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榆林市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4.4.13

20xx年榆林市政府工作报告

榆林市市长 胡志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20xx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物价上涨等挑战,全力推进“七抓七促七突破”工作部署,深入开展“三增两减”活动,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完成生产总值 1756.67亿元,增长18.3%,增速居全省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1105.46亿元,增长30%;财政总收入达到400亿元,增长33.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5.5亿元,增长37.7%,增速居全省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545元和5113元,增长18.1%和23.9%,增速均居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6.24亿元,增长18.8%。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和节能减排等主要指标全面完成,实现了“十一五”圆满收官。

回顾“十一五”,我们深深地感到,这五年是我市经济增长最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预期目标绝大多数提前两年实现,榆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迈上了新台阶。

(一)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经济总量迅速壮大,“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19.5%,由“十五”末的全省第5位跃居到第2位,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十五”末的11.4%上升至17.5%,人均生产总值居全省第一。财政和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20xx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是“十五”末的6倍和5.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十五”末的2.9倍和2.8倍。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神木、靖边、府谷进入全国百强县,定边进入西部百强县,20xx年南部六县生产总值达到140.64亿元,是“十五”末的3.34倍。民营经济不断壮大,20xx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和实缴税金分别占到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的36%和30%。

(二)能化产业强势崛起,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能化基地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192亿元,形成了以煤炭、石油、天然气、岩

盐采掘为基础,以电力、化工、建材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以及“人”字型千里工业走廊和“两区多园”产业发展格局。产能大幅增长,20xx年原煤产量达到

2.57亿吨、原油983万吨、天然气110亿立方米、精甲醇119万吨、发电量356亿度,分别是“十五”末的3.9倍、2.1倍、1.8倍、2.5倍和5.2倍;能源折合油气当量占全国比例达到6.68%,榆林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大市。在能化产业的带动下,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 1882.29亿元、增加值1151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5.2倍和6.4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位居全省第一。

(三)“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异军突起

全面实施现代特色农业“5695”工程,大力发展“四季农业”,形成900万只羊子、170万亩玉米、160万亩红枣、320万亩小杂粮、280万亩马铃薯和8万亩设施蔬菜的生产规模。旱地春玉米、地膜花生、谷子等6大类作物创39项全国高产纪录,20xx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165.1万吨,年均增加10万吨。榆林成为全省羊子第一大市、马铃薯第一大市,全省第二大“粮仓”。不断创新农村经营方式,盘活农村资产资本,全市累计流转土地69万亩。实施“十村样板、百村示范、千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工程,建成新农村样板村10个、示范村168个。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9.15亿元,建设重点村1730个,搬迁贫困人口4.63万人。民营企业帮带新农村建设和参与扶贫开发蔚然成风,形成了独特的“榆林现象”。

(四)中心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第四版榆林城市总体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实施,近期60万、远景100万人口规模和12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的区域中心城市框架全面确立。城市面貌显著变化,完成古城步行街改造,建成世纪广场、凌霄广场、火车站广场、阳光广场和展览馆、汉画像石馆等一批重点项目,完成榆溪河综合整治一、二期工程,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城市承载力明显提升,五年来榆林城区累计完成市政建设投资33.46亿元,城区面积由“十五”末的28平方公里扩展到52平方公里,人口由30万增加到50.3万,供水普及率达到95%、供气率80%、绿化覆盖率36.1%。中心城市带动作用逐步增强,“ 133599”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城镇化率达42%,较“十五”末提高了8个百分点。

(五)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基础设施极大改善

“十一五”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08.1亿元,是“十五”时期的

5.3倍,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拉动投资的主要力量。锦界4×600

兆瓦、庙沟门2×600兆瓦等煤电一体化项目,榆树湾800万吨、张家峁600万吨等大型煤矿,兖州煤业60万吨、神木化学60万吨等煤制甲醇项目,以及青岛啤酒、华宝玻璃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延长集团20万吨醋酸、榆天化60万吨煤制甲醇等重大项目即将建成,神华陶氏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兖矿100万吨煤液化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李家梁、瑶镇、采兔沟水库建成投用,王圪堵水库实现大坝围堰截流,全市各类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由“十五”末的6.33亿方提高到9亿方。西包铁路复线、太中银铁路建成通车,新增15对客车,实现了火车直通北京;青银、包茂线榆林段和榆神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84公里,位居全省第一;榆阳4C级机场成为陕西第二大航空港。

(六)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取得初步成效

新能源和装备制造业蓬勃兴起,西京—榆林阳光1500吨单晶硅项目建成,国电定边繁食沟风电场成为我省第一个投入运行的风电场;东方集团专用汽车、天地煤机等项目建成投产。物流和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我市入围国家16个物流示范城市名单;举办了“大漠风情旅游月”等旅游节庆活动,推出了4条旅游精品线路,“边塞文化、大漠风情”旅游目的地形象初步形成;20xx年服务业增速达18.3%,位居全省第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启动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由我市推动制定的兰炭国家标准正式出台,培育了国内第一个优质荞麦杂交种子,克隆了全国首例陕北白绒山羊,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科技攻关项目得到推广应用,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45%。

(七)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节能减排深入推进

认真实施退耕还林、“三北”四期、天然林保护、“三个百树”工程和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植树造林“春风行动”,“十一五”期间共完成造林433万亩,全市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007.5万亩,林木覆盖率30.7%;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万平方公里,860万亩流沙有740万亩得到固定半固定。积极推进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建设,累计淘汰落后产能2175.2万吨、136兆瓦,关闭“五小”企业440户,建成13座污水处理厂和15座垃圾处理场,无定河水质由4类提升为2类,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控制目标。20xx年,榆林城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333天,其中一级天数达到27天,创历史最好纪录。

(八)民生建设切实加强,社会和谐度显著提高

实施民生八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20亿元。全市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55%建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166.4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290万人吃上了由政府免费供应的碘盐,对全市65岁以上老人实行免费体检,对所有育龄妇女实行免费检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政策性全覆盖,城乡低收入居民实现了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从100元提高到150元,覆盖率达95%;市第一医院榆林分院建成投用,新建7所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建成3922个标准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神木、府谷医改模式受到全国关注。榆林城区新建、改建10所中小学,完成榆林中学迁建,建成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实施“蛋奶工程”,全市16.2万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受益;神木县在全省率先推行12年免费教育。“书香榆林”活动深入开展,成功举办了国际民歌艺术节,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享誉全国。全民健身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在20xx年全省运动会上我市取得金牌榜第三的好成绩。我市被授予首批“中国爱心城市”荣誉称号。

(九)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国企“十一五”改制任务全面完成,战略性重组进度加快,煤炭企业整合重组取得阶段性成果。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组建了神木农村商业银行和4家农村合作银行,改组成立了长安银行榆林分行,引进交通、浦发、招商、兴业、西安等5家金融机构,新批小额贷款公司45家,保险机构扩增到25家,神木、府谷、榆阳获“中国金融生态县(区)”殊荣。采取BOT、 TOT、 BT 等模式推进水利、交通、环保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城投公司14亿元企业债券成功上市发行。创新能化基地管理体制,组建榆神、榆横管委会,批准设立22个县级产业园区。全市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基本完成。举办了五届煤博会和两届榆商大会,5家世界500强企业、14家国内上市公司以及几十家国内知名企业入驻我市,累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79个,到位资金725.0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563万美元。榆林海关正式批准设立,电子口岸开通运行,“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15亿美元,是“十五”期间的3.47倍。

(十)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政府管理不断创新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五年来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22件,政协提案2233件,办复率均为100%。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积极开展绩效管理、项目推进、效能建设等实践与探索,建立了“三位一体”的绩效管理体系,完善了“六位一体”督查督办体系,促进了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全面推行重大项目“五个一”工作机制,实施了“破五难、查三漏”、“125”财税管理工程,实行煤炭坑口计量,经济管理能力切实增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大干部受到教育;大力开展“反六腐、扫三风”和“三明两创”活动,机关作风得到改进。建立和完善信访工作六项长效机制,共接待群众上访7.3万人次,上访积案基本得到解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公众的社会治安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已连续两年获全省年度目标任务责任考核优秀等次。

各位代表,五年的发展令人鼓舞,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我市历届党委、政府奠定的良好工作基础,得益于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广大干部群众、驻榆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工作实践,我们也深深体会到:要加快榆林发展,必须始终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全面实施“科教引领、创新转型”战略,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抓住群众利益这个根本,高度关注民生,共享发展成果;必须始终抓住维护稳定这个基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创造安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必须始终抓住维护团结这个前提,上下一股劲、拧成一股绳,齐心合力谋发展;必须始终抓住政府转型这个关键,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开拓创新,自加压力,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发展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艰巨;二是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土地控制、环境容

量和节能减排压力进一步增大,项目建设环境更加严格;三是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偏低,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四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就业再就业形势严峻;五是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机制障碍突出,干部作风和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主动适应发展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实现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三大目标,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是实施“科教引领、创新转型”战略,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榆林既面临着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带来的战略机遇、国内外能源供求紧张带来的市场机遇、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历史机遇、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带来的政策机遇,也面临着优化产业结构、突破瓶颈制约、化解各类矛盾、应对区域竞争等挑战。总的来看机遇远大于挑战,“十二五”时期榆林仍将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以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民生经济为主线,以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为动力,着力加快区域中心城市、能源化工基地和现代特色农业基地三大建设,着力构建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和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两大体系,努力把榆林建成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极和中国内陆开放开发战略新高地,为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开拓创新,重点突破:

(一)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

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的模式,继续深入实施“三个转化”战略,加快建设榆神、榆横两大工业区和16个工业集中区,全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壮大煤炭、电力、油气、化工、载能五大产业,强力推进世界级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同时,大力发展专用设备、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加快培育新能源、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和提升服装、食品、毛纺等传统优势产业,支持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走新型

工业化道路。按照“规模化、企业化、品牌化”的要求,大力发展马铃薯、玉米、小杂粮、蔬菜、红枣和羊子六大特色产业,全面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建成“全国知名、全省一流”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以旅游和物流业为重点,强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建成带动陕北、辐射周边区域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二)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加快民生工程项目建设进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就业、医疗、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社会救济和帮扶为补充,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市县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和规范药品配送“三统一”工作。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继续推进农民增收七大工程,建立职工工资稳定增长机制,大力倡导“以创业促就业”,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十二五”期间,力争全市最低工资标准、退休职工养老金、企业工资指导线三项指标实现翻番。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各类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构建和谐榆林。

(三)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按照“大扩、大改、大水、大绿、大交通、大景观”的思路,打造现代农业、历史文化名城、水体公园、国家“双创”城市、绕城高速、现代街景、森林公园、中心商务区、现代物流、休闲购物等“十大地标名片”,加快推进榆横一体化,把榆林建成陕甘宁蒙晋接壤区中心城市和塞上生态宜居城市。到20xx年,榆林建成区面积达到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万人。加快神木、靖边、绥德三个副中心城市和其它县城建设。进一步加大撤乡并镇力度,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镇域人口1万人以上、镇域生产总值1亿元以上的重点中心镇。加快村庄整合布点工作,到20xx年全市建制村总数减少5%以上。积极推进有条件农民进城落户,5年力争使70万农民进城落户,到“十二五”末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2%。大力推进振兴南部“35186”工程,力争到“十二五”末,南部县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力争超过20亿元,形成市域一体化

发展格局。

(四)全力破解瓶颈制约,不断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大力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建成准神、神瓦、榆佳等干线铁路和专支线铁路,力争开工建设西包高速铁路,五年新增铁路350公里;建成“四纵四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和连通“两区六园”的专用公路网,实现县县通高速,建成沿黄公路,完成210国道(榆林段)一级化改造,实现乡乡通油路、90%建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建成榆阳4D级机场和府谷、定边4C级机场。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全面建成王圪堵水库、榆神工业区供水工程等骨干水源项目,开工建设黄河东线大泉引水工程,启动黄河西线大柳树引黄前期工作,“十二五”期间新增供水量4.5亿立方米,实现供需基本平衡。围绕塞上生态名市目标,积极推进“十大林业工程”,加快百万亩樟子松、百万亩红枣、百万亩“双杏”、百万亩沙棘、百万亩长柄扁桃“五个百万亩基地”建设,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强化节能减排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绿色、低碳经济,建成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大力实施“七到农家”工程,建设农村美好幸福家园。

(五)扎实推进科教引领战略,不断提升区域竞争综合实力

实施教育强市工程,五年投入118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149所、幼儿园244所,教育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科技园区为载体,科技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组织实施16个重大科技专项,解决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推动我市能源化工核心技术和装备、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重点领域和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力争到20xx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六支队伍”为主的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十大人才工程”,使全市人才队伍的综合竞争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实施“135531”文化大市建设工程,繁荣文化事业,建成市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等一批标志性设施;发展文化产业,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建成中国内陆开放开发战略新高地

深化国有体制改革,县级以下国有企业全部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支持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深化资源税、环保收费改革,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改革试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再吸引10户左右世界500强企业投资榆林;注重选商引资,积极吸引外来资本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努力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制度环境。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主动融入陕甘宁、呼包银榆、能源化工“金三角”等经济区,全面接受关中—天水经济区辐射,积极参与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分工和协作,大力开展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港澳台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工作。扩大出口贸易,积极推进羊肉、绿豆、红枣、马铃薯等农产品出口,逐步提高金属镁、铁合金、精细化工等能源化工产品出口比重;加快建设榆林海关和榆林一类航空口岸。

各位代表,“十二五”规划纲要是根据市委“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制定的,体现了中央和省上对榆林发展的战略要求,表达了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描绘了榆林科学跨越发展的光明前景。我们坚信,经过五年的不懈奋斗,一个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显著增加,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的新榆林,一定会崛起在西部大地上!

三、全力以赴做好20xx年各项工作

20xx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扎实有效地推进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高点起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达到2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6%,达到1300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25%,达到5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7.5%,达到16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达到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4%,达到58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2%,达到230亿元;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水平控制在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9‰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认真贯彻市委二届八次全会精神,重点做好以下八

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着力推进能源化工基地建设

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00个,年度投资600亿元,其中能化项目55个,年度投资414亿元;重大前期项目60个,其中能化项目33个。前期项目抓落地、开工项目促进度、在建项目保投产,特别要抓好中省重点项目建设。加快23个能化续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年底前榆天化140万吨甲醇一期、锦界100万吨聚氯乙烯等13个项目建成投运。新开工建设神华陶氏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郭家湾煤矿、中煤360万吨甲醇等31个重点能化项目,其中中石化榆林储油库等8个项目要建成投用。着力抓好西王寨煤矿、兖州煤业二期甲醇等重点能化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部分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实现主要工业品产量:原煤2.2亿吨,力争达到2.5亿吨,原油1100万吨,天然气120亿立方米,原油加工量270万吨,发电量400亿度,兰炭1500万吨,精甲醇165万吨,聚氯乙烯60万吨,金属镁20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2430亿元,增长29%,增加值1410亿元,增长19.8%。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构筑“两廊、两区、多园”工业空间布局,建设充满生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园区经济。推进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神府经济开发区建设,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积极争取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开发区。加快各县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县域工业发展壮大和转型升级。进一步理顺市与县、区县与园区事权界定和利益分配机制,建立适应园区发展的高效运行管理体系。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铁路方面,开通西安至榆林的动车;完成榆横、朔准、准神铁路续建及神朔铁路扩能改造,开工建设小纪汗、麻黄梁铁路专用线。公路方面,府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加快推进榆绥高速公路建设,210国道榆林城区过境线基本具备通车条件,开工建设榆佳高速、大柳塔至石马川一级公路、店塔至包茂高速连接线,做好神佳、绥清高速公路建设的前期工作。机场方面,加快推进榆阳机场扩建,做好定边和府谷机场建设的前期工作。供水方面,加快推进王圪堵水库建设,积极做好蓄水供水准备工作;完成定边引黄二期工程主体建设并通过验收。电力方面,抓好清水川煤矸石电厂、榆林供电局输变电

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做好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探索建立鼓励新型产业的差别电价机制。信息化方面,推进“数字榆林”建设,启动“榆林市城市一卡通”项目建设工作,加快县区电子政务建设。

(二)以产业化为方向,着力提升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水平

壮大主导产业规模。继续抓好高产示范创建,推进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马铃薯优质品种推广面积达到280万亩,玉米播种面积达到180万亩,小杂粮优质品种播种面积达到28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新建红枣基地10万亩,改造低产枣园10万亩。大力发展畜牧业,全年羊子饲养量达到920万只,生猪饲养量230万头,奶牛存栏2.3万头,新增人工种草100万亩。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750万亩左右,粮食产量达到135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165亿元,增加值95亿元。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培育龙头企业为抓手,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加工精深化、产品品牌化。加快12个县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打造定边、靖边两个百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搞好农副产品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培植“一村一品”示范村200个、“一乡一业”专业乡镇10个、“一县一业”专业县1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万亩,打造一批具有榆林特色的农业加工产品品牌。规范和扶持100个市级农业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进一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强农机农技推广、农民培训、农业服务监管、防疫检疫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启动建设定惠渠、织女渠、雷惠渠和石湾区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新修基本农田10万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00平方公里,启动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新建、加固淤地坝600座,开工建设1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建成人工增雨基地项目。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建成通乡油路196公里,改造县乡公路178公里。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5万口、太阳能节柴灶3.2万台,完善后续管理,提高利用率。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年榆林市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榆林市政府工作报告榆林市代市长陆治原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

榆林市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榆林市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榆林市市长陆治源20xx年1月5日在榆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xx年经济社会发...

20xx 乡镇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x月xx日在xx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镇长xx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xx镇人民政府向大会做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二一三年工作回顾20xx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

20xx政府工作报告的22个亮点与解读

20xx政府工作报告的22个亮点与解读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都有哪些亮点经济观察报网为您逐个解读既反腐也追究为官不为报告原文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有些...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县第十五届四次会议文件一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3月12日在富顺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县长邹登权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查一迎难而上奋发有为20xx年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20...

乡镇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月日在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镇长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镇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20xx年工作回顾20xx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决战之年也是镇抢抓机遇...

政府工作报告(换届)

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月日在市区第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而又具...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展板宣传用)

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解读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xx年工作成绩与不足对20xx年工作...

20xx年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2月4日在衡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长周海兵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xx年工作回顾过去一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处理...

20xx年菏泽市政府工作报告

菏泽市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1月21日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1月21日在菏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刘士合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

20xx浏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xx浏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xx0217092057来源浏阳网20xx年2月4日在浏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长余勋伟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

沧州市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2月2日在沧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沧州市市长焦彦龙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沧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20xx年工作回顾20xx年是实施...

榆林市政府工作报告(16篇)