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南宁市初中语文毕业升学考试试卷(含答案)

时间:2024.3.31

20xx年南宁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都给出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请考生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牟取(móu) 缄默(jiǎn) 长途跋涉(bá)

B.海域(yù) 荒谬(miào) 昂首挺胸(áng)

C.嫩芽(n?n) 裹藏(guǒ) 恪尽职守(k?)

D.彷徨(páng) 犀利(xī) 断壁残垣(h?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博学 语无轮次 无动于衷

B.疏蜜 言行相顾 人情练达

C.仰慕 多姿多彩 精疲力竭

D.琐屑 山崩地列 水波粼粼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B.邕江上架起的桥梁愈见其美,造型独特的桥身与两岸美丽的景色彼此呼应,相得益彰。

C.开展“护苗行动”,创建书香校园,让师生浸润书香的环境里以书为伴,尽享天伦之乐。

D.古有替父从军,今有背母求学,孝顺的美德重蹈覆辙,引发人们对传统礼义更深层次的思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B.当野生动物被杀殆尽,使得人类就像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就是自己。

C. 依法打击网络暴力,为网民理性表达营造健康有序的规范体系,积极向善的网络文化。

D. 国际足联确实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无论在哪里,反腐倡廉都是必要而且急迫的。

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老人路上掉了一张餐纸,清洁人员追上去说:“老家伙,你怎能乱扔垃圾?真没素质!”

B.小刘到书店买到了梦寐以求的书,临走时,店老板说:“谢谢惠顾,欢迎下次光临。”

C.快递员送货超时,收货人说:“你是腿短呢,还是属蜗牛的?这么老半天才把东西送到!”

D.端午节放假,有网友发帖:“真要感谢屈原!如果没有他投江,哪来这么愉快的假期?”

6.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三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人,实际上都需要有自己的翅膀,你含辛茹苦攀登科学的高峰, ;你目光凝聚构思新颖的设计, ;你奋力征服人生旅途上的重峦叠嶂, 。有了这样一双翅膀,你才能更高、更快地飞翔。

?多么需要扇动进攻的翅膀 ?多么需要插上知识的翅膀 ?多么需张开想象的翅膀

A.??? B.??? C.??? D.???

7.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童年》中阿廖沙捡破烂换钱来给外祖母补贴家用,他的懂事能干让外祖母感动落泪又万般心疼。

B.老舍擅长写人,《骆驼祥子》中“脊背微俯,双手松松栊住车把,他活动利落,准确;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没有危险”,寥寥几笔就把祥子灵活、稳键的形象刻画出来。

C. 培根在《谈美》中例举了法王腓力四世等几位男性帝王,称他们“皆有宏图壮志而又为当时最美之人也”,在赞美帝王们德、美兼备的同时,也表露了培根的平民立场和民主思想。

D.《简.爱》中出身低微的简.爱与东家罗切斯特彼此爱恋,互诉衷肠后,“狂风在月桂树的小径上呼啸,急速地从我们头上吹过”,引发悬念,为下文他们将面临更多的磨难作铺垫。

8.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

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 “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C. 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激情直泻,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二、说明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8分)

话“扇”

?扇子起源于中国,至少有三、四千年历史了。扇,古称箑(shà),《说文》:“箑,扇也。”古代“箑”、“扇”并称,《方言·杂释》云:“扇自关而东谓之箑,自关而西谓之扇,今江东亦通名扇为箑。”历史上,扇,也称作“五明扇”。

?扇子起始于何时,众说不一,但多数学者认为扇子起源于虞舜时代,晋人崔豹《古今注》记有舜为了“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

?以《尔雅》中记载的“以木曰扉,以苇曰扇”来推测,早期的扇子应是长方形的苇编物,到了殷代,扇子就是用五光十色的雄#7@j的尾羽制成的,故“扇”字里有个“羽”字。最早扇子不是用来要取凉的,而是作为帝王礼仪之具,或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用的,故称作“障扇”。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扇风取凉,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深受人们的喜爱。东汉时,有人将羽扇改用丝、绢、绫罗之类织品制作,扇面上还绣上花朵图案。

④扇子在我国是一种文化,并与竹文化、佛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扇子的“家族”非常庞大,有几百种之多,但又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平扇,不能折叠;另一类是折扇,可以敞开收叠。

⑤“平扇”应该是不能折叠的扇子的总称,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称作“合欢扇”。历史上平扇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的多种形式,然后用木、竹、骨等材料做成把柄。

⑥在平扇的扇面上书写绘画,最晚是在魏晋时期就已出现了,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载有曹孟德的主簿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晋书·王羲之传》有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南宋时期,文人墨客题扇画扇成为了一种时尚,收藏盛行于世,到了明清时期此风更甚,扇子几乎成了文人雅士的必携之物。

20xx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⑦折扇(如图),最早叫作“聚骨扇”、“聚头扇”、“聚扇”、“撒扇”,后来叫作“折叠扇”、“摺叠扇”、“折迭扇”。说起折扇,多数学者认为在宋代就出现了。宋人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内中对折扇有过较为详尽的描述:“以鸦青纸为之,上画本国素青,杂以妇人鞍马,或临水为金砂滩暨莲荷、花木、水禽之类,点缀精巧。又以银泥为云气、月色之状,极可爱,宋人邓椿在其《画继》中称赞折扇“展之广尺三四,合之止两指许。”这种由使臣进贡折扇的仪节,从宋代一直传至明代。

⑧扇面装裱,形式多样,但大体分为四种:一、将其装裱成条幅、屏条、中堂、镜片,作悬挂观赏之用;二、将其装裱成册页,主要是作以收藏;三、配上扇骨,拿在手中把玩观赏取凉;四、一种专门为了陈设、观赏或展览,虽是扇形,但比普通扇子大出几倍或若干倍,相当于大幅的作品。

9.下列对本文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数理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时间顺序

8. 下列对第⑧段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分类别 B.举例子 C.下定义 D.打比方

11.下列对“扇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箑”“扇”并称,舜帝为了“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制作了“五明扇”。

B.扇子最早作为帝王礼仪之具,或外出巡视时用于遮阳、挡风、避沙,称作“障扇”

C.扇子分平扇和折扇,在我国扇是一种文化。与竹文化、基督教文化有密切关系。

D.“平扇”不能折叠,如“纨扇”“ 团扇”等,平扇多用木、竹、骨等材料做成把柄。

12.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早期“以苇曰扇”,到了殷代,扇子用雌#7@j尾羽制成,故“扇”字里有个”羽”字。

B.东汉时,有人将羽扇改成用丝、绢、绫罗之类的织品制作,扇面还可以绣出花朵图案。

C.最晚在魏晋时期就有人在平扇的扇面上书写、绘画,王曦之就曾为老妇人题写扇画。

D.折扇“展之广尺,合之止两指许”,因精致典雅,宋代即有给属国进贡折扇的礼节。

三、文言文阅读(13--15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16--19小题,共10分;本大题共16分)

(一)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晋陶渊明独爱菊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B.香远益清 自己以为大有所益

C.隋后鲜有闻 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D.同予者何人 予观夫巴陵胜状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宋何罪之有

B.自李唐来 屠自后断其股

C.濯清涟而不妖 丁壮者引弦而战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

15.下列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惜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 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 。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

(二)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①,施②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③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释:】①牖(yòu):窗户。②施(yí):延伸。③还(xuán):掉转。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施尾于堂 于: (2)弃而还走 走: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

19.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叶公好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什么?(2分)

答:

四、古诗文默写(共10分)

20.按要求真空。(每空1分)

(1)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 。”(《论语》十则)

(2) ,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3)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4) ,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感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句子:

, 。

(6)完整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 。

, 。

五、综合题(共10分)

21.5月18日,一个9岁男孩因写了几首“神奇”小诗,一夜爆红网络,随后,媒体的过度关注与热捧,给“小诗人”带来了极度的困扰和烦恼,“小诗人”说:“我再也不写诗了,”有关“小神童”的成长问题,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

为此,班里开展主题为“拒绝烦恼,健康成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活动。

(1)【观点论辩】媒体对“小诗人”的过度关注和热捧,有人认为这是“捧杀”,会毁了孩子的前程;也有人说出名要趁早。你怎么看?说说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80字以内。(4分)

(2) 20xx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故事链接】右图与初中教材里

的一则文言故事有关,简要复述这个故事,字数在60字以内。(3分)

(3)【对联征集】结合两则材料,选择下面的一副对联,续写完整。(1分)

?上联:少壮不经勤学苦 下联:

?上联:贤才何须蝇蝇小利 下联:

六、现代文阅读(共12分)

黑发底下

(1)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

(2)年轻时,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它仿佛含有铁质,根根向上挺立如戟。抬手轻轻地拍打,会发出稠密结实的“嘭嘭”声,像电流穿透掌心击中身体。在我们个体生命的海拔上,它高高在上乌黑茂盛,像油亮油亮的煤一样不说话,我们在它底下日复一日地生活着。

(3)小时候,我们一家在黔南山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到星期天天麻麻亮,父亲就独自一人趟着露水,一根扁担挑起两只箩筐,走上弯弯山道,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去挑煤来烧。傍晚踏着夕阳挑了满满两箩筐煤回家,正赶上吃晚饭,一只杏儿大的杯子已经善解人意地倒上酒立在了他面前。他端起酒,贴近唇边轻抿一下,放下了,又端起吸了一口,滋溜有声。直到饭吃完了,酒喝尽了,脸变红了,仿佛浑身的困乏与疲累也被一阵风消解走了。母亲就在这时瞥见了他黑发中躲来躲去的几根白发,惊呼道:“哟,你都有白头发了。”说着她拨开发丝,小心翼翼地拔下,摊到父亲掌中。

(4)那白发寥寥几根,躺在父亲掌心,枕着纵横的掌纹,银光闪亮,像是会发光的羽毛。

(5)天难得地飘起了雪,越飘越大。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逼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父亲注视着我和弟弟,就像牧人盯着两只瑟瑟的羊羔羔,问道:“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一根一分钱。”正在打瞌睡的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

(6)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易察寻得到。每拔到一根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溅起一片响亮的欢呼。一晚上下来,收获并不多。

(7)然而,明明头天晚上拔光了,可过了一夜,父亲的白发又蹿出了一些,似乎拔的速度总也撵不上蹿的速度。一到晚上,无所事事的我们还是乐意拔,我们只是觉得自己长大了,父亲坐着我们站着,我们与父亲一样高了。一个个冷寂无聊的冬夜很快蹑手蹑脚地溜走了,我和弟弟同时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自鸣得意的秘密。

(8)等我们都上学了,父亲不再叫我们拔了。生活的困窘和难以排遣的忧愁日渐沉重地压迫着他,他的白发越生越多,几乎占了“半壁河山”,一眼望去触目惊心。我想他除了怕耽误我们的功课外,可能连他自己都泄气了,听任那些白发喧嚣地恣肆疯长。

(9)后来,父亲被癌魔缠身,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千篇一律地吃药、打针,不厌其烦地化疗、放疗,头发快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不剩地失去了无比珍爱的头发,他不得不戴上了帽子。不知为什么,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在人群中间有些落寞。

(10)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良久,才慢悠悠地说:“那时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发糊弄我。”

(11)秘密像包袱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抖开了,我有些无地自容。在岁月面前,一天天变老的父亲曾束手无策,试图借助剔除白发来抗拒生命的一次次落雪,赶在大雪封山以前挽留住某些悄悄远行的记忆,这很像一个农夫靠铲掉稗草来保护庄稼的成长。可我们顽皮的行为却在加快岁月流逝的脚步,我们以帮凶和同谋的身份与父亲鲜明对立。

(12)今天这个日子,在父亲积雪一样飞速消融的生命海拔上,我多么想为他种下一头黑发,让他重新骄傲地穿过人群,像煤被阳光点燃。

(12)但岁月如箭,一经射出,拒绝回头。

(选自《光明日报》20xx年2月27日第15版,简默作,有删改)

22.文章以父亲的头发为线索展开叙述,仿照示例,在空白方框里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3分)

(瞥见白发)——( )——( )——(掉光头发)——( )

23.下列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1)逼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

答:

(2)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

答:

24.文章多次使用了照应,请写出其中的一组。(2分)

答:

25.“我”和弟弟的“密秘”被父亲轻淡写地揭开后,我的内心五味杂陈,请扣紧文章的最后三段,以“我”的口吻“父亲”写一段话,直抒胸臆。(3分)

答:

七、作文。(50分)

26.日成一事,事不在大,把身边的小事做好。不在乎轰轰烈烈,而在乎精心行,踏实面为,有始有终,阅读一本书,就读懂一本书的要义,去粗取精;结交一个朋友,就沐浴品质的芬芳,扬长避短;游览一处风景,就谛听自然的呼唤,心随景动,经历一次挫折,就展露一种胸怀,坦然面对??

请以“日成一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在600字以上;(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有出现,一经查实,酌情扣分。

南宁市20xx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参考答案

1.A【解析】B.荒谬(miù);C.嫩( n?n)芽;D.断壁残垣(yuán)。

2.C【解析】A.语无轮次—语无伦次;B.疏蜜—疏密;D.山崩地列—山崩地裂。

3.B【解析】B.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A.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此处可改为“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C.天伦之乐: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此处用错对象。D.重蹈覆辙: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贬义词。此处不合语境。

4.D【解析】A.两面对一面,可在“做出”前加“能否”;B缺少主语,可删去“使得”; C.搭配不当,可把“营造”改为“树立”,“规范”改为“规则”,在“积极”前加“营造”。

5.B【解析】A.不尊重长辈,说话不礼貌;C.有挖苦讽刺之意;D.对历史人物和传统文化不尊重。

6.A【解析】对应原则,“知识”对应“攀登科学的高峰”,“想象”对应“构思新颖的设计”,“进攻”对应“征服人生旅途上的重峦叠嶂”。逻辑原则,“插上”“张开”“扇动”依序进行。

7.C【解析】应为“贵族立场和男权思想”。

8.B【解析】“八百里”,牛的代称,写的是战前给养准备,并非是描绘“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

9.C【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的顺序,难度较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这篇文章介绍“扇子”的起源、种类和扇面装裱,属于逻辑顺序。

10.A【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别,难度较小。第⑧段分类介绍了扇面装裱的四种形式,属于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11.C【解析】“基督教文化”应为“佛教文化”。

12.D【解析】主客体颠倒,“给属国进贡”应为“属国进贡”。

13.D【解析】均为“我”。A.唯独,只/老而无子的人;B.更加/好处;C.少/娇艳,鲜艳。

14.B【解析】均为介词,从。A.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C.表转折/表修饰;

D.助词/疑问代词,哪里。

15.A【解析】“借景抒情”应为“托物言志”。

16.(1)(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或:(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藤

蔓,也没有旁逸的枝干]。(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2)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17.(1)在,到(1分)(2)跑(1分)

18.这个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只是)喜欢那表面上像龙而实质上不是龙的东西。(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19.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他只是表面喜欢龙,而并非真正喜欢龙。(1分)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那些热衷于幻想而并非脚踏实地(或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1分)

【文言文译文】

爱莲说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树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池塘里积存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

在(池塘的)清水里洗涤迂,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轻慢地)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叶公好龙

叶公(沈子高)喜欢龙,钩刀上雕刻着龙,凿子上雕刻着龙,凡是屋室刻花的地方都雕上了龙。这时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这样喜欢它,就降到叶公家,把头伸进窗户来探看,尾巴

延伸在厅堂上。叶公看见真龙,转身丢下它就跑,丧魂失魄,脸色都变了。这个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只是)喜欢那表面上像龙而实质上不是龙的东西。

20.(1)勿施于人 (2)锦江春色来天地 (3)带月荷锄归 (4)过尽千帆皆不是 (5)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6)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21.(1)示例一:媒体对“神童”的过度追捧,是“捧杀”。忽视孩子的心理与生活教育,追逐利益效应会导致“伤仲永”悲剧的再度发生。请还给孩子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

示例二:揠苗助长的培养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一方面应理性对待“小诗人”的“成就”;另一方面希望媒体不要过度关注,还他们一个普通孩子的童年。这才是对孩子健康心灵的保护。

示例三: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成熟的社会环境。学校、家庭要正确地欣赏、教育这些“神童”,社会需要有正确的成长评价导向。在孩子走向成熟的同时,让社会环境也成熟起来。

示例四:出名趁早是急功近利的行为。一则会揠苗助长;二则小孩子的心智没有成熟,会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让孩子过早出名并不是明智之举。(观点1分,理由2分,结论1分)

(2)示例:方仲永天赋异禀,5岁即可指物作诗,(1分)其父见有利可图,便让仲永放弃学习,四处拜访乡人,(1分)十多年后,仲永沦为 了普通的人。 (1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

(3)示例:①老大方悔读书迟 ②神童不必鼎鼎大名

22.抢拔白发(1分) 疯长白发(停止拔发)(1分) 想种黑发(渴望种发)(1分)

23.(1)运用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方法,(1分)突出山区冬夜的冷寂无聊,为下文兄弟俩替父亲拔白发一事做铺垫。(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运用神态描写(肖像描写)的方法,(1分)表现父亲回忆往事时心情的愉悦。(1分)

24.(1)第②段在个体生命海拔上父亲的头发像煤与第?段在飞速消融的生命海拔上“我”想为父亲种上像煤的黑发形成照应。

(2)第④段父亲的白发像会发光的羽毛与第⑨段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形成照应。

(3)第⑦段“我”和弟弟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而自鸣得意的秘密与第?段秘密被父亲抖开了形成照应。 (可概括写出,也可摘抄原句)

25.示例一:父亲,看着您渐渐老去,一份伤感涌上心头。年幼时,顽皮的我们只会欺骗您,却来曾体谅您的艰难,现在想来十分愧疚。我衷心地期盼您能健康快乐,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示例二:父亲,您渐渐老去,而我却无力阻止岁月的匆匆。回忆幼时,自己顽皮无知,不懂体谅您的艰辛,也无法理解您的苦心。如果可以,我希望您能像过去-样充满活力,健康快乐。围绕三点:①对父亲韶华已逝的伤感。②对自己少时顽皮行为的愧疚、自责。③对父亲重焕生命活力的期盼。(意思对即可)

26.【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型命题作文题。这道作文题目贴近考生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审题上,没有给考生设置太多障碍,选题上,也没有太多限制,考生可以尽情发挥。

“日成一事”中的“成”字暗含了“做成了”“有意义”等意思,考生应挖掘身边真实鲜活的素材,围绕有意义的“一事”来写。这个作文题范围比较广,考生可议论可记事。议论可以谈对“日成一事”的看法,确立自己的论点,然后进行论证。记事可以叙述是如何“日成一事”的,重点写出这件事的意义。

综评:20xx年广西南宁中考语文试题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所占比例较大,一共15个小题,30分,内容涉及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第二部分注重能力的考查,无论是综合性学习还是阅读理解,都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考生平时要多加训练。本套试题还注重对考生传统文化的熏陶,综合性学习考查对联的有关知识;现代文阅读《话“扇”》引导考生了解扇子的有关历史;诗文名句、古诗文阅读所占比分较大,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多加积累,牢记于心,出自课文的古代诗文尽赶不丢分。总之,要想获得理想的语文成绩,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注意积累,了解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期中考试卷分析与反思

初中语文期中考试卷分析与反思八(3)班王利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

20xx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反思

20xx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反思反思一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反思期中卷子出的题很有导向性本次测试成绩十分不理想学生复习时间应该来说比较充分但因为自己经验不足复习缺乏针对性太主观臆断导致复习方向有些偏颇没有抓住该抓的重点前...

期中考试反思

期中物理教学反思高一20xx20xx下学期简单的试题甚至平时做过的作业稍一改动就有相当多的学生做不出来可见本学科在整体上还有待提高就我们的思考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其实就学生的智力而言个体差异并不...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反思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反思反思一初二语文期中gt考试反思此次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不设偏题难题从成绩来看学生的总体水平有进步但从学生的试卷中可以看出来学生还存在很多不足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好平时学习不够扎实对自...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反思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反思反思一初三语文期中gt考试反思期中卷子出的题很有导向性本次测试成绩十分不理想学生复习时间应该来说比较充分但因为自己经验不足复习缺乏针对性太主观臆断导致复习方向有些偏颇没有抓住该抓的重点前半个...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分析与反思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分析与反思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现对本学期期中考试初中语文成绩作如下分析读写一写中或课文中选取名著阅读和古诗文默写也选自教材课文或教材后面推荐的篇目但两个年级的学生对...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分析与总结反思

语文考试总结一、积累与运用虽然默写题应该说是常规题,都是基础的古诗文与文言文的背诵,但由于我对这类题型没有重视,虽然基本会背,但由于默写准确度不高,因此导致了不必要的失分。所以对于此类题型,在巩固背诵的前提下,…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反思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反思20xx20xx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为今后更加扎实地开展语文教学作为七年级语文教师我在认真分析试卷的基础之上以七年级的期中语文考试成绩对本次考试情况作一个客观的分析现分析如下一本次考...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反思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反思一试卷评析试卷以中考试卷类型为范本难度适中既有对基础知识考核的环节也有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做的并不好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二问题分析与反省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并不牢...

九年级语文期中后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后教学反思转眼又是毕业班了我担任九年级1班2班语文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半学期刚过进行了月考和四校联考在语文教学方面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也认识...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分析与反思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分析与反思陈泌秀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覆盖面广题量适中很好的检测了学生成绩2班达标率高于1班现对学生成绩作出具体分析如下一积累部分第15题失分较少说明学生的课外积累还行对课文的基础知识把握...

初一语文期中教学反思

初一语文期中教学反思本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1班和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与初二初三年级的教学相比初一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初一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初一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

初中语文期中考试反思(5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