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实习报告

时间:2024.3.20

庐山实习实习报告

学院:资环学院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时间:

                                                

     

一、庐山地理概况

庐山(东经115度52分到116度8分,北纬29度26分到29度41分)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县以南,星子县以西,是世界级名山。庐山风景区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部有名湖鄱阳湖,南部有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庐山东西两侧为大断裂,山体多峭壁悬崖,相对高度1200到1400米,山势雄伟。庐山也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庐山具有鲜明的山体气候特征。江湖水气郁结,云海弥漫,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降水1917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到九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最高温度32摄氏度。(庐山地图如图1。)

图 1

二、庐山地质特征

1、地层与岩石

庐山地层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节为界,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主要由出露前震旦纪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汉阳峰为前震旦纪喷出交流纹岩组成,因受风化,故呈圆浑状,北部出露震旦系统南沱组。

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种类型:沉积岩和变质岩。

1、沉积岩(图 2):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其中,砾岩最为常见。在环湖路的芦林冰碛泥剖面中,砾岩居多,大小混杂,但磨圆度均较好。其构造有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影响而形成。

图表 2

2、变质岩:庐山的变质岩主要由沉积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岩、片麻岩、角闪岩等,片岩居多。其结构有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构造多为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块状构造,特点是呈块型或片型,片岩层理分明。

   【泥岩】泥质岩亦称粘土岩,是粒度<0.0039mm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的岩石。多数泥质岩是由母岩风化过程中形成的粘土物质呈悬浮状态被被搬运到水盆地中,以机械方式沉积而成。有少数由水盆地中的二氧化硅或氧化铝直接凝聚形成的自生粘土及由火山灰蚀变成因的粘土岩或粘土矿物,泥质岩是分布最广的一类沉积岩。泥质岩的矿物成分复杂,除主要成分粘土矿物外,还有陆源碎屑矿物和自生矿物。粘土矿物常见的有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等。陆源碎屑矿物主要是石英、云母及少量长石。

  【长石砂岩】长石砂岩是一种长石碎屑含量大于25%的砂岩(其中石英含量 <75%,可含较多的云母和重矿物),它包括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长石的种类多为酸性斜长石和钾长石。一般为粗砂状结构,肉红色至灰色,分选性和磨圆度变化较大,由很好至极差。常含较多的杂基,胶结物多为碳酸盐质、硅质、铁质。当砂粒中含较多量的石英碎屑(石英大于75%)时,即过渡为长石石英砂岩,或称次长石砂岩。当岩石中含大量杂质时,则属长石杂砂岩。

【灰岩】俗称石灰岩,是一种沉积岩。几乎由纯的方解石构成,其它成分的总含量常在5%以下,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粘土矿物、石英粉砂、铁质微粒、海绿石、有机质等。在与砂岩过渡的灰岩中可含较多陆源碎屑,白云石化也可使白云石含量增加。结构较为复杂,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碎屑结构多由颗粒、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构成。颗粒又称粒屑,主要有内碎屑、生物碎屑和鲕粒等,泥晶基质是由碳酸钙细屑或晶体组成的灰泥,质点大多小于0.05毫米,亮晶胶结物是充填于岩石颗粒之间孔隙中的化学沉淀物,是直径大于0.01毫米的方解石晶体颗粒;晶粒结构是由化学及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晶体颗粒。

【石英岩】主要矿物是石英,可含有云母类及赤铁矿、针铁矿等。石英岩是一种主要有石英组成的变质岩,是石英砂岩及硅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一般是由石英砂岩及其他桂枝岩石经过区域变质作用,重结晶形成。也可能是在岩浆附近的硅质岩石经过热接触变质作用而形成石英岩。石英岩的原岩可以是单矿物石英砂岩,含泥质、钙质石英砂岩,胶体沉积的硅质岩和深海放射虫硅质岩等。

【千枚岩】(图 3)千枚岩是具有千枚状构造的低级变质岩石。原岩通常为泥质岩石(或含硅质、钙质、炭质的泥质岩)、粉砂岩及中、酸性凝灰岩等,经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或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的底绿片岩相阶段形成。显微变晶片理发育面上呈绢丝光泽。变质程度介于板岩和片岩之间。典型的矿物组合为绢云母、绿泥石和石英,可含少量长石及碳质、贴纸等物质。有时还有少量方解石、雏晶黑云母、黑硬绿泥石或铁铝榴石等变斑晶。

图表 3 千枚岩

图表 4 片岩

【片岩】(图 4)具有明显片状构造的变质岩石。岩石具鳞片变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和斑状变晶结构。石英含量一般大于长石,长石含量常少于25%~30%,按主要片状或柱状矿物的不同可分为云母片岩、滑石片岩、石墨片岩等。片岩特征是片理构造,是常见的区域变质岩石。原岩已全部重结晶,由片状、柱状和粒状矿物组成。一般为鳞片变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和斑状变晶结构。常见矿物有片状矿物云母,粒状矿物以石英为主,长石含量小于25%。常含有红柱石、蓝晶石、石榴石、堇青石、十字石、绿帘石类及蓝闪石等特征变质矿物。

【混合岩】(图 5)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各种岩石。形成于地壳较深部位,由浅色花岗质和暗色镁铁质岩两部分组成。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常不均匀。混合岩化作用较弱的混合岩,明显分出脉体和基体两部分。前者是由于注入、交代或重熔作用而形成的新生物质;后者基本代表原来变质岩的成分。条带状构造明显。随着混合岩化作用增强,浅成体与古成体的界线逐渐消失,形成类似花岗质岩石的混合岩。依混合岩化程度,分为混合质变质岩类、混合岩类和混合花岗岩类;按结构构造特点分角砾状混合岩、条带状混合岩、眼球状混合岩、肠状混合岩等。

图表 5 混合岩

2、构造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5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4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其中,褶皱构造主要有单面山、背斜山、向斜山等;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岩组成,高1453米;

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背翼断馅厚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平均高1358米

断层构造主要有: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北翼断落而称,该断层崖在石门洞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呈。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1000米,向东北方递减,断层崖亦分2~3段,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补充:1)在第四纪时期,中国青藏高原强烈抬升,大陆东部包括庐山地区处于相对下降地区。但庐山本身又处于东部相对下降地区的局部隆升地区。在庐山地区,山体隆升的同时,古赣江却又渐渐下降,形成了鄱阳湖。庐山地区处于江南台北斜与扬子拗陷的交接地带,具有较大活动性岩浆活动较强,混合岩化作用明显,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构造较明显。 2)仙人洞 :仙人洞是震旦纪砂岩中的一个潜蚀洞。砂岩层面平缓,倾的劈理面,有一组陡且有一条小断层,流水沿断层及裂面潜蚀崩塌成洞。洞宽约4 m、深12 m,是道教活动圣地。我们看过锦秀谷之后,通过小路来到了仙人洞。听了老师的讲解后,我们对仙人洞有所了解:仙人洞是倾俯的背斜,形状象右手手掌倒扣下来,五个手指都很明显。它形成的原因有可能是:中间是石英片岩,比较软,容易风化,再加上人为的加工,就形成了中间的洞穴。外围是石英砂岩,比较硬,不容易风化。洞穴内还有泉水一滴一滴流下,这些泉水是裂隙式的。

3、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是指大气、水和生物在太阳能、重力能的影响下产生的动力对地球表层所进行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外动力地质作用。在温度变化、气体(氧、二氧化碳)、水溶液、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岩石及矿物的物理状态或化学成分在原地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不同种类的岩石,风化速率各不相同。岩性常是造成风化程度差异的主要原因。除岩性外,岩石所处环境温度条件和水分状况是影响风化强度的基本控制因子。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水、湖水、冰川、风等处于运动状态的外营力对地壳表层岩石、土壤等的破坏作用,称为剥蚀作用。岩石经风化和剥蚀后,其产物大部分被流水、海浪、冰川、风等搬运,迁移到其他地方的作用,则称搬运作用。剥蚀作用与搬运作用是紧密相连的过程,而且是由同种营力进行的,有剥蚀就有搬运,有搬运就能使剥蚀更趋活跃。地面流水的剥蚀作用又称侵蚀作用。在自然界的各种剥蚀动力中,河流的侵蚀作用是一种最广泛、最强烈的作用。

球状风化(图 6):

图表 6 球状风化

岩石露出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

4、庐山地质发展简史

庐山的形成:在绵长的地质岁月中,庐山地区经历过三大不同的地质历史发展阶段:一)大陆地壳形成的海洋发展阶段(2500-800百万年)

2500-800百万年。本区是一个海槽,在1800百万年前海槽受到挤压而封闭,使其中的沉积岩、大山岩产生强烈变形变质,构成了陆壳结晶基底。1800-1000百万年演化成“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由内向外依次为;大陆斜坡,边缘海,火山岛弧,深海沟,大样,庐山地区位于边缘海中。在850-800百万年,火山岛弧与大陆板块碰撞造山,使海水中的沉积岩及火山岩产生强烈的变形变质,构成了大陆褶皱基地,在板块碰撞造山过程中,伴有的规模花岗岩浆侵入及火山喷发。二)地台陆表发展阶段(800-200百万年)800-200百万年,本区地壳活动明显减弱,西日的山脉风蚀已尽,变成了广阔的表陆浅海,海水中出现了大量动物群,200百万年前,地壳受到挤压上升成陆地,海水一去不复返。三) 盆岭构造发展阶段(200百万年至今)200百万年以来,地壳活动性又再次明显增,强以断裂,岩浆活动强烈,盆岭山岭,相间为特征。96-65百万年,本区地壳处于强烈伸展拉长状态,产生了一条巨大的低角度住拆离断层,将古鄱阳湖底下15-21千米处的深变质岩撕拉到地表,形成了变质核杂岩构造及古鄱阳湖盆地。65-23.3百万年,产生了庐山断块山的雏形,四周下陷成湖。23.3-3百万年,庐山断块山快速上升,当三百万年第四纪大冰期到来之时,庐山已 是一座雄伟高大的断块山。

三、庐山地貌特征

3.1长江九江段河流地貌及九江平原的地貌特征

长江在江西九江区域时(图 7),整体河流走向是向南突出。在河漫滩的形成与发展中,由于横向环流作用,谷坡不断后退,原先的“V”形谷则逐渐展宽,被侵蚀的物质有一部分堆积在河床底部,另一部分较细小的颗粒被环状河流带到另一岸堆积,形成河床浅滩。枯水期有一部分河床浅滩露出水面,河床开始弯曲,向河床突出的议案称为突岸,凹进的称为凹岸。如果河床继续向凹岸方向移动,突岸的河床浅滩不断展宽,以至于枯水期有大片露出水面,形成雏形河漫滩。河谷再继续展宽,洪水期水流淹没雏形河漫滩,这时雏形河漫滩上水较浅,并且水流很慢,流水沿河床底部携带的崔碎屑物质,不可能被带到雏形河漫滩上,只能将细砂或粘土物质搬运到这里堆积,因而在较粗粒雏形河漫滩堆积物之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细粒物质,这时雏形河漫滩就转化为河漫滩。九江段区域也是如此,南岸在不断地被侵蚀,北岸逐渐堆积形成河漫滩。张家洲(江心洲)位于下游分汊河床处,形成原因主要是受鄱阳湖湖水的顶托,使江水减速,泥沙沉积形成。此外,还有部分人为原因。

图表 7 长江九江段

3.2、流水地貌特征

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在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流水地貌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种是宽谷,它包括东谷、西谷、仰天平、七里冲、大校场谷等;一种是峡谷,其主要包括石门涧 、剪刀峡。两者之间夹着裂点和瀑布。

【V形谷】 V字形河谷是山区最常见的一种河谷,又称为峡谷。这类河谷具有V形河谷横剖面,谷地两壁险峻陡峭,谷底几乎全部被河流占据。谷地狭窄,深度大于宽度。其中谷坡陡直,深度远大于宽度的峡谷称为嶂谷。 从河流发育阶段看,V形谷属幼年河谷,它反映了河流处于幼年发育阶段,河流以加深河床的深向侵蚀为主,侧向侵蚀作用不明显。

3.3、冰川地貌特征

庐山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地貌和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十亿年前,庐山地区是浅海。中生代燕山运动,使庐山在2500万年前形成了一座独特的“地垒式断块山”。我们将庐山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这里我们主要去的是侵蚀地貌(U形谷、冰斗湖、冰川T字型擦痕、冰川阶步、冰川角峰、刃脊)堆积地貌(冰川泥砾、冰桌、终碛垄、冰窖)

侵蚀地貌:

【冰川擦痕】冰川擦痕由冰川夹带的块石在运动时相互摩擦或与冰川槽谷基岩摩擦形成,痕迹多呈钉子形。模式口的冰川是在我国北方第一次发现,擦痕清晰,集中而成大片,保存也较完好。用普通人的眼光看,擦痕实际上就是在岩石上一层层清晰的集中的呈钉子形状的痕迹。如果顺着岩石的斜坡,向褐色的基岩慢慢浇下一壶清水,水顺势流下,一道道冰川擦出的痕迹,就会清晰地显现出来。

【冰斗湖】(图 8)在河谷上源接近山顶和分水岭的地方,总是形成一个集水漏斗的地形。当气侯变冷开始发育冰川的时候,这种靠近山顶的集水漏斗,首先为冰雪所占据。冰雪在集水漏斗中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流动而成冰川。冰川对谷底及其边缘有巨大的刨蚀作用,它象木匠的刨子和锉刀那样不断地工作,原来的集水漏斗逐渐被刨蚀成三面环山、宛如一张藤椅似的盆地形伏。这种地形叫做冰斗。冰斗大多发育在雪线附近的高程上。当冰川消失之后,这样的盆底就是一个冰斗湖泊。高山上常常可以见到冰斗湖,它们有规则地分布在某个高度上,代表着古冰川时代的雪线高度。

图表 8 冰斗湖

图表 9 刃脊

【含鄱岭冰川刃脊、角峰】(图 9、10):含鄱岭冰川刃脊如刀刃状,其延长方向近东西,既不与岩层走向一致,又不与任何一组裂隙面下行。北侧为三逸乡冰窖、南侧为太乙村冰坡。刃脊长1250m,高约120m,海拔1100m。北端的梭子岗刃脊是其外延部分。

图表 10 角峰

图表 11 u形谷

【锦绣谷冰川U形谷】(图 11):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因第四纪冰川作用,锦绣谷这块面向西南的山间凹地,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

堆积地貌:

【冰窖】(图 12):冰窖是冰川的主要屯冰处,它是300-250万年,120-150万年,110-90万年,40-20万年四次冰期的屯冰之所,窖内坡势平缓,并堆积有40-20万年冰碛物泥砾层。 冰窖直径约1000m,深约80m,盆底海拔1050m。

图表 12 冰窖

【芦林冰碛泥砾剖面】(图 13):位于大校场冰川U形谷口的冰碛剖面,由黄棕色泥砾组成,最大砾石约3.5 m、大小混杂无分选,是4 0—2 0万年前庐山期冰川消融后的堆碛物,冰川漂砾与碎石混杂在一起。其中曾发现过冰川条痕石及熨斗石,都是冰川成因的有利证据。

图表 13 冰碛泥砾剖面

图表 14 飞来石

【飞来石】(图 14)为重叠石,属于冰桌,冰桌又称为冰台,是指在U形谷中或山麓地带聚集的巨大冰川漂砾横置于其它冰川漂砾之上的现象。西谷冰川U形谷中的冰桌,下部的巨大漂砾长8.9m、宽6.1m、高4.5m;上部的巨大漂砾长5.6m、宽4.5m、高2.9m。其位于庐山西谷上部,庐山中学附近。由于它的岩性与周围的岩石性质大相径庭,因此可以断定它是从别处通过某种作用搬运而来,才故名为飞来石。

【终碛垄】指在冰川前缘由终碛构成的垄岗状地形。在冰川的终端位置暂时稳定时,终碛物会随冰川的移动而不断累积增高,于是在前缘形成弧形垄岗。正由于此,终碛垄常是古冰川停滞位置的一个重要标志。有时,冰川前进也可将冰碛物向前推挤形成垄岗,这种垄岗中的冰碛物会有明显的挤压变形构造。终碛垄高达数十米甚至百余米,通常迎冰侧较缓,背冰侧较陡。大陆冰川边缘的终碛垄延伸可达数百公里,山岳冰川的终碛垄一般较短。

四、气候与植被特征

植物园位于庐山东谷大月山和含鄱岭之间,海拔1000-1300米,是我国唯一的亚高山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园内设有杉柏区、树木区、岩石园、翠花园、温室区、沼泽植物区、苗圃、云雾茶园、猕猴桃引种区、药圃等。著名的庐山特产云雾茶及众多的观赏植物,均产于此。庐山植物园现已汇集国内外植物3400多种、储藏各种植物标本众多,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近300个单位,建立了种子交换等方面的关系。 庐山植被垂直带的基本特征: 1.常绿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是庐山植被的基带,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宽度和面积。常绿阔叶林是这一带稳定性较大、广泛分布的植物群落。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庐山海拔800米--1100米之间,以常绿、落叶阔叶林为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在这一带下部和沟谷中,常绿阔叶成分往往占优势,向上和山坡则逐渐为落叶阔叶成分占优势。这一带是常绿阔叶林与落叶带之间的过渡性地带。 2.落叶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800--1100米以下,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局部地方亦有针叶林--山松出现,有些地区已营造了成片的针叶林,如日本柳杉林、日本扁柏林等。 3.针叶林带:在海拔1100米以上,气温偏低,湿度较大,云雾多,风力大,所以这里出现了较为耐寒的针叶林。黄山松是本带内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少量的灌丛和草甸,是非地带性的植被类型。 由调查可知,庐山植物有两大特色:一是杜鹃花种类繁多,植物园已建成拥有300余种杜鹃花的国际友谊杜鹃园,如云锦杜鹃、映山红、满山红等。二是裸子植物丰富,植物园拥有裸子植物260余种,被称为松、杉、桧、柏的活标本园,为中国之冠。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具有鲜明的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比同纬度平原地区多500毫米,达1900多毫米; 庐山相对湿度亦大,达78%;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因而终年云雾弥漫,难见庐山真面目;气候温和宜人,盛夏季节是高悬于长江中下游“热海中”的“凉岛”。

五、总结与认识

这一次庐山之行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亲身观察到了许多在课堂上无法观察到的东西无法学习体会到的东西,让我们受益匪浅。这一次实习我们了解到了关于庐山地质方面的很多知识。庐山的地层分布,所产生的各种岩石,沉积岩,变质岩,泥岩、长石砂岩、千枚岩、片岩等;庐山的构造方面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像断裂、褶皱、X节理、虎背石、被斜谷、向斜山等;还有在外动力的作用下高岭石的形成、球状风化。我们还了解了庐山地质的发展简史,庐山所经历的三大不同的地质历史发展阶段。在地貌方面,我们在初到九江时就观察了长江九江段的河流地貌,北岸河漫滩堆积,南岸的侵蚀以及江心的江心洲。之后在庐山,我们观察了众多的庐山流水地貌和冰川地貌。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了V形谷,河流袭夺,流水溯源下切等河流地貌现象,还观察了U形谷、冰斗湖、冰川T字形擦痕、冰川阶步、角峰、刃脊以及代表冰川堆积地貌的冰川泥粒、冰桌等。最后我们对庐山的植物、气候也都进行了观察记录,了解了庐山上与山脚下的植物类型区别,庐山的植物分带显示上部是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混合带,下部是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带。总之,这次实习我们亲身体验了以前许多在课堂里所无法体会到、观察到的专业知识,通过对大量专业知识点的亲身体验极大的加深了我们对地质地貌的理解与体会,这是一份极大的收获。感谢这次实习,它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学会的东西。

更多相关推荐:
庐山实习报告

安庆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10级地理科学专业庐山实习报告姓名王茹学号170210008班级10级地理科学1班庐山实习报告目录一实习时间5二实习地点及其简介5实习地点5实习地点简介51庐山的地理位置52庐山的气候特...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学校安庆师范学院院系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班级地理科学一班姓名钱福生学号170210058目录一庐山概况2二实习目的2三实习时间2四实习地点2五实习内容2六实习路线2七庐山实习综合整理3庐山地貌3庐山...

庐山野外实习报告

安庆师范学院资环学院10级地理科学专业毕灶娟庐山野外实习报告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1安庆师范学院资环学院10级地理科学专业毕灶娟目录一实习目的3二实习时间3三实习地点3四实习路线3五实习内容3六报告正文31庐...

庐山实习报告

九江学院生科院前言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

庐山实习报告(地质地貌)

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一、实习时间:20XX年4月28日20XX年7月10日二、实习地点:江西庐山三、实习目的与要求:为了切实加强我院2008级地理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教学计划,特安排我院08(1)(2)…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地貌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者20xx级地理科学2班张云二实习时间20xx年9月16日至20日三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四实习目的1为了贯彻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野...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内容认识实习社会调查教学实习生产临床劳动毕业实习实习形式集中分散学生姓名王仲宇学号6002210045专业班级给水排水101班实习单位庐山实习时间20xx101720xx1019庐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资料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资料一地理位置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庐山区内九江县以东星子县以西西北滨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地理坐标是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二地质1地层遗迹古元古代星子群地层剖面遗迹主要出露有...

庐山地区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庐山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院系生命科学学院姓名高秀俐班级B0911学号20xx00401371一实习概况1实习内容和实习目的了解熟悉庐山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质构造植被分布等解释相关特殊典型地貌的成因以及结...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 副本

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专业地理科学学号姓名时间20xx年6月25日6月31日庐山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为了加强自然地理理论知识与自然地理外野外的实际联系认识常见地质现象和岩石判别及常见地质工具使用认识常...

庐山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旅游与地理学院地理系实习报告

庐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

九江学院地理教育专业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书庐山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西北滨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地理坐标是东经1155011610北纬29282945庐山是由断裂抬升而形成的断块山...

庐山实习报告(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