈现,呈现时间为50ms。被试直接在计算机上输入辨认的结果;然后按键呈现下一个词语。 ③知觉辨认2:

程序同知觉辨认1。呈现40个词语,其中20个学习过的是随机从剩余的40个学习用词中挑选出来的;20个没有学习过的是随机从剩余的40个混淆用词中挑选出来的。随机呈现给被试。

④再认2:

程序同与再认1。呈现40个词语,其中20个学习过的是随机挑选后剩余的20个学习用词;20个没有学习过的是随机挑选后剩余的20个混淆用词。随机呈现给被试。

结果与讨论:

再认结果:给出击中和虚报各自的次数和百分比率。

知觉辨认:给出新词、旧词各自的知觉辨认正确率。

旧词的知觉辨认正确率减去新词的辨认正确率即为启动效应(内隐记忆)。如果两者有显著差异,则证明有内隐记忆现象。

详细反应中还列出了被试每一次的具体反应。

思考题:

1. 为什么在每一部分实验前和后要使用缓冲词?

答案:防止系列位置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试根据实验程序说明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

答案:内隐记忆从现象上来讲就是:被试在操作某任务时,不经有意识地回忆,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会在操作中自动起作用。外显记忆则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回忆往事(如再认学过的单字)。

附录:

低频词160个,频率为0.0008。摘自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著的《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北京语言出版社,19xx年版。

一.学习用词

步兵 柴火 除夕 笛子 法规 火光 两极 罗盘

保健 邮政 省城 水牛 文稿 结局 大豆 饭碗

斧头 宫殿 极地 界限 暖流 铺盖 闪亮 身躯

手稿 天线 头目 退化 橡皮 雪茄 炎夏 遗体

叶片 云彩 脂肪 钟点 姊妹 冰雪 稻谷 电器

烦躁 甘蔗 骨肉 禁区 饲料 体质 调和 形体 把戏 病号 残渣 大局 飞蛾 概况 鸽子 寒风 门帘 牡丹 喷泉 食指

二.混淆用词 标点 参数 垂体 对手 铃虫 桑叶 石墨 涂料 公务 海参 甲板 马车 手背 天堂 头部 宪兵 油脂 园地 朝阳 反常 符号 耕作 急流 精华 顺序 糖果 痛恨 演讲 被告 炒面 锄头 涤纶 法则 顾问 海滨 海龟 牦牛 叛军 山沟 铁轨

三.缓冲词

公会 河心 市长 文风 米行 北面 矿长 刨子 青天 棉条

蝌蚪 学期 电能 火箭 体操 前程 英语 地狱 绘画 蜗牛 秋季 志气 叮咛 救星 戏台 肉眼 尊严 短发 盔甲 烟尘

毫升 夜幕 前肢 规格 笔杆 硫酸 严寒 当铺 黄金 围墙 胶片 云雾 砂砾 羊羔 厕所 曲线 造型 胆量 街坊 纬线 理念 顶端 神奇 选集 典礼 热血 组合 动乱 公道 秧歌 场所 反射 石板 音响 地址 诗句 祖母 废物 粮站 写生

器件 人情 亲兵 银子 石级 处长 光驱 毛巾 日历 玻璃

内隐记忆的生活体验:广告效果,消费者最终对商品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广告的内隐记忆所决定。例如,当你在选择一款名为“飘柔”的洗发水时你就会无意识的想起广告中女主角那飘逸的秀发不禁让你有了购买的欲望。


第二篇:内隐记忆实验报告表


                             批阅教师:                 日期:

更多相关推荐: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安庆师范学院心理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内隐记忆实验报告师范学院教育学院10级应用心理姓名学号100210117合作者日期摘要本实验采用知觉辨认和再认的方法以验证内隐记忆现象的客观存在比较外显和内隐记忆测试的结果有何...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摘要实验为验证启动效应和再认记忆属于不同的记忆系统在实验室对16名被试进行了内隐记忆的测验实验将实验数据用配对T检验得出结果实验假设成立即启动效应和再认记忆属于不同的记忆系统关键词内隐记忆再认回...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一实验简介Schacter等19xx年进行了一个实验研究首先让被试阅读一些单词例如assassinoctopusavocadomysterysheriffclimate一小时后再做两次实验首先是...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20xx113的摘要本实验采用知觉辨认和再认的方法以验证内隐记忆现象的客观存在比较外显和内隐记忆测试的结果有何不同以西南大学09级师范班36位同学为被试在心理学实验教学程序上做内隐记忆的实验结果处理分析得到存在...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1引言Schacter等19xx年进行了一个实验研究首先让被试阅读一些单词例如assassinoctopusavocadomysterysheriffclimate一小时后再做两次实验首先是再认测验被试...

错误记忆现象中的内隐性实验报告

错误记忆现象中的内隐性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使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6名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09级学生3男3女进行错误记忆现象中的内隐性实验得出结论错误记忆中存在内隐性...

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方法

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方法内隐记忆实验的首要任务在于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建构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两者不同的因变量指标并进而考察自变量对内隐外显记忆的不同影响因此如何在实验中分离内隐记忆和外显...

《记忆测试系统》实验报告指导文件

表8贵阳学院学生实验报告表8注栏内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

情绪以及呈现方式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实验设计)

东北师范大学启动情绪以及呈现方式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启动情绪以及呈现方式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摘要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尤其是情绪与记忆的关系是认知心理学和情绪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这一研究...

记忆的加工水平实验报告

记忆的加工水平实验报告作者施纯纯工作单位商丘师范学院教育系12级应用心理学班摘要本实验要求被试记忆的是50对单字反义词词对中的一个字通过再认和辨认两种方式各测一半考察不同的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进而...

记忆的加工水平实验报告

记忆的加工水平20xx210767路逸驰1简介当前的记忆理论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两种记忆说和加工层次说levelsofprocessing或LOP前者认为记忆主要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它们彼此独立而又...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崔清14010919xx07091029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山西0410001摘要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考察在短时记忆中的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的过程选取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心理学1201班33...

内隐记忆实验报告(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