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望地质实习概况

时间:2024.3.24

南望山课间实习

(一) 实习区地质概况

1、自然经济地理

研究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行政区划属于武汉市洪山区(因其境内有洪山而得名),地理位置为E114o19’,N 30o33’,区、乡、村各级公路在区内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

研究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干湿明显、无霜期长,适宜蔬菜等农作物生长和渔牧业养殖。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40~205 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150~1190 毫米,主要集中在4-8 月,为农业、渔业、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通常春夏多雨,秋冬少雨,日降雨量最多达248 毫米,秋冬降雨较缓和,冬季时有干旱发生。一年中气温变化大,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9℃左右,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4℃,存在着夏季高温、冬季冷冻的特点,年均气温在16.3℃,年均降雨量1163 毫米,加上长江环绕全区东北西三面湖泊星罗棋布,地势略有起伏,故湖泊效应、垄岗效应、城市效应明显。

研究区位于大别山南缘,江汉平原北东缘。地貌上以低山丘陵区为主,主要由南望山、喻家山等多个低山丘组成,呈近东西向断续展布,与东湖等天然湖泊交相呼应。低山坡角较缓,在10°~35°,海拔高程一般在60-110 米,海拔最高者为喻家山(149.4 米),最低洼处为东湖。海拔100 米以上者多见有基岩出露,海拔100 米以下的低丘及山间凹地多为近代残坡积物堆积。

研究区内以黄棕壤土和少量红壤土为主,垄岗中部以黄棕壤土为主,土质粘性重,垄岗上部为少量红壤土,酸性强,土层薄。

研究区地表水资源非常丰富,湖泊塘堰在区内星罗棋布(东湖、喻家湖),是著名的“江汉湖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地下水赋存在碳酸盐岩类含水层及碎屑岩裂隙水含水层中,富水性极不均一,多被第四系覆盖。在岩石破碎、断裂发育,岩溶发育处,岩溶水及裂隙水明显富集。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盐类地下水,属低矿化度淡水,水质较好。

研究区内现已探明矿产种类有玻璃石英矿、建筑石材、砖瓦粘土、水泥粘土及矿泉水等。研究区地处“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东部,农业以稻谷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为主,经济林木有油桐、板栗、枇杷、核桃、柑桔、弥猴桃等树种,区内湖港纵横,气候温和,为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有浮萍、水葫芦、莲藕等水生植物,有鲤鱼、鳙鱼(胖头鱼)、鲫鱼(喜头)、团头鲂(武昌鱼)等丰富养殖品种。

洪山区地处“湖北大通道”的重要交汇点,是国内第二大科教智力密集区,是“武汉——中国光谷”所在地。区内聚集了18 所高等院校,20 多万名各类专业科技人员,35 万在校大学生,拥有非常丰富的高新技术人才资源。洪山区同时也拥有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是武汉市重要的科工贸一体化高新技术产业区和都市型农业生产基地,连续数年荣获湖北省“十强区县”称号,是湖北省首批“小康区县”之一。

2、地层

研究区的地层跨及秦岭、扬子两个一级地层区,第四纪堆积物分布最广,占总面积80%以上,基岩仅在南望山、喻家山、九峰山、狮子山等低山处有出露,主要为志留系粉砂岩、泥盆系石英砂岩、石炭系灰岩、白云质灰岩、二叠系硅质岩等。志留系页岩常组成背斜核部,背斜两翼依次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不同时代岩层。

研究区由于受到第四系覆盖、河湖众多及构造因素的影响,使地层出露不全,仅出露有中志留统坟头组(S2f),上泥盆统五通组(D3w),下二叠统孤峰组(P1g)以及第四系沉积物(Q),石炭系地层未见地表出露。

地层岩性组简述如下:

中志留统坟头组(S2f):上部为灰褐色厚层状中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图1);中部为一套棕黄色中厚层状一厚层状杂砂岩夹粉砂质页岩,局部含磷结核;下部为黄绿色粉砂质页岩、页岩、泥质粉砂岩。

上泥盆统五通组(D3w):上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纯石英砂岩,偶夹白色粘土层;下部为灰白色厚层一巨厚层状中细粒石英质砾岩、含砾石英砂岩,砾石为脉石英。与下伏中志留统坟头组(S2f)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接触面上可见铁铝质古风化壳。

石炭系未见出露。

下二叠统孤峰组(P1g):上部为灰色薄层一厚层状硅质岩(图2);下部为灰黑色厚层状瘤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被覆盖。

第四系(Q)全新统为冲积、湖积、湖冲积层及坡残积成因的砾石、砂粘土等。

3、构造

研究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扬子板块北缘,襄樊-广济断裂南部,主要受控于燕山期构造运动,发育一系列走向EW 至NWW 向的线型褶皱,NW、NWW、NE 和近EW 向的正断层、逆断层及逆掩断层。其中,褶皱在本区占主导地位,并对其它构造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主体构造线近东西向,在南北向主应力作用下,还发育有其它一些次一级的构造形迹。区内现代构造运动呈缓慢下降趋势,新构造运动升降幅度不大,是一个相对稳定地区。

(1)褶皱

本区褶皱自北向南依次有:

磨山向斜:位于磨山113.9-116.4 高地。这是本区发育较为完整的、轴迹呈近EW 向延伸的小型开阔向斜。该向斜核部地层由上泥盆统五通组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所组成,构成了山脊,是向斜成山的实例。向斜两翼地层由中志留统坟头组泥质页岩、粉砂岩、砂岩组成。岩层相向倾斜,北翼产状为170°∠30°~40°,南翼产状为10°~20°∠30°~50°。近核部岩层倾角变缓,一般在15°~20°;转折端圆滑开阔,轴面近直立;枢纽在东西两端仰起,在区域上长20 公里,宽0.81 公里,属于直立倾伏型褶皱。

大李村背斜:位于磨山一风筝山之间,与磨山向斜平行展布。核部由中志留统坟头组砂页岩组成,北翼为磨山向斜的南翼,南翼依次由上泥盆统五通组、石炭系、下二叠统孤峰组组成,地层发生倒转,向北倾斜,倾角70°左右。区域上长40 公里,区内宽2 公里,由于覆盖区影响,褶皱形态未及磨山向斜清楚,但是根据核部宽度和两翼产状变化,可以判定该背斜应为一转折端宽缓的倒转箱状背斜。

园林学校向斜:位于风筝山一喻家山之间,为大李村背斜相邻褶皱。核部被第四系覆盖,北翼与大李村背斜共翼,南翼依次出露上泥盆统五通组、下二叠统孤峰组、中志留统坟头组,产状为350°~10°∠40°~80°,延伸长40 公里,西至长江大桥。宽度小,表现为箱状向斜。

(2)断层

本区断层主要是基于褶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分为近东西向的纵断层和近南北向的横(斜)断层。断层规模相对较小,平面上延伸不长,如地大水塔断层。

纵断层组:已观察到的纵断层有磨山、风筝山南北坡、喻家山共四条,它们规模大小不一,走向近东西。标志为地层缺失、产状突变、岩石破裂、摩擦镜面和阶步发育等,并常被横(斜)断层切错。断层面均较陡立,微向北倾斜,断面擦痕多组,属多次活动断层性质。

横(斜)断层组:野外观察到如磨山南北坡、喻家山等地,走向近南北,标志有地层沿走向被切错、切割纵断层、破碎带、向斜核部宽窄突变等。断层面较陡,倾向或东或西。

4、构造剥蚀地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校区至磨山一带为构造剥蚀地形,由南至北分布有三条走向近东西向的山脊。南侧为南望山——喻家山,其主峰分别为139 米、149.5 米。中间展布的有都山、猴山、风筝山及团山。北为磨山,主峰高116.4 米。山脊之间为高程24-58 米的岗状平原。该区在2 亿多年前沉积了一套砾岩、砂岩、页岩、灰岩及硅质岩。由于受到中晚三叠世后期印支—燕山运动的影响,产生了近南北方向的强烈挤压作用,从而使三叠系至志留系发生了显著的缩短,形成强烈褶皱。褶皱轴迹方向近东西,并伴生有走向近东西的断层和其它方向的断层,从而垫定了走向东西延伸,南北起伏的山峦地形。

据对武汉地区地貌发展史的研究,喻家山至磨山所见比高10~100 米的山梁,为早第三纪末喜山运动以来形成的夷平面(准平原化)。本区在喜山运动时期,地壳强烈上升,遭受剥蚀,早更新世早期,地壳下降,大云梦泽形成。末期地壳又上升,剥蚀形成了云梦期夷平面。

地形除明显受地质构造控制外,也强烈反映出差异风化剥蚀的特点,即坡度与岩性相关,抗风化力强的石英质砾岩、砂岩构成山包或山丘;灰岩、页岩侵蚀成沟谷或地洼地带。

基岩面上的疏松沉积物多为坡残积物,呈深红色网纹红土、褐红色砂土、褐黄色砂土,常含少量角砾。低洼处为红灰色、黄灰色粘土、亚粘土。

5、研究区地质演化简史

中志留世,研究区以沉积物堆积为主,沉积堆积速度超过了地壳沉降速度,导致海水变浅,形成海退。中志留世后期,扬子板块抬升为陆地而接受风化剥蚀,缺失了晚志留世至中泥盆世近60Ma 的地质记录,形成由铁铝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组成的古风化壳,这是加里东运动在本区内的具体表现。

晚泥盆世,海水由南西向北东形成海进,在黄绿色砂页岩上沉积底砾岩、石英砂岩夹白色粘土岩,产陆生植物,代表了潮湿气候下的河湖沉积。由于毗邻大别山边缘,岩层中偶见海相腕足类化石,说明当时沉积环境为海陆交互过渡,在此后形成海退。3 亿年左右,海水又广泛海进而浸没本区,不但出现大量海生动物,如腕足类、珊瑚等,而且海水相对较深,形成了碳酸盐岩及硅质岩,此后一直延续至2 亿年。

中晚三叠世,地壳发生了大规模运动,本次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要特点,地史上称为印支运动。该次构造运动使本区受到了近于南北方向的强烈挤压,使中志留统——下三叠统地层缩短而产生褶皱。褶皱轴向近东西,并伴有走向近东西的纵断层及其它方向的横(斜)断层。至此,结束了本区海相沉积的历史,形成了现在的构造格局。

6、地质旅游资源

武汉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至2002 年底有4A 级景区6 家,2002 年末全市共有国际、国内旅行社145 家,旅游从业人员近10 万人,旅游星级饭店98 家。研究区内以东湖为核心,是武汉市古迹名胜荟萃之地。其主要旅游资源有:东湖风景区、武汉植物园、马鞍山森林公园、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等。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之东,一九八二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图3)。整个东湖流域面积190 平方公里,风景区面积88 平方公里。湖面水位高程21 米时湖面面积32 平方公里。湖底海拔16-17 米,平均深2~3 米,最深5 米,属于冲积残积成因类型。东湖至今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六个游览区,即听涛区、磨山区、珞洪区、白马区、落雁区和吹笛区,每年接待游客二百多万人次,是武汉市最大的风景游览地。2001 年1 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 级风景名胜区。

磨山位于东湖东南面,濒临湖岸的磨山海拔118 米,三面环水,峰岭逶迤,绵延八里,是东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既有优美如画的自然风光、众多的奇花异卉,又有丰富的楚文化人文景观。磨山峰顶建有楚天台、祝融观星像、朱碑亭,山下建有楚城、楚辞轩。山南麓有著名的磨山植物园,山西麓有水榭、天然浴池等,山的东峰之巅有刘备郊天台遗址,是武汉市最靓丽的旅游休闲胜地。

东湖与断裂陷落形成有关,磨山西——珞珈山正断层,走向NE,倾向NW,倾角陡,北西盘下降成湖。磨山东——喻家山东正断层,走向NW,北东盘下降成湖,中间磨山——喻家山上升为地垒。两断层相交于磨山北湖心,同时湖区多处在背斜核部,核部岩石为泥页岩,抗风化剥蚀力弱,加之背斜核部扇形张节理发育,进一步发展就会产生断陷。这样从流域带来大量泥沙,冲积运移至长江边与江水相遇,受江水顶托堆积下来,同时长江也带来大量泥沙形成沙咀,初期东湖还与长江相通,湖面水域较大,明显为泄水湖。久而久之,沙咀相连形成沙坝,与长江相隔,水域缩小形成不泄水湖。总之,如果完全由淤塞形成的湖泊,湖水一般较浅,湖底平缓,东湖水深,湖底凹凸不平,所以它与淤塞和构造双关。320 万年前更新世早期, 长江三峡泛淹形成浩瀚的云梦泽,云梦泽瓦解,逐渐演变成长江与众多湖泊共存的史实。也可以说东湖是长江早期泛淹后冲残积成因类型的湖泊。

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位于武昌东湖之滨,磨山南麓,园林面积约70 公顷(图4)。全园共建有珍稀植物区、观赏植物区、水生植物区、药用植物区、猕猴桃园、松柏园、树木园、竹园等十多个专类园区和园林景区,共引进各类植物近4000 种,收集和保存“中国红皮书”中的国家级保护植物100 多种,是我国华中地区最大的植物资源收藏中心和中国北亚热带植物研究保护基地,已成为国家五大核心植物园之一。在未来,武汉植物园将步入世界一流植物园行列,建成“东方密苏里植物园”。

马鞍山森林公园位于武昌关山东麓,毗连东湖风景区(图5)。公园总面积713 公顷,内有17 座山林,山势曲折蜿蜒,丰富的森林植被,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令人神清气爽。全园规划为夹山、马鞍山、太渔山、吹笛山四大景区。1995 年6 月建成的夹山风景区对外开放,猴山上顽皮的群猴、松鸽坪上千余只广场鸽,以及供野营活动的烧烤区吸引着大量游客,成为人们游览、休闲、回归自然的理想去处。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是一所以地球起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进化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科学博物馆(图6),建筑面积近1 万平方米,展厅面积5000 余平方米,陈列有3 万余件各类地质标本。其中自然界罕见珍品近3 千件,如著名的黑龙江东北龙、和平永川龙、鹦鹉嘴龙等恐龙化石骨架以及各种珍贵的矿物、宝玉石标本等,是国内最大的大学博物馆和国内仅次于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地质类博物馆,也是中南五省最大的自然科学博物馆。逸夫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外观造型和丰富的馆藏资源,已经成为武汉市重要的科教旅游景点和标志性建筑之一。

(注:有关实习区的自然经济地理、地质旅游资源部分资料及图片引自相关网站)__

(二) 具体构造路线观察

路线1 南望山南坡一南望山垭口一沙湾村一猴山

目的与任务:

1.对不同时代地层进行分层描述、测量岩层产状及各种地质现象的产状要素;

2.训练信手剖面的绘制方法,按现定的图例花纹及产状在地形线下相应位置标绘出岩性花纹;

3.典型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照相、素描;

4.采集标本,并在剖面相应位置上标注;

5.通过信手剖面的测制,了解本区构造的空间形态。

No.01

位置:南望山南坡,地大研究生楼东头

露头:人工、出露较差

点性:信手剖面起点,地层分界点

观察要点:注意观察该点地层岩性特点及不同岩性变化,要求测量产状,划分岩性段,作为信手剖面起点。

描述:点南东为残坡积物覆盖,未见基岩出露,表层多为残坡积物,岩性主要有石英砾岩、砂岩等。

点北西为中志留统坟头组(S2f),岩性分层描述如下:

①黄绿色中薄层细砂岩、粉砂岩夹泥页岩,露头较差,仅水渠中局部可见少量露头;

②褐黄色厚层状粉砂岩含白云母,产状:5°∠52°;

③褐黄色厚层状细粒石英杂砂岩,泥质胶结,见有零星红色褐铁矿斑点;

④褐黄色中厚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长石风化后呈白色斑点状;

⑤褐黄色薄层状含磷结核(褐色,直径1~2cm)细粒石英砂岩;

⑥褐黄色中厚层状细粒石英杂砂岩与粉砂岩互层,产状:5°∠45°;

⑦褐黄色粉砂质泥岩夹纹层状细砂岩;

⑧灰黄色中厚层状一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

No.02

位置:南望山垭口南侧

露头:自然,较差

点性:D3w/S2f 分界点,平行不整合观察点

观察要点:注意观察点南中志留统坟头组(S2f)灰黄色厚一中厚层中粒长石石英砂岩,点北上泥盆统五通组(D3w)灰白一肉红色巨厚一块状石英质中细砾砾岩。D3w/S2f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分析其主要证据。

描述:点南为中志留统坟头组(S2f)灰黄色厚一中厚层中粒长石石英砂岩,露头较差,仅见零星出露,产状不易测量。

点北为上泥盆统五通组(D3w),岩性分层描述如下:

⑨灰白一肉红色巨厚一块状石英质中细砾砾岩,砾石成分为脉石英,占90%以上及少量黑色硅质岩,磨圆度好,分选中等,砾石长轴多为定向排列,与层理方向一致。

填隙物为硅质、石英砂、岩屑等,基底式胶结,产状:350°∠56°;

⑩灰白一浅肉色中厚一厚层状细一中粒石英砂岩,岩石较纯,胶结致密,较坚硬,发育交错层理;

⑾第四纪红色残坡积物,此处断层通过部位,上泥盆统上部石炭系以及下二叠统下部均被浮土掩盖。

D3w/S2f 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主要依据为:

1)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基本一致(此点产状不甚清楚,向两侧追索可见其产状情况);

2)其间缺S3、D1-D2 大套地层,即大约有60Ma 的沉积间断;

3)不整合面上有古风化壳(点处出露不良,沿此点向西至南望山南坡雷达站机房旁可见1.5~2m 的褐铁矿及白色粘土层);

4)不整合面之上出现底砾岩沉积;

5)S2f 为一套海相沉积地层,可采集到海相化石三叶虫(王冠虫)、腕足类。D3w 则为一套陆相沉积地层,产植物化石薄皮鳞木等,说明两套地层沉积环境不同。

No.03

位置:地大北区西南角公路拐弯处

露头:人工,良好

点性:Q/P1g 分界点、断层及褶皱观察点

观察要点:分析该点坡积物与基岩相互间关系。该点基岩岩层中发育较为复杂的褶皱构造(图7),绘制素描图,测量产状要素。在此露头的南侧,可见构造角砾岩带(图8),分析该断层特点与性质。

描述:该点点南为第四系红色残坡积物。

点北为下二叠统孤峰组(P1g)⑿灰黑色薄层硅质岩,岩层单层厚1~2cm,少量3~4cm,层厚

较均一。该点处薄层硅质岩中发育较为复杂的褶皱构造(图7)。在此露头的南侧,可见有构造角砾岩带发育(图8),出露宽度约1m(向南为坡积物掩盖),走向近东西并与地层展布一致,断面北倾,倾角>80°,为一走向断层。该断层规模较大,因为D3w 与P1g 之间缺失了大套地层(上石炭统黄龙组(C2h)、下二叠统栖霞组(P1q)),其厚度应大于200m,而图面上D3w 与P1g 之间仅有<50m 的坡积覆盖区。

图7 No.3 构造剖面图

No.04

位置:东湖医院西南角与猴山南东山脚交接处

露头:自然,一般

点性:Q/P1g 分界点

观察要点:观察第四系残坡积物及下二叠统孤峰组(P1g)灰黑色薄层硅质岩。

描述:点南为第四系残坡积物,⒀主要为一套大小不一,磨圆不好的砾石构成,其间充填物为红色砂土及腐植土壤。

点北为下二叠统孤峰组(P1g),⒁灰黑色薄层硅质岩,露头较差,为一套产状不清的准基岩露头。沿此点往东至东湖医院房子与山坡处,由于人工剥露,可见有良好的基岩露头。

No.05

位置:猴山南约100m 山坡陡缓交界处。

露头:自然,一般

点性:1. P1g/D3w 分界点;2. 断层控制点

观察要点:该点点南为下二叠统孤峰组(P1g)硅质岩,露头欠佳,产状要素不易观测。点北为上泥盆统五通组(D3w)。

二者间为一低洼覆盖区,未见基岩出露,推测为断层通过处,分析其主要证据。

描述:点南为下二叠统孤峰组(P1g),⒁灰黑色薄层硅质岩,产状较缓,小褶皱极为发育,但是由于露头欠佳,形态及产状要素不易观测。

点北为上泥盆统五通组(D3w),⒃灰白一浅肉红色厚一巨厚层含砾石英砂岩,砾石成分以石英为主,少量黑色燧石砾径一般为3-5mm,少量可达1cm,磨圆较好,基底式硅质胶结,致密坚硬。

二者之间为一低洼覆盖区,未见基岩出露,推测为断层⒂通过之处,依据为:

1)二者间缺失了D3 上部,上石炭统黄龙组(C2h)以及下二叠统栖霞组(P2q),P1g断失地层厚度>200m;

2)两侧地层产状较乱,岩石破碎,形成负地形;

3)两侧可见有众多的次级断面发育,其代表性的断层产状为:130°∠88°。

No.06

位置:猴山山顶

露头:自然,较好

点性:1. D3w/S2f 分界点;2. 断层点

观察要点:该点点南为上泥盆统五通组(D3w)灰白一浅肉红色巨厚一块状石英质的砾岩,点北为中志留统坟头组(S2f)灰黄色厚一中厚层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粉砂岩。

二者为断层接触关系,可见断层面发育,注意测量断层产状,分析断层性质。

描述:点南为上泥盆统五通组(D3w),⒄灰白一浅肉红色巨厚层一块状石英质的砾岩,产状不清。

点北为中志留统坟头组(S2f),⒅灰黄色厚一中厚层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粉砂岩,其产状为:190°∠40°;二者为断层接触关系,可见断层面,沿D3w/S2f 平行不整合界面发育,断层面的产状为:15°∠62°。

路线2 地大北门公路南东侧一方家湾南门头一方家湾南东公路旁杂石坑

目的与任务:

观察和描述断裂构造、测量断裂构造的各项产状要素(断面、擦痕及分支断裂、岩层产状等);认识不同断裂的性质、规模及其运动学特征;分析与区域构造的关系;要求做素描图及照相。

No.07

位置:地大北门南望山汽车站

露头:人工,良好

点性:断层观察点

观察要点:该点南西为中志留统坟头组(S2f),测量产状。

点北东为断层破碎带,测量其产状,分析断层特点及性质。

描述:点南西为中志留统坟头组(S2f)灰黄色厚一中厚层细砂岩、粉砂岩,产状S。:10°∠70°;

点北东为断层破碎带,表现为岩石的强烈破碎,总体出露宽度约15m,带内构造角砾岩发育,并发育不规则的构造透镜体及充填的断层泥、摩擦镜面、擦痕、阶步等,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主要断裂带发育在中志留统坟头组(S2f)与上泥盆统五通组(D3w)分界处(图9),可见①宽约0.5m 的由断层泥充填的断裂面,产状:50°∠85°(或直立),向北东依次变为②宽约3m 构造角砾岩带,由一系列构造角砾岩及构造透镜体组成,其表面可见擦痕及阶步;③临断劈理带,宽约3m,由一系列平行于主断裂面的密集劈理群组成;④构造破裂带,宽约8.5m,由中厚层长石石英砂岩组成,可观察到残存的原生层理,其产状S。:330°∠75°。沿带内残存的S。层面上发育有擦痕和阶步等。

上述现象表明,该断层主要表现为压性断层性质。

图9 地大北门南望山汽车站处断裂构造剖面图

No.08

位置:方家湾南东公路边采石坑

露头:人工,良好

点性:岩性控制点及断层观察点

观察要点:观察地层岩性、测量地层产状。注意观察岩层中发育的断裂构造,测量断裂构造要素(断面、擦痕等),描述断裂构造特征及运动学标志,如断层面呈波状起伏、擦痕、阶步发育、断层角砾岩发育等特征,测量断裂面总体产状,并要求判定断层性质。

描述:该点处出露下二叠统孤峰组(P1g),岩性为褐灰色薄层硅质岩,产状S0 :5°∠85°。断裂的构造特征及运动学标志发育,如断层面、构造角砾岩、断面擦痕及阶步发育等特征,测量断裂面总体产状为:35°∠72°。擦痕产状为:倾伏向112°,倾伏角32°,说明断层由北西向南东斜向下滑,为斜向滑动正断层性质。

No.09

位置:方家村南小山包西端

露头:人工,良好

点性:下二叠统孤峰组(P1g)岩性观察点及断层观察点

观察要点:观察地层、岩性、测量地层产状。该点发育两条小型断裂,分别由主断裂及分支断裂组成,测量主断裂和分支断裂产状,描述断裂特征;分析断裂的运动学标志,判断断裂性质。

描述:该点处出露下二叠统孤峰组(P1g),岩性为浅灰色薄层硅质岩。

该点还明显发育有两条小型断裂,分别由主断裂、分支断裂组成,主断裂F1 产状为:

185°∠37°,分支断裂F2 产状为:218°∠65°。

断裂特征:主断面较平直,断裂可见张性构造角砾岩及断层泥发育;分支断裂亦为张性,断裂面呈锯齿状,可见张性角砾岩发育。

断裂运动学标志:

1)主断裂下盘发生牵引现象,明显指示断层上盘向南下滑(图10);

2)张性分支断裂与主断裂相交,指示了主断裂的运动方向,即分支断裂与主断裂相交的锐角尖端指示本盘运动方向,从而反映出主断层为下盘上升,上盘相对下降的正断层性质。

图10 薄层硅质岩中发育的主、次级断裂素描图

另外,由该点处向东约50m 公路边还可以观察到薄层硅质岩中发育的另一条小型断裂构

造,断裂整体的运动学标志上反映了挤压作用,在后期发生了断裂上盘向北下滑的正断层性

质活动,使原来相连的层间石香肠发生错断、位移(图11)

图11 No.09 点东断裂构造剖面素描图

路线3 喻家山东端一夹山东端一大团山北段

目的任务:

1.  熟悉信手剖面的绘制方法;

2.对不同时代地层进行分层描述,测量岩层产状及各地质体的产状要素,在地形线下按规定标注出产状和岩性花纹符号;

3.典型地质现象观察描述,并进行照相、素描;

4.通过信手剖面的绘制,了解本区构造的空间形态。

No.10

位置:喻家山东头公路拐弯处

露头:人工,良好

点性:1. 信手剖面起点;2. D3w/S2f 分界点;3. 断层控制点

观察要点:该点为信手剖面的起点。点南为中志留统坟头组(S2f)灰黄色厚一中厚层细砂岩、粉砂岩,测量其产状;点北为上泥盆统五通组(D3w)含砾石英砂岩为原岩的构造角砾岩(图12),露头较差,多为坡积转石,极少量基岩露头,测量断裂带产状。

测量该点硅质岩产状,分析产状变化及该点断层性质。

该点坡积物主要为上泥盆统五通组(D3w)砂砾岩、下二叠统孤峰组(P1g)硅质岩及红色粘土组成的松散堆积物。湖积物主要为青灰色淤泥,淤泥质亚粘土——粘土等构成的湖积层。所见零星的下二叠统孤峰组露头为灰——深灰色薄层状硅质岩,局部含钙质结核,可测量产状。

该点湖积物掩盖约为200m,向北即出现上泥盆统五通组(D3w),其间缺失上泥盆统五通组(D3w)上部含砾砂岩、石炭系、二叠系地层,分析其中原因。

上泥盆统五通组(D3w)因露头较差,多为大型滚石,产状不易测量。此套地层可转至东侧森林公园大门口内观察,由同学自己独立描述,测量岩层产状。

描述:点南为①中志留统坟头组(S2f)灰黄色厚一中厚层细砂岩、粉砂岩,产状S0 为:202°∠24°;

点北依次为②上泥盆统五通组(D3w)浅肉红色含砾石英砂岩为原岩的构造角砾岩,露头较差,多为坡积转石,极少量基岩露头,测断裂带产状:175°∠58°;

③浅灰一褐灰色薄层硅质泥岩,产状S0 :160°∠54°(倒转);向北产状变化为S0 :155°∠30°,S0:30°∠40°;产状的变化主要受断层影响所致。据地层新老关系及派生褶皱分析应为逆断层性质。

④坡积掩盖:主要为上泥盆统五通组(D3w)、下二叠统孤峰组(P1g)硅质岩及红色粘土组成的松散堆积物;

⑤湖积物掩盖:主要为青灰色淤泥,淤泥质亚粘土一粘土等构成的湖积层;

⑥下二叠统孤峰组(P1g)灰一深灰色薄层状硅质岩,局部含钙质结核,产状S0 为:10°∠63°(倒转);

⑦湖积物主要为一套青灰色淤泥、淤泥质亚粘土、粘土等构成的湖积层,此湖积层掩盖约为200m。

⑧向北即出现上泥盆统五通组(D3w)地层,其中缺失D3w 上部含砾砂岩,C2h、P1q 及P1g 底部地层。分析其下应有较大规模的近东西向断层通过。

No.11

位置:大团山东端北坡

露头:自然,较差

点性:1. D3w/S2f 分界点;2. 断层控制点

观察要点:该点出露较差,可以根据相邻路线及地形特点来推测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在点北公路边可见出露完好的中志留统坟头组(S2f)灰黄色中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测量岩层产状并进行分析。

描述: 该点处可观察到上泥盆统五通组(D3w)浅肉红色石英砾岩、含砾石英砂岩与中志留统坟头组(S2f)接触处呈沟状负地形特点,根据相邻路线的地层接触关系及地形特点推测二者间为断层接触关系。

在点北公路边可见出露完好的中志留统坟头组(S2f)灰黄色中层状细砂岩、粉砂岩,产状S0: 5°∠65°(倒转)。

附图一喻家山地区地质图

1-第四系湖积物;2-第四系坡积物;3-第四系残积物;4-下二叠统孤峰组;5-上泥盆统五通组;6-中志留统坟头组;7-逆断层;8-正断层;9-平移断层;10-性质不明断层;11-推测断层;12-观察路线及观察点编号;13-产状及倒转产状;14-平行不整合界线;15-地质界线;16-剖面位置及编号

附图二、三南望山-喻家山地区信手剖面图一、二

更多相关推荐:
南望山实习报告

南望山地质实习小组报告实习时间20xx年4月8日实习地点南望山小组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一实习目的1通过实习使我们获得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课堂所学基本理...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5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U20xx16063胡方杰南望山地质考察实习时间20xx年6月1日地点南望山一实习目的1通过实习使我们获得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课堂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掌握测量...

采矿工程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一前言实习地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望山喻伽山及其周边实习时间20xx年6月20日20xx年6月24日实习目的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认识描述和分析获得最基本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在实践能够得知真知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并加深对地质地貌知识的认识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为期2天的工程地质实习一实习时间大二下学期第18周20xx年6月20日22日及23日二实习区...

华科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日期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一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讲座我们道桥专业的同学一起参加了陈银生教授主题为公路工程与岩土工程的讲座教授主要从岩土工程问题特殊性岩土体不良地质水文地质区域稳定性等五个方面介绍了这个问题让...

中国地质大学《生产实习报告》

生产实习目的测量学实习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

九峰山定向越野与南望山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九峰山定向越野与南望山控制测量实习报告实习任务九峰山定向越野的任务是按照九峰山的地形图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图上所标的目标点并到达指定的终点南望山控制测量的任务是根据已知的控制...

张家界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湖南文理学院张家界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班级地理科学11101班学号20xx14010125姓名潘文娟目录一实习目的二实习地点三实习时间四实习路线五实习内容六报告正文1张家界概括2地质地貌概括3...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08级土...

嵩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20xx

嵩山地区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一前言20xx年6月26日7月1日我们环境与规划学院的全体大一学生以及民生学院资管专业在嵩山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在实习正式开始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严密又合理的分组目的明确让同学们在...

嵩山地区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嵩山地区自然地理实习报告09版一前言20xx年的7月2日至8日我们环境与规划学院全体大一学生以及民生学院的相关专业学生在嵩山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工作在实习前带队老师给我们讲了实习时的注意事项和队伍纪律交代我...

嵩山地区的地质实习报告(打印)

河南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报告姓名王培亮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班级水文072班学号310703030223指导教师郭巧玲实习名称嵩山地质实习实习时间20xx年3月目录引言21嵩山地区概况32区域地层与岩...

南望山地质实习报告(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